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表”石即将卷土重来

“华表”石即将卷土重来

一、“华表”石材欲东山再起(论文文献综述)

马珂[1](2019)在《昆明近代园林特征与演变研究(1840-1949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昆明地处中国西南,自古有着不同与中原地区的历史发展脉络,到了近代昆明自开埠以后,昆明园林发生着很大变化:东西方思想的冲突与交融,在“田园城市”理论影响下形成昆明近代公园系统,而具体不同艺术风格的碰撞造就昆明园林独特的特征,为昆明园林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论文针对昆明城市发展过程中,古城格局、文化古迹的消失,近代园林消解等问题,以昆明近代历史园林为研究对象,运用史料研究、实地调研以及分类归纳——特征总结——演绎分析的逻辑方法,对以下内容作出深入研究:(1)近代昆明园林分类及各类型园林的个案研究;(2)昆明近代园林的特征研究;(3)昆明近代园林的演变脉络研究。意图挖掘整理属于近代昆明独有的园林艺术特征与演变脉络,为后续园林遗产保护工作作出贡献。最终,在史料梳理与个案研究基础上,得出:(1)昆明近代园林形成了“两轴、三环、多片区”的整体结构分布特征,中西合璧的风格特征,叠山理水、花木建筑各方面综合了西方风格艺术与传统江南园林技法,形成本土特色,同时园林承载了社会、市井、教育、商业等活动。而这些特征受到近代自然人文、政治权力、以及中西方园林思想等多重因素的影响。(2)昆明近代园林经历了萌芽期(1840-1910年)、发展期(1911-1921年)、繁盛期(1922-1937年)、平稳期(1938-1945年)、衰退期(1946-1949年)五个历史阶段。演变脉络表明:昆明近代公共园林为主流园林,形成整体公园系统;私家园林大量兴起;寺观园林逐年减少,园林空间逐渐转化为其他性质空间或消失,但仍有部分经典的园林保留至今;校园园林既有本土成长起来的中西合璧式园林,又有抗日战争时期呈现出的战时朴素校园景观。

崔文琪[2](2018)在《明清时期毛纪及其家族文学研究》文中认为毛纪是明代中期山左诗坛的一位重要诗人。明代成化至嘉靖年间,胶东诗人号称“毛、丛、王、蓝”,“毛”即指毛纪。在弘治后,李东阳及其影响下的“茶陵派”诗风蔚为大观,毛纪虽未入“茶陵派”,但和“茶陵派”的重要成员及其亲友都关系密切,其作诗风格也受到“茶陵派”影响。因毛纪为弘治、正德和嘉靖三朝元老,又官至内阁首辅,其下门人众多,影响广泛,所以毛纪诗歌创作中对台阁体的纠正、对“茶陵派”诗风的响应,都在推动着明中期诗歌风气的纠正与转变。毛纪其人勤学上进,为官廉静简重,重视子孙诸辈的儒业科举;同时他为诗为文讲究温柔敦厚、浑雅正大,但又能摹写自然,抒真情实感,这样的为人处世的原则和诗文创作的风格,对其崇儒毛氏族人的影响可谓深远。在毛纪之后,崇儒毛氏家族内又有多位子孙精于诗文创作,如七世毛似徐、十世毛畹、十三世毛式玉等。但目前学术界对于毛纪及其掖县崇儒毛氏家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史学和文献学方面,对其家族的诗文研究基本是一片空白。当代有着作论及毛纪诗歌创作,但也是寥寥百字,也没有论及其文章创作,更遑论研究其族人的文学创作。所以,研究明清时毛纪及其崇儒毛氏家族的诗文创作,不仅可以填补学术界在此方面的空白,也对全面探究掖县崇儒毛氏家族的文学创作、胶东地区的文学创作,乃至明清时山左地区的文学创作,都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内容分成四章。第一章主要考察崇儒毛氏的家族源流和世系,梳理明中期到清前期家族重要成员的生平。在搜集大量资料的前提下,力图对家族内在文学或仕宦方面有突出成就的成员进行细致而详细的介绍。第二章主要探究毛纪的生平行实及文学交游情况。将毛纪的一生分成四个阶段进行全面梳理,并从在朝联句交游、在朝其他交游、归隐结社交游三个方面,力求完整且详细地探究毛纪的文学交游情况,同时对重要的交游对象,如杨廷和、石珤、刘鈗、杨一清、郭东山等进行详细介绍,也要涉及毛纪和“茶陵派”的关系。第三章分三个部分介绍毛纪的文学成就。第一部分总体梳理其着述,以其诗文集《鳌峰类稿二十六卷》为主,介绍其文学成就;第二部分从诗歌题材角度,将毛纪诗歌分成游赏山水诗、酬赠送别诗、抒情感怀诗和咏物题画诗四类,赏析其诗歌特色与风格。第三部分,则对其文章进行简要分析,以便全面了解其创作风格。第四章则力求全面论述崇儒毛氏其他十位重要族人的诗文创作。

冯琳[3](2018)在《南京民国建筑艺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的建筑事业进入了一个蓬勃的发展阶段,在城、乡建设方面均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与此同时,如何能够科学地体现当代建筑的民族精神,一直是建筑界热议的话题。南京民国建筑,无论从群体、单体还是结构、装饰都具有非常典型的中西交融的艺术特征,对当代建筑的相关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研究意义。民国时期的南京,作为当时亚洲最大的共和国的首都,拥有种类多样的建筑遗存。广义上的南京民国建筑,即有传统的古代建筑,也有纯西方式的新建筑,而对后期中国建筑发展产生影响最大的,则是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的近代民族形式建筑。这一类建筑也被称为狭义上的民国建筑,是以往相关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最能体现中国近代建筑“酌古参今、兼容中外”的时代特征。本文综合运用了艺术设计学、艺术考古学、建筑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围绕着狭义的南京民国建筑,即民国时期南京的近代民族形式建筑展开讨论。第一,笔者对相关建筑遗存做了大量的调查,全面地整理了现存有关建筑的材料,在本文中收录了135座相关建筑,并给予详尽描述。这样做,并不为通过材料的堆砌来增加文章的体量,而是为本文提出的一种新的复合式分类方法提供支撑。除此之外,通过仔细地比对和分析,笔者也看到了这一批建筑中的局限与不足。第二,本文参照《首都计划》对南京民国建筑进行了深入讨论。《首都计划》作为南京民国首都建设最重要的一部指导方针,并未在后期得到完全地落实。即便如此,它仍然对民国建筑风貌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笔者在文中依照实际情况与《首都计划》作了对应,不仅关注建筑的方位和样貌,更重要是对这一批建筑体现出的气质与精神内涵进行分析。第三,南京民国建筑在继承传统时展现了多种角度的思考,在后期的发展过程中,更由此拓展出现了多种类型,基于建筑的综合性与复杂性,使用单一的分类手法不足以支撑科学地研究。作为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以建筑的基本形式为主要分类依据,以建筑的功能性质、平面布局、材料结构等为辅助分类依据,以复合式分类方法对南京民国建筑进行了较全面的、系统的分类,这也是本文首次采用的一种分类尝试。第四,本文以南京民国建筑中传统元素的范式形成为切入,分析了中西建筑文化在融合过程中遵循的原则和采用的方法,并对南京民国建筑用例中的具体体现给予举例分析。在探讨其受到的中国传统影响时,本文关照《营造法式》及《清工程做法则例》得出其变化规律,并尝试对这种变化的产生原因作以探究。第五,南京民国建筑,作为中西建筑文化融合的体现,以及中国传统建筑近代化的产物,其审美特征是十分复杂的。本文首先分析了其建筑文化、建筑语言、建筑理念等方面的时代特征,在此基础上,从近现代建筑所需要体现的形式美、功能美、体验美、材料美、环境美等几方面出发,分形式与功用、比例与尺度、环境与布局、材料与质感、象征与意蕴五方面阐述其美的特征。本文对南京民国建筑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在总结其具有的艺术价值和时代意义的同时,对其历史局限性和不足进行了分析,目的在于以此,为中国当代建筑设计如何处理国际影响与传统精神之间的关系贡献思路。

寒溪夜浣[4](2013)在《“小紫禁城”龙脉探秘》文中认为在四面山麓的江津柏林镇双凤原始森林中,暗藏着一座占地两万多平方米的神秘庄园。它规模宏大、设计精巧,格局竟与紫禁城相似;它绘彩描金,雕梁画柱,处处透出逼人的贵气。它缘何敢华表撑天,随处见龙?它为何机关密布,暗道丛生?它建于何时,又由谁督建?它的主人是谁?修建它的庞大资金从何而来……一个接一个的谜团,等待着人们去解开。

聂还贵[5](2011)在《中国,有一座古城叫大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课本上读历史,历史很遥远,来大同看历史,就走在历史里;书本上读大同,大同像传说,来大同看大同,大同美丽而神奇。序1一座城市,应当有一部属于自己的传记。一座历史文化积蕴深厚的城市,有可能成为其所属民族与国家的鉴照。大同,拥有这样的资格。--北魏、大辽、金国,三代京华之地,厚土旷野,浩气烈风;雁门关、北岳恒山

张鹏[6](2008)在《景观环境中的雕塑主题公园研究》文中指出雕塑主题公园以它独特的艺术品位、现代理念,和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已经成为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文化含量、经济实力、开放程度的象征,它是城市雕塑的“聚落”,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和文化发展的里程碑。她的出现是现代雕塑艺术发展中出现的一种新现象,有着鲜明的社会和人文发展背景,使得原本处于学院精英范畴的雕塑艺术开始与民众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以群体性和大众化的形式出现在休闲场所中。雕塑主题公园的源头在欧洲,所以国外对雕塑主题公园的研究已经持续了很久的时间,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积累了很多的经验,进入了成熟的阶段。但是我国在雕塑主题公园这个领域中却是刚刚起步,其中与景观环境相结合,并成功的例子就更为少见了。本论文主要针对雕塑公园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展开相应的论述,以具体事例分析为依据,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实际参观了国内的许多雕塑公园,对其进行汇总和整理,大胆提出当前中国雕塑公园的发展现状,明晰了我国当前雕塑公园发展过程中与景观环境相结合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加以认真分析,最后试图提出在新形式下中国当前景观环境中的雕塑主题公园的发展趋向。在论文中雕塑主题公园如何与景观环境结合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为本论文研究重点内容。概括起来,文章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内容:一、雕塑主题公园在相关概念方面的定位,以及她的演变发展史。让大家从概念上对雕塑主题公园有所认识,有助于论文进一步的展开。二、从主题方面分析,雕塑主题公园大致可以分为历史主题、地域主题和人文主题三类,通过例子进行具体阐释,紧扣主题性概念。三、从第五章开始进入论文的核心章节。指出景观环境与雕塑主题公园中存在的关系,相互渗透,互为主体的。四、通过大量的例证,抛出雕塑主题公园在中国的现状、具有的艺术特点、存在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五、上文举出了中国雕塑公园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对景观环境中的雕塑主题公园在中国存在的问题和对今后的发展对策做了明确详细的分析。重申一些基本观点,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曾晓丽[7](2005)在《关中皇家陵寝园林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关中号称古代帝王之州,从西周到汉唐,在1100 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数以百计的陵寝园林,被誉为中国古代园林的一朵奇葩,成为王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关中地区的经济、环境以及风俗产生了重大影响。五代以降,关中皇家陵园逐渐失去了往日的风采,但是其中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后世仍具有重大意义,这一座座帝王陵寝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并发展成为独具魅力的文物旅游胜地。本研究全面介绍了周、秦、汉、唐四个王朝陵寝园林的历史发展状况,客观真实地揭示关中皇家陵寝园林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系统的剖析了皇家陵寝园林与关中地区经济、环境以及风俗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为深入了解中国古代陵寝文化,为社会经济、环境、以及社会风俗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教学和科研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对于促进和拓宽以古城西安为中心的旅游文化事业,对陕西陵墓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研究从宏观的视角对中国帝王陵寝制度的演变历程进行了梳理,以翔实的史料阐述了坟丘形制、地面礼制建筑以及附属设施的演变规律,并指出了周秦汉唐四个统一王朝皇家陵寝园林发展的特征及风格。其次,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出发,总结了历代政府关于陵寝园林管理与组织的机构与制度,重点探讨了西汉陵邑、唐代陵户的设置在陵园管理与维护中的重大作用。再次,从农史研究思路出发,具体剖析了皇家陵寝园林的兴建对关中地区经济、生态环境、文化风俗的重大影响。通过关中陵寝园林与社会经济的相关性分析,探讨了陵寝园林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不同影响;通过关中陵寝人文景观、陵园内外植被的变迁以及关中地区农田耕地不断减少的论述,全面揭示了陵寝园林对关中地区生态环境变化中的重大影响;通过对关中地区学术文化的兴起与繁荣,厚葬之风的滋盛以及社会风俗向多元化发展的解析,阐明了陵寝园林的兴建对社会风俗习惯转化的重要影响作用。最后,在全面审视关中皇家陵寝园林发展历史、探讨了陵寝园林的组织与管理、陵寝园林与经济、生态环境与文化风俗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剖析了其中所蕴涵的特殊历史文化价值,对现代社会陵寝园林景观的恢复、保护与旅游开发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建议。

林深[8](1999)在《天经》文中指出 (续上期)章头按老岸老故事(十二)桃三爷的朝天锅老岸风味小吃最好的是朝天锅。那是极有名的。一口大锅支在了街旁,锅口朝天,沸汤翻滚,锅上又是不盖锅盖的.故尔称为"朝天锅"。锅下烧着松柴棒子,噼哩叭哩地烧得正旺,火星不时便

二、“华表”石材欲东山再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华表”石材欲东山再起(论文提纲范文)

(1)昆明近代园林特征与演变研究(1840-1949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园林史研究概述
        1.1.2 当下中国园林史所面临不足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概念与选题的界定
        1.3.1 时间界定
        1.3.2 空间界定
        1.3.3 园林概念界定
        1.3.4 园林类别界定
    1.4 研究动态
        1.4.1 近代园林的研究
        1.4.2 昆明园林的研究
        1.4.3 研究动态小结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内容与重点
        1.5.3 研究框架
第二章 昆明自然人文概况及历史沿革
    2.1 昆明概述
        2.1.1 地理位置
        2.1.2 自然气候
        2.1.3 人文关联
    2.2 早期的昆明
    2.3 自开埠时期(1904—1910)
        2.3.1 自开埠概况
        2.3.2 滇越铁路修建及影响
        2.3.3 开埠后的城市转型
    2.4 民国初期(1911—1936)
        2.4.1 城市规划
        2.4.2 建筑风格
        2.4.3 公共娱乐与文教事业
    2.5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2.5.1 城市建设
        2.5.2 金融事业
        2.5.3 文化教育事业
    2.6 内战停滞时期(1946—1949)
        2.6.1 经济衰退
        2.6.2 城市规划停滞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昆明近代园林概述
    3.1 昆明传统园林历史沿革
    3.2 昆明近代园林分类
        3.2.1 昆明近代公共园林
        3.2.2 昆明近代私家园林
        3.2.3 昆明近代寺观园林
        3.2.4 昆明近代宗教园林
        3.2.5 昆明近代校园园林
        3.2.6 昆明近代纪念性景观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昆明近代园林个案研究
    4.1 公共园林
        4.1.1 金碧公园
        4.1.2 翠湖公园
        4.1.3 大观公园
        4.1.4 古幢公园
        4.1.5 近日公园
    4.2 私家园林
        4.2.1 城区内的私家花园
        4.2.2 郊野别墅园
    4.3 寺观园林
        4.3.1 水院型寺观园林
        4.3.2 山地型寺观园林
        4.3.3 综合型寺观园林
    4.4 校园园林
        4.4.1 东陆大学
        4.4.2 西南联合大学
    4.5 本章小结
        4.5.1 公共园林
        4.5.2 私家园林
        4.5.3 寺观园林
        4.5.4 校园园林
第五章 昆明近代园林的特征
    5.1 分布特征
        5.1.1 整体分布特征
        5.1.2 各类型园林分布特征
    5.2 园林风格特征
        5.2.1 中式
        5.2.2 西式
        5.2.3 中西合璧式
    5.3 园林要素特征
        5.3.1 叠山
        5.3.2 理水
        5.3.3 建筑
        5.3.4 雕像与纪念性构筑
        5.3.5 植物营造
        5.3.6 楹联匾额
    5.4 园林活动
        5.4.1 社会公共活动
        5.4.2 学术教育活动
        5.4.3 运动康健活动
        5.4.4 市井庙会及宗教活动
        5.4.5 园林周边业态的发展
    5.5 影响因素
        5.5.1 山水城市环境影响
        5.5.2 多元文化影响
        5.5.3 政治权力影响
        5.5.4 西方园林规划理念影响
        5.5.5 江南园林影响
        5.5.6 传统宗教思想影响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昆明近代园林的演变
    6.1 萌芽期(1840-1910)
        6.1.1 清晰的古城池整体景观格局
        6.1.2 寺观园林由盛转衰
        6.1.3 公共园林与学校园林的兴起
    6.2 发展期(1911-1921)
        6.2.1 公共园林发展
        6.2.2 私家园林崛起
        6.2.3 寺观园林短暂复兴
    6.3 繁盛期(1922-1937)
        6.3.1 私家园林繁盛
        6.3.2 公共园林繁盛
        6.3.3 多条风景名胜公路创建
        6.3.4 寺观园林的空间功能转化
    6.4 平稳期(1938-1945)
        6.4.1 小型公共园林建设兴起
        6.4.2 私家园林数量攀升
        6.4.3 战时整体园林空间功能变化
    6.5 衰退期(1946-1949)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1.1 昆明近代园林个案研究
        7.1.2 昆明近代园林的特征
        7.1.3 昆明近代园林的演变
    7.2 后续遗产保护的思考
        7.2.1 现存昆明近代园林状况及原因
        7.2.2 后续遗产保护思考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图片索引

(2)明清时期毛纪及其家族文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及创新点
第一章 崇儒毛氏家族源流和发展
    第一节 淮泗间徙,单薄族源
    第二节 声名鹊起,光耀昭彰
        一、显赫鹊起——简述毛纪
        二、德誉莱州——五世名重
        三、光耀绵延——递至七世
    第三节 式微凋落,中有崛起
第二章 毛纪生平和交游
    第一节 三朝元老——毛纪生平
        一、幼即嗜书,游学于杭
        二、三朝元老,仕途亨通
        三、大礼议起,告老还乡
        四、造福掖县,诗文卒岁
    第二节 联句结社——毛纪的文学交游
        一、为官时与同僚的唱和——《联句私抄》
        二、在朝时其余交游之人
        三、致仕后与同里结社
第三章 毛纪诗文研究
    第一节 毛纪文学着述和散佚诗歌
    第二节 毛纪诗歌创作
        一、游赏山水诗
        二、酬赠送别诗
        三、抒情感怀诗
        四、咏物题画诗
    第三节 毛纪的文章创作
第四章 崇儒毛氏其他族人的文学创作
    第一节 七世毛似徐
    第二节 十世毛侃和毛畹
        一、毛侃
        二、毛畹
    第三节 十一世毛霦
    第四节 十二世毛贡、毛贽和毛赓
        一、毛贡
        二、毛贽
        三、毛赓
    第五节 十三世毛式谷、毛式玉和毛式玬
        一、毛式谷
        二、毛式玉
        三、毛式玬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一、东莱崇儒毛氏家族谱系简表
    二、崇儒毛氏家族成员佚诗佚文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南京民国建筑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概念及研究基础
        一 主要概念
        二 前人研究基础
    第三节 本论文的探究
        一 主要内容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意义
第一章 南京民国建筑的产生背景
    第一节 河山大势,古都金陵
        一 自然环境
        二 历史沿革
        三 古代城市发展
    第二节 近代南京的城市建设
        一 清末的社会状况
        二 西风东渐的前奏
        三 民国时期的首都
        四 民国建筑的类型
    第三节 《首都计划》与“中国固有式”建筑
        一 《首都计划》的要求
        二 西方教育及思潮的影响
        三 民族主义精神的崛起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南京相关建筑的遗存、分期及分布
    第一节 清朝末年的酝酿期(1840-1910)
    第二节 教会大学影响下的发轫期(1911-1926)
    第三节 《首都计划》推动下的全盛期(1927-1937)
    第四节 抗战前后的缓滞期(1938-1949)
    第五节 相关建筑的分布情况
        一 中山大道沿线
        二 北京东路、长江路沿线
        三 紫金山中山陵园区
        四 其它
    第六节 小结
第三章 南京相关建筑的分类
    第一节 复合式分类概述
        一 功能性质
        二 材料结构
        三 平面布局
        四 基本外形
    第二节 简单混合式建筑
        一 西化的官式建筑
        二 含蓄的中式符号
    第三节 古典复兴式建筑
        一 古典复兴式一式
        二 古典复兴式二式
        三 古典复兴式三式
    第四节 新民族形式建筑
        一 新民族形式一式
        二 新民族形式二式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传统特征在相关建筑中的范式
    第一节 环境观念之影响
    第二节 建筑布局之理解
        一 轴线对称的整体布局
        二 层次分明的合院格局
        三 丰富多变的群组关系
    第三节 建筑类型之借鉴
        一 宫殿
        二 门
        三 照壁
        四 亭
        五 台
        六 塔
    第四节 传统建筑形态之运用
        一 传统屋顶
        二 结构构件
        三 户牖游廊
        四 台基勾阑
        五 纹样色彩
    第五节 传统建筑符号之变化
        一 建筑形体特征之变化
        二 传统建筑构件之选择
        三 建筑装饰语言之简化
    第六节 小结
第五章 南京民国建筑的审美探析
    第一节 特殊历史背景下的南京民国建筑
        一 建筑文化之结合
        二 艺术语言之多样
        三 理论思想之首创
    第二节 南京相关建筑的美学特点
        一 形式与功用
        二 比例与尺度
        三 环境与布局
        四 材料与质感
        五 象征与意蕴
    第三节 相关建筑与其它地区同类的比较
        一 北京
        二 上海
        三 广州
        四 其它城市有关案例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南京民国建筑的影响与启示
    第一节 时代意义
        一 时代价值
        二 时代精神
    第二节 不足与问题
        一 时代局限性
        二 “中学为体”与“西学为用”的二元悖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小紫禁城”龙脉探秘(论文提纲范文)

隐匿深山, 知者守口如瓶
真身初露, 谜团扑面而来
谜团一:川东民居长成紫禁城模样
谜团二:擎天石柱攀上陡峭山之巅
谜团三:雨天积水, 神龙见首不见尾
庭院细处, 彰显惊天龙气
迹象一:华表撑天
迹象二:随处见龙
迹象三:中堂御笔

(5)中国,有一座古城叫大同(论文提纲范文)

    1
    2
    3
    4
    5
    6
第一章塞上吹来大同风
第二章佛国龙城
第三章民族风情博物馆
第四章灵岩云冈
第五章民族融合圣地
第六章北魏:隋唐中国的草色序幕
第七章北魏平城坊与中国古代里坊制
第八章大同四合院:北魏平城坊历史档案
第九章四合院里的男人和女人
第十章诗彩文光
第十一章大同风骨

(6)景观环境中的雕塑主题公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
    1.2 研究背景
        1.2.1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1.2.2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1.3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论文研究的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雕塑主题公园概述
    2.1 概念体系
        2.1.1 “公园”释义
        2.1.2 雕塑主题公园的定义
        2.1.3 雕塑主题公园的特征
        2.1.4 景观环境的特征
    2.2 雕塑主题公园的起源
    2.3 雕塑主题公园的风格
        2.3.1 具象风格的雕塑公园
        2.3.2 抽象风格的雕塑公园
    2.4 雕塑主题公园的定位
        2.4.1 雕塑主题公园与公园雕塑
        2.4.2 雕塑主题公园与大型城雕综合体
        2.4.3 雕塑主题公园与游戏性雕塑公园
3. 雕塑主题公园由传统走向现代的演变
    3.1 雕塑的意义
        3.1.1 传统意义上的雕塑概念
        3.1.2 现代意义上的雕塑概念
    3.2 欧洲雕塑公园特点及类型
    3.3 传统向现代过渡期的雕塑公园
    3.4 传统雕塑公园与现代雕塑公园之比较
        3.4.1 创作理念上
        3.4.2 表现手法上
        3.4.3 造型语言上
        3.4.4 空间概念上
        3.4.5 材料应用上
4. 当代不同主题类型的雕塑主题公园比对
    4.1 历史主题雕塑公园
    4.2 地域主题雕塑公园
    4.3 人文主题雕塑公园
5. 景观环境与雕塑主题公园之间的相互作用
    5.1 景观与雕塑主题公园的相互渗透
        5.1.1 雕塑主题公园的尺度设计与环境空间的比例关系
        5.1.2 雕塑主题公园的空间形式结构与周围环境要素相互呼应
        5.1.3 溶于大自然的大型雕塑公园
    5.2 雕塑主题公园与环境关系的重要性
    5.3 雕塑主题公园的景观环境意义
        5.3.1 雕塑主题公园与自然环境
        5.3.2 雕塑主题公园与人造环境
    5.4 雕塑主题公园与景观环境的互动
6. 雕塑主题公园在中国
    6.1 雕塑主题公园在中国现状
        6.1.1 数量及分布
        6.1.2 发展态势
        6.1.3 中国雕塑主题公园的特点
    6.2 中国雕塑主题公园存在的意义
        6.2.1 雕塑公园的美学意义
        6.2.2 雕塑主题公园的社会意义
        6.2.3 雕塑主题公园的教育意义
        6.2.4 雕塑公园的经济意义
    6.3 中国雕塑主题公园中存在的问题
        6.3.1 雕塑主题公园与环境
        6.3.2 雕塑主题公园材料运用的误区
7. 雕塑主题公园在中国的发展对策
    7.1 注重雕塑主题公园与景观环境的结合
    7.2 注重雕塑主题公园与公众的距离
    7.3 注重雕塑主题公园的公共性
    7.4 注重雕塑主题公园的空间性
        7.4.1 环境空间
        7.4.2 心理空间
        7.4.3 雕塑空间
    7.5 注重雕塑主题公园的自然性
    7.6 注重雕塑主题公园的特色性
    7.7 注重雕塑主题公园的区域性
    7.8 雕塑主题公园如何生存
    7.9 雕塑主题公园如何发展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插图或附表清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7)关中皇家陵寝园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导言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范围的界定
    1.3 研究综述
        1.3.1 陵寝考古研究
        1.3.2 陵寝建筑形制和陵园布局研究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特色与创新
        1.5.1 研究特色
        1.5.2 研究创新
第二章 关中皇家陵寝园林的起源及发展
    2.1 陵寝园林概况
        2.1.1 陵墓的起源
        2.1.2 帝王陵寝制度及其演变
    2.2 关中皇家陵寝园林
        2.2.1 西周陵寝园林
        2.2.2 秦始皇陵园
        2.2.3 西汉陵寝园林
        2.2.4 唐陵寝园林
第三章 关中皇家陵寝园林的组织与管理
    3.1 政府对陵寝园林的组织管理
        3.1.1 管理机构逐步完善
        3.1.2 建立陵寝保护制度
    3.2 陵邑、陵户对陵寝园林的管理
        3.2.1 西汉陵邑设置的原因
        3.2.2 西汉时期的陵邑
        3.2.3 唐代的陵户
第四章 皇家陵寝园林的社会经济影响
    4.1 陵寝的修建与关中地区社会经济的稳定和繁荣
        4.1.1 聚集天下财富于京师
        4.1.2 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4.1.3 京畿地区商业的勃兴与繁荣
        4.1.4 手工业的进一步繁荣
    4.2 修建陵寝对社会生产力的负面影响
        4.2.1 竭财以实地下,厚葬之风滋胜,浪费大量钱财
        4.2.2 繁重的徭役对农业生产的消极影响
第五章 皇家陵寝园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5.1 自然田园中凭添的人文景观
    5.2 农田耕地不断减少
    5.3 关中及其周边地区植被的变迁
第六章 陵寝园林对关中社会风俗的影响
    6.1 关中皇家陵寝园林对关中殡葬风习的影响
        6.1.1 皇家陵寝园林与厚葬之风的滋盛
        6.1.2 皇家陵寝园林对风水理论发展的推进
    6.2 西汉陵邑的设置对文化风俗的影响
        6.2.1 学术文化的兴起与繁荣
        6.2.2 社会风俗向多元化发展
第七章 皇家陵寝园林的历史文化价值及保护
    7.1 关中皇家陵寝园林历史文化价值
    7.2 关中皇家陵寝园林保护机制建立势在必行
        7.2.1 有效保护,合理开发为原则,切实保护遗产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7.2.2 注重陵园环境的恢复与保护
        7.2.3 制定具体法规,依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四、“华表”石材欲东山再起(论文参考文献)

  • [1]昆明近代园林特征与演变研究(1840-1949年)[D]. 马珂.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2]明清时期毛纪及其家族文学研究[D]. 崔文琪. 山东大学, 2018(12)
  • [3]南京民国建筑艺术研究[D]. 冯琳. 西安美术学院, 2018(01)
  • [4]“小紫禁城”龙脉探秘[J]. 寒溪夜浣. 中国西部, 2013(17)
  • [5]中国,有一座古城叫大同[J]. 聂还贵. 中国作家, 2011(20)
  • [6]景观环境中的雕塑主题公园研究[D]. 张鹏. 大连理工大学, 2008(08)
  • [7]关中皇家陵寝园林研究[D]. 曾晓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02)
  • [8]天经[J]. 林深. 当代作家, 1999(03)

标签:;  ;  ;  ;  ;  

“华表”石即将卷土重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