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学伦理学教学方法的探索(论文文献综述)
王务梅[1](2021)在《对话教育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文中认为针对我国医学伦理学教学中存在的学生课堂参与度低、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能力不足、教师专业知识素养不高等问题,本文将对话教育应用到医学伦理学教学实践中,试图为医学伦理学教学注入新的理念和方法,从而为解决医学伦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
郑琛,马真,张晓萍,张亚军[2](2021)在《新医科背景下医文交融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文中认为医学伦理学是医学人文教育中的核心课程,在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人文意识的增强、人文素质的提升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新医科背景下医学教育新模式的转变以及现实生活中医患矛盾的日益凸显都为医学伦理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改变现阶段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纯理论灌输式的说教教育模式,弥合医学伦理学教育与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间的知行脱节,基于医学伦理学的理论知识与课堂实践,尝试从明确医学主题,精选文学素材;实施小组讨论,撰写评述文章;教师修正评价,学生总结反思三个教学环节深入探索医文交融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创新实践路径并总结反思实践成效,以期为中国的医学伦理学教育提供些许借鉴。
李红文,陈化[3](2021)在《医学伦理学的“课程思政”模式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它必须实现从"小思政"到"大思政"、从显性思政到隐性思政、从意识形态到立德树人的"范式转换"。医学伦理学的"课程思政"模式有指导论、融合论与加强论。在实践中探索好这些模式必须避免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灌输说教与指标单一等问题。医学伦理学的课程思政建设要着眼于课程本身的专业特色,在此基础打造全方位的立德树人目标体系。
董晓艳[4](2021)在《医史资源融入医学伦理学教学实践的探索》文中提出对医学伦理学教学而言,目前有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即实效性偏低。对此,学术界展开了多种多样的探索,集中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其中,对教学内容的改革主要在于教材内容编写应强调学科的实践性、时代性、应用性和育人性。鉴于此,将医疗史相关资源融入医学伦理学教学实践中,取得了颇为积极的效果,适当引入医史资源可以加深学生对医学伦理学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并促进其对相关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医学伦理学解决的是在医疗中对人的生命如何以更好的方式面对的问题,而医疗史则是将人的生命置于更广阔的时空背景中去理解、感悟,可以给授课加入另一种"反思"的维度,补充医学伦理学面对人的生命的维度单一问题。
陈尚,李红文[5](2020)在《医学伦理学教学的四种理念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根据医学伦理学的学科性质,可以将医学伦理学的教学理念分为四种不同的形态,分别是知识型教学、技能型教学、观念型教学和美德型教学。这四种基本理念的差异构成了医学伦理学内在的分歧与争论,不同的专业教师、专家学者究竟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取决于他们站在什么样的角度来看待医学伦理学。知识型教学重在传授客观而确定的知识,将伦理学打扮成类似自然科学那种明确固定的知识点来进行传授。技能型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伦理分析、道德推理和逻辑思考能力,帮助医生更好地作出临床决策,解决临床实践活动中的各种道德难题。观念型教学重在训练学生抽象的哲学思辨和道德思考能力,这是因为医学伦理学属于伦理学,而伦理学则属于哲学的二级学科,它基本上属于观念型的研究范式。美德型教学则旨在提高学生的医德水平和职业精神,这种观念不仅历史悠久,而且长期以来一直占据着医学伦理学的中心。然而这四种不同的教学形式各有利弊,且都存在严重的不足。知识型教学虽然向学生传授了某些确定的知识点,但这些看似确定的东西却往往是未经反省的,且很容易给学生造成死记硬背的假象。技能型教学较好地抓住了医学伦理知识的技术性特点,但仍然需要将这种技能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才能有效解决实践中的道德难题。观念型教学虽然抓住了医学伦理的哲学性质,但容易陷入抽象的思辨,使学生难以理解和把握。而美德型教学虽然符合人们对于医学职业的朴素认知,然而它不仅面临着美德是否可教的理论难题,而且面临如何去培养医学生美德的实践难题。在目前的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之中,最有效的路径是选择综合性的授课方式,综合运用两种以上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以产生较好的预期效果。
唐奥[6](2020)在《我国医德研究的现状与主题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当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的重要转型期,医德医风不正,医德修养的严重缺失,医患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使得医德问题已经发展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尤其重要的是近年来,有些医患矛盾的升级甚至最终成为刑事案件,使得医务人员医德缺失的问题已逐渐成为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学术文献是科研人员长期从事科研实践活动的成果结晶,具有系统性、完整性等特征,能直接准确地反映该领域的发展状况及研究热点。本研究旨在通过文献计量分析的方法,针对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三大期刊数据库中关于医德研究领域的文献,从文献的外部特征和内部主题进行分析,多个角度整体上把握我国医德研究的现状和热点主题,系统梳理目前的研究态势,以期为医务工作者及医学院校相关人员提供更加切实的参考,为医疗机构如何缓解医患矛盾、医学院校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提供建设性的意见。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三个期刊数据库,以“医德”作为检索词进行主题检索,检索日期截止到2019年12月31日,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检出文献总计10896篇,在万方数据库检索出文献总计14233篇,在维普数据库中检索出文献总计8771篇,导出所有检索到的期刊论文的题录信息。在去除重复的期刊论文后,筛除与主题无关的会议报告、纪要、综述、人物专访、医院简介、杂志征文和声明指南等非学术文献后,总计得到相关文献10153篇。利用Python程序对筛选后的文献题录信息进行统计分析,采用Vosviewer共词聚类分析法,对医德相关文献的关键词进行主题分析,通过关键词词频和聚类效果,探究医德研究的现状和热点主题。结论:本研究通过对10153篇医德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外部特征和内部主题的多维度的分析,揭示了我国医德研究的现状和热点主题,发现医德研究一直都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与政策和时代特征存在较强的相关性,教育类和管理类期刊对医德研究的关注度较高,且医德研究机构主要是医学院校和医院。医德的研究热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医学院校对医学生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的培养,从教育的角度提升医务人员的医德修养;另一方面则是从医院管理角度来针对医务人员进行医德医风的建设,从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医德研究的热点主题主要集中在医德理论、医德教育、医院医德医风建设、医德缺失的原因四个方面。
刘晨阳,王新红,支秀玲[7](2019)在《医学伦理学教学的不足与优化建议》文中研究指明医学伦理学课程对提升医学生医德修养与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已经成为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目前的医学伦理学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同时上课人数过多,学生学习热情不高以及从事医学伦理学专门研究师资较少等。需采取措施整合和优化课程体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来提高医学伦理学教学质量,如增加伦理学经典着作阅读、引入翻转课堂及增加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医学伦理学师资队伍建设等。
郭玲伶[8](2019)在《医学研究生伦理素养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文中提出以学生需求为中心开展的调查发现,我国对医学研究生伦理学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提高,教育效果有待提升,教育目标设置不尽合理,课程设置与实施存在诸多弊端,师资力量比较单一和薄弱。为此,应提升各方对医学伦理素养教学的重视程度,将立德树人作为核心定位,构建中国特色医学伦理教育体系;以科学与人文融合为中心,彰显医学伦理教育学科交叉的课程特色;强调"以人为本",建立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医学伦理的课程教学方式。
孔庆磊[9](2019)在《医学生医德实践教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习近平同志指出,高校思政工作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这为高校思政工作明确了中心、指定了方向。作为典型的专业性高校,医学类高校加强德育工作,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加强与改善医学生医德教育,既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改善医德医风、缓解医患矛盾的现实需要。但目前医学生医德教育仍存在很多问题,医德实践教育作用不足是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直接影响医学生医德教育效果。因此,加强医德实践教育的探索与研究,对改善医学类高校德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交叉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对医学生医德实践教育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从实践性、直观性、协同性、兼容性四个方面论述了医学生医德实践教育的特征。通过社会发展要求、医学生医德素质提升两个视角阐明了医学生医德实践教育的重要意义。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S省四所医学类本科高校的医德实践教育状况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指出医德实践教育过程缺少理论融入,医德实践教育过程缺乏有力规范,医德实践教育主题关、连少,医德实践教育缺乏吸引力,医学生参与医德实践教育不充分,医学生医德实践教育效果不理想等六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文章分析认为医德实践教育整体规划欠缺、教育目标设计不到位、教育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缺失、教育方法综合运用不够、教育载体建设力度不够、教育评价与反馈不完善等是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西方国家医德教育起步较早、医德实践教育相对成熟,文章有针对性搜集了英美等西方国家医德实践教育的经验加以借鉴。文章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以社会发展新要求为指引,以西方先进经验为参照,以解决实际问题为落脚点,结合“三全育人”理念,认为应从全程规划、目标优化、主体构建、载体创新、方法丰富、评价机制完善六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当前医学生医德实践教育,即:科学规划全程式的医德实践教育,注重教育活动的有机联系;提升医德实践教育目标的规范化、精细化、动态化水平,发挥目标引领作用;构建层次化全员协同育人机制,凝聚各方力量;创建全方位医德实践教育载体,拓宽医德实践教育平台;丰富医德实践教育方法,提升医德实践教育吸引力;完善医德实践教育评价方式,促进医德实践教育规范健康发展。
夏菲菲[10](2019)在《当代中美医学人文教育比较研究 ——基于伦理学视角》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社会和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医学人文教育已成为当前医学人才培养的重点所在,因此,医学院校开始加大对医学人文教育的投入力度。培养医术精湛和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已经成为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培养目标和艰巨任务。如何发展构建医学人文教育体系是本论文的研究重点。全文共分四个章节:第一部分是前言部分,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技术路线等。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国和美国医学人文教育发展的现状。首先,基于丰富的文献资料分析总结当代美国医学教育发展情况,即美国学生医学人文基础扎实、人文教学与医学教学结合紧密、方式灵活多样;其次,根据文献尤其是近10年国内文献资料分析整理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现状。我国在课程设置、考评机制和课程体系确立方面存在着不足之处,为中美国两国医学人文教育差异分析提供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中美两国在医学人文教育方面存在的差异。提出了若干对比的不同之处:培养定位上,美国注重毛坯型医学人才的培养,中国注重复合型医学精英人才的培养;课程设置上,美国课程模式主要是自主选择和整合课程,中国主要是学科式课程模块;教学方法上,美国以课堂讨论、课外活动、期末考试、教师评价等多方面共同考核学生综合能力;中国主要是课堂教授小组见习方法;考核方式上,美国在考核上方式多样,而我国主要以学期末书面考试为主;在师资培养方面,美国具有相当完整的师资培养体系,而我国目前让处于探索阶段。中美两国间在医学人文教育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借鉴美国医学人文教育的成功之处,因此在第四部分提出改进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的对策建议。从改革医学院校人文教育机制、改革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的课程体系、重视临床阶段的人文教育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综合以上分析,本文以科学的研究方法,在充分的文献基础上,结合中美两国当前医学人文教育现状,对两国在医学人文教育培养定位、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师资培养等内容进行对比分析,探索新形势下当代中国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培养策略,提出进一步完善医学生人文教育的对策建议,为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塑造医学人文情怀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医学伦理学教学方法的探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医学伦理学教学方法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对话教育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对话教育与医学伦理学教学 |
(一)对话教育 |
(二)医学伦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
二、对话教育融入医学伦理学教学实践 |
(一)参与原则 |
(二)尊重原则 |
(三)权威原则 |
(四)指导原则 |
三、对话教育融入医学伦理学应用成效 |
四、总结 |
(2)新医科背景下医文交融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医文交融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
1.1 医文交融的概念 |
1.2 医文交融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实施 |
1.3 医文交融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作用 |
2 医文交融的教学案例分析 |
3 医文交融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反思与展望 |
4 结语 |
(3)医学伦理学的“课程思政”模式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范式转换” |
1.1 从“小思政”向“大思政”的转换 |
1.2 从“显性思政”到“隐性思政”的转换 |
1.3 从意识形态到立德树人的转换 |
2 医学伦理学的“课程思政”模式 |
2.1 指导论 |
2.2 融合论 |
2.3 加强论 |
3 医学伦理学“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 |
3.1 在内容上要避免教条主义的陷阱 |
3.2 在实践上要避免形式主义的弊端 |
3.3 在方法上要避免灌输说教的窠臼 |
3.4 在评价上要避免指标单一的问题 |
(4)医史资源融入医学伦理学教学实践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授课案例举隅 |
(一)关于提升“医患关系”教学实效性的改革 |
(二)关于提升“医际关系”教学实效性的改革 |
(三)关于提升“知情同意原则”教学实效性的改革 |
三、教学效果分析 |
四、评述 |
(一)医学伦理学教学改革应重视对学科内容的充实 |
(二)适当引入医史资源可以加深学生对医学伦理学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
(三)引入医史资源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感 |
(5)医学伦理学教学的四种理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知识型教学 |
2 技能型教学 |
3 观念型教学 |
4 美德型教学 |
(6)我国医德研究的现状与主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1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内医德研究的现状 |
1.2.2 国外医德研究的现状 |
1.2.3 简要评述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工具 |
1.5 数据来源与处理 |
1.6 论文框架 |
1.7 论文的创新点 |
2 相关理论与技术基础 |
2.1 基本概念阐释 |
2.1.1 医德 |
2.1.2 医德教育 |
2.1.3 医务人员 |
2.1.4 医学伦理学 |
2.2 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 |
2.2.1 文献计量学理论 |
2.2.2 Python编程语言 |
2.2.3 可视化技术 |
3 医德研究的外部特征分析 |
3.1 医德研究的时序分析 |
3.2 来源期刊情况特征 |
3.3 机构分布特征 |
3.4 作者分布特征 |
4 医德研究的内部主题分析 |
4.1 高频关键词分析 |
4.2 关键词聚类分析 |
4.2.1 主题群1—医德的定义及理论发展历程 |
4.2.2 主题群2—医德教育及医学伦理学 |
4.2.3 主题群3—医院医德医风建设 |
4.2.4 主题群4—医德缺失的根本原因 |
4.3 关键词分年词频分析 |
5 结论与讨论 |
5.1 研究结论与讨论 |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5.2.1 研究不足 |
5.2.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7)医学伦理学教学的不足与优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医学伦理学课程设置概况与优点 |
2 医学伦理学授课存在的一些问题 |
3 课程优化策略 |
3.1 授课内容应注意连贯性 |
3.2 借鉴人文课程改革成果,开展经典阅读及案例研讨教学 |
3.3 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缓解师资紧张问题 |
3.4 积极开展医学伦理学实践教学 |
3.5 加强医学伦理学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
(8)医学研究生伦理素养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医学研究生医学伦理学教育现状 |
(一)对医学伦理学在医学研究生培养中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提高 |
(二)现有医学伦理学教育效果有待提升 |
(三)医学伦理学教育目标的设置不尽合理 |
(四)课程设置与实施上存在诸多弊端 |
(五)师资力量比较单一和薄弱 |
二、以问题为导向的医学伦理素养教育改革建议 |
(一)提升各方对医学伦理素养教学的重视程度,将立德树人作为核心定位,构建健康中国建设需要的医学伦理教育体系 |
(二)以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为中心,彰显医学伦理教育学科交叉的课程特色 |
(三)强调“以人为本”,建立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医学伦理的课程教学方式 |
(9)医学生医德实践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问题的缘起 |
(二) 文献综述 |
(三) 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 |
(四) 创新之处与不足 |
一、医学生医德实践教育有关问题概述 |
(一) 医学生医德实践教育的内涵 |
1. 医德实践教育的定义 |
2. 医德实践教育的要素 |
3. 医学生医德实践教育的特点 |
(二) 完善医学生医德实践教育的重要意义 |
1. 有利于推动医德教育满足时代与社会发展要求 |
2. 有利于促进医学生医德素养的全面快速提升 |
二、我国医学生医德实践教育问题分析——以S省为例 |
(一) 关于医学生医德实践教育的调查 |
1. 调查时间 |
2. 调查目的 |
3. 调查对象 |
4. 调查方式与调查内容 |
5. 调查结果概述 |
(二) 医学生医德实践教育存在的问题 |
1. 医德实践教育过程缺少理论融入 |
2. 医德实践教育缺乏有力规范 |
3. 医德实践教育主题关连少 |
4. 医德实践教育缺乏吸引力 |
5. 医学生参与医德实践教育不充分 |
6. 医学生医德实践教育效果不理想 |
(三) 主要医德实践教育活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 医德实践教育整体性规划欠缺 |
2. 医德实践教育目标设计不充分 |
3. 医德实践教育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缺失 |
4. 医德实践教育方法综合运用不够 |
5. 医德实践教育载体建设不到位 |
6. 医德实践教育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
三、西方国家医学生医德实践教育的经验借鉴 |
(一) 西方国家医学生医德实践教育概述 |
(二) 西方国家医学生医德实践教育经验与启示 |
1. 注重实践的医德教育理念 |
2. 层次化的医德实践教育主体建构 |
3. 丰富的医德实践教育形式 |
4. 多样化的医德实践教育方法 |
5. 主体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
四、完善我国医学生医德实践教育的对策探讨 |
(一) 科学规划全程式医德实践教育 |
1. 全程式医德实践教育规划原则 |
2. 全程式医德实践教育实现路径 |
(二) 合理设计医德实践教育目标 |
1. 加强教育目标规范化建设 |
2. 加强教育目标精细化建设 |
3. 加强教育目标动态化建设 |
(三) 构建层次化全员协同育人机制 |
1. 构建层次化全员育人主体 |
2. 形成全员协同育人机制 |
(四) 创建全方位医德实践教育载体 |
1. 搭建校内医德实践教育载体 |
2. 拓展校外医德实践教育载体 |
(五) 丰富医德实践教育方法 |
1. 医德实践教育前期:有榜样可依,有问题可循 |
2. 医德实践教育中期:虚实结合,知行统一 |
3. 医德实践教育后期:充分讨论,规范引导 |
(六) 完善医德实践教育评价 |
1. 抓全面,实施校、师、生三级评价 |
2. 抓重点,转变医学生医德实践水平评价方式 |
3. 抓实效,反馈运用医德实践教育评价结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当代中美医学人文教育比较研究 ——基于伦理学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内容 |
1.3.4 技术路线 |
第2章 当代中美医学人文教育现状 |
2.1 当代美国医学人文教育现状 |
2.1.1 医学生具备宽泛扎实的人文学习基础 |
2.1.2 医学教学与人文教学交融渗透互为促进 |
2.1.3 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开展人文教育 |
2.2 当代中国医学人文教育现状 |
2.2.1 我国医学人文教育越来越受重视 |
2.2.2 人文教育课程设置不足 |
2.2.3 人文教育考评机制缺失 |
2.2.4 人文教育缺乏系统性,完整性 |
第3章 中美医学人文教育比较 |
3.1 中美医学人文教育培养目标与定位比较 |
3.1.1 美国医学人文教育培养目标与定位 |
3.1.2 我国医学人文教育培养目标与定位 |
3.1.3 中美培养目标与定位的差异 |
3.2 中美医学人文教育课程设置比较 |
3.2.1 美国医学人文课程设置情况 |
3.2.2 我国医学人文课程设置情况 |
3.2.3 中美课程设置的差异 |
3.3 中美医学人文教育教学考核方法比较 |
3.3.1 美国医学人文教育教学考核方法 |
3.3.2 我国医学人文教育教学、考核方法 |
3.3.3 中美教育教学、考核方法的差异 |
3.4 中美师资队伍建设比较 |
3.4.1 美国师资队伍建设 |
3.4.2 我国师资队伍建设 |
3.4.3 中美国师资队伍建设差异 |
第4章 改进我国医学人文教育对策 |
4.1 探索人文教育与医学教育结合的有效途径 |
4.1.1 根据实际需求,因时施教 |
4.1.2 在医学教育中融入人文教育 |
4.1.3 在人文教育中融合医学教育 |
4.2 增设人文教育课程,提升课程设置的科学性 |
4.2.1 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基本素养 |
4.2.2 临床学习阶段:关注职业素质教育 |
4.3 增强人文教育师资力量 |
4.3.1 完善医学院校教师队伍 |
4.3.2 建构教师人文素质考核制度 |
4.3.3 提升专业教师综合素质 |
4.3.4 增加培训交流机会 |
4.4 改革人文教育方式方法 |
4.4.1 优化人文教育教学方法 |
4.4.2 增强人文教育实效性 |
结束语 |
本论文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医学伦理学教学方法的探索(论文参考文献)
- [1]对话教育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 王务梅. 现代医学, 2021(S1)
- [2]新医科背景下医文交融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J]. 郑琛,马真,张晓萍,张亚军.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1(11)
- [3]医学伦理学的“课程思政”模式探索[J]. 李红文,陈化.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1(05)
- [4]医史资源融入医学伦理学教学实践的探索[J]. 董晓艳. 教育教学论坛, 2021(03)
- [5]医学伦理学教学的四种理念分析[J]. 陈尚,李红文.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0(09)
- [6]我国医德研究的现状与主题分析[D]. 唐奥.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1)
- [7]医学伦理学教学的不足与优化建议[J]. 刘晨阳,王新红,支秀玲.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9(12)
- [8]医学研究生伦理素养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 郭玲伶. 江苏高教, 2019(12)
- [9]医学生医德实践教育研究[D]. 孔庆磊. 曲阜师范大学, 2019(02)
- [10]当代中美医学人文教育比较研究 ——基于伦理学视角[D]. 夏菲菲.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