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析身势语与外语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杨宏丽[1](2021)在《多模态协同视角下初三英语阅读课中学生多元识读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传播,社会信息的传递不再仅局限于语言。进入21世纪,多模态性成为现代语篇的显着特征;多模态研究已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教学的数字化和多模态化正成为大势所趋。《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着力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引导初中生关注多元识读能力。此外,人类已从口述时代、读写时代,进入到超文本时代。新的识读能力也以语言为中心的文字识读逐渐向由多模态组成的多元识读转变。英语教学也逐渐从以语言为中心的识读教育转向培养学生运用多模态共同表意的多元识读能力,多元识读能力正融入新科技和多模态,引导人们批判地看待语言和文化,重新界定人类的学习能力,是新媒体时期语言教学发展的新趋势。基于此,本研究以社会符号学理论、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和多元识读理论奠定理论基石,从多模态协同视角入手,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某乡镇中学初三A班和初三B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笔者进行课堂观察,该校英语教研组的Z教师于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在该校进行了为期四个多月的教学实验,实施多模态协同视角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旨在回答以下三个具体研究问题:(1)初中多模态协同英语阅读教学中常见的模态分布以及这些模态协同关系的分布有什么特征?(2)乡镇中学初三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的现状如何?(3)多模态协同英语阅读教学能否促进乡镇初中生的多元识读能力?为实现上述研究目标,本文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研究。首先,构建多模态协同下的初中生多元识读能力的分析框架;接着,对对照班和实验班分别实施传统阅读教学和多模态协同教学,并以SPSS 17.0软件和Excel 2010软件为分析工具,收集并深入剖析教学实践的相关数据,包括对前后测试卷、问卷调查、访谈内容、课堂观察量表等数据内容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等。最后,总结归纳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多模态协同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以下特点:从教学授课阶段上看,英语阅读教学各阶段的模态分布不均,多模态之间的协同关系会随着授课阶段的不同而变化;其具体体现为结尾阶段的模态资源分布最少,开始阶段次之,而课堂中间阶段的模态资源最多,出现“中间大,两头小”橄榄球型的模态分布,符合英语阅读“P-W-P”教学模式和“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教学思路。从模态使用种类看,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涉及多种模态的协同来实现话语意义和交际目的,听觉和视觉是主模态,其他模态参与协作,不同模态在其中起不同作用。从模态协同关系的类型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强化类型的互补关系占比例最高,其次是交叠类型的非互补关系,增减类型的非互补关系占比例最低。(2)乡镇中学初三学生在读写识读能力方面有更高水平,批判识读能力水平最弱,相比之下,他们的技术识读能力和交际识读能力属于中间水平,但乡镇初三学生的整体多元识读能力不足,亟待改善。(3)传统教学和多模态协同教学均有助于提高初中生的多元识读能力;但相比于传统教学法,多模态协同教学对于提高初中生的多元识读能力效果更为明显,特别是对于初中生的批判识读能力的效果最强,对提高他们的技术识读能力的效果最弱。
黄金秋[2](2021)在《初级汉语综合课与口语课中副语言应用比较研究 ——以哈尔滨工程大学为例》文中指出副语言是一种非常重要而又常见的言语交流辅助方式,是人们交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语言作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引起每一位教师的重视,练好课堂用语是每一位教师必修的功课,副语言是教师课堂用语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对教师语言的信息传递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副语言在初级汉语综合课和口语课中的应用情况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这两个课型中对外汉语教师副语言的运用情况并进行对比,以此阐述副语言在初级汉语课堂中的重要性、实用性、现阶段的运用问题及运用策略。具体来说,本文共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主要概括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本文以副语言的广义内涵为指导,从有声和无声两个方面对课堂中的副语言行为进行观察描写,对比初级汉语综合课和口语课这两个课型中副语言运用情况的异同,为初级汉语教学中副语言的运用提出相应的策略。第二部分阐述了副语言的概念、分类和功能等基本情况。在对前人的副语言观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概括出了副语言的狭义和广义内涵;阐述了现有的对副语言分类的标准及其主要内容,并提出了本文的副语言观。第三部分以专业实习时大量的真实对外汉语课堂听课经历为基础,分别在初级汉语综合课和初级汉语口语课中选取副语言运用典型的课时,从词汇讲解、课文讲解、语法讲解、课后练习讲解四个部分分别截取四段真实课堂录音录像,对初级汉语课堂中的教师副语言使用情况进行观察和数据统计。第四部分对所得数据从四个课堂环节中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两个课型中副语言应用的差异和原因。第五部分主要阐述副语言在初级汉语教学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从问卷调查结果出发,结合课堂观摩的启发,提出副语言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问题,探讨对汉语教学的启示,并为初级对外汉语副语言教学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本文旨在通过对比初级汉语综合课和口语课中教师使用副语言的实际情况,总结归纳出副语言使用的重要性及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引起对外汉语教师对初级汉语课堂中副语言教学的重视,从而更好地使用副语言,促进对外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孜力胡马尔·司马义江[3](2021)在《《红楼梦》中身势语的维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身势语是人与人交际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它在汉语和维吾尔语的交流与翻译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语言信息的传递可以在不是言语行为的帮助下变得更丰富,形式变得更多样。中华文化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在人们的行为中,人们的交际中体现出来,不同的语言和表情上具有丰富多彩表现形式。笔者从身势语的基本理论等方面着手研究《红楼梦》中身势语的表现形式,在维语中的表达方式。人与人交际中为了更为标确的说话以及表达说话人的感受和心理活动,常常需要用到一些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的工作来进行协助,才能达到交际目的,从而这种“语言”被称之为身势语。身势语的作用是让信息形式更为简单明了,加强内容的接受度和理解度。虽然说身势语是是全人类共有的并具有普遍性的,但是每个国家的身势语有其特殊性。本篇论文先是对人体各个部位的身势语进行了划分,并对身势语的作用和特征进行了说明。再对身势语进行描述,还对表达的意义和内容进行阐述。对《红楼梦》中使用的例句进行了分析。最后在附录中将收集整理的《红楼梦》中的汉维身势语列出了汉维对照表。本文主要是通过《红楼梦》中汉维身势语的对比分析,对《红楼梦》的身势语社会性、身势语全身的分布特点的维译、翻译策略进行探究。帮助人们理解汉维表现身势语的不同类型,帮助和启示一些对汉语教学和不同语言的交流中如何更好的使用肢体语言。
吴静静[4](2020)在《基于ELAN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以第九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获奖视频为例》文中提出意义的传递方式具有多样性,因此话语意义的构建具有多模态特征。多模态既是实现话语意图的有效工具,又是检验意义传递效果的客观证据。文章使用ELAN视频分析软件,以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为框架,对教学过程中语言、声音、眼神、手势、图表、PPT等符号资源进行量化统计,再对数据进行定性分析,以揭示特等奖获得者的模态选择策略,并为课堂话语的成功构建提供一定的参考模式。
汪薇[5](2020)在《新、熟手汉语教师课堂模态使用情况案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多媒体进入汉语课堂、文字、图片、视频等手段被逐步使用,多模态话语分析也逐渐应用于对外汉语课堂。但各类模态在对外汉语课堂上如何高效使用仍是一个待解决的课题。本文通过从多模态话语角度进行的课堂观察和案例分析,主要探究与总结新手教师和熟手教师汉语课堂中每一种模态的使用频率和情况以及这些模态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优缺点、教师课堂多模态话语在教学各环节中的特征,以及各模态之间的组配关系。目的在于通过案例来分析新手教师与熟手教师在课堂模态使用方面存在的差异,探究汉语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更好地利用模态进行教学。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两位新手汉语教师与两位熟手汉语教师。在研究方法上,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在定量研究方面,本文对四位教师进行了各两个课时的课堂录像,并使用视频标注软件ELAN对课堂录像进行模态的标注、统计各模态的使用次数和时长。在定性研究方面,我们对四位教师各进行了半小时的结构化访谈,得到访谈录音转写文本2万余字。研究发现,案例中的新手教师和熟手教师在PPT、教材、图片等常用于释义的模态使用频率上差异不大,但熟手教师使用的模态符号与教学内容的契合程度更高。在手势、微笑、点头、师生距离等非语言行为上,案例中的新手教师的使用频率低于熟手教师。熟手教师更善于使用各种手势、微笑、拉近师生物理距离等体现人际意义的模态来促进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和情感交流。在模态的组合搭配上,案例中熟手教师使用的组合数多于新手教师,类型也更加丰富。新手教师常使用PPT文本或图片等模态为主模态,而熟手教师则常使用教师语言为主模态。针对新熟手教师在模态使用上的这些差异,本文提出了相应建议:针对具体教学内容,明确模态使用目的;注意模态间的相互配合,发挥模态的协同作用;多使用非语言交际手段,增强课堂情感交流;重视教师语言模态,强化教师主导作用。希望能够帮助新熟手教师提升模态使用的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董亚青[6](2020)在《演示技能在对外汉语初中级教学中的运用》文中研究说明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演示技能的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初中级阶段,因为初级阶段的学习者汉语水平有限,认知能力较差,中级阶段的学习者对汉语虽然有一定地了解,但并不能充分把握语法或词汇的含义及用法,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教学者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演示技能。但在对外汉语课堂上,很多教学者并未将演示技能充分恰当地运用到其中,演示技能的运用,可以帮助教学者将晦涩难懂的知识以简单易懂的方法讲解给学习者,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增进学习者的汉语知识。因此,本文对演示技能进行研究。首先,对演示技能的理论进行了研究;其次,对演示技能在各语言要素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实际教学效果证明演示技能的必要性,并提出教学建议。论文的第一部分为绪论,绪论部分由四节内容组成:选题的缘由及意义;研究现状及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对外汉语初中级教学的特点。论文的第二部分为演示技能在初中级教学中的相关理论基础论述,该部分由三节内容组成:演示技能的理论基础;演示技能的分类与功用;演示技能的基本原则:1.准备充分,目的明确2.直观形象,联系实际3.操作规范,时间恰当。论文的第三部分为演示技能在语言要素教学中的具体运用,该部分包括四节内容,分别为演示技能在语音、汉字、词汇、语法这四种要素中的教学。论文的第四部分是实际教学效果反馈与教学建议,本论题研究者通过对两个班级进行实际教学的实验,进行对比得出结论。论文的最后部分是结语,对本文作出总结。对外汉语教学者除了要掌握有关汉语教学的知识与内容外,还应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这恰恰是很多教学者所缺失的。在对外汉语课堂上,教学者充分运用演示技能可以激发学习者学习汉语的兴趣,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拉近师生距离,增强学习者学习汉语的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希望对外汉语从事者,能够重视演示技能在课堂中的重要性,将演示技能充分恰当地运用到课堂中去。
张海燕[7](2019)在《跨文化交际视野下中亚国家体态语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经济全球化和“一带一路”背景下,各国交往增强且愈加密切。体态语作为有声语言的辅助手段,在交际过程中的作用显得愈发重要。分析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发现各国不同体态语的特征,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交谈对象真正想表达的意思,了解在合作交往中应注意的行为,从而进行正确地跨文化交际,尽可能避免文化冲突。本文分析了国内外体态语研究状况,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总结并明确体态语的概念、分类、功能等问题,围绕头势动作、面部表情、手势动作、体触行为、体态姿势五大类别,以新疆师范大学中亚留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法、观察法等方法,对中亚五国体态语特征进行了分类描述,并阐述体态语所体现的文化因素。通过调查发现,中亚五国体态语受其文化因素、心理因素、角色关系、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影响,在不同语境、场合、对象面前,体态动作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因认识上的误区、刻板印象与民族中心主义、表达方式上的差异等,导致跨文化体态语交际存有一定的障碍,为此,笔者提出了克服障碍的方式:树立跨文化交际差异意识、克服刻板印象与民族中心主义、注意体态语的得体性、发展移情能力。
董雯[8](2014)在《韩国初级汉语教学中身势语的使用研究》文中认为身势语是非言语符号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作为无声语言的主体,承载着目的语文化,在人际交往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对外汉语教学中,志愿者教师不但要具备扎实的汉语文化知识,还要熟练运用身势语用以辅助对外汉语教学。如何在各教学环节中合理有效地使用身势语配合教学,是志愿者教师亟需思考的问题。本篇论文首先从研究缘起、国内外身势语研究现状、身势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使用和调查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二部分以小学志愿者教师和韩国小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的方式调查小学志愿者教师在课堂各教学环节中使用身势语的情况以及小学生对志愿者教师使用身势语的反馈情况。第三部分以高中志愿者教师和韩国高中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的方式调查高中志愿者教师在课堂各教学环节中使用身势语的情况以及高中生对志愿者教师使用身势语的反馈情况。将小学生和高中生的反馈结果进行对比是本篇论文的重点,通过对比发现小学生和高中生对志愿者教师在各教学环节中使用身势语的反馈结果存在差异,从而提出志愿者教师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应使用何种身势语来辅助教学,以期为以后执教韩国初级汉语课堂的志愿者教师提供帮助。最后是本篇论文的结语部分,对本篇论文的主要观点进行概括总结。
范开芳[9](2013)在《外语教学课堂中教师身势语的语用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非语言交际在人类信息交流中占很大比重,而教师的身势语在外语课堂教学这一交际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交际途径。本文从合作原则出发,对外语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身势语进行了语用分析,认为外语教学中教师的身势语可以对话语起到突显、说明、辅助和替代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对教师身势语予以重视,发挥身势语在外语课堂教学中的最大效能。
李西[10](2010)在《身势语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运用》文中研究指明在跨文化交际中,除了语言行为之外,非言语行为也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身势语作为非语言交际中的一种常见手段在交际中传情达意。本文从身势语的定义、身势语在交际中的角色出发,探讨如何在外语教学中进行身势语的交际教学,如何正确理解、运用母语和外语文化中的身势语差异。
二、浅析身势语与外语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身势语与外语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多模态协同视角下初三英语阅读课中学生多元识读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研究背景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意义 |
1.4.1 理论意义 |
1.4.2 实践意义 |
1.5 论文框架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国内外关于多模态协同的相关研究综述 |
2.1.1 相关概念界定 |
2.1.2 国外关于多模态协同的研究综述 |
2.1.3 国内关于模态协同的研究综述 |
2.2 国内外关于多元识读能力的研究综述 |
2.2.1 国外多元识读能力相关研究 |
2.2.2 国内多元识读能力相关研究 |
2.3 国内外关于多模态协同与多元识读能力培养的关系的相关研究综述 |
2.3.1 国外关于多模态协同与多元识读能力培养的关系的相关研究综述 |
2.3.2 国内关于多模态协同与多元识读能力培养的关系的相关研究综述 |
2.4 小结 |
第3章 理论基础 |
3.1 社会符号学 |
3.2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 |
3.2.1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定义 |
3.2.2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 |
3.3 多元识读理论 |
第4章 研究设计 |
4.1 研究对象 |
4.2 研究问题 |
4.3 研究工具 |
4.3.1 课堂观察量表 |
4.3.2 调查问卷 |
4.3.3 访谈问题 |
4.3.4 多元识读能力测试卷 |
4.4 研究方法 |
4.4.1 准实验研究法 |
4.4.2 课堂观察法 |
4.4.3 问卷调查法 |
4.4.4 访谈法 |
4.5 研究过程 |
4.5.1 教学实验前 |
4.5.2 教学实验中 |
4.5.3 教学实验后 |
4.6 数据搜集与整理 |
第5章 研究结果及分析 |
5.1 初中多模态协同英语阅读教学中常见的模态分布特征及协同关系 |
5.1.1 多模态协同的英语阅读教学各阶段模态使用频率分析 |
5.1.2 在多模态协同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各模态使用频率分析 |
5.1.3 在多模态协同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模态协同关系分布特征 |
5.2 乡镇中学初三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的现状 |
5.2.1 实验前问卷调查的描述性分析 |
5.2.2 实验前问卷各维度百分比分析 |
5.2.3 实验前访谈结果分析 |
5.3 多模态协同的英语阅读教学对培养初中生多元识读能力的影响 |
5.3.1 对照班的调查问卷前后测差异比较 |
5.3.2 实验班的调查问卷前后测差异比较 |
5.3.3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调查问卷差异比较 |
5.3.4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多元识读能力后测试卷成绩结果比较 |
5.3.5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问卷的各维度百分比分析 |
5.3.6 实验后访谈结果分析 |
5.3.7 小组学生PPT作品实例分析 |
第6章 结论 |
6.1 研究结果 |
6.2 研究启示 |
6.2.1 构建多模态协同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高效课堂 |
6.2.2 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利用多模态资源 |
6.2.3 多维度发展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 |
6.2.4 合理运用多模态协同的教学模式 |
6.3 研究创新 |
6.4 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课堂的模态使用情况及多模态协同观察记录表 |
附录二:初中生多元识读能力调查问卷 |
附录三:访谈提纲 |
附录四:多元识读能力前测试卷 |
附录五:多元识读能力后测试卷 |
附录六:前测成绩 |
附录七:后测成绩 |
附录八:习作自评表 |
附录九:PPT课件评价表 |
附录十:实验前学生访谈实录 |
附录十一:实验后学生访谈实录 |
读研期间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2)初级汉语综合课与口语课中副语言应用比较研究 ——以哈尔滨工程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副语言概述 |
第一节 副语言的概念界定 |
一、狭义的副语言 |
二、广义的副语言 |
三、本文的副语言观 |
第二节 副语言的分类 |
一、特拉格“二分法” |
二、李杰群“三分法” |
三、麦凯“四分法” |
四、曹合建“五分法” |
第三节 副语言的功能概述 |
一、副语言的普遍功能 |
二、副语言在二语教学中的功能及作用 |
第二章 初级阶段对外汉语课程中副语言应用的课堂观察及总结 |
第一节 初级汉语综合课中副语言应用情况的课堂观察 |
一、初级A班综合课的课堂观察 |
二、初级B班综合课的课堂观察 |
三、初级C班综合课的课堂观察 |
四、综合课中副语言应用情况的观察小结 |
第二节 初级汉语口语课中副语言应用情况的课堂观察 |
一、初级A班口语课的课堂观察 |
二、初级B班口语课的课堂观察 |
三、初级C班口语课的课堂观察 |
四、口语课中副语言应用情况的观察小结 |
第三章 初级汉语综合课和口语课中副语言应用情况的对比分析 |
第一节 两种课型各教学环节中副语言应用的对比分析 |
一、词汇讲解环节 |
二、课文讲解环节 |
三、语法讲解环节 |
四、课后练习讲解环节 |
第二节 初级汉语综合课与口语课中副语言应用的差异及原因分析 |
第四章 副语言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
第一节 副语言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调查与反馈 |
一、调查研究目的与方法 |
二、对学生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 |
第二节 副语言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一、目前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副语言应用存在的问题 |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
第三节 副语言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
一、注重教学中副语言使用的得体性和规范性 |
二、把握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性 |
三、提高教师自身的副语言知识储备和综合素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课堂观察录音转写文字(部分) |
附录2 课堂观察中副语言使用情况描述(部分) |
附录3 调查问卷 |
致谢 |
(3)《红楼梦》中身势语的维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摘要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选题缘由 |
三、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五、语料来源 |
第一章 绪论 |
一、身势语研究概述 |
(一)国外研究概况 |
(二)国内研究概况 |
二、身势语的概念界定 |
(一)身势语的概念 |
(二)身势语的特点 |
(三)身势语的作用 |
(四)身势语的分类 |
第二章 《红楼梦》中身势语的语法表现形式及其维译 |
一、以词的形式表现的身势语及其维译 |
二、以词组形式表现的身势语及其维译 |
三、以小句形式表现的身势语及其维译 |
小结 |
第三章 《红楼梦》中身势语的类型及维译 |
一、与面部有关的面势语及其维译 |
(一)眼神面势语及其维译 |
(二)嘴巴面势语及其维译 |
(三)眉毛面势语及其维译 |
(四)笑容面势语及其维译 |
(五)头部面势语及其维译 |
二、与肢体部位有关的身势语及其维译 |
(一)手部身势语及其维译 |
(二)腿部身势语及其维译 |
小结 |
第四章 《红楼梦》身势语的维译策略 |
一、直译法 |
二、意译法 |
三、减译法 |
四、加词法 |
五、引申法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红楼梦》中表达人物身势语的汉维对照表 |
后记(致谢)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4)基于ELAN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以第九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获奖视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多模态教学理论基础 |
二、多模态外语教学案例分析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内容与分析工具 |
三、授课数据分析 |
四、多模态教学分析 |
(一)听觉模态 |
(二)动作模态 |
(三)视觉模态 |
五、分阶段多模态协同教学特征 |
(5)新、熟手汉语教师课堂模态使用情况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与意义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1.2.1 .模态 |
1.2.2 新、熟手教师 |
1.3 研究综述 |
1.3.1 新、熟手国际汉语教师对比研究综述 |
1.3.2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研究综述 |
1.3.3 多模态话语分析在国际汉语教学领域的研究综述 |
1.4 研究方法 |
1.4.1 课堂观察法 |
1.4.2 访谈法 |
1.5 研究工具 |
1.6 研究对象 |
第二章 新、熟手教师课堂总体模态使用情况 |
2.1 新、熟手教师课堂教学与模态使用概况 |
2.2 新、熟手教师模态使用情况统计 |
第三章 各模态类型在新、熟手教师课堂中的使用情况分析 |
3.1 文字模态 |
3.2 图片模态 |
3.3 视频 |
3.4 体态语 |
3.4.1 身势语 |
3.4.2 手势语 |
3.4.3 面部表情 |
3.4.4 头部动作 |
3.5 师生距离 |
第四章 新、熟手教师各课堂环节中的模态比较分析 |
4.1 多模态话语形式之间的关系 |
4.2 .各课堂环节中的模态配合 |
第五章 研究结论 |
5.1 研究结论 |
5.2 对汉语教师课堂模态使用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访谈大纲 |
(6)演示技能在对外汉语初中级教学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演示技能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演示技能的理论基础 |
一、教学理论 |
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 |
三、感觉心理学 |
四、记忆理论 |
五、建构主义理论 |
六、美学原理 |
第二节 演示技能的分类与功用 |
一、演示技能的定义及分类 |
二、演示技能的功用 |
第三节 演示技能的基本原则 |
一、准备充分,目的明确 |
二、直观形象,联系实际 |
三、操作规范,时间恰当 |
第二章 演示技能在语言要素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
第一节 演示技能在语音教学中的运用 |
一、图片展示 |
二、PPT展示 |
三、板画展示 |
四、书写展示 |
五、身势语演示 |
六、发音展示 |
第二节 演示技能在汉字教学中的运用 |
一、实物展示 |
二、图片展示 |
三、PPT展示 |
四、板画展示 |
五、书写展示 |
六、身势语演示 |
第三节 演示技能在语音教学中的运用 |
一、实物展示 |
二、图片展示 |
三、PPT展示 |
四、板画展示 |
五、书写展示 |
六、身势语演示 |
第四节 演示技能在语法教学中的运用 |
一、实物展示 |
二、图片展示 |
三、PPT展示 |
四、板画展示 |
五、书写展示 |
六、身势语演示 |
第三章 实际教学效果反馈与教学建议 |
第一节 实际教学中演示技能的运用案例 |
一、实验对象分析 |
二、实验前成绩分析 |
三、教材分析 |
四、实验过程 |
五、检测结果 |
第二节 教学建议 |
一、借助于教具展示时应注意的问题 |
二、非借助于教具展示应注意的问题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7)跨文化交际视野下中亚国家体态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综述 |
1.4.1 国外研究综述 |
1.4.1.1 体态语的起源研究 |
1.4.1.2 体态语的形式和内涵研究 |
1.4.1.3 体态语的对比研究 |
1.4.2 国内研究综述 |
1.4.2.1 体态语的起源研究 |
1.4.2.2 体态语的特点及功能研究 |
1.4.2.3 体态语的对比研究 |
1.4.2.4 体态语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研究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对象 |
1.7 理论基础 |
1.7.1 体态语概念界定 |
1.7.2 体态语的分类 |
1.7.3 体态语的功能 |
2 中亚国家体态语调查 |
2.1 头势动作 |
2.1.1 中亚五国头势动作 |
2.1.2 头势动作对比 |
2.2 面部表情 |
2.2.1 眼部动作与目光交流 |
2.2.1.1 眼部动作 |
2.2.1.2 交谈中的目光交流 |
2.2.2 嘴部动作 |
2.2.3 面部表情对比 |
2.3 手势动作 |
2.3.1 命令性手势与请求性手势 |
2.3.1.1 命令性手势 |
2.3.1.2 请求性手势 |
2.3.2 暗示性手势 |
2.3.3 方位、指示性手势 |
2.3.3.1 方位性手势 |
2.3.3.2 数字指示性手势 |
2.3.4 夸奖赞扬性手势与侮辱性手势 |
2.3.5 情绪态度显示性手势 |
2.3.5.1 情绪显示性手势 |
2.3.5.2 态度显示性手势 |
2.3.6 进攻与防御性手势 |
2.3.7 手势动作对比 |
2.4 体触行为 |
2.4.1 中亚国家体触行为 |
2.4.2 体触行为对比 |
2.5 体态姿势 |
2.5.1 立姿 |
2.5.2 屈姿 |
2.5.3 体态姿势对比 |
3 中亚国家体态语影响因素探究 |
3.1 文化因素 |
3.1.1 价值观念 |
3.1.2 民族性格 |
3.1.3 自然环境 |
3.1.4 宗教信仰 |
3.2 心理因素 |
3.2.1 思维方式 |
3.2.2 心理环境 |
3.3 角色关系 |
3.4 行为规范 |
4 影响跨文化体态语交际的障碍因素与克服方式 |
4.1 影响跨文化体态语交际的障碍因素 |
4.1.1 认识上的误区 |
4.1.2 刻板印象与民族中心主义 |
4.1.3 表达方式的差异 |
4.2 克服方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中亚国家体态语访谈提纲 |
附录二 中亚国家体态动作汇总表 |
附录三 中亚国家与中国数数手势对比 |
后记 |
(8)韩国初级汉语教学中身势语的使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 绪论 |
(一) 研究缘起 |
(二) 国内外身势语研究现状 |
(三) 身势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 |
(四) 调查对象、设计 |
二、 身势语在韩国小学汉语课堂中的使用情况 |
(一) 小学志愿者教师各教学环节中使用身势语的调查情况 |
(二) 志愿者教师使用身势语在各教学环节中取得的实际效果 |
(三) 志愿者教师在小学汉语课堂中使用各类身势语的比例 |
(四) 小学生对志愿者教师使用身势语辅助教学的反馈 |
(五) 身势语对提高小学汉语课堂教学质量的作用 |
(六) 身势语对小学生汉语学习兴趣的影响 |
(七) 本章小结 |
三、 身势语在韩国高中汉语课堂中的使用情况 |
(一) 高中志愿者教师各教学环节中使用身势语的调查情况 |
(二) 志愿者教师使用身势语在各教学环节中取得的实际效果 |
(三) 志愿者教师在高中汉语课堂中使用各类身势语的比例 |
(四) 高中生对教师使用身势语辅助教学的反馈 |
(五) 身势语对提高高中汉语课堂教学质量的作用 |
(六) 身势语对高中生汉语学习兴趣的影响 |
(七) 本章小结 |
四、 对志愿者教师在韩国初级汉语课堂中使用身势语的建议 |
(一) 组织教学环节中使用身势语的建议 |
(二) 新课导入环节中使用身势语的建议 |
(三) 生词领读、认读环节中使用身势语的建议 |
(四) 课文语法讲解环节中使用身势语的建议 |
(五) 游戏环节中使用身势语的建议 |
(六) 提问环节中使用身势语的建议 |
(七) 本章小结 |
五、 结语 |
(一) 本篇论文的主要成果 |
(二) 本篇论文的不足及可扩展的空间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
附录二 |
(9)外语教学课堂中教师身势语的语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外语教学课堂中教师的身势语 |
1. 姿态和举动 |
2. 眼神 |
3. 表情 |
4. 手势 |
三、外语教学课堂中教师身势语的语用分析 |
1. 对言语信息的突显功能 |
2. 对言语信息的说明功能 |
3. 对言语交际的辅助功能 |
4. 对话语交际的替代功能 |
四、小结 |
(10)身势语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
二、身势语的定义 |
三、身势语在交际中的角色 |
四、身势语与外语教学 |
1. 身势语交际教学的内容 |
2. 身势语交际教学的方法 |
五、结语 |
四、浅析身势语与外语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多模态协同视角下初三英语阅读课中学生多元识读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D]. 杨宏丽.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2]初级汉语综合课与口语课中副语言应用比较研究 ——以哈尔滨工程大学为例[D]. 黄金秋.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3]《红楼梦》中身势语的维译研究[D]. 孜力胡马尔·司马义江. 喀什大学, 2021(07)
- [4]基于ELAN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以第九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获奖视频为例[J]. 吴静静.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0(12)
- [5]新、熟手汉语教师课堂模态使用情况案例分析[D]. 汪薇.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6]演示技能在对外汉语初中级教学中的运用[D]. 董亚青.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7]跨文化交际视野下中亚国家体态语研究[D]. 张海燕. 新疆师范大学, 2019(05)
- [8]韩国初级汉语教学中身势语的使用研究[D]. 董雯. 鲁东大学, 2014(03)
- [9]外语教学课堂中教师身势语的语用分析[J]. 范开芳.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3(10)
- [10]身势语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运用[J]. 李西. 科技信息, 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