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发性硬化伴周围神经病的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黄雅莉[1](2021)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特点》文中认为目的: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VEMP)是由某一特定频率的气导声音、骨导振动或电流刺激后,通过前庭神经至中枢神经传导通路,经表面电极在紧张的肌肉皮肤表面记录下的一种短潜伏期肌源性反应。VEMP这项检查起初被应用于评估耳石功能,后来研究发现其还可用于评估外周前庭神经反射乃至中枢前庭神经通路的功能。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患者血糖水平长期升高可能通过损伤细胞和神经结构影响前庭系统,之后出现头晕、行走不稳以及跌倒等症状,从而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我们通过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检查来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前庭神经损害特点。方法:对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和门诊就诊的34例(68耳)2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组(DNP组),55例(110耳)2型糖尿病不伴周围神经病变组(DM组)和42名(84耳)健康对照组进行气导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和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VEMP)检测,比较三组间oVEMP和cVEMP的各波潜伏期、振幅和双耳不对称比(AR)的差异,以及VEMP与病程、空腹血糖、Hb A1c、尿酸、血脂(TG、TC、HDL-C、LDL-C)、肥胖(BM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健康对照组左耳和右耳oVEMP和cVEMP的潜伏期、波幅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DNP组的oVEMP的n10、p15潜伏期均延长,与DM组相比,DNP组的oVEMP的n10、p15潜伏期均延长,有显着性差异(P<0.01)。波幅和AR在各组之间无显着差异。与健康对照组相比,DM组和DNP组cVEMP的波幅均下降,且DNP组下降更多,有显着性差异(P<0.01)。潜伏期、AR在各组之间无显着差异。oVEMP潜伏期n10与病程呈正相关(r=0.169,p=0.025),即潜伏期随着病程的增加而延长。oVEMP波幅与病程呈负相关(r=-0.179,p=0.017),即波幅随着病程增加而下降。oVEMP潜伏期p15与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r=0.134,p=0.03),即潜伏期随着糖化血红蛋白升高而延长。结论:前庭诱发检查(oVEMP和cVEMP)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亚临床前庭神经病变,可能随着病程的延长同时出现外周和中枢的神经损害。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可用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的前庭神经病变。
加倩[2](2020)在《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文中认为目的:基于北京市全部急诊医保病例统计资料,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特点、疾病特点与前一年六之气(大雪、冬至、小寒)及后一年初之气(立春、雨水、惊蛰)的相似性,及大寒是否新出现与后一年运气相应的疾病,从而验证运气交接节气为大寒或立春。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为禀赋特点分析与疾病特点分析两个角度。禀赋特点分析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患者禀赋构成比较,以北京市2014-2018年的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的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计算各时间段内全部患者禀各岁运各客气的急诊人次及占比,代表该时间段的10岁运禀赋构成及12客气禀赋构成,通过曼哈顿距离(差的绝对值之和)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构成与其前3节气及后3节气急诊患者的相似性大小,若大寒与其前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小于大寒与其后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说明大寒患者的禀赋特点与其前3节气更接近,即于大寒时运气并未转换交接,则立春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反之则大寒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另一部分为高发与低发禀赋变化的比较,即将各节气内10岁运及12客气各禀赋的急诊人次按从高到低排序,通过各节气急诊人次较高与较低的禀赋发生变化的节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疾病特点分析以北京市2015年1月20日-2020年1月19日5年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根据当年的总医保人数,计算各疾病在各节气的发病率,与各疾病120个节气的平均发病率相比较得到高发疾病;进而将5年同节气重复出现的高发疾病视为该节气的反复高发疾病;在各年各节气高发疾病中去除该节气于5年中的反复高发疾病,即去除节气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以表示该节气客运客气影响下的高发疾病,结合临床经验及中医典籍,分析比较2016-2019年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高发疾病相似性,及大寒的高发疾病特点是否更符合下一年的运气特点,进而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结果:禀赋特点分析结果显示2014-2018年大寒不论男性女性患者均与其后一年初之气的曼哈顿距离更小,即大寒与后一年初之气各禀赋构成的相似性更高;同时各节点不论男性与女性患者均于大寒开始出现与后一年初之气相同/相近的高发及低发禀赋的变化,且符合在某岁运、客气当令时,该岁运、客气禀赋为低发禀赋,而太少相反的岁运、司天在泉相反或阴阳五行属性相反的客气则为高发禀赋这一大体规律。疾病特点分析的结果亦显示各个大寒的疾病特点更符合后一年初之气的运气相应疾病特点,出现典型的与后一年初之气运气相应的疾病群。故本研究结果支持大寒为运气交接节气。结论:本研究利用目前较为丰富的医疗大数据及规范统计学分析方法验证五运六气的交接节气,为运气交接时刻的争议提供临床数据支持,开拓五运六气周期的验证性研究,为运气起始时刻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尚可为疾病与五运六气理论的印证提供临床依据,深化五运六气理论的内涵,并为疾病预测、治未病提供指导,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蒋暑雨[3](2020)在《二十四节气对北京地区急诊病种的选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依据北京市所有医院的全部急诊医保病例统计资料,得出二十四节气各节气易于每年发作的高危疾病,为临床预测、防治疾病提供依据,并与《素问·脉解篇》相关论述对比、印证,为探索各节气气化特点及对人体气化影响的规律提供依据。方法:据2015至2019年120个节气间同疾病急诊率的比较,得到各年各节气高于120个节气的平均急诊率的疾病作为此年此节气易发疾病,及低于平均急诊率的疾病作为此年此节气不易发疾病,再将高于平均急诊率1.5倍的易发疾病单独分出,依此找出5年内在相同节气反复出现的易发疾病作为1.5倍选择标准下年年或多数年于此节气易发的疾病,此即因此节气的气化特点所导致的高危疾病。≥1.5倍选择标准下高危疾病的具体确定方法为:针对每一种疾病,若在5年中相同的节气内作为≥1.5倍易发出现≧3次,或作为易发出现2次而另外3次都>1倍提示易发倾向,认为该疾病为该节气易于每年发作的高危疾病。同法得某节气每年不易发疾病。结果:1.在≥1.5倍选择标准下男女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详见论文正文。依此可见,男女呼吸系统疾病在冬季的节气即立冬~冬至较易发,消化系统疾病及肠道传染病在小满~处暑即夏秋季易发,一氧化碳中毒见于小雪~惊蛰,中暑见于小满~立秋。这些结果与常识性事实及各科教科书中所提供的疾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基本吻合,说明本研究在数据采集、统计学分析方法方面是无误的,结果是可信的,1.5倍的选择标准初步看来能满足本研究的需要。2.对照《素问·脉解篇》对立春雨水、清明谷雨、芒种夏至、立秋处暑、寒露霜降、大雪冬至六个月节气为代表的三阴三阳病的论述,本研究在1.5倍的选择标准下得到的反复易发疾病也能与之达到较高的符合度:正月立春雨水太阳病月份,易发病为呼吸系统疾病、腰臀痛等太阳经部位病症、上实下虚之瘖啡失语、狂证等;三月清明谷雨厥阴病月份,易发病为阴囊肿物、咽喉不适等厥阴肝经病症,及阳气振发而不畅之腰脊痛病症;五月芒种夏至阳明病月阳盛之阴/一阴来复、阳明闭郁,易发病为胃肠道疾病、阳盛于上而邪并于外之躁狂、心神阳气突伤之惊恐障碍、焦虑性抑郁,及阳伤水停之下肢水肿、哮喘等病症;七月立秋处暑少阴病月,阳杀于外、阴气盛于下,易发病为腰部、下腹部疾病、厌食、肝胆病、视力视觉障碍类、肺水肿喘咳、心律失常等病症;九月寒露霜降少阳病月,少阳不伸,易发病见肋软骨痛、肋间神经痛、多部位关节病、心脑血管病、高血压、肝胆疾病及消化道溃疡等;十一月大雪冬至太阴病月,脾运受抑,易发病为腹胀呕吐类消化系统、泌尿及代谢类病症等。本研究结果中,各个节气的易发疾病全面、广泛,疾病种类细致,对《素问·脉解篇》的论述既有印证又有拓展,且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更利于临床实用与进一步开展相关的中西医结合研究。3.上述结果证明了本研究的可信度的同时,所呈现的各个节气的易发疾病可以作为临床预测、预防、诊治疾病的有效参考,在与经典得到了相互印证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经典中未论述到的节气的致病特点的缺憾,为下一步对各个节气的气化特点及对人体气化影响规律的分析,提供了较为可信、可靠的大数据依据。结论:本研究得出的各节气易于每年发作的高危疾病与事实基本吻合,且印证了《素问·脉解篇》中的相关论述,有助于指导各节气易发疾病的预测预防和诊疗、弥补经典中相关论述的不足,为进一步探索各个节气的气化特点、挖掘节气在中医学中的价值,提供了大数据依据。
杨红[4](2019)在《成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及其变异型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尽管早在1724年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cute disseminated encephalomyeli tis,ADEM)样疾病就已经被Clifton描述[1],但是其定义、分类、诊断及治疗策略等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传统上认为ADEM是在儿童感染或接种疫苗后发生的单相性炎性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队列研究发现成人ADEM、特发性ADEM以及多相性ADEM所占比例逐渐增多,故此定义对成人患者不完全相符。2013年,Marchioni E等人[2]报道了对176例成人感染后神经系统综合征(PINSs)患者两年随访的结果,认为ADEM是PINSs的一个亚组,包括周围神经系统受累、多相性、慢性进行性等变异型。目的旨在了解成人ADEM及其变异型的临床特点;比较单相性和多相性ADEM的差异,以期发现多相性患者的复发因素;并探讨ADEM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电生理特点。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成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患者91例,请本院1名有经验的临床副主任医师根据入组标准重新评估后共纳入患者56例。分析所有研究对象的人口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影像学表现和部分患者电生理特点。所有数据应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用百分数(%)表示所有计数资料,用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表示所有计量资料;对比单相性和多相性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数据时,各计数资料(百分率)进行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或行×列表的χ2检验;连续变量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56例患者,男:女为1:0.8,多相性约占23%,且多相性多见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首次发病,29例(52%)发病前有前驱事件,20例(36%)表现为发热,29例(52%)表现为意识改变,21例(38%)表现为精神行为改变,8例(14%)呈癫痫样发作,24例(43%)表现为头痛头晕,19例(34%)表现为视神经症状,29例(52%)有自主神经症状,41例(73%)呈肢体瘫痪和感觉异常,出现锥体束征(单侧或双侧)的患者有27例(48%),小脑性共济失调占13例(23%)。视神经和/或自主神经损害在多相性患者发病率多于单相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首次发病时所有患者均接受免疫治疗。第一次随访时,完全康复的患者有38例(68%),9例(16%)患者遗留神经功能缺损,6例(11%)患者因严重肺部感染死亡,3例(5%)急性出血性白质脑炎因脑水肿形成脑疝死亡。脑脊液检查发现寡克隆区带呈一过性阳性,且寡克隆区带阳性多见于多相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磁共振检查表明成人ADEM脑型最多见;多相性患者皮质灰质、脊髓较单相性更易受损,多相性患者受累范围更广,病灶多同时累及幕上幕下。23例患者(41%)完善了神经电生理检查,其中6例患者显示是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其中2例患者无周围神经损害的临床症状),2例显示为神经源性损害;有4例患者进行了复查,2例患者肌电图显示好转,2例患者肌电图显示正常肌电图。结论1.在临床上对于典型的成人ADEM诊断并不困难,而对于那些临床表现不典型的变异型ADEM诊断相对比较困难,故详细完善的辅助检查及定期随访对诊断及分型具有重要意义。2.尽早给予多相性ADEM免疫治疗,能降低复发风险。视神经症状,自主神经损害,寡克隆区带一过性阳性,MRI提示病灶位于皮质灰质、脊髓、幕上幕下同时出现与多相性具有相关性,提示需给予常规的免疫治疗。3.ADEM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电生理多表现为脱髓鞘性病变,提示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具有某些相同组分。
宋蒙涛,王洪阳,兰兰,谢林怡,熊芬,王大勇,关静,王秋菊[5](2019)在《伴周围神经病变听神经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一组伴周围神经病变听神经病患者的临床症状特点和听力学特征,总结综合征型听神经病的遗传学和表型特征。方法对课题组2003年至2018年间收集的听神经病患者采用统一问卷调查,记录发病年龄和临床症状特点,并进行标准化的听力学评估:包括纯音测听、听性脑干反应(ABR)、声导抗、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耳蜗电图(ECochG)、言语识别率测试。结果 2003-2018年共收集听神经病患者531例,伴周围神经病变者69例,占12.99%;其中男性32例,女性37例,男女比例为1:1.16;发病年龄在0-26岁,平均14.85±5.23岁,其中婴幼儿期(≤3岁)发病4例,占5.79%;儿童期(3-12岁)发病10例,占14.49%;青少年期(12-18岁)发病36例,占52.17%;成人(≥18岁)发病19例,占27.54%。44例(63.77%)患者首发为听神经病,另25例(36.23%)首发为视力下降、四肢麻木、走路不稳等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54例(78.26%)伴有耳鸣,7例(10.14%)伴有眩晕或前庭功能障碍。纯音听力图以低频上升型听力曲线为主,占66.92%;听力损失程度主要表现为轻、中度听力损失,占68.46%。结论听神经病可伴发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多表现为周围神经病变,如四肢麻木、肌张力低下、共济失调、视力下降等。综合征型听神经病患者的首发症状可以是听神经病,也可以是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其听力学评估结果符合听神经病的听力学特征。
郭油油[6](2017)在《纤维示踪成像技术对多发性硬化三叉神经痛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症状之一。应用扩散张量成像纤维示踪(DTI-FT)技术研究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无神经血管原因、无可视三叉神经病灶,但有TN症状的MS患者的神经纤维微观结构改变,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MS患者20例及健康对照组20例,两组年龄、性别相符,利用纤维示踪技术追踪所有被试两侧三叉神经纤维走行,比较MS患者和对照组双侧三叉神经纤维追踪图及神经纤维束的部分各向异性(FA)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并将MS组感兴趣区FA、ADC分别与临床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xpanded disability states scale,EDSS)评分、病程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MS组患TN侧与健康对照组、健侧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患TN侧与健侧相比,FA值降低,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S组患侧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健侧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DC值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TN侧与健侧相比,ADC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FA值和临床EDSS评分、病程具有负相关性(p<0.05),ADC与临床数据无相关性(p>0.05)。结论MS患者不仅患TN侧三叉神经DTI参数存在异常,健侧亦存在异常,DTI可发现常规磁共振检测不到的微观损伤,为临床MS三叉神经功能损伤提供直接证据、揭示病理改变。
邢爱群[7](2014)在《多发性硬化伴周围神经异常25例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就多发性硬化伴周围神经异常患者25例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多发性硬化伴周围神经异常患者25例,均检查四肢肌电图,内容包括潜伏期、运动单位电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等。结果本组患者均不同程度出现了感觉功能障碍、局部肌肉无力、全身肌肉无力等,本组患者行神经肌活检,可以观察到周围神经有薄髓纤维、髓鞘脱失,有些患者出现洋葱样表现,小血管周围可见饮液小泡增多、血管通透性改变、形在单位细胞增多等,部分患者还可继发轴索变性。结论多发性硬化伴周围神经异常患者不是后来才继发于中枢性脱髓鞘,而是在临床早期就出现了轴索损害异常之类的周围神经症状,是经过神经电生理和临床检查所证实。
朱庆文,崔书平,韩海霞,任晓暾,张喜琴,段乃超[8](2011)在《以听神经病为首发伴周围神经病2例》文中提出听神经病是听神经功能异常而外毛细胞功能正常的一种听觉障碍性疾病,系听觉信息传输处理过程的异常。临床特点为听力正常或轻度到重度听力损失,言语识别率明显异常,与纯音听力不成比例;DPOAE正常,ABR严重异常〔1〕。听神经病
余国宝,袁宁,雷自强,钟德和[9](2010)在《多发性硬化伴周围神经异常25例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合并周围神经异常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MS合并周围神经异常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全身或局部肌无力,不同程度感觉功能障碍,表现为麻木感、面瘫、吞咽困难、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肉萎缩。肌电图有不同程度的神经源性损害表现: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NCV)减慢,波幅减低,远瑞潜伏期延长。25例神经肌活检见周围神经髓鞘脱失,少数还可继发轴索变性。结论MS合并周围神经异常是一种特殊类型的MS,伴有周围神经损害的表现,肌电图可提示周围神经损害,神经活检发现有脱髓鞘改变或髓鞘变薄等;中枢神经系统(CNS)和周围神经系统(PNS)髓鞘存在着共同的抗原成分,攻击靶器官为CNS和PNS髓鞘的共同成分时则表现为中枢和周围的同时受损。
刘燕青[10](2009)在《电针治疗对EAE模型大鼠血清TNF-α、IL-10含量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多发性硬化(MS)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疑难病,目前没有肯定有效的治疗方法,且其发病率在我国不断上升。由于多发性硬化多累及青壮年,致残率高,给社会及家庭带来很多的负担。而针灸治疗本病在临床得到了满意的疗效,但其临床报道不多,缺乏系统规范的研究,也没有关于其机理的动物实验。因此,研究针灸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作用机制,寻求有效方便的治疗方法,是本实验的目的。本文分为文献综述和实验研究两部分。文献综述: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多发性硬化的相关资料,首先对本病的流行病调查、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的现代研究概况作了简单综述;其次综述了多发性硬化动物模型的研究概况;最后从中医学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辨证分型、中药及针灸治疗研究进展作了总结。实验研究:通过观察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模型大鼠高峰期和复发期脊髓腰膨大组织形态学改变和炎症反应情况,外周血血清细胞因子IL-10、TNF-α含量的变化,以及电针大鼠“百会穴”、“双侧肾俞穴”及“双侧后三里穴”对各项指标的影响,以研究电针的中医疗法对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高峰期和复发期细胞因子的调节机制,进而揭示针灸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作用机理,为针灸治疗多发性硬化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方法:(1)采用豚鼠脊髓匀浆与完全弗氏佐剂混匀制成乳剂免疫Wistar雌性大鼠,制成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模型(EAE模型);(2)应用Loyez髓鞘染色观察脊髓腰膨大组织脱髓鞘情况,炎性细胞浸润情况等;(3)采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中IL-10、TNF-α含量。结果:(1)通过豚鼠脊髓匀浆与完全弗氏佐剂混匀制成乳剂免疫Wistar雌性大鼠制成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模型,其临床发病率达83.3%到86.1%,成功制备了与人类相似的多发性硬化动物模型。(2)脊髓腰膨大组织血管周围可见袖套样炎性细胞浸润,以及少量胶质细胞。病变主要累及髓质,其神经膜排列不规则,出现大片空洞区或零乱区,为神经脱髓鞘。(3)激素和电针治疗均能改善EAE模型大鼠神经功能,其治疗作用对远期的效果更为明显。(4)电针治疗可以有效地调节高峰期及复发期EAE模型大鼠外周血清TNF-α、IL-10的含量,使TNF-α致炎细胞因子含量降低,IL-10抗炎细胞因子含量增高。结论:电针通过在降低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增强抗炎细胞因子的功能活性,平衡Th1/Th2细胞因子的含量而达到改善症状的作用,是电针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重要作用途径。
二、多发性硬化伴周围神经病的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发性硬化伴周围神经病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2型糖尿病患者的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操作方法 |
1.2.1 仪器设置 |
1.2.2 oVEMP检查 |
1.2.3 cVEMP检查 |
1.3 参数记录 |
1.4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1 三个组别的基础资料 |
1.2 健康对照组左右耳VEMP对比 |
1.3 健康对照组、DM组和 DNP组之间oVEMP和 cVEMP的对比 |
1.4 糖尿病患者中糖化血红蛋白(Hb Alc)控制不佳组和控制良好组之间oVEMP和 cVEMP的对比 |
1.5 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血脂、BMI、尿酸、病程与oVEMP、cVEMP参数的相关性 |
1.6 oVEMP和 cVEMP各参数的多因素线性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的临床应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文献综述一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1. 二十四节气起源 |
2.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 五运六气交接时刻的研究方法探讨 |
1. 经文解读 |
2. 天文历法溯源 |
3. 气象数据分析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 |
前言 |
(一) 以急诊患者禀赋特点分析运气交接节气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二) 以急诊患者疾病特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讨论 |
1 关于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可信度分析 |
2 与同类研究比较 |
3 研究意义 |
4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以立春为运气起始节气的禀赋特点比较 |
附录2 2016-2018年大寒前后3节气的高发疾病 |
简历 |
(3)二十四节气对北京地区急诊病种的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
二十四节气简介 |
1 节气的由来 |
2 二十四节气总体气机特点 |
3 二十四节气对人体气化的影响 |
文献综述一 《内经》中的时间医学思想及其现代研究 |
1 《内经》中的时间医学思想 |
2 中医时间医学的现代研究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 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研究 |
1 呼吸系统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
2 消化系统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
3 循环系统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
4 神经系统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
5 其他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二十四节气对北京地区急诊病种的选择研究 |
前言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资料来源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总体设计 |
2.2 具体步骤 |
3 结果 |
3.1 北京市急诊患者的疾病分布规律 |
3.2 以男性大寒为例演示大寒节气反复易发疾病的判定——举例 |
3.3 男性、女性二十四节气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 |
3.4 2级分类下男女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个数总结 |
3.5 结果总评价 |
3.6 男性、女性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总体特点 |
3.7 印证经典中的论述 |
3.8 弥补经典中的不足 |
3.9 结论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研究的可信度分析 |
2 与同类研究比较 |
3 研究意义 |
4 不足与展望 |
第四部分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男性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 |
附录2 女性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 |
简历 |
(4)成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及其变异型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伴周围神经病变听神经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
1.3 研究方法 |
1.3.1 病史采集 |
1.3.2 听力学检查 |
1.3.3 听力损失程度及听力图分型标准 |
1.3.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发病年龄及性别 |
2.2 临床症状特点 |
2.3 听力学表现 |
2.3.1 纯音测听 |
2.3.2 听性脑干反应 (ABR) |
2.3.3 声导抗测试 |
2.3.4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DPOAE) |
2.3.5 耳蜗电图 (ECochG) |
2.3.6 言语识别率 |
3 综合征型听神经病家系报告 |
3.1 0702703家系 |
3.2 0501405家系 |
3.3 0804895家系 |
3.4 0602403家系 |
3.5 1007170家系 |
4 讨论 |
(6)纤维示踪成像技术对多发性硬化三叉神经痛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全文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图及说明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7)多发性硬化伴周围神经异常25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选入标准 |
1.3 实验检查 |
2 结果 |
2.1 临床表现 |
2.2 神经肌活检 |
3 讨论 |
(9)多发性硬化伴周围神经异常25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入选标准 |
1.3 肌电图及神经肌活检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患者年龄和性别 |
2.2 临床表现 |
2.3 肌电图 |
2.4 神经肌活检 |
3 讨论 |
(10)电针治疗对EAE模型大鼠血清TNF-α、IL-10含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 |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多发性硬化的研究概况 |
1 多发性硬化流行病学调查 |
2 多发性硬化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3 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表现 |
4 多发性硬化的诊断 |
5 多发性硬化的现代医学治疗 |
综述二 多发性硬化模型的研究概况 |
1 诱导多发性硬化模型的机理 |
2 多发性硬化模型的选择 |
3 多发性硬化模型的比较 |
综述三 中医对多发性硬化的认识及治疗概况 |
1 病因病机 |
2 中医辨证分型及中药治疗进展 |
3 针刺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研究进展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结果 |
1 大鼠发病情况 |
2 病理切片染色的结果 |
3 血清细胞因子的检测结果 |
讨论 |
分析与讨论 |
1 立题依据 |
2 实验动物模型的选择 |
3 实验指标的选择 |
4 选穴依据 |
5 本实验的不足 |
第三部分 结论 |
第四部分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病理切片附图 |
四、多发性硬化伴周围神经病的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2型糖尿病患者的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特点[D]. 黄雅莉.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2]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D]. 加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二十四节气对北京地区急诊病种的选择研究[D]. 蒋暑雨.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成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及其变异型的临床分析[D]. 杨红. 新乡医学院, 2019(02)
- [5]伴周围神经病变听神经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J]. 宋蒙涛,王洪阳,兰兰,谢林怡,熊芬,王大勇,关静,王秋菊.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19(01)
- [6]纤维示踪成像技术对多发性硬化三叉神经痛的研究[D]. 郭油油. 重庆医科大学, 2017(01)
- [7]多发性硬化伴周围神经异常25例临床分析[J]. 邢爱群.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02)
- [8]以听神经病为首发伴周围神经病2例[J]. 朱庆文,崔书平,韩海霞,任晓暾,张喜琴,段乃超.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1(01)
- [9]多发性硬化伴周围神经异常25例临床分析[J]. 余国宝,袁宁,雷自强,钟德和. 实用临床医学, 2010(06)
- [10]电针治疗对EAE模型大鼠血清TNF-α、IL-10含量的影响[D]. 刘燕青.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