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黄旭[1](2021)在《科研云模式下的云资源运营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在传统的企业中,企业需要采购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物理硬件,这些设施不仅会占用额外空间,而且还存在着搬迁麻烦、机器损耗等问题。而云计算的出现,让企业能够以按月付费等方式租用这些设备资源,不需要对设备进行维护,这使得企业更青睐于云计算资源。随着企业面对着越来越多的基础云资源和应用服务,传统的独立分散式的资源管理方式很难适应。为了解决企业在上云过程中所面临的云资源难以管理、云资源利用率不高、监控繁琐、账单混乱等问题,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云资源运营管理系统。本文主要工作内容如下:首先基于业务对系统做了功能性需求分析以及非功能性需求分析。然后对整个系统进行了功能模块划分、微服务划分、架构设计、部署方案设计、数据库表设计。之后介绍微服务技术的实现,对各个功能模块进行类设计,对重要功能进行了流程设计以及时序分析。最终,通过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本系统基于Spring Cloud实现微服务架构,被拆分为供应商资源服务、账单计费服务、产品订单服务、账号项目服务等四个微服务。其中供应商资源服务包括供应商管理、租户管理、资源监控等功能;账单计费服务包括钱包管理、计费管理、月账单管理等功能;产品订单服务包括产品操作、订单管理、审批流程创建等功能;账号项目服务包括项目管理、日志管理、账号管理、工单管理、单点登录管理等功能。目前,该系统已经上线并投入使用,很好的满足用户和运营人员的需求,帮助企业节省了成本,提升了云资源管理效率,加速了企业数字化转型。
马梦桐[2](2021)在《天然气管理系统应用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近些年天然气管网覆盖范围不断延展,管线数量和密度不断增加,复杂天然气管网的生产运维和数据管理困难程度与日俱增。在国家大力提倡油气管网信息化建设和智慧能源的背景下,国内外学者和天然气企业对天然气管网以及相关业务的信息化管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际应用。但企业管理中仍存在老旧管道与客户位置不明确、企业部门间“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忽略管网整体的上下游动态关联以及缺乏对海量数据内在价值的挖掘与分析等问题。因此,建立一个集管网运营程序规范、数据管理标准统一、数据分析科学有效为一体的天然气管理系统对提升天然气企业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以上问题,从天然气企业的生产现状和业务需求出发,研究了相关技术,设计并开发了天然气管理系统。首先通过调研国内外天然气行业管理软件和天然气企业的运营情况,提出天然气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进而研究并确定整个天然气管理系统的架构方案、全局部署以及数据库设计,为天然气管理系统研究明确了研究方向和科学路线。其次,研究动态数据采集技术,设计并建立了动态数据读取接口与自动采集环境,针对气源、管网、设备及客户的不同数据获取方式设计了动态数据表。通过高德地图开发地理信息平台实现了天然气管网图的展示,并制定了动态数据表与地图结合部署方案,实现了基于地理信息技术下关联管网上下游的天然气管网图动态运行可视化。再次,通过研究客户行为分析方法,对数据挖掘技术中的K-means聚类算法进行了研究,并改进为适合天然气客户用气数据的分析方法,通过UCI数据集对改进算法的精确度进行了验证,实现了天然气客户的用气特征分析。最后,基于系统制定的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整体设计、技术方法进行系统开发与测试。测试过程录入了S天然气管网的气源、管网及客户数据,并对S天然气公司的243个工业用户进行了客户特征分析,得出了S公司工业客户的四种不同用气习惯。
韩娜娜[3](2021)在《农场远程监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智慧农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研究以农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管理和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农场的业务需求,设计和研发了一套农场远程监测管理系统。系统以气象信息、土壤信息和智能农机作业信息等为数据源,建立了面向多源异构数据的数据库,并向农场管理员和农机手提供信息化管理服务、实时作业过程监测、精准作业信息统计等功能,提高了农场的综合管理水平与管理效率,进而提升了农场的农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了农场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整体需求。通过对农场的实地调查和相关文献的查阅,总结了农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系统的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2.设计了一款农场远程监测管理系统。系统采用Netty通信框架对传感器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并建立了包含农场基本信息和传感器数据的多源异构数据库。利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将系统分为五个功能模块:基本信息、任务管理、作业管理、统计分析和系统管理。3.开发了系统的五个功能模块。系统开发基于Spring Boot、Dubbo和MyBatis框架,以Tomcat作为网络服务器,选用PostgreSQL数据库和Java开发语言,搭建了基于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农场远程监测管理系统。4.开展了系统的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系统测试结果表明:系统满足农场管理的实际需求,符合系统功能设计要求;系统具有一定的容错性,响应时间较短,性能较好,用户拥有良好的体验。系统已成功应用于两个大田型农场,总服务农机数达到了 232台,实现了农场的信息化管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陈静[4](2021)在《基于云服务的露井联采矿水资源高效利用动态跟踪评价系统研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由于互联网飞快地发展以及网络信息技术逐渐在各个领域的普及,开发人员研发的电脑应用软件也渐渐的成熟,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致力于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便利性。因此将Internet、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引入到煤矿行业信息化建设中,有助于提高其信息化水平,促进矿区的非常规水资源高效利用,缓解水资源压力,为其科学决策提供理论基础,建设绿色智慧矿山。本文选择以安家岭、安太堡露井联采矿区为研究对象,以矿井水资源信息化管理建设为研究背景,以满足矿井水高效利用和多用户跨平台操作的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对研究区域的基本概况的了解,利用云存储、B/S以及ASP.NET这些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为系统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撑,选取环境、经济、技术、资源以及社会五个维度的19个指标建立基于生命周期可持续理论的水资源动态评价模型。对系统开发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结合系统的实际功能需求选择了基于云服务技术的B/S三层结构体系,且进一步确定了系统的功能模块,包括有水资源信息管理模块、水资源统计分析模块、动态评价管理模块、系统管理与维护模块,模块之间相互独立又联合。同时,通过对系统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的分析,得到实体联系E-R图,据此设计了数据库。最后,系统以Microsoft Visual Studio.NET和SQL SERVER 2014的作为开发平台,完成了基于云服务的露井联采矿水资源高效利用动态跟踪评价系统的研发,提供了关键技术代码以及展示了部分功能界面。该系统的基本功能通过测试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整体达到了系统的初期目标,有效的推动了矿区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杨俊[5](2021)在《基于物联网的智慧车位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文中指出随着车辆数量的急剧增长,现有停车位远远不能满足停车需求。一方面,有限的停车位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信息的不透明性还导致随机停车和道路拥堵,综合以上原因导致了城市停车难问题。针对城市停车位信息具有不透明性问题,本文设计了一套基于物联网的智慧车位管理系统,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地下停车场蜂窝网络弱的现状,设计了一种基于LoRa通信技术的停车场局域网络系统。LoRa局域网由LoRa子模块与主模块组成,基于硬件通讯协议进行地磁子模块与地磁主模块间的通信。采用SX1278芯片作为通讯载体,设计了硬件电路并测试了LoRa网络的可用性。2.鉴于服务器后端无法直接与硬件进行数据交互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树莓派的停车场控制器网络。树莓派作为停车场控制器,实现了硬件数据的接收与指令下发,通过MQTT协议可以建立服务器与树莓派之间的数据通信,实现终端硬件与服务器间接通信。3.为了确保系统的并发性与扩展性,设计了一种基于可扩展接口的分布式服务系统。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系统并发性要求,将本系统服务抽象成独立项目,其他系统可以作为本系统的消费者对本系统进行调用与整合,对实现城市级停车管理项目具有启示意义。最后,根据系统设计搭建了测试环境,并对系统硬件和软件分别进行了测试,包括停车场网络自组织功能测试,节点网络适应性测试,登录系统功能测试,信息检索功能测试和后端服务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运行正常,稳定可靠,实现了车位状态的查询、显示、车位占用时长统计、硬件信息的及时上报与指令的下发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承受高并发情景。本系统具有适应强、成本低、功耗低等特点,减少了系统硬件端的布线成本,停车场节点的部署也具有了灵活性,服务器端基于SOA设计,大大提高了系统整体性能,系统具有一定的扩展性。实验表明,该系统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与参考价值。
张大方[6](2021)在《光源控制器装配系统设计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动化技术及信息化技术在制造业已经开始大范围使用,为制造业带来了高效的生产效率及高质量的产品。国内从事批量产品制造的企业已经开始大批量导入自动化设备进行生产改造,提升了产品质量,降低了人工成本。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人们对多品种小批量的产品需求越来越多,很多从事少品种大批量产品生产的企业已经开始逐步转向为多品种小批量产品的生产。因为多品种小批量产品的多样性及少量化,导致此类型产品的生产模式人工成本较高且产品质量不易管控,如何实现柔性化制造成为了制造行业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论文以A公司的光源控制器装配生产线为研究对象,研究目标为设计一条适用于多品种小批量产品生产的装配系统。结合A公司的光源控制器生产现状提出了装配系统的设计需求,针对该设计需求制定了装配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装配系统设计方案包含装配系统硬件设计、装配系统控制系统设计和装配系统管理系统设计,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首先对光源控制器生产工艺流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合研究内容提出装配系统整体设计需求,制定装配系统总体设计方案。装配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思路,整体生产线设计为17个独立的工站,各工站之间可以连接通信,生产线布局可以快速切换。各工站采用模块化设计原则,标准设计模块包含人工作业工作台、物料取用防错模块、装配防错锁紧模块、半成品自动化检测模块,论文对通用模块进行了详细的设计结构说明及控制流程说明。(2)其次,对装配系统管理系统进行了整体设计。软件管理系统包含如下几个功能模块:生产工艺维护管理模块、流水线工作台管理模块、装配线生产数据统计及分析模块。针对管理系统的数据库、系统外部接口、系统运行环境进行了详细的设计。(3)最后,对装配系统进行生产试运行,试运行前验证了各个功能模块使用正常,试运行的结果验证了装配系统的实际运行结果与论文的研究目标一致。装配系统导入后,通过对日常运行的数据分析得出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及产品的一次检验合格率均有提升。最终结果证明,本设计方案能够符合改造的要求,提高整线的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
任毅[7](2021)在《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家居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伴随互联网技术、AI技术以及数据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电气自动化产业结构升级带来了新契机,同时推进了智能家居产业链的发展进程。目前,智能产品在人们工作生活过程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部分,对于目前电子设备集成度日逐渐提升,更新迭代速度不断加快,为智能家居产业结构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机会。以历史数据为参考发现,用户行为数据以及需求会根据时间的不断推移而发生改变,各大公司要想精准把握用户动态变化的兴趣爱好,首先需要通过以往用户数据推测用户的未来的行为动态。为此,研究设计一款符合大众的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家居信息系统,已成为解决此类问题的最佳选择。本课题以用户实际需求为根本,采用分布式设计方案设计了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家居信息管理系统,在系统设计过程中引入Hadoop框架与智能家居管理进行融合,确保为用户提供高灵活性、安全性、可扩展的智能家居管理系统。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所示:1.对国内外智能家居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说明,并对ZigBee无线传输技术、信息传感器技术、云计算技术以及Hadoop大数据平台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说明。随后,根据智能家居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提出了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案。2.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家居信息管理系统设计采用分布式计算框架Hadoop框架,同时为融合多用户、多环境的使用需求,需要确保高并发性,系统任务调度的过程中,会使用到蚁群算法,并且通过仿真优化,提升此种算法的效率,可以有效提升用户的体验效果。3.信息管理系统设计过程中引入B/S设计模式,根据业务逻辑与开发标准规范的要求,把项目分成表示、控制、业务逻辑、数据库访问、数据这5个不同的层次,然后结合业务具体的需求,系统之中总共包含的是登陆、管理、历史信息管理等5个功能模块。为确保系统安全高效运行,采用黑白盒测试方案完成系统测试,证明了系统的稳定性与兼容性。
张佳豪[8](2021)在《某电信业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企业规模逐渐扩大,各种业务也会逐渐增多。一个企业各个部门太多的业务聚集在一起,将会造就一个臃肿、不可复用、难以维护、部署成本高、改动影响大的庞大系统。接着,业务由于拆分而变小后,服务也逐渐变多,这种情况会导致系统间整体复杂度增加,既没有系统间调用的安全保障,也不能对业务进行统一管理。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基于微服务的设计理念,设计了一个拥有业务管理、自动开通、手动开通等功能,且容易扩展和维护的业务管理系统。本文首先确定了整体系统的微服务架构,并整理了系统开发相关的技术。经过了较为全面的需求分析后,本文先从硬件方面对系统的网络结构进行了设计,随后在软件层次的架构设计将整个系统的开发分为:页面展示层、基础服务层、业务控制层、通用服务层、数据存储层。功能模块设计则以业务控制层为主进行铺开讲述,详细设计了以模拟上级系统模块为主的几个模块。之后是基于MySQL的数据库设计、基于Vue及Element UI的界面设计、基于统一规范的接口设计,将系统总体设计从多个方面补充完整。在详细设计与实现时,使用Spring Boot框架,Mybatis-Plus框架等相关技术对系统进行实现,并对业务控制层中的几个模块进行了具体讲述。最后,本文使用了V模型,先编写各个模块相应的测试用例,然后通过使用多种测试工具对系统进行了多方面的测试。业务管理系统属于一个承上启下的中间系统,目前已在企业内部上线运行。在自动开通方面,业务管理系统负责处理上级系统发送的请求,完成系统内部的生成订单流程后,继续给下级系统发送具体的业务开通请求;在手动开通方面,系统管理员直接登录业务管理系统进行相关的手动操作,为合作客户开通相应的业务;在业务管理方面,系统管理员可以便捷查看各企业、各员工的业务开通状况,并进行相关统计。
谭天[9](2021)在《某移动设备管理系统服务端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当今世界互联网繁荣发展,智能设备已经相当普及,而移动终端设备以及终端应用的更新迭代,使移动设备不仅能够提供娱乐功能,还具备了极佳的办公能力。鉴于其办公能力逐渐追及个人电脑,使用手机等移动设备辅助日常办公极大方便了工作中的诸多事务。但随着自带设备办公模式的引入,需要寻求信息保护和移动办公之间更好的平衡。因此利用移动设备管理模式以求对移动设备实施管理和控制。本课题针对需求方所提出的业务需求进行分析,设计系统由客户端直接管控移动设备,管控命令等功能则由服务端实现。本文针对服务端进行了需求分析,应用多企业用户模式,最终完成了移动设备管理系统服务端的架构和总体设计。在详细设计和编码实现过程中,以Java语言进行编码,选用RESTful风格设计接口并使用SpringMVC进行接口实现,使用Spring框架编写功能模块,利用MyBatis框架访问数据库。课题中研究了敏感文本分类。因需要监测设备平台上是否有不良信息,系统使用敏感词匹配作为基础的识别方式,为检测敏感词匹配后可能遗漏的敏感文本,本课题利用爬虫文本和人工标注,结合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选取相关算法技术进行实验,通过实验结果验证实验模型可用性。最终服务端完成了功能上设备管理、策略管理等多方面的设计实现,可有效管控设备。
卢愿[10](2021)在《面向工缝装备的远程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技术,通过人、机、物的全面互联,实现全生产要素、跨时间维度、全产业链的全面连接,是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技术之一。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现代化设备管理正朝着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基于设备运行状态的远程实时数据采集、故障诊断、维保和云端部署的增值应用管理功能为设备运行和设计优化提供大数据的技术支撑,从而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与性能优化。而基于互联网的远程设备互联和增值应用管理功能是实现设备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的关键。本文以工缝装备为具体研究对象,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从系统架构、管理功能、数据传输方案和云端基础应用功能组件进行远程设备管理系统的研究。论文主要内容如下:(1)分析工缝装备管理场景的特征,设计了远程设备管理的系统架构和管理功能;结合工缝装备的参数特性和管理需求,建立了设备的信息模型。(2)针对远程设备管理场景下的状态实时监控需求和互联通信带宽限制的问题,设计了用于实时监控数据传输的混合压缩策略;针对数据传输安全性问题,设计了一种轻量级的分组数据加密算法和基于使用次数限制的密钥交换策略。(3)根据请求规模对远程设备管理系统进行服务拆分,开发了基于MQTT协议的设备接入服务器和基于B/S架构的云端基础应用功能组件,并设计与实现了基于请求行为统计和密文完整性判断的IP地址风险评估机制。最后本文搭建测试环境对远程设备管理系统从功能和性能两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测试,并将系统部署于某工缝装备生产企业进行应用效果的验证。测试结果与应用效果表明,远程设备管理系统实现了论文设计的功能,在负载性能、安全性和实时性上满足实际场景需求,能够帮助生产厂商降低设备的维护成本,提升设备管理的效率。
二、企业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企业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科研云模式下的云资源运营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与目的 |
1.1.1 云计算的优势与划分 |
1.1.2 企业上云现状 |
1.2 云平台与云管平台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论文主要工作以及组织结构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关键技术 |
2.1 微服务架构 |
2.2 Spring框架 |
2.3 Redis内存数据库 |
2.4 单点登录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需求概述 |
3.2 功能性需求分析 |
3.2.1 角色分析 |
3.2.2 用例分析 |
3.3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3.1 安全性需求 |
3.3.2 可靠性需求 |
3.3.3 扩展性需求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系统总体设计 |
4.1 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
4.2 微服务划分 |
4.3 系统架构设计 |
4.4 系统部署方案设计 |
4.5 数据库设计 |
4.5.1 E-R模型设计 |
4.5.2 数据库表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
5.1 微服务技术实现 |
5.1.1 Eureka Server的实现 |
5.1.2 Eureka Client的实现 |
5.1.3 高可靠服务的实现 |
5.2 功能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5.2.1 供应商与资源管理 |
5.2.2 账单计费管理 |
5.2.3 产品订单管理 |
5.2.4 项目与账号管理 |
5.2.5 单点登录管理 |
5.3 系统安全性的设计与实现 |
5.3.1 数据安全 |
5.3.2 权限控制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系统测试 |
6.1 测试环境 |
6.2 系统功能测试 |
6.3 系统性能测试 |
6.4 系统效果展示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论文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2)天然气管理系统应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天然气管理系统研究现状 |
1.2.2 客户用气特征分析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创新点 |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
2.1 生产运营管理现状分析 |
2.2 系统需求分析 |
2.2.1 生产运营需求 |
2.2.2 数据需求 |
2.2.3 用户管理需求 |
2.2.4 性能需求 |
2.3 系统整体设计 |
2.3.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2.3.2 系统技术架构设计 |
2.4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2.5 系统数据库设计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
3.1 动态数据采集技术研究 |
3.1.1 OPC技术概述 |
3.1.2 基于OPC协议的数据采集 |
3.2 地理信息技术研究 |
3.3 K-means算法技术研究与改进 |
3.3.1 K-means聚类算法基本思想 |
3.3.2 传统K-means算法的局限性 |
3.3.3 基于初始聚类中心优化的K-means算法改进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功能开发与关键技术应用 |
4.1 环境部署与系统界面 |
4.1.1 环境部署 |
4.1.2 系统界面布局 |
4.2 系统管理与首页 |
4.2.1 系统权限管理功能实现 |
4.2.2 系统首页 |
4.3 基本信息管理功能实现 |
4.3.1 信息的录入、删除及修改 |
4.3.2 信息检索 |
4.3.3 信息提醒 |
4.4 动态数据读写功能实现 |
4.4.1 动态数据读取 |
4.4.2 动态数据存储 |
4.5 管网图展示功能实现 |
4.6 客户用气特征分析功能实现 |
4.6.1 数据预处理 |
4.6.2 算法实现 |
4.6.3 结果展示与特征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 |
5.1 测试方法与原则 |
5.2 测试内容 |
5.3 测试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3)农场远程监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3.3 论文组织结构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农场远程监测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
2.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2.2 系统数据需求分析 |
2.3 系统非功能需求分析 |
2.4 系统开发工具需求分析 |
2.4.1 服务器系统需求分析 |
2.4.2 开发技术需求分析 |
2.4.3 网络通信框架需求分析 |
2.4.4 数据库需求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农场远程监测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
3.1 系统架构设计 |
3.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3.2.1 基本信息模块设计 |
3.2.2 任务管理模块设计 |
3.2.3 作业管理模块设计 |
3.2.4 统计分析模块设计 |
3.2.5 系统管理模块设计 |
3.3 数据库设计 |
3.3.1 数据库表设计 |
3.3.2 数据库备份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农场远程监测管理系统功能实现 |
4.1 基本信息功能实现 |
4.2 任务管理功能实现 |
4.3 作业管理功能实现 |
4.4 统计分析功能实现 |
4.5 系统管理功能实现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农场远程监测管理系统测试 |
5.1 测试环境部署 |
5.2 系统功能测试 |
5.2.1 基本信息功能测试 |
5.2.2 任务管理功能测试 |
5.2.3 作业管理功能测试 |
5.2.4 统计分析功能测试 |
5.2.5 系统管理功能测试 |
5.3 系统性能测试 |
5.3.1 健壮性测试 |
5.3.2 响应速度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农场远程监测管理系统应用 |
6.1 广东农场应用 |
6.2 内蒙古农场应用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作者简介 |
(4)基于云服务的露井联采矿水资源高效利用动态跟踪评价系统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云服务应用研究现状 |
1.2.2 煤矿信息平台发展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的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系统开发基本理论与关键技术 |
2.1 水资源高效利用动态跟踪评价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
2.1.1 水资源生命周期理论 |
2.1.2 水资源生命周期可持续评价 |
2.2 软件开发技术 |
2.2.1 B/S技术 |
2.2.2 C#语言 |
2.2.3 ASP.NET技术 |
2.2.4 云存储技术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及可行性分析 |
3.1 系统所研究区域概况 |
3.1.1 自然地理 |
3.1.2 水文气象 |
3.1.3 区域地质条件 |
3.1.4 企业概况 |
3.1.5 水资源利用情况 |
3.2 系统开发可行性分析 |
3.2.1 技术可行性分析 |
3.2.2 经济可行性分析 |
3.2.3 安全可行性分析 |
3.3 系统需求分析 |
3.3.1 系统功能需求 |
3.3.2 系统非功能需求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总体设计 |
4.1 系统设计目标与原则 |
4.1.1 设计原则 |
4.1.2 设计目标 |
4.2 系统整体设计 |
4.2.1 系统总体架构 |
4.2.2 系统功能架构设计 |
4.3 系统模块详细设计 |
4.3.1 水资源信息管理模块 |
4.3.2 水资源统计分析模块 |
4.3.3 动态评价管理模块 |
4.3.4 系统管理模块 |
4.4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4.1 数据需求 |
4.4.2 数据E-R图 |
4.4.3 数据表的设计 |
4.5 开发及运行环境 |
4.5.1 硬件环境 |
4.5.2 软件环境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实现 |
5.1 系统登录功能实现 |
5.2 水资源信息管理模块实现 |
5.2.1 用水单位信息 |
5.2.2 供水单位信息 |
5.3 水资源统计分析模块实现 |
5.3.1 用水分析 |
5.3.2 供水分析 |
5.3.3 水质分析 |
5.4 动态评价管理模块实现 |
5.4.1 资源消耗综合评价 |
5.4.2 经济性综合评价 |
5.4.3 技术性能综合评价 |
5.4.4 社会影响评价 |
5.4.5 环境影响评价 |
5.4.6 可持续性综合评价 |
5.5 用户信息管理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登录测试 |
6.2 功能测试 |
6.3 性能测试 |
6.4 软件测试结论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5)基于物联网的智慧车位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
1.4.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系统总体设计与需求分析 |
2.1.引言 |
2.2.系统总体设计与分析 |
2.3.功能性需求 |
2.3.1.停车场控制系统 |
2.3.2.用户自主停车系统 |
2.3.3.后台管理系统 |
2.4. 非功能性需求 |
2.4.1. 性能需求 |
2.4.2. 安全性需求 |
2.4.3.实用性需求 |
2.5. 开放式系统接口设计 |
2.5.1.开放式系统接口总体设计思路分析 |
2.5.2.开放式系统接口设计方法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停车场网络分析与设计 |
3.1.引言 |
3.2.总体设计思路分析 |
3.3.几种常见物联网技术对比与分析 |
3.4.LoRa协议栈 |
3.5.MQTT协议栈 |
3.5.1.MQTT协议结构 |
3.5.2.MQTT协议报文格式 |
3.5.3.MQTT协议主要特性 |
3.6.节点硬件设计 |
3.6.1.SX1278硬件电路设计 |
3.6.2.扩展电路设计 |
3.7.节点软件设计 |
3.7.1.车位终端节点 |
3.7.2.车位节点主模块 |
3.8.停车场控制器(树莓派模组) |
3.9.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服务端分析与设计 |
4.1.引言 |
4.2.后端技术架构分析与设计 |
4.3.开放式系统接口(服务层)设计 |
4.4.Web层设计 |
4.5.数据库设计 |
4.5.1.数据持久化分析与设计 |
4.5.2.数据缓存机制分析与设计 |
4.6.单点登录服务 |
4.6.1.基于Redis的session持久化 |
4.6.2.用户(管理员)注册 |
4.6.3.单点注销 |
4.7.信息检索服务 |
4.8.数据管理服务 |
4.8.1.处理停车场控制器消息 |
4.8.2.LoRa地磁传感器网络的绑定 |
4.8.3.系统各项数据查询 |
4.9.自主停车服务 |
4.10.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部署与功能测试 |
5.1.引言 |
5.2.测试环境搭建 |
5.2.1.停车场控制网络环境搭建 |
5.2.2.服务端测试环境搭建 |
5.3.功能性测试 |
5.3.1.停车场网络自组网功能测试 |
5.3.2.节点网络自适应性测试 |
5.3.3.登录系统功能测试 |
5.3.4.信息检索功能测试 |
5.3.5.后台管理功能测试 |
5.4.非功能性测试 |
5.4.1.并发性能测试 |
5.4.2.系统可扩展接口测试 |
5.5.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总结 |
6.2.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专利目录 |
(6)光源控制器装配系统设计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1.1.1 多品种小批量制造业发展趋势分析 |
1.1.2 多品种小批量产品装配系统优势分析 |
1.2 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
1.2.1 生产装配线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装配防错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检测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选题来源 |
1.4 论文研究目的 |
1.5 论文研究内容 |
1.6 本章小结 |
第2章 装配系统需求分析及总体设计 |
2.1 生产现状分析 |
2.1.1 生产现状概述 |
2.1.2 生产流程分析 |
2.1.3 生产问题分析 |
2.2 装配系统需求分析 |
2.2.1 工艺流程改善 |
2.2.2 装配系统硬件改善 |
2.2.3 装配系统管理改善 |
2.3 光源控制器装配系统总体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装配系统硬件及控制系统设计 |
3.1 整体方案分析设计 |
3.1.1 设计需求分析 |
3.1.2 硬件结构设计方案 |
3.1.3 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
3.2 关键模块硬件结构及控制设计 |
3.2.1 流水线工作台设计 |
3.2.2 物料取用防错模块设计 |
3.2.3 物料装配锁紧模块设计 |
3.2.4 流水线传递模块设计 |
3.2.5 半成品检测模块设计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装配系统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
4.1 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
4.2 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
4.3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3.1 数据库概念设计 |
4.3.2 数据库逻辑设计 |
4.3.3 数据库物理设计 |
4.4 系统外部接口设计 |
4.5 系统运行环境设计 |
4.6 管理系统关键功能模块设计 |
4.6.1 工艺维护管理设计 |
4.6.2 领备料管理设计 |
4.6.3 生产计划管理设计 |
4.6.4 辅助装配管理设计 |
4.6.5 数据分析管理设计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装配系统应用分析 |
5.1 装配系统生产试运行 |
5.1.1 装配系统导入准备 |
5.1.2 验证系统可行性 |
5.2 装配系统导入问题分析及改善 |
5.2.1 生产线平衡问题分析及改善 |
5.2.2 装配系统管理系统问题分析及改善 |
5.2.3 装配系统升级改造机构设计问题分析及改善 |
5.3 装配系统改进实施效果 |
5.3.1 产品合格率的改善 |
5.3.2 生产效率的提升 |
5.3.3 改造前后对比 |
5.4 装配系统改善不足点 |
5.5 本章总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7)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家居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智能家居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组织结构 |
1.3.1 论文主要内容 |
1.3.2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智能家居信息系统技术研究 |
2.1 智能家居技术 |
2.1.1 ZigBee无线传输技术 |
2.1.2 信息传感器技术 |
2.2 云计算技术 |
2.2.1 云计算基本概念 |
2.2.2 云计算基础架构 |
2.3 Hadoop大数据分布式平台 |
2.3.1 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 |
2.3.2 MapReduce编程模式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家居信息系统分析 |
3.1 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家居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
3.1.1 用户需求分析 |
3.1.2 系统功能需求 |
3.1.3 系统运行环境需求分析 |
3.2 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家居信息系统可行性分析 |
3.2.1 经济实用性 |
3.2.2 技术可行性 |
3.2.3 社会效应可行性 |
3.2.4 管理模式可行性 |
3.2.5 非功能需求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家居信息系统总体设计 |
4.1 软件架构设计 |
4.1.1 智能家居信息系统架构设计 |
4.1.2 用户内部子系统设计 |
4.2 云服务平台设计 |
4.2.1 功能服务器 |
4.2.2 Hadoop集群 |
4.3 基于大数据的云平台任务调度算法研究 |
4.3.1 大数据平台任务调度算法研究 |
4.3.2 遗传—蚁群算法优化 |
4.3.3 任务调度算法测试结果分析 |
4.4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4.4.1 用户登录模块 |
4.4.2 数据信息管理模块 |
4.4.3 视频监控模块 |
4.4.4 电气设备控制模块 |
4.4.5 历史信息管理模块 |
4.5 数据结构设计 |
4.5.1 逻辑结构设计 |
4.5.2 数据库设计 |
4.6 系统性能优化 |
4.6.1 多用户共享的基础 |
4.6.2 多用户共享的实现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家居信息系统实现与测试 |
5.1 系统环境搭建 |
5.2 系统功能实现 |
5.2.1 用户登录模块实现 |
5.2.2 数据信息管理模块实现 |
5.2.3 视频监控模块实现 |
5.2.4 电气设备控制模块 |
5.2.5 历史信息管理模块 |
5.3 系统测试 |
5.3.1 测试环境 |
5.3.2 白盒测试 |
5.3.3 黑盒测试 |
5.3.4 测试用例设计 |
5.3.5 系统软件测试结论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某电信业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课题背景 |
1.2 课题任务 |
1.2.1 课题内容 |
1.2.2 本人承担任务 |
1.3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
2.1 微服务架构 |
2.1.1 微服务架构介绍 |
2.1.2 微服务架构的优缺点 |
2.2 微服务相关技术 |
2.2.1 Spring |
2.2.2 Spring Boot |
2.2.3 Spring Cloud |
2.3 数据库相关技术 |
2.3.1 MySQL |
2.3.2 Redis |
2.4 前端相关技术 |
2.4.1 Vue |
2.4.2 Element UI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的需求分析 |
3.1 系统需求分析概述 |
3.2 微服务基础功能需求分析 |
3.2.1 服务注册与发现 |
3.2.2 服务调用 |
3.2.3 服务网关 |
3.2.4 服务降级与服务熔断 |
3.3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3.1 用户管理功能 |
3.3.2 模拟上级系统功能 |
3.3.3 业务系统配置功能 |
3.3.4 系统管理功能 |
3.3.5 自动开通功能 |
3.3.6 通用服务 |
3.4 系统的非功能需求分析 |
3.4.1 性能 |
3.4.2 易用性 |
3.4.3 安全性 |
3.4.4 可维护性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的总体设计 |
4.1 系统网络结构设计 |
4.2 系统软件层次架构设计 |
4.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4.4 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
4.4.1 数据库E-R图设计 |
4.4.2 数据库表设计 |
4.5 系统的界面设计 |
4.6 系统接口设计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5.1 微服务基础组件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5.1.1 服务注册中心 |
5.1.2 服务调用 |
5.1.3 服务网关 |
5.1.4 服务降级和服务熔断 |
5.2 用户管理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5.2.1 企业管理员管理功能 |
5.2.2 终端用户管理功能 |
5.3 模拟上级系统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5.3.1 企业订购功能 |
5.3.2 IP导入功能 |
5.3.3 用户订购功能 |
5.3.4 用户导入功能 |
5.3.5 用户导出功能 |
5.3.6 IP管理功能 |
5.3.7 企业退订功能 |
5.3.8 用户退订功能 |
5.3.9 用户批量退订功能 |
5.3.10 企业补录功能 |
5.3.11 用户补录功能 |
5.4 业务系统配置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5.4.1 MDM系统配置功能 |
5.4.2 VPDN系统配置功能 |
5.5 系统管理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5.5.1 修改密码功能 |
5.5.2 查看日志功能 |
5.6 自动开通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5.6.1 企业MDM业务开通功能 |
5.6.2 用户MDM业务开通功能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系统测试方法介绍 |
6.2 系统的功能测试 |
6.3 系统的性能测试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束语 |
7.1 论文工作总结 |
7.2 问题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某移动设备管理系统服务端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引言 |
1.1 课题背景 |
1.2 课题任务 |
1.2.1 课题内容 |
1.2.2 本人承担任务 |
1.3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
2.1 Spring简介 |
2.2 SpringMVC简介 |
2.3 MyBatis与MyBatis-Plus简介 |
2.4 文本分类理论与技术简介 |
2.4.1 文本分词 |
2.4.2 文本特征表示 |
2.4.3 分类模型相关算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服务端的需求分析 |
3.1 系统服务端用户角色分析 |
3.1.1 普通管理员 |
3.1.2 主管理员 |
3.1.3 超级管理员 |
3.2 系统服务端功能需求分析 |
3.2.1 设备管理 |
3.2.2 策略管理 |
3.2.3 应用管理 |
3.2.4 位置管理 |
3.2.5 信息管理 |
3.2.6 系统管理 |
3.3 系统服务端功能的UML用例图 |
3.4 系统服务端的非功能需求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服务端的总体设计 |
4.1 系统服务端网络结构设计 |
4.2 系统服务端软件层次架构设计 |
4.3 系统服务端功能模块设计 |
4.4 系统服务端的数据库设计 |
4.4.1 E-R图设计 |
4.4.2 数据库表设计 |
4.5 系统服务端的界面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服务端主要功能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5.1 设备管理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5.1.1 设备列表管理子模块的详细设计 |
5.1.2 设备列表管理子模块的实现 |
5.2 策略管理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5.2.1 策略组管理子模块的详细设计 |
5.2.2 策略组管理子模块的实现 |
5.3 信息管理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5.3.1 信息记录查询子模块的详细设计 |
5.3.2 信息记录查询子模块的实现 |
5.3.3 敏感文本分类的研究与实现 |
5.4 系统管理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5.4.1 组织管理子模块的详细设计 |
5.4.2 组织管理子模块的实现 |
5.4.3 敏感词管理子模块的详细设计 |
5.4.4 敏感词管理子模块的实现 |
5.5 系统服务端部分功能界面展示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服务端测试 |
6.1 系统测试方法介绍 |
6.2 功能测试 |
6.3 性能测试 |
6.4 测试结果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束语 |
7.1 论文工作总结 |
7.2 问题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面向工缝装备的远程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工缝装备发展现状 |
1.2.2 远程设备管理研究现状 |
1.2.3 数据传输技术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2 远程设备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
2.1 工缝装备管理场景分析 |
2.2 工缝装备远程管理系统架构 |
2.3 远程设备管理功能设计 |
2.4 工缝装备信息模型 |
2.5 本章小结 |
3 远程设备管理数据传输方案设计 |
3.1 应用层协议设计 |
3.2 工缝装备远程实时监控数据传输方案设计 |
3.2.1 实时监控数据传输方案 |
3.2.2 动态特性混合压缩策略设计 |
3.3 数据传输安全方案设计 |
3.3.1 远程设备管理数据传输风险分析 |
3.3.2 数据加密方案设计 |
3.3.3 轻量级对称加密算法设计 |
3.3.4 基于使用次数限制的密钥交换策略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4 远程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云端框架设计 |
4.2 设备接入服务器设计与实现 |
4.2.1 接入服务器总体架构 |
4.2.2 Topic定义 |
4.2.3 负载均衡设计 |
4.2.4 设备接入服务数据安全实现 |
4.2.5 设备接入服务器主程序 |
4.3 平台应用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 |
4.3.1 应用接口规范 |
4.3.2 平台应用接口安全 |
4.3.3 历史数据存储方案 |
4.3.4 应用功能模块实现 |
4.4 IP地址风险评估机制设计 |
4.4.1 基于请求行为统计的评估策略 |
4.4.2 基于密文完整性的评估策略 |
4.4.3 IP地址风险评估机制设计 |
4.5 远程升级设备端功能设计与实现 |
4.5.1 智能网关与程序烧录一体化移动端软件设计 |
4.5.2 工缝装备控制芯片Bootloader分析 |
4.5.3 电控程序烧录模块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5 测试与验证 |
5.1 测试环境搭建 |
5.2 系统功能测试 |
5.2.1 设备基本信息管理功能测试 |
5.2.2 远程监控功能测试 |
5.2.3 历史数据查询功能测试 |
5.2.4 用户管理功能测试 |
5.2.5 远程升级功能测试 |
5.3 系统性能测试 |
5.3.1 负载性能测试 |
5.3.2 安全性测试 |
5.3.3 实时性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四、企业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科研云模式下的云资源运营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黄旭. 浙江大学, 2021(02)
- [2]天然气管理系统应用技术研究[D]. 马梦桐.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3]农场远程监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韩娜娜.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2021(01)
- [4]基于云服务的露井联采矿水资源高效利用动态跟踪评价系统研发[D]. 陈静.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5]基于物联网的智慧车位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D]. 杨俊. 汕头大学, 2021(02)
- [6]光源控制器装配系统设计及应用[D]. 张大方. 浙江大学, 2021(02)
- [7]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家居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D]. 任毅.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8]某电信业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张佳豪.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9]某移动设备管理系统服务端的研究与实现[D]. 谭天.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10]面向工缝装备的远程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D]. 卢愿. 浙江大学,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