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盆栽的简单造型

小盆栽的简单造型

一、小盆栽的简易造型(论文文献综述)

张笑男[1](2021)在《积极设计介入乡村互助养老产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尤其在乡村地区,出现经济落后、村民保障较少、青壮年涌入城市等现状,导致乡村养老问题亟待解决。政府对此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推行互助养老模式,以低成本、高效用的方式,提升乡村老年人的幸福感。互助养老产品作为乡村互助养老模式中的重要载体,是推动乡村互助养老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当前,大多数乡村在实施互助养老模式的过程中,主要从社会学角度进行组织模式创新,尚没有从设计学角度进行深入的产品设计实践研究。近年来,在心理学尤其是幸福心理学与设计心理学的逻辑框架内,对积极设计如何提升用户的主观幸福感引起了广泛讨论。学者们先后研究了相关理论、设计方法等,以全新的视角来设计日常生活中的产品或服务等,从而提升人们主观幸福感。由此,在推行乡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发展背景下,本研究尝试将积极设计理论方法引入到乡村互助养老产品设计中,通过积极设计理论指导,构建设计路径,以产品为载体展开设计实践,为乡村互助养老的发展提供借鉴。本文的研究方法及过程包括:第一,以文献研究为基础,对互助养老的概念、特点、模式和实际应用案例进行了界定与提取。对养老产品的人群特征、当前研究导向、设计原则及相关设计案例进行了分析与归纳。对积极设计的概念、特征、相关的研究方法、设计案例进行了梳理与总结;第二,基于文献研究,提取和构建了积极设计介入乡村互助养老产品设计路径,由用户需求提取路径、概念设计路径、概念可视化路径、产品评估路径四部分组成;第三,基于设计路径,以上海市奉贤区四团镇五四村为实践基地展开设计实践,输出三个产品设计原型;第四,根据评估结果,对三个产品设计原型进行优化。本研究输出了积极设计介入乡村互助养老产品的设计路径,包括了调研现状、分析信息、提取关键点、概念设计、概念表达、产品评估一套完整的设计流程。在理论层面:丰富了乡村互助养老产品的开发视角,扩宽了相关研究领域的范围,为乡村互助养老产品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在实践层面:为设计师提供一套完整详细的设计路径,有助于精准且快速的开发产品。同时,创新了乡村互助养老产品的品类,改进了现有产品的不足。在乡村互助养老模式下,积极设计的介入,为乡村互助养老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指导。这不仅满足了老年人互助过程中的需求,提升了晚年生活幸福感,同时也为乡村社区的繁荣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柳嘉茗[2](2020)在《基于移情设计理论的坭兴陶休闲类产品设计研究 ——以伴手礼产品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坭兴陶是我国四大名陶之一,它承载着广西民族文化的记忆,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性,但坭兴陶的知名度远不如其称谓响亮,这给产品设计研究人员带来了不同程度的设计思考。经过研究调研发现,在坭兴陶产品特性与创新研究方面许多学者都在尝试使用不同的创新理论方法进行实践,但多偏向于提升产品实用性价值方向,研究成果忽略产品设计用户体验中的感性设计考虑。移情设计理论现今在国内外研究中有大量的文献参考,已经形成了一个成熟的理论体系,是多个领域中创新思维的理论指导之一,在产品设计领域中移情设计理论不仅可以从物理需求角度满足产品的功能性,还全面的考虑了用户体验中的情感变化,移情设计理论研究的成熟可以给坭兴陶产品设计带来一定的指导意义。由于现代人的快节奏生活,人们对休闲类产品的情感需求提高;设计师对坭兴陶产品用户需求把握不准确,传统设计手法出现弊端,所以本次研究通过移情设计理论的介入,引导坭兴陶休闲类产品“以用户为主”的设计思维进行设计,满足当代人对产品的需求,给坭兴陶休闲产品设计领域开辟新的理论指导,开拓坭兴陶产品领域,提升其自身知名度。首先通过研究移情设计理论的概念发展及应用意义,运用案例分析移情设计理论在产品设计中两个方向的价值:产品设计开发阶段时,设计师对用户的移情理解;用户与产品之间的情感延续效果。以而引出移情设计理论在产品设计的可行性与意义。进一步研究移情设计理论的原则、设计过程与方法,为后续坭兴陶产品设计的移情设计理论模型建立做铺垫。其次对坭兴陶休闲类伴手礼设计现存问题分析,并梳理出现存问题与移情设计理论方法的契合点,以此作为引用移情设计理论的必要性说明;提出设计关注点,初步建立面向坭兴陶产品设计的移情设计理论模型建构,并将其模型深化,进一步说明模型在坭兴陶休闲类伴手礼设计的使用流程及应用意义,最后运用理论模型与设计流程,针对坭兴陶盆栽伴手礼设计中进行实践,对模型进行验证。主要研究结论:移情设计理论运用在坭兴陶产品设计,在设计流程中,设计师通过移情获取用户需求理解,发现潜在需求,给坭兴陶产品创新设计带来新的设计策略,将传统设计思维转变“以用户为主”的移情设计思维,给设计理论创新指导;在产品面向市场中,产品对用户的情感移出与用户对产品的情感移入,两者之间的移情关系激起用户的购买欲,由于情感共鸣的产生增加了两者的情感黏性,使得产品实现情感延续,坭兴陶产品生命周期得以延伸,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坭兴陶市场的知名度与坭兴陶产业效益。

郭娟龄[3](2020)在《基于生态视域下的旅游纪念品设计研究》文中提出全民旅游正是消费时,这些年来,说走就走的旅行,诗和远方的美好,成为很多人所最追求的生活,旅游经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旅游纪念品作为旅游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发展也如火如荼,从物质需求消费到精神需求消费,大众的需求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趋势。然而在这样一个大环境背景之下,逐渐滋生出很多问题,旅游纪念品的过度设计、资源浪费、对旅游地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严重影响着旅游地的发展。值得庆幸的是,日益严重的迹象开始引起了人们的反思,不论是国家顶层制度还是个人都开始提倡生态理念,也就有了现在一个生态视域环境,设计也发挥着自己作用,助力产品往可持续发展,这些设计也称之为生态设计。目前业内对生态设计理论研究的实践大多数在大工业产品上,在旅游纪念品这类小产品上的较少,论文试图把生态理念与旅游纪念品进行结合,得出生态旅游纪念品设计方法和策略。文章主要以生态旅游纪念品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策略为主要内容进行研究并展开阐述。第一章节论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和框架;第二章对相关研究理论基础进行了研究,包括生态设计理论、旅游纪念品相关理论以及开发生态旅游纪念品的意义和作用;第三章对生态旅游纪念品进行了调研分析,包括样本分析、用户研究与分析、SWOT分析,找出现存问题,构建用户需求模型等;第四章为生态旅游纪念品设计研究,通过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生态旅游纪念品设计方法、开发策略和设计评价;第五章为都江堰生态旅游纪念品设计实践部分,通过设计实践对前期生态旅游纪念品理论研究进行验证。论文成果旨在促进旅游纪念品开发,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生态旅游纪念品,带动地域经济发展,传播地域特色文化,用这些研究作为引玉之砖,为生态旅游纪念品设计提供参考。

王鹏[4](2020)在《基于旧厂房改造的租赁公寓设计方法研究》文中指出第一章详细阐述了本文的选题依据、社会背景及其应用价值。当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已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集约使用土地来推动城市更新已成为我国城市化新的发展趋向。随着我国大城市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低效、落后的旧工厂已逐渐被淘汰或废弃,大量的旧厂房亟待寻找新的利用方式。为此,有关政府职能部门也制定了“三旧改造”、“工改租”等具体措施,大力提倡拓展旧厂房改造利用的发展路径。同时,由于珠三角地区经济活力和吸引力所致,大量人口聚集形成了租赁公寓的巨大市场需求,也迫切需要新的房源来缓解其供应不足现象。近年来,珠三角地区出现了一些利用旧厂房改造为租赁公寓的案例,由于缺乏相关规范及监管,这一类公寓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改造不够完善而影响居住品质的问题。基于上述背景,如何利用快速、高效的改造方法,将某些旧厂房改造成为适宜青年人居住的租赁公寓,是一个具有广泛应用性前景的新课题,本文以旧厂房改造的租赁公寓为其研究对象,深入地探讨其一般设计策略及设计方法,试图为旧厂房改造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并期望能一定程度上补充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第二章通过资料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及案例调研,对青年租赁公寓租客心理、生理需求进行系统梳理,并且归纳总结居住单元及公共空间的设计需求,进而探讨了旧厂房改造成青年租赁公寓的可行性。第三章分析了旧工业厂房改造为租赁公寓的发展历程及发展模式,梳理出旧厂房改造为租赁公寓的发展模式和路径。通过对国内外部分案例的详细解读和实地调研,归纳了利用旧厂房改造为租赁公寓案例的设计优缺点,并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了改进这一类租赁公寓设计方法的必要性和有效途径。第四章讨论了旧厂房改造为租赁公寓的政策适应性、外在选择因素及本体选择性因素等问题,详细列举了旧厂房改造为租赁公寓必须具备的相关检测内容,提出了旧厂房改造为租赁公寓的限制性条件。第五章讨论了利用旧厂房改造为租赁公寓的技术层面问题,从项目设计目标框架、空间结构的构成、结构体系的处理、围护结构的设计、社区氛围的营造和公共空间设计等六个方面进行展开,从而探讨了利用旧厂房改造为租赁公寓的一般设计方法及技术要点。笔者期望以上的相关研究能够为珠三角及其它国内城市的旧厂房改造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并对相关决策者和设计者及未来行业规范的标准化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张鑫[5](2020)在《设计创客教育的场域构建研究》文中认为当下全球创客文化和民主化设计创新快速发展,设计创客及其教育已成为当下关乎创新主体未来认知的重要命题。设计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研究的缺失,致使“创客”概念频现泛解乃至误解的窘境。设计创客教育的发展系统更是处于混沌和茫然状态,设计创客教育活动及空间建设出现盲目跟风、千篇一律的发展状态,设计创客教育资源的碎片化、同质化现状需要被统整与改变,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系统性研究课题。本研究立足于设计创客的内在发展需求和特点,结合当下设计学科跨界融合的发展趋势,提出设计创客教育的核心是场域构建,在场域中面向社会和未来,深挖自我潜能,开发自身知行合一的智性学习能力;综合社会学、教育学、建筑学和心理学等跨学科理论,以及对场域内涵、经验借鉴、抽象模型、实践范式的探索,运用田野调查、个案研究、定性定量分析、大数据分析等研究方法,探究其本质、特性、价值及影响,梳理和总结国内外与场域发展相关的可借鉴经验,并结合实证研究提出设计创客教育场域的核心理念、构建原则、影响因素和实践策略;构建设计创客教育场域本土化的跨学科的理论支撑,论证场域中设计创客教育相关因素的复杂关联,以创客空间为教育载体和基础,探究符合设计创客主体心理特点和行为需求的特定发展逻辑;基于设计创客教育场所精神和文化指向,剖析其相对独立的微型社会创新空间结构内涵,通过场域模型构建学习环境来支持设计创客心智发展,并实证设计创客教育场域的“社群、造事、物技、场境、域流”五个设计维度,提炼出场域内部的人群、创造性活动的教育行为、场域内物的存在与技的关联、设计创客教育实施的空间载体、场域内的无形存在与能量循环等具体内容;经过“愿景提出—资源整合—载体建设—迭代更新—网络集群”五个实施阶段来发展场域原型和场域生态系统,提出场域间协同发展的基本路径;根据场域抽象模型,实施高校、企业和社区设计创客教育场域差异性发展的三个案例项目,归纳出高校产学研驱动型、企业产业链驱动型和社区共创驱动型的本土化发展模式。本研究最终形成具有生长性、有能量和关系明确的设计创客教育场域探索,改变缺乏系统理论支撑的现状,改善当下设计创客教育有场无域、有场所无精神的境况,对接设计创新、设计创业、设计扶贫、传统工艺振兴、社区更新和开环教育的深层次发展,培育更多具备设计创客素养的未来人才,为推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智性转变和设计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新视角和新思路。

赵聆彤[6](2019)在《沈阳市移动式绿化景观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市因人口活动密集,可供绿化的地面空间越来越有限,最多的是硬质和立面空间,无法进行常规的规模绿化,是目前该类区域不争的事实。在建筑林立的城市空间中,满目皆是硬质景观,亟待软化,提高绿视率,硬质空间难以保障植物的生长,故在建成区植物所占的比例非常小,需要探索新的路径,拓展在中心城区的绿化。移动式绿化作为现代城市的绿色载体,是传统地面栽植绿化形式的转型,不占用大量的地面空间,却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开放共享空间,可根据场地和空间环境进行灵活布置园林精品,给城市以绿色、活力和生机。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根据沈阳市移动式绿化的应用现状,针对沈阳市广场、街道、公园和居住区4类场所景观进行实地调查与统计,汇总得出沈阳市移动式绿化植物物种组成共26科37属40种,其中草本观花植物为应用于移动式绿化的主要类型,观叶植物为辅。针对调研的数据,对沈阳市移动式绿化各类应用场所中的植物的种类及应用频度、容器材质与形式、景观观赏特征三个方面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各类场所在移动式绿化景观营造上的差异性。在对沈阳市移动式绿化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之上,通过拍摄现场照片筛选出48个景观样本作为本研究的评价对象,运用美景度法,对沈阳市移动式绿化进行景观质量评价,得出专业差异评价者景观偏好和人们对不同场所、不同应用形式的移动式绿化审美偏好:各类场所按美景度平均值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公园移动式绿化(0.2634)>广场移动式绿化(0.1274)>街道移动式绿化(-0.1559)>居住区移动式绿化(-0.2362),由此可以看出,移动式绿化在公园和广场中应用效果较好,在街道和居住区中应用较差;不同应用形式按美景度平均值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组合花艺(0.6526)>花钵(-0.1870)>花槽(-0.1879)>花箱(-0.3726)>花盆(-0.4244),组合花艺应用形式与其他景观类型间差异均为极显着,花钵、花槽、花盆、花箱景观无显着差异。运用语义分析法对沈阳市移动式绿化景观质量特征进行评价分析,根据样本特点,参考相关文献并征询专家意见筛选出10个景观因子,包括植物因子:植物种类多样性、植物色彩丰富度、植物色彩鲜艳度、植物形态美观度,容器因子:容器造型、容器材质、容器可移动性,整体因子:景观完整度、景观吸引力、景观层次丰富度。评价者为沈阳农业大学50名风景园林学硕士研究生,通过图示化对比分析,得出各类场所移动式绿化景观量化结果。将上述各景观因子结合SBE值,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出显着相关的景观因子,建立移动式绿化景观评价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SBE=-0.366+0.101×植物色彩丰富度+0.203×植物形态美观度+0.158×容器造型+0.346×景观完整度+0.301×景观层次丰富度。研究结果表明,植物色彩丰富度、植物形态美观度、容器造型、景观完整度和景观层次丰富度皆与美景度值成正相关,在移动式绿化的景观营造中,植物色彩越丰富,植物形态越优美,容器造型越美观,景观完整度越高,景观层次越丰富则整体景观越美观。基于评价模型和研究区域景观的应用,分析各类场所移动式绿化美学质量存在的问题,总结出沈阳市移动式绿化问题的核心:沈阳市部分场所中的移动式绿化景观配置没有完全理解场地环境和明确绿化地位,景观设计缺乏主题定位;移动式绿化植物形态不优美,部分场所植物花期搭配和色彩搭配不协调或缺乏后期养护管理而形成杂乱无章的现象;容器造型单一,植物与容器景观没能很好融入周围环境,影响整体景观效果。本文从多方面对沈阳市移动式绿化景观质量进行评价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景观营造策略,为今后移动式绿化的景观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并将评价模型应用于实践。

侯兵[7](2019)在《特色小镇景观分析与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发展研究 ——以广州北部山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特色小镇在我国各省市发展的如火如荼,国家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关于特色小镇的政策,大部分省市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来指导本地特色小镇的发展。广州作为我国一线城市和华南地区中心城市,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尤其是作为广州生态屏障的北部山区地区,生态环境优美、特色文化浓厚,是发展特色小镇的良好载体。考虑到广州北部山区各小镇规划区域面积的不同,为了使研究内容全面、切实,本文最终决定将调研目标确定为以行政村区域为建设主体的特色小镇,并根据各小镇的代表性、产业发展情况和成熟度,进一步确定将增城区增江街大埔围特色小镇、花都区梯面镇(红山村)生态旅游小镇和从化区吕田镇莲麻小镇3个特色小镇作为本文的研究案例。通过实地调研、查阅相关资料、访谈等方式,系统分析了3个小镇的景观风貌、景观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及与文化产业新业态结合下的进一步发展路径。此外,本文还立足于北部山区特色小镇建设的整体背景和发展情况,提出了其建设中呈现的一些问题:一是建设主题缺乏差异性,产业发展定位不明确;二是地域特色不明显,景观元素不突出;三是缺乏专业人才运作,后备人才资源不足;四是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水平不足;五是考核和监督机制不健全,小镇建设存有隐患。并根据以上问题给予了相关对策和建议:一是注重整体谋划布局,明确产业发展定位;二是充分挖掘地域特色,提升特色小镇景观风貌;三是促进城乡互动,建立人才流动、合作和培养的机制;四是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五是完善考核和监督机制,有序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本论文的研究结论主要有以下两点:(1)特色小镇的景观风貌应围绕“地域特色”这个核心来打造,着重突出小镇所在地的生态环境、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乡土建筑等关键要素,并结合文化创意手法,避免小镇景观的同质化。(2)传统的产业发展视角已不适用于特色小镇,它的产业发展应具有本地特色和前瞻性。将特色小镇现有产业与文化产业新业态的相关要素,如创意、互联网等进行结合,以探寻新的产业发展路径,如“互联网+”创客空间、创意休闲农业、创意民宿、特色康养产业等,不失为一种新的产业发展思路。

陆继亮[8](2019)在《盆栽玫瑰产销谋求创新升级》文中指出近两公年司,为在首以的云专南业爱化必公达司园带艺动有下限,国内盆栽玫瑰产品整体质量明显提高,投资热度高涨,规模快速增长,但由于市场需求趋于饱和,竞争加剧,同质化加重,价格下降明显。如何提升盆栽玫瑰区域性品牌价值,谋求产业升级已迫在眉睫。2018年至今,记者走访了国内主要市场以及部分生产商,对盆栽玫瑰种植及行情现状进行了梳理总结,结合市场需求,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盆栽玫瑰发展思路和未来发展方向,

赵双睿,韩艺创,任冠南,戴代新,陈静[9](2019)在《风景园林跨学科创新创业的实践探索——以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风景园林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与众多学科领域有着良好的交叉和融合,而学科交叉与融合往往能促成原创性科研和教学成果。面向实践的创新创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构成部分。文章以同济大学风景园林专业与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跨学科合作的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为实证,探讨了创新创业实践对风景园林学科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作用,以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在风景园学科教育培养领域的意义。

王贞[10](2018)在《折折叠叠—纸包装结构减量化设计方法研究》文中认为从包装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纸材料以其资源可再生,废弃物易回收、平整易印制、环保可降解等优点,始终被公认为是包装中的重要支柱材料,同时也是最有发展潜力的绿色包装材料。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纸材料在包装工业中的大量应用,以及在产品包装过程中过度化的包装现象使得包装废弃物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研究纸包装的“减量化”势在必行,这也是从废弃物的源头减少包装中纸材料的使用量,降低能源消耗,避免不必要的纸包装废弃物的产生。本文将从纸材料折叠的角度出发,列举了国内外典型的实现纸包装减量化设计的案例;探讨了实现纸包装减量化的折叠方式;分类寻找了其折叠方式的共性;并以此为依据归纳总结出对应的实现包装结构减量化设计的折叠方法,即:V形折叠法、别插式折叠法、卷折式折叠法、卡槽式折叠法、一纸成型折叠法等。进而通过总结出的折叠方法探讨了不同折叠方式在纸包装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巧妙的折叠方法在实现纸包装减量化设计的同时,可以起到精简包装结构,强化包装造型、提升包装便捷性、增强包装趣味性、强化产品品牌理念等的作用。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归纳和阐述希望对后期的相关设计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性意义,同时也为在绿色发展理念下纸包装结构减量化设计提供参考。

二、小盆栽的简易造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盆栽的简易造型(论文提纲范文)

(1)积极设计介入乡村互助养老产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老龄化现状
        1.1.2 政府积极应对乡村养老问题
        1.1.3 养老产品的现状
    1.2 研究目标及拟解决问题
        1.2.1 研究目标
        1.2.2 拟解决问题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创新点及难点
        1.4.1 研究意义
        1.4.2 本文创新点
        1.4.3 本文难点
    1.5 研究内容及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框架
2 文献综述
    2.1 乡村互助养老的研究
        2.1.1 互助养老的概念界定
        2.1.2 乡村互助养老概念界定
        2.1.3 乡村互助养老的意义
        2.1.4 乡村互助养老的类型及案例
        2.1.5 本节小结
    2.2 养老产品的研究
        2.2.1 乡村老年人的特征概况
        2.2.2 养老产品设计的研究导向
        2.2.3 养老产品的设计案例研究
        2.2.4 养老产品的设计原则
        2.2.5 本节小结
    2.3 积极设计的研究
        2.3.1 积极心理学与幸福
        2.3.2 积极设计的产生及概念
        2.3.3 积极设计的框架
        2.3.4 积极设计的特征
        2.3.5 积极设计的方法
        2.3.6 积极设计的实践案例
        2.3.7 本节小结
    2.4 本章小结
3 方法路径
    3.1 用户需求提取路径
        3.1.1 场景解构
        3.1.2 用户调研
        3.1.3 人物角色画布构建
    3.2 概念设计路径
        3.2.1 积极设计的概念设计路径
        3.2.2 概念故事的构建
    3.3 概念可视化路径
    3.4 产品原型评估路径
        3.4.1 设计师评估
        3.4.2 用户评估
    3.5 本章小结
4 设计实践
    4.1 用户需求提取
        4.1.1 设计实践任务
        4.1.2 参与者
        4.1.3 调研过程
        4.1.4 调研结果
    4.2 概念设计
        4.2.1 概念设计探索
        4.2.2 概念故事构建
    4.3 概念可视化
        4.3.1 草图表现
        4.3.2 概念优化及三维表现
    4.4 产品原型评估
        4.4.1 设计师评估
        4.4.2 用户评估
    4.5 本章小结
5 产品原型优化
    5.1 分析与讨论
        5.1.1 设计师评估结果分析
        5.1.2 用户评估结果分析
        5.1.3 讨论
    5.2 产品原型优化
        5.2.1 二十四节气纸牌优化
        5.2.2 共享蔬菜盆栽优化
        5.2.3 “敬茶”茶具优化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研究总结
    6.2 局限与展望
        6.2.1 研究的局限性
        6.2.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2021届研究生毕业设计信息表

(2)基于移情设计理论的坭兴陶休闲类产品设计研究 ——以伴手礼产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课题来源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3.小结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五)研究创新点
二、移情设计理论概述
    (一)移情设计理论基本概念
        1.移情与移情设计概念与发展
        2.移情设计理论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案例
    (二)移情设计理论在产品设计中应用意义
        1.移情设计理论运用的可行性分析
        2.设计者对用户的移情理解价值
        3.用户对产品的情感延续价值
    (三)本章小结
三、移情设计理论原则过程与方法
    (一)移情设计原则
        1.对用户的深度考察
        2.用户使用场景的充分研究
        3.区分产品需求与用户需求
        4.实现产品价值
    (二)移情设计过程
        1.观察
        2.捕获数据
        3.反思与分析
        4.集体讨论
    (三)移情设计方法
        1.设计者洞察与理解用户需求
        2.设计者模拟用户场景
        3.产品对用户的情感表达
    (四)本章小结
四、坭兴陶休闲类产品的移情设计理论研究
    (一)移情设计理论的引用必要性
        1.移情设计理论与伴手礼的情感契合点
        2.坭兴陶休闲类伴手礼设计现存问题分析
        3.坭兴陶休闲类伴手礼设计与移情设计理论的契合点
    (二)研究关注点
        1.关注定性数据
        2.关注主要、次要、其他用户人群
        3.关注用户与坭兴陶伴手礼的移情关系
    (三)移情设计理论模型建构
        1.设计师对用户的移情感知
        2.坭兴陶休闲类伴手礼的沉浸情境构建
        3.用户对坭兴陶休闲类伴手礼的移情作用
    (四)移情设计理论模型在休闲类伴手礼的设计应用意义
        1.在移情感知上
        2.在沉浸体验上
        3.在移情作用上
    (五)本章小结
五、面向坭兴陶盆栽伴手礼的移情设计模型流程导入
    (一)发掘用户需求
        1.用户定位分析研究
        2.移情观察用户购买伴手礼的旅程图
        3.移情探测及访谈数据收集
        4.探测数据整合
        5.沉浸式体验
    (二)用户与产品移情效果的元素组建
        1.产品及包装的携带性
        2.产品造型简约
        3.产品易打理性
    (三)本章小结
六、移情设计理论下坭兴陶盆栽设计实践
    (一)坭兴陶盆栽市场调研
        1.坭兴陶休闲类产品及伴手礼定义
        2.坭兴陶休闲类伴手礼产品类型
        3.市场现有盆栽竞品分析
        4.绿色盆栽设计市场发展趋势
        5.小结
    (二)坭兴陶盆栽伴手礼的移情设计实践
        1.设计策略
        2.方案设计
        3.方案展示
        4.坭兴陶盆栽设计的移情结果
    (三)本章小结
七、总结与展望
    (一)总结
    (二)未来与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移情地图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3)基于生态视域下的旅游纪念品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1.1 生态问题
        1.1.2 旅游业现状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生态设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旅游纪念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创新点
    1.5 研究框架
2 相关研究理论基础
    2.1 生态视域下设计的理论体系
        2.1.1 生态理论
        2.1.2 生态设计理念与原则
    2.2 旅游纪念品相关研究
        2.2.1 旅游纪念品的定义
        2.2.2 旅游纪念品的分类
        2.2.3 旅游纪念品的基本特征
    2.3 开发生态旅游纪念品的意义和作用
        2.3.1 景区环境的生态可持续发展
        2.3.2 经济的生态可持续发展
        2.3.3 文化传承和谐共生
        2.3.4 生态教育正面引导
    2.4 本章小结
3 生态旅游纪念品调研分析
    3.1 旅游纪念品市场样本分析
        3.1.1 旅游纪念品市场样本
        3.1.2 旅游纪念品市场样本分析小结
    3.2 用户研究与分析
        3.2.1 卷调查与分析
        3.2.2 构建用户需求模型
    3.3 生态旅游纪念品设计开发的SWOT分析
    3.4 生态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问题分析
        3.4.1 缺乏生态理念
        3.4.2 纪念品功能缺乏或过剩
        3.4.3 艺术审美低,同质化严重
        3.4.4 纪念品语意表达混乱
    3.5 生态旅游纪念品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3.5.1 和谐性
        3.5.2 可持续性
        3.5.3 再循环性
        3.5.4 生态教育性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生态视域下的旅游纪念品设计研究
    4.1 影响因素分析
        4.1.1 功能因素
        4.1.2 材料选择
        4.1.3 造型设计
        4.1.4 色彩搭配
    4.2 基于生态视域下的旅游纪念品设计方法
        4.2.1 功能精确法
        4.2.2 材料环保法
        4.2.3 造型语意法
        4.2.4 智能生态法
        4.2.5 参与体验法
    4.3 基于生态视域下的旅游纪念品开发策略
        4.3.1 SO策略:挖掘地方资源
        4.3.2 WO策略:提升平台和产品
        4.3.3 ST策略:开发特色产品
        4.3.4 WT策略:借鉴市场经验
    4.4 基于生态视域下的旅游纪念品设计评价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生态视域下的都江堰旅游纪念品设计实践
    5.1 都江堰生态旅游纪念品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5.2 都江堰生态旅游文化分析
        5.2.1 都江堰生态旅游概况
        5.2.2 都江堰生态旅游文化元素分析
    5.3 都江堰旅游纪念品市场调研与分析
    5.4 都江堰生态旅游纪念品设计方案
        5.4.1 设计定位
        5.4.2 产品定位
        5.4.3 设计方案
    5.5 都江堰生态旅游纪念品设计方案评价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基于生态视域下的旅游纪念品设计研究调查问卷
附录B 都江堰生态旅游纪念品设计实践调查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4)基于旧厂房改造的租赁公寓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背景
        1.1.2 需求背景
        1.1.3 时代背景
        1.1.4 技术背景
    1.2 研究内容
        1.2.1 研究对象及相关界定
        1.2.2 研究目的
        1.2.3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1.3.2 国内研究现状及进展
    1.4 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旧厂房改造的租赁公寓可行性研究
    2.1 法律保护及价值分析
        2.1.1 国内外相关的法律保护
        2.1.2 经济价值与历史价值
    2.2 旧厂房改造的原则
        2.2.1 尊重的原则
        2.2.2 匹配原则
        2.2.3 共生原则
    2.3 租赁公寓租客群体特征研究
        2.3.1 青年租客的生活态度
        2.3.2 青年租客待人处事
        2.3.3 青年租客群体的自我认知
    2.4 租赁公寓居住空间使用需求
        2.4.1 卧室
        2.4.2 起居
        2.4.3 厨房和卫生间空间
    2.5 租赁公寓公共空间使用需求
        2.5.1 休闲交流
        2.5.2 文化学习
        2.5.3 娱乐健身
        2.5.4 多功能活动空间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旧厂房改造的租赁公寓实例研究
    3.1 发展历程概述
    3.2 租赁公寓开发模式分析
        3.2.1 集中式模式
        3.2.2 分散式模式
        3.2.3 集中式和分散式发展的优劣
    3.3 国内外旧厂房改造为租赁公寓的典型案例调研
        3.3.1 调研计划制定
        3.3.2 国外典型案例调研
        3.3.3 国内典型案例分析
        3.3.4 社区活力调研
    3.4 田野调研
        3.4.1 广州地区租赁公寓调研分析
        3.4.2 问卷调查
    3.5 田野调研总结
        3.5.1 套型定位与指向
        3.5.2 平面设计合理性
        3.5.3 公共空间配比及配置
        3.5.4 社区活力不足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旧厂房改造为租赁公寓的适应性分析
    4.1 政策适应性
        4.1.1 三旧改造
        4.1.2 工改租
    4.2 空间环境因素分析
        4.2.1 用地性质及区位
        4.2.2 人文及自然环境
    4.3 本体选择因素分析
        4.3.1 规模及结构因素
        4.3.2 结构空间适应性评价
        4.3.3 空间因素
        4.3.4 建筑质量因素
    4.4 旧厂房改造为租赁公寓的积极因素
        4.4.1 改造对象的选择性
        4.4.2 旧厂房再利用的途径
    4.5 旧厂房改造为租赁公寓的制约因素
        4.5.1 建筑质量
        4.5.2 政策指引
        4.5.3 政策实施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旧厂房改造为租赁公寓的设计策略研究
    5.1 设计目标及框架
        5.1.1 设计目标
        5.1.2 设计框架
    5.2 内部空间设计要点
        5.2.1 居住模块设计
        5.2.2 公共空间设计
        5.2.3 社区氛围营造
    5.3 内部结构设计
        5.3.1 结构安全性鉴定及加固原则
        5.3.2 结构保留与加固
        5.3.3 新旧结构重组
        5.3.4 结构拆除与重建
    5.4 外围护结构设计
        5.4.1 外立面设计倾向
        5.4.2 屋顶设计与改造
        5.4.3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
    5.5 绿色技术手段
        5.5.1 自然采光
        5.5.2 自然通风
        5.5.3 垂直绿化
        5.5.4 废旧材料回用
    5.6 外部空间设计
        5.6.1 外部空间的内容及影响因素
        5.6.2 外部空间配置的一般性要求及构成
        5.6.3 外部空间优化设计要点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1.主要结论
    2.不足与局限
参考文献
附录A 青年群体租房居住习惯及需求调研问卷
附录B 研究生期间论文发表
致谢

(5)设计创客教育的场域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民主化创新与创客思潮
        1.1.2 研究思考:时代响应、模式转变与系统探寻
        1.1.3 研究意义:教育场域视角的开放设计创新范式
    1.2 相关概念及研究综述
        1.2.1 相关概念及在本文的界定
        1.2.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2.3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2.4 研究趋势分析
    1.3 研究方法与步骤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步骤
    1.4 研究的创新点及关键点
        1.4.1 研究的创新点
        1.4.2 研究的关键点
    本章小结
第2章 场域内涵:设计创客教育场域的理论研究基础
    2.1 设计创客教育场域的概念阐述与特性分析
        2.1.1 本质性探讨:设计共创分享的情境系统
        2.1.2 设计创客教育场域的物理载体及多样性存在
        2.1.3 场域中的创客文化精神关联及教育比较
    2.2 设计创客教育场域的认识论基础
        2.2.1 设计的群体创新视角:场域理论与场所精神
        2.2.2 教育学认识基础:情境学习、知识建构与网络联通
        2.2.3 经济学认识基础:长尾理论与共享经济
        2.2.4 心理学认识基础:马斯洛需求理论与环境心理学
    2.3 设计创客教育场域价值认知
        2.3.1 教育转型——孕育设计创客教育特质发展的终身教育体系
        2.3.2 空间重构——重构符合设计创客教育发展的空间模式与形式
        2.3.3 创客经济——推动设计驱动的产业发展和小微经济集群创新
        2.3.4 个人发展——实现设计创客的创新范式转变与个人智性发展
    本章小结
第3章 场域启示:设计创客教育场域的经验借鉴与实证研究
    3.1 国际设计创客教育场域的发展经验及启示
        3.1.1 美国设计创客教育场域的相关经验
        3.1.2 德国和英国的设计创客教育场域相关经验
        3.1.3 日本的设计创客教育场域相关经验
        3.1.4 设计创客教育场域国际经验的三种典型模式研究
    3.2 中国设计创客教育场域的发展经验
        3.2.1 中国设计创客教育场域的发展现状和模式经验
        3.2.2 中国设计创客教育场域的典型案例分析
    3.3 设计创客教育场域的发展需求及现状问题实证研究
        3.3.1 设计创客教育场域的相关发展问题及成因分析
        3.3.2 设计创客教育场域的实证调研设计与分析
        3.3.3 设计创客教育场域的调研结果分析
    本章小结
第4章 场域网络:设计创客教育场域范畴及网络模型建构
    4.1 设计创客教育场域的内在发展逻辑及理念
        4.1.1 创造即学习:设计创客实践共同体理念
        4.1.2 设计创客思维导向与心智发展
        4.1.3 设计创客教育场域的逻辑模型构建
    4.2 设计创客教育场域的五维因子构成
        4.2.1 场域的“社群”维度
        4.2.2 场域的“造事”维度
        4.2.3 场域的“物技”维度
        4.2.4 场域的“场境”维度
        4.2.5 场域的“域流”维度
    4.3 设计创客教育场域的生态系统建立与内部协同发展
        4.3.1 设计创客教育场域的生态系统发展
        4.3.2 设计创客教育场域生态系统的协同机制创新
    本章小结
第5章 场域实践:设计创客教育场域系统实施方法及案例实践
    5.1 企业设计创客教育场域实践
        5.1.1 场域理念发展
        5.1.2 案例实践过程
    5.2 社区设计创客教育场域实践
        5.2.1 场域理念发展
        5.2.2 案例实践过程
    5.3 高校设计创客教育场域实践
        5.3.1 场域理念发展
        5.3.2 案例实践过程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论文总结讨论
    6.2 论文研究局限
    6.3 未来研究愿景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论文撰写期间对国内外专家的访谈记录(部分)
附录2 设计创客教育调研问卷(受众调研版)的数据统计分析

(6)沈阳市移动式绿化景观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移动式绿化发展概况
        1.3.1 国内移动式绿化研究进展
        1.3.2 国外移动式绿化研究进展
    1.4 研究对象
        1.4.1 研究区域概况
        1.4.2 研究样本选定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研究
    2.1 相关概念的确定
        2.1.1 移动式绿化
        2.1.2 景观美学
    2.2 移动式绿化的理论依据
        2.2.1 移动式绿化适生植物筛选原则
        2.2.2 移动式绿化的特征
        2.2.3 移动式绿化的功能
        2.2.4 移动式绿化的应用环境
        2.2.5 移动式绿化的应用形式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沈阳市移动式绿化应用研究
    3.1 街道移动式绿化应用研究
        3.1.1 植物种类及应用频度统计
        3.1.2 容器材质与形式统计
        3.1.3 景观观赏特征分析
    3.2 广场移动式绿化应用研究
        3.2.1 植物种类及应用频度统计
        3.2.2 容器材质与形式统计
        3.2.3 景观特征分析
    3.3 公园移动式绿化应用研究
        3.3.1 植物种类及应用频度统计
        3.3.2 容器材质与形式统计
        3.3.3 景观特征分析
    3.4 居住区移动式绿化应用研究
        3.4.1 植物种类及应用频度统计
        3.4.2 容器材质与形式统计
        3.4.3 景观特征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沈阳市移动式绿化景观评价
    4.1 景观美学评价——SBE法
        4.1.1 评价原理
        4.1.2 评价样本的采集
        4.1.3 评价者选择
        4.1.4 评价方式
        4.1.5 数据处理
        4.1.6 评价结果分析
    4.2 美学要素分解与量化——SD法
        4.2.1 评价者的选择
        4.2.2 评价方式
        4.2.3 形容词对的确定
        4.2.4 数据处理
        4.2.5 评价结果分析
    4.3 建立景观美学评价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方法
        4.3.1 相关性分析
        4.3.2 美景度值与各景观要素间的关系模型
        4.3.3 移动式绿化美学评价模型的分析
        4.3.4 移动式绿化美景度评价模型应用分析
    4.4 基于评价模型的沈阳市移动式绿化景观分析及景观营造
        4.4.1 基于评价模型的沈阳市移动式绿化景观分析
        4.4.2 景观营造策略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讨论
    5.1 研究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特色小镇景观分析与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发展研究 ——以广州北部山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及理论
        2.1.1 相关概念界定
        2.1.2 相关理论概述
    2.2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2.2.1 国外研究概况
        2.2.2 国内研究概况
第三章 广州北部山区特色小镇案例调研分析
    3.1 调研背景和案例选择
        3.1.1 调研背景
        3.1.2 案例选择
    3.2 案例调研分析一——增城区增江街大埔围特色小镇
        3.2.1 基本概况及发展历程
        3.2.2 大埔围特色小镇基本风貌分析
        3.2.3 大埔围特色小镇景观特色分析
        3.2.4 大埔围特色小镇产业现状分析
        3.2.5 大埔围特色小镇文化产业新业态发展路径分析
    3.3 案例调研分析二——花都区梯面镇(红山村)生态旅游小镇
        3.3.1 基本概况及发展历程
        3.3.2 梯面镇(红山村)生态旅游小镇基本风貌分析
        3.3.3 梯面镇(红山村)生态旅游小镇景观特色分析
        3.3.4 梯面镇(红山村)生态旅游小镇产业现状分析
        3.3.5 梯面镇(红山村)生态旅游小镇文化产业新业态发展路径分析
    3.4 案例调研分析三——从化区吕田镇莲麻小镇
        3.4.1 基本概况及发展历程
        3.4.2 莲麻小镇基本风貌分析
        3.4.3 莲麻小镇景观特色分析
        3.4.4 莲麻小镇产业现状分析
        3.4.5 莲麻小镇文化产业新业态发展路径分析
    3.5 案例综合评估分析
第四章 广州北部山区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4.1 存在的问题
        4.1.1 建设主题缺乏差异性,产业发展定位不明确
        4.1.2 地域特色不明显,景观元素不突出
        4.1.3 缺乏专业人才运作,后备人才资源不足
        4.1.4 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水平不足
        4.1.5 考核和监督机制不健全,小镇建设存有隐患
    4.2 对策与建议
        4.2.1 注重整体谋划布局,明确产业发展定位
        4.2.2 充分挖掘地域特色,提升特色小镇景观风貌
        4.2.3 促进城乡互动,建立人才流动、合作和培养的机制
        4.2.4 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4.2.5 完善考核和监督机制,有序推进特色小镇建设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5.2.1 发展趋势
        5.2.2 研究不足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附录A 广州市北部山区30个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附录B 《广州市北部山区特色小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建设指引》

(8)盆栽玫瑰产销谋求创新升级(论文提纲范文)

产业快速发展
行情急剧下降
创新升级时代来临
新型消费群体培育空间大

(9)风景园林跨学科创新创业的实践探索——以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SITP项目选题
2 SITP实践过程
    2.1 植物学知识的探索
    2.2 光强控制运动的探索
    2.3 装置运动控制的实现
    2.4 框架模块的设计
    2.5 装置的实现
3 SITP总结
4 创新创业实践总结与展望

(10)折折叠叠—纸包装结构减量化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课题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纸包装的减量化设计的价值、现状及应用方式
    2.1 纸包装减量化的设计价值
    2.2 纸包装减量化的设计现状
    2.3 纸包装减量化设计的应用方式
3 纸包装结构减量化设计的折叠方法
    3.1 V形折叠法
    3.2 别插式折叠法
    3.3 卡槽式折叠法
    3.4 卷折式折叠法
    3.5 一纸成型折叠法
    3.6 其他折叠法
4 “折折叠叠”在纸包装结构减量化中的价值
    4.1 精简包装结构
    4.2 强化包装造型
    4.3 提升包装便捷性
    4.4 增强包装趣味性
    4.5 强化产品品牌理念
5 纸包装结构的减量化设计实践与展望
    5.1 设计实践
        5.1.1 发现问题
        5.1.2 分析问题
        5.1.3 进行设计
    5.2 发展意义与展望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四、小盆栽的简易造型(论文参考文献)

  • [1]积极设计介入乡村互助养老产品研究[D]. 张笑男. 东华大学, 2021
  • [2]基于移情设计理论的坭兴陶休闲类产品设计研究 ——以伴手礼产品为例[D]. 柳嘉茗.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3]基于生态视域下的旅游纪念品设计研究[D]. 郭娟龄. 西华大学, 2020(01)
  • [4]基于旧厂房改造的租赁公寓设计方法研究[D]. 王鹏. 广州大学, 2020(02)
  • [5]设计创客教育的场域构建研究[D]. 张鑫. 中国美术学院, 2020
  • [6]沈阳市移动式绿化景观评价研究[D]. 赵聆彤.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2)
  • [7]特色小镇景观分析与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发展研究 ——以广州北部山区为例[D]. 侯兵.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19(07)
  • [8]盆栽玫瑰产销谋求创新升级[J]. 陆继亮. 中国花卉园艺, 2019(07)
  • [9]风景园林跨学科创新创业的实践探索——以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为例[J]. 赵双睿,韩艺创,任冠南,戴代新,陈静. 建筑与文化, 2019(02)
  • [10]折折叠叠—纸包装结构减量化设计方法研究[D]. 王贞. 北京印刷学院, 2018(02)

标签:;  ;  

小盆栽的简单造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