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梁园胜景之二:清凉台(论文文献综述)
秦全有[1](2019)在《商丘地区传统园林研究》文中认为商丘位于河南省东部,是中华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自上古始乃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曾六次建都,有两千多年的的建城史,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加上地理位置优越,历史上名人芸萃,帝王将相、诸子先贤、文人骚客在这里建立了大量高台、寺观、祠庙、宅院、衙署、书院等。这些传统园林承载着商丘地区优秀的地域性文化,集古建筑、历史名人、书法碑刻、古树名木、匾额楹联等文化元素于一体,对商丘地区传统园林的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虽然历史上很多传统园林己经毁废或破损,但是是商丘地区留下了为数不少的传统园林遗迹遗址,使我们还能够从历史文献和遗迹遗址中去探寻传统园林的原来风貌。商丘地区传统园林在不同历史时期依托其时代背景形成了不同的造园风格。本文以商丘地区传统园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整理、实地考察等方法收集和分析商丘传统园林历史资料,以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传统园林为线索,从社会经济状况、自然环境、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商丘地区各个时期的园林形态、类型及发展历程,对典型的传统园林案例从其建造背景、历史沿革、建筑布局、空间组织、园林构成要素、园林意境、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了整理总结,从而归纳出商丘地区传统园林艺术特色,并揭示其独特性、地域性及历史文化价值,梳理商丘传统园林史,整理商丘传统园林年表。在此基础上分析商丘地区传统园林保护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传统园林保护与发展的相关建议,为当代商丘地区园林城市建设、城市绿地规划、城市旅游规划、传统园林保护等方面提供参考。本文研究课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补充中原地区传统园林史研究,同时也为我国传统园林研究添砖加瓦。
俊杰,建民[2](2015)在《商丘风物志 清凉寺》文中研究指明清凉寺位于商丘市西5公里处,因建在清凉台上而得名,是西汉梁孝王行宫所在地,为昔日梁园"七台八景"之一。清凉台始建于战国时期,属宋国地。宋康王为了享乐,曾动用大量人力、物力修筑清凉台。台上植林木和奇花异草,下筑亭台楼阁,风景十分秀丽。据《搜神记》载,宋国国君宋康王夺封丘舍
王增文[3](2011)在《西汉梁园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现状、问题和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梁园是西汉梁孝王刘武所营建的游赏延宾之所,这里曾产生了蔚为壮观的梁园文化,成为了后世文人理想中的精神家园。西汉梁园文化遗存有睢阳城遗址、三陵台、清凉寺、平台、文雅台以及芒砀山汉王陵群等。目前西汉梁园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研究和宣传比较薄弱;现存几个景点管理服务层次较低;缺乏雄厚的资金支持;开发梁园文化产业力度不够。西汉梁园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对策是:切实加强对西汉梁园文化遗产的研究和宣传,扩大梁园历史文化的影响;拓宽融资渠道,为挖掘和保护西汉梁园文化遗产提供充裕的资金;进一步完善和开发梁园历史文化景观,逐步建设"梁园文化旅游城";建议商丘市举办"梁园文化节",为发展地方经济搭建一个新的平台。
二、梁园胜景之二:清凉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梁园胜景之二:清凉台(论文提纲范文)
(1)商丘地区传统园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研究对象及范围 |
1.1.1 研究对象 |
1.1.2 时间范围 |
1.1.3 地域范围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中国古代园林史研究现状 |
1.3.2 地域性园林史研究动态 |
1.4 研究的基础条件与方法 |
1.4.1 研究的基础条件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商丘地区传统园林的造园背景 |
2.1 自然地理 |
2.2 植物资源 |
2.3 气候条件 |
2.4 水系分布 |
2.5 城市沿革 |
2.6 社会经济 |
2.7 思想文化 |
第三章 商丘地区传统园林发展历史 |
3.1 夏商周时期 |
3.2 秦汉时期 |
3.3 魏晋南北朝时期 |
3.4 隋唐五代时期 |
3.5 两宋时期 |
3.6 元明清时期 |
第四章 商丘地区各时期传统园林类型和实例 |
4.1 皇家园林 |
4.1.1 梁园 |
4.1.2 会盟台 |
4.2 私家园林 |
4.2.1 侯氏故居 |
4.2.2 陈家大院 |
4.2.3 西陂别墅 |
4.3 寺观园林 |
4.3.1 清凉寺 |
4.3.2 白云寺 |
4.3.3 吕祖庙(袁家山) |
4.3.4 枣冢庙(天齐宫) |
4.3.5 青铜寺 |
4.3.6 宁陵东关清真寺 |
4.4 祠堂园林 |
4.4.1 阏伯台 |
4.4.2 伊尹祠 |
4.4.3 孔子还乡祠 |
4.4.4 归德府文庙 |
4.4.5 芒砀山文庙 |
4.4.6 贤良祠 |
4.5 书院园林 |
4.5.1 应天书院 |
4.5.2 范文正公讲院 |
4.6 衙署园林 |
4.6.1 府衙 |
4.6.2 察院 |
4.7 陵墓园林 |
4.7.1 燧皇陵 |
4.7.2 炎帝朱襄氏陵 |
4.7.3 帝喾陵 |
4.7.4 葛天氏陵 |
4.7.5 三陵台 |
4.7.6 宋襄公墓 |
4.7.7 仓颉墓 |
4.7.8 庄周墓 |
4.8 公共园林 |
4.8.1 夏邑天龙湖 |
4.8.2 柘城容湖 |
4.8.3 睢县北湖 |
4.8.4 睢县八景 |
第五章 商丘地区传统园林造园要素 |
5.1 山景 |
5.2 水景 |
5.3 园林建筑 |
5.3.1 殿宇 |
5.3.2 厅堂 |
5.3.3 楼阁 |
5.3.4 门楼 |
5.3.5 牌坊 |
5.3.6 亭 |
5.3.7 塔 |
5.4 园林植物 |
第六章 商丘传统园林艺术特色 |
6.1 梁园文化与园林艺术 |
6.2 儒家文化与园林艺术 |
6.3 风水思想与园林艺术 |
6.4 佛教文化与园林艺术 |
6.5 地方名人与园林艺术 |
第七章 商丘地区传统园林的保护及其发展建议 |
7.1 商丘地区传统园林的保护原则 |
7.1.1 完整性原则 |
7.1.2 地域性原则 |
7.1.3 原真性原则 |
7.2 商丘传统园林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7.3 商丘地区传统园林发展建议 |
7.3.1 突出地域性文化特色 |
7.3.2 传承传统造园技艺 |
7.3.3 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景观 |
7.3.4 恢复部分古代园林 |
第八章 商丘地区传统园林年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西汉梁园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西汉梁园的历史地位 |
1. 西汉梁园景物 |
2. 蔚为壮观的西汉梁园文化 |
3. 梁园是后世文人理想中的精神家园 |
二、西汉梁园文化遗存考察 |
1. 西汉梁国睢阳城遗址 |
2. 三陵台 |
3. 清凉寺 |
4. 平台 |
5.文雅台 |
6.芒砀山西汉梁王陵墓群 |
三、目前西汉梁园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
四、西汉梁园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对策 |
(一)切实加强对西汉梁园文化遗产的研究和宣传,扩大梁园历史文化的影响 |
(二)拓宽融资渠道,为挖掘和保护西汉梁园文化遗产提供充裕的资金 |
(三)进一步完善和开发梁园历史文化景观,逐步建设“梁园文化旅游城” |
(四)建议商丘市举办“梁园文化节”,为发展地方经济搭建一个新的平台 |
四、梁园胜景之二:清凉台(论文参考文献)
- [1]商丘地区传统园林研究[D]. 秦全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08)
- [2]商丘风物志 清凉寺[J]. 俊杰,建民.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5(01)
- [3]西汉梁园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 王增文.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