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预防性疫苗免疫十二例

常用预防性疫苗免疫十二例

一、常用预防疫苗免疫接种十二例(论文文献综述)

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1](2021)在《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对受种者或其监护人的疫苗和预防接种工作知情提出了要求,对预防接种告知方式和内容作出了规定。本共识以该法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为基础,借鉴国内外经验,阐述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的发展和形式,制定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理论框架、标准流程和信息、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原则以及各疫苗知情同意书格式,为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人员在预防接种服务中参考。本部分共识包括总则以及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含脊髓灰质炎成分疫苗、含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成分疫苗、含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疫苗、乙型脑炎疫苗、脑膜炎球菌疫苗、甲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知情告知内容。

中华预防医学会[2](2021)在《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上)》文中研究指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对受种者或其监护人的疫苗和预防接种工作知情提出了要求,对预防接种告知方式和内容作出了规定。本共识以该法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为基础,借鉴国内外经验,阐述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的发展和形式,制定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理论框架、标准流程和信息、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原则以及各疫苗知情同意书格式,为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人员在预防接种服务中参考。本部分共识包括总则以及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含脊髓灰质炎成分疫苗、含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成分疫苗、含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疫苗、乙型脑炎疫苗、脑膜炎球菌疫苗、甲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知情告知内容。

中华预防医学会[3](2021)在《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上)》文中研究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对受种者或其监护人的疫苗和预防接种工作知情提出了要求, 对预防接种告知方式和内容作出了规定。本共识以该法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为基础, 借鉴国内外经验, 阐述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的发展和形式, 制定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理论框架、标准流程和信息、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原则以及各疫苗知情同意书格式, 为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人员在预防接种服务中参考。本部分共识包括总则以及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含脊髓灰质炎成分疫苗、含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成分疫苗、含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疫苗、乙型脑炎疫苗、脑膜炎球菌疫苗、甲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知情告知内容。

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4](2021)在《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上)》文中研究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对受种者或其监护人的疫苗和预防接种工作知情提出了要求,对预防接种告知方式和内容作出了规定。本共识以该法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为基础,借鉴国内外经验,阐述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的发展和形式,制定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理论框架、标准流程和信息、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原则以及各疫苗知情同意书格式,为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人员在预防接种服务中参考。本部分共识包括总则以及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含脊髓灰质炎成分疫苗、含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成分疫苗、含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疫苗、乙型脑炎疫苗、脑膜炎球菌疫苗、甲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知情告知内容。

温慧明[5](2020)在《大连市犬瘟热、犬细小病毒流行病学调查》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收集2013年6月~2018年6月五年间大连市城区内(包括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和甘井子区)犬瘟热病和犬细小病毒病这两类犬传染病的病例资料和诊断报告,对大连市城区内犬瘟热病和犬的细小病毒病这两类犬传染病流行情况进行监测调查分析,运用流行病学及防治调查分析的方法,统计大连市城区内犬瘟热和犬细小病毒病两类犬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和流行趋势以及治疗方法,为犬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为动物诊疗机构(包括动物诊所和动物医院)提供治疗犬瘟热病和犬的细小病毒病指导和借鉴。2013年6月~2018年6月期间,大连市城区内患有犬瘟热和犬细小病毒病两类犬传染病的病犬1659例,其中犬细小病毒病病1224例,年均就诊发病率14.8%;犬瘟热病435例,年均就诊发病率5.2%。本文通过流行病学及防治调查得出以下结果:1.犬细小病毒病发病率高于犬瘟热发病率,且五年间二者的发病率均有下降的趋势。2.犬细小病毒病和犬瘟热的发病与季节有关。经统计发现,每年4月开始发病数显着下降,5~10月份发病率较低,分别占全年发病总数的40.11%和39.77%,从11月份开始发病数逐渐上升,1~4月份和11~12月份发病数较高。3.犬细小病毒病例多发的行政区域是甘井子区和沙河口区,占所有患犬细小病毒病犬61.52%;犬瘟热病例主要分布于甘井子区,占所有患有犬瘟热病犬总数的49.20%。4.犬细小病毒病易感犬品种主要是贵兵犬、哈士奇、松狮犬,占比分别为17.40%、15.03%、17.24%;犬瘟热易感犬品种主要是吉娃娃、金毛犬、哈士奇,占比分别为21.84%、17.24%、14.71%。经统计发现,犬瘟热和犬细小病毒病纯种犬的发病率高于杂种犬。5.犬细小病毒病患病犬在小于1岁的犬中,以1~5月龄间的幼犬为发病主体,大于1岁的犬发病率较低;犬瘟热患病犬在小于1岁的犬中,以1月~6月龄间的幼犬为发病主体,大于1岁的犬发病率较低。6.从性别来看,公犬较母犬易感犬细小病毒病和犬瘟热。7.免疫犬发病数较未免疫犬的发病数低,且经人工被动免疫后的犬,发病后症状较轻,也易治愈。8.患有犬瘟热治愈率不高,存在愈后不良风险;犬细小病毒病的病犬死亡率低,治愈率较高。采用单克隆抗体治疗效果较好。

王标[6](2020)在《新疆某规模化牧场犊牛IBR、BVD的诊断与防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IBR)和牛病毒性腹泻(Bovine viral diarrhea,BVD)是威胁养牛业的两种重要疾病,不同阶段的牛均可感染发病,以犊牛最为敏感,且病型复杂,对多个组织器官可造成伤害,目前尚无特效药进行治疗,同时会造成牛只的免疫耐受现象,易继发其它病原的混合感染而造成死亡。目的:2019年3月新疆某规模化牧场的犊牛群发生疑似IBR病例,同年6月发生疑似BVD病例,这两种疾病的先后发生使得牧场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试验通过对该牧场犊牛所患疾病进行诊断,确定病原、病因,根据诊断结果制定防制方案。方法:首先采用现场诊断的方法,对发病犊牛的临床症状、病死犊牛的病理剖检变化、犊牛的饲养管理条件、流行病学史等进行探究,查明病因病原,进行初诊;其次采用PCR、RT-PCR方法进行病原核酸检测及序列分析,同时进行细菌学检测,确定病原,做出最终的诊断结果;最后根据病原的种类及特征,进行疫苗免疫及效果评价、新生犊牛抗体监测试验,选择免疫效果较好的疫苗制定免疫程序,并结合改善饲养管理及饲养条件进行防制。结果:1.新疆某规模化牧场犊牛发生IBR的诊断发病率为38.36%(61/159),病死率55.74%(34/61)。其中1~30日龄犊牛发病率为18.87%(30/159)、病死率73.33%(22/30);31~60日龄犊牛发病率为8.18%(13/159)、病死率为61.54%(8/13);61~90日龄犊牛发病率为6.92%(11/159)、病死率为27.27%(3/11);91~120日龄犊牛发病率为4.40%(7/159)、病死率为14.29%(1/7)。均表现有发热、呼吸困难、“红鼻头”的症状,13头病牛有神经症状;剖检6头病死犊牛,可见肺脏严重肉变、充血,气管表面覆盖粘液,具有IBR特征性的症状。PCR检测可以得到预期255bp大小的目的条带,与标准参考株NC_001847.1的同源性为91.9%~99.0%,BVDV检测均为阴性。2头死亡犊牛肺脏中检出巴氏杆菌,对小鼠具有致死性,表明部分病牛存在巴氏杆菌的混合感染。综上确诊为IBR。2.新疆某规模化牧场犊牛发生BVD的诊断发病率为39.43%(56/142),病死率为66.07%(37/56)。其中1~30日龄发病率为23.94%(34/142)、76.47%(26/34);31~60日龄发病率为9.86%(14/142)、病死率为64.29%(9/14);61~90日龄发病率为5.63%(8/142)、病死率为25.00%(2/8)。均表现有严重的腹泻,33头病牛呈现水样腹泻、头病牛粪便中带有血液和肠黏膜碎片,15头病牛伴有流鼻涕、咳嗽、呼吸困难的症状。剖检4头病死犊牛可见肠道内有大量出血点、肠黏膜有出血点、肠壁菲薄呈半透明状、胃肠道内容物中有大量气泡、肠系膜淋巴结肿大。RT-PCR检测可以得到293bp大小的目的条带,与Genbank上登录的7株参考株的同源性为80.3%-95.3%,IBRV的检测均呈现阴性。3头病死牛肺脏中检出链球菌,对小鼠具有致死性,表明部分犊牛存在链球菌的混合感染。综上确诊为BVD。3.犊牛BVD、IBR的免疫效果评价及防制BVD-IBR二联灭活苗组BVDV、IBRV免疫抗体阳性率均为85.71%(18/21),BVD灭活苗免疫抗体阳性率为80.95%(17/21),IBR灭活苗免疫抗体阳性率为76.19%(16/21),BVD-IBR二联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优于BVD灭活疫苗、IBR灭活疫苗。新生犊牛抗体监测4周龄时下降至临界值附近,此时进行首次免疫接种。首免21d后抗体达到峰值,28d时抗体水平下降,此时进行二次免疫接种,二免21d后抗体达到最大值。因此犊牛正常免疫时,首免于4周龄,28天后加强免疫一次。奶牛春秋季节普免,干奶期时加强免疫。犊牛紧急免疫接种后28天加强免疫一次。结论:2019年3月该牧场犊牛发生的疾病为IBR,部分犊牛存在巴氏杆菌的混合感染。同年6月该牧场犊牛发生的疾病为BVD,部分犊牛存在链球菌的混合感染。在防制方面,BVD-IBR二联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优于BVD灭活疫苗和IBR灭活疫苗,牧场采用BVD-IBR二联灭活疫苗免疫结合改善饲养管理方式,有效的控制了这两种疾病的再次发生。

冯俊霞[7](2020)在《鼠疫疫苗和Q热疫苗液体气溶胶肺递送免疫保护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鼠疫由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感染引起,是危险性极高的甲类传染病。鼠疫过去曾引起世界性的大流行,造成约2亿人死亡。其中肺鼠疫因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被认为是最危险的类型。人类Q热感染也是世界范围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通常由吸入革兰氏阴性胞内寄生菌贝氏柯克斯体(Coxiella burnetii)污染的气溶胶引起,此气溶胶主要来自家畜。人感染Q热常表现为急性流感样症状,大多数情况是自限性疾病,少数情况表现为心内膜炎或肝炎等慢性疾病。鼠疫耶尔森菌和贝氏柯克斯体都可以被制成生物恐怖剂。接种疫苗是预防鼠疫耶尔森菌和贝氏柯克斯体感染的主要办法。探索更安全方便的免疫途径对于大规模疫苗接种和紧急情况的应对同样十分必要。在本研究中,我们制备了鼠疫减毒活疫苗和纳米载体亚单位疫苗,并在小鼠模型中对鼠疫的这两种疫苗经新的免疫途径—液体气溶胶肺递送免疫后的安全性、免疫原性和保护性进行了评价。然后,我们又在小鼠模型对Q热的氯仿-甲醇提取残存组分疫苗(Chloroform-methanol residue,CMR)经液体气溶胶肺递送途径免疫后的安全性、免疫原性和保护性进行了评价。目前尚无FDA批准的人用鼠疫疫苗,减毒活疫苗因为能诱导长期持久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是较好的候选疫苗类型。其中pgm位点缺失的鼠疫减毒活疫苗EV76株可以有效保护肺鼠疫和腺鼠疫,并且在鼠疫大流行时期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使用过。但是接种pgm缺失株疫苗后可引起严重副反应,还会导致高铁血症病人死亡,所以此类疫苗的免疫安全性仍有待提高。为了研制免疫安全性更高的鼠疫减毒活疫苗,我们结合CRISPR-Cas12a基因编辑技术和λ-Red重组系统删除了鼠疫减毒活疫苗株EV76-B-SHU的毒力基因pla,得到进一步减毒的EV76-B-SHUΔpla株,在BALB/c小鼠模型中对EV76-B-SHUΔpla株的残余毒力和免疫保护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用液体气溶胶肺递送或皮下注射途径感染小鼠后,EV76-B-SHUΔpla株的残余毒力相比于原始菌株EV76-B-SHU均显着降低。EV76-B-SHUΔpla经液体气溶胶肺递送免疫后可以诱导高水平的黏膜抗体s Ig A,而皮下注射途径不能。在致死剂量的鼠疫菌201株(田鼠分离株,对人不致病菌)攻毒后,EV76-B-SHUΔpla肺递送组小鼠的生存率、脏器病理改变程度及载菌量均与EV76-B-SHUΔpla皮下组和EV76-B-SHU免疫组相当。由此可知,EV76-B-SHUΔpla株是兼具免疫安全性和保护性的减毒活疫苗候选株。据报道纳米材料可以被用作疫苗佐剂,有效刺激细胞免疫反应,近些年得到广泛关注。基于此,本研究探索了纳米材料在鼠疫疫苗研究中的应用。首先在大肠杆菌中重组表达获得鼠疫菌抗原蛋白r F1,将其和纳米复合材料GO-PEG偶联得到纳米载体亚单位疫苗GO-PEG-r F1,然后对纳米载体亚单位疫苗进行物理性质表征,在小鼠巨噬细胞中检测了其细胞毒性检测,进一步在小鼠模型中评价了纳米载体亚单位疫苗经液体气溶胶肺递送途径免疫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效果。结果表明,鼠疫纳米载体亚单位疫苗GO-PEG-r F1无明显的细胞毒性,诱导的体液免疫反应显着高于r F1单独免疫组,并且对鼠疫菌201株的免疫保护效果强于r F1免疫组。据报道,已批准上市的针对Q热的全菌灭活疫苗Q-vax接种人体有引起副反应的风险。CMR疫苗可以有效替代Q-vax疫苗,降低副反应的同时不影响其保护效果。本研究中,我们分析了CMR疫苗经液体气溶胶肺递送途径免疫后诱导黏膜免疫和系统免疫的可行性。先将CMR疫苗经液体气溶胶肺递送和皮下注射两种途径分别免疫小鼠3次,然后将贝氏柯克斯体以液体气溶胶肺递送途径攻毒小鼠,并对体液免疫、黏膜免疫、细胞免疫等指标及攻毒后免疫保护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CMR液体气溶胶肺递送组的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被CMR刺激后分泌的IFN-γ,IL-12p70,IL-5、IL-4等细胞因子水平显着高于CMR皮下组。3次免疫后,CMR液体气溶胶肺递送组小鼠肺灌洗液中特异性s Ig A抗体水平显着升高,但是CMR皮下组没有显着升高。贝氏柯克斯体攻毒后,CMR液体气溶胶肺递送免疫组小鼠脏器的载菌量显着降低、肺部病理显着减轻,这可能与s Ig A介导的中和作用及细胞因子激活靶细胞清除胞内寄生菌等效应有关。这些结果表明,与皮下组相比,液体气溶胶肺递送可以诱导更高水平细胞免疫和肺黏膜免疫应答,在抵御贝氏柯克斯体气溶胶攻毒时发挥更好的免疫保护效果。综上所述,本研究构建的鼠疫减毒活疫苗EV76-B-SHUΔpla和纳米载体亚单位疫苗GO-PEG-r F1对肺鼠疫感染均有很好的保护效果。由液体气溶胶肺递送免疫途径在鼠疫疫苗和Q热疫苗中的免疫安全性和保护效果评价结果可知,液体气溶胶肺递送免疫可以诱导包括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黏膜免疫等全面的免疫反应,表现出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所以,液体气溶胶肺递送是一种前景可观的免疫接种途径。

梁胜翔[8](2020)在《我国西部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核心能力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2009年3月,我国启动实施覆盖全民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过去的10年多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取得了显着的进展和成效,为改善居民健康状况发挥了重要作用,公共卫生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缺乏合格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却成为影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的瓶颈问题。因此,自2010年开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培训在全国各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广泛开展,然而,一系列研究表明,当前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培训效果不佳,全国尤其是西部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素质不高、服务能力不强的问题仍然得不到有效解决,其主要原因是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应该具备的核心能力不明确,导致培训项目设计缺乏核心能力理论支撑。国际上,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已相继建立了各自的公共卫生专业人员核心模型,公共卫生专业人员能力建设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以能力为导向的核心能力模型所驱动。目前,国内尚未见基于核心能力理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核心能力模型的系统研究。研究目的本研究对重庆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能力建设现状及培训需求进行系统评估,并在建立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框架的基础上,开发出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核心能力模型,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能力建设(培训项目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及依据,并为人员能力建设提出对策建议。研究方法1.研究地点选择:本研究根据地理位置和2016年的GDP情况,选择重庆市8个主城区和18个区/县作为研究地点,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9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4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48个乡镇卫生院)作为研究现场。2.定量研究:采用连续性抽样方法选取了1275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包括服务机构领导和一线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自制调查问卷,分别对研究地点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能力现状及培训需求进行调查,调查项目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专业、职称、执业资格类别、工作岗位、工作经历、培训次数、培训需求(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内容、沟通能力、流行病调查、需求评估、干预措施制定、满意度调查或评价项目开展效果、授课技能9个维度)。采用Epidata 3.02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一般情况、人员能力现状及培训需求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对城市与农村、主城区与区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专业、职称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筛选培训需求的相关因素,再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对筛选出来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所有统计学检验均为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定性研究:采用有目的抽样方法,在所选研究地点基层卫生机构中抽取负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的领导以及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人员(兼顾各个项目)进行个人深入访谈(In-depth interview,IDI),用信息饱和原则决定最终样本量。个人深入访谈根据事先制定的半结构化访谈题纲来进行,领导的访谈题纲内容主要包括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状况相关信息(即本单位工作人员数量、质量以及稳定性)、对当前人员培训的现状、当前培训项目存在的问题以及培训需求。一线工作人员的访谈题纲内容包括他们对自身服务能力的自我评估,他们对培训的参与情况,对当前培训的看法以及培训需求。所有访谈均在访谈对象所在卫生机构选择安静的办公室或会议室进行,每次访谈大约持续40-60分钟,在受访者的知情同意下,所有访谈均用录音笔进行了录音。最后,采主体框架分析法对所有访谈资料进行分析。4.德尔菲法:本研究共选择了17名来自中国东部、西部、北部和南部不同地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领域专家参加两轮Delphi咨询。在Delphi咨询之前,通过文献研究、专家会议、岗位分析、专家会议等研究方法初步构建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框架以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核心能力模型初稿和咨询问卷。然后,经过2轮Delphi咨询构建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框架以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核心能力模型。研究结果1.调查对象一般情况:问卷调查中,一共调查1275人,其中有效问卷1244份,有效率为97.6%。调查对象中,57.9%来自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4-34年龄段占38.7%,大部分(82.6%)为女性。学历以大专为主(62.3%),93.1%的调查者接受过医学院校教育,40.8%为护理专业,超过一半(54.6%)的调查对象职称为初级。工作5年以上的占36.7%,72.6%的人员具有执业资格,执业护士占56.9%,大多数(83.7%)之前没有公共卫生相关工作经历,40.4%的人具有护理工作经历。一共纳入10个基层卫生机构的的10名领导和35名一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人员进行个人深入访谈。在10名领导中,超过一半(6位)是女性;超过一半的领导(6/10)年龄在30至40岁之间;大多数领导(8/10)工作年限在三年以上。在一线工作人员当中,超过一半(21/35)来自社区卫生中心,超过四分之三(27/35)是女性,绝大多数一线工作人员(32/35)的年龄≤40岁,大多数(21/35)的工作年限不到3年。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能力现状:在卫生人力资源数量方面,所有基层卫生机构领导认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编制及现有人员数量严重不足,特别缺全科医生和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在人力资源能力素质方面,一线工作人员和领导都均认为,现有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学历低(学历以大专以下为主)、职称低(以初级职称为主)。总体而言,在学历构成上,78.5%为大专及以下学历;在专业构成,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背景的人员占比低,41%以上的工作人员为护理专业出身,尤其是城市和主城区的基层卫生机构,护士占比将近50%。只有5.9%的工作人员具有公共卫生专业背景;在职称构成上,初级职称或无职称工作人员占比达80%,而副高职称仅占3%。多数一线工作人员认为自身能力不足,难以胜任本职工作,尤其在一些对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高的服务项目(如健康教育、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等)完全胜任的工作人员不到一半,而且大多数人员不胜任的原因是因为知识和技能都缺乏。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能力建设现状:85%以上的工作人员在半年内最少接受过1次以上的培训。但是,绝大多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领导认为,目前的培训效果欠佳,培训并没有使人员能力得到根本提高。主要原因有:一是由于人员短缺,导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无法安排人员参加培训;二是目前的培训没有很好地组织,层层培训导致培训内容重复。此外,专业性强的培训(如重性精神病和慢病管理)没有由专业机构承担;三是当前的培训通常集中在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关的政策和服务规范上,培训缺乏公共卫生核心能力的培训。同时,由于培训缺乏需求评估,导致部分培训项目与工作人员的实际需求不匹配;四是目前的培训形式单一,通常只通过讲座进行,或者以会代训,主要针对理论知识的传授,缺少实践操作层面的培训;五是大多数培训时间太短,培训时间碎片化,不能系统提高知识和能力;六是培训师资不固定、能力有待提高,同时,培训教材不统一,难以保证培训同质化。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培训需求评估: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人员培训需求的9个维度中,专业知识占91.3%,专业技能占84.6%,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内容78.8%,沟通能力64.3%,干预措施制定41.6%。需求评估占33.2%,流行病学调查32.5%,满意度调查或项目开展效果评价27.9%,授课技能占26.7%。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对上述培训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人员培训需求受专业背景、学历、职称、执业资格类别以及工作岗位等多种因素影响,尤其工作岗位是9个维度培训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5.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框架的建立:经过2轮Delphi咨询,建立了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框架。该框架由1个总功能(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维护公众健康),8个子功能(“居民健康素养提升”、“居民健康信息管理”、“社区健康监测与需求评估”、“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疾病预防与控制”、“社区卫生应急管理”、“多部门协作”、“政策、规划制定与评价”)构成。6.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核心能力模型的构建:通过两轮Delphi咨询,构建了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核心能力模型。该核心能力模型由3个一级指标(包括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理念与价值观)、19个二级指标(包括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知识、社区健康监测能力、社区健康需求评估能力、政策和干预措施制定及实施和评价能力、健康管理能力、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应急处置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交流与沟通能力、管理和领导能力、基本科学研究能力及职业精神等)、60个三级指标(包括流行病与医学统计学、中医药健康管理知识、居民健康状况及疾病危险因素监测能力、参与政策制定、实施和评价的能力、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技能、慢病患者健康管理能力、流行病学调查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能力、社会动员技能、工作伙伴关系建立、项目管理能力、基本研究设计和实施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及奉献精神等)和129项具体能力界定组成。研究结论重庆市基层卫生机构仍然存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力资短缺、人员能力素质不高以及人员培训效果不佳的问题。同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培训需求呈现多元化,不同人员的培训需求各有侧重。本研究所建立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核心能力模型,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基于核心能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培训奠定了基础,为卫生行政部门进一步改进培训项目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增强培训项目的针对性、提高培训的效果、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服务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根据目前重庆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能力建设的现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要进一步重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的能力建设。2.国家要在政策层面上加大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3.以核心能力为导向,调整改革医学院校公共卫生相关专业学历教育课程体系,提高学生岗位胜任力。4.基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人员核心能力模型开发能力培训项目,开展基于核心能力模型的培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人员能力建设效果。

李育萌[9](2020)在《鹦鹉热衣原体多表位融合疫苗的设计优化及抗感染保护作用研究》文中指出背景与目的: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Cps)是一种能够引起多宿主感染的专性胞内寄生菌,其感染不同宿主能够引起不同感染性疾病,包括人、禽鸟、家畜以及部分哺乳动物均是Cps的易感宿主。近年来,Cps感染性疾病在世界范围内均呈逐年递增趋势,2019年全球Cps在人和动物中的感染率以及发病率已达十年来新高。有效防控Cps感染对于保障公众卫生健康、促进国家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疫苗接种作为预防衣原体感染的最佳方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尽管多年来衣原体在减毒活菌疫苗、亚单位疫苗等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上述疫苗仍存在毒副作用大、效力不强等局限,到目前为止尚无临床可用的衣原体抗感染疫苗。多表位融合疫苗是目前疫苗研究的热点,其具有抗原特异性强、致敏成分少、稳定性高等特点,较传统疫苗更具优势,然而有关衣原体多表位融合疫苗的报道仍然较少。因此,本研究拟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鉴定Cps MOMP以及CPSITp6蛋白的优势抗原表位,并以此为基础构建Cps多表位融合抗原,评估其免疫原性以及抗感染保护作用。随后通过设计最佳的免疫策略,同时构建新型疫苗佐剂,以进一步优化、完善Cps的多表位融合疫苗。本研究将为衣原体疫苗的设计开发提供新的思路与依据,对未来Cps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1.GenBank查找Cps MOMP以及CPSITp6蛋白的氨基酸序列,通过DNAStar分析蛋白的二级结构,IEBD预测蛋白的亲水性、柔韧性、表面可及性,随后采用SYFPEITHI软件评估蛋白序列中的潜在T细胞位点并计算抗原指数。最后根据以上分析综合预测MOMP以及CPSITp6蛋白的优势抗原表位片段。2.构建MOMP以及CPSITp6蛋白的优势抗原表位肽段,通过腹腔注射免疫BALB/c小鼠3次后,取血清检测IgG、IgA抗体评估体液免疫应答水平;取BALB/c小鼠脾细胞检测各肽段对脾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刺激脾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FN-γ以及IL-10的水平。3.构建MOMP以及CPSITp6的多表位融合抗原,腹腔注射免疫BALB/c小鼠后,检测血清IgG、IgM、IgA以及IgG亚类抗体水平。取BALB/c小鼠脾细胞上清检测细胞上清IFN-γ、IL-2、IL-4以及IL-10的分泌水平;末次免疫2w后,最佳Cps感染剂量滴鼻感染BALB/c小鼠,10 d后取肺组织进行Cps包涵体计数、H&E染色以及免疫组化染色评估融合抗原的抗感染保护作用。4.多表位融合抗原腹腔注射免疫BALB/c小鼠3次后,取脾细胞进行磁珠分选分别消耗CD4+或者CD8+细胞,随后将分选后的脾细胞过继转移至新的BALB/c小鼠体内。1d后Cps滴鼻感染BALB/c小鼠,感染7 d后处死小鼠取肺组织进行Cps包涵体计数。5.采用滴鼻、肌肉联合免疫BALB/c小鼠3次,末次免疫2 w后取血清、鼻腔灌洗液以及生殖道灌洗液分别检测血清抗体以及分泌型IgA水平(sIgA);ELISA、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脾细胞上清以及细胞内的细胞因子水平;末次免疫2 w后,最佳Cps感染剂量滴鼻感染BALB/c小鼠,检测肺组织Cps载量、肺上清炎症因子水平以及病理损伤情况,并通过qRT-PCR检测不同组织中Cps的含量。6.基于CNPs以及HBc-144构建CNPs/HBc-144新型疫苗佐剂,通过理化性质检测分析新型佐剂的及稳定性以形态结构。随后将CNPs/HBc-144与融合抗原结合后连续免疫7 d,并监测BALB/c小鼠的体重变化。免疫7 d后,处死BALB/c小鼠,取肺组织以及注射部位肌肉组织进行H&E染色。7.CNPs/HBc-144-Ags联合免疫BALB/c小鼠4次,间隔2w。分别收集每次免疫BALB/c小鼠的血清、鼻腔灌洗液以及生殖道灌洗液,检测血清IgG、IgA以及sIgA抗体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CD4+、CD8+细胞水平以及CD44/CD62分泌水平,并检测细胞上清以及细胞内细胞因子水平;随后进一步检测感染BALB/c小鼠的肺组织Cps载量、肺上清炎症因子水平以及病理损伤情况。最后通过qRT-PCR检测心、肝、脾等组织中的Cps载量。结果:1.通过 DNAStar 以及 IEBD 预测分析,MOMP 的第 24-32、86-100、262-272、328-340 位以及 CPSITp6 蛋白的第 15-25、109-119、173-181、280-290位为潜在的抗原表位片段。而其中MOMP第24-32、262-272 位以及 CPSITp6 蛋白第 109-119、173-181 位含有潜在T细胞位点且抗原指数较高。2.MOMP24-32、MOMP262-272、CPSITp6109-119、CPSITp6173-181 多肽片段均能在免疫BALB/c小鼠体内诱导产生较高的血清IgG、IgA水平;此外,各多肽片段还能够显着刺激免疫BALB/c小鼠脾细胞增殖,诱导脾细胞上清中Th1型细胞因子IFN-γ的分泌。3.多表位融合抗原免疫BALB/c小鼠后,其血清IgG、IgM、IgA以及IgG亚类抗体水平均显着高于阴性对照组,细胞上清IFN-γ、IL-2的分泌水平也平显着上升。此外,Cps感染后,融合抗原免疫BALB/c小鼠的肺组织衣原体包涵体滴度以及肺组织上清中IFN-γ、IL-6分泌水平均显着低于阴性对照组,且肺组织炎性浸润程度较轻。4.过继转移消耗CD8+细胞的抗原特异性脾细胞能够显着降低BALB/c小鼠肺组织中Cps载量。而过继转移消耗CD4+细胞的融合抗原特异性脾细胞较PBS以及FA过继转移组并无显着差异。5.滴鼻、肌肉联合免疫组血清IgG以sIgA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联合免疫能够有效刺激免疫BALB/c小鼠脾细胞的增殖,且脾细胞上清中IFN-γ、IL-2、TNF-α以及IL-17A分泌水平也显着高于单独免疫组;此外,联合免疫组BALB/c小鼠的肺组织Cps载量以及肺上清中IFN-γ、TNF-α IL-6水平较对照组均显着降低,且血液、肝脏、脾脏等组织中Cps含量均显着低于对照组。6.经理化检测分析,CNPs/HBc-144-Ags为大小相似的圆形颗粒结构,且分布均匀。颗粒平均粒径181.6±41.2 nm,Zeta电位+6.62±0.23 mV,多分散指数 0.391±0.083;而 CNPs/HBc-144-Ags 连续免疫7 d后,BALB/c小鼠体重平稳,并未出现体重减轻。此外,病理检测结果显示,注射部位肌肉以及肺组织结构完好,并未出现严重的炎性浸润。7.CNPs/HBc-144-Ags在免疫BALB/c小鼠体内诱导产生的血清IgG、IgA水平均随免疫次数增加显着上升,但较CNPs-Ags以及HBc-144-Ags对照组并无显着差异,而CNPs/HBc-144-Ags诱导的sIgA则显着高于对照组。CNPs/HBc-144-Ags免疫BALB/c小鼠脾细胞上清中IFN-γ、IL-2以及IL-17A分泌水平均显着上升,且细胞内IFN-γ水平也显着高于对照组。此外,CNPs/HBc-144-Ags组BALB/c小鼠脾细胞中CD44/CD62的分泌水平要显着高于对照组。CNPs/HBc-144-Ags能够有效降低Cps感染后BALB/c小鼠肺组织衣原体载量、减轻肺组织的炎性病理损伤,并有效减少Cps在肝、脾、肾等组织中的含量。结论:1.MOMP24-32、MOMP262-272、CPSITp6109-119、CPSITp6173-181 为 Cps MOMP以及CPSITp6蛋白的优势抗原表位片段,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能够诱导产生体液免疫以及细胞免疫应答。2.基于Cps MOMP以及CPSITp6构建的多表位融合抗原能够诱导产生较强的体液免疫以及细胞免疫应答,有效抵抗小鼠Cps肺组织感染;多表位融合抗原诱导产生的细胞免疫应答可能主要由CD4+细胞介导。3.滴鼻、肌肉联合免疫能够增强Cps多表位融合抗原诱导的黏膜、体液免疫以及细胞免疫应答,并有效增强抗Cps感染免疫保护作用,抑制Cps感染后在BALB/c小鼠体内的扩散;4.CNPs/HBc-144新型疫苗佐剂能显着增强Cps多表位融合抗原诱导的黏膜免疫以及细胞免疫应答,同时促进记忆性T细胞分泌,形成记忆性免疫应答抵抗Cps体内感染。

龚婷[10](2019)在《口蹄疫病毒O型突变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引发的一种侵害猪、牛、羊等偶蹄动物的重大烈性传染病。该病的暴发和流行严重危害家畜的生产力和畜产品质量,影响发病地区的经济发展、国际贸易和社会稳定。因此,该病一直是100多年来全世界兽医学家研究的焦点。FMDV是小RNA病毒,极易发生变异,尤其是其结构蛋白VP1。VP1蛋白氨基酸的变化常会改变FMDV的稳定性、致病性、复制特性和免疫原性等,因此分析FMDV VP1氨基酸的变化,对FMD新型疫苗的研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以FMDV O型Cathay和ME-SA/Pan-Asia谱系不同时期疫苗株为参照,比对不同谱系毒株、不同时期经典疫苗株和我国当前流行株(SEA-Mya98谱系)VP1蛋白氨基酸序列,选择参照毒株保守或相对保守的几个氨基酸,采用反向遗传学操作技术,替换嵌合感染性cDNA中Mya/98 VP1的氨基酸,研究这些氨基酸对FMDV抗原性、稳定性、复制特性和免疫原性的影响。1.在已构建含当前流行毒株VP1(SEA-Mya98谱系)基因嵌合全长克隆中分别引入了3个(VP1:H28Q+S47Q+V194I)、6个(VP1:H28Q+S47Q+S58A+V194I+A198Q+S212L)和7个(VP1:H28Q+S47Q+S58A+V194I+S197D+A198Q+S212L)氨基酸的替换,构建了三个重组全长质粒pQFA、pQFE和pQFC。线化的重组质粒转染BSR/T7细胞,获得的基因工程病毒经RT-PCR、核苷酸序列测定、间接免疫荧光和电镜观察,结果说明成功拯救出三株含目标突变氨基酸的FMDV,表明在嵌合F MDV VP1结构蛋白中引入3、6和7个氨基酸的替换并未影响活的FMDV的拯救。2.三株基因工程病毒与亲本病毒具有相似的噬斑大小和生长动力学,在37℃处理3h、6h、9h和42℃处理0.5h、1h后的热稳定性明显低于亲本病毒(P<0.05),但对乳鼠的致病力(LD50)可提高4倍以上。说明在嵌合FMDV VP1结构蛋白中引入3、6和7个氨基酸的替换并未明显影响基因工程病毒的噬斑表型和复制能力,但热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并明显增强了对乳鼠的致病力。3.将对C57BL/6小鼠不敏感的FMDV O/HN-7/2010(SEA-Mya98)、O/HK/CHA/99(ME-SA/PanAsia)、O/GX/CHA/2009(Cathay)的细胞适应毒分别在乳鼠上连续传4代,获得了对C57BL/6小鼠敏感的FMDV O/GX/CHA/2009MF4和O/HN-7/2010MF4株,它们对C57BL/6小鼠的LD50分别为104.2和104.5。将乳鼠上传代4次仍对C57BL/6小鼠不敏感的FMDV O/HK/CHA/99MF4经C57BL/6小鼠(1次)和胎猪肾细胞(FPK)(2次)循环适应传代9轮,在传至第5轮时,该病毒能够致C57BL/6小鼠发病和死亡,且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对C57BL/6小鼠的致病力增强,其中第5轮和第9轮传代病毒对C57BL/6小鼠的LD50分别为102.8和105.1。这些对C57BL/6小鼠敏感FMDV株的获得为未来FMDV致病性以及以C57BL/6小鼠为实验模型的效力评估奠定了基础。4.三株基因工程病毒(r-FMDV/MyVP1-A、r-FMDV/MyVP1-C、r-FMDV/MyVP1-E)和亲本病毒(r-FMDV/MyVP1)大量增殖,制备FMD灭活疫苗,并用不同剂量(1μg和2μg146S抗原)分别免疫豚鼠,14d、21d、28d和35d后收集血清,测定中和抗体。结果表明:不同剂量抗原免疫豚鼠诱导产生的中和抗体水平,均随免疫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在免疫28d或35d时抗体水平达到最高。基因工程病毒(r-FMDV/MyVP1-A、r-FMDV/MyVP1-C)疫苗不同剂量免疫豚鼠后,中和对应病毒的抗体滴度均明显高于亲本病毒免疫豚鼠产生的中和抗体滴度(P<0.05)。三株基因工程病毒不同剂量免疫豚鼠后中和亲本病毒的抗体滴毒均明显低于亲本病毒免疫豚鼠中和自身产生的抗体滴毒(P<0.05)。用四种灭活疫苗免疫豚鼠制备的血清分别中和FMDV O/HN-7/2010、O/HK/CHA/99,O/GX/CHA/2009,并计算制疫苗病毒与三个谱系流行毒株的抗原匹配性(r值),结果表明相比亲本病毒,基因工程病毒与流行毒株的抗原匹配性降低了。综上结果表明,在嵌合FMDV VP1结构蛋白中引入3、6和7个氨基酸的替换疏远了基因工程FMDV与亲本病毒的抗原关系,变窄了与流行毒株的抗原谱,但突变3、7个氨基酸后可明显增强其免疫原性。5、四种FMD灭活疫苗分别免疫C57BL/6小鼠,28d后用100 LD50的FMDV三个谱系流行毒株攻击,结果表明四种疫苗免疫的C57BL/6小鼠均能有效抵抗三个谱系FMDV流行株的攻击,获得100%的保护,这一结果与免疫豚鼠血清测得的抗原关系结果不一致,推测可能与高剂量抗原(0.8μg)免疫小鼠所致,这与先前报道的高剂量抗原免疫导致异源攻毒获完全保护的结果一致。攻毒前的小鼠血清抗体检测结果也表明所有免疫小鼠均获得较高的保护性特异性抗体水平(均大于1:32),亲本病毒疫苗免疫小鼠诱导产生的抗体水平均高于基因工程病毒疫苗免疫小鼠诱导产生的抗体水平,这与免疫豚鼠产生的中和抗体结果一致。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在FMDV VP1结构蛋白引入多个氨基酸的(6个和7个)替换对FMDV稳定性、致病性、复制特性和免疫原性等的影响,为未来通过修饰改造研制优良FMD疫苗候选毒株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常用预防疫苗免疫接种十二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常用预防疫苗免疫接种十二例(论文提纲范文)

(1)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上)(论文提纲范文)

1 总 则
    1.1 预防接种知情
        1.1.1 预防接种知情权
        1.1.2 预防接种同意权
        1.1.3 预防接种知情同意
    1.2 预防接种告知
    1.3 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理论框架
        1.3.1 框架概述
        1.3.2 预防接种知情和告知自身特点的双向性
        1.3.3 预防接种知情和告知关系的二重性
        1.3.4 预防接种知情、告知和决策关系的决定性
        1.3.5 受种者选择和疫苗犹豫
    1.4 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的意义
        1.4.1 受种者或其监护人获益
        1.4.2 实施接种的医疗卫生人员或接种单位获益
    1.5 预防接种告知方式和过程
        1.5.1 告知时机
        1.5.2 告知方式
    1.6 预防接种告知内容
        1.6.1 疫苗所预防疾病
        1.6.2 疫苗简介和接种建议
        1.6.3 预防接种禁忌
        1.6.4 常见不良反应及其处置
        1.6.5 预防接种注意事项
    1.7 预防接种告知和知情同意过程
        1.7.1 预防接种告知和知情同意过程推荐
        1.7.2 预防接种知情同意流程
    1.8 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
        1.8.1 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的内容
        1.8.2 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与宣传推广的区别
        1.8.3 自愿选择和费用自理
        1.8.4 同时接种和优先接种
        1.8.5 同效替代
    1.9 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推荐格式
2 乙型肝炎疫苗
    2.1 疫苗针对疾病
        2.1.1 病原学
        2.1.2 临床特征
        2.1.3 流行病学特征
    2.2 疫苗简介
        2.2.1 疫苗免疫原性
        2.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2.2.3 疫苗安全性
    2.3 接种建议
        2.3.1 免疫程序
        2.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2.3.3 接种禁忌
    2.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2.4.1 常见不良反应
        2.4.2 罕见不良反应
        2.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2.5 注意事项
        2.5.1 疫苗接种慎用情况
        2.5.2 特定事项
3 卡介苗
    3.1 疫苗针对疾病
        3.1.1 病原学
        3.1.2 流行病学特征
        3.1.3 临床特征
    3.2 疫苗简介
        3.2.1 疫苗效果
        3.2.2 疫苗安全性
    3.3 接种建议
        3.3.1 免疫程序
        3.3.2 接种禁忌
    3.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3.4.1 常见不良反应
        3.4.2 罕见不良反应
        3.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3.5 注意事项
4 含脊髓灰质炎成分疫苗
    4.1 疫苗针对疾病
        4.1.1 病原学
        4.1.2 临床表现
        4.1.3 流行病学特征
        4.1.4 消灭脊灰进展
    4.2 疫苗简介
        4.2.1 疫苗免疫原性
        4.2.2 疫苗保护效力或效果
        4.2.3 疫苗安全性
    4.3 接种建议
        4.3.1 免疫程序
        4.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4.3.3 接种禁忌
    4.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4.4.1 常见不良反应
        4.4.2 罕见不良反应
        4.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4.5 注意事项
        4.5.1 疫苗接种慎用情况
        4.5.2 特定事项
5 含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成分疫苗
    5.1 疫苗针对疾病
        5.1.1 病原学
        5.1.2 临床表现
        5.1.3 流行病学特征
    5.2 疫苗简介
        5.2.1 疫苗免疫原性
        5.2.2 疫苗保护效力或效果
        5.2.3 疫苗安全性
    5.3 接种建议
        5.3.1 免疫程序
        5.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5.3.3 接种禁忌
    5.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5.4.1 常见不良反应
        5.4.2 罕见不良反应
        5.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5.5 注意事项
        5.5.1 疫苗接种慎用情况
        5.5.2 特定事项
6 含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疫苗
    6.1 疫苗针对疾病
        6.1.1 病原学
        6.1.2 临床特征
        6.1.3 流行病学特征
    6.2 疫苗简介
        6.2.1 疫苗免疫原性
        6.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6.2.3 安全性
    6.3 接种建议
        6.3.1 免疫程序
        6.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6.3.3 接种禁忌
    6.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6.4.1 常见不良反应
        6.4.2 罕见不良反应
        6.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6.5 注意事项
7 乙型脑炎疫苗
    7.1 疫苗针对疾病
        7.1.1 病原学
        7.1.2 临床表现
        7.1.3 流行病学特征
    7.2 疫苗简介
        7.2.1 疫苗免疫原性
        7.2.2 疫苗保护效力或效果
        7.2.3 疫苗安全性
    7.3 接种建议
        7.3.1 免疫程序
        7.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7.3.3 接种禁忌
    7.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7.4.1 常见不良反应
        7.4.2 罕见不良反应
        7.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7.5 注意事项
        7.5.1 疫苗接种慎用情况
        7.5.2 特定事项
8 脑膜炎球菌疫苗
    8.1 疫苗针对疾病
        8.1.1 病原学
        8.1.2 临床表现
        8.1.3 流行病学特征
    8.2 疫苗简介
        8.2.1 疫苗免疫原性
        8.2.2 疫苗保护效力或效果
        8.2.3 疫苗安全性
    8.3 接种建议
        8.3.1 免疫程序
        8.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8.3.3 接种禁忌
    8.4 注意事项
        8.4.1 疫苗接种慎用情况
        8.4.2 特定事项
9 甲型肝炎疫苗
    9.1 疫苗针对疾病
        9.1.1 病原学
        9.1.2 临床特征
        9.1.3 流行病学特征
    9.2 疫苗简介
        9.2.1 疫苗免疫原性
        9.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9.2.3 疫苗安全性
    9.3 接种建议
        9.3.1 免疫程序
        9.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9.3.3 接种禁忌
    9.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9.4.1 常见不良反应
        9.4.2 罕见不良反应
        9.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9.5 注意事项
        9.5.1 疫苗接种慎用情况
        9.5.2 特定事项

(4)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上)(论文提纲范文)

1 总则
    1.1 预防接种知情
        1.1.1 预防接种知情权
        1.1.2 预防接种同意权
        1.1.3 预防接种知情同意
    1.2 预防接种告知
    1.3 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理论框架
        1.3.1 框架概述
        1.3.2 预防接种知情和告知自身特点的双向性
        1.3.3 预防接种知情和告知关系的二重性
        1.3.4 预防接种知情、告知和决策关系的决定性
        1.3.5 受种者选择和疫苗犹豫
    1.4 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的意义
        1.4.1 受种者或其监护人获益
        1.4.2 实施接种的医疗卫生人员或接种单位获益
    1.5 预防接种告知方式和过程
        1.5.1 告知时机
        (1)事先告知
        (2)接种时告知
        1.5.2 告知方式
        (1)面对面告知
        (2)信息化途径告知
        (3)反复多次告知
        (4)对特别重大利害关系条款的强调告知
        (5)其他必须要注意的事项
    1.6 预防接种告知内容
        1.6.1 疫苗所预防疾病
        1.6.2 疫苗简介和接种建议
        1.6.3 预防接种禁忌
        1.6.4 常见不良反应及其处置
        1.6.5 预防接种注意事项
    1.7 预防接种告知和知情同意过程
        1.7.1 预防接种告知和知情同意过程推荐
        1.7.2 预防接种知情同意流程
        (1)确认受种者信息
        (2)介绍预防接种相关政策
        (3)告知标准的信息
        (4)核实健康状况
        (5)解答受种者或其监护人相关问题
        (6)确认知情同意
        (7)存档知情同意书
    1.8 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
        1.8.1 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的内容
        1.8.2 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与宣传推广的区别
        1.8.3 自愿选择和费用自理
        1.8.4 同时接种和优先接种
        1.8.5 同效替代
    1.9 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推荐格式
2 乙型肝炎疫苗
    2.1 疫苗针对疾病
        2.1.1 病原学
        2.1.2 临床特征
        2.1.3 流行病学特征
    2.2 疫苗简介
        2.2.1 疫苗免疫原性
        2.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2.2.3 疫苗安全性
    2.3 接种建议
        2.3.1 免疫程序
        2.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2.3.3 接种禁忌
    2.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2.4.1 常见不良反应
        2.4.2 罕见不良反应
        2.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2.5 注意事项
        2.5.1 疫苗接种慎用情况
        2.5.2 特定事项
3 卡介苗
    3.1 疫苗针对疾病
        3.1.1 病原学
        3.1.2 流行病学特征
        3.1.3 临床特征
    3.2 疫苗简介
        3.2.1 疫苗效果
        3.2.2 疫苗安全性
    3.3 接种建议
        3.3.1 免疫程序
        3.3.2 接种禁忌
    3.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3.4.1 常见不良反应
        3.4.2 罕见不良反应
        3.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3.5 注意事项
4 含脊髓灰质炎成分疫苗
    4.1 疫苗针对疾病
        4.1.1 病原学
        4.1.2 临床表现
        4.1.3 流行病学特征
        4.1.4 消灭脊灰进展
    4.2 疫苗简介
        4.2.1 疫苗免疫原性
        (1)Sabin-IPV
        (2)Salk-IPV
        (3)bOPV
        4.2.2 疫苗保护效力或效果
        (1)IPV
        (2)bOPV
        4.2.3 疫苗安全性
        (1)IPV
        (2)bOPV
    4.3 接种建议
        4.3.1 免疫程序
        4.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1)IPV
        (2)bOPV
        4.3.3 接种禁忌
        (1)IPV
        (2)OPV
    4.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4.4.1 常见不良反应
        (1)IPV
        (2)bOPV
        4.4.2 罕见不良反应
        (1)IPV
        (2)bOPV
        4.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1)IPV
        (2)bOPV
    4.5 注意事项
        4.5.1 疫苗接种慎用情况
        (1)IPV
        (2)bOPV
        4.5.2 特定事项
        (1)IPV
        (2)bOPV
5 含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成分疫苗
    5.1 疫苗针对疾病
        5.1.1 病原学
        5.1.2 临床表现
        (1)百日咳
        (2)白喉
        (3)破伤风
        5.1.3 流行病学特征
        (1)百日咳
        (2)白喉
        (3)破伤风
    5.2 疫苗简介
        5.2.1 疫苗免疫原性
        (1)DTaP
        (2)DTaP-Hib
        (3)DTaP-IPV/Hib
        5.2.2 疫苗保护效力或效果
        5.2.3 疫苗安全性
        (1)DTaP
        (2)DTaP-Hib
        (3)DTaP-IPV/Hib
        (4)破伤风疫苗
    5.3 接种建议
        5.3.1 免疫程序
        (1)DTaP
        (2)DTaP-Hib
        (3)DTaP-IPV/Hib
        (4)DT
        (5)破伤风疫苗
        5.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1)DTaP
        (2)DTaP-Hib
        (3)DTaP-IPV/Hib
        (4)DT
        (5)破伤风疫苗
        5.3.3 接种禁忌
        (1)DTaP
        (2)DTaP-Hib
        (3)DTaP-IPV/Hib
        (4)DT
        (5)破伤风疫苗
    5.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5.4.1 常见不良反应
        (1)DTaP
        (2)DTaP-Hib
        (3)DTaP-IPV/Hib
        (4)DT
        (5)破伤风疫苗
        5.4.2 罕见不良反应
        (1)DTaP
        (2)DTaP-Hib
        (3)DTaP-IPV/Hib
        (4)DT
        5.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1)DTaP
        (2)DTaP-IPV/Hib
        (3)DT
        (4)破伤风疫苗
    5.5 注意事项
        5.5.1 疫苗接种慎用情况
        (1)DTaP
        (2)DTaP-Hib
        (3)DTaP-IPV/Hib
        (4)DT
        5.5.2 特定事项
        (1)DTaP
        (2)DTaP-IPV/Hib
        (3)DT
        (4)破伤风疫苗
6 含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疫苗
    6.1 疫苗针对疾病
        6.1.1 病原学
        6.1.2 临床特征
        6.1.3 流行病学特征
    6.2 疫苗简介
        6.2.1 疫苗免疫原性
        (1)MMR
        (2) MR
        (3) MuV
        6.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6.2.3 安全性
        (1)MMR
        (2)MR
        (3)MuV
    6.3 接种建议
        6.3.1 免疫程序
        6.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6.3.3 接种禁忌
    6.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6.4.1 常见不良反应
        6.4.2 罕见不良反应
        6.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6.5 注意事项
7 乙型脑炎疫苗
    7.1 疫苗针对疾病
        7.1.1 病原学
        7.1.2 临床表现
        7.1.3 流行病学特征
    7.2 疫苗简介
        7.2.1 疫苗免疫原性
        (1)JE-L
        (2) JE-I
        7.2.2 疫苗保护效力或效果
        (1) JE-L
        (2) JE-I
        7.2.3 疫苗安全性
        (1) JE-L
        (2) JE-I
    7.3 接种建议
        7.3.1 免疫程序
        (1)JE-L
        (2)JE-I
        7.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1) JE-L
        (2) JE-I
        7.3.3 接种禁忌
        (1) JE-L
        (2) JE-I
    7.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7.4.1 常见不良反应
        (1) JE-L
        (2) JE-I
        7.4.2 罕见不良反应
        (1) JE-L
        (2) JE-I
        7.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1)JE-L
        (2)JE-I
    7.5 注意事项
        7.5.1 疫苗接种慎用情况
        7.5.2 特定事项
        (1) JE-L
        (2) JE-I
8 脑膜炎球菌疫苗
    8.1 疫苗针对疾病
        8.1.1 病原学
        8.1.2 临床表现
        8.1.3 流行病学特征
    8.2 疫苗简介
        8.2.1 疫苗免疫原性
        8.2.2 疫苗保护效力或效果
        8.2.3 疫苗安全性
    8.3 接种建议
        8.3.1 免疫程序
        (1)MPV-A和MPV-AC
        (2)MPCV-AC
        (3)MPV-ACYW
        8.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8.3.3 接种禁忌
    8.4 注意事项
        8.4.1 疫苗接种慎用情况
        8.4.2 特定事项
9 甲型肝炎疫苗
    9.1 疫苗针对疾病
        9.1.1 病原学
        9.1.2 临床特征
        9.1.3 流行病学特征
    9.2 疫苗简介
        9.2.1 疫苗免疫原性
        9.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1) HepA-L
        (2) HepA-I
        9.2.3 疫苗安全性
        (1)HepA-L
        (2)HepA-I
    9.3 接种建议
        9.3.1 免疫程序
        (1)HepA-L
        (2)HepA-I
        9.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1)HepA-L
        (2)HepA-I
        9.3.3 接种禁忌
        (1)HepA-L
        (2)HepA-I
    9.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9.4.1 常见不良反应
        (1)HepA-L
        (2)HepA-I
        9.4.2 罕见不良反应
        (1)HepA-L
        (2)HepA-I
        9.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1)HepA-L
        (2)HepA-I
    9.5 注意事项
        9.5.1 疫苗接种慎用情况
        (1)HepA-L
        (2)HepA-I
        9.5.2 特定事项
        (1)HepA-L
        (2)HepA-I

(5)大连市犬瘟热、犬细小病毒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犬瘟热
        1.1 犬瘟热病毒的生物学特征
        1.2 犬瘟热流行病学调查
        1.3 犬瘟热病的预防与治疗
    2 犬细小病毒病
        2.1 犬细小病毒的生物学特征
        2.2 犬细小病毒病流行病学调查
        2.3 犬细小病毒病预防与治疗
    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调查研究 大连市城区犬瘟热和犬细小病毒流行病学与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剂盒检测方法
        1.3 PCR验证方法
        1.3.1 犬瘟热
        1.3.2 犬细小病毒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新疆某规模化牧场犊牛IBR、BVD的诊断与防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研究进展
        1.1 病原特征
        1.2 流行病学
        1.3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1.4 诊断
        1.5 防控
    二 牛病毒性腹泻的研究进展
        2.1 病原特征
        2.2 基因分型及生物学分型
        2.3 流行病学
        2.4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2.5 诊断
        2.6 防控
    三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试验内容
    试验一 新疆某规模化牧场犊牛发生IBR的诊断
        1 材料
        1.1 样品
        1.2 试验仪器
        1.3 试验试剂
        2 方法
        2.1 现场诊断
        2.2 PCR检测
        2.2.1 引物设计与合成
        2.2.2 样品处理
        2.2.3 病毒DNA的提取
        2.2.4 PCR反应
        2.2.5 琼脂糖凝胶电泳试验
        2.3 序列测定与分析
        2.3.1 目的条带的回收
        2.3.2 T载体连接
        2.3.3 感受态细胞的转化
        2.3.4 菌液PCR验证
        2.4 BVDV的检测
        2.5 细菌学检测
        2.5.1 病原菌的镜检及培养
        2.5.2 生化鉴定
        2.5.3 药敏试验及致病性试验
        3 结果
        3.1 现场诊断结果
        3.2 PCR检测结果
        3.3 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
        3.4 BVDV的检测结果
        3.5 细菌学检测结果
        3.5.1 病原菌镜检及培养结果
        3.5.2 生化鉴定
        3.5.3 药敏试验与致病性试验结果
        4 讨论
    试验二 新疆某规模化牧场犊牛发生BVD的诊断
        1 材料
        1.1 样品
        1.2 试验仪器
        1.3 试验试剂
        2 试验方法
        2.1 现场诊断
        2.2 RT-PCR检测
        2.2.1 引物设计与合成
        2.2.2 样品处理
        2.2.3 总RNA的提取
        2.2.4 RNA病毒的反转录试验
        2.2.5 PCR反应
        2.2.6 琼脂糖凝胶电泳试验
        2.3 序列测定与分析
        2.4 IBRV的检测
        2.5 细菌学检测
        2.5.1 病原菌的镜检及培养
        2.5.2 生化鉴定
        2.5.3 药敏试验及致病性试验
        3 结果
        3.1 现场诊断结果
        3.2 RT-PCR检测结果
        3.3 序列测定与分析
        3.4 IBRV的检测结果
        3.5 细菌学检测结果
        3.5.1 病原菌的镜检及培养结果
        3.5.2 生化鉴定结果
        3.5.3 药敏试验及致病性试验结果
        4 讨论
    试验三 犊牛IBR、BVD的免疫效果评价及防制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试验试剂
        1.3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BVD-IBR二联灭活疫苗、BVD灭活疫苗、IBR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对比
        2.2 犊牛BVD、IBR免疫程序的制定
        2.3 BVDV、IBRV抗体ELISA检测
        3 结果
        3.1 免疫前后BVDV、IBRV抗体及两种疫苗免疫效果对比分析
        3.2 犊牛BVD、IBR的免疫程序
        3.3 防制措施
        4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7)鼠疫疫苗和Q热疫苗液体气溶胶肺递送免疫保护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鼠疫减毒活疫苗株构建及其液体气溶胶肺递送免疫保护特性研究
    引言
    1 材料
        1.1 实验菌株与动物
        1.2 主要试剂与耗材
        1.3 主要仪器
        1.4 主要试剂配制
    2 方法
        2.1 鼠疫减毒活疫苗株构建及培养
        2.2 鼠疫减毒活疫苗株免疫原性评价
        2.3 鼠疫减毒活疫苗株安全性初步评价
        2.4 鼠疫减毒活疫苗株液体气溶胶肺递送免疫保护性评价
        2.5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鼠疫减毒活疫苗株EV76-B-SHU?pla的 PCR鉴定及生长曲线绘制
        3.2 鼠疫减毒活疫苗株EV76-B-SHU?pla的免疫原性评价
        3.3 鼠疫减毒活疫苗株EV76-B-SHU?pla安全性初步评价
        3.4 鼠疫减毒活疫苗EV76-B-SHU?pla液体气溶胶肺递送免疫保护性评价
    4 讨论
第二部分 鼠疫纳米载体亚单位疫苗制备及其液体气溶胶肺递送免疫保护特性研究
    引言
    1 材料
        1.1 实验菌株与动物
        1.2 主要试剂与耗材
        1.3 主要仪器
        1.4 主要试剂配制
    2 方法
        2.1 重组F1(rF1)蛋白的表达纯化
        2.2 鼠疫纳米载体亚单位疫苗的制备
        2.3 鼠疫纳米载体亚单位疫苗的物理性质表征
        2.4 鼠疫纳米载体亚单位疫苗免疫原性评价
        2.5 鼠疫纳米载体亚单位疫苗安全性初步评价
        2.6 鼠疫纳米载体亚单位疫苗液体气溶胶肺递送免疫保护性评价
        2.7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rF1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3.2 鼠疫纳米载体亚单位疫苗的物理性质表征
        3.3 鼠疫纳米载体亚单位疫苗免疫原性评价
        3.4 鼠疫纳米载体亚单位疫苗安全性初步评价
        3.5 鼠疫纳米载体亚单位疫苗液体气溶胶肺递送免疫保护性评价
    4 讨论
第三部分 氯仿-甲醇提取贝氏柯克斯体残存组分(CMR)疫苗制备及其液体气溶胶肺递送免疫保护特性研究
    引言
    1 材料
        1.1 实验菌株与动物
        1.2 主要试剂与耗材
        1.3 主要仪器
        1.4 主要试剂配制
    2 方法
        2.1 CMR疫苗的制备
        2.2 CMR疫苗液体气溶胶肺递送免疫原性评价
        2.3 CMR疫苗液体气溶胶肺递送安全性初步研究
        2.4 CMR疫苗液体气溶胶肺递送免疫保护性评价
        2.5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CMR疫苗的制备
        3.2 CMR疫苗液体气溶胶肺递送免疫原性评价
        3.3 CMR疫苗液体气溶胶肺递送安全性初步研究
        3.4 CMR疫苗液体气溶胶肺递送免疫保护性评价
    4 讨论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件
个人简历
致谢

(8)我国西部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核心能力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1.7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8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核心能力建设相关理论探讨
    2.1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 核心概念界定
第三章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能力建设现状及需求评估
    3.1 研究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第四章 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框架构建研究
    4.1 研究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第五章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核心能力模型构建研究
    5.1 研究方法
    5.2 结果
    5.3 讨论
全文总结和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公共卫生专业人员核心能力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一
附件二
附件三
附件四
附件五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致谢

(9)鹦鹉热衣原体多表位融合疫苗的设计优化及抗感染保护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前言
第一章 Cps MOMP、质粒蛋白CPSIT_p6优势抗原表位的预测、鉴定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章 Cps多表位融合疫苗抗感染免疫保护作用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滴鼻、肌肉注射联合免疫对Cps多表位融合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章 新型疫苗佐剂增强Cps多表位融合抗原抗感染保护作用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本研究受以下基金资助
致谢

(10)口蹄疫病毒O型突变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FMD
        1.1 FMD的发展历史和危害
        1.2 FMD的流行现状
        1.2.1 O型FMDV的流行特点
    2.FMDV
        2.1 结构与功能
        2.2 蛋白质组成与功能
        2.2.1 结构蛋白
        2.2.2 非结构蛋白
        2.3 血清型
        2.4 FMDV特点
    3.FMD疫苗的研究进展
        3.1 传统疫苗
        3.1.1 灭活疫苗
        3.1.2 弱毒疫苗
        3.2 新型疫苗
        3.2.1 病毒活载体疫苗
        3.2.2 表位蛋白疫苗
        3.2.3 病毒样颗粒疫苗
        3.2.4 标记疫苗
    4.反向遗传学技术在FMD疫苗研究中的应用
        4.1 反向遗传技术及反向疫苗
        4.2 FMDV改造的技术要求
        4.3 FMD新型疫苗
        4.3.1 缺失疫苗
        4.3.2 嵌合疫苗
        4.3.3 RNA疫苗
        4.3.4 定点诱变疫苗
    5.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口蹄疫病毒O型突变株的构建与鉴定
    前言
    1.材料
        1.1 细胞、质粒、病毒、抗体及试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2.方法
        2.1 FMDV不同谱系疫苗毒株和流行毒株VP1 蛋白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
        2.2 含突变氨基酸特定基因的合成
        2.3 含目标突变氨基酸半长质粒的构建
        2.3.1 酶切和回收
        2.3.2 连接、转化、挑菌和摇菌
        2.3.3 提取质粒
        2.3.4 重组半长质粒的鉴定
        2.4 含目标突变氨基酸全长质粒的构建
        2.4.1 酶切和回收
        2.4.2 连接、转化、挑菌和摇菌
        2.4.3 提取质粒
        2.4.4 重组全长质粒的鉴定
        2.5 基因工程病毒的拯救
        2.5.1 全长质粒的线化
        2.5.2 转染BSR/T7细胞
        2.6 基因工程病毒的鉴定
        2.6.1 RT-PCR及序列测定
        2.6.1.1 提取RNA
        2.6.1.2 RT-PCR
        2.6.1.3 序列分析
        2.6.2 间接免疫荧光
        2.6.3 电镜观察
        2.6.3.1 病毒的灭活
        2.6.3.2 病毒的灭活检验
        2.6.3.3 病毒的浓缩与纯化
    3.结果
        3.1 FMDV VP1 氨基酸序列比对
        3.2 重组半长质粒的鉴定
        3.3 重组全长质粒的鉴定
        3.4 基因工程病毒的拯救
        3.5 基因工程病毒的鉴定
        3.5.1 RT-PCR鉴定
        3.5.2 间接免疫荧光
        3.5.3 电镜观察病毒粒子结果
    4.讨论
第三章 口蹄疫病毒O型突变株的生物学特性分析
    前言
    1.材料
        1.1 细胞、病毒与试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2.方法
        2.1 拯救病毒的增殖培养和遗传稳定性检测
        2.2 噬斑表型分析
        2.3 一步生长曲线
        2.4 热失活试验
        2.5 基因工程病毒对乳鼠致病力检测
    3.结果
        3.1 拯救病毒的增殖培养和遗传稳定性分析
        3.2 噬斑表型
        3.3 一步生长曲线
        3.4 热失活结果
        3.5 基因工程病毒对乳鼠致病力检测结果
    4.讨论
第四章 O型不同FMDV对 C57BL/6 小鼠致病性的研究
    前言
    1.材料
        1.1 细胞、病毒与试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2.方法
        2.1 O型不同FMDV对8 周龄C57BL/6 小鼠致病力的检测
        2.1.1 细胞适应毒对8周龄C57BL/6小鼠致病力的检测
        2.1.2 细胞适应毒在乳鼠上的复壮
        2.1.3 乳鼠组织毒对8周龄C57BL/6小鼠的致病力的检测
        2.2 O型不同FMDV对8 周龄C57BL/6 小鼠病毒血症的检测
        2.2.1 细胞适应毒对8周龄C57BL/6小鼠病毒血症的检测
        2.2.2 乳鼠组织毒对8周龄C57BL/6小鼠病毒血症的检测
        2.3 RT-PCR鉴定
    3.结果
        3.1 O型不同FMDV对8 周龄C57BL/6 小鼠致病力检测结果
        3.1.1 细胞适应毒对8周龄C57BL/6小鼠的致病力检测结果
        3.1.2 乳鼠组织毒对8周龄C57BL/6小鼠的致病力检测结果
        3.2 O型不同FMDV对8 周龄C57BL/6 小鼠病毒血症的检测结果
        3.2.1 细胞适应毒对8周龄C57BL/6小鼠病毒血症的检测结果
        3.2.2 乳鼠组织毒对8周龄C57BL/6小鼠病毒血症的检测结果
        3.3 RT-PCR检测结果
    4.讨论
第五章 FMDV O/HK/CHA/99在C57BL/6 小鼠体内的适应及全序的测定
    前言
    1.材料
        1.1 细胞、病毒与试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2.方法
        2.1 FMDV在体内和体外的传代
        2.2 FMDV噬斑形态和一步生长曲线
        2.3 FMDV对乳鼠致病性试验
        2.4 FMDV对 C57BL/6 小鼠的致病性
        2.5 全序的测定和编码氨基酸的比对分析
        2.6 FMDV在 C57BL/6 小鼠体内病毒血症的测定
    3.结果
        3.1 FMDV O/HK/CHA/99MF4 体内和体外的传代
        3.2 噬斑表型和一步生长曲线
        3.3 乳鼠致病性试验
        3.4 FMDV对 C57BL/6 小鼠的致病性
        3.5 全序的测定和编码氨基酸的比对分析
        3.6 FMDV在 C57BL/6 小鼠体内病毒血症结果
    4.讨论
第六章 口蹄疫O型突变株的免疫原性及灭活疫苗的效力研究
    前言
    1.材料
        1.1 细胞、病毒与试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2.方法
        2.1 制苗病毒的大量增殖培养
        2.2 病毒灭活与检验
        2.2.1 病毒灭活
        2.2.2 病毒的灭活检验
        2.2.3 病毒的浓缩与纯化
        2.3 疫苗的配制与检验
        2.3.1 疫苗的配制
        2.3.2 无菌检验
        2.4 免疫豚鼠
        2.4.1 FMDV的定量
        2.4.2 不同免疫剂量对抗体产生的影响
        2.4.3 基因工程病毒的免疫原性分析
        2.4.4 基因工程病毒与亲本毒抗原关系分析
        2.4.5 交叉中和试验
        2.5 C57BL/6小鼠免疫攻毒试验
        2.5.1 免疫C57BL/6小鼠
        2.5.2 血清抗体的检测
        2.5.3 C57BL/6小鼠LD_(50)的测定
        2.5.4 攻毒试验
    3.结果
        3.1 FMDV的 TCID50 定量结果
        3.2 不同免疫剂量对抗体产生的影响
        3.3 基因工程病毒的免疫原性分析
        3.4 基因工程病毒与亲本毒抗原关系分析
        3.5 交叉中和试验结果
        3.6 免疫攻毒结果
        3.6.1 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3.6.2 不同FMDV对 C57BL/6 小鼠LD_(50) 检测结果
        3.6.3 攻毒试验
    4.讨论
第七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四、常用预防疫苗免疫接种十二例(论文参考文献)

  • [1]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上)[J]. 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 实用预防医学, 2021(04)
  • [2]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上)[J].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1(02)
  • [3]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上)[J].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1(02)
  • [4]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上)[J]. 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21(02)
  • [5]大连市犬瘟热、犬细小病毒流行病学调查[D]. 温慧明.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5)
  • [6]新疆某规模化牧场犊牛IBR、BVD的诊断与防制[D]. 王标. 石河子大学, 2020(05)
  • [7]鼠疫疫苗和Q热疫苗液体气溶胶肺递送免疫保护特性研究[D]. 冯俊霞. 军事科学院, 2020(02)
  • [8]我国西部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核心能力建设研究[D]. 梁胜翔.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01)
  • [9]鹦鹉热衣原体多表位融合疫苗的设计优化及抗感染保护作用研究[D]. 李育萌. 南华大学, 2020
  • [10]口蹄疫病毒O型突变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D]. 龚婷. 甘肃农业大学, 2019

标签:;  ;  ;  ;  ;  

常用预防性疫苗免疫十二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