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仔猪支链氨基酸营养(论文文献综述)
孙志远[1](2021)在《红鳍东方鲀支链氨基酸营养生理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以我国北方重要海水养殖鱼类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为研究对象,在研究红鳍东方鲀幼鱼支链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的营养需求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红鳍东方鲀对饲料中支链氨基酸之间可能交互作用的响应,以期阐明红鳍东方鲀利用饲料不同水平支链氨基酸的特点,为红鳍东方鲀配合饲料精准设计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包括四个部分:1.红鳍东方鲀幼鱼异亮氨酸营养需求研究本实验通过研究饲料中不同水平的异亮氨酸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生长指标、蛋白质利用及血清和肌肉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探讨红鳍东方鲀对异亮氨酸的最适需求量。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晶体异亮氨酸制成6组等氮等脂饲料,各组异亮氨酸的实际水平分别为1.23%、1.47%、1.61%、1.98%、2.17%、2.31%,对初始体重约为(29.00±0.01)g的红鳍东方鲀幼鱼进行10周的喂养试验,每种饲料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鱼。结果表明:随异亮氨酸在试验饲料中含量增加,蛋白质沉积率(PPV)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在1.98%及2.17%组达到最高,显着高于1.23%组(P<0.05);全鱼粗蛋白质含量的趋势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在1.61%、1.98%及2.17%组达到最高,显着高于1.23%组(P<0.05);血清游离异亮氨酸含量随饲料异亮氨酸水平表现为先升高,后达到平台期;随着饲料异亮氨酸水平的增加,肌肉中游离异亮氨酸含量呈现明显的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随饲料中异亮氨酸水平对生长率、饲料利用能力、肥满度、肝体比、脏体比无显着性影响(P>0.05)。以蛋白质沉积率、鱼体蛋白质含量作为评价指标,根据二次回归曲线得到,红鳍东方鲀幼鱼对异亮氨酸需求量为饲料的1.83%~1.96%,相当于饲料蛋白质的4.07%~4.36%。2.不同水平缬氨酸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生长性能、支链氨基酸代谢相关酶活性及肠道氨基酸和小肽转运载体表达的影响本实验以鱼粉、花生粕和明胶为蛋白源,鱼油和豆油为脂肪源配置基础饲料,在此基础上,添加0%、0.6%、1.2%、1.8%、2.4%、3.0%的晶体缬氨酸配置成半精制实验饲料(实际缬氨酸含量为1.09%、1.52%、2.05%、2.52%、3.14%、3.63%)。以初始体重为(24.7±0.3)g的红鳍东方鲀幼鱼为实验对象,进行8周养殖实验。结果表明:随饲料缬氨酸水平上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均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并在2.52%组达到最大值;鱼体粗蛋白含量在2.52%组达到最大值(P<0.05);肥满度和肝体比随饲料缬氨酸的升高呈现出先上升后趋于平缓的趋势,在2.52%组达到最大值;随饲料缬氨酸水平上升,肌肉缬氨酸含量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饲料缬氨酸2.52%组的肌肉支链氨基酸转氨酶(BCAT)和肝脏支链α-酮酸脱氢酶(BCKDH)活性最高(P<0.05),饲料缬氨酸3.14%组肝脏支链α-酮酸脱氢酶激酶(BCKDHK)活性最高(P<0.05);饲料缬氨酸水平过高时不仅显着抑制肠道中性氨基酸转运载体B0AT1表达,也抑制了PAT1、y+LAT2和EAAT3非中性氨基酸和小肽转运载体Pep T1的基因表达(P<0.05)。分别以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作为评价指标,通过折线模型和二次曲线模型拟合得到红鳍东方鲀幼鱼的缬氨酸需求量为饲料的2.42%~2.90%,占饲料蛋白质的5.41%~6.49%。3.不同水平亮氨酸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生长性能、肌肉和血清游离氨基酸含量及TO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依次添加0%、0.4%、0.8%、1.2%、1.6%、2.0%的晶体亮氨酸,配置成6组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饲料亮氨酸的实测水平分别为1.93%、2.49%、2.86%、3.26%、3.63%、4.07%。对初始体重为(28.97±0.02)g的红鳍东方鲀幼鱼进行10周养殖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亮氨酸水平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无显着性影响(P>0.05);对鱼体化学组成和形体指标也无显着性影响(P>0.05);饲料亮氨酸2.86%组肌肉游离苏氨酸、丝氨酸、甘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和脯氨酸含量显着上升(P<0.05);饲料亮氨酸4.07%组血清游离天冬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和亮氨酸含量显着上升(P<0.05);饲料亮氨酸水平过量显着抑制TOR和S6K1在肌肉中的表达,随饲料亮氨酸含量上升,4E-BP1基因表达水平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饲料亮氨酸水平上升使肠道小肽转运载体基因Pep T1显着下调(P<0.05)。综上所述,尽管饲料不同水平亮氨酸不影响红鳍东方鲀的生长,但是过量亮氨酸会使血清和肌肉游离亮氨酸升高,并抑制肌肉TO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4.红鳍东方鲀对饲料中的亮氨酸及与其他支链氨基酸拮抗作用的研究本实验以支链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适宜水平组为对照组,设计饲料低亮氨酸水平组,记作Leu-L;高亮氨酸水平组,记作Leu-H;高异亮氨酸水平组,记作Ile-H;以及高缬氨酸水平组,记作Val-H。对初始体重为(24.2±0.3)g的红鳍东方鲀进行8周养殖实验。结果表明:饲料支链氨基酸含量过高对红鳍东方鲀生长和饲料利用无显着影响(P>0.05),Leu-L组与Leu-H组生长性能无显着性差异(P<0.05);鱼体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无显着性差异(P>0.05);Leu-H组肝体比和肥满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Val-H组肌肉的硬度、粘附性、弹性和胶粘性有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料高亮氨酸、异亮氨酸或缬氨酸组,肌肉和血清中剩余2种游离支链氨基酸含量没有显着下降(P>0.05);与其他组相比,对照组肝脏支链α-酮酸脱氢酶(BCKDH)和支链α-酮酸脱氢酶激酶(BCKDHK)活性更低(P<0.05);饲料过量亮氨酸或过量缬氨酸均可以显着激活TOR信号通路(P<0.05);与其他组相比,对照组和Leu-L组肠道氨基酸转运载体和小肽转运载体转录水平更高(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亮氨酸水平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生长无显着影响,红鳍东方鲀对饲料不同亮氨酸水平有较高耐受性,对支链氨基酸交互作用的分析表明支链氨基酸拮抗作用不明显。
简华锋,章旭春,董信阳,邹晓庭[2](2021)在《支链氨基酸在畜禽低蛋白质饲粮体系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支链氨基酸(BCAA)包括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le)和缬氨酸(Val)等必需氨基酸,具有调控机体糖和脂质代谢、蛋白质合成以及增强免疫等多种生物学功能。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对BCAA在机体内的吸收代谢、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禽低蛋白质饲粮体系中的应用进行系统综述,重点阐述在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BCAA对畜禽生长和生产性能、蛋白质沉积和氮排泄、免疫功能以及肉品质的影响,以期为BCAA在畜禽低蛋白质饲粮体系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李国栋[3](2020)在《低蛋白日粮补饲过瘤胃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对后备牛生长及消化性能的影响》文中认为研究表明,一些氨基酸有代谢调控作用,在反刍动物日粮中以过瘤胃保护形式添加这些氨基酸,可以适当降低日粮蛋白水平,在不影响生产性能的同时,提高日粮氮转化效率和减少粪尿氮排放。目前为止,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泌乳奶牛,在后备牛上的研究很少。研究低蛋白日粮+代谢调控氨基酸在后备奶牛上应用的可行性,是本课题的目的。本研究以7月龄荷斯坦后备母牛作为试验动物,观察低蛋白日粮补饲过瘤胃保护蛋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RPMet,RPLeu,RPIle)对后备牛生长、消化、血液生化指标及氮平衡的影响。40头7月龄后备母牛,平均日龄为211.5±1.5d,初始体重219.6±5.8kg;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按照体重、日龄相近原则分为5个处理组,每组8头。试验处理为:高蛋白正对照组,日粮CP含量14.6%(HP);低蛋白负对照组,日粮CP含量11.6%(LP);低蛋白日粮+RPMet(LP+M);低蛋白日粮+RPLeu和RPIle(LP+IL);低蛋白日粮+RPMet、RPIle和RPLeu(LP+MIL)。各试验处理日粮能量含量相近。试验共进行70d,其中预饲期10d,正试期60d。结果表明:第30、60d测定的体高、体斜长及第30d测定的胸围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第60d测定胸围,LP+MIL与HP、LP+M组差异不显着(P>0.05),且显着高于LP组(P<0.05)。体重在各时期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160d平均日增重,HP与LP+MIL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且均显着高于LP组(P<0.05)。LP+MIL组的每千克增重消耗蛋白量在30d与60d均较低。试验处理对血清甘油三酯、白蛋白、总蛋白、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催乳素、生长激素、孕酮、雌二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影响均不显着(P>0.05)。血清尿素含量在第30d时HP组极显着高于其它各组(P<0.01),而当第60d时,HP组与LP+IL组、LP+MIL无显着差异(P>0.05)。血清胰高血糖素含量,第30d,LP+MIL组极显着低于其余各组(P<0.01),而随着饲喂时间延长至60d,各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但数值上LP+MIL组仍有着较低水平。胰岛素含量在第30d时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但在第60d时LP+MIL组极显着高于其余各组(P<0.01)。试验处理不影响干物质、粗脂肪和能量摄入量,不影响粪中的DM、CP、ADF、NDF的含量与各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P>0.05)。蛋白摄入量随日粮蛋白水平降低而降低;NDF采食量在第30d时组间有差异的趋势(0.05<P<0.1),在第60d时,LP组NDF采食量与摄入N极显着低于其余组(P<0.01)。第30d时,尿N排泄量HP组有着较高水平(P<0.01),然而第60d时组间无差异(P>0.05)。尿N比摄入N,第30d时LP组有低于HP、IL+M的趋势(0.05<P<0.1),其数值上低于LP+IL、LP+MIL组,但差异不显着(P>0.05);第60d组间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消化N的量,在第30d时HP组极显着高于其余组(P<0.01),然而随着饲喂时间的延长,在第60d时HP组与LP+MIL组差异不显着(P>0.05)。综上所述,在日粮中以过瘤胃保护形式添加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适当降低日粮蛋白水平后不影响生长性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日粮氮转化效率和减少粪尿氮排放,并且低蛋白日粮添加过瘤胃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组可以显着提高ADG,改善机体血糖水平、提高血清胰岛素含量。
乔新月,王梦竹,贾军峰,孙晓燕,李金库,崔一喆,王秋菊[4](2020)在《功能性氨基酸对断奶仔猪肠道损伤修复机制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氨基酸是仔猪饲粮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但传统氨基酸分类存在缺陷。功能性氨基酸是对传统氨基酸定义的一种重新界定,在动物的免疫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精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支链氨基酸、色氨酸、甘氨酸、半胱氨酸和脯氨酸等功能性氨基酸在断奶仔猪肠道中的代谢作用及其对肠道健康的影响,并阐明功能性氨基酸修复肠道损伤的机制,为其在断奶仔猪肠道损伤修复上的应用提供依据。
王敏[5](2020)在《不同直链/支链淀粉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消化吸收和屏障功能的影响》文中认为淀粉是动物碳水化合物和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对动物机体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研究不同直链/支链淀粉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消化吸收和屏障功能的影响。分两个试验进行。试验1选用60头21日龄断奶仔猪(长×大)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头,分别饲喂淀粉直支比水平为0.00、0.20、0.40、0.60和0.80的饲粮。饲养试验由两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14天。试验期间仔猪自由采食及饮水,每天记录仔猪腹泻情况,采食量及剩料量,仔猪每周进行一次称重。试验第二部分在仔猪饲养结束当晚(采样前12h),每组随机选取6头进行腹腔注射大肠杆菌脂多糖(LPS:100mg/kg体重)或等量生理盐水。试验结束后所有仔猪均屠宰取样。对仔猪生长性能、腹泻率、血清生化指标与游离氨基酸、肠道形态结构、消化酶活、营养物质转运载体、短链脂肪酸和肠道屏障功能相关指标的检测。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淀粉直支比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腹泻率的影响与0.40组相比,0.60和0.80组日粮能显着提高第2周的平均日增重(P<0.05)以及第2周和第4周肉料比(P<0.05)。0.20组日粮与0.80组相比能显着降低仔猪第3周的腹泻率(P<0.05)。(2)不同直支比淀粉日粮和腹腔注射脂多糖对血清生化指标、血清游离氨基酸的影响不同直支比淀粉对血清生化指标无显着影响。LPS攻毒降低血清总蛋白、谷丙转氨酶(ALT)和葡萄糖含量(P<0.05),并增加了谷草转氨酶(AST)、AST/ALT、尿素氮和肌酐含量(P<0.05)。与0.00组相比,0.80组日粮增加血清精氨酸和瓜氨酸含量(P<0.05)、而0.60组日粮显着增加丝氨酸和脯氨酸的含量(P<0.05)。LPS攻毒显着降低血清必需氨基酸(精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和缬氨酸)、部分非必需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酪氨酸、脯氨酸)和鸟氨酸含量(P<0.01),并增加丙氨酸、半胱氨酸、尿素和瓜氨酸含量(P<0.01)。而0.00组日粮更能缓解LPS攻毒引起的甲硫氨酸、苯丙氨酸、丝氨酸和酪氨酸含量的改变(P<0.05)。(3)不同直支比淀粉日粮和腹腔注射脂多糖对断奶仔猪肠道形态结构、肠道消化酶活和营养物质转运载体基因表达的影响与0.80组相比,0.00组日粮显着增加盲肠隐窝深度(P<0.05)。LPS攻毒能显着降低空肠绒毛高度和回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VH/CD:P<0.05)。而0.00组日粮更能抵抗LPS攻毒引起的十二指肠VH/CD(P<0.05)改变。与0.20组相比,0.60组显着升高麦芽糖酶、蔗糖酶和乳糖酶活(P<0.05),LPS攻毒能显着降低麦芽糖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P<0.001)。0.60组更能抵抗LPS攻毒引起的麦芽糖酶活性(P<0.05)降低。与0.60组相比,0.00组日粮能显着上调空肠Slc6a19和Slc7a1的mRNA表达(P<0.05)。另外,0.20组日粮能显着上调回肠Slc5a1和Slc7a9的mRNA表达(P<0.05),但0.40-0.80间的日粮能显着上调Slc7a1的mRNA表达(P<0.01)。LPS攻毒能显着增加空肠Slc7a1以及降低回肠营养物质转运载体(Slc5a1、Slc2a2、Slc1a1和Slc7a9)的表达(P<0.05)。而0.00组更能抵抗LPS攻毒引起的空肠Slc2a2和回肠黏膜Slc5a1的改变(P<0.01)。(4)不同直支比淀粉日粮和腹腔注射脂多糖对断奶仔猪胃肠道食糜pH、短链脂肪酸、小肠紧密连接蛋白和炎症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与0.80组相比,0.00组日粮能显着降低胃和回肠食糜pH(P<0.05)。LPS攻毒能显着升高胃食糜pH(P<0.05)。与0.00组相比,0.20日粮能显着增加盲肠食糜异丁酸、异戊酸、戊酸的含量(P<0.01),而0.40组显着增加盲肠食糜乙酸、丙酸和总短链脂肪酸的含量(P<0.05)。LPS显着降低增加盲肠异丁酸和异戊酸含量以及结肠食糜异戊酸含量(P<0.05),并降低结肠食糜乙酸和丁酸含量(P<0.01)。与0.00组相比,其他组下调了空肠TNF-α(P<0.05)的mRNA表达,而在回肠,0.20组日粮上调了Claudln-1(P<0.05)的表达,0.40和0.60组上调TNF-α(P<0.05)的mRNA表达,但0.80组上调IL-1β和TGF-β的mRNA表达(P<0.05)。LPS攻毒降低回肠Occludin和ZO-1的mRNA表达(P<0.01)。另外,0.00组比其他组更能抵抗LPS攻毒引起的空肠Occludin的mRNA表达(P<0.05)。综上结果表明,淀粉直支比对仔猪的生长性能无显着影响。但淀粉直支比为0.20时,可通过改善盲肠形态结构、小肠营养物质转运载体与肠道屏障功能相关基因的表达改善仔猪肠道健康。LPS攻毒可通过降低肠道的消化吸收能力,同时改变肠道屏障功能相关基因的表达而影响仔猪的肠道功能。在该研究中,不同直支比淀粉和LPS攻毒存在相互作用,其中0.00组更能抵抗LPS攻毒对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和屏障功能的损伤。
尹杰,李瑞,马晓康,马杰,陈家顺,刘刚,任文凯,贺喜,黄兴国,谭碧娥,李铁军,印遇龙[6](2019)在《改革开放40年以来猪氨基酸营养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生猪产业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支柱产业.猪的健康生长离不开氨基酸营养,日粮添加氨基酸不仅为猪提供必要的蛋白合成单元,同时还能够参与机体多种生理代谢过程.本文主要回顾我国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猪氨基酸营养研究从无到有的历程.同时,讨论了目前我国在猪氨基酸营养研究方向的进展.最后,通过对我国养猪和饲料行业分析,展望未来猪氨基酸营养研究方向.
田敏[7](2019)在《支链氨基酸通过肠道氨基酸感知受体调控仔猪采食量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支链氨基酸(BCAAs)是调节动物采食的重要氨基酸。目前,关于BCAAs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对采食调控的研究已经很广泛,但是BCAAs是否能够通过肠道氨基酸受体感知,调节肠道饱感激素释放,调控仔猪采食,目前尚不明确。在本研究中,我们首先通过对氨基酸感知受体和肠道食欲肽在肠道各肠段的表达进行分析,确定空肠是氨基酸感知受体和肠道食欲肽表达的关键部位。然后,我们建立了空肠组织模型(体外试验)并以此探究了BCAAs介导T1R1和T1R3调控仔猪肠道激素CCK分泌的机制。最后,我们又通过仔猪饲养试验证实了BCAAs缺乏可以通过肠道受体T1R1/T1R3的感知,促进CCK的分泌,并激活GCN2-e IF2α信号通路,抑制仔猪的采食量,最终抑制仔猪的生长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体外试验旨在探索BCAAs对仔猪肠道氨基酸感知受体和肠道食欲肽表达的影响。试验首先选取了4头9.0±0.5 kg的断奶仔猪,通过对仔猪肠道各部位氨基酸感知受体和肠道食欲肽在不同肠段的基因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参与采食调控的潜在激素和受体。随后,采集仔猪近端空肠组织,建立体外试验模型,在RPMI-1640培养基中分别用0、2.5、5、10或15 m M的L-亮氨酸、L-异亮氨酸、L-缬氨酸或BCAAs(Leu:Ile:Val,1:0.51:0.63)混合物处理肠段,以确定合适的处理浓度和时间。最后,分别用丙氨酸、大豆蛋白水解产物、BCAAs和受体抑制剂对空肠组织进行处理,以验证BCAAs通过感知受体调节肠道食欲肽分泌的机制。(1)用10 m M的L-亮氨酸、L-异亮氨酸和BCAAs混合物分别处理仔猪空肠组织2小时,显着增加了T1R1、T1R3的m RNA表达和蛋白丰度(P<0.05)。而10 m M的L-缬氨酸仅增加了T1R1、T1R3的m RNA表达和蛋白丰度(P<0.05)。(2)用T1R1和T1R3抑制剂Lactisole预处理仔猪空肠组织后,发现10 m M的L-亮氨酸、L-异亮氨酸和BCAAs诱导的CCK分泌量显着降低(P<0.05)。此外,T1R1和T1R3的m RNA表达量和蛋白表达丰度的增加幅度也显着降低(P<0.05)。饲养试验旨在验证BCAAs可通过仔猪肠道氨基酸感知受体调节肠道食欲肽的分泌,并激活食欲调节信号通路,最终调控仔猪的采食。试验分为短期饲喂试验和长期饲喂试验两部分,采用了玉米-豆型基础日粮,分为NP组(19.78%,CP)、RP组(17.09%CP,以丙氨酸做等氮对照)、T1组(17.13%CP,BCAAs满足NRC推荐量)和T2组(17.98%CP,BCAAs为NRC需推荐量的1.5倍)。短期饲喂试验选取了24头断奶仔猪,每组分别先饲喂100 g试验日粮,待试验日粮采食完再饲喂普通日粮,统计四个组仔猪的采食量,试验重复三天。长期饲喂试验选取24头断奶仔猪,每组分别饲喂一种试验日粮,试验重复21天。(1)与NP组相比,RP组显着提高了仔猪空肠CCK、PYY、GCG和T1R3的m RNA表达量(P<0.05);显着降低了空肠中GCG的m RNA表达量(P<0.05);显着提高了下丘脑中POMC的m RNA表达量(P<0.05);提高了空肠组织T1R1和T1R3受体蛋白的表达丰度(P<0.05),以及下丘脑中p-e IF2α和p-GCN2的蛋白表达丰度(P<0.05);提高了十二指肠和空肠组织中CCK水平(P<0.05);降低了长期饲喂试验第2周和第3周仔猪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仔猪末重(P<0.05);显着增加了耗料增重比(P<0.05)。(2)与RP组相比,T1组显着降低了仔猪十二指肠中CCK、GCG和T1R3的m RNA表达量(P<0.05),空肠中CCK、PYY、GCG和T1R3的m RNA表达量(P<0.05);显着降低了空肠组织中T1R1和T1R3受体蛋白的表达丰度(P<0.05),以及十二指肠和空肠CCK分泌水平(P<0.05);显着降低了下丘脑中p-e IF2α和p-GCN2蛋白的表达丰度(P<0.05);提高了长期饲喂试验第2周和第3周仔猪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仔猪末重(P<0.05);降低了耗料增重比值(P<0.05)。(3)与T1组相比,T2组显着提高了仔猪十二指肠CCK、PYY和T1R3的m RNA表达量(P<0.05),空肠CCK、GCG、T1R1和T1R3的m RNA表达量(P<0.05)和下丘脑POMC、Ag RP和NPY的m RNA表达量(P<0.05);显着提高了空肠受体T1R3蛋白的表达丰度(P<0.05);提高了血浆中激素PYY的分泌水平(P<0.05)和空肠组织中CCK的分泌水平(P<0.05);降低了长期饲喂试验第3周的平均日采食量(P<0.05)。综上所述,低蛋白日粮中BCAAs缺乏会抑制仔猪的采食量,其作用机理存在以下两种形式:激活肠道中的氨基酸感知受体T1R1和T1R3,促进肠道中饱感激素CCK的分泌;激活下丘脑GCN2-e IF2α蛋白的磷酸化,促进抑制食欲神经肽POMC的释放。
冯结铧[8](2019)在《亚麻籽饼粕中支链氨基酸的初步制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亚麻籽饼粕是亚麻籽榨油后的副产物,其蛋白质含量丰富,占饼粕总重量的30%以上。目前,其常作为动物饲料或当成废弃物处理,其蛋白质资源不仅未得到充分的利用且给环境增加了一定的负担。亚麻籽饼粕中氨基酸种类齐全,含有人体所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其中支链氨基酸(BCAAs)含量占总氨基酸15%左右。BCAAs是机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其在食品、医药领域应用广泛,极具市场价值。而目前BCAAs的生产多采用微生物发酵法,尚未见从植物原料中提取制备的BCAAs的相关报道。鉴于亚麻籽饼粕中含有较丰富的BCAAs,因此,本文选定亚麻籽饼粕为原料,初步探究了从中提取蛋白质、进一步水解蛋白质制备支链氨基酸的方法,以期为充分利用亚麻籽蛋白资源,尤其为支链氨基酸相关产品开发奠定科学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测定了亚麻籽饼粕基本营养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亚麻籽饼粕中BCAAs占总氨基酸含量的17.35%,提示亚麻籽饼粕是BCAAs的较好原料来源。(2)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亚麻籽饼粕粗蛋白,考察了p H、料液比(w/v)、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4个单因素对粗蛋白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亚麻籽粗蛋白提取工艺,得到最佳工艺:p H 9.5、料液比1∶35(v/w)、提取温度55℃、提取时间2.0 h,验证试验测得该工艺下粗蛋白提取率达到53.96%。(3)采用超声辅助酶法对亚麻籽粗蛋白进行水解,探究了超声频率、加酶量、p H、水解温度和水解时间5个单因素对亚麻籽粗蛋白水解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试验,优化亚麻籽粗蛋白水解工艺,得到最佳水解工艺:超声频率6463.29 Hz,酶添加量3.47%,p H 9.40,水解温度47.60℃。在实际操作中将工艺参数调整为:超声频率6500 Hz,酶添加量3.5%,p H 9.4,水解温度45℃,此时水解度达到31.72%,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0.72%,说明该响应面模型准确有效。(4)初步探究了薄层层析法分离鉴定亚麻籽粗蛋白水解液中BCAAs的方法,确定了最佳展开剂比例为正丁醇-丁醋酸-水:5∶2∶3,可有效实现BCAAs的分离鉴定。(5)采用膜分离技术对亚麻自粗蛋白水解液中的氨基酸进行分离纯化,收集不同截留分子量(4000 Da、2000 Da、1000 Da、500 Da、200 Da)超滤、纳滤膜过滤后的样品透过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氨基酸分析,结果显示,500 Da的滤膜对BCAAs的富集效果最佳,此时透过液中的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为4.644 mg/m L,BCAAs的含量为1.349 mg/m L,BCAAs提取率为29.85%。
虞德夫[9](2019)在《低蛋白日粮对猪肠道形态、消化酶、胃肠激素、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饲用蛋白质资源紧缺,长期依赖进口,另一方面,养猪生产中为促进猪生长而采用高蛋白日粮,致使氮利用率低、氮排放增加。近年来,采用低蛋白日粮同时平衡多种必需氨基酸的营养调控策略受到广泛关注,然而不同蛋白水平及不同饲喂时长对猪肠道生理的影响仍不清楚。本实验在NRC 2012推荐的日粮标准基础上,分别降低3和6个百分点的粗蛋白水平,并进行短期和长期饲喂实验,研究低蛋白日粮对肠道生理的影响。为养猪生产中合理利用低蛋白日粮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分为以下四个部分:1低蛋白日粮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小肠形态、消化酶和胃肠激素的影响本实验旨在研究低蛋白日粮同时添加赖氨酸(Lys)、蛋氨酸(Met)、苏氨酸(Thr)和色氨酸(Trp)对断奶仔猪小肠上皮形态、消化酶和胃肠激素的影响。实验选取18头体重相近(9.57 kg)的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头,分别饲喂含 20%CP(NP)、17%CP(MP)和 14%CP(LP)日粮,其中 20%CP 组为对照组,其余两组为处理组,根据NRC 2012推荐标准,在处理组中添加Lys、Met、Thr、Trp 四种氨基酸以满足断奶仔猪的生长需要。饲喂45天后,结果表明:相比于对照组,MP和LP组仔猪肠道的绒毛高度、绒隐比和胃蛋白酶活性显着下降(P<0.05);胆固醇含量显着升高,尿素氮含量显着下降(P<0.05)。除胃抑素(somatostatin)显着下降以外,MP和LP组对断奶仔猪血液激素无显着影响。以上结果表明,降低日粮中粗蛋白含量能够提高氮的利用,减少氮排放,且日粮中粗蛋白含量降低3%时抑制了肠道上皮发育和酶活。2低蛋白日粮对断奶仔猪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本实验旨在研究低蛋白日粮同时添加赖氨酸(Lys)、蛋氨酸(Met)、苏氨酸(Thr)和色氨酸(Trp)对断奶仔猪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实验选取18头体重相近(9.57 kg)的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头,分别饲喂含20%CP(NP)、17%CP(MP)和 14%CP(LP)日粮,其中 20%CP 组为对照组,其余两组为处理组,根据NRC 2012推荐标准,在处理组中添加Lys、Met、Thr、Trp 四种氨基酸以满足断奶仔猪的生长需要。饲喂45天后,结果表明:各个肠段中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在三组之间无显着差异。相比于对照组,低蛋白日粮显着降低结肠氨氮的浓度(P<0.0 5),而对挥发性脂肪酸和生物胺的浓度无显着影响。以上结果表明,降低日粮中粗蛋白含量能够提高氮的利用,减少氮排放。3长期降低日粮蛋白水平对猪生长性能、小肠形态、消化酶和胃肠激素的影响采用低蛋白日粮是解决蛋白质资源紧缺的有效途径。然而,不同程度的降低日粮蛋白水平对猪的生长性能及其机制还不清楚。本试验的目的是研究在长期饲喂低蛋白日粮的条件下,猪的生长性能、肠道生理和肠道微生物如何变化,以期为低蛋白日粮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取了 18头体重相近的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分别饲喂三种日粮,即标准日粮(参考NRC标准)、降低3%CP(在标准组基础上,且补充Lys、Met、Thr、Trp)和降低6%CP(在标准组基础上,且补充Lys、Met、Thr、Trp),饲喂持续16周,结果表明,相比于对照组,低蛋白组十二指肠和空肠上皮绒毛高度显着下降(P<0.05),低蛋白组的血液激素如饥饿素、生长抑素、GIP、瘦素和胃泌素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长期降低日粮蛋白含量抑制了肠道上皮的发育以及胃肠激素的分泌,而中等降低蛋白水平对生长性能和肠道生理影响较小。4长期降低日粮蛋白水平对猪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采用低蛋白日粮是解决蛋白质资源紧缺的有效途径。然而,不同程度的降低日粮蛋白水平对猪的生长性能及其机制还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在长期饲喂低蛋白日粮的条件下,猪的生长性能、肠道生理和肠道微生物的变化,以期为低蛋白日粮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取了 18头体重相近的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6各重复,分别饲喂三种日粮,即标准日粮(参考NRC标准)、降低3%CP(在标准组基础上,且补充Lys、Met、Thr、Trp)和降低6%CP在标准组基础上,且补充Lys、Met、Thr、Trp),饲喂持续16周,结果表明,结肠中Streptococcus和Lactobacillus的相对含量在低蛋白组中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低蛋白组肠道微生物的发酵产物,如短链脂肪酸、生物胺和氨氮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长期降低日粮蛋白含量改变了肠道微生物的菌群结构,降低了微生物代谢产物。而中等降低蛋白水平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较小。总之,日粮蛋白水平降低3个百分点,能够维持猪生长性能,对猪肠道生理功能无显着影响,而蛋白水平降低6个百分点对猪生长性能及肠道生理功能有显着负作用。因而,我们建议在养猪生产中日粮蛋白水平降低3个百分点。
史青[10](2019)在《低蛋白及蛋白恢复对断奶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断奶后腹泻是引起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畜牧业中常见的问题。长期研究发现,营养因素与断奶后腹泻的发生有关,而且营养因素在动物的胃肠道健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肠道微生物发酵未消化的日粮蛋白质产生氨、吲哚和各种酚类物质,这些代谢物容易引起断奶后腹泻。低蛋白日粮作为一种必要的营养策略,可以降低蛋白质发酵指标,例如肠道中氨氮的浓度,从而降低断奶后腹泻。然而,日粮蛋白质水平下降的同时可能会造成仔猪生长性能下降,因此在一段时间低蛋白饲喂后再恢复至正常蛋白水平,从而使仔猪发生补偿生长现象,这是一种很好的营养策略。动物在某个阶段营养水平降低,之后再恢复正常,机体会进行自我调节,加快生长速度,这种现象称为补偿生长。低蛋白饲喂及蛋白恢复引起的补偿生长可以降低腹泻率并且不影响最终的生长性能,但是肠道微生物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还不清楚。因此,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旨在探究低蛋白饲喂及蛋白恢复引起的补偿生长对断奶仔猪回肠和盲肠肠道微生物组成和代谢物的影响。本论文分为三个部分。1.低蛋白及蛋白恢复对仔猪生长性能、腹泻指数和回肠消化吸收能力的影响本试验的目的是探究低蛋白饲喂及蛋白恢复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腹泻指数和回肠消化吸收能力的影响。试验以36头28日龄断奶仔猪为研究对象,平均体重为6.47±0.04 kg,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8头仔猪。试验分为两个阶段。在低蛋白饲喂阶段(1-14天),对照组仔猪饲喂粗蛋白水平为18.83%的正常蛋白水平日粮,试验组仔猪饲喂粗蛋白水平为13.05%的低蛋白日粮。在蛋白恢复阶段(15-28天),对照组和试验组仔猪均饲喂18.83%的正常蛋白水平日粮。在每个阶段结束时,每组选取6头仔猪屠宰,打开腹腔之后采取回肠和盲肠组织和黏膜样品。试验期间,对采食量和仔猪体重进行记录;同时每天观察仔猪腹泻情况,对粪便进行评分并计算腹泻指数。结果显示:第1-14天,试验组仔猪平均日增重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第15-28天,试验组仔猪平均日增重有增加的趋势(P=0.07),料重比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整个试验期间试验组仔猪腹泻指数显着低于对照组。跟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仔猪回肠黏膜氨肽酶N、钠离子依赖葡萄糖转运载体和肽转运载体的基因表达以及麦芽糖酶的活性在第14天显着增加(P<0.05)。试验组仔猪回肠黏膜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以及钠离子依赖葡萄糖转运载体和肽转运载体的基因表达在第28天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酶活性没有显着差异。此外,低蛋白饲喂显着提高了仔猪盲肠黏膜厚度(P<0.01)。以上结果表明,低蛋白饲喂及随后的蛋白恢复使断奶仔猪发生了补偿生长现象,最终提高了生长性能,同时降低腹泻的发生,且蛋白水平恢复后提高了断奶仔猪回肠消化吸收能力。2.低蛋白及蛋白恢复对仔猪回肠屏障功能、食糜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本试验的目的是探究低蛋白饲喂及蛋白恢复对断奶仔猪回肠屏障功能、食糜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试验设计同试验一,在每个阶段结束时,每组选取6头仔猪屠宰,采取回肠黏膜和食糜样品。结果显示:在第14天,试验组仔猪回肠黏膜ZO-1、MUC-2和β-Defensin的相对基因表达量以及二胺氧化酶活性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但在第28天没有差异。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试验组仔猪回肠Claudin-1蛋白的组织化学分数在第14天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Occludin蛋白的组织化学分数在第28天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高通量结果显示,低蛋白饲喂及蛋白恢复对两组仔猪回肠食糜菌群的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无显着差异(P>0.05);PCoA分析发现第14天对照组和试验组回肠食糜样品各自分为一簇。跟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仔猪回肠食糜放线菌门、梭菌科、盐单胞菌科、狭义梭菌属、链球菌属、盐单胞菌属和假单胞菌属丰度在第14天显着增加(P<0.05),乳杆菌科、乳杆菌属和沙门氏菌属丰度在第14天显着降低(P<0.01)。在第28天,试验组仔猪回肠食糜厚壁菌门、乳杆菌科、梭菌科、乳杆菌属和狭义梭菌属丰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变形菌门、假单胞菌科、肠杆菌科、莫拉菌科、盐单胞菌科、沙门氏菌属、盐单胞菌属和假单胞菌属丰度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另外,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仔猪回肠食糜中乳酸、乙酸、总短链脂肪酸、异戊酸、总支链脂肪酸和氨的浓度在第14天显着降低(P<0.05),而乳酸、乙酸和总短链脂肪酸浓度在第28天显着增加(P<0.05),氨的浓度在第28天仍然显着降低(P<0.01)。以上结果表明,低蛋白饲喂对断奶仔猪回肠黏膜屏障造成了一定的损害,蛋白水平恢复后黏膜屏障得到了修复。低蛋白饲喂及蛋白恢复引起断奶仔猪回肠食糜微生物菌群组成发生改变,降低了潜在病原菌的丰度,增加了短链脂肪酸的浓度,有利于维持肠道健康,降低断奶后腹泻。3.低蛋白及蛋白恢复对仔猪盲肠屏障功能、食糜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本试验的目的是探究低蛋白饲喂及蛋白恢复对断奶仔猪盲肠屏障功能、食糜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试验设计同试验一,在每个阶段结束时,每组选取6头仔猪屠宰,采取盲肠黏膜和食糜样品。结果显示:跟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仔猪第14天和第28天盲肠黏膜屏障相关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着增加(P<0.05),且试验组仔猪第28天盲肠黏膜Occludin的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低蛋白饲喂及蛋白恢复对断奶仔猪盲肠黏膜D-乳酸和二胺氧化酶水平没有显着性影响。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试验组仔猪盲肠ZO-1、Claudin-1和Occludin蛋白的组织化学分数在第14天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在第28天没有差异。16S rDNA高通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仔猪盲肠食糜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在第14天显着增加(P<0.05),而两组仔猪盲肠食糜菌群的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在第28天均无显着差异。跟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仔猪盲肠食糜厚壁菌门、乳杆菌科和乳杆菌属丰度在第14天显着降低(P<0.05),变形菌门、瘤胃球菌科、毛螺旋菌科、消化链球菌科、奈瑟氏球菌科、Erysipelotrichaceae、瘤胃球菌属2、消化球菌属、Faecalibacterium、Lachnospiraceaeuncultured、Terrisporobacter 和 Leeia 丰度在第 14 天显着增加(P<0.05)。在第28天,试验组仔猪盲肠食糜消化球菌科和消化球菌属丰度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Ruminococcaceae UCG-014丰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菌群的绝对定量结果显示,跟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仔猪盲肠食糜乳杆菌属的基因拷贝数在第14天显着降低(P<0.05),瘤胃球菌属的基因拷贝数显着增加,而第28天两组仔猪盲肠食糜总菌、乳杆菌属、瘤胃球菌属和大肠杆菌的基因拷贝数均没有显着差异。另外,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仔猪盲肠食糜中乳酸、丙酸、异戊酸、总支链脂肪酸和氨的浓度在第14天显着降低(P<0.05),乙酸和总短链脂肪酸浓度在第28天显着增加(P<0.05),氨的浓度在第28天仍然显着降低(P<0.01)。以上结果表明,低蛋白饲喂及蛋白恢复提高了断奶仔猪盲肠屏障功能,引起盲肠食糜微生物菌群组成发生改变,降低了蛋白质在后肠的发酵,增加了短链脂肪酸浓度。
二、仔猪支链氨基酸营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仔猪支链氨基酸营养(论文提纲范文)
(1)红鳍东方鲀支链氨基酸营养生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支链氨基酸营养研究进展 |
1.1.1 支链氨基酸概述 |
1.1.2 支链氨基酸的营养生理功能 |
1.2 鱼类支链氨基酸营养生理研究进展 |
1.2.1 鱼类异亮氨酸的营养生理研究 |
1.2.2 鱼类亮氨酸的营养生理研究 |
1.2.3 鱼类缬氨酸的营养生理研究 |
1.2.4 鱼类支链氨基酸交互作用研究 |
1.3 红鳍东方鲀氨基酸营养需求研究进展 |
1.3.1 红鳍东方鲀氨基酸需求量的研究 |
1.3.2 鱼类氨基酸需求量研究方法 |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异亮氨酸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生长性能、蛋白质利用及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试验设计 |
2.1.2 养殖试验及饲养管理 |
2.1.3 样品收集与分析 |
2.1.4 计算与统计方法 |
2.2 结果 |
2.2.1 饲料中异亮氨酸水平对红鳍东方鲀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的影响 |
2.2.2 饲料中异亮氨酸水平对红鳍东方鲀鱼体化学组成和形体指标的影响 |
2.2.3 饲料中异亮氨酸水平对红鳍东方鲀血清和肌肉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2.3 讨论 |
2.3.1 饲料不同水平的异亮氨酸对红鳍东方鲀生长性能及饲料利用的影响 |
2.3.2 饲料不同水平的异亮氨酸对红鳍东方鲀血清及肌肉异亮氨酸含量的影响 |
2.4 小结 |
第三章 不同水平缬氨酸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生长性能、支链氨基酸代谢相关酶活性及肠道氨基酸和小肽转运载体表达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实验设计 |
3.1.2 养殖试验及饲养管理 |
3.1.3 样品收集与分析 |
3.1.4 计算及统计方法 |
3.2 结果 |
3.2.1 饲料缬氨酸水平对红鳍东方鲀生长性能及饲料利用的影响 |
3.2.2 饲料缬氨酸水平对红鳍东方鲀鱼体化学组成和形体指标的影响 |
3.2.3 饲料缬氨酸水平对红鳍东方鲀肌肉和血清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3.2.4 饲料缬氨酸水平对红鳍东方鲀幼鱼支链氨基酸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
3.2.5 饲料缬氨酸水平对红鳍东方鲀幼鱼肠道氨基酸转运载体和小肽转运载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
3.3 讨论 |
3.3.1 饲料不同水平缬氨酸对红鳍东方鲀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的影响 |
3.3.2 饲料不同水平缬氨酸对红鳍东方鲀肌肉和血清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3.3.3 饲料不同水平缬氨酸对红鳍东方鲀支链氨基酸代谢相关酶活的影响 |
3.3.4 饲料不同水平缬氨酸对红鳍东方鲀肠道氨基酸和小肽转运载体的影响 |
3.4 小结 |
第四章 不同水平亮氨酸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生长性能、肌肉和血清游离氨基酸含量及TO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实验设计 |
4.1.2 养殖试验及饲养管理 |
4.1.3 样品收集与分析 |
4.1.4 计算及统计方法 |
4.2 结果 |
4.2.1 饲料亮氨酸水平对红鳍东方鲀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的影响 |
4.2.2 饲料亮氨酸水平对红鳍东方鲀鱼体化学组成和形体指标的影响 |
4.2.3 饲料亮氨酸水平对红鳍东方鲀血清和肌肉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4.2.4 饲料中亮氨酸水平对红鳍东方鲀TO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4.2.5 饲料中亮氨酸水平对红鳍东方鲀氨基酸和小肽转运载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
4.3 讨论 |
4.3.1 饲料亮氨酸水平对红鳍东方鲀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的影响 |
4.3.2 饲料亮氨酸水平对红鳍东方鲀TOR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4.3.3 饲料亮氨酸水平对红鳍东方鲀氨基酸和小肽转运载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
4.4 小结 |
第五章 红鳍东方鲀对饲料中的亮氨酸及与其他支链氨基酸拮抗作用的研究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实验设计 |
5.1.2 养殖试验及饲养管理 |
5.1.3 样品收集与分析 |
5.1.4 计算及统计方法 |
5.2 结果 |
5.2.1 不平衡的支链氨基酸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的影响 |
5.2.2 不平衡的支链氨基酸对红鳍东方鲀幼鱼体化学组成和形体指标的影响 |
5.2.3 不平衡的支链氨基酸对红鳍东方鲀幼鱼肌肉质构特性的影响 |
5.2.4 不平衡的支链氨基酸对红鳍东方鲀幼鱼血清和肌肉中支链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5.2.5 不平衡的支链氨基酸对红鳍东方鲀幼鱼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
5.2.6 不平衡的支链氨基酸对红鳍东方鲀幼鱼肌肉中TOR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5.2.7 不平衡的支链氨基酸对红鳍东方鲀肠道氨基酸转运载体和小肽转运载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
5.3 讨论 |
5.3.1 饲料中不平衡的支链氨基酸对红鳍东方鲀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的影响 |
5.3.2 饲料中不平衡的支链氨基酸对红鳍东方鲀肌肉和血清游离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
5.3.3 饲料中不平衡的支链氨基酸对红鳍东方鲀支链氨基酸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
5.3.4 饲料中不平衡的支链氨基酸对红鳍东方鲀TO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5.3.5 饲料中不平衡的支链氨基酸对红鳍东方鲀氨基酸转运载体和小肽转运载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
5.4 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2)支链氨基酸在畜禽低蛋白质饲粮体系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与BCAA的代谢 |
2 BCAA的生物学功能与拮抗作用 |
3 BCAA在畜禽低蛋白质饲粮体系中的应用 |
3.1 低蛋白质饲粮添加BCAA对畜禽生产性能的影响 |
3.2 低蛋白质饲粮添加BCAA对畜禽蛋白质代谢和氮排泄的影响 |
3.3 低蛋白质饲粮添加BCAA对畜禽免疫功能的影响 |
3.4 低蛋白质饲粮添加BCAA对畜禽脂肪代谢的影响 |
4 小结 |
(3)低蛋白日粮补饲过瘤胃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对后备牛生长及消化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后备牛的生长发育特点 |
1.2 后备牛的蛋白质需要 |
1.3 反刍动物蛋白质代谢 |
1.4 低蛋白日粮的应用 |
1.5 氨基酸营养 |
1.5.1 限制性氨基酸 |
1.5.2 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的研究进展 |
1.5.3 其它氨基酸 |
1.6 过瘤胃氨基酸的研究进展 |
1.7 低蛋白日粮添加氨基酸的应用 |
1.8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动物与设计 |
2.3 试验日粮 |
2.4 饲养管理 |
2.5 样品采集与方法 |
2.5.1 饲料样品制备 |
2.5.2 血样采集 |
2.5.3 粪样与尿样采集 |
2.6 样品测定方法 |
2.6.1 日粮营养成分测定 |
2.6.2 生长发育指标测定 |
2.6.3 血清生化指标测定 |
2.6.4 血清中激素检测 |
2.6.5 尿样中肌酐检测 |
2.7 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低蛋白日粮添加过瘤胃AA对后备牛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 低蛋白日粮添加过瘤胃AA对后备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3 低蛋白日粮添加过瘤胃AA对后备牛激素的影响 |
3.4 低蛋白日粮添加过瘤胃AA对后备牛DMI的影响 |
3.5 低蛋白日粮添加过瘤胃AA对后备牛营养成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3.6 低蛋白日粮添加过瘤胃AA对N平衡的影响 |
4 讨论 |
4.1 低蛋白日粮添加过瘤胃AA对后备牛生长性能和血清指标的影响 |
4.1.1 低蛋白日粮添加过瘤胃AA对后备牛生长性能的影响 |
4.1.2 低蛋白日粮添加过瘤胃AA对后备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4.1.3 低蛋白日粮添加过瘤胃AA对后备牛血清激素的影响 |
4.1.4 小结 |
4.2 低蛋白日粮添加过瘤胃AA对后备牛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 |
4.2.1 低蛋白日粮添加过瘤胃AA对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4.2.2 低蛋白日粮添加过瘤胃AA对N平衡的影响 |
4.2.3 小结 |
5 结论 |
5.1 结论 |
5.2 展望与局限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功能性氨基酸对断奶仔猪肠道损伤修复机制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功能性氨基酸概述 |
2 断奶期仔猪肠道的变化规律 |
3 功能性氨基酸在肠道中的代谢 |
4 功能性氨基酸对断奶仔猪肠道损伤修复作用及其机制 |
5 展 望 |
(5)不同直链/支链淀粉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消化吸收和屏障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1 断奶应激对仔猪生长性能及肠道健康的影响 |
1.1.1 断奶应激成因 |
1.1.2 断奶应激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1.1.3 断奶应激对仔猪肠道功能的影响 |
1.2 不同直支比淀粉日粮的研究进展 |
1.2.1 淀粉的概念和分类 |
1.2.2 淀粉的消化特性 |
1.2.3 淀粉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1.2.4 淀粉对仔猪肠道功能的研究 |
1.3 研究目的和实验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实验内容 |
1.3.3 技术路线 |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
1 材料及方法 |
1.1 试验动物与设计 |
1.2 试验饲粮 |
1.3 试验动物样品采集 |
1.4 血清生化指标与血清游离氨基酸的检测 |
1.5 肠道形态学观察 |
1.6 消化酶活测定 |
1.7 RNA提取、逆转录与荧光定量PCR |
1.8 肠道内容物短链脂肪酸检测 |
1.9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直支比淀粉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2.2 不同直支比淀粉日粮对脂多糖攻毒仔猪脏器指数和肠道内容物pH的影响 |
2.3 不同直支比淀粉日粮对脂多糖攻毒仔猪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 |
2.4 不同直支比淀粉日粮对脂多糖攻毒仔猪空肠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
2.5 不同直支比淀粉日粮对脂多糖攻毒仔猪空肠和回肠营养物质转运载体的影响 |
2.6 不同直支比淀粉日粮对脂多糖攻毒仔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2.7 不同直支比淀粉日粮对脂多糖攻毒仔猪血清游离氨基酸的影响 |
2.8 不同直支比淀粉日粮对脂多糖攻毒仔猪结肠和盲肠食糜 |
2.9 不同直支比淀粉日粮对脂多糖攻毒仔猪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
3 讨论 |
3.1 不同直支比淀粉对仔猪生长性能和腹泻率的影响 |
3.2 不同直支比淀粉对脂多糖攻毒仔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3 不同直支比淀粉对脂多糖攻毒仔猪血清游离氨基酸的影响 |
3.4 不同直支比淀粉对脂多糖攻毒仔猪脏器指数、胃肠道食糜p H和大肠食糜SCFA的影响 |
3.5 不同直支比淀粉对脂多糖攻毒仔猪肠道形态结构和空肠消化酶活的影响 |
3.6 不同直支比淀粉对脂多糖攻毒仔猪肠道营养物质转运载体表达的影响 |
3.7 不同直支比淀粉对脂多糖攻毒仔猪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36全文结论与创新点 |
全文结论与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在学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6)改革开放40年以来猪氨基酸营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猪氨基酸生物有效性评估 |
1.1 猪氨基酸消化率测定方法 |
1.2 回肠氨基酸消化率 |
1.3 猪回肠末端食糜的收集方法 |
1.4 内源性氨基酸的测定及影响因素 |
2 猪肠道氨基酸吸收和感应机制 |
2.1 氨基酸转运载体 |
2.2 胃肠道氨基酸感受体 |
2.3 氨基酸营养感受信号通路 |
3 猪氨基酸营养功能研究进展 |
3.1 赖氨酸 |
3.2 含硫氨基酸 |
3.3 精氨酸 |
3.4 支链氨基酸 |
3.5 谷氨酸和谷氨酰胺 |
4 展望 |
(7)支链氨基酸通过肠道氨基酸感知受体调控仔猪采食量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肠道感知与采食调控 |
1.2 大脑感知与采食调控 |
1.3 支链氨基酸与采食调控 |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方案 |
2.1.1 试验一、仔猪不同肠段中氨基酸感知受体和饱感激素的表达情况研究 |
2.1.2 试验二、BCAAs对肠道组织中氨基酸感知受体和食欲肽m RNA表达的影响 |
2.1.3 试验三、BCAAs激活肠道受体调控肠道激素分泌的机理研究 |
2.1.4 低蛋白日粮添加BCAAs对仔猪采食调控的影响 |
2.1.5 技术路线 |
2.2 样品检验方法 |
2.2.1 荧光定量PCR |
2.2.2 蛋白免疫印迹 |
2.2.3 血浆和组织中激素检测 |
2.2.4 饲料和血浆中氨基酸成分分析 |
2.2.5 肠道形态 |
2.2.6 数据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肠道激素和氨基酸感知受体在仔猪肠道不同肠段的mRNA表达特征及相关性分析 |
3.2 BCAAs处理空肠组织对CCK、T1R1和T1R3的m RNA表达的影响 |
3.3 BCAAs和抑制剂处理空肠组织对CCK、T1R1和T1R3的m RNA表达的影响 |
3.4 BCAAs和抑制剂处理空肠组织对CCK分泌的影响 |
3.5 BCAAs和抑制剂处理空肠组织对T1R1和T1R3 蛋白表达的影响 |
3.6 低蛋白日粮添加BCAAs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3.7 低蛋白日粮添加BCAAs对仔猪血浆氨基酸浓度的影响 |
3.8 低蛋白日粮添加BCAAs对仔猪肠道形态的影响 |
3.9 低蛋白日粮添加BCAAs对仔猪血浆或肠道组织中食欲肽表达和分泌的影响 |
3.10 低蛋白日粮添加BCAAs对肠道T1R1/T1R3 表达的影响 |
3.11 低蛋白日粮添加BCAAs对仔猪下丘脑神经肽表达的影响 |
3.12 低蛋白日粮添加BCAAs对仔猪下丘脑GCN2-e IF2α通路的影响 |
4 讨论 |
4.1 肠道食欲肽和氨基酸感知受体在肠道的分布特征 |
4.2 BCAAs处理空肠组织对肠道食欲肽和氨基酸感知受体表达的影响 |
4.3 低蛋白日粮添加BCAAs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4.4 低蛋白日粮添加BCAAs对仔猪血浆氨基酸浓度的影响 |
4.5 低蛋白日粮添加BCAAs对仔猪肠道形态的影响 |
4.6 低蛋白日粮添加BCAAs对仔猪肠道氨基酸感知受体表达和食欲肽分泌的影响 |
4.7 低蛋白日粮添加BCAAs对仔猪下丘脑神经肽表达的影响 |
4.8 低蛋白日粮添加BCAAs对仔猪下丘脑GCN2-e IF2α通路的影响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硕士期间参与发表论文 |
(8)亚麻籽饼粕中支链氨基酸的初步制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亚麻籽概述 |
1.2 亚麻籽的主要化学成分 |
1.2.1 亚麻籽油 |
1.2.2 亚麻籽蛋白 |
1.2.3 亚麻籽胶 |
1.2.4 亚麻籽木酚素 |
1.3 支链氨基酸概述 |
1.3.1 支链氨基酸的定义和组成 |
1.3.2 支链氨基酸的生理代谢特点 |
1.3.3 支链氨基酸的营养作用 |
1.3.4 支链氨基酸的抗疲劳作用 |
1.3.5 支链氨基酸的免疫调节作用 |
1.3.6 支链氨基酸的应用 |
1.4 氨基酸的生产方法 |
1.4.1 提取法 |
1.4.2 化学合成法 |
1.4.3 生物法 |
1.5 氨基酸的分离纯化 |
1.5.1 沉淀法 |
1.5.2 反应萃取法 |
1.5.3 离子交换法 |
1.5.4 膜分离法 |
1.6 氨基酸的分析检测 |
1.6.1 茚三酮比色法 |
1.6.2 气相色谱法 |
1.6.3 高效液相色谱法 |
1.6.4 毛细管电泳 |
1.6.5 近红外光谱 |
1.7 课题立项背景、目的和意义 |
1.8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亚麻籽饼粕蛋白提取工艺研究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材料与试剂 |
2.2.2 仪器与设备 |
2.3 实验方法 |
2.3.1 亚麻籽饼粕主要营养成分的测定 |
2.3.2 亚麻籽粗蛋白提取基本工艺流程 |
2.3.3 单因素试验设计 |
2.3.4 正交试验设计 |
2.3.5 数据处理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亚麻籽饼粕基本营养成分的测定 |
2.4.2 单因素试验结果 |
2.4.3 正交试验结果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亚麻籽饼粕蛋白水解工艺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材料与试剂 |
3.2.2 仪器与设备 |
3.3 实验方法 |
3.3.1 超声辅助酶法水解亚麻籽蛋白工艺 |
3.3.2 单因素试验设计 |
3.3.3 响应面试验设计 |
3.3.4 水解度的测定 |
3.3.5 数据处理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单因素试验结果 |
3.4.2 响应面优化模型的建立 |
3.4.3 水解实验的优化与验证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粗蛋白水解液中氨基酸的平面色谱鉴定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材料与试剂 |
4.2.2 仪器与设备 |
4.3 实验方法 |
4.3.1 原理 |
4.3.2 操作方法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不同载体对氨基酸层析效果的影响 |
4.4.2 不同型号展开槽对氨基酸层析效果的影响 |
4.4.3 不同比例展开剂的分离效果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膜过滤纯化水解液中氨基酸及氨基酸分析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材料与试剂 |
5.2.2 仪器与设备 |
5.3 实验方法 |
5.3.1 膜过滤工艺原理 |
5.3.2 膜过滤操作方法 |
5.3.3 液相分析方法 |
5.3.4 支链氨基酸提取率和得率的计算 |
5.4 结果与分析 |
5.4.1 亚麻籽粗蛋白水解液氨基酸含量分析 |
5.4.2 膜过滤透过液氨基酸含量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主要结论和展望 |
1 主要结论 |
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致谢 |
(9)低蛋白日粮对猪肠道形态、消化酶、胃肠激素、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低蛋白日粮的优势 |
1.1 节约蛋白质降低生产成本 |
1.2 减少氮排放 |
1.3 改善肠道健康 |
1.4 改善小肠形态 |
1.5 改善肠道微生物 |
1.6 提高免疫力 |
2 低蛋白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2.1 生长性能 |
2.2 胴体品质 |
2.3 低蛋白日粮对于消化率的影响 |
3 低蛋白日粮的营养平衡 |
4 试验目的和意义 |
技术路线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低蛋白日粮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小肠形态、消化酶和胃肠激素的影响 |
1 材料方法 |
1.1 实验日粮 |
1.2 实验设计 |
1.3 血液样品采集 |
1.4 血液生化指标和激素的测定 |
1.5 小肠组织形态学和消化酶分析 |
1.6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生长性能 |
2.2 小肠形态 |
2.3 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活性 |
2.4 血液指标及激素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低蛋白日粮对断奶仔猪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 |
1 材料方法 |
1.1 实验日粮 |
1.2 实验设计 |
1.3 肠道微生物测序及其群落分析 |
1.4 微生物代谢产物的测定 |
1.5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空肠和结肠微生物 |
2.2 空肠和结肠中短链脂肪酸、生物胺和氨氮 |
2.3 回肠和盲肠微生物 |
2.4 回肠和盲肠中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长期降低日粮蛋白水平对猪生长性能、小肠形态、消化酶和胃肠激素的影响 |
1 材料方法 |
1.1 试验动物,试验分组和日粮 |
1.2 血液样品采集和激素测定 |
1.3 肠道组织形态和消化酶的测定 |
2 结果 |
2.1 生长性能 |
2.2 血液指标 |
2.3 消化酶 |
2.4 小肠形态 |
2.5 胃肠激素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长期降低日粮蛋白水平对猪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 |
1 材料方法 |
2 结果 |
2.1 结肠微生物 |
2.2 结肠中的微生物代谢产物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目录 |
(10)低蛋白及蛋白恢复对断奶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 断奶综合症对仔猪肠道功能和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
1.1 断奶综合症对仔猪小肠消化吸收功能的影响 |
1.2 断奶综合症对仔猪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
1.3 断奶综合症对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
2 低蛋白及蛋白恢复引起的补偿生长的研究现状 |
2.1 低蛋白日粮概述 |
2.1.1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
2.1.2 蛋白质在机体内的消化和吸收 |
2.1.3 低蛋白日粮的研究现状 |
2.2 补偿生长概述 |
2.3 低蛋白及蛋白恢复引起的补偿生长在动物上的应用 |
3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一章 低蛋白及蛋白恢复对仔猪生长性能、腹泻指数和回肠消化吸收能力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动物试验设计和样品采集 |
1.2 测定指标与方法 |
1.2.1 腹泻的观察和腹泻指数的计算 |
1.2.2 回肠和盲肠黏膜形态的观察和分析 |
1.2.3 回肠黏膜RNA的提取和基因相对表达量的测定 |
1.2.4 回肠消化酶活性的测定 |
1.3 数据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低蛋白及蛋白恢复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腹泻指数的影响 |
2.2 低蛋白及蛋白恢复对断奶仔猪回肠和盲肠黏膜形态的影响 |
2.3 低蛋白及蛋白恢复对断奶仔猪回肠消化酶活性和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
3 讨论 |
3.1 低蛋白及蛋白恢复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腹泻指数的影响 |
3.2 低蛋白及蛋白恢复对断奶仔猪肠道形态和回肠消化吸收能力的影响 |
4 小结 |
第二章 低蛋白及蛋白恢复对仔猪回肠屏障功能、食糜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动物试验设计和样品采集 |
1.2 测定指标与方法 |
1.2.1 回肠黏膜RNA的提取和屏障功能基因相对表达量的测定 |
1.2.2 回肠黏膜D-乳酸和二胺氧化酶的测定 |
1.2.3 回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的免疫组化检测 |
1.2.4 回肠食糜DNA的提取和菌群高通量测序 |
1.2.5 回肠食糜菌群代谢产物的测定 |
1.3 数据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低蛋白及蛋白恢复对断奶仔猪回肠屏障相关基因、D-乳酸和二胺氧化酶的影响 |
2.2 低蛋白及蛋白恢复对断奶仔猪回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的免疫组化的影响 |
2.3 低蛋白及蛋白恢复对断奶仔猪回肠食糜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
2.4 低蛋白及蛋白恢复对断奶仔猪回肠食糜菌群代谢产物的影响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章 低蛋白及蛋白恢复对仔猪盲肠屏障功能、食糜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动物试验设计和样品采集 |
1.2 测定指标与方法 |
1.2.1 盲肠黏膜RNA的提取和屏障功能基因相对表达量的测定 |
1.2.2 盲肠黏膜Occludin蛋白表达分析 |
1.2.3 盲肠黏膜D-乳酸和二胺氧化酶的测定 |
1.2.4 盲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的免疫组化检测 |
1.2.5 盲肠食糜DNA的提取和菌群高通量测序 |
1.2.6 盲肠食糜菌群数量的测定 |
1.2.7 盲肠食糜菌群代谢产物的测定 |
1.3 数据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低蛋白及蛋白恢复对断奶仔猪盲肠屏障相关基因、D-乳酸和二胺氧化酶的影响 |
2.2 低蛋白及蛋白恢复对断奶仔猪盲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的免疫组化的影响 |
2.3 低蛋白及蛋白恢复对断奶仔猪盲肠食糜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
2.4 低蛋白及蛋白恢复对断奶仔猪盲肠食糜菌群代谢产物的影响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仔猪支链氨基酸营养(论文参考文献)
- [1]红鳍东方鲀支链氨基酸营养生理研究[D]. 孙志远. 上海海洋大学, 2021(01)
- [2]支链氨基酸在畜禽低蛋白质饲粮体系中的应用[J]. 简华锋,章旭春,董信阳,邹晓庭. 动物营养学报, 2021(08)
- [3]低蛋白日粮补饲过瘤胃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对后备牛生长及消化性能的影响[D]. 李国栋. 山东农业大学, 2020(01)
- [4]功能性氨基酸对断奶仔猪肠道损伤修复机制的研究进展[J]. 乔新月,王梦竹,贾军峰,孙晓燕,李金库,崔一喆,王秋菊. 畜牧兽医学报, 2020(07)
- [5]不同直链/支链淀粉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消化吸收和屏障功能的影响[D]. 王敏.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6]改革开放40年以来猪氨基酸营养研究进展[J]. 尹杰,李瑞,马晓康,马杰,陈家顺,刘刚,任文凯,贺喜,黄兴国,谭碧娥,李铁军,印遇龙.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9(11)
- [7]支链氨基酸通过肠道氨基酸感知受体调控仔猪采食量的机制研究[D]. 田敏. 华南农业大学, 2019(02)
- [8]亚麻籽饼粕中支链氨基酸的初步制备研究[D]. 冯结铧.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2019
- [9]低蛋白日粮对猪肠道形态、消化酶、胃肠激素、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D]. 虞德夫.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10]低蛋白及蛋白恢复对断奶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D]. 史青.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