天然纤维增强塑料的大门

天然纤维增强塑料的大门

一、天然纤维增强塑料之门(论文文献综述)

徐竞雯,谭晶,安瑛[1](2019)在《汽车用纤维增强塑料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简述了碳纤维、玻璃纤维和天然纤维3种纤维增强塑料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总结了纤维增强塑料用于汽车的发展趋势。

叶鼎铨[2](2013)在《国外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发展概况(Ⅳ)》文中指出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FRTP)因其重量轻,抗冲击性和疲劳韧性好,成型周期短,可循环利用等诸多优点,近年在稳定发展,已进入汽车、轨道交通、运输、航空航天、能源、基础设施、建筑、电气电子、防卫、船艇、工业、医疗、体育娱乐等多种应用市场。有关厂商为之研发了各种形式的FRTP材料、产品和FRTP最终制品的成型工艺。

郑保山,龚小芬[3](1997)在《《精细石油化工文摘》1997年 第11卷 主题索引》文中研究指明本编辑部开发有《精细石油化工文摘》机器翻译编辑出版系统和文摘自动建库系统,此索引系采用文摘自动建库系统中的主题索引功能制作。索引按叙词的汉语拼音顺序编排,以外文字母开头的叙词排在以汉字开头的叙词前面,各叙词下的每一个索引款目由中文题名和文摘流水号组成,索引叙词取自《石油化工汉语叙词表》和《精细石油化工文摘词表》。

晨光化工研究院第八研究室[4](1975)在《热塑性塑料的改性(增强、填充、共混)》文中研究表明 一、发展概况及改性趋势塑料工业从酚醛塑料算起虽然只有六十余年的历史,但现已形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至今仍在蓬勃发展中,是工业部门中发展最快的工业之一。一九五○年以来,世界塑料产量几乎每五年就翻一番,一九七二年达三千七百万

王伟[5](2021)在《木质短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耐久性研究》文中提出木质纤维材料因其来源十分广泛、轻质、较高的比强度和比模量等优点而被广泛关注。木质纤维材料主要成分包括纤维素、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等,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填充材料,有望部分替代合成纤维材料来增强聚合物,以弥补聚合物力学性能方面的不足。但是,木质纤维材料自身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易吸湿、性能差异大以及耐久性比合成纤维材料差等。因此,研究木质纤维材料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耐久性十分必要,可为该类材料的工程设计与应用领域拓展提供参考。本文对木质短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能以及动态热力学性能进行了较为系统地研究,分析木质短纤维对聚丙烯基体的增强作用机理,并研究在温度、作用力速度、水分等加速材料老化的因素作用下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退化程度与退化机理。探索建立弯曲强度、储能模量随时间变化的主曲线,以预测复合材料的长期力学性能。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木质短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测试表征。针对木质短纤维在聚丙烯中分散性较差以及木质短纤维与聚丙烯界面相容性差的问题,本文采用两步法(挤出-注塑)并使用马来酸酐-聚丙烯共聚物(MAPP)作为增容剂进行木质短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首先通过挤出成型的方法制备出木质短纤维含量较高(木质短纤维质量分数为70%)的木质短纤维/聚丙烯混合粒子,然后将木质短纤维/聚丙烯混合粒子、聚丙烯母粒和MAPP粒子按一定质量比混合均匀后喂入注塑机成型。最后对制备的复合材料试样进行力学性能(包括拉伸性能、弯曲性能、耐冲击性能)、热稳定性能(DSC、TGA)以及动态热力学性能(DMA)表征。结果显示木质短纤维能够显着提高聚丙烯基体的强度和刚度,而且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杨氏模量、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分别与木质短纤维含量呈线性关系。具体地,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比聚丙烯最高增加58.75%和134.46%,杨氏模量和弯曲模量分别比聚丙烯最高增加197.47%和258.25%,证明了制备的复合材料质量比较稳定。但是,随木质短纤维材料含量增加,复合材料的耐冲击性能下降,复合材料的破坏模式由韧性破坏转为脆性破坏。综合考虑聚丙烯与木质短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熔融温度、结晶度、初始热降解温度等指标,发现所制备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差异不大,当木质短纤维含量较高时,由于木质短纤维在聚丙烯基体的分散均匀性相对变差,导致界面有效传递应力的作用减弱,其热稳定性略有降低。动态力学分析表明,材料的储能模量随木质短纤维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这与静态力学测试结果相符。(2)在温度、弯曲应变率的作用下,复合材料的弯曲行为与长期力学性能。研究材料的长期力学性能,一般采用人工加速材料老化的方法。木质纤维材料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作为一种聚合物基材料,其力学性能具有典型的粘弹性特征,主要受到外界环境温度、湿度和作用力速度等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改变温度和水分条件等加速材料老化的方法进行复合材料长期力学性能的研究。本文以聚丙烯和木质短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的三点弯曲实验为例,探索与分析在温度、弯曲应变率的作用下,复合材料弯曲行为的变化与机理,发现弯曲强度与弯曲模量随弯曲应变率的增加而增加,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而且温度越高,木质短纤维对聚丙烯基体的增强作用越显着。更重要的是,弯曲强度随弯曲应变率和温度的变化程度分别与弯曲模量随弯曲应变率和温度的变化程度保持比例关系。证明了时-温叠加原理对木质短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在非线性粘弹区弯曲行为的适用性,并借助水平移动因子构建弯曲强度、储能模量随时间变化的主曲线,用以预测材料长期的静态和动态力学性能;借助Eyring关于速度过程的一般理论和Arrhenius方程,计算得到材料的活化体积和塑性变形活化能,其中计算得到的聚丙烯的塑性变形活化能数值接近聚丙烯的断键活化能;利用多频模式下的DMA测试结果计算出了材料的表观活化能,评估了材料的耐久性。(3)湿热条件下,材料的吸水行为与力学性能退化。研究聚丙烯和不同木质短纤维含量的复合材料在23°C、60°C、80°C下的吸水行为,通过材料的吸水曲线和数学方法证明了材料的吸水过程符合Fick扩散,或者材料的吸水过程以Fick扩散为主;基于材料吸水过程中的扩散类型和平衡含水率求得扩散系数,从吸水曲线和扩散系数上可以发现,吸水速率随木质短纤维含量的增加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与前面研究报道的木质短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吸水过程中的扩散系数相比,本文所制备复合材料吸水过程中扩散系数较小,说明本文所采用的制备方法是可行的;基于现有的预测板材长期吸水行为的模型,求得材料的理论吸水曲线并与实验结果对比,发现使用理论模型的前六项级数可以较好的拟合实验结果,基于表示扩散系数与温度关系的Arrhenius方程型关系式求得其未知参数数值,并用以预测不同温度下的扩散系数;材料在湿热条件下达到有效吸水平衡后,材料的力学性能显着下降,其力学性能退化程度随着平衡含水量增加而增大,而且水分子对材料有明显的塑化作用,通过DMA测试发现,材料达到有效吸水平衡后,其损耗因子增大,界面有效传递应力的作用减弱。基于上述研究,本文揭示了木质短纤维对聚丙烯基体的增强作用机理,以及温度、弯曲应变率对木质短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作用规律与机理;证明了时-温叠加原理对木质短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在非线性粘弹区弯曲行为的适用性;建立了能够预测材料长期力学性能的弯曲强度、储能模量随时间变化的主曲线;发现了木质短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吸水规律,并获得了该材料的吸水模型与扩散系数模型;探究了在湿热老化条件下材料力学性能退化与平衡含水量的关系以及力学性能退化机理。以上研究成果为木质短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了必要的实验和理论支撑,为其他天然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研究提供参考。

林发知[6](2021)在《壳层纤维含量对改性稻秸/HDPE共挤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影响研究》文中指出共挤出秸塑复合材料的性能得到改善是因为共挤出技术赋予秸塑复合材料核-壳双层结构,这种材料的壳-核结构力学性能十分重要,而壳层纤维的含量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至今在国内外研究较少,这也成为了制约这种新型材料进一步发展的原因之一。因此本文围绕共挤出秸塑复合材料的制备来探讨壳层纤维含量对共挤出改性稻秸/HDPE复合材料核/壳结构的力学影响性能,使用木粉和改性稻秸,分别与高密度聚乙烯(HDPE)复合作为共挤出复合材料的壳层和核层,并分别研究壳层材料、核层材料和壳层纤维含量对共挤出复合材料的静态力学、蠕变、动态机械、流变性能和界面剥离强度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为:针对稻秸粉改性的研究。分别用用1%氢氧化钠(AL)热溶液(T212om-02标准)、冷水(CW)和热水(HW)(T207-cm-08标准)对稻秸粉末进行抽提处理,得到三种去除抽提物的稻秸(AL-RS、CW-RS和HW-RS)。利用这三种改性稻秸和未改性稻秸分别与HDPE基体混合熔融造粒进而通过单螺杆制备秸塑复合材料。结果显示热水改性稻秸与HDPE制备的秸塑复合材料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冲击强度相比未改性秸塑复合材料有较好改善,分别增加98.40、83.11和154.79%。而且处理试剂无毒、无腐蚀性,抗挤出膨胀性强并且对环境友好。因此将热水处理的稻秸用作下面壳层和核层的原料。针对核层材料的研究。热水处理的稻秸能使秸塑复合材料在弯曲和拉伸性能方面得到改善,但材料在冲击性能方面表现出下降。动态热机械分析(DMA)测试表明改性稻秸核层材料刚性强于未改性的稻秸核层,储能模量和复数黏度都得到很好的提升,且抗蠕变性也强于未改性的稻秸/HDPE复合材料。针对壳层材料的研究。制备木粉/HDPE和稻秸粉/HDPE共挤出壳层,分析相同木粉和稻秸粉含量对共挤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影响,并与相同含量的未改性稻秸制备的壳层进行对比。通过研究发现分别添加20%的稻秸和木粉原料,相较于HDPE,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分别增加35.3%、30.26%和128%、120%。但同时抗冲击强度却有明显降低。且相同含量的木粉大于稻秸的增强作用。DMA测试结果表明相对于纯PE壳层,随着纤维添加,储能模量增加5.5%-37%,且在稻秸含量为30%时最大。但损耗因子减小了1%-13.3%,且木粉含量为20%减小最多。而对于流变性能和抗蠕变性能,壳层为木粉的明显强于稻秸和未处理的稻秸壳层。针对壳层纤维含量对共挤出改性稻秸/HDPE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壳层分别为纯HDPE,10%、20%、30%稻秸粉,10%、20%木粉,核层分别为40%、50%、60%稻秸粉,利用自制共挤设备制备含壳层和核层结构的共挤出秸塑复合材料,来研究壳层纤维含量对共挤出秸塑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结果发现壳层纤维原料含量对共挤出秸塑复合材料增幅较大,低含量即可对其性能有较好改善,在弯曲和拉伸性能方面表现得特别明显;DMA测试表明壳层中纤维原料含量在适当的范围内会带来较为明显的刚性增强。流变测试表明当壳层和核层为同种原料时,壳层原料含量越高,储能模量和复数黏度越好。剥离强度测试表明,当壳层和核层为同种原料时,壳层原料含量越多,剥离强度越高,提高区间为1%-11%。

王雪[7](2020)在《改性黄麻织物增强格栅夹芯结构的制备和力学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木质复合材料格栅夹芯结构因其具有多孔的芯层结构,使其具备轻质、高强、保温、隔热、消声、防潮等多功能性的开发潜质。传统的复合材料夹芯结构多以碳纤维和玻璃纤维为增强体,伴随着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开发可持续的新型结构功能材料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之一。天然植物纤维具有较高的初始模量、较好的力学性能、资源广泛、可生物降解、可持续和价格低廉,以连续天然纤维织物增强树脂基体制备叠层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满足复合材料格栅夹芯结构对拉伸主导型轻质材料的要求。因此,将天然纤维织物增强复合材料与木质复合材料格栅夹芯结构结合起来,拓宽复合材料夹芯结构的应用领域的同时,能够促进天然纤维的综合开发利用。本文以黄麻织物/环氧树脂叠层复合材料为芯子,云杉为面板制备木质复合材料格栅夹芯结构。为解决黄麻纤维和树脂基体的界面相容性,选用对黄麻纤维化学成分组成(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引起变化的高温蒸煮碱处理和不引起变化的KH-560硅烷偶联剂处理来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借助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光电子能谱(XPS)、植物纤维成分分析法和热重分析法(TG/DTG)等表征方法,研究三种纱线密度(30/10cm、50/10cm、80/10cm),不同浓度高温蒸煮碱处理(0%、2%、4%、6%、8%、10%)和不同 KH-560 硅烷偶联剂处理时间(Omin、10min、30min、60min、90min、120min)对黄麻织物的化学成分组成、元素组成、结晶度、热稳定性、表面形态结构及叠层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影响。从而得出最佳处理方式并应用到复合材料格栅夹芯结构的制备中,研究改性后纱线密度为50/1Ocm和80/10cm的黄麻织物对叠层复合材料和方格形格栅夹芯结构的平压性能的影响,研究三种格栅夹芯梁(方格形SSS、双十字形DCSS、单十字形CSS)的失效模式、承载能力、能量吸收等性能。主要研究结果表明,黄麻纤维沿生长方向呈“竹节”状,横截面呈多边形,黄麻纤维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分别为53.69%、25.56%和11.1%。黄麻纤维的单细胞的细胞壁是由大分子纤维素填充在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中构成,是黄麻纤维的骨架和主要受力支撑。黄麻纤维在240℃-395℃的温度范围内降解量最大,为71.77%,黄麻纤维降解的峰值温度为365.18℃。纱线密度为80/10cm的黄麻织物增强的叠层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比纱线密度为30/10cm的叠层复合材料提高了 29.2%和29.4%。黄麻织物的多孔性、较好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表明其适合用来作为木质复合材料格栅夹芯结构芯层材料的制备。高温蒸煮碱处理能够有效去除黄麻纤维中的大部分木质素和半纤维素,改善黄麻纤维的结晶结构,当NaOH浓度为6%时,纤维素的相对含量达到最大,叠层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为优异,其拉伸强度、拉伸弹性模量、弯曲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分别比未处理的黄麻织物增强叠层复合材料分别提高37.5%、23.2%、72.3%和72.2%。NaOH溶液浓度为8%和10%时,黄麻纤维中的纤维素受损开始降解。KH-560硅烷偶联剂成功的接枝到黄麻织物表面,FTIR检测到C-O-Si(1105cm-1)和Si-OH(986cm-1)官能团存在于被修饰的黄麻纤维表面,SEM观察到被修饰后的黄麻纤维表面裹了一层较厚的树脂,界面相容性、结晶度和热稳定得到改善,当修饰时间为60min的黄麻纤维的结晶度和晶粒尺寸最大,叠层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好,其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比未处理的分别提高了42.32%、39.74%、49.43%和49.45%。热重分析表明,当KH-560修饰时间为30min和60min的叠层复合材料的残余量较多,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高温蒸煮碱处理相比,KH-560处理60min的黄麻织物叠层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最为优异,满足以拉伸主导型复合材料夹芯结构的设计要求,硅烷偶联剂处理不产生废液,比较环保,对黄麻纤维本身也没有损伤,处理过程更简单有效,因此以KH-560接枝处理应用到格栅夹芯结构的制备中。以KH-560处理的纱线密度分别为50/10cm和80/10cm黄麻织物/环氧树脂叠层复合材料为芯子,云杉木材为面板的格栅夹芯结构的平压性能研究表明,纱线密度为50/10cm和80/10cm的方格形夹芯结构在最大承载力、载荷质量比和比强度相差无几,黄麻织物纱线密度为80/10cm的方格形芯子的承载能力均强于黄麻织物纱线密度为50/10cm的方格形芯子。纱线密度为80/10cm的夹芯结构的总能量吸收、比能量吸收、平均载荷和载荷效率分别比纱线密度为50/10cm的夹芯结构提高了 20.3%、16.5%、23.4%和23%。方格形格栅夹芯结构的平压失效模式为面板开裂、芯子格壁屈曲、芯子格壁折断和面板断裂。三种格栅夹芯结构(方格形SSS、双十字形DCSS和单十字形CSS)的弯曲性能研究表明,在黄麻织物上接枝KH-560提高了叠层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容性和力学性能。改性叠层复合材料中硅元素含量约为未改性叠层复合材料中硅元素含量的4倍。方格形夹芯长梁的承载能力、能量吸收最为优异,方格形夹芯梁的抗弯刚度,抗剪刚度,抗剪模量和抗剪强度分别为2.10×108N·mm2、1.97×105N,143.94MPa,0.948MPa,明显高于双十字和单十字夹芯梁。DCSS短梁的荷载质量比与SSS的长梁相似,三种格栅夹芯梁的破坏模式包括芯子剪切破坏、整体剪切破坏、面板压溃、面板折断以及芯子与面板分离。

孙旭鹏[8](2019)在《汽车内饰用黄麻纤维/聚乳酸复合板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黄麻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因为其轻质、环保、生物相容性优良和容易成型等特点,有望逐步代替石油基材料并广泛运用于汽车内饰领域。但其基体聚乳酸由于主链上含有大量酯键而容易水解,成为限制其应用的难题之一。本文采用表面处理黄麻纤维与共混聚乳酸和抗水解剂,并以汽车内饰材料为最终应用目的,针对黄麻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板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并得到如下结论:对黄麻纤维进行表面处理后研究其对黄麻纤维表面结构的影响,并进一步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黄麻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研究了黄麻纤维表面改性对复合材料界面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黄麻纤维的表面结构,改善黄麻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的界面粘合性能。其中碱处理可去除表面半纤维素、木质素等,使其结晶度提高、直径下降,纤维表面粗糙度增加。而经过硅烷偶联剂KH-550处理过的黄麻纤维结晶度稍有下降,纤维直径稍有增加。经表面改性后,黄麻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冲击韧性均有所提高,但对拉伸强度的影响有所不同。综合分析认为,硅烷偶联剂KH-550处理对黄麻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最为有利,拉伸强度比未经表面处理的黄麻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提升23.3%,缺口冲击强度提升11.6%。以黄麻纤维、聚乳酸纤维为原料,采用纤网模压法制备了不同黄麻纤维含量的黄麻纤维/聚乳酸复合板,研究了黄麻纤维含量对复合板的界面性能、力学性能、热性能、抗水解性能等的影响,进一步分析探讨了作为汽车内饰材料所要求的部分性能,如密度、燃烧性能、24h吸水性等,并与目前已经产业化的黄麻纤维/聚丙烯复合板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黄麻纤维含量的提高,黄麻纤维/聚乳酸复合板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缺口冲击强度则不断增大,热变形温度和聚乳酸基体的结晶度逐渐下降。当黄麻纤维含量为50 wt%时,黄麻纤维/聚乳酸复合板具有相对优异的力学性能。黄麻纤维/聚乳酸复合板在不同环境下的水解试验显示,相比中性及酸性环境,其在碱性环境下的水解程度最大,而且,在不同水解环境下,黄麻纤维含量为40 wt%的复合板具有相对较好的抗水解性能。与商品化的车用黄麻纤维/PP复合板相比,以聚乳酸为基体的复合板具有更好的拉伸性能及燃烧性能,同时,其密度、24h吸水率等均符合汽车内饰材料的要求。以聚碳化二亚胺(PCDI)为抗水解剂,通过母粒纺丝法制备了抗水解聚乳酸纤维,并对其结构性能进行了研究。进一步以此为原料采用纤网模压法制备了抗水解改性的黄麻纤维/聚乳酸复合板,着重对其力学性能及抗水解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未改性的复合板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PCDI改性后的聚乳酸纤维具有良好的抗水解性能,经过95℃恒温水浴加速水解32 h后,未改性聚乳酸纤维表面发生明显凹陷,同时分子量下降。另外,聚乳酸基体的冷结晶峰及熔融吸热峰随着水解时间的延长逐渐向低温方向移动,同时熔融吸热峰熔限变窄。而抗水解聚乳酸纤维表面光滑平整,分子量无明显变化,相比未改性聚乳酸纤维,其单丝强度保留率有所提升。抗水解改性黄麻纤维/聚乳酸复合板的力学性能测试显示,在相同黄麻纤维含量下,相比未改性复合板,其拉伸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基本保持或稍有降低,但弯曲强度明显下降。但改性后的黄麻纤维/聚乳酸复合板具有更优异的抗水解性能,当黄麻纤维含量为40 wt%时,其在碱性环境下水解150h后的质量损失率降低了18.7%,拉伸强度保留率提高了33.8%。

鲍慧平[9](2017)在《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家居产品用功能材料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功能材料种类不断丰富、工艺也日趋成熟。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家居环境不断提出新的需求,促使新的材料尽快走进普通人的家庭。本研究目的在于家居需求层次模型的提炼以及基于家居需求层次模型的功能材料选择方法的探究,为产品设计者、使用者和功能材料的研发者搭建桥梁。本文首先采用演绎法在马斯洛需求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家居生活需求的“家居需求层次模型”;其次,本文采用归纳法将材料属性依照“家居需求层次模型”进行归纳,构建了设计与材料领域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了基于“家居需求理论”的功能材料选择方法;并运用这一方法,对文中建立的功能材料库中的材料属性进行了量化统计;总结了各类特性的功能材料在家居产品中的应用可能性以及应用方式;结合文章所得的功能材料选择方法,在功能材料库中进行材料筛选,并以厨房为例验证了该功能材料选择方法的可行性。论文研究为设计从业者提供了家居需求的指导理论,为材料研发、供应者提供了与用户需求相匹配的评价指标,为加强家居产品设计者和功能材料研发者之间的联系做出了贡献。

朱兆鸿,Christian Brecher,Eberhard Abele,Jürgen Fleischer,Friedrich Bleicher[10](2016)在《机床结构应用材料(选译)》文中研究说明现代机床结构中使用材料的种类非常广泛,从钢材、铸铁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都有使用,还有采用多种材料组合和混合结构的情况,此外融合了传感器和执行器功能的创新智能材料使得功能集成结构得以实现。因此材料的设计和应用反映了关于复杂布局以及机架和部件优化各个方面的自由度。本文介绍了目前机床结构中应用的技术上最先进的材料,评论了相应的科学文献资料,概述并深入探讨了材料的选择以及高性能、高精度、高效率机床的开发。

二、天然纤维增强塑料之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天然纤维增强塑料之门(论文提纲范文)

(1)汽车用纤维增强塑料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碳纤维增强塑料在汽车中的应用与研究现状
    1.1 轻量化应用
    1.2 在不同零部件中的应用
        1.2.1 轮毂
        1.2.2 外饰及车壳
        1.2.3 发动机周边部件及底盘
    1.3 CFRP成型方法
2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在汽车中的应用
    2.1 在严苛环境中的应用
    2.2 在不同零部件中的应用
        2.2.1 内外饰及车身壳体支架
        2.2.2 发动机周边零部件及高承载部件
    2.3 GFRP成型方法
3 天然纤维增强塑料
4 结语

(2)国外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发展概况(Ⅳ)(论文提纲范文)

2 新兴和特异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
    2.1 天然纤维增强塑料
        2.1.1 木纤维增强塑料
        德国Kosche集团
        意大利Viba集团
        法国Sonae工业公司
        欧盟SustainComp项目
        2.1.2 纤维素纤维增强塑料
        芬兰UPM公司:ForMi纤维素纤维复合材料粒料
        美国Rayonier公司:纤维素纤维增强尼龙6
        2.1.3 竹纤维增强塑料
        美国Cali竹材公司
        荷兰一家公司
        2.1.4 亚麻或大麻纤维增强塑料
        Biotex亚麻或大麻复合材料
        FiMaLin?亚麻复合材料产业链
        Daimaster大麻模塑料
        2.1.5 黄麻纤维增强塑料
        2.1.6 剑麻纤维增强塑料
        2.1.7 洋麻纤维增强塑料
        2.1.8 蕉麻纤维增强塑料
        2.1.9 椰子壳纤维增强塑料
        2.1.10 香蕉增强塑料
        2.1.11 卡罗阿叶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
        2.1.12 甘蔗纤维增强塑料
        2.1.13 其他植物纤维增强塑料
        2.1.14 动物纤维增强塑料
        美国东方生物塑料公司
        新西兰怀卡特大学
        2.2 钢纤维增强塑料
        电磁干扰屏蔽材料
        钢帘子布增强汽车防撞部件
        2.3 自增强塑料

(5)木质短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耐久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木质短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概述
    1.3 木质短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耐久性研究概况
    1.4 纤维-聚合物界面表征方法研究进展
        1.4.1 传统的纤维-聚合物界面表征方法
        1.4.2 纤维-聚合物界面的现代表征技术
        1.4.3 木质短纤维-聚合物界面表征方法
    1.5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粘弹性与时-温叠加原理研究
        1.5.1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粘弹性研究
        1.5.2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时-温叠加原理研究
    1.6 湿热作用下天然纤维-聚合物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退化研究
        1.6.1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吸湿机理
        1.6.2 湿热环境对天然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1.7 论文的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1.7.1 论文的研究意义
        1.7.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木质短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测试
    2.1 木质短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
        2.1.1 原料选择
        2.1.2 木质短纤维/聚丙烯混合粒子的制备
        2.1.3 木质短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注塑成型
    2.2 试验仪器与设备
    2.3 木质短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形态与结构表征
        2.3.1 X射线衍射测试
        2.3.2 木质短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试样尺寸的测量
        2.3.3 微观形貌SEM观察
    2.4 木质短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静态力学性能测试与表征
        2.4.1 拉伸性能测试与表征
        2.4.2 弯曲性能测试与表征
        2.4.3 冲击性能测试与表征
    2.5 木质短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热稳定性与热力学性质表征
        2.5.1 差示扫描量热法
        2.5.2 热重分析
        2.5.3 动态热机械分析
    2.6 木质短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吸水试验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木质短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质与热稳定性研究
    3.1 木质短纤维对聚丙烯结晶结构的影响
    3.2 木质短纤维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行为的影响
        3.2.1 木质短纤维含量与复合材料界面作用及拉伸性能的关系
        3.2.2 木质短纤维含量对复合材料弯曲行为及破坏模式的影响
        3.2.3 木质短纤维含量与复合材料韧性的关系
    3.3 不同木质短纤维含量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能研究
        3.3.1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3.3.2 热重分析
        3.3.3 动态热机械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木质短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弯曲行为与耐久性
    4.1 温度和弯曲应变率对木质短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弯曲性能的影响
        4.1.1 弯曲应变率的影响
        4.1.2 温度的影响
    4.2 时-温叠加原理在材料非线性粘弹区的应用
        4.2.1 时-温等效原理对材料非线性粘弹区弯曲行为的适用性
        4.2.2 时-温叠加原理对材料非线性粘弹区弯曲强度的适用性
        4.2.3 储能模量主曲线的构建
    4.3 Arrhenius活化能与材料耐久性的评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木质短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吸水和湿热老化行为
    5.1 聚丙烯树脂和木质短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吸水行为
        5.1.1 材料的吸水过程描述
        5.1.2 扩散速率的确定与吸水模型的构建
    5.2 含水率对复合材料尺寸的影响
    5.3 平衡含水率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关系
        5.3.1 平衡含水率对复合材料静态力学的影响
        5.3.2 含水率对复合材料试样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主要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壳层纤维含量对改性稻秸/HDPE共挤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木塑复合材料加工方式概述
        1.2.1 木塑挤出成型
        1.2.2 木塑热压成型
        1.2.3 注塑成型
        1.2.4 树脂传递成型
        1.2.5 3D打印成型
    1.3 共挤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1.3.1 共挤出在木塑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1.3.2 共挤出复合材料现存的问题与不足
        1.3.3 共挤出工艺的改善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内容和创新点
        1.4.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4.3 本论文创新点
2 核层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原料
        2.2.2 仪器和设备
        2.2.3 核层材料制备
        2.2.4 表征方法
    2.3 实验结果及讨论
        2.3.1 核层稻秸的成分和红外及结晶性能
        2.3.2 核层断面微观形貌
        2.3.3 核层热重性能
        2.3.4 核层静态力学性能
        2.3.5 核层蠕变性能
        2.3.6 核层动态热机械性能
        2.3.7 核层流变性
        2.3.8 挤出胀大效应讨论
    2.4 本章小结
3 壳层制备及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原料
        3.2.2 仪器和设备
        3.2.3 壳层材料制备
        3.2.4 表征方法
    3.3 实验结果及讨论
        3.3.1 壳层断面微观形貌
        3.3.2 壳层静态力学性能
        3.3.3 壳层蠕变性能
        3.3.4 壳层动态热机械性能
        3.3.5 壳层流变性能
    3.4 本章小结
4 共挤出对改性稻秸/HDPE复合材料制备及壳层纤维含量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原料
        4.2.2 仪器和设备
        4.2.3 共挤出改性稻秸/HDPE复合材料制备
        4.2.4 表征方法
    4.3 实验结果及讨论
        4.3.1 壳层纤维含量对共挤出改性稻秸/HDPE复合材料断面微观形貌影响
        4.3.2 壳层纤维含量共挤出改性稻秸/HDPE复合材静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4.3.3 壳层纤维含量对共挤出改性稻秸/HDPE复合材料蠕变性能的影响
        4.3.4 壳层纤维含量对共挤出改性稻秸/HDPE复合材料动态机械性能影响
        4.3.5 壳层纤维含量对共挤出改性稻秸/HDPE复合材料流变性能的影响
        4.3.6 壳层纤维含量对共挤出改性稻秸/HDPE复合材料壳核界面强度影响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东北林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7)改性黄麻织物增强格栅夹芯结构的制备和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木质复合材料夹芯结构研究概述
        1.2.1 木质复合材料夹芯结构简介
        1.2.2 木质复合材料夹芯结构的制备工艺
        1.2.3 木质复合材料夹芯结构力学性能
    1.3 植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界面研究概述
        1.3.1 碱处理
        1.3.2 偶联剂处理
        1.3.3 酰化法处理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4.1 目前研究所存在的问题
        1.4.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1.4.3 本文的创新点
2 黄麻织物/环氧树脂叠层复合材料的基本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黄麻织物/环氧树脂叠层复合材料的制备
        2.2.3 研究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黄麻纤维的形态结构分析
        2.3.2 黄麻纤维化学成分分析
        2.3.3 黄麻纤维的热稳定性分析
        2.3.4 不同织物密度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
        2.3.5 叠层复合材料断裂面的形貌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高温蒸煮碱处理对叠层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3.1 引言
    3.2 试验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黄麻纤维高温蒸煮碱处理过程和原理
        3.2.3 研究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不同碱液浓度处理黄麻纤维的FTIR分析
        3.3.2 不同碱液浓度处理黄麻纤维成分分析
        3.3.3 不同碱液浓度处理黄麻纤维的XRD分析
        3.3.4 不同碱液浓度处理黄麻纤维的SEM分析
        3.3.5 不同碱液浓度对叠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3.3.6 不同碱液浓度处理叠层复合材料断裂面的形貌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KH-560接枝处理对叠层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试验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材料
        4.2.2 KH-560硅烷偶联剂处理过程和原理
        4.2.3 研究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不同KH-560处理时长的黄麻纤维FTIR分析
        4.3.2 不同KH-560处理时长的黄麻纤维XRD分析
        4.3.3 不同KH-560处理时长的黄麻纤维SEM/EDS分析
        4.3.4 不同KH-560处理时长的叠层复合材料TG/DTG分析
        4.3.5 不同KH-560处理时长的叠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分析
        4.3.6 不同KH-560处理时长的叠层复合材料断裂面形貌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方格形复合材料格栅央芯结构的平压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试验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材料
        5.2.2 方格形夹芯结构的制备和几何尺寸
        5.2.3 研究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云杉和叠层复合材料压缩性能分析
        5.3.2 云杉和叠层复合材料压缩破坏模式分析
        5.3.3 方格形夹芯结构及芯子平压失效行为分析
        5.3.4 方格型夹芯结构及芯子的平压承载能力分析
        5.3.5 方格型夹芯结构及芯子的平压吸能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三种复合材料格栅夹芯梁的弯曲性能研究
    6.1 引言
    6.2 试验材料与方法
        6.2.1 试验材料
        6.2.2 三种格栅夹芯梁的制备与几何尺寸
        6.2.3 研究方法
    6.3 结果与讨论
        6.3.1 三种格栅夹芯梁的弯曲失效行为分析
        6.3.2 三种格栅夹芯梁的抗弯承载能力分析
        6.3.3 三种格栅夹芯梁的弯曲吸能性分析
        6.3.4 芯层复合材料FTIR分析
        6.3.5 芯层复合材料XPS分析
        6.3.6 芯层复合材料断裂面的形貌分析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件

(8)汽车内饰用黄麻纤维/聚乳酸复合板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聚乳酸简介
    1.2 聚乳酸的结构及性能
    1.3 聚乳酸的水解性能
    1.4 聚乳酸的应用
    1.5 麻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1.5.1 麻纤维表面改性
        1.5.2 麻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
        1.5.3 麻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
        1.5.4 麻纤维增强其他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1.5.5 麻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应用
    1.6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黄麻纤维表面处理及其对聚乳酸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2.2.2 实验方法
        2.2.3 表征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表面处理对黄麻纤维组成和表面结构的影响
        2.3.2 表面处理对黄麻纤维结晶度的影响
        2.3.3 表面处理对黄麻纤维热性能的影响
        2.3.4 表面处理对黄麻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
        2.3.5 表面处理对黄麻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黄麻纤维/聚乳酸复合板的制备及其结构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3.2.2 实验方法
        3.2.3 表征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黄麻纤维/聚乳酸复合板的断面形貌观察
        3.3.2 黄麻纤维/聚乳酸复合板的热性能
        3.3.3 黄麻纤维/聚乳酸复合板的力学性能
        3.3.4 黄麻纤维/聚乳酸复合板的抗水解性能
        3.3.5 黄麻纤维/聚乳酸复合板的其他性能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抗水解聚乳酸纤维及其黄麻纤维增强复合板的制备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4.2.2 实验方法
        4.2.3 表征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抗水解聚乳酸纤维的化学结构
        4.3.2 抗水解聚乳酸纤维的抗水解性能
        4.3.3 抗水解改性黄麻纤维/聚乳酸复合板的界面性能
        4.3.4 抗水解改性黄麻纤维/聚乳酸复合板的力学性能
        4.3.5 抗水解改性黄麻纤维/聚乳酸复合板的抗水解性能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研究生阶段发表的专利和论文
致谢

(9)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家居产品用功能材料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功能材料的基本概念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需求层次理论的应用研究
        1.4.2 功能材料的应用研究
        1.4.3 产品设计中新材料选择方法的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及论文架构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论文架构
2 以马斯洛理论为基础的“家居需求层次模型”的建立
    2.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1.1 马斯洛需求理论的基本概念
        2.1.2 马斯洛需求理论的基本特征
    2.2 “家居需求层次模型”的建立
        2.2.1 功能需求
        2.2.2 安全需求
        2.2.3 舒适需求
        2.2.4 保健需求
        2.2.5 精神需求
    2.3 家居产品设计中应对不同层次需求的方法
        2.3.1 通过增加产品的品类满足家居需求
        2.3.2 通过改变产品的形式满足家居需求
        2.3.3 通过改善产品的制作工艺满足家居需求
        2.3.4 通过产品制作材料的甄选满足家居需求
    2.4 本章小结
3 功能材料的分类与属性研究
    3.1 功能材料的分类原则
        3.1.1 按使用目的分类
        3.1.2 按基体分类
        3.1.3 按功能的显示过程分类
    3.2 各类功能材料的属性与应用现状
        3.2.1 金属功能材料
        3.2.2 无机非金属功能材料
        3.2.3 有机高分子功能材料
        3.2.4 复合功能材料
        3.2.5 纳米功能材料
    3.3 本章小结
4 基于“家居需求层次模型”的功能材料选择方法研究
    4.1 基于“家居需求理论”的功能材料选择方法确定的基本原则
    4.2 基于“家居需求理论”的功能材料选择条件
        4.2.1 功能层面
        4.2.2 安全层面
        4.2.3 舒适层面和保健层面
        4.2.4 审美层面
    4.3 基于“家居需求理论”的功能材料选择方法的应用
    4.4 本章小结
5 功能材料在家居产品中的应用
    5.1 功能材料库的统计分析
        5.1.1 功能层面
        5.1.2 安全层面
        5.1.3 舒适与保健层面
    5.2 功能材料的功能特性在家居产品中的应用
        5.2.1 力学特性功能材料在家居产品中的应用
        5.2.2 光学特性功能材料在家居产品中的应用
        5.2.3 声学特性功能材料在家居产品中的应用
        5.2.4 热学特性功能材料在家居产品中的应用
        5.2.5 电学特性功能材料在家居产品中的应用
        5.2.6 磁学特性功能材料在家居产品中的应用
        5.2.7 化学特性功能材料在家居产品中的应用
    5.3 功能材料在家居产品中的应用方式探究
        5.3.1 功能材料与室内装饰材料的结合
        5.3.2 功能材料与家具产品的结合
        5.3.3 功能节点用材料与家居小产品结合
    5.4 本章小结
6 以厨房为例探究家居生活中功能性材料的应用
    6.1 厨房需求分析
        6.1.1 调研内容
        6.1.2 调研结果
    6.2 需求分析及材料筛选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局限与建议
附录一 功能材料库一览表
附录二 集成厨房研究课题调研问卷
附录三 集成厨房研究课题入户访谈记录表
附录四 集成厨房调研问题点总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10)机床结构应用材料(选译)(论文提纲范文)

1 简介
2 材料、特点及应用
    2.1 钢材、铸铁和金属材料
    2.2 天然石材和陶瓷
    2.3 聚合物混凝土/矿物铸件
    2.4 金属泡沫、多孔和多孔材料
    2.5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2.6 材料组合、混合结构
    2.7 比较研究
3 结构布置和优化方法
    3.1 仿真方法
    3.2 模态分析/工作模态分析
    3.3 结构优化
4 智能材料和结构
    4.1 形状记忆合金
    4.2 压电陶瓷
    4.3 磁致伸缩材料
    4.4 电和磁流变流体
    4.5 集成传感器和执行器的材料与结构
5 结论

四、天然纤维增强塑料之门(论文参考文献)

  • [1]汽车用纤维增强塑料的研究进展[J]. 徐竞雯,谭晶,安瑛. 塑料科技, 2019(09)
  • [2]国外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发展概况(Ⅳ)[J]. 叶鼎铨. 玻璃纤维, 2013(01)
  • [3]《精细石油化工文摘》1997年 第11卷 主题索引[J]. 郑保山,龚小芬. 精细石油化工文摘, 1997(12)
  • [4]热塑性塑料的改性(增强、填充、共混)[J]. 晨光化工研究院第八研究室. 塑料, 1975(01)
  • [5]木质短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耐久性研究[D]. 王伟. 东华大学, 2021(01)
  • [6]壳层纤维含量对改性稻秸/HDPE共挤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影响研究[D]. 林发知.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8)
  • [7]改性黄麻织物增强格栅夹芯结构的制备和力学性能研究[D]. 王雪. 东北林业大学, 2020
  • [8]汽车内饰用黄麻纤维/聚乳酸复合板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孙旭鹏. 东华大学, 2019(01)
  • [9]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家居产品用功能材料应用研究[D]. 鲍慧平. 北京林业大学, 2017(04)
  • [10]机床结构应用材料(选译)[J]. 朱兆鸿,Christian Brecher,Eberhard Abele,Jürgen Fleischer,Friedrich Bleicher. 机械, 2016(S1)

标签:;  ;  ;  ;  ;  

天然纤维增强塑料的大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