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维生素C钙,医药保健新概念(论文文献综述)
王婧萤[1](2021)在《常用木本水果养生的文献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本文旨在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历史分析法,结合跨学科研究法,从古代饮食养生与木本水果相关文献资料入手,对其进行整理和研究,并联系时代背景,系统梳理木本水果养生在历史各时期的认识流变及相关应用,对所收集文献中木本水果的的着作来源、别称、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食用宜忌、养生方法等相关等内容进行归纳,依据梳理得来的历代对木本水果养生的认识流变及辨治方法,分析得出历代木本水果养生方法的内涵范畴与变化过程,以及与之相应的辨证规律。[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本研究借助南中医网络数据库之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龙语瀚堂典籍数据库》《中国基本古籍库》等中医古籍数据库,同时借助《中医典海》软件,输入所需主题词,并选择其中较佳版本者进行文献的搜集检录;历史分析法:根据《中国食物史》等文献资料,总结归纳出木本水果的历史源流及时代特点;跨学科研究法:结合医学、农学、植物学等学科文献及相关数据库如医经、杂着、本草、专着等文献的相关检索,在多学科共同的理论支撑下,使本研究内容更加翔实客观。[研究结果]本研究以《中国食物成分表》为蓝本,对16个研究对象:李、杏、枣、桃、梨、橘、橙、苹果、荔枝、樱桃、杧果、青梅、桂圆、山楂、枇杷、柿进行研究并形成以下结果:1整理和研究:对古代木本水果养生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研究;2梳理:运用文献研究和历史分析的方法,结合各时期时代背景,系统梳理常用木本水果养生在历史各时期的认识流变及相关应用。3明辨:依据梳理得来的历代对饮食养生的认识流变及辨治方法,分析得出历代果类养生方法的变化过程及内涵范畴,以及与之相应的辩证规律。4启示:基于上述分析得出常用木本水果养生的意义,以期为现代临床更全面客观公正地认识果类养生的内涵提供依据,更准确运用木本水果养生的膳食理念为现代饮食提供借鉴,同时也为改进现代人饮食保健的体系提供理论依据。[结论]本课题意义在于破除传统思想误区,总结了木本水果的历史源流,明确了其相关分类,探究了其内涵、养生学理论基础、常用木本水果的性味功效、膳食原则、适宜体质及营养成分,归纳了相关养生功效,以“五果为助”膳食理念为依托,将木本水果对现代饮食应用提供借鉴,同时也为改进现代人水果保健的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并在食养食疗方面起到参考及指导作用,充分发挥中医养生治未病的优势。
教育部[2](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认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叶诗琪[3](2020)在《石药集团分拆上市经济后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许多企业为创造效益和保持竞争力,选择多元化发展战略。众多企业采用多元化经营策略有以下三个原因:第一,多元化经营可以降低风险;第二,企业为了更好地使用现有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第三,企业可以创造新的业务利润增长点。因此,企业为更好地促进多元化发展,通过资产重组分拆部分业务或子公司进行单独上市。分拆上市是指母公司将业务或子公司从母公司中剥离出来进行IPO,以满足企业的战略需要。作为一种资产重组方法,分拆上市有利于上市公司向投资者开放优质资产,这类做法促进了资本市场的成长。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够成熟且上市资源稀缺,分拆上市在我国的发展缓慢。直到2019年12月13日中国证监会公布了相关政策,制定了分拆试点的具体条件,规范了分拆上市的流程,增强了对分拆上市行为的监督,此时《若干规定》的公布符合市场需求,填补了国内分拆制度的空白。本文在借鉴已有的文献和理论基础上,对石药集团分拆新诺威上市的案例进行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分拆上市的四个理论,并总结了不同类型分拆的进入条件和上市交易过程。其次,本文详细分析了石药集团分拆新诺威的过程和动机。再次,本文根据相关文献和理论基础,对石药集团分拆新诺威上市的经济后果进行全面的分析。最后,本文总结了石药集团此次分拆的结论和启示。总的来说,分拆上市为母、子公司的经济后果都产生一定的影响,对石药集团的影响较小,对子公司新诺威的影响较大。并且文本得出了以下四点启示:一是选择优质的业务板块进行分拆;二是为分拆上市选择适当的市场提供思路;三是企业在分拆上市过程中应充分了解政策并注意合规性;四是成功的分拆上市可以推动企业价值的提升。但是由于本文个案研究,我国分拆上市的案例还不多,无法获得充分的证据进行实证研究;因此,随着未来更多分拆案例的出现,届时还需要进行实证研究和对比分析来进一步论证本文的研究结果。
丁艳[4](2020)在《汉语植物词语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植物词语是汉语词汇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较大的语义场。众多植物词语在传达自身的概念意义之外,还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成为富含民族文化意义的“能指”词。植物词语不仅是解读民族文化的一种媒介,也成为探索语言与思维关系的重要途径和出口。本文选择汉语植物词语(包括用来称说植物的名词和以植物名为构词语素构造的词语)为研究对象,以汉语相关权威字典、词典及综合性语料库中的植物词语为语料,依据传统语言学、文化语义学、认知语言学等相关知识对植物词语从命名、语义等语言层面以及认知、文化等角度进行全面而系统地研究。文章对汉语植物词的命名理据、意义构成、意义衍变特别是具有文化义的植物词语的语义特点及表现、植物概念的隐喻命名和植物词语的隐喻模式、植物词语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微观的描写与宏观的分析,深入探讨语言认知机制和社会文化在植物词语意义及植物隐喻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旨在揭示植物词语一般特点的同时探索其所具有的独特性,勾勒出汉语植物词语系统的基本面貌;并希望借助某一类词语聚合的研究,从词汇层面上探讨一个民族的语言现实与民族文化精神、民族思维方式之间的联系。论文的研究目标为:从植物名出发,分析植物词命名理据的类型和命名的特点,探讨植物概念获得名称的依据与理由以及它们在词义特征中的具体表现;分析植物词语的意义构成和语义特征,探讨社会文化对语义产生及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从认知角度分析隐喻在植物词语词义演变过程中的作用,探讨词义的演进与隐喻的认知机制和社会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通过研究,有如下发现:汉语植物词语的命名理据多源,它们多方面揭示出植物词的词义特征并反映出植物的某种特点,呈现出类比性和具象性等比较突出的文化特征。汉语植物词语的词义具有复杂性和丰富性,既有客观词义,也有主观词义,是植物概念义和深层附加义的双层叠加,词义蕴涵的民族文化色彩浓厚。植物词语文化涵义的产生和理解是建立在植物自身的特征属性和文化模式(包括社会历史文化形式、习俗生活形式、心理文化形式)与认知模式(隐喻或转喻)的基础之上,并反映出民族文化和历史的信息。隐喻的认知机制是植物命名的重要依据和途径,植物的隐喻命名从属于与植物相关的基本概念隐喻,反映出人类认知事物的过程和规律;隐喻也是植物词语词义发展的内在心理机制,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的植物词语的语义,以相似性(或相关性)为联结点,通过隐喻(或转喻)的认知途径实现了语义的衍生和拓展。汉语植物隐喻涉及的层面极广,模式多样且特色鲜明。这些独具特色的植物隐喻模式是特定文化影响下的必然产物,与特定的文化模式相适应。植物词语词义的演进与隐喻(包括转喻)的认知方式及其被用于语言交流的社会文化三位一体、密不可分。论文主要内容如下:绪论。阐述了本文的选题缘由;对汉语植物词语的研究历史和研究现状进行了学术回顾;分析论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说明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第一章汉语植物词的命名。按照不同的研究方法对植物词的命名理据进行分析和归类;在此基础上探讨汉语植物词的命名特点,同时对植物词中的异名同名现象进行了描写和解释,并从语言的内外部因素分析产生植物词异名现象的深层原因。第二章汉语植物词语的语义分析。植物词语的语义构成包括理性义、语法义和文化义。根据自身研究需要,重点分析植物词语理性义和文化义两个方面。通过索解植物词语语素义与词义之间的内在关系,阐明植物词语理性义的直接性、间接性的语义表现和产生原因;阐释植物词语文化义的语义特征,指出植物词语文化义的语义来源和产生途径;通过对比英汉两种不同语言系统中植物词语的语义模式,探讨不同语言系统中植物词语的意义对应模式,分析引起这种语义模式差异的原因。第三章汉语植物词语的隐喻认知。隐喻是植物命名的一种重要依据,也是用来描述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植物隐喻化认知表现在植物名的隐喻化上,也表现在借植物的隐喻含义来映射反映非植物域的某一概念上。论文从两个方面即汉语植物概念的隐喻命名和汉语植物词语的隐喻模式来分析植物词语的隐喻系统和隐喻文化认知,指出在植物词语语义演变的过程中,隐喻起着重构、联想和转移的认知作用。同时,文章在深入考察植物隐喻特点的基础上也指出了汉语植物隐喻生成的动因。第四章汉语植物词语的物质文化映射。意义作为一种概念系统,基于人们的认知模式而存在,词义的产生与发展受到人们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的限制,也受到社会文化、民族心理、生态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本章从文化的物质层次挖掘植物词语反映的古代生产生活以及植物词语对饮食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的映射,通过词语所蕴涵的民族文化信息的微观解读,探讨词语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和相互作用。第五章汉语词语的精神文化观照。植物词语不仅可以反映物质文化,有些更是精神文化下的言语结晶。植物词语蕴涵着独特的礼俗文化色彩,并烙有礼俗文化的鲜明印迹。蕴含于植物词语中的大量礼俗事象,折射出汉民族的一些价值取向和审美观念。植物词语也映照出民族价值观念,人们以花草树木为载体,抒发了对高尚精神人格的赞美与追求,彰显出人与自然物我相融的情感体验与共鸣,也折射出古代社会对女性的审美要求。结语。对论文的核心观点进行了总结,指出文章的创新之处,分析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明确今后努力和完善的方向。
郭金栗[5](2019)在《苜蓿精粉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以JL农业科技公司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大健康”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国家政策层面高度重视国民营养和健康产业的发展,并鼓励开展农产品和食品的营养功能评价研究,鼓励发展新型健康产品,为兼具丰富营养和保健功能的食品指明了市场空间。苜蓿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及一定的药用价值已经得到学术界的认可,然而以苜蓿为核心原料的产品在市场上并未得到充分的认知和肯定。JL农业公司依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科研支持,并根据消费者需求,综合开发食用苜蓿系列产品,充分挖掘紫花苜蓿的食用价值和市场价值,为国内苜蓿深加工行业的延伸发展充当先锋。市场营销策略对企业或产品的市场表现和销售业绩具有决定性的作用。JL农业公司苜蓿精粉系列产品如何在市场中真正获得消费者认可、在产品上市后取得良好的市场营销效果,对于JL农业公司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本文过文献研究、一线访谈、统计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构建JL农业公司苜蓿精粉系列产品的上市营销策略,并指出该营销策略得以有效执行的保障措施。本文首先对战略管理领域和市场营销领域的经典理论进行了回顾,分别包括安德鲁斯的战略设计手段、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和巴尼的资源基础观,STP战略、营销组合框架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为JL农业公司苜蓿精粉市场营销策略的构建提供理论指导。然后对JL农业公司的基本经营情况和当前的市场营销策略进行介绍和分析,指出JL农业公司当前市场营销面临的问题,即苜蓿精粉系列产品处于上市初期,消费者认知有限,目前的渠道策略、价格策略和促销策略单一、局限性较强等,并指出JL农业公司当前处于从研发主导型企业向市场主导型企业转型的关键期,极有必要对苜蓿精粉系列产品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科学合理的营销管理体系。进而在对外部营销环境(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行业环境)进行透视的基础上,总结了JL农业公司苜蓿精粉系列产品上市营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提炼了JL农业公司苜蓿精粉上市的若干战略举措,即政策导向和技术优势迅速抢占区域保市场,在竞争中着重采取差异化策略,基于明确的市场定位构建针对性的营销策略,构建消费者的独特信任,多方位拓展技术合作,利用一体化经营优势对产品品质进行严格管控,完善市场营销管理保障体系建设等。最重要的是,对苜蓿精粉的STP战略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4P框架等构建了JL农业公司苜蓿精粉系列产品的市场营销策略。本研究认为,JL农业公司苜蓿精粉系列产品的目标顾客是中西部地区和沿海发达地区的22-35岁和56-65岁的人群,特别是高血压、高血脂慢性病患者和工作压力较大、生活作息不规律、缺乏锻炼的中青年人群以及女性消费者。在产品定位方面应突出产品的安全性、新颖性、营养价值和辅助疗效、食用的便捷性以及本土人群的适应性等。在产品的导入期,要着力进行产品品质塑造和广泛的渠道铺货,对不同产品系列分别实施竞争导向定价法和成本加成定价法,并扩大广告宣传,提升产品知名度。在产品成长期,要集中力量打造爆品,进行渠道深耕,对分销商进行管控,自建网络营销渠道并拓展新媒体营销渠道,适当降低价格,借助新媒体进行内容营销,提升企业公众形象。在产品成熟期,进行产品重新定位、新产品研发和投放,进一步开拓社群营销、多种模式的线上分销,进军国际市场,提升直销比例,限制分销商的过度对他合作,并进一步降低价格,通过产品战略联盟、社群营销、网络口碑扩散、促销用语优化等方式进行精细化促销。在产品的衰退期主要采取利润收割战略,有计划地推出替代性新产品,策略性地放弃低效渠道、巩固高利润渠道,并适当提高价格等。最后,本研究指出JL农业公司须夯实人力资本经营、财务管理、资源整合、品牌与文化凝聚力建设等方面的能力才能保证苜蓿精粉系列产品市场营销策略的有效执行。本文弥补了苜蓿作为人类食品和保健品在市场上的营销策略构建这一研究空白,为苜蓿深加工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对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新型科技企业(特别是依托高校研发资源的企业)的市场化发展提供参考。本研究在营销策略的构建中,整合了传统营销管理中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4P框架和网络营销、社群营销、内容营销、新媒体营销等新概念和新模式,对于营销理论的融合应用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李延菲[6](2019)在《基于食物交换份法的饮食管理在重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基于食物交换份法的饮食管理对重度烧伤患者营养状况、创面愈合时间、营养知识水平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护理人员对重度烧伤患者实施有效的饮食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为类试验性研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9月在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烧伤整形科住院治疗的70例重度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2017年4月至12月的35例重度烧伤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1月至9月的35例重度烧伤患者为干预组。对照组接受常规饮食管理,干预组接受基于食物交换份法的饮食管理。采用专家咨询法自行编制烧伤患者营养知识问卷并检验信效度。检测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3周时的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及血红蛋白等生化指标;记录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知识水平。采用SPSS 25.0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基于食物交换份法的饮食管理在重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1.干预组35例,对照组35例患者完成本次研究。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经信效度检验,烧伤患者营养知识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56,I-CVI为0.80,S-CVI/Ave为0.93。3.干预3周后,两组比较,干预组血清前白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比较,干预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出院时,干预组营养知识得分(21.29±2.27分)高于对照组(16.97±1.0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研究基于食物交换份法对重度烧伤患者实施营养干预,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并有效缩短了创面愈合时间。通过营养知识宣教,提高了患者对营养知识知晓程度的水平,使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得以提升。
杨淑涵[7](2017)在《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催产素、催产素受体与γ-氨基丁酸A型受体基因多态性及其康复效果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以社会沟通和社会互动障碍及局限的、重复的行为、兴趣或活动为特征的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男女比例约为45:1。近40年来,全球ASD的患病率呈持续上升的趋势,但其确切病因及有效治疗的方法至今尚未明确。本研究的目的包括3个方面:(1)探索血清催产素(OT)水平、催产素受体(OXTR)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片断rs2254298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ASD的病因、ASD儿童和青少年的症状表型及早期行为发育表型的关系,为ASD的发病机制及不同催产素能系统异常ASD患儿的康复及治疗重点提供理论依据;(2)探索γ-氨基丁酸A型受体(GABAA)的GABRB3 SNP rs2081648、GABRB3 SNP rs1426217、GABRA5 SNP rs35586628及GABRG3 SNP rs208129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ASD的病因、ASD儿童和青少年的症状表型及早期行为发育表型的关系,为ASD的发病机制及不同GABRB3、GABRA5和GABRG3基因型ASD患儿的康复及治疗重点提供理论依据;(3)对社区康复项目中已完成3次专业评估的学龄前ASD儿童的康复效果进行评价,了解可能影响其康复效果的相关因素,为有效改善ASD患儿的相关缺陷提供理论依据。综上所述,本研究意在通过对ASD患儿的病因及康复方面的探讨揭示可能影响其发病、症状、早期行为及康复效果的因素,从而为ASD患儿的诊断、康复与治疗重点提供指导性思路。方法1.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依照《儿童早期行为发育调查表》收集ASD患儿的早期行为发育情况。依照《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康复干预状况家长调查表》收集社区康复项目中学龄前ASD儿童的疑似症状、诊断及干预等情况。2.采用儿童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和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对所有ASD患儿的症状表型进行评估。针对社区康复项目中学龄前ASD儿童,又添加了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CABS)、发展及行为量表(PEP-R)以及皮博迪图片词汇测试(PPVT)的评估。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55名ASD及110名正常发育(TD)儿童和青少年的血清OT水平,进行组间血清OT水平的比较和血清OT水平与ASD儿童和青少年症状表型的相关分析。4.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检测100名ASD与232名TD儿童和青少年OXTR SNP rs2254298位点的基因多态性,比较两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情况以及该位点基因型与ASD儿童和青少年的血清OT水平、症状表型及早期行为发育表型的关系。采用同样的方法检测社区康复项目中已完成3次专业评估的16名学龄前ASD儿童相同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并分析各基因型与其康复效果的关系。5.采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99名ASD与231名TD儿童和青少年的GABRB3 SNPs rs2081648和rs1426217、GABRA5 SNP rs35586628及GABRG3 SNP rs208129位点的基因多态性,比较两组间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情况以及各位点与ASD儿童和青少年的症状表型和早期行为发育表型的关系。采用同样的方法检测社区康复项目中已完成3次专业评估的16名学龄前ASD儿童4个相同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并分析各基因型与其康复效果的关系。6.采用Haploview4.2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采用SPSS17.0和SAS9.3.2软件包,根据资料特征分别采用χ2检验、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控制协变量)、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协方差分析(ANCOVA)(控制协变量)、Pearson相关和Spearman偏相关(控制协变量)分析以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多组间的两两比较均采用Bonferroni校正。检验水准α=0.05。结果1.ASD组的血清OT水平高于TD组(P<0.05)且ASD组的血清OT水平与CARS的“环境适应”得分及CARS总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2.OXTR SNP rs2254298位点在ASD组与TD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ASD组的基因型与早期行为发育表型无关(P>0.05)。但ASD组的基因型与血清OT水平、ABC的“躯体运动”得分及CARS的“环境适应”得分均存在关联(P<0.05)。3.GABRB3 SNPs rs2081648和rs1426217、GABRA5 SNP rs35586628及GABRG3 SNP rs208129位点在ASD组与TD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ASD组,GABRB3 SNP rs2081648位点的基因型与CARS的“视觉反应”得分、早期行为发育表型的“向母亲微笑”及“自己抓东西”的时间早晚有关(P<0.05);GABRA5 SNP rs35586628位点的基因型与CARS的“语言交流”得分有关(P<0.05);GABRG3 SNP rs208129位点的基因型与CARS的“模仿”和“活动水平”得分及早期行为发育表型的“开始控制大小便”的时间早晚有关(P<0.05)。4.社区康复项目中已完成3次专业评估的学龄前ASD儿童的第1次与第2次评估的时间间隔为8.05±0.84月,第2次与第3次评估的时间间隔为7.05±0.70月。3次评估时所有领域P的月龄(实际的发展月龄)均小于E的月龄(可能提升到的月龄)及实际月龄,且P的月龄与实际月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社区康复项中学龄前ASD儿童的“发育康复效果”在“认知理解”方面改善最好。患儿的“症状康复效果”改善则更明显,在3次评估间,ABC的“社会交往”得分、“语言”得分及总分均呈下降趋势,且第1次与第2次及第3次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RS总分与PEP-R行为部分的“游戏及对物件的兴趣”得分也呈下降趋势且第1次与第3次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智商则呈上升的趋势且第1次与第3次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发育康复效果”不同领域间存在正相关(P<0.05)、且与“最早干预月龄”、“第1次评估时月龄”、“CABS总分”、PEP-R行为部分的“语言”得分及“总分”呈负相关(P<0.05)。除OXTR SNP rs2254298位点的基因型与“发育康复效果”无关外,GABRB3 SNP rs2081648位点的基因型与“模仿”、“知觉”及“认知理解”领域的“发育康复效果”有关;GABRB3 SNP rs1426217位点的基因型与“手眼协调”领域的“发育康复效果”有关;GABRA5 SNP rs35586628位点的基因型与“知觉”及“认知表达”领域的“发育康复效果”有关;GABRG3SNP rs208129位点的基因型与“知觉”、“小肌肉”及“认知表达”领域的“发育康复效果”有关(P均<0.05)。7.“症状康复效果”不同领域间存在正相关(P<0.05)、且与“最早干预月龄”、第1次评估时ABC的“躯体运动”与“感觉”得分及CARS总分呈负相关(P<0.05)。但与5个位点均无关联(P>0.05)。结论1.ASD儿童和青少年存在OT的代谢紊乱,这种异常可能是受OXTR基因表达改变、外界环境刺激以及症状严重程度的影响。2.未发现OXTR SNP rs225429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ASD患儿的发病、早期行为发育表型及康复效果有关,但发现其与ASD儿童和青少年的症状表型有关。提示在ASD患儿的康复工作中应重视该位点在症状方面的特殊作用并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3.未发现GABAA受体4个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ASD患儿的发病有关。但在ASD儿童和青少年中,GABRB3 SNP rs2081648、GABRA5 SNP rs35586628及GABRG3 SNP rs208129位点的基因型与其症状表型有关;GABRB3 SNP rs2081648和GABRG3 SNP rs208129位点的基因型与其早期行为发育表型有关。在社区康复项目的学龄前ASD儿童中,4个位点基因型均与其“发育康复效果”有关。提示在ASD患儿的康复工作中应重视GABAA受体4个位点基因型的特殊作用并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4.社区康复项目中学龄前ASD儿童存在发育迟缓,其“发育康复效果”不如“症状康复效果”明显,这可能是受自身发育、基因、康复干预强度与重点、早期干预与评估时间以及症状严重程度的影响。
闭晓丽[8](2016)在《农村妇女孕期及产褥期膳食结构与营养素摄入状况研究 ——云南宣威地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云南宣威农村妇女孕期及产褥期膳食结构特点和营养现状,为农村孕产妇的营养改善策略制定提供依据,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孕产妇营养干预,提高农村地区孕产妇的健康水平。[方法]本研究属纵向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了倘塘镇和热水镇,每个镇随机抽取10个村,以被抽取的20个村子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孕早期全部孕产妇为研究对象。调查问卷收集孕妇基本情况,连续3日24小时膳食回顾法和食物频率法调查孕早、孕中、孕晚、产褥期膳食种类和摄入量。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调查孕产妇218人。孕妇的年龄为24.38±5.18岁,孕妇身高为155.83±5.22cm,孕前体重为52.19±7.63kg。BMI<18.5有32人(14.68%);BMI在24.0以上人数为39人(17.89%)。1、妇女孕期和产褥期膳食结构:妇女孕期膳食食物种类多样,以谷类为主,薯类、水果、坚果类、奶及奶制品、动物内脏、鱼虾等水产品每周摄入次数较少,特别是产褥期有92.7%的产妇未摄入水果,但蛋类食物每周摄入频率高。产褥期妇女膳食较为单一,摄入大量动物类食物,尤其是蛋类。几乎不吃蔬菜和水果。2、妇女孕期和产褥期日均食物摄入:孕中、晚期妇女以谷类为主食、豆类及坚果摄入量接近推荐量;蔬菜、鱼禽蛋肉类摄入量较低,奶及奶制品摄入严重缺乏;产褥期妇女膳食种类较为单一,以蛋类为主食、蔬菜类摄入量不到推荐量的二分之一,鱼禽肉蛋类摄入总量则显着超过推荐量,尤以蛋类摄入远远超过推荐量;几乎不摄入水果。3、妇女孕期和产褥期营养素摄入:与中国营养学会食物推荐量比较,孕中期妇女能量、蛋白质、尼克酸、维生素C、维生素E、铁、锌摄入充足,但是维生素A、维生素B1、B2、钙、硒不足。孕晚期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B1、B2、钙、铁、硒摄入都不足,仅妇女能量、尼克酸、维生素C、维生素E、锌摄入充足。产褥期妇女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A、维生素B1、B2、尼克酸、维生素C、钙、铁、锌、硒摄入量都不足。孕期和产褥期碳水化合物供能比都远低于推荐比例;产褥期膳食脂肪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比略低于孕期,但是,孕期和产褥期膳食脂肪供能比均远高于推荐比例;蛋白质供能比,孕中、产褥期达到推荐比例,晚期偏低。孕中期、孕晚期、产褥期妇女摄入的蛋白质来源于优质蛋白质比例高,均超过了三分之一,尤其在产褥期,动物性蛋白质占总蛋白质的78.09%;孕期铁来源于动物性食物比例较低,在产褥期则有所改善。孕中、晚期钙:磷比值比均低,在产褥期有所改善。4、产褥期饮食习俗:产妇产褥期主要摄入红糖、鸡蛋,禁忌辛辣和生冷食物,饮食清淡,部分认为应禁忌水果、坚硬食物、蔬菜和酸味食物等。[结论]宣威农村孕产妇孕中、孕晚期膳食种类多样,产褥期膳食较为单一,孕期和产褥期奶类及其制品、水果摄入都明显过少,产褥期蔬菜水果基本不吃,蛋类摄入过多;能量和各营养素的摄入不均衡,三大营养素产热比和钙磷比例不合理,优质蛋白质、铁的摄入量较少。当地仍然保留一些不良的产褥期饮食习俗。建议加强妇女妊娠期及产褥期膳食营养健康教育,调整膳食结构,增加动物性食品、奶类及奶制品、动物内脏、坚果类、水果的摄入,在产褥期,适当减少蛋类摄入,增加动物性食品、奶类及奶制品,在保证满足孕妇及胎儿生长发育所需各种营养素的同时,合理调控能量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供热比。
邓亦彤[9](2014)在《营销环境中的健康信息传播与消费选择 ——以兰州市保健品零售市场为案例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持续关注,使得国内的健康保健品行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然而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同质化现象严重的保健品,消费者难以选择。究竟健康保健产品借助何种传播途径和传播手段被消费者知晓、甚而接受?哪些宣传促销手段更能够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构成本文的研究主旨。论文主要采用深度访谈、实地调查等方法,观察兰州市保健品消费者群体的保健观念和消费行为,以主城区内主要销售场所的保健品零售销量的数据为依据,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健康保健品作为研究个案,分析它们的广告信息和促销手段,进而研究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健康行为是如何被信息传播所影响的,以期为健康信息的传播实践及新消费主义的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
康瑞雪[10](2014)在《营养健康教育和个体化营养指导对孕妇营养状况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营养健康教育和个体化营养指导对孕妇营养状况和妊娠结局的影响,为制定有效的孕期营养教育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进而达到提高孕妇合理营养和健康水平,降低妊娠期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的目的。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在唐山市某三甲医院定期孕检的孕妇150例,按照建卡顺序,单号作为干预组,双号作为对照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均参加常规孕期生理卫生知识学习。此外对干预组增加营养健康教育和个体化的营养指导。比较两组孕妇孕晚期膳食构成和能量、营养素摄入情况;分析两组孕妇骨密度、妊娠期并发症、孕晚期和分娩后贫血的情况;比较两组孕妇孕期增重、分娩方式、分娩并发症和新生儿出生体重的情况。膳食调查的资料采用营养计算器V2.5进行计算,用Excel工作表录入建库,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结果1两组孕妇孕晚期谷类、蔬菜、水果、蛋类、奶类及豆类的摄入量,干预组中符合《中国居民膳食宝塔》推荐摄入量的孕妇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肉类食物的摄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孕妇食用粗粮、鱼虾等海产品、动物肝脏和豆类的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组能量、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钙、铁和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与推荐摄入量的差值较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维生素C、锌和胆固醇的摄入量与推荐量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组孕妇孕晚期三大产能营养素供能比符合中国营养学会的推荐,而对照组脂肪供能偏高,达到总能量的31.6%,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偏低,为53.2%;干预组孕妇三餐及零食供能比例分别为:25.6%、34.1%、26.8%和13.5%,对照组中,早餐供能偏低,为20.3%,晚餐供能偏高,达到34.1%。4干预组和对照组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均达到50%以上,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中来源于动物性食物和豆类的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中膳食铁来源于肉类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干预组孕妇孕晚期及分娩后的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贫血患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干预组孕妇孕晚期骨质正常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两组孕妇平均每日活动时间比较,干预组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干预组孕妇整个孕期平均增重低于对照组,符合适宜增重的孕妇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9干预组新生儿平均体重为3360.47±322.95kg,对照组为3538.41±417.37kg,干预组正常体重新生儿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性别构成比无差异,P>0.05。10两组分娩方式比较,干预组自然分娩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剖腹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干预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妊娠期糖尿病、羊水过少、胎儿宫内窘迫、胎膜早破和早产的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营养健康教育和个体化的营养指导对孕妇孕期膳食的合理摄入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2营养健康教育和个体化的营养指导有效的改善了孕妇自身的营养状况。3营养健康教育和个体化的营养指导明显降低了妊娠期并发症,并改善了妊娠结局。
二、维生素C钙,医药保健新概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维生素C钙,医药保健新概念(论文提纲范文)
(1)常用木本水果养生的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概述 |
1. 常用木本水果的概念 |
1.1“木本”的概念 |
1.2 “木本水果”的概念 |
1.3 “常用木本水果”的概念 |
2. 常用木本水果与“五果”的关系 |
2.1 “五果为助”概念的提出 |
2.2 常用木本水果与“五果”的关系 |
3. 常用木本水果的分类及依据 |
3.1 按植物学分类 |
3.2 按适宜栽培的气候分类 |
3.3 按现代通用分类法分类 |
3.4 按季节分类 |
4. 常用木本水果的选取及标准 |
4.1 依据国内销量选取常用木本水果 |
4.2 依据中国居民喜好选取常用木本水果 |
4.3 依据中国居民网络检索需求选取常用木本水果 |
4.4 依据目标文献的出现频率选取常用木本水果 |
第二部分 常用木本水果养生的发展源流 |
1. 远古时期 |
1.1 早期木本水果的采摘 |
1.2 早期木本水果的酿造 |
2. 先秦时期 |
2.1 果树的人工培育栽种 |
2.2 部分木本水果的原产种植 |
2.3 部分木本水果的食用方式 |
2.4 “五果为助”饮食原则的提出 |
3. 汉唐时期 |
3.1 部分木本水果引入中原的第一个时期 |
3.2 部分木本水果的种类增多 |
3.3 道教辟谷食果食俗 |
3.4 水果交易市场的发展 |
3.5 饮食专着的出现 |
3.6 木本水果引入中原的第二个时期 |
3.7 传统木本水果的种植 |
3.8 食疗及饮食专着的出现 |
4. 宋元时期 |
4.1 木本水果生产的专业化与商业化 |
4.2 食养食疗理论的繁盛时期 |
4.3 金元四大家的食养主张 |
4.4 第一部营养学专着《饮膳正要》问世 |
5. 明清时期 |
5.1 木本水果引入中原的第三个时期 |
5.2 饮食养生的鼎盛时期 |
6. 近代时期 |
第三部分 常用木本水果性味功效等历代文献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文献检索方法 |
2. 常用木本水果的性味功效等 |
2.1 李 |
2.2 杏 |
2.3 枣 |
2.4 桃 |
2.5 梨 |
2.6 橘 |
2.7 橙 |
2.8 苹果 |
2.9 荔枝 |
2.10 樱桃 |
2.11 忙果 |
2.12 青梅 |
2.13 龙眼 |
2.14 山楂 |
2.15 枇杷 |
2.16 柿 |
第四部分 常用木本水果的中医养生 |
1. 常用木本水果的阴阳五行养生 |
1.1 常用木本水果的阴阳属性 |
1.2 常用木本水果的五行划分 |
2. 常用木本水果的藏象养生 |
3. 常用木本水果的精气血津液神养生 |
4. 常用木本水果的体质养生 |
4.1 体质养生的概念及分类 |
4.2 常用木本水果的中医五行体质养生 |
4.3 常用木本水果的中医九种体质养生 |
5. 常用木本水果的三因制宜养生 |
5.1 常用木本水果的因时制宜养生 |
5.2 常用木本水果的因地制宜养生 |
5.3 常用木本水果的因人制宜养生 |
第五部分 常用木本水果养生的现代研究 |
1. 常用木本水果的主要功能性营养成分及作用 |
2. 常用木本水果的主要理化品质 |
第六部分 常用木本水果在常见亚健康状态与疾病中的养生应用 |
1. 常见亚健康状态的常用木本水果养生应用 |
1.1 便秘的常用木本水果养生应用 |
1.2 记忆力下降的常用木本水果养生应用 |
1.3 睡眠紊乱的常用木本水果养生应用 |
1.4 疲乏无力的常用木本水果养生应用 |
1.5 消化不良的常用木本水果养生应用 |
2. 常见疾病的常用木本水果养生应用 |
2.1 超重、肥胖的常用木本水果养生应用 |
2.2 糖尿病的常用木本水果养生应用 |
2.3 肿瘤的常用木本水果养生应用 |
2.4 慢性胃炎的常用木本水果养生应用 |
第七部分 常用木本水果养生的使用方法及相关产品研究 |
1. 常用木本水果的加工食用方式 |
1.1 饮品 |
1.2 其他制品 |
2. 常用木本水果的食用禁忌 |
3. 常用木本水果的药用价值 |
4. 常用木本水果相关产品的养生应用价值 |
第八部分 结语 |
1. 结论 |
2. 创新之处与现代应用价值 |
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石药集团分拆上市经济后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分拆上市的内涵 |
1.3.2 分拆上市的动因 |
1.3.3 分拆上市的经济后果 |
1.3.4 文献述评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分拆上市概念 |
2.2 分拆上市准入条件 |
2.3 分拆上市交易流程 |
2.3.1 A股分拆境内上市 |
2.3.2 A股分拆境外上市 |
2.3.3 港股分拆境内上市 |
2.4 研究理论基础 |
2.4.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4.2 管理层激励理论 |
2.4.3 优序融资理论 |
2.4.4 专业化战略理论 |
第三章 石药集团分拆上市案例介绍 |
3.1 案例公司介绍 |
3.1.1 石药集团介绍 |
3.1.2 新诺威介绍 |
3.1.3 行业背景介绍 |
3.2 石药集团分拆上市过程 |
3.2.1 石药集团H股上市 |
3.2.2 金芙蓉挂牌新三板 |
3.2.3 新诺威A股上市 |
3.3 石药集团分拆新诺威上市动因分析 |
3.3.1 战略层面 |
3.3.2 经营层面 |
3.3.3 治理层面 |
第四章 石药集团分拆上市案例分析 |
4.1 分拆上市前后财务对比分析 |
4.1.1 石药集团分拆上市前后对比 |
4.1.2 新诺威分拆上市前后对比 |
4.2 分拆上市的企业价值效应分析 |
4.2.1 资本市场反应 |
4.2.2 分拆上市获得资本溢价 |
4.3 分拆上市问题分析 |
第五章 案例启示 |
5.1 选择合适的分拆业务 |
5.2 选择合适的上市地点 |
5.3 提高分拆上市的合规性 |
5.4 推动企业价值提升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4)汉语植物词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植物词语的界定 |
一、选题缘由 |
二、植物词语的界定与选取 |
第二节 汉语植物词语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一、传统训诂学对植物词语的研究 |
二、植物词语文化内涵研究 |
三、植物词语隐喻认知研究 |
第三节 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与语料来源 |
一、研究意义与价值 |
二、研究方法 |
三、语料来源 |
第一章 汉语植物词的命名 |
第一节 汉语植物词命名理据的探求方法与类型 |
一、植物词命名理据的探求方法 |
二、植物词命名理据的类型 |
第二节 汉语植物词命名的特点 |
一、理据多源,但命名单一 |
二、选取事物最典型的特征进行命名 |
三、命名具有类比性 |
四、命名具有鲜明的具象性 |
第三节 汉语植物词的异名与同名 |
一、植物词的异名同实 |
二、植物词的同名异实 |
第二章 汉语植物词语的语义分析 |
第一节 植物词语的理性义 |
一、理性义的直接性及其表现 |
二、理性义的间接性及其原因 |
第二节 植物词语的文化义 |
一、文化义的语义特征 |
二、文化义的语义来源 |
三、文化义的产生途径 |
第三节 植物词语语义对应模式及成因 |
一、植物词语的语义对应模式 |
二、植物词语语义对应模式差异成因 |
第三章 汉语植物词语的隐喻认知 |
第一节 汉语植物概念的隐喻命名 |
一、植物概念与植物隐喻命名的认知形成 |
二、汉语植物名称的隐喻类型 |
三、汉语植物名称的隐喻认知分析 |
第二节 汉语植物词语的隐喻模式 |
一、植物基本层次概念为基础的隐喻模式 |
二、植物构成部分概念为基础的隐喻模式 |
三、“人是植物”“事(物)是植物”概念隐喻为基础的隐喻模式 |
第三节 汉语植物隐喻的特点及生成动因 |
一、汉语植物隐喻的特点 |
二、汉语植物隐喻的生成动因 |
第四章 汉语植物词语的物质文化映射 |
第一节 汉语植物词语与古代的生产生活 |
一、植物词语与古代的农业生活 |
二、植物词语与古代的社会生活 |
三、植物词语与古代其他生产活动 |
第二节 汉语植物词语与饮食文化 |
一、植物词语与饮食生活 |
二、植物词语与食事规仪 |
第三节 汉语植物词语与中医药文化 |
一、植物词语与药学典籍 |
二、植物词语与药学理论 |
三、植物词语与医食保健 |
四、植物词语与涉医文学 |
第五章 汉语植物词语的精神文化观照 |
第一节 植物词语的礼俗文化 |
一、植物词语与古代传统礼仪 |
二、植物词语与民风民俗 |
第二节 植物词语的价值观念 |
一、“君子之风”理想人格的赞颂与追求 |
二、人与自然“物我相融”的情感体验与共鸣 |
三、“德容兼备”古代社会的审美要求与反映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5)苜蓿精粉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以JL农业科技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述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论文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概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健康产品 |
2.1.2 苜蓿精粉 |
2.1.3 营销策略 |
2.2 战略管理相关理论 |
2.2.1 安德鲁斯的战略设计手段 |
2.2.2 竞争战略理论 |
2.2.3 资源基础观 |
2.3 市场营销相关理论 |
2.3.1 STP战略 |
2.3.2 营销组合框架 |
2.3.3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JL农业公司经营现状与苜蓿精粉营销问题分析 |
3.1 JL农业公司发展概况 |
3.1.1 JL农业公司的业务简介 |
3.1.2 JL农业公司的组织架构 |
3.1.3 JL农业公司的技术能力 |
3.2 JL农业公司苜蓿精粉营销现状 |
3.2.1 产品策略 |
3.2.2 渠道策略 |
3.2.3 价格策略 |
3.2.4 促销策略 |
3.3 苜蓿精粉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 |
3.3.1 产品推广不利 |
3.3.2 品牌形象市场化程度较弱 |
3.3.3 缺乏系统性的营销管理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JL农业公司苜蓿精粉外部营销环境分析 |
4.1 宏观环境分析 |
4.1.1 政策环境分析 |
4.1.2 经济环境分析 |
4.1.3 社会环境分析 |
4.1.4 技术环境分析 |
4.1.5 法律环境分析 |
4.1.6 生态环境分析 |
4.2 微观环境分析 |
4.2.1 健康产业整体情况 |
4.2.2 保健品(含功能食品)行业整体情况 |
4.2.3 保健品(含功能食品)市场竞争格局 |
4.2.4 竞品与标杆企业研究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构建JL农业公司苜蓿精粉营销策略 |
5.1 SWOT分析 |
5.1.1 苜蓿精粉上市营销的优势(S) |
5.1.2 苜蓿精粉上市营销的劣势(W) |
5.1.3 苜蓿精粉上市营销的机会(O) |
5.1.4 苜蓿精粉上市营销的威胁(T) |
5.1.5 苜蓿精粉上市营销的关键战略举措 |
5.2 苜蓿精粉产品的STP战略分析 |
5.2.1 市场细分 |
5.2.2 目标市场 |
5.2.3 市场定位 |
5.3 苜蓿精粉营销策略 |
5.3.1 产品导入期的营销策略 |
5.3.2 产品成长期的营销策略 |
5.3.3 产品成熟期的营销策略 |
5.3.4 产品衰退期的营销策略 |
5.4 苜蓿精粉营销策略执行的保障措施 |
5.4.1 人力资本保障 |
5.4.2 财务保障 |
5.4.3 资源整合保障 |
5.4.4 文化保障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本研究的局限性 |
6.3 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基于食物交换份法的饮食管理在重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观察指标 |
4 研究小组 |
5 干预方法 |
6 资料收集 |
7 质量控制 |
8 伦理学原则考量 |
9 统计学方法 |
10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
2 两组患者基线水平比较 |
3 营养知识问卷专家咨询情况 |
4 观察指标对比 |
讨论 |
结论 |
研究的创新性、意义及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7)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催产素、催产素受体与γ-氨基丁酸A型受体基因多态性及其康复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一、血清OT水平及OXTR SNP rs2254298基因多态性与ASD关系的研究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研究方法 |
1.1.3 统计方法 |
1.1.4 质量控制 |
1.2 结果 |
1.2.1 血清OT水平的检测与分析结果 |
1.2.2 OXTR SNP rs2254298位点的检测与分析结果 |
1.3 讨论 |
1.3.1 ASD儿童和青少年血清OT水平的情况及影响因素 |
1.3.2 OXTR SNP rs2254298在ASD儿童和青少年中的作用 |
1.4 小结 二、GABA_A受体基因多态性与ASD关系的研究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研究方法 |
2.1.3 统计方法 |
2.1.4 质量控制 |
2.2 结果 |
2.2.1 GABRB3 SNP rs2081648 位点的检测与分析结果 |
2.2.2 GABRB3 SNP rs1426217位点的检测与分析结果 |
2.2.3 GABRA5 SNP rs35586628位点的检测与分析结果 |
2.2.4 GABRG3 SNP rs208129位点的检测与分析结果 |
2.3 讨论 |
2.3.1 GABRB3基因多态性在ASD儿童和青少年中的作用 |
2.3.2 GABRA5基因多态性在ASD儿童和青少年中的作用 |
2.3.3 GABRG3基因多态性在ASD儿童和青少年中的作用 |
2.4 小结 三、学龄前ASD儿童康复效果的研究 |
3.1 对象和方法 |
3.1.1 研究对象 |
3.1.2 研究方法 |
3.1.3 统计方法 |
3.1.4 质量控制 |
3.2 结果 |
3.2.1 学龄前ASD儿童的康复变化轨迹与康复效果 |
3.2.2 学龄前ASD儿童康复效果的相关影响因素 |
3.3 讨论 |
3.3.1 学龄前ASD儿童存在发育迟缓的问题 |
3.3.2 学龄前ASD儿童发育康复效果的评价 |
3.3.3 学龄前ASD儿童症状康复效果的评价 |
3.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康复与治疗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
(8)农村妇女孕期及产褥期膳食结构与营养素摄入状况研究 ——云南宣威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孕期及产褥期营养对母亲的影响 |
1.1.1 营养性贫血 |
1.1.2 骨质软化症 |
1.1.3 营养不良性水肿 |
1.1.4 妊娠期合并症 |
1.2 孕期及产褥期营养对儿童的影响 |
1.2.1 孕期营养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
1.2.2 孕期营养与某些疾病的关系 |
1.2.3 孕期营养与出生体重的关系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孕产妇孕期及产褥期营养状况研究现状 |
1.3.2 东西方国家产褥期生活行为及饮食问题研究进展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类型 |
2.2 研究地点和研究对象 |
2.2.1 研究地点 |
2.2.2 研究对象 |
2.3 样本量 |
2.4 研究内容 |
2.5 研究工具及方法 |
2.5.1 研究工具 |
2.5.2 研究方法 |
2.6 质量控制 |
2.7 资料整理及统计分析 |
2.8 医学伦理学问题 |
2.9 技术路线图 |
3 结果 |
3.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
3.1.1 孕妇的一般情况及社会人口学特征 |
3.1.2 孕妇的体格营养状况 |
3.1.3 孕妇配偶基本情况 |
3.2 宣威农村妇女孕期及产褥期膳食摄入情况 |
3.2.1 宣威农村妇女孕期及产褥期每周食物频率情况 |
3.2.2 宣威农村妇女孕期及产褥期每天食物摄入量 |
3.2.3 宣威农村妇女孕期及产褥期的营养素摄入量 |
3.2.4 宣威农村妇女孕期及产褥期三大产能营养素摄入情况 |
3.2.5 宣威农村妇女孕期及产褥期蛋白质和铁的来源分布 |
3.2.6 宣威农村妇女孕期及产褥期钙磷比例 |
3.2.7 宣威农村妇女孕期补充叶酸情况 |
3.3 宣威农村妇女产褥期生活卫生行为及风俗 |
3.3.1 宣威农村妇女产褥期生活卫生行为 |
3.3.2 宣威农村妇女产褥期饮食行为方面的传统观念 |
4 讨论 |
4.1 宣威农村妇女孕期及产褥期食物种类摄入情况 |
4.2 宣威农村妇女孕期及产褥期膳食摄入情况 |
4.3 宣威农村妇女孕期及产褥期营养素摄入 |
4.3.1 宣威农村妇女能量及产能营养素摄入情况 |
4.3.2 矿物质 |
4.3.3 维生素 |
4.3.4 宣威农村妇女孕期及产褥期蛋白质和铁的来源分布 |
4.3.5 宣威农村妇女孕期及产褥期钙磷比例 |
4.4 宣威农村妇女产褥期卫生行为 |
4.5 宣威农村妇女产褥期饮食行为方面的传统观念 |
5 结论 |
6 建议 |
7 研究的局限性和创新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1 立项依据 |
1.1 早期营养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
1.2 早期营养与某些疾病的关系 |
1.2.1 高血压 |
1.2.2 糖尿病 |
1.2.3 肥胖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孕产妇各个阶段营养状况研究现状 |
2.2 我国孕产妇营养状况城乡差异研究 |
2.3 产褥期的问题 |
2.4 东西方国家产褥期问题的区别 |
2.5 各个国家产褥期的保健特点 |
2.6 分析引起国内外产妇产褥期差异的原因 |
3 研究意义 |
参考文献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9)营销环境中的健康信息传播与消费选择 ——以兰州市保健品零售市场为案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 研究动机 |
1.1 李大爷的信息接收与信息传播 |
1.2 问题的提出 |
2 研究意义 |
2.1 理论意义 |
2.2 现实意义 |
3 文献回顾 |
3.1 健康传播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
3.2 健康系统的意义及构成 |
3.3 健康营销与消费者选择 |
4 研究设计 |
4.1 研究方法 |
4.2 样本选择 |
第一章 调查:兰州市保健品零售市场概述 |
1.1 兰州市保健品行业发展现状 |
1.2 兰州市民保健品消费的现状 |
1.2.1 兰州市市民对健康保健品的关注程度 |
1.2.2 消费者健康保健品知识的传播来源 |
1.2.3 兰州市消费者的保健常识 |
1.2.4 兰州市消费者获取健康保健品的渠道 |
1.2.5 兰州市消费者对健康保健品的预期功能 |
1.2.6 兰州市消费者对保健品市场的评价 |
第二章 发现:广告的类型和传播方式与消费者的健康信息选择 |
2.1 电视广告 |
2.1.1 播放平台的选择 |
2.1.2 内容 |
2.2 平面媒体广告 |
2.3 广播广告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讨论:商品促销与健康保健品的形象塑造 |
3.1 兰州零售市场常见的商品促销类型 |
3.2 兰州市场健康保健品促销活动的高低峰规律 |
3.3 促销案例分析 |
3.3.1 目标群体的设定 |
3.3.2 广告信息的选择 |
3.3.3 植入类广告 |
结论 |
1 本项研究的结论 |
1.1. 大众媒介的选择对于保健品宣传效果的影响 |
1.2 促销方式对于保健品销售的影响 |
1.3 广告宣传对受众健康意识的影响 |
1.4 广告宣传对消费者消费观念的影响 |
2 本项研究的局限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营养健康教育和个体化营养指导对孕妇营养状况和妊娠结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实验研究 |
1.1 对象与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研究方法 |
1.1.3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
1.1.4 质量控制 |
1.2 结果 |
1.2.1 孕妇的一般情况 |
1.2.2 两组孕妇孕早期的血压和血红蛋白含量比较 |
1.2.3 两组孕妇进入研究时的骨密度比较 |
1.2.4 两组孕妇孕晚期的膳食构成 |
1.2.5 粗粮、鱼虾等海产品、动物肝脏和豆类的食用频率 |
1.2.6 两组孕妇孕晚期的能量和营养素的摄入情况 |
1.2.7 两组孕妇孕晚期三大产能营养素的摄入量和供能比 |
1.2.8 两组孕妇孕晚期三餐热能分配情况 |
1.2.9 两组孕妇孕晚期蛋白质、钙和铁的食物来源 |
1.2.10 两组孕妇孕晚期的血红蛋白含量和贫血患病率比较 |
1.2.11 两组孕妇孕晚期的骨密度 |
1.2.12 两组孕妇孕期平均每日活动时间 |
1.2.13 两组孕妇分娩后的血红蛋白含量和贫血患病率 |
1.2.14 两组孕妇孕期增重情况 |
1.2.15 两组新生儿的性别 |
1.2.16 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 |
1.2.17 两组孕妇分娩方式 |
1.2.18 两组孕妇妊娠并发症和分娩并发症 |
1.3 讨论 |
1.3.1 营养健康教育和个体化营养指导对孕妇膳食摄入的分析 |
1.3.2 营养健康教育和个体化的营养指导对两组孕妇健康水平的影响 |
1.3.3 营养健康教育和个体化的营养指导对两组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的影响 |
1.3.4 基于本次研究的结果,对以后的临床研究及应用给予几点建议 |
1.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2章 综述 对孕期妇女实施营养干预的讨论 |
2.1 国内外孕妇膳食营养状况 |
2.1.1 国内孕妇的膳食营养状况 |
2.1.2 国外孕妇的膳食营养状况 |
2.2 妊娠期的营养需求 |
2.3 营养不良对孕妇及新生儿的危害 |
2.4 对孕妇实施干预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
2.5 国内外营养干预的实施情况 |
2.5.1 国外营养干预的实施情况 |
2.5.2 国内营养干预的实施情况 |
2.6 我国营养干预中的不足和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孕妇一般情况调查表 |
附录 B 膳食调查表 |
附录 C 最近一个月食物摄入情况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维生素C钙,医药保健新概念(论文参考文献)
- [1]常用木本水果养生的文献研究[D]. 王婧萤.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3]石药集团分拆上市经济后果研究[D]. 叶诗琪.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4]汉语植物词语研究[D]. 丁艳. 内蒙古大学, 2020(12)
- [5]苜蓿精粉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以JL农业科技公司为例[D]. 郭金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03)
- [6]基于食物交换份法的饮食管理在重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D]. 李延菲. 青岛大学, 2019(02)
- [7]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催产素、催产素受体与γ-氨基丁酸A型受体基因多态性及其康复效果的研究[D]. 杨淑涵. 天津医科大学, 2017(12)
- [8]农村妇女孕期及产褥期膳食结构与营养素摄入状况研究 ——云南宣威地区为例[D]. 闭晓丽. 昆明医科大学, 2016(02)
- [9]营销环境中的健康信息传播与消费选择 ——以兰州市保健品零售市场为案例的研究[D]. 邓亦彤. 兰州大学, 2014(10)
- [10]营养健康教育和个体化营养指导对孕妇营养状况和妊娠结局的影响[D]. 康瑞雪. 河北联合大学, 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