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慢性鼻窦炎鼻黏液中真菌的检测(论文文献综述)
徐涛,孙敬武,汪银凤[1](2022)在《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发病因素与治疗策略》文中提出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allergic fungal rhinosinusitis, AFRS)作为慢性鼻窦炎(CRS)的一种特殊类型, 因其独特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生理学特点被广泛认知。AFRS好发于免疫力正常的青年患者, 患病率存在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差异性。真菌介导的2型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在发病机制中占主导作用, 这也可能是造成AFRS难治性和高复发率的原因。治疗上首选内镜鼻窦手术联合糖皮质激素, 抗真菌治疗、免疫治疗及生物治疗可作为难治性AFRS的辅助治疗方案。
张少杰,王瑢,李海艳,冯汝静[2](2019)在《上颌窦容积与真菌球型上颌窦炎的相关性》文中指出目的分析真菌球型上颌窦炎患者上颌窦容积、中鼻道容积、上颌窦骨壁厚度的临床特征,探讨上颌窦容积与真菌球型上颌窦炎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4例真菌球型上颌窦炎患者(病例组)和31例正常人(正常组)进行CT扫描,采用3D应用软件放大镜技术测量出病例组与正常组的双侧上颌窦骨壁厚度,应用Volume处理软件各层面积叠加计算出各组上颌窦容积、中鼻道容积,并计算出中鼻道/上颌窦容积比,对测量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与正常组的上颌窦骨壁厚度、中鼻道容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936、2.107,均P <0.05)。而上颌窦容积、中鼻道/上颌窦容积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真菌球型上颌窦炎患者双侧上颌窦骨壁厚度、上颌窦容积相比较,患侧上颌窦骨壁厚度更大,上颌窦容积更小,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914、2.028,均P <0.05)。而中鼻道容积、中鼻道/上颌窦容积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病例组上颌窦容积与上颌窦骨壁厚度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157,P=0.310;上颌窦容积与中鼻道容积Pearson相关系数为-0.076,P=0.622。结论上颌窦容积解剖学基础可能与真菌球型上颌窦炎的发生有关,真菌感染时容易在容积更小的一侧形成真菌球。
吴成[3](2019)在《CysLTs与IL-5在慢性嗜酸细胞性鼻窦炎黏膜的表达及其意义》文中认为目的:本文通过检测IL-5(interleukin-5)与CysLTs在慢性嗜酸细胞性鼻窦炎(eosinophilie chronic rhinosinusitis,ECRS)与非嗜酸性粒细胞细胞浸润性鼻窦炎(noneosinophilie chronic rhinosinusitis,NECRS)患者鼻腔和鼻窦黏膜中的表达,探讨IL-5与CysLTs在ECRS发病机制中可能起到的作用,以及ECRS可能的治疗方式。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行鼻内镜手术的122例患者,术前通过详细的询问病史,排除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疾病或其他可能对本实验造成影响的疾病。所有患者术前常规行血常规查外周血EOS(eosinophilie)数,鼻窦CT及鼻内窥镜检查及其他必要的术前检查。每一患者均行VAS量表评分及鼻窦CTLund-Mackay评分。术后根据组织学HE染色后的EOS计数,若每高倍镜视野(×400)>5个,则纳入ECRS组;若每高倍镜视野(×400)EOS数<5个,则纳入NECRS组。每组又都可根据是否伴有息肉分为ECRSwNP(eosinophilie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ECRSsNP(eosinophilie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out nasal polyps)和NECRSwNP(noneosinophilie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NECRSsWP(noneosinophilie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out nasal polyps)。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计数IL-5、CysLTs在各组中的表达程度,并分析它们与EOS浸润程度及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1、122例患者外周血EOS计数0.29±0.22,组织EOS浸润12.72±16.25,两者之间呈正相关(r=0.860,p<0.001);2、所有患者术前VAS评分为4.36±2.16,鼻窦CTLund-Mackay评分为8.14±4.79,组织EOS浸润程度与这两者分别呈正相关(r分别为0.887、0.885,p均<0.001);3、ECRS组的IL-5表达程度(0.72±0.12)明显高于NECRS组(0.28±0.08),t=19.901,p<0.001;4、ECRS组的CysLTs表达程度(0.35±0.03)明显高于NECRS组(0.17±0.04),t=26.073,p<0.001;5、ECRSwNP组的IL-5及CysLTs的表达情况(分别为0.76±0.12及0.35±0.03)均高于ECRSsNP的表达(分别为0.63±0.06及0.33±0.02),t=4.416,p<0.001;t=2.059,p<0.05。6、NECRSwNP组的IL-5及CysLTs的表达情况(分别为0.41±0.03及0.25±0.02)均高于ECRSsNP的表达(分别为0.24±0.04及0.15±0.01),t=14.899,p<0.001;t=27.945,p<0.001。结论:1、ECRS患者较NECRS患者组织EOS浸润明显增多,组织EOS浸润与外周血EOS计数呈正相关,且组织EOS浸润程度与患者疾病的严重呈正相关;2、相比与NECRS,ECRS患者鼻腔、鼻窦黏膜IL-5及CysLTs的表达明显升高,且与EOS的浸润程度呈正相关;3、IL-5和CysLTs可能与鼻息肉形成的机制有关。
孙永波[4](2017)在《湿度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呼吸道黏膜屏障的影响》文中指出本试验利用环控舱研究了不同湿度对AA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以及呼吸道黏膜屏障的影响,为畜禽舍环境控制和肉鸡健康养殖的发展提供数据支持。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将270只1日龄AA健康公雏随机分成3组,每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三个处理组分别为正常湿度组(60%RH)、低湿组(30%RH)和高湿组(90%RH)。试验在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动物人工气候实验舱内进行,试验期为42d。试验一:不同湿度对肉鸡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肉鸡121日龄阶段,与正常湿度组相比,低湿组平均日增重(ADG)显着降低(P<0.05),料重比(F/G)显着增加(P<0.05);高湿组ADG、F/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无显着变化(P>0.05)。在肉鸡2242日龄阶段,与正常湿度组相比,低湿组ADFI和ADG显着降低(P<0.05);高湿组ADFI显着降低(P<0.05)。在肉鸡生长全期(142d),低湿组ADFI和ADG显着降低(P<0.05),料重比增加(P>0.05);高湿组ADFI和ADG降低,料重比提高,但差异不显着(P>0.05)。2)与正常湿度组相比,高湿组显着降低42日龄肉鸡屠宰率(P<0.05)。3)与正常湿度组相比,高湿处理显着提高21日龄肉鸡胸肌的蒸煮损失(P<0.05),显着降低21日龄肉鸡胸肌的剪切力(P<0.05);低湿组显着提高42日龄肉鸡胸肌的b*值(P<0.05)。由此可见,低湿或高湿不利于肉鸡生长,其中低湿显着影响肉鸡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而高湿显着影响肉鸡的屠宰性能及肉品质。试验二:不同湿度对肉鸡血液理化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肉鸡21日龄时,与正常湿度组相比,低湿组和高湿组显着降低血液白细胞数(P<0.05);此外低湿组血小板数目显着高于高湿组(P<0.05)。在肉鸡42日龄时,低湿组和高湿组显着降低血液白细胞数(P<0.05)。2)在肉鸡21日龄时,与正常湿度组相比,低湿组和高湿组肉鸡血清尿素氮含量显着升高(P<0.05),高湿组总胆固醇含量显着低于正常湿度组和低湿组(P<0.05);在42日龄时,低湿组和高湿组肉鸡血清总蛋白、尿酸、尿素氮含量高于正常湿度组,而肉鸡血清白蛋白、溶菌酶、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低于正常湿度组。3)在肉鸡21日龄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低湿组肉鸡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着降低(P<0.05)。在肉鸡42日龄时,与正常湿度组相比,低湿组血清SOD含量和T-AOC显着降低(P<0.05),丙二醛含量(MDA)显着升高(P<0.05);高湿组血清T-AOC显着降低(P<0.05),MDA含量显着升高(P<0.05)。4)在21日龄时,低湿组肉鸡脾脏指数显着低于高湿组(P<0.05);高湿组血清促炎细胞因子IFN-γ和TNF-α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在42日龄时,与正常湿度组相比,低湿组显着降低血清IgA含量(P<0.05),高湿组显着降低血清IgM含量(P<0.05)。由此可见,长期高湿和低湿影响肉鸡的血液白细胞数量、总胆固醇含量和尿素氮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降低免疫功能。试验三:不同湿度对肉鸡气管微生物菌群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DGGE图谱分析表明,随着日龄的增加,肉鸡呼吸道菌群不断增多。不同湿度不同日龄的图谱既存在共性条带,又存在个性条带,而且条带的亮度不同,表明湿度不同的处理组,肉鸡气管所定植的优势菌群各不相同。2)在肉鸡21日龄时,低湿组和高湿组的香农指数和丰富度低于正常湿度组;高湿组的均匀度高于正常湿度组,而低湿组的均匀度低于正常湿度组。在肉鸡42日龄时,低湿组香农指数和丰富度低于正常湿度组;高湿组的香农指数、均匀度和丰富度都大于正常湿度组。3)DGGE图谱条带回收测序表明,不同湿度处理肉鸡气管的共性菌群是Pseudomonas syringae、Pseudomonas savastanoi和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在肉鸡21日龄,正常湿度组特异性菌群是Lactobacillus johnsonii和Lactobacillus reuteri。湿度影响不同日龄肉鸡呼吸道菌群的结构和多样性,且不同湿度对肉鸡影响程度不同。试验四:不同湿度对肉鸡气管氧化应激及黏膜屏障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肉鸡21日龄时,低湿组气管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着低于正常湿度组(P<0.05);在肉鸡42日龄时,高湿组和低湿组气管组织的GSH-PX活性均显着低于正常湿度组(P<0.05)。2)在肉鸡42日龄时,与正常湿度组相比,低湿组气管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ZO-1和Occludin的mRNA表达量显着降低(P<0.05),高湿度组气管组织紧密连接蛋白ZO-1的mRNA表达量显着降低(P<0.05)。3)在肉鸡21日龄时,低湿组气管组织黏蛋白MUC5AC,Muc5B和细胞凋亡蛋白Caspase-3的mRNA表达量在显着高于正常湿度组(P<0.05),高湿组气管组织黏蛋白Muc5B的mRNA表达量显着高于正常湿度组(P<0.05)。在肉鸡42日龄时,低湿组气管组织黏蛋白Muc5B的mRNA表达量显着高于正常湿度组(P<0.05)。由此可见,异常湿度环境降低肉鸡的抗氧化能力,损害肉鸡的呼吸道黏膜屏障。综上所述,异常湿度环境降低肉鸡的生产性能,降低免疫功能,损害呼吸道黏膜屏障。
汪洋[5](2015)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联合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后口咽部微生态菌群和唾液SIgA及溶菌酶水平变化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患者长期联合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50/500μg对口咽部正常微生物菌群和唾液SIgA及溶菌酶的浓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自愿接受长期联合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的COPD缓解期患者33例为研究对象。受试者在试验采样前须进入清洗期导入2周,并规律地接受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50/500μg,每日2次。试验期为32周,分别在2、8和32周进行随访。采用自然吐唾法留取患者唾液和用咽部拭子做细菌培养,以bioMerieux API系统定性分析口咽部菌群种类、数量。用SpectraMax 340PC型酶标仪检测唾液中SIgA和溶菌酶的浓度。比较用药前后和随着用药时间的增加,COPD患者口咽部的微生态指标(菌群种类、菌群多样性、优势菌)和唾液中SIgA含量和溶菌酶的浓度的变化,探析使用联合吸入ICS+LABA治疗对患者上呼吸道微生态状况和黏膜免疫存在的影响。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口咽部菌群的优势菌菌群以草绿色链球菌和奈瑟氏菌为主,检出率为(100%)。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COPD组治疗随访2周、8周、32周的3个时间段上优势菌草绿色链球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值分别为0.4485,X2值分别为2.713,P>0.05。而干燥奈瑟菌检出率存在差异,Fisher确切概率值分别为0.0023,X2值分别为9.5059,P<0.05。联合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后各组真菌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其中草绿色链球菌、奈瑟菌的构成比用重复测量,X2检验其变异程度说明,奈瑟菌的构成比COPD组试验期中3个时间点上数据无差异,X2值分别为2.70,P值均>0.05。草绿色链球的构成比COPD组试验期中3个时间点上数据存在差异,X2值分别为9.06,P<0.05。其中在随访2周与随访32周间的增加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用药8周与继续用药至32周相比咽喉部优势菌:草绿色链球菌的构成比呈进一步增加P<0.05。而COPD病人组在试验期3次时间点不同菌属数量即菌群多样性并无明显改变(P>0.05)。口腔唾液中SIgA水平在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用药后随访2周与32周有下降差异P<0.05,同时用药8周与继续用药至32周相比呈进一步下降P<0.05。而溶菌酶的浓度在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后8周时无差异,但随着吸入时间增加至32周后,其水平较试验开始时增加,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联合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后32周内口咽部的优势菌仍为草绿色链球菌和奈瑟氏菌,呼吸道病原菌检出率低。检出白色念珠菌,但无白色念珠菌病表现,符合口腔真菌检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口咽部菌群数量、种类、多样性及优势菌构成比均无明显改变,提示目前联合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50/5001μ剂型和推荐的吸入方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口咽部微生态环境相对影响不明显。联合吸入治疗,尤其是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对口腔唾液中SIgA和溶菌酶的浓度水平有一定的干预,但口腔念珠菌病的发生率仍低。指南上推荐联合吸入激素和LABA治疗COPD对口咽部微生态环境相对安全。
白伟红[6](2012)在《慢性鼻—鼻窦炎细菌PCR检测和传统培养对比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法检测鼻窦脓黏膜标本中5种常见需氧菌的分布,并与传统培养法比较,旨在探讨PCR法在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 CRS)细菌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了解CRS中的常见菌群分布。方法①收集30例CRS手术患者的鼻窦脓黏膜标本分为两份,一份标本行传统需氧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另一份标本置-80℃冰箱保存用于后续PCR法检测。②依据文献报道并参考同期的传统细菌培养结果,确立本次实验检测的5种实验菌。引用文献报道的细菌通用引物和5种实验菌菌种特异性引物对上述临床标本进行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扩增产物,最后在紫外检测仪下观察结果并拍照。设立实验菌的标准菌株作为阳性对照,无菌双蒸水作为阴性对照。结果①传统细菌培养结果显示:30例标本中需氧菌培养的总阳性率为80.0%(24/30),主要菌种培养阳性率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3.3%(13/30)、草绿色链球菌和干燥奈瑟菌各20.0%(6/30)、表皮葡萄球菌13.3%(4/30)、肺炎克雷伯菌10.0%(3/30)、金黄色葡萄球菌6.7%(2/30)等。②PCR检测结果显示:30例标本中细菌总阳性率为83.3%(25/30),5种实验菌的阳性率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40.0%(12/30)、肺炎克雷伯菌36.7%(11/30)、金黄色葡萄球菌23.3%(7/30)、流感嗜血杆菌10.0%(3/30),肺炎链球菌0.0%(0/30)。③两种方法检出表皮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阳性率经配对x2检验存在统计学差异,x2值均为6.2,P<0.05;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的阳性率经配对x2检验无统计学差异,x2值分别为3.2和1-,P>0.05。以细菌培养为参考标准,PCR技术对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敏感性均为100%,特异性分别为69.2%、70.4%和82.1%,一致性分别为73.3%、73.3%和83.3%。结论①与传统细菌培养法比较,PCR法是一种更敏感的检测方法,且简便快速,在CRS细菌的鉴定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有望和传统培养法相结合成为客观、全面认识CRS菌群分布的一种新途径。②两种方法检出的CRS优势菌存在一定差异,表皮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可能是本地区CRS细菌感染的主要菌种。
邓群,彭平[7](2012)在《慢性鼻窦炎病原学变迁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了解慢性鼻窦炎病原学分布的变迁。方法:术中收集2010年全年111例(实验组)上颌窦或筛窦脓性分泌物,分别进行需氧菌和真菌培养,同时以30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其培养结果与2005年的各种数据比较,分析病原微生物的分布变化。结果:实验组共培养出15种病原微生物,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甲型链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等;需氧菌和真菌培养阳性率为81.8%,其中革兰阳性菌37.8%,革兰阴性菌54.4%,各种真菌7.8%;对照组检测出表皮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甲型链球菌、卡他布兰汉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5种细菌,与实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09,P<0.01);与2005年数据(革兰阳性菌56.3%,革兰阴性菌43.7%,真菌阳性率1.4%)比较,其分布特征有明显差异。结论:细菌感染是慢性鼻窦炎的重要原因之一;细菌分布结构从原来的革兰阳性菌变成现在的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真菌感染也不容忽视。应用抗生素治疗宜先进行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
安云芳,索利敏,赵长青[8](2010)在《期刊导读》文中研究说明《美国鼻科学与过敏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Rhinology and Allergy》)2009,23(5)研究论着摘要Pant H,Beroukas D,Kette FE,et al.Nasal polyp cell populations and fungal-specific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 in allergic fungal
任许利,张杰,关红丹,张会芳,宋金玲[9](2009)在《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中鼻道与上颌窦的真菌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中鼻道与上颌窦的真菌分布相关性。方法选择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17例,在无菌条件下取患者同一侧中鼻道与上颌窦分泌物,即行涂片镜检及真菌培养,对比观察结果。结果17例患者的中鼻道、上颌窦分泌物真菌阳性率分别为64.7%和52.9%,主要为曲霉菌和暗色孢科菌。结论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中鼻道真菌阳性率与上颌窦无明显差异,具有明显相关性。
王家顺[10](2008)在《真菌感染与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真菌感染与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2007年6月2008年6月因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及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住院患者各100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组及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组),另随机选取门诊行健康体检的正常志愿者50例(正常组)。分别取息肉表面带黏膜组织、上颌窦窦腔内黏膜组织及钩突处组织,行病理切片,Gomoris六胺银染色,光镜下观察病理切片中真菌检出情况。结果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组真菌检出率为26%(26/100),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组真菌检出率为19%(19/100),正常志愿者组真菌检出率为18%(9/50)。以上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发现真菌感染与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的发生关联性不大。结论真菌感染与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发病无明显关联。查阅文献资料,与国内沿海城市相比,新疆地区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真菌感染发生率偏低。
二、慢性鼻窦炎鼻黏液中真菌的检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慢性鼻窦炎鼻黏液中真菌的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2)上颌窦容积与真菌球型上颌窦炎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CT扫描 |
1.2.2 容积测量 |
1.2.3 上颌窦骨壁厚度测量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鼻内镜检查结果 |
2.2 术后病理及分泌物真菌检测结果 |
2.3 真菌球位于上颌窦容积较小侧的比例 |
2.4 病例组与正常组上颌窦骨壁厚度、中鼻道容积、上颌窦容积以及中鼻道/上颌窦容积比的关系 |
2.5 病例组患侧与健侧上颌窦骨壁厚度、中鼻道容积、上颌窦容积以及中鼻道/上颌窦容积比的关系 |
2.6 病例组上颌窦容积与中鼻道容积、上颌窦骨壁厚度的Pearson相关系数 |
3 讨论 |
(3)CysLTs与IL-5在慢性嗜酸细胞性鼻窦炎黏膜的表达及其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材料与方法 |
1.实验材料 |
2.实验过程 |
3.结果判定标准 |
4.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4)湿度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呼吸道黏膜屏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舍内湿度概述 |
1.2.2 湿度对家禽健康的影响 |
1.2.3 肉鸡呼吸道黏膜屏障结构与功能 |
1.3 禽舍湿度的控制 |
1.3.1 禽舍湿度的监测 |
1.3.2 禽舍湿度的管理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不同湿度对肉鸡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设计 |
2.1.2 饲养管理 |
2.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2.1.4 数据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肉鸡生长性能测定结果 |
2.2.2 肉鸡屠宰性能测定结果 |
2.2.3 胸肌肉品质测定结果 |
2.3 讨论 |
2.3.1 不同湿度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2.3.2 不同湿度对肉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
2.3.3 不同湿度对肉鸡胸肌肉品质的影响 |
2.4 小结 |
第三章 不同湿度对肉鸡血液理化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设计 |
3.1.2 饲养管理 |
3.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3.1.4 数据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不同湿度对肉鸡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 |
3.2.2 不同湿度对肉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3.2.3 不同湿度对肉鸡血清氧化应激的影响 |
3.2.4 不同湿度对肉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
3.3 讨论 |
3.3.1 湿度对肉鸡血液指标的影响 |
3.3.2 湿度对肉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
3.4 小结 |
第四章 不同湿度对肉鸡气管微生物菌群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设计 |
4.1.2 饲养管理 |
4.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4.1.4 统计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肉鸡细菌16S rDNA的PCR扩增结果 |
4.2.2 肉鸡气管菌群的PCR–DGGE指纹图谱分析 |
4.2.3 肉鸡气管菌群多样性 |
4.2.4 肉鸡气管特异菌群和共性菌群分析 |
4.3 讨论 |
4.3.1 利用PCR-DGGE技术研究肉鸡呼吸道菌群多样性 |
4.3.2 不同湿度对肉鸡呼吸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4.3.3 不同湿度对肉鸡气管微生物菌群结构影响 |
4.4 小结 |
第五章 不同湿度对肉鸡气管氧化应激及黏膜屏障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设计 |
5.1.2 饲养管理 |
5.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5.1.4 数据分析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不同湿度对肉鸡气管氧化应激的影响 |
5.2.2 不同湿度对肉鸡气管紧密连接蛋白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
5.2.3 不同湿度对肉鸡气管黏蛋白和细胞凋亡蛋白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
5.3 讨论 |
5.3.1 不同湿度对肉鸡气管黏膜氧化应激的影响 |
5.3.2 不同湿度对肉鸡气管紧密连接蛋白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
5.3.3 不同湿度对肉鸡气管组织黏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
5.3.4 不同湿度对肉鸡气管组织细胞凋亡蛋白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
5.4 小结 |
第六章 全文结论 |
6.1 结论 |
6.2 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
6.3 本研究的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联合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后口咽部微生态菌群和唾液SIgA及溶菌酶水平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一) 前言 |
(二) 材料与方法 |
(三) 结果 |
(四) 讨论 |
(五) 结论 |
(六) 局限性 |
(七) 参考文献 |
中英文对照词表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论文发表情况 |
附件 |
致谢 |
(6)慢性鼻—鼻窦炎细菌PCR检测和传统培养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标本收集 |
1.3 主要试剂 |
1.4 主要实验仪器 |
1.5 传统细菌培养方法及药敏试验 |
1.6 PCR检测细菌方法 |
1.6.1 检测菌种的确定 |
1.6.2 目的基因特异性引物的设计 |
1.6.3 标准菌株DNA的提取 |
1.6.4 鼻窦脓黏膜标本细菌DNA的提取 |
1.6.5 DNA浓度及纯度的测定 |
1.6.6 目的基因的PCR扩增 |
1.6.7 琼脂糖凝胶电泳 |
1.7 统计学分析 |
第二章 结果 |
2.1 传统细菌培养结果 |
2.2 药物敏感试验 |
2.3 PCR检测细菌结果 |
2.3.1 标准菌株检测 |
2.3.2 CRS标本检测 |
2.4 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比较 |
第三章 讨论 |
3.1 CRS传统细菌培养现状 |
3.2 新型细菌检测技术的发展 |
3.3 PCR技术鉴定细菌的理论 |
3.4 PCR技术用于CRS细菌检测的国内外动态 |
3.5 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对比分析 |
3.6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
3.7 本研究的问题分析和未来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慢性鼻窦炎病原学变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试剂和仪器 |
1.3 标准菌株及药敏试验的质量控制 |
1.4 方法 |
2 结果 |
2.1 实验组细菌培养菌株分布 |
2.2 对照组菌株分布 |
2.3 2010年和2005年[1]菌株分布结构比较 |
3 讨论 |
(8)期刊导读(论文提纲范文)
研究论着摘要 |
精粹摘选 |
(9)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中鼻道与上颌窦的真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标本采集方法 |
2 结 果 |
3 讨 论 |
(10)真菌感染与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1. 一般资料 |
1.1 实验对象 |
1.2 实验分组 |
1.3 标本选取 |
2. 诊断标准 |
2.1 纳入标准 |
2.2 排除标准 |
3. 实验设备及试剂 |
3.1 仪器设备 |
3.2 实验试剂 |
4. 实验方法 |
4.1 实验过程 |
4.2 染色结果判定 |
5. 观察指标 |
5.1 真菌阳性切片检出情况 |
5.2 检出真菌分类情况 |
6.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讨论 |
附图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四、慢性鼻窦炎鼻黏液中真菌的检测(论文参考文献)
- [1]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发病因素与治疗策略[J]. 徐涛,孙敬武,汪银凤.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2(01)
- [2]上颌窦容积与真菌球型上颌窦炎的相关性[J]. 张少杰,王瑢,李海艳,冯汝静. 实用医学杂志, 2019(22)
- [3]CysLTs与IL-5在慢性嗜酸细胞性鼻窦炎黏膜的表达及其意义[D]. 吴成. 皖南医学院, 2019(12)
- [4]湿度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呼吸道黏膜屏障的影响[D]. 孙永波.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7(05)
- [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联合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后口咽部微生态菌群和唾液SIgA及溶菌酶水平变化的研究[D]. 汪洋. 昆明医科大学, 2015(02)
- [6]慢性鼻—鼻窦炎细菌PCR检测和传统培养对比分析[D]. 白伟红. 青岛大学, 2012(09)
- [7]慢性鼻窦炎病原学变迁的研究[J]. 邓群,彭平.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2(04)
- [8]期刊导读[J]. 安云芳,索利敏,赵长青.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2010(03)
- [9]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中鼻道与上颌窦的真菌分析[J]. 任许利,张杰,关红丹,张会芳,宋金玲.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09(03)
- [10]真菌感染与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的相关性研究[D]. 王家顺. 新疆医科大学, 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