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巴基斯坦空军之“星”——1965年印巴战争中的F-104(论文文献综述)
林雪雯[1](2021)在《美国对巴基斯坦政策研究(1961-1968)》文中指出
廖宇翔[2](2021)在《变动中的南亚格局:第二次5370巴战争及其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南亚民族独立运动的开展,南亚格局发生急剧变动,其中以印巴分治及冲突最为凸显。可以说,印巴之间的矛盾和斗争贯穿于南亚格局变动的始终。1947年,英国势力退出南亚后,印度试图继承英印殖民政府特权,实行南亚的“门罗主义”,为此对尼泊尔等南亚内陆小国在经济、外交和国家安全实行直接控制;对巴基斯坦处处打压,以期巴基斯坦无力支撑,重新回到印度的怀抱。印度与巴基斯坦作为南亚最强大的两个国家,两国之间的关系变动将直接影响到乃至直接决定南亚格局的变动。1947年,两国因教派冲突、克什米尔问题爆发了第一次印巴战争。第一次印巴战争以后,印巴力量对比处于一个相对均衡的状态(这种相对均衡指印巴在军事上的态势),南亚格局由此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发展的时期。从国际大背景来看,美苏对第三世界的争夺在南亚的扩张,也是推动南亚格局变动的重要外部原因。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的爆发,正是以印巴之间的矛盾激化为根本原因,以美苏对南亚的争夺等为外部推动力量,如此内外合力之下导致的。第二次印巴战争是南亚格局经历了十几年相对平稳之后的又一次剧烈变动。在历时不到一个月的第二次印巴战争中,印巴互有胜负,战争也最终以平局收场。但是双方在战争中的战争表现却已经暗示了印巴力量对比的变化——印度的战争潜力高于巴基斯坦。第二次印巴战争后,印度实力开始迅速超越巴基斯坦,印巴相对均衡被打破,并最终为印度于1971年肢解巴基斯坦奠定了基础。第二次印巴战争是变动中的南亚格局中的重要节点。第一次印巴战争,印巴皆未实现战争诉求便告停火,在第一次印巴战争后的相对平稳时期里,印巴矛盾不断升级、激化,并在外力影响之下最终于1965年爆发了印巴之间的又一次激烈碰撞。第二次印巴战争后,印巴力量对比失衡的局势越发清晰,南亚格局的再次剧烈变动——第三次印巴战争、巴基斯坦被肢解已经被埋下了伏笔。因此,以第二次印巴战争为视角,考察前后的南亚格局演变历史,不难发现,南亚格局的变动根本上是南亚力量对比变化的体现,经过第二次印巴战争,南亚地区力量的变化导致了南亚格局的分化与重组。本文除绪论与结语外,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二战后初期的世界局势及其影响”。该部分主要对二战后初期冷战的爆发及其蔓延、非殖民化运动与第三世界国家兴起与社会主义力量壮大的世界局势进行梳理,为南亚格局的初步形成与变动阐明了背景。第二部分为“第二次印巴战争前的南亚格局”。该部分主要论述第二次印巴战争前南亚格局的初步形成过程与影响其形成的南亚内部与外部各因素。同时也展现了在这一过程中南亚格局的变动态势。第三部分为“南亚格局的剧烈变动:第二次印巴战争”和“第二次印巴战争后的南亚格局”,也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在这一部分中,对造成南亚格局剧烈变动的第二次印巴战争进行了论述,包括印巴采取军事行动的内外部因素:其中既有美苏在南亚争夺的加剧,也有印巴矛盾的升级、激化;对战争的爆发与结束,也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论述。最后,对第二次印巴战争后的南亚格局变动进行了阐述,同时也对第二次印巴战争对世界格局所造成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第四部分为结语部分,对影响南亚格局变动的诸因素、在变动中的南亚格局中印巴如何走向第二次印巴战争以及第二次印巴战争的影响进行总结。
王宇[3](2021)在《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巴基斯坦援助研究》文中提出冷战开始后,世界处于两极对抗时代。南亚原本处于冷战边缘地带,但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朝鲜战争的爆发和越南独立运动的发展,促使该地区成为保卫“自由世界”的堡垒。美国拉拢印度遏苏反共失败后,将目光转向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反共坚决、支持美国遏制苏联的政策,在伊斯兰国家有一定影响力,可以帮助美国抵御苏联对中东的“入侵”。艾森豪威尔政府出于保护美国利益的目的,需要把巴基斯坦纳入美国在全球的遏苏反共体系。在国务卿杜勒斯谋划的反共的“北层防御计划”里,巴基斯坦是重要一员。因此杜勒斯积极推动美国对巴基斯坦的援助项目的通过,促进美巴两国结盟。1954年,美国通过对巴基斯坦援助政策,并开始实施。美国对巴基斯坦的粮食援助标志着经济援助的开始,军事援助则始于1954年秋。军事援助以武器装备为主,包括战机、坦克、导弹和雷达等进攻性和防御性武器。经济援助主要包括紧急救济援助和改善民生状况,包括援建管井、大坝和粮仓等。从1953年至1960年艾森豪威尔任期结束,美对巴共援助12亿美元。在教育和文化方面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巴基斯坦也提供了援助,帮助巴基斯坦培养了数百名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双方还互派交流人员。援助表现出诸多特征,比如经援额度高于军援、援助政策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军援有明显的阶段性。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巴基斯坦援助,密切了美巴两国关系,推动了两国结盟。在巴基斯坦加入“东南亚条约组织”和“巴格达条约组织”后,美国围堵苏联的冷战链完成,实现了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的初始目的。巴基斯坦通过接受美国援助达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维护政权稳定、应对印度的威胁等目的,但通货膨胀、军人干政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南亚由冷战边缘变为冷战战场,印巴两国分道扬镳,导致南亚地区呈现两极化特点。南亚地区的国际政治形势也发生了变化,并间接导致了阿富汗战争的爆发。冷战格局也受到一定影响,苏巴、中巴关系受阻,中东国家在联合国中的发言权被削弱,巴基斯坦在亚非不结盟国家信誉受损、地位下降。
杨善朋[4](2020)在《越战时期美国盟友对“更多旗帜”计划的反应与对策》文中提出“更多旗帜”计划是美国约翰逊政府为了号召所谓自由世界国家协同美国对抗北越的行动计划。其主要是通过争取这些盟友对南越进行援助,以此获得国际社会对美国越南政策的认可,彰显美国参与越南战争的正义性。在“更多旗帜”计划执行过程中,随着越南局势日益动荡,“更多旗帜”计划经历了由主要要求非军事援助向要求军事援助的转变。各盟国出于切身利益考虑对“更多旗帜”计划的反应不尽相同,澳大利亚作为响应“更多旗帜”计划的典型国家,坚定地与美国站在一起,并向南越派遣了作战部队;英国与很多其他国家一样,持“阳奉阴违”的态度,虽然口头支持美国的越南政策,但实际上只提供了物资或技术援助,对美国迫切要求的军事援助,英国始终没有提供。但为了维护英美特殊关系,英国积极充当越南战争的调停者,不断呼吁各方进行和平谈判,但最终均以失败而告终;巴基斯坦作为拒绝“更多旗帜”计划的国家之一,其利益区域一直保持在南亚地区,对越南并不感兴趣,再加上20世纪60年代美国开始重视与印度之间的关系,因此巴基斯坦拒绝了美国的“更多旗帜”计划。“更多旗帜”计划以及盟国对该计划的反应与对策,对美国的同盟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国的传统盟友英国消极应对“更多旗帜”的号召,使得英美传统盟友关系降温;对澳大利亚这类美国新兴盟友来说,由于在越战中积极响应“更多旗帜”计划,从而在战后获得了美国的进一步重视;至于巴基斯坦这样的边缘性盟国,美国日后在处理与它们的关系时将采取更加务实的态度。可以肯定的是,不同类型的盟友在处理与美国的关系时,都是以自身国家利益为准绳,国家利益决定着它们的外交策略。
孟庆龙[5](2020)在《中印边界战争前后美国对印度态度的变化——兼论美印关系的历史基础》文中研究表明在中印边界战争前后十几年里,美国出于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争夺影响、向南亚渗透和扩大自身利益又不至过多损伤美英关系等方面的考虑,对印度的态度经历了从不甚关注到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从主要提供经济技术援助扩大到包括军事援助的过程,说明美国的外交政策随着地区形势和国际关系以及对自身利益考量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一过程中,美国从来没有平等地对待过印度,对印度的援助请求也很少满足过,军事援助往往有附加条件,在援印问题上更不愿出头,千方百计希望英国承担主要责任。印度在寻求美援的同时极力保持尊严。这一时期的美国对印政策和美印互动奠定了日后美印关系的基础,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当前美印关系的走势,有助于人们认识"印太战略"的前景,即不论美印走得多近,势造得多高,也很难发展到盟友关系,所谓秃鹰和大象合流对付中国龙的概率不会太大。
许以民[6](2019)在《美国对巴基斯坦的援助政策研究(1947-1980)》文中认为
白云居士[7](2019)在《印巴冲突的历史渊源(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三次印巴战争一个体系如果处于非稳定态,就需要一些震荡来消化掉那些不稳定的因素释放能量,地震如此,国与国的关系也是如此。有了第一和第二次印巴战争,只要核心矛盾还没有释放完,再有第三次也不奇怪。如同第一次印巴战争是源于克什米尔问题不可调和的矛盾一样,第三次印巴战争同样是从印巴分治各自建国那天就几乎注定的。读者在看印巴分治问题时,往往会只关注西巴基斯坦,而容易直接忽略掉东巴,也就是现在的孟加
白云居士[8](2019)在《印巴冲突的历史渊源(上)》文中研究指明近日,一场空中打击和随之而来的短促空战让世人的目光聚焦于印巴这对世仇国家身上,当然就像阿以矛盾一样,印巴之间的矛盾冲突是延续千年的历史问题所造成,不是短时间可能解决,因此任何流于表面的对军力或者政治问题的解读都是不够的。印巴冲突是伊斯兰军事扩张图景的组成部分随着历史的发展,我们会发现,那些在人类历史中越早定型的
刘恒[9](2018)在《中印边界冲突与肯尼迪政府对印度的军事援助(1962-1963)》文中研究说明1962年的中印边界冲突给美印关系与印度的国防政策带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就印度而言,中印边界冲突促使其开始将中国视为其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并开始调整国家发展战略,制定出以对抗中国为主要特点的国防计划。就美国而言,在冲突期间及其后,肯尼迪政府向印度提供了大规模的军事援助,为印度巩固北部边界的国防提供了大力支持。美国的军事援助政策,既是为了实现遏制中国的冷战战略目标,同时也受到了巴基斯坦和英国的掣肘。在此期间,肯尼迪政府曾试图以军援为筹码,推动印巴解决克什米尔争端,但却以失败告终。这一结果表明,对外援助在美国实现对第三世界的战略目标进程中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选锋[10](2018)在《巴铁“幻影”传奇 跨越50年,“幻影”还在飞》文中指出基于中国和巴基斯坦的伙伴关系,许多国人都把后者称作"巴铁",而提及巴铁的空军,国内的军事爱好者自然首先会想到作为中巴友谊见证之一的JF 17"枭龙"战斗机,毫无疑问,这种全天候多用途战斗机已是巴空军的主力装备,不过本文所要述及的主角却是巴空军"老资格"的法制达索"幻影"Ⅲ战斗机。这种单座单发三角翼战斗机在巴基斯坦的服役史已经超过了半个世纪,接下来仍然还会飞上一会儿——它已然是南亚地区的一段空中传奇。
二、巴基斯坦空军之“星”——1965年印巴战争中的F-104(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巴基斯坦空军之“星”——1965年印巴战争中的F-104(论文提纲范文)
(2)变动中的南亚格局:第二次5370巴战争及其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1.选题缘由与意义 |
2.创新点与不足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三)史料与研究方法 |
1.档案运用 |
2.研究方法 |
一、二战后初期的世界局势及其影响 |
(一)冷战的爆发与扩张 |
(二)非殖民化运动的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兴起 |
(三)社会主义力量迅速壮大 |
二、第二次印巴战争前的南亚格局 |
(一)南亚国家民族独立 |
1.印巴分治 |
2.尼泊尔独立 |
3.斯里兰卡独立 |
4.不丹独立 |
(二)印巴对立 |
1.克什米尔问题 |
2.第一次印巴战争 |
(三)南亚格局基本形成 |
1.域外大国对南亚格局的影响 |
2.南亚小国的站队 |
3.南亚格局初步形成 |
三、南亚格局的剧烈变动:第二次印巴战争 |
(一)美苏争夺在南亚的体现 |
(二)1965 年的印巴矛盾 |
1.克什米尔争端再次激化 |
2.印、巴对自身军事力量的自信 |
3.民族情绪助长战争因素 |
4.冲突不断 |
(三)第二次印巴战争爆发和结束 |
1.战争初期阶段 |
2.战争的展开与僵持 |
3.域外力量调停与战争结束 |
4.围绕印巴争斗中各方势力的选择 |
四、第二次印巴战争后的南亚格局 |
(一)战后的南亚格局的变动 |
1.印巴力量变化 |
2.对克什米尔问题的影响 |
3.印度外交思想的转变 |
4.南亚小国的外交新态 |
(二)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
1.美苏争霸在南亚态势的变化 |
2.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
五、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巴基斯坦援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巴基斯坦援助政策的出台 |
第一节 冷战初期美国的南亚政策 |
第二节 杜勒斯与美巴结盟 |
第三节 援助政策的确定 |
第二章 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巴基斯坦援助的内容 |
第一节 经济援助 |
第二节 军事援助 |
第三节 其它援助 |
第三章 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巴基斯坦援助的特点及影响 |
第一节 援助总体情况与特点 |
第二节 援助的影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越战时期美国盟友对“更多旗帜”计划的反应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缘由与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创新及不足之处 |
第一章 美国“更多旗帜”计划的出台 |
第一节 南越局势不断恶化 |
一、中苏对北越的支持与援助 |
二、南越政权危机不断加深 |
第二节 美国国内对越南政策的不满 |
第三节 国际社会对美国越南政策的批评 |
第四节 “更多旗帜”计划的提出 |
一、“更多旗帜”计划的提出 |
二、“更多旗帜”计划的目标及变化 |
第二章 支持“更多旗帜”计划的盟友——以澳大利亚为例 |
第一节 澳大利亚的反共情绪及安全考量 |
一、澳大利亚对共产主义的恐惧 |
二、对国防安全现实的考虑 |
第二节 澳大利亚积极响应“更多旗帜”计划 |
一、“更多旗帜”计划出台前澳大利亚对南越的援助 |
二、澳大利亚决定提供战斗部队 |
第三节 澳大利亚持续提供援助 |
第三章 消极应对“更多旗帜”计划的盟友——以英国为例 |
第一节 英国应对“更多旗帜”计划的背景 |
一、国内对美国干涉越南的态度 |
二、英国经济现实的压力 |
三、英国军事部署的现状 |
第二节 英国对“更多旗帜”计划的反应 |
第三节 英国对派兵要求的反应及对策 |
一、美国的困境及期望 |
二、英国拒绝派遣作战部队 |
三、在斡旋中寻找和平谈判的机会 |
第四章 拒绝“更多旗帜”计划的国家——以巴基斯坦为例 |
第一节 “更多旗帜”计划提出之前的美巴关系 |
一、20世纪50年代的美巴关系 |
二、美巴关系的转变 |
第二节 巴基斯坦拒绝“更多旗帜”计划 |
第三节 巴基斯坦拒绝“更多旗帜”计划的原因 |
第五章 “更多旗帜”计划对美国同盟关系的影响 |
第一节 美国与欧洲传统盟友关系下降 |
第二节 美国与亚太新兴盟友关系加强 |
第三节 利益权衡下美国与边缘盟国关系的变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7)印巴冲突的历史渊源(下)(论文提纲范文)
第三次印巴战争 |
焦点回到克什米尔 |
两国建军对比 |
(8)印巴冲突的历史渊源(上)(论文提纲范文)
印巴冲突是伊斯兰军事扩张图景的组成部分 |
克什米尔问题和头两次印巴战争 |
四、巴基斯坦空军之“星”——1965年印巴战争中的F-104(论文参考文献)
- [1]美国对巴基斯坦政策研究(1961-1968)[D]. 林雪雯.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2]变动中的南亚格局:第二次5370巴战争及其影响[D]. 廖宇翔.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3]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巴基斯坦援助研究[D]. 王宇. 兰州大学, 2021(12)
- [4]越战时期美国盟友对“更多旗帜”计划的反应与对策[D]. 杨善朋.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2)
- [5]中印边界战争前后美国对印度态度的变化——兼论美印关系的历史基础[J]. 孟庆龙.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3)
- [6]美国对巴基斯坦的援助政策研究(1947-1980)[D]. 许以民. 华中师范大学, 2019
- [7]印巴冲突的历史渊源(下)[J]. 白云居士. 坦克装甲车辆, 2019(10)
- [8]印巴冲突的历史渊源(上)[J]. 白云居士. 坦克装甲车辆, 2019(08)
- [9]中印边界冲突与肯尼迪政府对印度的军事援助(1962-1963)[J]. 刘恒.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 [10]巴铁“幻影”传奇 跨越50年,“幻影”还在飞[J]. 选锋. 航空世界, 2018(10)
标签:军事论文; 印巴战争论文; 军事历史论文; 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关系论文; 美国军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