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马霄晗[1](2021)在《成都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修课程内容适应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成都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修课程内容适应性为研究对象,对成都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修课程内容、成都市中小学健美操教学现状和教学需求以及成都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修课程内容在中小学的适应性进行研究,研究结论如下:(1)关于成都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修课程内容现状:理论教学方面,各高校开展学期、学时以及教学内容并不统一,未采用自编教材,大部分高校在其中一个学期进行考核,部分高校不考核;技术教学方面,各高校教学学时差距较大,教学内容选择多元化,多为健美操基本动作和专项素质、大众健美操等级锻炼标准、竞技健美操以及拓展项目等内容。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技术考核内容组合多样,占总成绩的60%-80%;实践教学能力方面,学生教学实施,教学内容设计,音乐选择、动作编排,裁判、组织训练等能力处于较强水平,教学掌控、教学应变,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教学模式和策略设计,组织竞赛等能力处于一般水平。(2)关于成都市中小学健美操课程现状:理论教学方面,理论教学开展少,大多穿插在技术教学中进行,教学内容以健美操基本知识为主,无专业教材;技术教学方面,以健美操基本动作和专项素质、有氧健身操、街舞、啦啦操等时尚健身操为主,大多采用完整法与分解法、讲解示范法等传统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掌握程度为主进行考核;实践教学能力方面,中小学教师教学掌控能力处于较强水平,其他能力都为一般水平。(3)关于成都市中小学健美操教学需求:对理论教学内容中的健美操特点、功能、意义和科学锻炼方法需求最多;对技术教学内容中的街舞、啦啦操等时尚健身操、自编健美操需求最多;在实践教学能力方面,实践教学能力各方面都需达到较强水平。(4)关于成都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修课程内容适应性:理论教学内容在中小学教学中应用性不强;技术教学内容中健美操基本动作和专项素质,自编健美操,有氧健身操,街舞、啦啦操等时尚健身操较适应中小学,竞技健美操、大众健美操等级锻炼标准不能适应于中小学;在实践教学能力中,教学实施,教学内容设计,音乐选择、动作编排,裁判、组织训练等能力能够适应于中小学,教学掌控、教学应变,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教学模式和策略设计,组织竞赛等能力不能适应于中小学。基于研究结果,对成都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修课程内容的适应性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理论与技术技能的融合,创新教学形式。(2)加强专项基本功培养,丰富技术教学内容。(3)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考核方式。(4)构建实践平台,提升综合能力。
罗丹阳[2](2020)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在健美操专项课中应用及效果评价》文中指出健美操是融合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的一项体育项目,随社会的发展,对健美操的需求日益增加,必然增加对健美操教练、教师的需求,开设健美操专选班是培养健美操相关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健美操专选课都延用固定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是一套全新的教学辅助工具,本研究以将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应用于四川师范大学健美操专选班为研究对象,以四川师范大学2017级健美操专选班为实验对象;并运用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等为研究方法,以其他学科的教学应用研究和健美操相关教学实验为研究基础进行教学实验,根据测量指标在实验后进行测试并对其教学效果进行评价。通过周期为16周的教学实验,最后得出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表明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实验班学生与采用常规教学的对照班的学生在对健美操专选课学习态度测量中行为态度和意向有P值为0.047、0.048和0.046均小于0.05,情感体验有P值为0.039、0.028、0.040小于0.05,表示两个班学生有显着性差异。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健美操专选课利用丰富教学内容、新颖的教学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实验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提高教学的质量;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实验班和常规教学的对照班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量中学习动机有P值为0.049、0.036小于0.05,学习方法选用有P为0.037<0.05,学习结果评价三项P值均小于0.05,学习环境营造有P值0.036、0.049、0.033小于0.05,两个班存在显着性差异,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健美操专项课的教学过程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实验班和常规教学的对照班在健美操能力成绩呈现显着性差异,其中大众健美操P为0.499>0.05没有显着性差异,在自编健美操P为0.001<0.01和带操能力P为0.003<0.01极具显着性的差异,表明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中丰富的教学素材和互联网共享的优质健美操课程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眼界,增加学生的素材积累,对提高学生的创新创编能力有显着的影响;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实验班和传统教学的对照班教学效果的测量中课堂效果有P值为0.044、0.004、0.012均小于0.05,情感体验有P为0.016、0.009均小于0.05呈现显着性差异,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主要优势在于丰富的教学内容,其中每个教学视频都有不同风格的教练进行教学,学生不仅能学习动作套路,更重要的是学习优质课程的编排方法和带操方式,不断地模仿和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和风格,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朱磊[3](2020)在《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国家对本科教育质量越来越重视,教育部颁布的几次文件都提到了高校教育质量问题,并将其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要对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做出健全和完善。大学体育作为高等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也势必要先对高校大学体育教学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健美操作为大学体育课程重要组成部分,在引导学生身心发展、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全面普及素质教育的同时,也实现了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目前甘肃省普通高校先后开设了不同程度的大学体育健美操课程,但由于健美操课程不同于传统的体育项目,若要使健美操持续的、多元化的发展,就必须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改革优化,及时更新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将健美操学科研究新进展、实践发展新经验、社会需求新变化纳入教学来提高教学质量。本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了解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的基本情况,重点考察其教学现状,剖析影响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来提高健美操的教学质量。通过对甘肃省8所高校的720名学生,24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现状,分析出影响健美操教学质量的因素,最终得出以下结论:1影响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是学生对健美操的认知和教师专业素质,其次是教学方法、内容、评价等。在所调查的高校健美操教师的年龄呈现出青黄不接的特点,并且外出培训的人数和次数都相对较少,这也是影响健美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2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评价不全面。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的考核基本以教师对学生评价的方式为主,评价内容偏重于最终的教学结果,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进步,不利于对学生的全面评价。3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内容上较为单一。沿用的都是2014年更新的大众健美操套路和自编套路,没有及时更新,这与学生的期许有所出入,理论知识的教学涉及不多,并且没有延伸和扩展。4目前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主要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主,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只重视学生技术学得怎么样,老师没有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学生也没有创新和自主学习的空间,不能及时的掌握和创造知识技能的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比较少。5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场地设施较为完善。在所调查的八所学校,健美操教学所需场地设施较为完备,都有充足的室内场地,并且镜子、把杆等比较齐全。
张庭[4](2020)在《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引入运动教育模式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发展历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与辉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合格的大学生,推进了“健康中国”建设的前进步伐。但随着时间的积淀,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传统的传习式教学模式已逐渐显露出许多问题与诟病,如: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过于重视终结性评价等。所以,本文将运动教育模式引入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教学中,旨在探索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引入运动教育模式的可行性,及其对比传统教育模式与运动教育模式对大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五个方面的影响。从而为运动教育模式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应用提供理论支撑和经验借鉴。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引入运动教育模式进行教学实验研究,研究认为:(1)运动教育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都能够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但传统的传习式教学模式与运动教育模式对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提升均无明显帮助,且两种教学模式之间也不存在显着性差异。(2)在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教学中,运动教育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更能提升大学生运动技能的水平。研究发现实验后班级A(对照班)和班级B(实验班)60名同学的健美操技能成绩均得到了大幅提升,成绩结果分别为70.5±2.1和85.3±2.5*,而且班级B(实验班)的健美操技能水平高于班级A(对照班),运用统计学方法检验结果显示p<0.05,存在显着性的差异。(3)在大学生运动参与方面,实验后班级A(对照班)的体育学习兴趣的总体均值得分为78.9566,班级B(实验班)的体育学习兴趣的总体均值得分为86.4307,班级B(实验班)的均值得分高于班级A(对照班)的得分,且存在显着性的差异,也就是说,在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教学中,运动教育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更能提升大学生运动参与兴趣的水平。(4)运动教育模式能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通过运动教育模式在体育课堂中的运用,加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与同学之间的沟通配合增加,并在沟通交流之间提升人际交往能力,体现出了体育锻炼对于改善心理健康的问题和提高人际交流的积极影响,不断增进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5)在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教学中,运动教育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更能提升大学生社会适应的能力。研究发现,实验之后班级A(对照班)的社会适应能力均值得分为28,班级B(实验班)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均值得分为31,二者相差3分,且卡方检验值P值<0.05,存在显着性差异。
陈甜[5](2020)在《JiTT教学模式在普通高校女生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JiTT(Just-in-Time Teaching)是“基于网络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学习课堂”二者为基础,并将它们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教与学的形式。该教学模式的提出已经在其他教学领域得到验证,并取得比较肯定的教学效果。为了弥补一般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和学习兴趣不浓郁,采用了线上自学和课上交流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科学的使用网络手段开展教学,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激发大学女生对健美操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大学女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大学健美操课程的教学质量。本研究选取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2018级选修健美操课程的62名女生为实验对象,运用了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JiTT教学模式的理论为基础,在普通高校女生健美操课堂上应用了JiTT教学模式,并通过教学实验验证了教学效果,以期给JiTT教学在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一个模板,便于给其他健美操教学者提供参考和借鉴。并得出如下结论:1.实验前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的测试,测试项目为50米、800米、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肺活量和仰卧起坐,实验前两班学生的各项指标均无显着性差异,实验对象的选取比较合理,具有可比性。经过为期16周的教学控制,实验后,学生的坐位体前屈成绩、仰卧起坐成绩P<0.05,存在显着性差异。得出在该教学模式下对大学女生的柔韧性和腰腹部肌肉耐力有一定的提高。2.实验前测得,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学习兴趣测试结果为P>0.05,无显着性差异。实验后对照班和实验班学生学习兴趣的测试结果均有上升,经检验P<0.05,存在显着性差异。得出该教学模式通过新颖的教学手段,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实验前后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测试,实验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测试结果P>0.05,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实验后实验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试结果P<0.05,差异显着。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并有目的督促学生学习,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实验前对学生健美操水平进行测试,两班学生的动作的完成程度、音乐节奏感、动作的正确性和身体的协调性进行摸底测试,两班学生均无显着性差异。经过为时一学期的实验后,两班学生健美操技术成绩测试结果P<0.05,存在显着性差异。得出结论,该教学模式下学生对健美操技能的掌握要好于常规的教学模式。通过本研究发现,JiTT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进而提升健美操的教学效果,并且适用于普通大学健美操女生这个群体,也可将该教学模式引入体育的其他学科教学。
陈婷[6](2020)在《兴趣教学法在普通高校健美操选修课教学中的教学效果研究 ——以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力改革发展下,高校的招生规模在不断的扩大,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也与日俱增,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是一门不可缺的课程,也是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接受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随着教育改革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家对于高等院校培养人才这一方面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更好的开展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就需要我们积极探索新的、有效的与时代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兴趣教学法是当代新型教学方法之一,它是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改变教学顺序,引入和课堂内容切实有关的趣味小游戏,借助有利的教学器材以及多种形式的教学比赛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促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课堂中。本研究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探索和研究“兴趣教学法”在高校健美操选修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与价值,从而推进我国高等院校体育朝更好方向的发展。通过对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健美操选修课程实验班和对照班的研究与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兴趣教学法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在肺活量、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上成绩都有明显的进步,但是50米和长跑成绩没有显着性差异。2.兴趣教学法在教学中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通过借助与教学相关的器材,以及引入与教学主题内容相关的小游戏,有效的改变了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强。3.兴趣教学法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兴趣教学法在健美操教学中有效的利用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以及教学评价体系,学生的交流次数更为频繁,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显着的提升。4.兴趣教学法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拓宽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动作创编能力得到有效提升。5.兴趣教学法更加加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验后两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都有所提升,但兴趣教学法下的实验组更为明显,更能激发学生对知识探索的欲望。6.实验后两组学生在自信心上均有提高,但兴趣教学法更加加强了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对自己各方面的欣赏与肯定,其提高自信心的效果更为显着。
胡培培[7](2020)在《昆明市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选项课学习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文中提出2019年10月8日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高[2019]6号)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学生体育课程考核,不能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要求者不能够毕业;同时要求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早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教体艺[2002]13号)(以下简称《纲要》)中,也明确要求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应该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因素,并且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等方式进行,评价中要淡化甄别和选拔功能,强化激励和发展功能,把学生的学习成绩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当中。在《纲要》的指导下,昆明市普通高校对体育学习评价作出了改进,但仍不够全面和系统。健美操选项课作为大学体育课,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但在课程学习评价上还受传统评价思想的影响,评价内容不够全面,评价主体单一,所以,构建昆明市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选项课学习评价指标体系对全面、系统、科学的评价健美操选项课学生学习情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研究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昆明市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选项课学习评价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健美操选项课学习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构建。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调查发现昆明市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选项课学习评价现状存在以下问题:评价内容过于强调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的考核,忽略了学生情感、交往合作和意志因素的考查;评价方法简单,评价主体单一,以教师评价为主,忽略学生自评和互评,过于强调学习结果,缺乏对学习过程的有效评价。2.结合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及昆明市普通高校健美操选项课学习评价的实际情况,通过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问卷咨询后,对昆明市普通高校健美操选项课学习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最终构建出6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和52个三级指标。6个一级指标包括:学生体能(0.216)、运动知识(0.132)、运动技能(0.216)、学习态度(0.175)、情意表现(0.132)和交往合作(0.129)。3.昆明市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选项课学习评价的6个维度由15个二级指标构成,分别为:身体形态(0.0598)、身体机能(0.0585)、身体素质(0.0976)、健美操理论知识(0.0457)、体育保健知识(0.0421)、科学健身知识(0.0442)、基本技能(0.0821)、成套技能(0.1339)、课堂纪律(0.0656)、课中参与(0.0576)、课外体育锻炼(0.0518)、情感(0.0689)、意志品质(0.0631)、生生合作(0.07)、师生合作(0.059)。4.三级评价指标包含52项观测点,分别为身体形态2项、身体机能2项、身体素质6项、健美操理论知识4项、体育保健知识2项、科学健身知识3项、基本技能3项、成套技能5项、课堂纪律4项、课中参与3项、课外体育锻炼2项、情感6项、意志品质4项、生生合作4项、师生合作2项。5.根据三级评价指标的加权系数,最终构建昆明市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选项课学习评价指标体系评价量表,量表中每个观测点都给出了参考评价标准、评价主体和参考权重值,根据评价标准对评价内容进行评分。
李擎[8](2020)在《核心素养视角下翻转课堂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以核心素养为视角,研究翻转课堂在高校健美操教学的实验结果分析,分析健美操课程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以及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在运动能力,心理健康和体育品德等方面的体现。本研究从3个维度进行分析与论述,一是培育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与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的分析,二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高校健美操教学的实验研究分析,三是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着重点为第二维度的实验研究论证。实验以翻转课堂在山东师范大学2017级公共体育课健美操班级为对象进行实验研究。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将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应用于高校健美操课程中,并对其教学效果进行教学实践检验。从理论上,丰富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为体育教师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从实践上,通过本次教学实验,提高高校健美操教学的效果,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增强教师授课能力,使健美操课程真正发挥其作用与功效。通过本次教学实验,得出一下结论:1.通过本次实验,改变传统评价方式,建立新的评价方式:课前学习——课中反馈——课后自评——期末考试。2.实验成绩结果为:(1)实验班级规定套路考试的成绩远高于传统班级。(2)实验班级90分以上(包含90)人数多于传统班级人数,是传统班级人数的两倍。(3)实验班级健美操理论成绩平均分高于传统班级理论成绩)。3.通过本次教学实验,学生的学习态度明显提升,在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和学习环境中都有明显的差异变化。4.实验后对实验班级进行满意度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学习氛围浓厚、学习效率更高、适应上课模式较快、课程设计比较完整,整体满意度较高。基于此,培育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对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起推动和促进的作用。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比传统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学生进行学习,建立建立良好的学习模式,提高运动技能,同时有利于增进人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增加自我效能感,进而促进终身体育的养成。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主要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实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推广,真正使学生落实核心素养的理念,实现学生学习终身化的目标。
李韵娜[9](2020)在《普通高校本科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研究》文中指出从2002年的《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至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再到2014年《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颁布实施和2016年的《关于加强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这些文件都有一个共同点: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对课程目标、内容、设置等方面提出了要求。课程内容作为课程改革的核心,在各高校的体育课程进程中不断地被优化改革,颇有成果但也遇到了许多问题,部分高校本科公共体育课程内容单调重复,致使体育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同时在传统体育教学思想的影响下,大部分学校制定的公共体育课程内容规定过严,以致课程内容的选择范围过小,彰显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不足,也在地方性和民族性特色体现不够等,千篇一律,总之,高校本科公共体育课程内容体系改革已迫在眉睫。健美操运动自传入我国就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推崇和喜爱,其所具有的育体、育心、育人功能得到充分肯定,目前已成为全国绝大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公共体育课程开设的内容之一,普通高校本科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内容体系作为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的子系统,加强对健美操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研究,对深化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改革,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目标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作为研究方法,深入调查普通高校本科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的开展现状,对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开设情况、相关研究专家与授课单位教师意见及进行课程学习学生的感受认识等情况的调查,重点探讨了普通高校本科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的形式与内容设置、学时分配和考核要求等与现时代发展中大学生的学习需求、高校教育与体育发展趋势是否相适应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普通高校本科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内容体系应以社会、学科、学生为价值导向,在系统论、教学过程最优化、分层教学理论和认知规律运动技能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依据确立的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目标和运动项目的发展、特点与结构要素,遵循实践性与综合性相结合、整体性与衔接性相结合、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继承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来进行构建;(2)普通高校本科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性质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选修课为高年级学生开设,各性质课程类型分为基础课、选项课、俱乐部课,其中基础课主要开设在低年级。虽然目前大多高校必修的健美操课较为普及,但是高年级选修的健美操课名存实亡;(3)目前普通高校本科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主要表现在课程内容单一、缺乏灵活性、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分离、课程内容不能充分满足学生需求等问题,不利于学生身心全方面良性发展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考核内容过多关注于技术考核,缺乏理论内容的考核,且考核标准过低,没有起到激励学生掌握健美操基础理论知识、提高自身技术水平等方面的作用,造成学生短期提高而无法终身受益的现象;(4)普通高校本科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内容体系为三个层次四个方面,即分为初、中、高级三个层次水平和理论、技术、技能、素质四个方面,以健美操基础理论、现行的技术套路动作、健美操基础能力素养、身体素质练习为主体,将这些内容根据难度细分后纳入各个层次中并安排对应的学时数。针对以上结论提出建议:把与瑜伽、体育舞蹈、排舞等体艺类具有共性的健美操内容精选纳入公共体育基础课程内容之中,减少重复学习,吸收各地具有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的内容以丰富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内容;重视学生体育活动的实际参与度和健美操运动能力的提高,扩展考核内容,将与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相关的体育活动和比赛、健美操理论知识等列入考核内容,促进课内外体育活动一体化以及健美操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更好融合;拓展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的教学形式,拓宽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提供全面的体育信息资源查询,帮助学生更便捷地利用体育信息资源。
王莉珍[10](2020)在《尊巴对普通高校健美操公选课教学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体育课是大中小学校中的重要课程,也是必修课程,具有提高身体素质、练习运动技能、培养体育兴趣的功能。健美操是一项融合了多种舞蹈动作、音乐节律的体育运动项目,不仅在国内外具有高规格的竞技健美操比赛,同时在我国高校、体校、健身俱乐部中也是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项目。尊巴是一项融合了恰恰、桑巴、探戈等多种南美舞蹈,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多种舞蹈动作的运动项目。尊巴健身舞目前在我国高校公体课中尚未普及,将尊巴融入高校健美操公选课,可以丰富健美操公选课的教学内容,吸引更多大学生参与到健美操运动中,从而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形成和体育习惯的养成,提高其身体机能。因此,研究尊巴健身舞进人高校公体课程的可行性,对于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促进高校体育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以尊巴对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效果的影响为研究对象,以天津中医药大学学生为调查、实验对象,探讨和分析尊巴在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中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尊巴与健美操运动的开展形式相似,对于场地器材的要求比较一致。虽然较多的大学生对尊巴的了解并不深入,但是对南美舞蹈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将尊巴引入高校健美操教学受到大部分学生的欢迎;尊巴的引入使健美操教学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参与健美操运动的兴趣,达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的目的;尊巴引入健美操的教学并不能够有效地提高健美操的动作难度,但对于健身健美操而言,尊巴训练能够更有效地塑造学生的体型形象,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进而展现出更具活力、更具美感的运动状态。对此提出几点建议:健美操课程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引入像尊巴这样具有时尚性、青春性、活力性特点的运动项目,吸引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健美操运动,同时丰富高校健美操教学的内容;以兴趣为引导提高学生的锻炼积极性。可以以新颖的健美操运动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引导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并长期坚持运动,进而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健美操训练的艺术化。在健美操学生竞技水平、运动能力、身体素质不断提高的同时,也需要通过多种舞蹈动作提高健美操技术动作的美感,提高高校健美操的教学和开展的艺术价值。
二、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成都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修课程内容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对高校体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1.1.2 《健美操》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1.1.3 中小学对健美操人才的专项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内研究现状 |
2.1.1 关于高校健美操专修课程教学现状研究 |
2.1.2 关于中小学健美操课程教学现状研究 |
2.1.3 关于高校健美操课程优化研究 |
2.2 国外研究现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4 分析与讨论 |
4.1 成都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修课程内容分析 |
4.1.1 成都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修课程理论内容分析 |
4.1.2 成都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修课程技术内容分析 |
4.1.3 成都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修课程实践教学能力内容分析 |
4.2 成都市中小学健美操教学现状分析 |
4.2.1 成都市中小学健美操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
4.2.2 成都市中小学健美操理论教学现状分析 |
4.2.3 成都市中小学健美操技术教学现状分析 |
4.2.4 成都市中小学健美操实践教学能力现状分析 |
4.3 成都市中小学健美操教学需求分析 |
4.3.1 成都市中小学健美操理论教学需求分析 |
4.3.2 成都市中小学健美操技术教学需求分析 |
4.3.3 成都市中小学健美操实践教学能力需求分析 |
4.4 成都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修课程内容在中小学的适应性分析 |
4.4.1 理论教学内容适应性分析 |
4.4.2 技术教学内容适应性分析 |
4.4.3 实践教学能力适应性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附件1 |
附件2 |
附件3 |
(2)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在健美操专项课中应用及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政策背景 |
1.1.2 实践依据 |
1.1.3 研究意义 |
1.1.3.1 理论意义 |
1.1.3.2 现实意义 |
2 研究现状 |
2.1 健美操教学现状的相关研究 |
2.1.1 健美操概念 |
2.1.2 健美操教学现状 |
2.1.3 健美操专项课教学现状 |
2.2 相关健美操教学实验和应用研究 |
2.2.1 相关教学模式在健美操教学应用研究 |
2.2.2 有关健美操教学的实验研究 |
2.3 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在健美操专项课中的应用研究 |
2.3.1 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概念 |
2.3.2 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在健美操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
3 研究方法 |
3.1 文献资料法 |
3.2 问卷调查法 |
3.3 教学实验法 |
3.3.1 研究方案 |
3.3.1.1 研究对象 |
3.3.1.2 编写教学计划与教案 |
3.3.1.3 教材的选用 |
3.3.1.4 教学内容及过程安排 |
3.3.2 实施方案(研究方案) |
3.3.2.1 干预方案 |
3.3.2.2 实验教学评价(因变量的观测) |
3.3.2.3 实验质量的监控 |
3.4 数理统计法 |
3.5 逻辑分析法 |
4 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于健美操专项课的研究设计分析 |
4.1 健美操专项课课程教学目标与培养要求分析 |
4.2 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在健美操专项课程中的应用 |
4.2.1 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于健美操专项课的教学设计原理 |
4.2.2 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于健美操专项课的教学设计原则 |
4.2.3 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于健美操专项课的教学目标 |
4.2.4 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于健美操专项课的教学效果预期 |
5 结果与分析 |
5.1 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应用于健美操专选课教学实验的前测分析 |
5.1.1 学生健美操基础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
5.1.2 学生健美操水平前测分析 |
5.1.2.1 健美操水平测试指标的选取 |
5.1.2.2 健美操水平前测结果分析 |
5.2 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应用于健美操专项课教学的健美操成绩前后测试结果分析 |
5.2.1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健美操水平测试 |
5.2.1.1 健美操水平测试内容 |
5.2.1.2 健美操水平测试方法 |
5.2.1.3 健美操水平测试评价指标 |
5.2.2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健美操成绩实验前后测试结果分析 |
5.2.2.1 对照班学生实验前后健美操成绩测试结果分析 |
5.2.2.2 实验班学生实验前后健美操成绩测试结果分析 |
5.3 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应用于健美操专项课教学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5.3.1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学习态度对比分析 |
5.3.2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比分析 |
5.3.3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教学效果对比分析 |
5.3.4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健美操水平对比分析 |
5.4 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健美操专项课与常规健美操专项课的效果分析 |
5.4.1 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健美操专项课与常规健美操专项课的教学效果对比分析 |
5.4.1.1 常规健美操专项课教学效果的优势分析 |
5.4.1.2 常规健美操专项课教学效果的问题分析 |
5.4.1.3 健美操专项课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教学效果的优势分析 |
5.4.1.4 健美操专项课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教学效果的问题分析 |
5.4.1.5 两种教学方式的健美操专项课教学的对比 |
5.4.2 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健美操专项课的效果评价 |
5.4.2.1 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健美操专项课的课堂效果评价 |
5.4.2.2 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健美操专项课的课程设计评价 |
5.4.2.3 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健美操专项课的课程效果评价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
附录 2 |
附录 3 |
附录 4 |
附录 5 |
附录 6 |
致谢 |
(3)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 |
1.1.2 基于健美操课程的特点,内容更新的需要 |
1.1.3 社会对人才的培养需要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体育教学质量 |
2.1.2 健美操概念梳理 |
2.2 相关研究综述 |
2.2.1 体育教学质量相关研究 |
2.2.2 健美操教学相关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3.1 问卷效度检验 |
3.2.3.2 问卷信度检验 |
3.2.3.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3.2.4 数理统计法 |
4 主要研究内容 |
4.1 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实施情况分析 |
4.1.1 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现状 |
4.1.1.1 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目标 |
4.1.1.2 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内容 |
4.1.1.3 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方法 |
4.1.1.4 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评价 |
4.1.2 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环境 |
4.1.2.1 师资队伍情况 |
4.1.2.2 场地设备情况 |
4.1.3 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学生认知情况 |
4.2 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
4.2.1 影响健美操教学质量的学生选项分析 |
4.2.2 影响健美操教学质量的教师选项分析 |
4.2.3 选项对比分析 |
4.3 提高健美操教学质量对策研究 |
4.3.1 促进健美操教师教学的创新意识 |
4.3.1.1 优化教学内容与结构 |
4.3.1.2 引入合理教学方法 |
4.3.1.3 注重教学中评价体系的改革 |
4.3.2 激发学生对健美操课程的参与意识 |
4.3.2.1 改善学生对健美操的传统认知 |
4.3.2.2 强化学生对健美操作用的认识 |
4.3.3 完善健美操教学管理制度 |
4.3.3.1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
4.3.3.2 促进教师教学观的转变 |
4.3.4 健美操的校园文化环境 |
4.3.4.1 丰富健美操社团活动,提升健美操影响力 |
4.3.4.2 分层次进行健美操比赛,提高学生的参与率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 B 《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教师调查问卷 |
个人简介、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4)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引入运动教育模式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选题缘由 |
1.1.1 是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步伐的需要 |
1.1.2 是顺应大学生对体育教学模式创新的现实需要 |
1.1.3 是对国际视域下运动教育模式盛行的思考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思路 |
1.3.2 技术路线 |
1.4 研究创新 |
第2章 相关文献的梳理与回顾 |
2.1 对已有研究文献的脉络梳理 |
2.2 相关概念的研究 |
2.2.1 教学模式 |
2.2.2 体育教学模式 |
2.2.3 运动教育模式 |
2.3 国外有关运动教育模式的研究 |
2.3.1 国外有关运动教育模式的理论研究 |
2.3.2 国外有关运动教育模式的应用研究 |
2.4 国内有关运动教育模式的研究 |
2.4.1 国内有关运动教育模式的理论研究 |
2.4.2 国内有关运动教育模式的应用研究 |
2.5 文献述评 |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实验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3.2.6 逻辑分析法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4.1 运动教育模式的相关理论探讨 |
4.1.1 运动教育模式的目标、内容及特征 |
4.1.2 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引入运动教育模式的必要性 |
4.1.3 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引入运动教育模式的作用与价值 |
4.2 实验结果的对比与分析 |
4.2.1 大学生身体素质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
4.2.2 大学生运动技能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
4.2.3 大学生运动参与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
4.2.4 大学生心理健康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
4.2.5 大学生社会适应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
4.3 将运动教育模式引入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的举措 |
4.3.1 基于高校层面的引入举措 |
4.3.2 基于教师层面的引入举措 |
4.3.3 基于学生层面的引入举措 |
4.4 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
4.4.1 运动教育模式实验项目的局限性 |
4.4.2 运动教育模式实验样本量的局限性 |
4.4.3 运动教育模式实验过程数据收集的局限性 |
第5章 结论及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专家访谈提纲 |
附录 B 《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评分标准》 |
附录 C 《第三套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二级规定动作成绩评价表 |
附录 D 《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评价量表》 |
附录 E 《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
附录 F 《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
致谢 |
(5)JiTT教学模式在普通高校女生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健美操 |
2.1.2 JiTT |
2.1.3 教学模式 |
2.1.4 JiTT教学模式 |
2.2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 |
2.2.1 国外的相关研究 |
2.2.2 国内的相关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调查法 |
3.2.3 实验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4 教学实验的设计、实施与评价 |
4.1 JiTT教学模式应用于高校健美操课的理论分析 |
4.1.1 JiTT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
4.1.2 JiTT教学模式适用于普通高校健美操课课程的原因 |
4.1.3 JiTT教学模式在普通高校的实现条件 |
4.1.4 普通高校健美操课的现实基础 |
4.2 教学实验操作程序 |
4.2.1 常规教学模式操作程序 |
4.2.2 JiTT教学模式操作程序 |
4.2.3 教学安排 |
4.2.4 教学评价 |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
5.1 实验前实验对象选取的差异性检验 |
5.1.1 实验前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 |
5.1.2 学生对健美操的了解情况调查分析 |
5.1.3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基本情况差异性检验 |
5.2 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身体素质的对比分析 |
5.2.1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
5.2.2 实验前后实验班学生身体素质的对比分析 |
5.2.3 实验前后对照班学生身体素质的对比与分析 |
5.3 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比分析 |
5.3.1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学习兴趣对比分析 |
5.3.2 实验前后实验班学生学习兴趣对比分析 |
5.3.3 实验前后对照班学生学习兴趣对比分析 |
5.4 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自主学习能力对比分析 |
5.4.1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自主学习能力的对比分析 |
5.4.2 实验前后实验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对比分析 |
5.4.3 实验前后对照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对比分析 |
5.5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健美操技能掌握能力对比分析 |
5.5.1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规定套路成绩对比分析 |
5.5.2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自编套路成绩对比分析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专家访谈提纲 |
附录B 专家检验效度表 |
附录C 学生健美操认知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D 大学生体育学习心理因素量表 |
附录E 大学生自主学习量表 |
附录F 健美操技能水平考试标准 |
附录G 学生身体素质评定标准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6)兴趣教学法在普通高校健美操选修课教学中的教学效果研究 ——以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选题目的与选题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传统教学模式 |
2.1.2 兴趣 |
2.1.3 兴趣教学法 |
2.1.4 体育兴趣教学概念 |
2.2 国外研究现状 |
(1)西方文艺复兴活动之后兴趣教学的崛起 |
(2)兴趣教学思想理论进入成熟时期的相关研究 |
2.3 国内研究现状 |
(1)有关兴趣教学的研究 |
(2)兴趣教学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
(3)其它教学法在高校健美操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
2.4 研究不足之处 |
2.4.1 传统教学法中存在的不足 |
2.4.2 兴趣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对比研究 |
2.4.3 兴趣教学法的实用意义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实验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4 实验设计 |
4.1 实验时间、地点、器材 |
4.2 实验目的 |
4.3 实验过程和实施流程 |
4.4 教学内容和组织教法 |
4.5 教学技能的评定方法与标准 |
4.6 典型案例分析 |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
5.1 实验前学生基础情况调查与分析 |
5.2 实验前后实验班和对照班教学效果的对比分析 |
5.2.1 兴趣教学法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教学效果影响 |
5.2.2 兴趣教学法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教学效果影响 |
5.2.3 兴趣教学法对学生学习态度的教学效果影响 |
5.2.4 兴趣教学法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效果影响 |
5.2.5 兴趣教学法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教学效果影响 |
5.2.6 兴趣教学法对学生自信心的教学效果影响 |
5.2.7 兴趣教学法对学生健美操动作技能的教学效果影响 |
5.3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教学效果的对比分析 |
5.3.1 实验后兴趣教学法对学生健美操创编能力的教学效果影响 |
5.3.2 实验后两组学生在创新能力方面的自我评价结果与分析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7 致谢 |
8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7)昆明市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选项课学习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1.1 国家有关部门对普通高等学校体育的重视 |
1.1.2 高等学校体育学习评价改革发展的需要 |
1.1.3 促进高校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评价 |
2.1.2 学习评价 |
2.1.3 体育学习评价 |
2.1.4 健美操 |
2.1.5 公共体育选项课 |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2.2.1 国外学习评价研究综述 |
2.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假设与任务 |
3.1.1 研究假设 |
3.1.2 研究任务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方法 |
3.3.1 文献资料法 |
3.3.2 问卷调查法 |
3.3.3 德尔菲法 |
3.3.4 模糊综合评价法 |
3.3.5 数理统计法 |
3.3.6 逻辑分析法 |
第4章 昆明市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选项课学习评价现状分析 |
4.1 昆明市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选项课开课基本情况调查 |
4.2 昆明市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选项课学习评价现状 |
4.2.1 公共体育健美操选项课教师和学生对学习评价的认识 |
4.2.2 公共体育健美操选项课教师和学生对学习评价体系的满意度 |
4.2.3 公共体育健美操选项课学习评价内容 |
4.2.4 公共体育健美操选项课学习评价方法 |
4.2.5 公共体育健美操选项课学习评价主体 |
第5章 昆明市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选项课学习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5.1 健美操选项课学习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 |
5.1.1 加德纳(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 |
5.1.2 泰勒的目标评价模式 |
5.1.3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
5.1.4 《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 |
5.2 健美操选项课学习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5.2.1 全面性原则 |
5.2.2 科学性原则 |
5.2.3 针对性原则 |
5.2.4 方向性原则 |
5.2.5 客观性原则 |
5.2.6 可行性原则 |
5.3 健美操选项课学习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确立 |
5.3.1 形成学习评价指标的初始框架 |
5.3.2 评价指标的含义 |
5.3.3 咨询专家的遴选 |
5.3.4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过程 |
5.3.5 健美操选项课学习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
5.4 健美操选项课学习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赋值及量表建立 |
5.4.1 健美操选项课学习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系数的建立 |
5.4.2 健美操选项课学习评价指标体系各评价指标合成权重值 |
5.4.3 昆明市普通高校健美操选项课学习评价指标体系的量表建立 |
5.4.4 评价指标体系初步验证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附录D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8)核心素养视角下翻转课堂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 |
1.1.2 健美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1.1.3 翻转课堂等多媒体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用广泛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梳理及理论支持 |
2.1.1 核心素养 |
2.1.2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
2.1.3 翻转课堂 |
2.1.4 翻转课堂应用的基本理念支持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1 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 |
2.2.2 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 |
2.2.3 关于高校健美操教学的研究 |
2.3 国外研究现状 |
2.3.1 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 |
2.3.2 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访谈法 |
3.2.3 调查问卷法 |
3.2.4 实验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培育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与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的分析 |
4.1.1 培育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
4.1.2 健美操教学现状 |
4.1.3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在健美操改革中的作用 |
4.1.4 健美操运动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影响因素分析 |
4.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高校健美操教学的实验结果分析 |
4.2.1 实验组与对照组规定套路技术测试成绩结果分析 |
4.2.2 实验组与对照组理论成绩测试成绩结果分析 |
4.2.3 翻转课堂教学法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分析 |
4.2.4 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健美操教学的满意度分析 |
4.2.5 实验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4.3 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
4.3.1 有利于增强运动能力,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
4.3.2 有利于改善健康行为,形成良好运动习惯 |
4.3.3 有利于提高体育品德,建立终身体育思想 |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附录六 |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9)普通高校本科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普通高校 |
2.1.2 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 |
2.1.3 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内容体系 |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2.2.1 国内普通高校本科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内容研究 |
2.2.2 国外高校健美操课程内容研究 |
2.2.3 研究述评 |
3 研究对象、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访谈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3 创新点及重难点 |
3.3.1 创新点 |
3.3.2 重难点 |
4 结果与分析 |
4.1 普通高校本科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内容体系构建之应然 |
4.1.1 课程内容体系构建的价值导向:社会、学科、学生 |
4.1.2 课程内容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
4.1.3 课程内容体系构建的原则 |
4.2 普通高校本科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内容体系的实然——现状分析 |
4.2.1 湖北省普通高校本科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现状 |
4.2.2 湖北省普通高校本科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内容现状调查 |
4.3 普通高校本科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过程 |
4.3.1 初步构建 |
4.3.2 正式构建 |
4.3.3 普通高校本科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内容的具体构建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普通高校本科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内容体系构建教师问卷(第一轮) |
附录2 普通高校本科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内容体系构建学生问卷 |
附录3 专家、教师访谈提纲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
致谢 |
(10)尊巴对普通高校健美操公选课教学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2.2.1 理论意义 |
1.2.2.2 实践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尊巴研究现状 |
1.3.2 健美操在高校开展的研究 |
1.3.3 健美操对高校教学效果的研究 |
1.3.4 尊巴与健美操的融合研究 |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教学实验法 |
2.2.4 专家访谈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3.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尊巴引入健美操课程的可行性调查分析 |
3.1.1 受访者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
3.1.2 受访者参与健美操运动的情况调查分析 |
3.1.3 受访者对健美操课程态度情况调查分析 |
3.1.4 受访者对尊巴舞蹈的了解情况 |
3.2 尊巴应用于健美操公选课的教学计划 |
3.2.1 尊巴引入健美操课程的整体训练方案 |
3.2.2 尊巴引入健美操课程准备阶段的训练内容 |
3.2.3 尊巴引入健美操课程体能训练阶段的训练内容 |
3.2.4 尊巴引入健美操课程专项训练阶段的训练计划分析 |
3.3 尊巴引入健美操教学的实验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3.3.1 受试学生身体素质测试对比分析 |
3.3.1.1 BMI测试结果与统计分析 |
3.3.1.2 肺活量测试结果与统计分析 |
3.3.1.350 米跑测试结果与统计分析 |
3.3.1.4 坐位体前屈测试结果与统计分析 |
3.3.1.5 立定跳远测试结果与统计分析 |
3.3.1.6 仰卧起坐测试结果与统计分析 |
3.3.1.7800 米跑测试结果与统计分析 |
3.3.2 学生健美操评分情况对比分析 |
4.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1.1 大学生愿意尝试尊巴与健美操结合训练 |
4.1.2 尊巴引入健美操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
4.1.3 尊巴能够让健美操训练更具艺术性 |
4.2 建议 |
4.2.1 健美操课程内容需要与时俱进 |
4.2.2 以兴趣为引导提高学生的锻炼积极性 |
4.2.3 健美操训练的艺术化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一 |
附件二 |
附件三 |
四、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成都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修课程内容适应性研究[D]. 马霄晗. 成都体育学院, 2021(09)
- [2]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在健美操专项课中应用及效果评价[D]. 罗丹阳.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3]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D]. 朱磊.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4]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引入运动教育模式的实验研究[D]. 张庭.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5]JiTT教学模式在普通高校女生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陈甜.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6]兴趣教学法在普通高校健美操选修课教学中的教学效果研究 ——以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 陈婷.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6)
- [7]昆明市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选项课学习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 胡培培.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8]核心素养视角下翻转课堂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李擎.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 [9]普通高校本科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研究[D]. 李韵娜.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10]尊巴对普通高校健美操公选课教学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D]. 王莉珍. 天津体育学院,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