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罗布泊AK1孔沉积物地球化学组成与古气候(论文文献综述)
张瑜,马黎春,王凯[1](2022)在《罗布泊干盐湖第四纪环境演变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罗布泊干盐湖作为塔里木盆地唯一的尾闾湖,经历了淡水湖—微咸水湖—咸水湖—盐湖—干盐湖的演化历程,是亚洲内陆环境演化及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天然实验室。简要概述罗布泊第四纪沉积特征及环境变化过程,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罗布泊早更新世主要为河流三角洲—滨浅湖—湖泊等沉积环境,是罗布泊盆地第四纪时期最为湿润的时期。自早更新世末期进入以含石膏粉砂黏土为主的咸水湖沉积阶段,中更新世中期罗北凹地进入巨量钙芒硝沉积阶段,干旱程度加剧,指示常年性盐湖亚环境。罗布泊全新统底部发育含石膏黏土、砂岩,表层广泛发育石盐壳,指示全新世伊始,罗布泊气候经历了一个相对湿润期,其北部逆向演化至咸水湖阶段,波动至半干旱气候,而后又向极端干旱气候转变,最终演化为干盐湖环境。展望未来,罗布泊古环境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需要进一步深入:(1)Ca-Cl型卤水对盐湖沉积亚环境综合判别的影响研究;(2)高精度地层时代框架;(3)可替代性环境演化载体;(4)定量化环境演变研究。
武俊叶[2](2020)在《3万年以来新疆罗布泊地区钾盐成矿环境背景重建》文中认为罗布泊作为亚洲内陆干旱地区的重要研究区域,其位于亚欧大陆腹地、塔里木盆地最东端,是中国乃至全球典型的极端干旱地区之一,很多研究表明第四纪以来该地区环境变化显着。此外该区强烈的蒸发导致蒸发岩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钾盐生产基地,因罗布泊的特殊独特特征,罗布泊已经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信息载体。重建3万年以来罗布泊地区钾盐成矿的环境背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以罗布泊湖滨TDP4和湖心DHB两个剖面为研究对象,对剖面沉积物进行了年代、粒度、元素测试,重建了3万年以来罗布泊钾盐成矿的环境背景。其中TDP4剖面年龄为27.9-18.1cal.ka B.P.,其环境演变序列分为三个阶段:27.9-26.2cal.ka B.P.环境从干旱向湿润演化阶段;26.2-21.3cal.ka B.P.的早期相对冷湿后期变冷干阶段;21.3-18.1cal.ka B.P.的湿润阶段。DHB剖面的年龄为15.3-6.3 cal.ka B.P.,其环境演变分为四个阶段:15.3-14.4 cal.ka B.P.的干旱阶段;14.4-11.75 cal.ka B.P.的早期气候湿润后期干旱气候加剧;11.75-7.48cal.ka B.P.的暖湿阶段和7.48-6.3 cal.ka B.P.的干旱阶段。除此之外DHB剖面记录了15.0 cal.ka B.P.左右的冷事件,14.3、12.9、10.8、9.3cal.ka B.P左右的干事件,8.4 cal.ka B.P.左右冷干事件和7.0 cal.ka B.P.左右冷干事件。干旱的气候条件、丰富的钾盐物源、封闭的构造环境是形成钾盐矿的基本条件。干旱的气候条件使罗布泊盐湖蒸发,使罗布泊的湖水不断的萎缩,致使Cl、S元素含量增加,使钾盐不断析出,随着时间的积累,伴随气候干旱化,钾盐资源不断被蒸发富集成矿,从而提供丰富的钾盐资源。所以,对罗布泊3万年以来的环境演变研究,为钾盐矿的形成提供了环境背景的科学依据。
殷天涛[3](2020)在《新疆库米什盆地晚第四纪盐矿成因及气候响应》文中研究表明库米什盆地位于东天山南缘,邻近塔里木盆地罗布泊地区、吐-哈地区,为一天山内部山间盆地,自晚第四纪以来,其沉积环境经历了不同的演化过程,在特有的气候、物源、构造条件下沉积了大量的盐类矿产,目前研究主要针对地层、矿床特征等方面;截止目前,仍有一些科学问题亟待解决,如:该地区富集的盐类矿产其物源来自哪里?其在成盐过程中经历了什么样的沉积环境变化?晚第四纪经历了多期次气候变化,该地区盐矿成盐所用与气候之间的关系如何?因此深入研究、分析以上问题,对于完善我国西北地区盐矿成矿理论,以及晚第四纪气候环境演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论文以AMS14C测年、碎屑锆石U-Pb定年、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以及气候环境指标等方法,建立了年代地层格架,进一步分析了盐矿成矿环境、成因,并对相关气候环境以及成盐作用与气候之间的耦合关系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分析。基于上述分析、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认识:1.利用AMS14C测年,建立了库米什盆地晚更新世以来年代地层框架:经分析得出库米什盆地约35000a B.P.开始化学沉积,自14860a B.P.~至今主要由两层石盐组成,即14860a B.P.~8150a B.P.的粒状石盐层以及8150a B.P.至今的表层盐壳。2.库米什盆地晚第四纪碎屑物质主要来自盆地周缘石炭纪末-二叠纪初的碰撞事件及岩浆活动:利用碎屑锆石U-Pb定年进行物源分析,结果表明碎屑锆石主要为岩浆锆石,锆石年龄段主要涉及加里东期,海西期,通过与周缘构造事件进行对比,表明海西期的碎屑锆石物源受控于南天山石炭-二叠纪碰撞造山等事件,成为库米什盆地碎屑物质的主要来源。3.研究区自晚更新世-至今是一个逐步干旱的过程:古气候、古环境指标揭示自下部粒状石盐层至表层盐壳,虽间有冷湿气候,但总体是一个逐步干旱的过程,蒸发浓缩进一步加剧;在此基础上结合稀土元素,推测研究区记录了风成沉积,这为干旱化提供了证据。4.研究区盐类富集受控于区域气候、构造、物源等条件:综合分析盐矿成因,成盐初期,在冷湿、干旱波动气候条件下,盆地周缘盐类矿物质运移至盆地低洼处开始富集,后期在强烈蒸发干旱气候环境下,致使盐类物质不断富集成矿。5.通过以上分析,可以认识到自晚更新世-全新世,研究区成盐作用与晚第四纪冰期与冰期结束后的干旱气候(间冰期)是分不开的:总体而言,在14860~8150a B.P.间有冷湿气候,而后进入全新世,气候快速回暖,趋向干旱,下部重硫同位素、咸水环境可能是对冷湿气候之后,气温快速回升的响应。
卢胜城[4](2019)在《柴达木盆地西部碱山SG-1b钻孔的硼同位素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文中指出由于硼的两种同位素11B和10B之间存在较大的相对质量差,使得硼同位素组成在反映其地质成因环境及其经历的地质过程方面具有很好的优势。近几十年来硼同位素已成功地应用于古海洋与古气候环境重建、污染物示踪及化学风化研究等各方面。柴达木盆地盐湖卤水蕴含着丰富的硼、锂、钾等盐矿资源,是研究硼同位素理想的天然实验场。同时,柴达木盆地沉积的连续、完整的巨厚新生代沉积物,也为研究硼同位素的分馏特征、控制因素及其在反应长时间尺度古气候环境方面的可能性提供了较好的研究材料。基于柴达木盆地西部湖盆中心碱山背斜顶部获取的SG-1b钻孔,本研究分析了钻孔沉积物水溶组分的元素含量及其硼同位素。结合SG-1b钻孔的岩性变化、岩相特征以及已发表的钻孔古地磁年代、沉积物矿物含量与粒度的分析结果,探讨了在7.31.6 Ma期间碱山地区古湖的水化学特征,古湖不同演化阶段过程中硼同位素的分馏特征和控制因素,以及硼含量与硼同位素的变化所指示的碱山古湖在该时段的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利用易溶盐离子重建的湖泊盐度变化曲线与SG-1b钻孔蒸发岩和碳酸盐矿物的研究所揭示的古湖浓缩演化过程呈现良好的对应关系,这充分说明湖泊沉积物易溶盐离子可以良好的示踪湖泊演化过程。易溶盐离子含量及组合变化,结合蒸发岩、碳酸盐等矿物的变化,共同指示了柴西古湖从深—半深湖到浅湖和滨湖环境的持续浓缩咸化过程。(2)SG-1b钻孔沉积物的δ11B值与B3+、Ca2+、Mg2+、Cl-以及Na+含量等均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沉积物B含量和δ11B值自钻孔底部向上的逐步增加以及后期的急剧增加,与水溶离子含量以及矿物和粒度等的变化一致,表明柴达木盆地晚中新世以来的湖泊沉积物B含量和δ11B值可以很好地反映研究区气候和湖水的演化过程。(3)钻孔沉积物硼含量和同位素变化与沉积物矿物特征、离子含量、粒度变化的对比研究表明硼含量的变化能够很好的反应湖水盐度的变化,而硼同位素值的变化受湖水盐度、矿物组成及物源变化的共同影响。上述指标的综合分析结合钻孔的岩性特征,共同指示了碱山地区自7.3 Ma以来气候的持续干旱化和湖水盐度的逐步增加,以及3.3Ma以来干旱化和湖水浓缩过程的加剧。(4)SG-1b钻孔的硼含量和同位素变化与全球深海的氧同位素记录总体上具有一致性,说明晚中新世以来的全球变冷对柴西碱山地区气候环境演化具有重要的影响,碱山背斜的生长,对碱山古湖的演化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依据综合的指标分析结果我们将晚中新世以来碱山古湖的演化和相应的硼同位素特征分为三个阶段:阶段Ⅰ:7.34.5 Ma之间,碱山背斜区域处于深-半深湖环境,湖泊水化学性质相对稳定,水动力条件较弱。湖水中的δ11B值可能受粘土矿物吸附作用和碳酸盐矿物离子共沉淀的共同影响,其值虽然有波动,但总体较低且在后期呈上升趋势,而B含量相对稳定,但总体也较低且呈略微上升的趋势。该时段碱山背斜区域湖泊沉积过程主要受控于气候变化。阶段Ⅱ:在4.5-3.3 Ma期间,气候的干旱化和碱山背斜生长造成的水动力环境的由深-半深湖环境向动荡的浅湖环境的快速转变,以及由此引起沉积物中粗颗粒碎屑物质含量增加及粘土矿物、文石和铁白云石含量等的相对减少,可能导致了该时段湖水的δ11B值受粘土矿物和碳酸盐矿物离子共沉淀的影响降低,δ11B值总体降低,而B含量较上一阶段略有升高。阶段Ⅲ:3.31.6 Ma期间,B含量和δ11B值在该阶段同步急剧增加,反映了碱山地区在这一阶段气候的快速干旱化和湖泊盐度的显着增加。该时段受构造活动的进一步影响,碱山背斜持续隆升,湖泊水动力条件也进一步增强。因此,我们推测湖泊盐度的增加,钻孔位置相对于背斜顶部向西南运动导致背斜两翼出现沉积分异而造成的钻孔在该阶段细粒碎屑物质的增加,钻孔中石盐、文石和铁白云石的含量的明显增加,及部分层位石膏的显着发育,可能共同导致了该时段δ11B值增加。
吕凤琳[5](2018)在《罗布泊地区晚新生代以来沉积环境演化及盐类资源效应》文中指出罗布泊位于中国塔里木盆地的东端,素有“死亡之海”、“亚洲旱极”之称。晚新生代以来,沉积环境经历了多期次演化过程,并在特定的构造、气候以及物源等因素叠加影响下,形成了第四纪超大型卤水钾盐矿床。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罗布泊盐湖钾盐成矿方面,对该区沉积环境演化及其与钾盐成矿的关系研究仍涉及较少。然而,该区地层以蒸发岩为主,极大地限制了传统年代学方法的应用,含盐系准确时代框架仍未建立,对探讨盆地沉积环境阶段性演化过程及其与成盐成钾的关系造成障碍。本文以罗布泊钾盐科探深井LDK01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建立地层年代框架,开展盆地晚新生代以来沉积环境演化过程及其对周缘气候、构造事件响应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沉积环境演化与成盐成钾之间的耦合关系。基于上述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和认识:1、利用石膏、钙芒硝以及石盐等盐类矿物进行U系不平衡法定年,首次建立了罗布泊盐湖区早更新世以来地层时代年龄框架,确立了LDK01孔早/中更新世界限(0.78Ma)位于263.8m,中/晚更新世界限(0.13Ma)位于43.1m,约在2.7m处(0.0115Ma)进入全新世。2、利用钻孔岩芯沉积特征以及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等古气候环境指标,初步提出盆地沉积环境阶段性演化过程:即早更新世0.9Ma,为盆地断陷阶段,沉积体系以冲洪积-河流为主,气候波动较大,以半湿润-半干旱气候为主;0.9Ma0.61Ma,盆地由断陷向稳定、持续坳陷转变,沉积体系转变为湖相、咸水湖相,气候以干旱-半干旱气候为主;0.61Ma0.25Ma,罗布泊古大湖解体、罗北凹陷等北部凹陷形成,干旱气候加剧,盐湖强烈蒸发浓缩,巨量钙芒硝沉积;0.25Ma0.15Ma,气候发生转型,主体以湿润气候为主,盐湖发生淡化,碎屑物质增多、盐类矿物减少;0.15Ma0Ma,盐湖萎缩-消亡阶段,主体气候以极端干旱为主,盐湖蒸发浓缩加剧,盐类矿物至顶部转变为钾石盐、光卤石等钾盐矿物。3、首次发现、并证实罗布泊东北部大平台地区的上新统为风成沉积,为塔里木盆地干旱化提供了直接证据。基于碎屑锆石U-Pb年龄以及稀土元素物源示踪,提出该区风成沉积为古代塔里木沙漠的一部分,塔里木沙漠已具相当规模,罗布泊地区可能为沙漠与咸水湖并存的地理景观。4、晚新生代以来罗布泊沉积环境演化过程明显受控于区域性构造、气候事件等;早期在波动的构造、气候条件下,盆地钾离子得到初步富集,形成初始/预备矿源层;晚期构造稳定、干旱加剧变为极端,钾盐短期内大规模富集。因此,我们认为,罗布泊盐湖钾盐成矿具有“早期多期积累、晚期短期爆发成矿”的特点。
唐进年[6](2018)在《库姆塔格沙漠沉积物特征与沉积环境研究》文中指出库姆塔格沙漠是我国第六大沙漠,因气候极端干旱,自然条件极其严酷,直到本世纪初才开展了专门的科学考察和研究,是我国最后一个也是最晚进行科学考察和研究的沙漠。截至目前,对该沙漠沉积物特征的研究仍不系统,尤其是对沙漠的形成发育和古气候过程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薄弱。前期的考察发现,库姆塔格沙漠广泛分布天然露头地层剖面,沉积类型多样,且地层中古风成砂分布较多,是研究干旱区沙漠形成演化的理想场地。本论文基于野外考察与观测,较为系统采集了库姆塔格沙漠地表沉积物样135个和沙漠南部梭梭沟上游段典型露头地层ZH剖面沉积物样257个,通过沉积物粒度、地球化学和矿物组成特征与环境的分析,阐明库姆塔格沙漠地表沉积物的粒度、地球化学元素组成与分布特征;经物源分析,进一步探明了库姆塔格沙漠风成砂的物源;结合地层剖面的沉积构造特征,建立了沉积物粒度和地球化学不同气候代用指标的古气候记录序列,揭示了库姆塔格沙漠一定历史时期形成发育的古环境和古气候过程。论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库姆塔格沙漠地表风成砂的粒径分布范围较大介于-110φ,但主要集中分布在13φ,总体上以细砂为主,其次是中砂和极细砂,平均粒径2.25φ(0.21mm),风选相对较差(平均σ=0.65);粒径自西南向东北方向有所粗化,是长期经主风向东北风或偏北风蚀积分选的结果;经物源环境分析,地表风成砂物源沉积环境有风成、冲洪积和河湖相沉积,属近距离搬运。(2)库姆塔格沙漠地表沉积物化学组成以Si和Al为主,Si含量除东部外呈不同程度的富集特征;Ca仅在东南和南部区域上有一定程度富集,其它主量元素Al、Fe、Mg、K、Na均呈亏损特征;主量元素含量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差异,Si和K与纬度呈显着正相关关系,Fe、Ca、Mg则与纬度呈显着负相关关系,其空间上的差异性是物源沉积环境不同所致。微量元素中W、Sn、U、Bi、Br、Th、Co、As、Pb、Ni、Ga、Cu、Y、Sr、Hf、Rb、Zr呈富集特征,其中W、Sn、U、Bi、Br和Th富集程度较高。经SiO2/Al2O3比值分析,地表沉积物的成分成熟度由南到北增高。(3)基于沉积学、地球化学和矿物组成的物源证据分析,进一步证实库姆塔格沙漠属“就地起沙”,物源主要来自阿尔金山的岩石风化碎屑物。经物源示踪特征值Sr/Ba判别,地表沉积物物源在南北上并不相同,中南部主要来自下伏冲洪沉积物,经历了由冲洪积粘土质细砂或粉砂→砂质粉砂→粉砂质细砂→细砂→风成细砂的蚀积和分选过程;沙漠北部(40°12′11″N以北)主要来自罗布泊东侧阿奇克谷地至玉门关一带河湖相沉积物。沙漠北部区域地势较低且以风蚀为主,将不断接受的来自阿尔金山的冲洪积物和风力从北侧邻近区域搬来的河湖相沉积物再经风力作用又源源不断地向南搬运到沙漠南部。(4)结合梭梭沟ZH剖面OSL地层年代学分析和比对全球气候变迁,认为ZH剖面是第四纪末期以来的地层沉积,对冰后期以来的古气候有很好的响应记录,且对末次亚冰期的结束、新仙女木事件和全新世大暖期均有响应记录;层位3845cm是末次亚冰期的终止线,标志着末次亚间冰期的开始,气候由冷增暖。依据粒度和地球化学气候代用指标在ZH剖面中的变化特征将库姆塔格沙漠自第四纪末冰后期以来的古气候过程划分为六个阶段:由冷湿→冷干→温干→温湿→暖湿→温干直至现代的干旱气候过程。(5)依据库姆塔格沙漠下伏第四纪地层剖面沉积相构造及风成砂在剖面中的分布特征分析,沙漠演变的模式存在空间上的差异性,南部边缘山麓地带风成砂主要是覆盖在洪积砾石或冲洪积砂之上,中南部沙漠主体以风成砂与冲洪积砂、粉砂互层叠覆为特征,北部则以风成砂与河湖相砂和粘土互层叠覆为特征,沙漠形成发育首先从西南部开始,之后不断发展扩大。
白友良,王华伟,吴润江,孔雪,李博[7](2017)在《新疆孔雀河北岸中更新世湖相沉积物年代学及沉积速率特征》文中研究表明选择位于新疆孔雀河北岸的LX01湖相沉积剖面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4个ESR年代结果,建立了塔里木盆地东部中更新世湖泊沉积地层的年代序列。此外,采用ESR测年法得到了剖面的沉积速率,在72793 ka BP期间,研究区域平均沉积速率介于0.4293.895 cm·ka-1,表现为沉积速率不稳定,发生了较大变化,不但有长期缓慢的变化,还有短期的急剧变化,总体呈现波动特征。具体表现为:727278 ka BP期间,波动幅度逐渐增大;27893 ka BP期间,沉积速率阶段性降低。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罗布泊地区中更新统沉积速率和罗布泊及周边区域中更新世期间的气候变化,发现位于孔雀河北岸LX01剖面沉积物的沉积速率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罗布泊地区中更新世期间的古气候变化特征,表现为:沉积速率速率高的278200 ka BP、306325 ka BP、389410 ka BP、530568 ka BP、638679 ka BP为温暖湿润气候;沉积速率低的93200 ka BP、278306 ka BP、325389 ka BP、410530 ka BP、568638 ka BP、679727 ka BP为冷干气候。该研究为中更新世地层沉积速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古气候变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白友良,王金荣,田坤,王冬青,赵楠[8](2016)在《新疆孔雀河北岸72~51 ka BP湖相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文中指出通过对新疆孔雀河北岸LX02剖面湖相沉积物开展光释光和地球化学测试分析,重建了研究区7251 ka BP的气候变化过程。72.466.8 ka BP期间,Al、K、Ti、Fe、Ca、Mg元素含量和烧失量低,Fe/Mn、Rb/Sr、(Fe+A1+Mn)/(K+Ca+Mg)、CIA、C值低,而Sa、Saf值高,指示该时段为冷干气候环境;66.856.1 ka BP期间,Al、K、Ti、Fe、Ca、Mg元素含量和烧失量均增加,Fe/Mn、Rb/Sr、(Fe+A1+Mn)/(K+Ca+Mg)、CIA、C值明显增加,而Sa、Saf值明显降低,指示该时段为暖湿气候环境;56.151.0 ka BP期间,Al、K、Ti、Fe、Mg元素含量和烧失量均减少,Fe/Mn、Rb/Sr、(Fe+A1+Mn)/(K+Ca+Mg)、CIA、C值略有降低,而Sa、Saf值明显增加,指示该时段为较冷干气候环境。这与粘土矿物特征所反映的古气候特征及其变化一致,亦与柴达木盆地东部介形类丰度特征研究、柴达木盆地东部古湖泊高湖面光释光年代学研究、北京平原区有机碳同位素研究等结果吻合较好。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东部晚更新世气候仍以暖湿-冷干气候变化模式为主,但这一气候变化规律的内部驱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吕凤琳,刘成林,焦鹏程,颜辉,张华,赵艳军,王立成[9](2015)在《亚洲大陆内部盐湖沉积特征、阶段性演化及其控制因素探讨——基于罗布泊LDK01深孔岩心记录》文中研究表明罗布泊位于塔里木盆地东端,地处欧亚大陆深腹地,罗北凹地则是罗布泊东北部的一个次级凹地。通过对罗北凹地LDK01深孔沉积物粒度、磁化率和地球化学的分析,并结合沉积物的岩性、盐类矿物形态特征和和组合类型、构造背景,对罗布泊地区第四纪成钾环境的阶段性变化规律进行探讨。研究表明,罗布泊地区早更新世以来依次发育了河流相、三角洲相、湖泊相-风成相等沉积体系,并呈现出明显快速的湖相推进和退缩交替的频繁变化,指示盐湖演化是干湿气候周期变化和湖盆周围山区淡水周期补给共同作用结果。第四纪时期罗北凹地发展并最终形成塔里木"高山深盆"中最深的次级凹地地貌,这是青藏高原隆升导致的向北挤压的必然结果,大地构造和环境的变化直接控制了罗布泊盐湖的构造演化和沉积体系的转变。罗布泊盐湖的演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断陷阶段,早更新世以来主要沉积淡水河流湖泊相陆源碎屑物;第二阶段为坳陷阶段,中更新世中期发育膏岩湖相,以石膏等硫酸盐析出为主要特征;第三阶段为萎缩阶段,进入晚更新世,大量盐湖相钙芒硝沉积至全新世时期石盐等氯化物析出;上述三个阶段构成一个完整蒸发沉积构造旋回并于最终阶段中形成了超大型的钾盐矿床。
朱新萍[10](2015)在《22.70ka BP以来罗布泊“大耳朵”区域湖泊沉积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罗布泊环状分布的“耳轮”状沉积记载着湖水消长和气候演变的信息,是塔里木盆地及中亚地区环境演变的缩影,湖泊沉积物的研究在重建不同时间尺度气候环境演化序列,探讨区域气候与环境变化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其驱动机制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以罗布泊“大耳朵”干盐湖区由湖心至湖岸典型剖面为对象,进行年代学、沉积物物理指标和地球化学指标的分析,并对各代用指标的气候和环境意义进行了细致的讨论和分析,重建了22.70 ka以来“大耳朵”区域气候环境演化序列,对比了区域环境气候与环境变化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进一步揭示了罗布泊干盐湖“大耳朵”区域沉积特征与环境变化的关系,为探索多样化的干盐湖形成与演化机制提供科学依据,为干旱区湖泊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持续利用提供技术保障。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由湖心—湖岸典型剖面沉积物岩性特征分析得出,剖面上层沉积物为坚硬的盐壳所覆盖,“大耳朵”湖区盐壳层厚度边缘>中部>耳心处,在盐壳下层主要为砂土与砂壤土构成,其中富含不同粒径的石盐和石膏矿物;剖面岩性的变化一定程度反映了“大耳朵”湖区古环境总体向干旱化方向发展的环境演变过程。剖面纵向经多种测年方法得出沉积物对应历史时期为22.70 ka BP至今,该沉积物可能包含了第四纪末次冰期晚期和全新世(Q4)以来的罗布泊“大耳朵”区域的古气候和古环境变化的信息。(2)对湖心—湖岸典型剖面沉积物的粒度、色度、磁化率、碳酸盐含量、石膏含量、TOC和地球化学元素及元素(多元素组合)比值等大量环境代用指标进行分析,并经多剖面记录信息相互印证,深入揭示了不同剖面深度各指标分布特征与对应的环境指示意义,表明研究区自22.70 ka BP以来总体由暖湿向暖干方向发展。(3)利用统计学主成分分析法,对多种气候和环境代用指标进行信息集合的提取,对22.70 ka BP以来的区域环境干湿、冷暖及湖水深浅变化过程进行重建,罗布泊区域第四纪末次冰期晚期和全新世(Q4)以来气候环境主要经历了暖干-冷湿-暖偏湿-偏暖-偏冷湿-冷湿与暖干交替-暖干-干旱的过程,湖泊水位经历了深-变浅-偏深,高水位期-湖水水位剧烈变化-湖水水位变浅-干涸的过程。(4)通过对罗布泊“大耳朵”湖心—湖岸典型剖面沉积物研究,发现其对全球变化具有一定响应,玉木冰期、博令间冰阶、新仙女木事件和中世纪暖期等环境变化均在沉积物中有显示。通过与新疆其它湖泊研究对比得出,罗布泊“大耳朵”湖泊沉积信息受区域环境影响,反映出干旱区内陆湖泊的特征。
二、罗布泊AK1孔沉积物地球化学组成与古气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罗布泊AK1孔沉积物地球化学组成与古气候(论文提纲范文)
(1)罗布泊干盐湖第四纪环境演变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地质背景 |
2.1 塔里木盆地 |
2.2 罗布泊盆地 |
3 罗布泊第四纪地层年代框架与沉积特征 |
4 罗布泊第四纪环境演化 |
4.1 早更新世 |
4.2 中更新世 |
4.3 晚更新世 |
4.4 全新世 |
4.5 罗布泊环境变化对全球气候事件的响应 |
5 问题与展望 |
5.1 加强Ca-Cl型卤水对盐湖沉积亚环境综合判别的影响研究 |
5.2 建立高精度地层时代框架 |
5.3 寻找可替代性环境演化载体 |
5.4 加强定量化研究 |
(2)3万年以来新疆罗布泊地区钾盐成矿环境背景重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
1.2.1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2 罗布泊钾盐矿研究概况 |
1.3 选题依据及意义 |
1.4 研究方案 |
1.4.1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2 实际工作量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2.1 地理概况 |
2.1.1 地貌特征 |
2.1.2 水文特征 |
2.1.3 气候特征 |
2.1.4 植被特征 |
2.2 地质概况 |
2.2.1 区域地质构造 |
2.2.2 区域地层特征及岩性 |
2.2.3 钾盐矿床的形成及地质概况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3.1 样品采集与方法 |
3.2 元素测试方法 |
3.3 粒度测试方法 |
3.4 年龄测试方法 |
3.5 数据分析 |
第四章 结果 |
4.1 年龄分析结果 |
4.2 元素分析结果 |
4.2.1 TDP4剖面元素分析结果 |
4.2.2 DHB剖面元素分析结果 |
4.3 粒度分析结果 |
第五章 环境背景重建及对钾盐成矿的影响 |
5.1 讨论 |
5.1.1 元素代用指标的环境意义 |
5.1.2 粒度代用指标的环境意义 |
5.2 环境演变阶段 |
5.2.1 TDP4剖面环境背景重建 |
5.2.2 DHB剖面环境背景重建 |
5.3 15.3-6.3 cal.ka B.P.以来的气候事件 |
5.4 区域气候记录对比 |
5.5 成矿影响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作者简介 |
致谢 |
(3)新疆库米什盆地晚第四纪盐矿成因及气候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 |
2 研究区地质特征 |
2.1 自然地理 |
2.2 地层特征 |
2.3 构造特征 |
2.4 矿床特征 |
3 库米什盆地晚第四系沉积特征及物源分析 |
3.1 沉积特征 |
3.2 物源分析 |
4 库米什盆地表生盐系地层时代框架 |
4.1 ~(14)C测年原理 |
4.2 样品、实验方法及流程 |
4.3 分析结果 |
4.4 地层时代讨论 |
5 晚第四纪盐矿矿物学特征分析 |
5.1 样品与方法 |
5.2 分析结果 |
5.3 矿物学分析 |
6 古气候与古环境恢复 |
6.1 元素地球化学 |
6.2 硫同位素 |
6.3 碳、氧同位素 |
6.4 卤水化学分析 |
6.5 古盐度分析 |
7 成矿机制及气候响应 |
7.1 成矿物质来源 |
7.2 成矿环境 |
7.3 盐矿成因 |
7.4 成盐作用对气候的响应 |
8 结论与建议 |
8.1 结论 |
8.2 主要创新点 |
8.3 存在问题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柴达木盆地西部碱山SG-1b钻孔的硼同位素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硼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
1.2.2 柴达木盆地的硼同位素研究 |
1.2.2.1 盐湖卤水的硼同位素组成 |
1.2.2.2 盐湖水源中的硼同位素组成 |
1.2.2.3 盐类矿物及沉积物中的硼同位素组成 |
1.2.3 青藏高原的隆升对亚洲内陆干旱化的影响 |
1.2.4 晚新生代全球变冷对亚洲内陆气候环境的影响 |
1.2.5 副特提斯海退却 |
1.2.6 柴达木盆地古气候研究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研究区地理地质以及SG-1b钻孔概况 |
2.1 柴达木盆地概况 |
2.2 柴达木盆地构造沉积单元及新生代沉积地层 |
2.2.1 柴达木盆地构造沉积单元 |
2.2.2 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沉积地层 |
2.3 SG-1b钻孔概况 |
2.4 SG-1b钻孔年代学框架 |
第三章 硼同位素与易溶盐离子的测试分析 |
3.1 样品前处理和分析流程 |
3.1.1 易溶盐离子的测试分析 |
3.1.2 硼同位素的测试分析 |
3.2 结果概述 |
第四章 碱山地区7.3-1.6Ma之间的古湖演化及气候变化 |
4.1 易溶盐离子记录所反映的古湖水化学特征 |
4.2 SG-1b钻孔沉积物元素离子与δ11B值的关系 |
4.3 影响B同位素分馏的因素 |
4.4 硼同位素组成与碱山背斜隆升对气候干旱化的响应 |
4.4.1 阶段一:723~245m(7.3-3.6 Ma) |
4.4.2 阶段二:245~200m(3.6~3.3Ma) |
4.4.3 阶段三:200~0m(3.3~1.6Ma) |
4.5 关于碱山地区7.3~1.6 Ma期间古湖气候环境演化的驱动机制探讨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5)罗布泊地区晚新生代以来沉积环境演化及盐类资源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亚洲内陆干旱化 |
1.2.2 塔里木盆地新生代以来干旱化进程 |
1.2.3 罗布泊晚新生代研究进展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
1.3.3 创新点 |
1.3.4 工作量统计 |
第二章 研究区地理与地质概况 |
2.1 自然地理 |
2.2 地质概况 |
2.2.1 区域大地构造与地层 |
2.2.2 周缘侵入岩 |
第三章 罗布泊晚新生代地层沉积特征及物源分析 |
3.1 上新统 |
3.1.1 露头剖面特征 |
3.1.2 风成沉积 |
3.2 更新统 |
3.2.1 滑石山剖面 |
3.2.2 骆驼峰剖面 |
3.3 物源区示踪 |
3.3.1 样品及测试方法 |
3.3.2 数据结果 |
3.3.3 物源区分析 |
3.3.4 上新统风成沉积与塔克拉玛干沙漠 |
第四章 钻孔含盐系地层时代框架 |
4.1 LDK01孔地层特征 |
4.2 铀系不平衡法原理 |
4.3 样品、实验方法及流程 |
4.3.1 样品选择 |
4.3.2 实验方法及流程 |
4.4 测试结果 |
4.5 校正方法 |
4.6 数据分析 |
4.7 地层时代框架 |
第五章 古环境、古气候指标 |
5.1 元素地球化学 |
5.1.1 常量元素 |
5.1.2 蒸发岩微量元素 |
5.2 硫同位素 |
5.2.1 样品及测试方法 |
5.2.2 数据结果 |
5.2.3 数据分析 |
5.3 锶同位素 |
5.3.1 样品及测试方法 |
5.3.2 数据结果 |
5.3.3 数据分析 |
5.4 碳氧同位素 |
5.4.1 样品及测试方法 |
5.4.2 数据结果 |
5.4.3 数据分析 |
第六章 罗布泊晚新生代沉积环境演化及盐类资源效应 |
6.1 上新世时期 |
6.2 第四纪以来 |
6.2.1 早更新世~0.9Ma(Ⅰ-Ⅵ阶段) |
6.2.2 0.9 Ma-0.61Ma(Ⅶ段) |
6.2.3 0.61 Ma-0.25Ma(Ⅷ段) |
6.2.4 0.25 Ma-0.15Ma(Ⅸ段) |
6.2.5 0.15 Ma-0Ma(Ⅹ段) |
6.2.6 驱动机制 |
6.3 钾盐成矿对阶段性环境演化的响应 |
第七章 结论 |
7.1 主要结论 |
7.2 存在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论文发表情况 |
(6)库姆塔格沙漠沉积物特征与沉积环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1.2.1 沉积物特征与环境指示意义研究 |
1.2.2 沙漠第四纪研究 |
1.3 论文拟解决的科学问题与研究思路 |
1.3.1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
1.3.2 研究总体思路 |
1.4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区自然地理环境与地质概况 |
2.2 样品采集 |
2.2.1 地表沉积物 |
2.2.2 剖面地层沉积物 |
2.3 典型剖面描述 |
2.4 研究方法 |
2.4.1 沉积物粒度分析 |
2.4.2 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分析 |
2.4.3 矿物组成分析 |
2.4.4 地层年代学分析 |
2.5 数据处理分析 |
第三章 库姆塔格沙漠沉积物粒度特征与环境 |
3.1 地表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与环境分析 |
3.1.1 粒度组成与分布特征 |
3.1.2 粒度参数与分布特征 |
3.1.3 粒度所反映的沉积环境 |
3.2 ZH剖面粒度分布特征与环境分析 |
3.2.1 剖面粒度组成 |
3.2.2 剖面粒度参数特征 |
3.2.3 剖面粒度记录的古环境分析 |
3.3 小结 |
第四章 库姆塔格沙漠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与环境 |
4.1 地表沉积物化学元素组成、分布特征与环境 |
4.1.1 化学元素组成 |
4.1.2 主量元素分布特征与环境分析 |
4.1.3 微量元素分布特征与环境分析 |
4.2 ZH剖面地球化学特征与环境分析 |
4.2.1 化学元素组成与主成分分析 |
4.2.2 不同沉积物元素组成特征与环境指示意义 |
4.2.3 化学元素垂直分布与气候变化 |
4.3 小结 |
第五章 库姆塔格沙漠物源与沉积环境 |
5.1 物源分析 |
5.1.1 沉积学证据 |
5.1.2 地球化学证据 |
5.1.3 矿物学证据 |
5.2 ZH剖面沉积环境与古气候过程分析 |
5.2.1 气候代用指标的选取 |
5.2.2 气候代用指标记录的古环境与古气候过程 |
5.3 剖面沉积相特征与沙漠的形成发育 |
5.4 小结 |
第六章 讨论和结论 |
6.1 讨论 |
6.2 主要结论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沉积物化学元素间的相关性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
致谢 |
(7)新疆孔雀河北岸中更新世湖相沉积物年代学及沉积速率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地理背景及样品采集 |
2 实验方法 |
3 沉积速率特征 |
4 讨论与结论 |
(8)新疆孔雀河北岸72~51 ka BP湖相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地理背景及样品采集 |
2 实验方法 |
3 地球化学特征 |
4 讨论与结论 |
(9)亚洲大陆内部盐湖沉积特征、阶段性演化及其控制因素探讨——基于罗布泊LDK01深孔岩心记录(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
2地质背景和钻孔岩性特征 |
3样品采集与测试方法 |
4测试结果 |
4.1粒度分析 |
4.1.1粒度分布特征与参数指标 |
4.1.2频率分布曲线和概率累积曲线 |
4.2磁化率分析 |
4.3元素地球化学 |
( 1) 第一区间( 781. 5 ~ 395. 95m) |
( 2) 第二区间( 395. 95 ~ 207. 03m) |
( 3) 第三区间( 207. 03 ~ 0m) |
5讨论 |
5.1断陷阶段(Ⅰ-Ⅴ段) |
5.2坳陷阶段(Ⅵ-Ⅶ段) |
5.3萎缩阶段(Ⅷ-Ⅹ段) |
6结论 |
(10)22.70ka BP以来罗布泊“大耳朵”区域湖泊沉积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1.2 湖泊沉积物特征与环境演变研究进展 |
1.2.1 湖泊沉积在全球变化区域响应研究中的优势 |
1.2.2 湖泊沉积与环境演变研究现状进展 |
1.3 罗布泊干盐湖环境演变研究进展 |
1.4 研究目的 |
1.5 研究内容 |
1.6 技术路线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
2.1 罗布泊所在地理位置及地貌 |
2.2 罗布泊地区气候特征 |
2.3 罗布泊地区水文特征 |
2.4 罗布泊地区地质构造 |
2.5 罗布泊地区的现代沉积特征 |
2.6 罗布泊地区生物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3.1 样品的采集 |
3.2 干盐湖沉积物年代分析方法 |
3.3 粒度分析 |
3.4 磁化率 |
3.5 红度值 |
3.6 含水量 |
3.7 烧失量(率) |
3.8 碳酸盐含量测定 |
3.9 石膏含量测定 |
3.10 地球化学元素测定 |
3.11 统计方法 |
第4章 罗布泊“大耳朵”湖区典型剖面地层与年代序列的建立 |
4.1 沉积特征描述 |
4.2 罗布泊“大耳朵”典型剖面年代序列的建立 |
4.2.1 ~(14)C测年 |
4.2.2 人工放射性核素 ~(137)Cs和 ~(210)Pb |
4.2.3 典型剖面年代序列的建立 |
4.3 小结 |
第5章 罗布泊“大耳朵”湖区典型剖面沉积特征与环境指示意义 |
5.1 湖心-湖岸典型剖面物理环境代用指标及环境指示意义 |
5.1.1 含水量变化特征及环境指示意义 |
5.1.2 烧失量变化特征及环境指示意义 |
5.1.3 磁化率变化特征及环境指示 |
5.1.4 粒径变化特征及环境指示意义 |
5.1.5 色度变化特征及环境指示意义 |
5.2 沉积物碳酸盐分布特征及环境指示意义 |
5.3 沉积物石膏分布特征及环境指示意义 |
5.4 小结 |
第6章 罗布泊“大耳朵”湖区典型剖面沉积物元素特征及环境指示意义 |
6.1“大耳朵”湖区沉积物常量元素分布特征及环境指示意义 |
6.1.1 常量元素含量及富集特征 |
6.1.2 常量元素相关性分析 |
6.1.3 常量元素环境指示意义 |
6.2 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及环境指示意义 |
6.2.1“大耳朵”湖区微量元素含量 |
6.2.2“大耳朵”湖区微量元素分布特征与环境指示意义 |
6.3 元素比值指示的罗布泊“大耳朵”区域的环境演变 |
6.3.1 L06-1 剖面元素环境代用指标及环境指示意义 |
6.3.2 L07-10剖面元素环境代用指标及环境指示意义 |
6.3.3 L07-11剖面元素环境代用指标及环境指示意义 |
6.4 沉积物碳分布特征及环境指示意义 |
6.5 沉积物氮分布特征及环境指示意义 |
6.6 沉积物碳氮比分布特征及环境指示意义 |
6.7 沉积物总磷分布特征及环境指示意义 |
6.8 沉积物总硫分布特征及环境指示意义 |
6.9 小结 |
第7章 沉积物环境代用指标的综合分析及区域环境变化的对比 |
7.1 沉积物环境代用指标综合分析指示的区域环境变化 |
7.2 区域气候与环境的对比 |
7.3 小结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8.1 主要结论 |
8.2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罗布泊AK1孔沉积物地球化学组成与古气候(论文参考文献)
- [1]罗布泊干盐湖第四纪环境演变研究进展[J]. 张瑜,马黎春,王凯. 地球科学进展, 2022
- [2]3万年以来新疆罗布泊地区钾盐成矿环境背景重建[D]. 武俊叶. 河北地质大学, 2020(05)
- [3]新疆库米什盆地晚第四纪盐矿成因及气候响应[D]. 殷天涛.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4)
- [4]柴达木盆地西部碱山SG-1b钻孔的硼同位素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D]. 卢胜城.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2019(02)
- [5]罗布泊地区晚新生代以来沉积环境演化及盐类资源效应[D]. 吕凤琳.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07)
- [6]库姆塔格沙漠沉积物特征与沉积环境研究[D]. 唐进年.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8(12)
- [7]新疆孔雀河北岸中更新世湖相沉积物年代学及沉积速率特征[J]. 白友良,王华伟,吴润江,孔雪,李博. 干旱区地理, 2017(01)
- [8]新疆孔雀河北岸72~51 ka BP湖相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J]. 白友良,王金荣,田坤,王冬青,赵楠. 干旱区地理, 2016(03)
- [9]亚洲大陆内部盐湖沉积特征、阶段性演化及其控制因素探讨——基于罗布泊LDK01深孔岩心记录[J]. 吕凤琳,刘成林,焦鹏程,颜辉,张华,赵艳军,王立成. 岩石学报, 2015(09)
- [10]22.70ka BP以来罗布泊“大耳朵”区域湖泊沉积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D]. 朱新萍. 新疆农业大学, 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