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几种钾盐的降焦效果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郑丰,肖翠翠,王小平,张亚平,黄启志,项磊[1](2020)在《卷烟纸特性对卷烟静态包灰性能的影响》文中指出为研究卷烟纸特性对卷烟静态包灰性能的影响,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卷烟包灰持灰力、白度、裂口率、缩灰率、碳线整齐度5个指标的权重,建立了定量评价卷烟包灰综合性能的方法。结果表明:(1)各指标的权重分别为W持灰力=0.04,W白度=0.16,W裂口率=0.64,W缩灰率=0.10,W碳线整齐度=0.06,权重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CR=0.081<0.1),说明计算的权重较准确。(2)利用构建的评价方法分析卷烟纸特性对包灰综合性能的影响,定量结果与静燃实际包灰效果具有一致性,说明该评价方法较可靠。(3)对于不同的有机酸钾助燃剂,其包灰综合性能:酒石酸钾>醋酸钾>柠檬酸钾。钾钠比为1∶1时,随着柠檬酸根含量的增加,包灰综合性能提升。较低的钾钠比、较高的氧化钙灰分含量、较高的透气度对提升包灰综合性能均有作用。
王小升,苏丹丹,魏明文,冯涛,熊珍,陈华,赵光飞,周桂园[2](2020)在《造纸法再造烟叶降焦综合技术探讨》文中认为分析造纸法再造烟叶生产过程中各因素对焦油释放量的影响。主要对再造烟叶生产原料配方(梗叶比)、外纤添加、工艺条件(打浆度、定量、涂布率)、填料、钾盐等因素与烟气指标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分析各因素与焦油释放量的关系,并提出降低焦油释放量的关键技术方法。
苏丹丹,张相辉,王小升,关体青,安毅[3](2019)在《降低造纸法再造烟叶烟气中焦油释放量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为寻找能够有效降低造纸法再造烟叶的焦油释放量的技术手段。[方法]系统考察了原料梗叶比例、打浆度、定量、涂布率、外加纤维比例、钾盐及碳酸钙等因素对PRT焦油释放量的影响,并对这些因素的降焦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①打浆度、定量、外加纤维比例、钾盐及碳酸钙对造纸法再造烟叶的焦油释放量均有显着影响。②原料梗叶比对造纸法再造烟叶的焦油释放量也有一定影响,在梗叶比为2:1时再造烟叶的焦油释放量最低。③再造烟叶涂布率与其焦油释放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涂布率的增加会造成焦油释放量的增加。④集合了外加纤维比例、打浆度、定量因素制备的再造烟叶的焦油释放量下降了50%以上,且掺配于卷烟产品中也具有明显的降焦效果。[结论]再造烟叶焦油释放量可以通过调节工艺过程参数而降低,集成了降焦因素的PRT样品掺配到卷烟中,可使卷烟的焦油释放量大幅降低。因此,可综合考虑,适当采用这些具有降焦效果的技术条件来降低PRT的焦油释放量,并掺配于卷烟中实现"减害降焦"。
田志章,李海霞,张春涛,吴若昕,李莉霞,李登科[4](2019)在《卷烟纸及烟丝钾钠比差异对卷烟主流烟气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为考察添加于不同主体柠檬酸盐助燃剂的钾钠比对卷烟主流烟气有害物质释放量影响的差异,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卷烟纸及烟丝中助燃剂钾钠盐实际含量进行测定,并研究比对卷烟纸及烟丝钾钠比对卷烟主流烟气的影响。结果发现,主流烟气烟碱量、焦油量及CO量均与卷烟纸钾钠比呈高度相关的幂函数关系,而与烟丝钾钠比相关性较弱。因此通过改变钾钠比对卷烟有害物质释放量进行调控时,应优先选择卷烟纸作为添加主体。
杨金龙,朱萍,程利侠,郝华玲,吕长平[5](2018)在《钾盐对卷烟烟气影响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为了解钾盐对卷烟烟气中有害成分释放量的影响,对近年来钾盐作为助燃剂的研究与应用以及钾盐对卷烟烟气影响的作用机理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众多钾盐,柠檬酸钾的作用效果最显着;钾盐对纤维素的热解具有催化作用是影响烟气变化的主要原因。虽然钾盐对降低烟气有害成分释放量有明显作用,但建议与其他相关技术结合使用,以便保证卷烟的感官质量不再变化。
王宇辰[6](2018)在《登封烤烟理化性质、主流烟气有害成分释放量及其关系研究》文中提出以2015-2016年登封市四个植烟区烤烟烟叶化学成分、物理特性及单料烟主流烟气常规成分、有害成分为研究对象,通过与许昌襄县、漯河郾城烤烟样品对比,对登封烟区烤烟主要理化性质和主流烟气成分进行了分析。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构建了基于登封烟叶理化指标的主流烟气7种主要有害成分和焦油释放量模型,分析了烟叶理化性质与烟气有害成分间的相关关系,并对模型预测能力进行了验证评估。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登封烤烟主要理化性质分析。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含量:还原糖在16.72-24.08%之间,总糖在18.62-25.97%之间,烟碱在1.62-2.05%之间,总氮在1.73-2.22%之间,钾离子在0.97-1.27%之间,氯离子在0.41-0.51%之间,糖碱比在8.94-13.39之间,氮碱比在0.99-1.19之间,钾氯比在1.02-3.01之间。烟叶有机酸成分:非挥发性有机酸和高级脂肪酸总量在61.61-70.84 mg/g之间,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占比较大。烟叶物理特性:叶片厚度在89-172μm之间,拉力在1.86-4.82 N之间、填充值在2.86-5.08 cm3/g之间,平衡含水率在11.03-14.49%之间,叶质重在51.00-94.40 g/m2之间。整体来看,登封烤烟烟叶主要理化性质年份间数据较稳定,以中部叶化学成分含量最为适宜,化学成分协调性和物理特性表现较好。通过与许昌、漯河烤烟中部叶对比发现,登封烤烟中部叶总糖含量较低,钾离子含量低于漯河,氯离子含量较高,钾氯比较低,高级饱和脂肪酸和有机酸总量较高,厚度和叶质重较低。2.登封烤烟主流烟气成分分析。主流烟气常规化学成分:烟气烟碱的释放量在0.95-3.25 mg/支之间,下部叶烟气烟碱释放量低;烟气水分含量在1.48-3.74 mg/支之间;焦油释放量在11.42-20.97mg/支之间,上部叶焦油释放量明显高于中下部叶;总粒相物含量在14.62-26.06 mg/支之间,整体表现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主流烟气7种有害成分:巴豆醛释放量以中部叶最高,其他6种有害成分释放量和卷烟烟气危害性评价指数(H值)均为上部叶最高,下部叶最低。整体来看,登封烤烟主流烟气焦油、总粒相物以及7种主要有害成分释放量和H值低于许昌襄县,与漯河郾城水平相近,具有较高的烟叶安全性。3.主流烟气有害成分释放量PLSR模型及相关性分析。将登封烤烟烟叶理化指标变量与烟气7种有害成分和焦油释放量进行初步PLSR分析,筛选出22项理化指标纳入回归方程,其中化学成分指标变量与烟气有害成分变量相关性较强,除叶片厚度外,物理特性指标变量与之相关性较弱。解释变量经筛选后重新进行PLS回归拟合,并分别对每种烟气有害成分在PLSR模型中最优的主成分个数进行选择,建立基于烟叶理化性质的主流烟气有害成分释放量回归模型。根据PLSR分析各项理化指标与烟气有害成分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多种有机酸成分以及叶片厚度与多种有害成分间相关性显着。PLS回归模型的验证评估结果表明,除NNK外,其余有害成分释放量回归模型均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R2>0.7),巴豆醛和氨释放量回归模型预测能力最佳(R2>0.9)。
赵玉洁[7](2017)在《浸出法对卷烟降焦减害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卷烟降焦减害是烟草行业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项目利用浸出法工艺分析了巴西(B10/C)、河南周口(CX61)两种烟叶及卷烟配方原料在浸出不同处理时间和不同溶液浓度下的降焦减害变化规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浸出法分别采用100%、80%、60%浓度溶液对巴西(B10/C)、河南周口(CX61)两种烟叶处理10分钟、20分钟、30分钟、40分钟的处理。处理表明,浸出法能有效的解决烟草的降焦减害问题。巴西(B10/C)和河南周口(CX61)两烟叶烟气烟碱量、焦油、一氧化碳(CO)等有害成分含量随浸出时间的增加而降低;降焦减害效果受浸出溶液浓度影响较大,100%浓度和80%浓度浸出溶液能促进烟草的降焦减害作用,而60%浓度溶液几乎不具备降焦减害的作用;此外,浸出时间也影响降焦减害效果,降焦减害随着浸出时间的增加而增强,但40分钟时水分流失明显。2、浸出法处理后,两烟叶中的4种TSNAs(N-亚硝基降烟碱、N-亚硝基新烟碱、N-亚硝基假木贼碱、4-甲基亚硝胺基-1-3-吡啶基-1-丁酮)和3种PAHs(苯并[a]芘、1,2-苯并菲(Chrysene)、苯并[a]蒽)等主流烟气输出量均有所降低;总碱降低明显,氮、氯含量都有不同程度降低,而钾含量则稍有增长;3、浸出法在降焦减害的同时,也提高了烟叶的可燃性。感官评吸结果表明,80%浓度溶液处理30分钟后的样品香气稍流畅,舒适度最佳,且烟丝水分损失较小,综合效果最佳。4、利用浸出法分别采用100%浓度、80%浓度溶液对X牌卷烟配方原料进行了20分钟、30分钟的处理。对在相同浸出溶液浓度下,30分钟焦油降低幅度较大;在相同的浸出时间下,100%浓度溶液焦油降低幅度较大,但水分流失明显。处理30分钟后,不同浓度溶液处理的卷烟烟气成分接近;80%浓度溶液处理30分钟后的样品不仅降焦降烟碱,而且对烟气的杂气有降低作用,且减少了烟中对吸烟者的刺激性,香气流畅,舒适度更好,烟丝水分损失也小,因此80%浓度溶液处理30分钟降焦减害结果最稳定。
田海英,张展,聂聪,刘绍锋,董艳娟,蔡莉莉,孙学辉,杨松,马宇平,刘惠民[8](2016)在《烟丝添加剂在卷烟降焦减害中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针对近年来降低卷烟焦油和烟气有害成分释放量的烟丝添加剂进行了系统综述。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发展和针对不同有害成分的研究分布情况;根据作用机理将其划分为助燃剂、催化氧化剂、吸附剂、抗氧化剂等类型,介绍了其作用机理和减害效果;分析了目前利用烟丝添加剂降焦减害的工业应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葛少林[9](2014)在《造纸法再造烟叶热解过程与烟气组分调控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改善造纸法再造烟叶刺激性大、杂气重以及CO释放量高等质量缺陷,本文在系统分析造纸法再造烟叶理化特性的基础上,较为深入的研究了造纸法再造烟叶及其主要组成部分(纸基)的热解行为,并从纸基的化学成分调节和外源性磷氮化合物的添加两个方面进行再造烟叶热解过程的调控,进而调节再造烟叶烟气组分,提升卷烟烟气品质。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造纸法再造烟叶理化特性为充分了解造纸法再造烟叶质量属性,系统分析了烟草化学指标、无机离子化合物以及纤维形态等与热解行为相关理化指标,并比较研究了造纸法再造烟叶与膨胀梗丝、膨胀烟丝在燃烧速率、焦油以及CO释放特性等方面的差异,发现造纸法再造烟叶的燃烧速率高、焦油量低,但CO释放量明显偏高,尤其是单口CO释放量。为揭示其高CO释放量的原因,比较研究了造纸法再造烟叶与纸基的主流烟气成分差异,明确了纸基在造纸法再造烟叶质量调控中的重要作用,并初步得出纸基是造纸法再造烟叶CO释放量偏高的主要原因之一。2.造纸法再造烟叶与纸基的热降解行为为了深入了解造纸法再造烟叶与纸基的热解行为,通过TG/DSC-FTIR实验系统分析不同升温速率条件下造纸法再造烟叶和纸基的热解行为及热解气相产物形成过程。发现两者CO形成过程类似,均发生在两个温度范围内,但纸基CO释放量明显高于造纸法再造烟叶,并且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两者CO释放量均显着增加,进一步证实了纸基CO释放量高是造纸法再造烟叶CO释放量偏高的主要原因。3.果胶与蛋白质的酶降解对纸基热解过程及产物的影响鉴于蛋白质和果胶对卷烟感官品质的不良影响,采用生物酶选择性降解纸基中果胶和蛋白质,并分别考察了蛋白质和果胶的酶降解对纸基热解行为的影响。发现果胶和蛋白质含量降低均能显着改变纸基的热解过程和热解产物(如CO、CO2、NH3、羰基化合物等)的释放特性,说明了果胶和蛋白质对热解气相产物的形成具有一定调节作用。为更清晰地揭示果胶的热解机理,首次利用SVUV-PIMS研究了果胶的热解行为,发现果胶热解主要有两种反应路径:果胶高分子链端半乳糖醛酸单元的低温分子内热裂解反应;以α-(1→4)糖苷键断裂为标志的高温热解反应。在热解产物分析的基础上,理论推导了果胶热解主要产物形成机理,并对相关实验现象进行了理论解释,为果胶热解产物的控制奠定了基础。4.外源氮磷类添加剂调节再造烟叶的热降解过程与烟气组分利用磷酸氢二胺(DAP)、聚磷酸铵(APP)以及磷酸尿素(UP)等含磷氮化合物进行造纸法再造烟叶热解过程的外源性调控研究,并阐述其作用机制。发现含磷氮无机物均可提高残炭的热氧稳定性,并显着降低热解气相产物总量。其中APP和UP还可有效降低成品烟支主流烟气中CO含量。为揭示UP和APP降低CO释放的机制,利用慢速和闪速热解对比实验分别研究了二者对CO释放特性的影响,发现UP和APP主要影响残碳氧化阶段CO的形成。
李艳平[10](2013)在《几种烟气有害成分在滤嘴中的过滤效率和分布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是中国烟草总公司科技重点项目的研究内容,主要研究了卷烟烟气中烟碱、HCN和氨三种有害成分在五种不同结构滤嘴中的过滤效率和轴向及空间分布模式;进行了样品滤嘴的不同切割方式对烟碱损失率的研究,建立了相关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滤嘴的结构变化对主流烟气中有害成分的过滤效果有显着差异。本论文为设计和改进功能滤嘴、为卷烟“降焦减害”,生产低危害卷烟提供了有效的技术和理论支持。(1)研究了滤嘴切割对烟碱的损失。滤嘴横向切割烟碱损失率Y与切割面积X之间的关系式为Y=0.033X×100%(X:mm2),滤嘴纵向同心圆切割烟碱损失率Y与切割面积X之间的关系式为Y=0.0417X×100%(X:mm2)。(2)研究了五种不同结构滤嘴的烟碱过滤效率和截留烟碱的分布规律。普通滤嘴、外置沟槽滤嘴、内置沟槽滤嘴、纸/醋复合滤嘴和通风空腔滤嘴的烟碱过滤效率分别为39.06%,45.45%,39.63%,33.74%和31.75%。采用多项拟合和插值分析获得了以上五种滤嘴截留烟碱的轴向分布模式和空间分布模式。(3)研究了五种不同结构滤嘴的HCN过滤效率和截留HCN的分布规律。普通滤嘴、外置沟槽滤嘴、内置沟槽滤嘴、纸/醋复合滤嘴和通风空腔滤嘴的HCN过滤效率分别为23.94%,25.06%,25.41%,16.03%和15.75%。采用多项拟合和插值分析获得了以上五种滤嘴截留HCN的轴向分布模式和空间分布模式。(4)研究了五种不同结构滤嘴的氨过滤效率和截留氨的分布规律。普通滤嘴、外置沟槽滤嘴、内置沟槽滤嘴、纸/醋复合滤嘴和通风空腔滤嘴的氨过滤效率分别为61.15%,63.90%,69.82%,70.21%和49.40%。采用多项拟合和插值分析获得了以上五种滤嘴截留氨的轴向分布模式和空间分布模式。
二、几种钾盐的降焦效果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几种钾盐的降焦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卷烟纸特性对卷烟静态包灰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仪器 |
1.2 方法 |
1.2.1 卷烟样品的制备 |
1.2.2 检测方法 |
1.2.2. 1 持灰力 |
1.2.2. 2 白度 |
1.2.2. 3 裂口率 |
1.2.2. 4 缩灰率 |
1.2.2. 5 碳线整齐度 |
1.2.3 层次分析法计算卷烟包灰5个指标权重向量 |
2 结果与讨论 |
2.1 卷烟纸特性对卷烟包灰性能的影响 |
2.2 有机酸盐种类对卷烟包灰性能的影响 |
2.3 柠檬酸根含量对卷烟包灰综合性能的影响 |
2.4 柠檬酸盐钾钠比对卷烟包灰综合性能的影响 |
2.5 氧化钙灰分对卷烟包灰综合性能的影响 |
2.6 透气度对卷烟包灰综合性能的影响 |
2.7 卷烟纸定量对卷烟包灰综合性能的影响 |
3 结论 |
(2)造纸法再造烟叶降焦综合技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原料配方(梗叶比)对焦油释放量的影响 |
2 外纤添加对焦油释放量的影响 |
3 工艺条件对焦油释放量的影响 |
3.1 打浆度 |
3.2 定量 |
3.3 涂布率 |
4 填料对焦油释放量的影响 |
5 钾盐对焦油释放量的影响 |
6 结语 |
(4)卷烟纸及烟丝钾钠比差异对卷烟主流烟气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试剂和仪器 |
1.2 方法 |
1.2.1 卷烟纸、烟丝、卷烟样品制备 |
1.2.1. 1 制备不同钾钠比卷烟纸及对应卷烟 |
1.2.1. 2 制备不同钾钠比烟丝及对应卷烟 |
1.2.2 卷烟纸及烟丝中实际K、Na含量测定 |
1.2.3 卷烟主流烟气指标测定 |
1.2.4 卷烟静燃速率测定 |
2 结果与讨论 |
2.1 卷烟纸中钾钠比对主流烟气指标影响 |
2.2 烟丝钾钠比对主流烟气指标影响 |
3 结论 |
(6)登封烤烟理化性质、主流烟气有害成分释放量及其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1 文献综述 |
1.1 烤烟烟叶化学成分研究概述 |
1.1.1 烤烟烟叶水溶性糖 |
1.1.2 烤烟烟叶含氮化合物 |
1.1.3 烤烟烟叶钾、氯元素 |
1.1.4 烤烟烟叶有机酸 |
1.2 烤烟烟叶物理特性研究概述 |
1.3 卷烟烟气有害成分研究概述 |
1.3.1 卷烟降焦研究 |
1.3.2 卷烟烟气危害性评价体系 |
1.3.3 卷烟烟气有害成分释放量影响因素研究 |
1.4 建立烟气成分模型的统计分析方法 |
1.4.1 烟气成分数据统计分析常用方法 |
1.4.2 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 |
2 引言 |
3 材料与方法 |
3.1 试验材料 |
3.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3.2.1 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含量测定 |
3.2.2 烟叶有机酸含量测定 |
3.2.3 烟叶物理特性测定 |
3.2.4 单料烟主流烟气常规成分及主要有害物质测定 |
3.3 统计分析方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登封烤烟烟叶理化性质分析 |
4.1.1 烤烟常规化学成分 |
4.1.2 烤烟有机酸成分 |
4.1.3 烤烟物理特性 |
4.2 登封烤烟主流烟气成分分析 |
4.2.1 主流烟气常规成分 |
4.2.2 主流烟气主要有害成分及卷烟烟气危害性指数 |
4.3 烤烟主流烟气主要有害成分释放量PLS回归模型的建立 |
4.3.1 烟叶样品理化指标变量的共线性诊断 |
4.3.2 数据的预处理 |
4.3.3 回归模型中解释变量的提取和筛选 |
4.3.4 烟叶样品理化指标的PCA分析 |
4.3.5 烟叶样品理化指标与主流烟气主要有害成分释放量的相关性分析 |
4.3.6 主流烟气主要有害成分释放量预测模型的建立 |
4.3.7 主流烟气主要有害成分释放量预测模型的验证评估 |
5 结论与讨论 |
5.1 登封烤烟烟叶理化性质和主流烟气成分分析 |
5.1.1 登封烤烟烟叶理化性质 |
5.1.2 登封烤烟主流烟气成分 |
5.2 烤烟烟叶理化性质与主流烟气有害成分释放量的关系 |
5.2.1 PLS回归分析和预测方程的建立 |
5.2.2 相关性分析 |
5.2.3 PLS回归模型的验证评估 |
参考文献 |
英文摘要 |
(7)浸出法对卷烟降焦减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农业降焦减害的技术途径 |
1.2.2 工业降焦减害的技术途径 |
1.2.3 浸出法制油工艺研究 |
1.2.4 浸出法降焦的工艺过程 |
1.2.5 浸出法设备 |
1.3 课题展望 |
第2章 浸出法工艺技术对卷烟片烟降焦减害的研究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处理前烟气成分测定结果 |
2.2.2 处理后烟气成分测定结果 |
2.2.3 浸出法100%浓溶液不同处理时间对巴西B10/C烟气成分的影响 |
2.2.4 浸出法100%浓溶液不同处理时间对河南周口CX61烟气成分的影响 |
2.2.5 浸出法80%浓度溶液不同处理时间对巴西B10/C烟气成分的影响 |
2.2.6 浸出法80%浓度溶液不同处理时间对河南周口CX61烟气成分的影响 |
2.2.7 浸出法60%浓度溶液不同处理时间对巴西B10/C烟气成分的影响 |
2.2.8 浸出法60%浓度溶液不同处理时间对河南周口CX61烟气成分的影响 |
2.2.9 浸出法相同时间不同溶液对巴西B10/C烟气成分的影响 |
2.2.10 浸出法相同时间不同浓度溶液对河南周口CX61烟气成分的影响 |
2.2.11 浸出法对烟叶其他有害成分的影响 |
2.3 小结与讨论 |
第3章 浸出法工艺技术对卷烟降焦减害的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处理前烟气成分测定结果 |
3.2.2 处理后烟气成分测定结果 |
3.2.3 X牌号卷烟相同浓度溶液处理不同时间的烟气成分变化 |
3.2.4 X牌号卷烟不同浓度溶液处理相同时间的烟气成分变化 |
3.2.5 感官评吸结果 |
3.2.6 重现试验 |
3.3 小结与讨论 |
第4章 全文总结、讨论及创新点 |
4.1 全文总结与讨论 |
4.2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烟丝添加剂在卷烟降焦减害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发展概况 |
2 不同作用机理的烟丝添加剂 |
2.1 助燃剂类烟丝添加剂 |
2.2 催化氧化类烟丝添加剂 |
2.2.1 贵金属催化氧化添加剂 |
2.2.2 非贵金属及金属氧化物添加剂 |
2.3 吸附类烟丝添加剂 |
2.3.1 分子筛 |
2.3.2 活性炭 |
2.3.3 选择性有机吸附材料 |
2.3.4 其它无机吸附材料 |
2.4 抗氧化剂 |
2.5 其它烟丝添加剂 |
3 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 |
(9)造纸法再造烟叶热解过程与烟气组分调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造纸法再造烟叶与卷烟燃烧研究进展) |
1.1 造纸法再造烟叶简述 |
1.2 造纸法再造烟叶的物理特性与烟气特性 |
1.3 造纸法再造烟叶对卷烟烟气的影响 |
1.3.1 造纸法再造烟叶对卷烟燃烧特性的影响 |
1.3.2 造纸法再造烟叶对卷烟主流烟气常规指标与感官品质的影响 |
1.3.3 造纸法再造烟叶对卷烟主流烟气有害成分释放量的影响 |
1.4 造纸法再造烟叶工艺与质量控制研究 |
1.5 卷烟燃烧研究 |
1.5.1 卷烟燃烧过程 |
1.5.2 卷烟燃烧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
1.5.3 基于燃烧调控原理的减害技术研究进展 |
本论文研究思路 |
参考文献 |
第2章 造纸法再造烟叶理化特性分析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2.1 材料与仪器 |
2.2.2 试验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造纸法再造烟叶烟草常规化学成分 |
2.3.2 造纸法再造烟叶烟草离子化合物含量分析 |
2.3.3 造纸法再造烟叶纤维形态分析 |
2.3.4 不同卷烟原辅材料主流烟气比较分析 |
2.3.5 不同卷烟辅料燃烧热释放分析 |
2.3.6 不同卷烟辅料燃烧过程中CO和CO_2生成分析 |
2.3.7 造纸法再造烟叶纸基与成品主流烟气对比分析 |
2.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3章 造纸法再造烟叶热解行为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材料 |
3.2.2 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造纸法再造烟叶热解行为研究 |
3.3.2 造纸法再造烟叶纸基热解行为研究 |
3.3.3 造纸法再造烟叶与纸基CO形成过程比较 |
3.3.4 纸基热解产物的同步辐射光电离质谱在线分析 |
3.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4章 果胶与蛋白质的酶解及其对纸基热解行为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材料 |
4.2.2 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果胶对再造烟叶纸基热解过程以及气相产物的影响 |
4.3.2 蛋白质对再造烟叶纸基热解过程以及气相产物的影响 |
4.3.3 果胶热解过程及机理研究 |
4.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5章 外源燃烧调节剂对造纸法再造烟叶热解行为的影响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材料 |
5.2.2 方法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磷酸氢二铵对造纸法再造烟叶的影响 |
5.3.2 DAP与尿素互作对造纸法再造烟叶热解过程及产物的影响 |
5.3.3 UP与APP对造纸法再造烟叶热解行为及CO释放量的影响 |
5.4 结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10)几种烟气有害成分在滤嘴中的过滤效率和分布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卷烟烟气有害成分 |
1.2.1 卷烟烟气及其有害成分概述 |
1.2.2 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 |
1.2.3 烟碱(Nicotine) |
1.2.4 HCN(Hydrogen cyanide) |
1.2.5 氨(Ammonia) |
1.2.6 酚类化合物(Phenols) |
1.2.7 挥发性羰基化合物(Selected carbonyls) |
1.2.8 烟草特有亚硝胺(TSNAs) |
1.2.9 多环芳烃(PAHs) |
1.3 卷烟滤嘴概述 |
1.4 卷烟滤嘴的功能 |
1.5 卷烟滤嘴的分类 |
1.5.1 普通滤嘴 |
1.5.2 特殊滤嘴 |
1.6 激光切割机简介 |
1.7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
1.8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滤嘴切割烟碱损失率考察及烟碱损失率模型建立 |
2.1 前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仪器、材料与试剂 |
2.2.2 色谱条件 |
2.2.3 实验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滤嘴切割烟碱损失率稳定性评价 |
2.3.2 滤嘴切割烟碱损失率模型 |
2.4 小结 |
第3章 不同滤嘴烟碱过滤效率及截留烟碱分布规律研究 |
3.1 前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仪器、试剂与材料 |
3.2.2 色谱条件 |
3.2.3 实验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ISO 抽吸模式下不同结构滤嘴烟碱过滤效率研究 |
3.3.2 ISO 抽吸模式下不同结构滤嘴截留烟碱的轴向分布模式 |
3.3.3 ISO 抽吸模式下不同结构滤嘴截留烟碱的空间分布模式 |
3.4 小结 |
第4章 不同滤嘴 HCN 过滤效率及截留 HCN 分布规律研究 |
4.1 前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仪器、试剂与材料 |
4.2.2 连续流动分析仪工作条件 |
4.2.3 实验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ISO 抽吸模式下不同结构滤嘴 HCN 过滤效率研究 |
4.3.2 ISO 抽吸模式下不同结构滤嘴截留 HCN 的轴向分布模式 |
4.3.3 ISO 抽吸模式下不同结构滤嘴截留 HCN 的空间分布模式 |
4.4 小结 |
第5章 不同滤嘴氨过滤效率及截留氨分布规律研究 |
5.1 前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仪器、试剂与材料 |
5.2.2 色谱条件 |
5.2.3 实验方法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ISO 抽吸模式下不同结构滤嘴氨过滤效率研究 |
5.3.2 ISO 抽吸模式下不同结构滤嘴截留氨的轴向分布模式 |
5.3.3 ISO 抽吸模式下不同结构滤嘴截留氨的空间分布模式 |
5.4 小结 |
结论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
四、几种钾盐的降焦效果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卷烟纸特性对卷烟静态包灰性能的影响[J]. 郑丰,肖翠翠,王小平,张亚平,黄启志,项磊. 烟草科技, 2020(03)
- [2]造纸法再造烟叶降焦综合技术探讨[J]. 王小升,苏丹丹,魏明文,冯涛,熊珍,陈华,赵光飞,周桂园. 纸和造纸, 2020(01)
- [3]降低造纸法再造烟叶烟气中焦油释放量的研究[J]. 苏丹丹,张相辉,王小升,关体青,安毅. 西南农业学报, 2019(09)
- [4]卷烟纸及烟丝钾钠比差异对卷烟主流烟气影响[J]. 田志章,李海霞,张春涛,吴若昕,李莉霞,李登科. 食品工业, 2019(09)
- [5]钾盐对卷烟烟气影响的研究进展[J]. 杨金龙,朱萍,程利侠,郝华玲,吕长平.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4)
- [6]登封烤烟理化性质、主流烟气有害成分释放量及其关系研究[D]. 王宇辰. 河南农业大学, 2018(02)
- [7]浸出法对卷烟降焦减害的影响[D]. 赵玉洁. 湖南农业大学, 2017(12)
- [8]烟丝添加剂在卷烟降焦减害中的研究进展[J]. 田海英,张展,聂聪,刘绍锋,董艳娟,蔡莉莉,孙学辉,杨松,马宇平,刘惠民. 中国烟草学报, 2016(05)
- [9]造纸法再造烟叶热解过程与烟气组分调控技术研究[D]. 葛少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4(10)
- [10]几种烟气有害成分在滤嘴中的过滤效率和分布模式研究[D]. 李艳平. 湘潭大学, 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