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4年度优秀编委和优秀审稿人名单(论文文献综述)
张学梅,张冰姿,卢珊,王晶,王贵林[1](2021)在《多渠道组稿和传播促进优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以《中国科学》杂志社期刊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科研水平的提升、论文出版数量的增长以及国家政策的倾向性支持,为国内科技期刊发展带来了机遇。在这些有利的背景下,如何吸引"优秀科研成果"和科研人员的"代表作"成为国内科技期刊重点思考和主要突破的方向。本文阐述了《中国科学》杂志社在吸引优质稿源,通过发挥期刊的学术评价功能促进优秀成果广泛传播等方面采取的措施以及取得的成绩,以期为同行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杨苗秀,杨艳,陈丽卿,董凤霞,黄举,刘振华[2](2021)在《国内外造纸与生物质领域学术期刊竞争力分析》文中指出本文简要概述了国内外出版的造纸与生物质领域学术期刊发展现状,并以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有限公司编辑出版的3本中、英文期刊《中国造纸》《中国造纸学报》《Paper and Biomaterials》为例,通过SWOT分析法分析了国内出版学术期刊的优、劣势及面对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期为本领域学术期刊发展战略的规划和制定提供一定参考。
李亚敏,王贵林,魏建晶,张莉,何燕[3](2021)在《科技期刊学术团队建设的现状与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我国科技期刊学术团队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建设高水平学术团队的措施和方案,以期充分发挥人才队伍在期刊工作中的作用,助力中国科技期刊学术质量提升。【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访问,了解不同期刊学术团队的运行方式和效果,梳理目前我国科技期刊学术团队的现状和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结果】科技期刊学术团队目前发挥的效用还不够充分:部分编委兼职过多,对期刊工作的投入不足;同行评议满意度不高,期刊编辑、作者和评审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抱怨;编辑力量薄弱,限制了服务质量的提升。【结论】针对我国科技期刊学术团队的现状和问题,从团队遴选组建、质量控制和工作积极性调动等方面提出建设措施和具体执行方案。
《上海医学》编辑部[4](2021)在《培育青年人才,春蕾绽放风采——《上海医学》2019-2020年度春蕾计划评审会暨2021年主编工作例会顺利召开》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上海医学》2019—2020年度春蕾计划评审会暨2021年主编工作例会于2021年5月25日下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顺利召开。《上海医学》总编辑樊嘉院士,副总编辑钱菊英教授、郑军华教授、楼文晖教授、丁小强教授、周新教授、彭永德教授、沈锡中教授,编委丁晶教授等专家和编辑部同仁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副总编辑钱菊英教授主持。见图1、2。
谢云东[5](2021)在《基于编委和引文指标的学术期刊影响力综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科技期刊,特别是学术性期刊,作为知识传播、科学交流以及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对展现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竞争力和科学文化软实力有着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问题十分关注,特别在当前一流学科培育与建设背景下,学术期刊影响力测度研究显得尤为关键。众所周知,学术期刊影响力的度量需要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任何一个指标都不能独立承担期刊评价工作。然而,当前评价学术期刊影响力的研究主要依赖于单一的传统引文指标,其仅仅从引文维度研究科学活动。虽然期刊编委特征尤其是编委学术成就逐渐被视为了解学术期刊影响力的重要途经,但现有研究对其探讨的深度和广度仍然不够。因此,本文在深入挖掘多维编委数据的基础上,将编委维度和引文维度的评价指标相结合,以综合分析学术期刊影响力,并对其评价效果进行了研究。本研究首先立足于引文维度,以运筹学与管理科学领域46种样本期刊为评价对象,综合考虑基于WoS和Scopus引文数据库开发的传统引文指标,重点研究其中15个指标的来源、定义、优势及缺陷;本文主要分析这两个数据库传统引文指标的评价结果及其相关程度,进而探讨这些指标在识别同行评议期刊列表(UTD24期刊)方面的有效性。其次,本研究利用编委等级、不同等级编委规模、编委学术成就等多维数据来构建编委学术指数,进而基于编委学术指数评估学术期刊的影响力;本文不仅分析不同编委学术指数在运筹学与管理科学领域期刊的评价结果,而且系统地分析这些指标的评价效果。最后,本文以运筹学与管理科学领域期刊为例,结合筛选后的编委学术指数和传统引文指标,从引文和编委两个维度综合评估期刊影响力;本研究不仅使用熵权TOPSIS法、CRITIC-VIKOR法和幂Bonferroni平均算子法等两两集成的评价方法,而且利用经典的模糊Borda法对这三个方法的结果进行组合评价。此外,本文对所有指标及方法的评价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所示。(1)基于WoS和Scopus引文数据库开发的传统引文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除了 CHL和CngHL,其他传统引文指标之间均呈积极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和较强的相关性,即WoS和Scopus引文数据库的引文指标之间呈现显着的一致性,并且这些指标在评价期刊影响力方面具备可比性和可替代性。进一步以6种UTD24期刊列表为评估基准发现,AIS和SJR评价表现最为优异,而CngHL评价效果最差。(2)通过编委等级、不同等级编委规模和编委学术成就来构建编委学术指数,不仅运用了基于客观文献数据的定量评价方法,而且结合了同行专家评议这一定性评价方法,能够更为合理科学地测度学术期刊影响力。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编委学术指数在评估学术期刊影响力方面基本合理可靠,并在保持自身独特性的同时有着差异化价值。此外,评估这些指标排序结果后发现,基于篇均引用次数的编委学术指数ETSI(x)评价效果最为出色,而ETSI(p)表现最差。(3)通过模糊Borda法对熵权TOPSIS法等两两集成方法的结果进行组合评价,不仅能够综合分析基于编委和引文维度的指标,而且可以充分考虑指标的信息量和指标之间的关系,从而更为系统可靠地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研究表明,模糊Borda法和幂Bonferroni平均算子法的综合评价效果最为出色;熵权TOPSIS法和CRITIC-VIKOR法也保持着较高地识别顶级期刊的能力。最后本文进一步总结出:相对于其他指标及综合评价方法,AIS和SJR在识别运筹学与管理科学领域顶尖期刊方面更为有效。本文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1)运用编辑计量和引文分析:等理论,系统研究了学术期刊影响力的综合评价问题,丰富和发展了编辑计量学和学术期刊评价方面的相关理论,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2)深入分析了考虑编委学术指数和传统引文指标的学术期刊影响力综合评价问题,相关结论能够为有关部门推动一流期刊建设、以及高校和科研机构优化科研考核体系提供决策参考。
陈晓峰,蔡敬羽,刘永坚[6](2019)在《科技期刊同行评议中审稿人激励措施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加强对我国科技期刊同行评议中审稿人贡献的学术认可,进一步完善审稿人激励措施。【方法】总结当前我国审稿人激励中存在的问题,以文献调查和案例分析为主要方法,探索研究国外典型同行评议平台的审稿人激励方式并提出启示。【结果】国外一些机构通过建立审稿人信息展示平台来建立审稿人声誉、支付酬金、颁发证书和提供学术服务等方式激励审稿人,为审稿工作提供正式认可。【结论】提高同行评议质量的关键在于审稿人,我国科技期刊应采用外部激励、内部激励和平台激励等方式肯定审稿人的学术贡献。
周灵灵,马曲立,常路宾[7](2019)在《提升科技期刊质量与影响力的思考与建议》文中提出为提升科技期刊的质量与影响力,分别从编委会设置、审稿人定向选取及其活力激发、新媒体介质使用与推广以及不拘一格录用文章等方面进行了相关探讨,给出了相关思考与建议。
本刊编辑部[8](2017)在《本刊2016年度优秀编委和优秀审稿人评选结果》文中指出《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6年度优秀编委和优秀审稿人评选工作已经结束,根据审稿数量、质量、时效及组稿撰稿等情况,共评出优秀编委6名、优秀审稿人10名,现将获奖名单公布如下,学报编委会将向获奖专家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奖励。
本刊编辑部[9](2016)在《本刊2015年度优秀编委和优秀审稿人评选结果》文中指出《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5年度优秀编委和优秀审稿人评选工作已经结束,根据审稿数量、质量、时效及组稿撰稿等情况,共评出优秀编委6名、优秀审稿人10名,现将获奖名单公布如下,学报编委会将向获奖专家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奖励。
王兴[10](2016)在《大学SCI期刊编委数量与科研产出及学科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以化学、计算机、经济学学科为例》文中研究说明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期刊编委被喻为国际学术期刊的“守门人”,在国际科研产出评价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SCI期刊编委一方面扮演着学术话语权控制者的关键角色,决定着期刊文章的发表与否;另一方面,他们通常也是本学科领域内的学术精英,他们自身较高的科研产出能力也能为本校科研产出的提升直接贡献力量。因此这些编委人才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一所大学的科研产出及学科水平。SCI期刊编委可能是世界一流大学及学科建设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在我国研究型大学的科研产出质量、学科水平、国际学术话语权还与国外那些世界一流大学存在差距的背景下,分析一所大学所拥有的SCI期刊编委数量与本校科研产出及学科水平的关系也有着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研究在化学、计算机、经济学三个学科中构建SCI期刊编委数据库,在这三个学科中分别选取1387所大学、1573所大学和984所大学,分别在三个学科中对这些大学拥有的SCI期刊编委数量与这些大学的论文数量、总被引频次、篇均被引、h指数等科研产出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我们通过将大学编委数量按不同数据段进行分组统计,精确分析大学编委数量不同取值范围内其与大学科研产出关系的特点;通过分位数回归方法,详细刻画大学科研产出位于条件分布不同位置时,大学的编委数量与科研产出相关性的变动差异。同时,本研究就大学的编委数量与科研产出的因果关系进行了探究:我们在计算机学科中通过小样本的截面数据对假设的因果机制进行验证;在化学学科中选取时间序列数据,对大学的编委数量与论文数量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我们也结合微观案例与部分编委的访谈结果对大学编委数量与科研产出的因果关系进行了分析讨论。此外,我们还分别在三个学科中聚焦于ARWU(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学科排名200强的大学,就这些大学的SCI期刊编委数量与标志着这些大学学科水平的各个计量学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实证检验。文章的结论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化学、计算机、经济学学科中大学的SCI期刊编委数量与论文数量、兼顾反映论文数量与质量的总被引频次、h指数均具有显着的正相关性,且相关性较高。三学科中大学的SCI期刊编委数量与更加突出反映质量的篇均被引也具有显着的正相关性,但是相关性较低。上述这些特点首先体现在普通最小二乘回归结果里,同时,在分组统计分析结果以及分位数回归结果中也都有所印证。第二,分组统计分析、分位数回归分析详细刻画了化学、计算机、经济学三个学科中大学的SCI期刊编委数量与科研产出二者的相关性,为我们展现了更多丰富信息。分组统计分析发现,三个学科中,大学编委数量与论文数量、总被引频次、h指数的相关程度在编委数量的不同数据段中基本一致,但是与篇均被引的相关程度在编委数量的不同数据段中则并不相同。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除部分学科中的部分指标外,三个学科中大学编委数量与科研产出总体上呈现这样一种现象:当大学的科研产出指标位于条件分布的越高(低)分位点时,大学的编委数量对这些科研产出指标的影响系数也越大(小)。我们也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讨论。第三,ARWU化学、计算机、经济学学科排名200强大学的SCI期刊编委数量与代表着这些大学学科水平的各计量学指标均具有显着的正相关性,然而相关程度又各不相同。三个学科中,编委数量与总被引频次、h指数,ARWU学科排名得分的相关性相对较高。编委数量与论文数量、HiCi学者(Highly Cited Researchers)数量的相关性在三个学科中各有不同。而三个学科中,编委数量与篇均被引和高质量论文比的相关性较低。此外,分别在三个学科中进一步将200强大学分为1-100名与101-200名两组大学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分组后的相关性结果与上述未分组前的相关性特点基本一致。第四,化学学科中部分顶尖大学的SCI期刊编委数量与论文数量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两者的因果关系并不明显。结合对部分化学顶尖期刊编委的访谈结果以及化学、计算机学科中的个案结果对大学的编委数量与科研产出的因果作用机制进行剖析:从编委作为学术话语权掌控者影响大学科研产出的角度看,编委的话语权对于一所大学科研产出的影响尽管可能存在,但是影响可能较小。从学者基于自身较高的科研产出水平当选为编委的角度看,编委通常都具有较高的科研产出水平,一所大学科研产出的数量与质量越高,这里面所蕴含的编委数量越多的机率也应越大,相应地,编委基于自身较高的科研产出水平也能为本校贡献一定数量高质量的科研产出,因此大学的编委数量与科研产出在这一角度上可能互为因果关系。也即大学的编委数量与科研产出的因果关系可能更多的是基于编委自身科研产出水平的高低这一作用机制,而受编委掌控学术话语权这一作用机制的影响要小。本研究的创新性主要有三点。第一,在化学、计算机、经济学三个学科中对大学的SCI期刊编委数量与反映科研产出质量的篇均被引、h指数等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实证检验。以往的研究多是选取科研产出数量的指标或排名与编委数量进行相关分析,而篇均被引、h指数等指标则尚未涉及。第二,基于大样本,通过分组统计以及分位数回归方法在化学、计算机、经济学三个学科中对大学的SCI期刊编委数量与科研产出二者的相关性进行了细致刻画,在此三个学科中展现了二者关系的全貌。第三,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邮件访谈以及小样本案例验证等多种方法对大学的SCI期刊编委数量与科研产出的因果关系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究。
二、2004年度优秀编委和优秀审稿人名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4年度优秀编委和优秀审稿人名单(论文提纲范文)
(1)多渠道组稿和传播促进优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以《中国科学》杂志社期刊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优秀论文的含义 |
2 多措并举,吸引优秀学者重要科技成果 |
2.1 向新当选院士约稿 |
2.2 向新晋“杰青”约稿 |
2.3 组织编委/青年编委专刊 |
2.4 组织科技新星专刊(Emerging Investigator Issue) |
2.5 开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栏 |
3 提高同行评议质量,严控录用文章水平 |
3.1 增加编委初审环节 |
3.2 提高同行评议质量 |
4 充分发挥科技期刊的学术评价功能,促进优秀成果广泛传播 |
4.1 依托高端平台,评选“两刊”优秀论文 |
4.2 设置“创新奖”,遴选优秀科学家 |
4.3 评选各刊年度优秀论文,彰显高质量成果 |
4.4 参加重要机构的优秀论文遴选,提高论文影响力 |
4.4.1 参评“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遴选” |
4.4.2 参评“领跑者5000” |
5 取得的成效分析 |
6 结束语 |
(2)国内外造纸与生物质领域学术期刊竞争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造纸和生物质领域学术期刊发展现状 |
1.1 中文期刊概况 |
1.1.1 造纸和生物质领域的中文学术期刊概况 |
1.1.2《中国造纸》概况 |
1.1.3《中国造纸学报》概况 |
1.2 英文期刊概况 |
1.2.1 造纸和生物质领域的英文学术期刊概况 |
1.2.1. 1《Carbohydrate Polymers》 |
1.2.1. 2《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 |
1.2.1. 3《Cellulose》 |
1.2.1. 4《Polymers》 |
1.2.1. 5《BioResources》 |
1.2.1. 6《Journal of Bioresources and Bioproducts》 |
1.2.2《Paper and Biomaterials》 |
2《中国造纸》等3刊的竞争力SWOT分析 |
2.1 优势 |
2.1.1 期刊质量优势 |
2.1.2 行业和学科优势 |
2.1.3 团队优势 |
2.2 劣势 |
2.2.1 传统行业局限 |
2.2.2 出版时长 |
2.2.3 期刊质量 |
2.3 机遇 |
2.3.1 行业发展前景 |
2.3.2 互联网运营与数字化出版 |
2.3.3 国家政策支持 |
2.3.4 国际化 |
2.4 挑战 |
2.4.1 国内期刊竞争激烈 |
2.4.2 国外出版商竞争力巨大 |
2.4.3 数字化出版的风险 |
3 造纸和生物质领域学术期刊应对挑战的策略 |
3.1 打破传统造纸行业与新兴生物质行业间壁垒 |
3.2 提高审稿效率,加强数字化出版 |
3.3 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 |
3.4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
4 结语 |
(3)科技期刊学术团队建设的现状与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学术团队的内涵及外延 |
1.1 编委团队是科学家办刊的核心 |
1.1.1 优质稿源离不开编委的直接贡献 |
1.1.2 稿件的同行评议质量依靠编委把控 |
1.2 审稿人团队是期刊学术把控的关键 |
1.3 编辑团队是期刊工作各环节的联络人 |
2 我国期刊学术团队建设现状及问题 |
2.1 编委名头大、兼职多,期刊工作精力不足 |
2.2 同行评议满意度不高 |
2.3 编辑力量和服务有待提升 |
3 建设高水平学术团队的措施及方案 |
3.1 兼顾学术水平和期刊工作热情,组团建队 |
3.2 明确期刊工作规范,控量求质 |
3.3 充分调动科学家办刊,多管齐下 |
3.3.1 及时沟通营氛围 |
3.3.2 评审开放促质量 |
3.3.3 评优争先提士气 |
3.3.4 优惠倾斜显温情 |
4 结语 |
(5)基于编委和引文指标的学术期刊影响力综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与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图 |
1.4 研究创新点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学术期刊评价相关理论综述 |
2.1.1 学术期刊的起源 |
2.1.2 学术期刊评价基础理论 |
2.1.3 学术期刊评价方法研究 |
2.2 编辑计量学相关理论综述 |
2.2.1 编辑及编辑计量学概述 |
2.2.2 编辑计量学研究 |
2.3 引文分析相关理论综述 |
2.3.1 引用和引文概念辨析 |
2.3.2 引用行为理论 |
2.3.3 引用动机研究 |
2.3.4 引文分析研究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传统引文指标的学术期刊评价研究 |
3.1 数据收集 |
3.1.1 确定样本期刊 |
3.1.2 确定基准期刊 |
3.1.3 选取传统引文指标 |
3.2 WoS传统引文指标 |
3.2.1 TC |
3.2.2 JIF |
3.2.3 JII、IFJSC和IF5 |
3.2.4 CHL和CngHL |
3.2.5 EF和AIS |
3.3 Scopus传统引文指标 |
3.3.1 TC3 |
3.3.2 CS和SIF |
3.3.3 SJR |
3.3.4 SNIP |
3.3.5 H指数 |
3.4 评估传统引文指标的结果 |
3.4.1 相关性分析 |
3.4.2 排序结果评估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编委学术指数的学术期刊评价研究 |
4.1 数据与方法 |
4.2 编委学术指数的构建 |
4.2.1 确定编委等级及其权重 |
4.2.2 构建编委学术指数 |
4.3 编委学术指数的实证分析 |
4.3.1 编委规模 |
4.3.2 编委学术成果 |
4.3.3 编委学术指数得分 |
4.4 评估编委学术指数的结果 |
4.4.1 相关性分析 |
4.4.2 排序结果评估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编委学术指数和传统引文指标的学术期刊综合评价研究 |
5.1 数据与方法 |
5.1.1 指标选取 |
5.1.2 确定评价方法 |
5.2 熵权TOPSIS法 |
5.2.1 方法介绍 |
5.2.2 构建模型 |
5.2.3 指标权重及期刊评价 |
5.3 CRITIC-VIKOR法 |
5.3.1 方法介绍 |
5.3.2 构建模型 |
5.3.3 指标权重及期刊评价 |
5.4 幂Bonferroni平均算子法 |
5.4.1 方法介绍 |
5.4.2 构建模型 |
5.4.3 期刊评价 |
5.5 模糊Borda法 |
5.5.1 方法介绍 |
5.5.2 构建模型 |
5.5.3 一致性检验及期刊评价 |
5.6 评估综合评价方法及指标的结果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总结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6)科技期刊同行评议中审稿人激励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期刊审稿人激励不足原因分析 |
1.1 缺乏学术贡献的正式认可 |
1.2 专业审稿人才队伍不稳定 |
1.3 难以有效度量审稿人贡献 |
2 国外科技期刊审稿人激励方式探索 |
2.1 建立审稿人信息展示平台 |
2.2 支付审稿酬金 |
2.3 颁发评审证书 |
2.4 提供增值服务 |
3 对加强我国审稿人正向激励的启示 |
3.1 外部激励:提高同行评议专家的学术话语权 |
3.2 内部激励:制定标准化审稿培训与考核机制 |
3.3 平台激励:搭建审稿人智能分级和推荐平台 |
4 结语 |
(7)提升科技期刊质量与影响力的思考与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设置青年编委会,发挥青年学者的创造力 |
2 拓宽审稿人选取渠道,激发审稿人积极性 |
3 利用新兴媒介,助推期刊推广普及 |
4 创新期刊收稿模式,提升稿源质量 |
(10)大学SCI期刊编委数量与科研产出及学科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以化学、计算机、经济学学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1.4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关于编委个人科研产出水平的研究综述 |
2.2 关于编委与科研产出相关性的研究综述 |
2.3 关于将编委数量用作大学学科排名的研究综述 |
2.4 已有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
3 研究方法 |
3.1 数据资料的来源与处理 |
3.2 分位数回归方法 |
3.3 怀特异方差检验方法 |
3.4 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 |
4 化学学科大学SCI期刊编委数量与科研产出的相关性研究 |
4.1 化学学科SCI期刊编委在各大学的分布 |
4.2 化学学科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分析 |
4.3 化学学科编委数量不同数据段大学的分组统计 |
4.4 化学学科分位数回归分析 |
本章小结 |
5 计算机学科大学SCI期刊编委数量与科研产出的相关性研究 |
5.1 计算机学科SCI期刊编委在各大学的分布 |
5.2 计算机学科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分析 |
5.3 计算机学科编委数量不同数据段大学的分组统计 |
5.4 计算机学科分位数回归分析 |
本章小结 |
6 经济学学科大学SSCI期刊编委数量与科研产出的相关性研究 |
6.1 经济学学科SSCI期刊编委在各大学的分布 |
6.2 经济学学科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分析 |
6.3 经济学学科编委数量不同数据段大学的分组统计 |
6.4 经济学学科分位数回归分析 |
本章小结 |
7 大学SCI期刊编委数量与科研产出相关性的讨论 |
7.1 三学科大学SCI期刊编委数量与科研产出相关性的综合对比分析 |
7.2 三学科分位数回归结果的解释 |
本章小结 |
8 大学SCI期刊编委数量与科研产出的因果关系研究 |
8.1 大学SCI期刊编委数量与科研产出因果关系的理论分析 |
8.2 大学SCI期刊编委数量与科研产出因果关系在计算机学科中的案例验证 |
8.3 化学学科大学SCI期刊编委数量与论文数量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
8.4 大学SCI期刊编委数量与科研产出因果关系及相关编委制度的访谈及分析讨论 |
本章小结 |
9 大学SCI期刊编委数量与学科水平的相关性研究——基于ARWU学科排名世界200 强大学的分析 |
9.1 SCI期刊编委在学科排名世界200 强大学中的分布 |
9.2 大学SCI期刊编委数量与学科水平的相关性 |
9.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本章小结 |
10 结论与研究展望 |
10.1 主要结论 |
10.2 研究不足与进一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说明 |
附录1 化学9本期刊编委访谈提纲 |
附录2 化学、计算机、经济学编委数量前100 强大学名单 |
附录3 化学、计算机、经济学编委数量前10强大学中任职4本以上期刊编委名单 |
附录4 受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9 所大学1998-2014 年编委数量及论文数量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2004年度优秀编委和优秀审稿人名单(论文参考文献)
- [1]多渠道组稿和传播促进优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以《中国科学》杂志社期刊为例[J]. 张学梅,张冰姿,卢珊,王晶,王贵林. 学报编辑论丛, 2021(00)
- [2]国内外造纸与生物质领域学术期刊竞争力分析[J]. 杨苗秀,杨艳,陈丽卿,董凤霞,黄举,刘振华. 中国造纸, 2021(11)
- [3]科技期刊学术团队建设的现状与措施[J]. 李亚敏,王贵林,魏建晶,张莉,何燕.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1(08)
- [4]培育青年人才,春蕾绽放风采——《上海医学》2019-2020年度春蕾计划评审会暨2021年主编工作例会顺利召开[J]. 《上海医学》编辑部. 上海医学, 2021(06)
- [5]基于编委和引文指标的学术期刊影响力综合评价研究[D]. 谢云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9)
- [6]科技期刊同行评议中审稿人激励措施研究[J]. 陈晓峰,蔡敬羽,刘永坚.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9(11)
- [7]提升科技期刊质量与影响力的思考与建议[J]. 周灵灵,马曲立,常路宾.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9(06)
- [8]本刊2016年度优秀编委和优秀审稿人评选结果[J]. 本刊编辑部.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7(04)
- [9]本刊2015年度优秀编委和优秀审稿人评选结果[J]. 本刊编辑部.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6(02)
- [10]大学SCI期刊编委数量与科研产出及学科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以化学、计算机、经济学学科为例[D]. 王兴.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