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域名正式发布

二级域名正式发布

一、二级域名正式放开(论文文献综述)

杨凯[1](2021)在《离婚案件中个人网络店铺的分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王佳亮[2](2018)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SH银行直销银行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客户对于金融的需求也不断提升,传统银行的金融服务,已不能较好地契合互联网时代客户的实际需要。近些年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金融的模式给了市场极大的想象空间。各种关于金融的创新应运而生。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都在加速转型,开始涉足互联网金融。截至2018年,我国以银行为代表的直销银行数量就达100多家,加速了金融市场间的竞争。但问题也随之出现,各银行直销银行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同质化严重,没有特色。普遍存在获取客户难,成本高的问题。各银行对于直销银行的发展,没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以SH银行直销银行为研究对象,研究SH银行直销银行发展对策,对SH银行直销银行的持久发展具有现实的划时代意义。本论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目前国外和国内关于直销银行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从而为SH银行直销银行的发展对策研究提供帮助。根据SH银行直销银行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发展现状,指出SH银行直销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互联网金融人才不足、品牌知名度低、互联网运作模式不完善以及产品缺乏创新没有特点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SH银行直销银行未来的发展。通过PEST分析法,调查研究法,STP理论,对SH银行直销银行进行问题分析并结合互联网背景下新技术的应用,提出SH银行直销银行的发展思路,为SH银行直销银行的发展对策的制定提供研究基础。结合交易成本理论、长尾理论、AARRR模型以及平台经济学理论为指导,提出SH银行直销银行发展对策,从优化人才体制,明确客户定位,整合业务渠道突出产品特色,注重风险控制和完善计划制定,来解决SH银行直销银行在发展中所存在问题。本论文旨在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通过互联网金融背景下SH银行直销银行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得出SH银行直销银行的发展对策。从而使SH银行直销银行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逐步领先,为我国直销银行的发展,进而为我国综合金融水平的提升提供研究参考。

赵自轩[3](2018)在《网络虚拟财产法律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学界对网络虚拟财产法律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研究范围涉及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权利保护、继承等方面。但遗憾的是长久以来学界对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定性问题并未达成共识,各种学术观点的高下此消彼长,且大部分争议仅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既缺乏对网络虚拟财产法律性质的实证分析,又缺少将理论适用于实际案件纠纷的司法验证。我国《民法总则》第127条对网络虚拟财产作出了规定,但该法条作为引致性规范无法为法院的裁判提供指引。网络虚拟财产作为互联网技术催生的新生事物,其法律内涵和外延都是不确定的,因此对该主题的研究就必须坚持“类型化思维”和“场景意识”,以此探析不同场景中不同类型网络事物的法律本质,最后在此基础发掘网络虚拟财产的本质特征和判断标准,明确的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内涵和外延,进而构建出科学合理的网络虚拟财产法律制度。遵循以上基本写作思路,本文总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对网络虚拟财产基本问题的梳理。第一节介绍了网络虚拟财产的概念、类型与特征,特别是介绍了当前主要学者对网络虚拟财产的定义和基本观点,以此了解我国网络虚拟财产研究的基本范围与争议焦点;第二节主要介绍了网络虚拟财产与无形财产的联系与区别,特别是虚拟财产与知识产品的区别,为下文对网络虚拟财产法律性质“知识产权说”的反驳奠定基础;第三节介绍了域内外网络虚拟财产的研究状况,以此明晰我国当前网络虚拟财产研究的焦点和缺陷。同时,该部分还介绍了美国网络虚拟财产立法的最新成果和存在的争议,为我国立法提供可能的域外参考。第二章是对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的研究。第一节介绍了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的技术构成和基本类型,在了解网络游戏基本运行机理的基础上,根据游戏虚拟财产的不同功能将其区分为货币型游戏虚拟财产、物品型游戏虚拟财产和游戏账号;第二节介绍了当前学界对游戏虚拟财产的研究状况,在民法方面主要介绍了游戏虚拟财产法律性质“债权说”、“物权法”、“知识产权说”、“新型财产权说”的主要观点,各种学术观点之间的主要争议,以及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节是对游戏虚拟财产法律性质的现实考察,主要介绍了网络游戏服务合同对虚拟财产的规定,以及司法实践中因游戏虚拟财产引发的主要纠纷类型;第四节对不同类型游戏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进行了分析。货币型游戏虚拟财产的功能和获取方式决定其显着的财产属性,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虚拟财产;物品型游戏虚拟财产的获取方式和功能决定了其实质上属于债权凭证;而游戏账号则属于个人信息的范畴;第五节是对不同类型游戏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在当前阶段可以采用债权和物权分别对物品型游戏虚拟财产和货币型游戏虚拟财产提供保护,采用公法手段对游戏账号提供法律保护。第三章是对网络社交平台上虚拟财产的研究。第一节以国内外主要网络社交平台为分析对象,列举了网络社交平台上存在的主要虚拟财产类型——网络账号、电子照片、视频、电子邮件、虚拟物品、电子货币;第二节对网络社交平台上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予以分析,基于对网络社交平台上虚拟财产实际功能的考察,认为网络账户的法律性质是个人信息;电子照片、视频、电子邮件的实质是具有人格因素的无形动产;虚拟物品的法律性质是无形动产;电子货币作为法定货币的数字形式,其法律性质是无形动产;第三节介绍了网络社交平台上虚拟财产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权属争议、继承争议和隐私风险;第四节主要介绍了美国《统一受托人访问数字资产法》的主要内容以及立法机关对该立法的主要修改内容,并对我国立法的可能借鉴予以分析;第五节是对社交平台上虚拟财产法律保护的研究,在公法上,通过严格的网络安全保护立法和技术保障措施确保用户信息安全。在私法上,通过严格落实网络运营商的安全保护义务、网络服务义务、侵权赔偿责任,第三人侵权的赔偿责任,充分保户网络用户的虚拟财产中包含的人格利益和财产利益。第四章是对网络店铺的研究。第一节主要结合网络交易平台上个人店铺和企业店铺的不同获取方式,分别分析了两种网店的实质构成因素,并主要分析了个人店铺的核心构成——营业资产;第二节是对网店法律性质的分析,就网店的实质构成来看,其具有虚拟性、实用性、创造性、价值性特征,属于真正意义的网络虚拟财产;第三节是对网店面临的法律问题的分析,由于当前立法并未规定网店是一种虚拟财产,导致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不承认网店是一种的独立财产类型并禁止网店转让,因此导致网店转让中滋生了大量的诈骗案件。同时,法院也往往不将网店视为网络虚拟财产,导致网店受让人的利益难以得到保护;第四节是对网店权利归属和可转让性的分析,以网店的价值来源和实际经营为观察视角,认为网店实际经营者对网店享有虚拟财产权。同时,结合当前网店转让的实际效果、民法公平原则、网络服务协议格式条款的效力,认为网店经营者可以对网店予以转让;第五节是对网店转让规则的设计。基于促进电子商务产业有序发展,公平保护各方主体利益的目的,对网店转让人、受让人、网络交易服务平台提供者、消费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予以设计。第五章是对网络虚拟财产判断标准的设计,以此为基础构建网络虚拟财产权的具体内容。第一节是对网络虚拟财产判断标准的总结,通过对民法中财产的实质构成予以分析,最终将虚拟性、创造性、实用性、价值性作为网络虚拟财产的判断标准,并运用该标准对当前普遍认为的网络虚拟财产类型予以鉴别,因此印证前文的研究结论;第二节是对网络虚拟财产立法保护的研究,通过创设网络虚拟财产权确保权利人对其合法财产利益的享有。网络虚拟财产权人对其合法取得的虚拟财产有权行使访问权、使用权、管理权、处分权;第三节是对网络虚拟财产的司法保护,以常见的网络虚拟财产纠纷为对象,为网络虚拟财产提供侵权、合同、继承保护。

盛翀[4](2015)在《妈咪驾到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放开,年轻一代父母消费观念的改变,中国即将迎来新一轮的婴儿潮,母婴用品市场也将会水涨船高,迎来一个迅猛发展的历史机遇。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在新的形势下,母婴用品商家如何才能精准地找到用户的需求,提高转换率,并对用户形成黏性,最终形成从需求到产品的闭环。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母婴用品行业背景和发展环境,阐述了目前行业内存在的问题,提出研究目的和意义。随后结合母婴用品线下的传统模式和线上电子商务两种渠道的发展,对两者之间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同时也对母婴类在线社区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目前社区无法结合需求形成闭环的弱点。针对线下、线上和社区渠道存在的问题,创业型企业“妈咪驾到”提出了一种社区型C2B的电子商务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建立用户强黏性的社区,并从这个社区中找出精准的用户需求,帮助用户选购产品,最后将社区产生的信息反馈给厂家形成产品迭代开发。本文最后以婴儿餐椅为例,研究了这种商业模式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相比传统的电商,这种模式不但降低了大量的营销成本,更精准地提炼了用户需求,提高了用户转换率;同时也使得社区本身得到自我增强,提高了购物的效率,从而达到资源最有效的配置。

何跃鹰[5](2012)在《互联网规制研究 ——基于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虚拟与现实、数字与物质的边界正日渐消融,互联网的规制问题日益凸现并引起各方高度关注,其中与安全问题相关的规制研究更是成为了各国监管实践和业界研究理论的前沿课题。互联网的诞生最先得益于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与融合,但其后的发展,却已远远超出了技术乃至于以往传统产业的范畴。鉴于它给整个社会所带来的深远影响,一直以来,无数的研究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出发,运用各自领域的理论和方法对其展开解剖分析,企图究其本质并施以适当规制。然而,正如本文所论述的那样:互联网是如此庞大的一个新型产业乃至一个虚拟社会,这个产业具有与之前任何产业完全不同的技术、经济特性,这个虚拟化的社会又是如此的包罗万象、纷繁复杂;目前关于互联网的各种认识与研究均略显肤浅。因此,在这样的研究语境下,有关互联网规制的研究对于理论学术界或政府规制机构都将会是一项持久的挑战。举例言之,至今学术界对于互联网规制尚缺乏整体认识,甚至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定义和问题分类,对于互联网的安全问题仍更多地停留在技术层面上的探讨;又比如,至今各国政府对于互联网的经济性规制还沿袭着旧有的针对电信网的监管政策与方法,对于互联网的社会性规制仍然目标模糊、权责不清、不得其法。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关于互联网本身、关于互联网的安全问题、关于互联网的规制,都有待于进行更全面和更彻底地分析与研究。作为一名长期致力于互联网领域的研究者,通过在过去十余年中的大量数据分析和实践调研,本人逐步认识到:安全问题是互联网发展和规制的核心问题。随着时日推移,至今此观点终已成为业界的普遍共识。据此,本文将尝试从网络空间国家安全战略的层面来研究互联网的规制问题。随着论文的展开,我们将清楚地看到:当虚拟数字世界与现实物质世界的无缝对接和融合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网络空间的安全便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甚至也不囿于互联网络,它将被视为国家安全战略整体最重要的部分之一。研究互联网的安全问题及其规制,其逻辑起点在于对互联网本身及相关问题的分析。从更深人的层面看,互联网可以被视为是现实世界的某种形式的映像,它并不单纯地是众人眼中所谓的“虚拟世界”。基于此观点,作者期望通过多角度地去探究互联网的内在特征,从中找出现实世界与网络空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即所谓“映像”);并以此为基础,从网络空间国家安全的战略层面,来认识与解决有关互联网的安全规制问题,这或许能有一个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清晰的脉络。为此,本论文共用了两个整章(第二与第三章)的篇幅分别从“整体特性与规制问题”方面、以及“国家安全与国际政治的视角”对互联网进行了深入、详尽的分析。以此为基础,论文分别在“全球共治”(第四章)和“一国范围”(第五章)两种语境下探讨了互联网的安全规制问题。无论是从技术或者应用角度,创新都是互联网最显着特征之一。面对互联网领域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和层出不穷的应用创新,政府规制必须更加重视安全规制的技术实施问题。为此,论文第六章分别从等级保护制度下的风险评估、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监测以及特定网络行为的追踪溯源等三个方面重点介绍了互联网安全规制的技术实施。考虑到全球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论文第七章则以移动终端为对象,以网络效应基本理论为基础,以案例研究的形式对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问题及其规制进行了初步探讨。本论文在国内外网络经济学(特别是网络效应经济理论)和规制经济学理论的现有成果基础上展开研究,并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具有创新性的探索研究:第一,论文通过对互联网的整体组成进行了抽象,提炼出“网络、系统、信息”三要素;并以此为基础,分别从技术、经济与社会政治等方面来分析和揭示互联网的内在本质。论文指出了信息或信息产品的三个主要特点:易复制性、易传播性和易获取性,并深入分析因之而带来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论文详述了互联网平台(网络与系统)所表现出的三个社会特性:开放性、交互性和国际性。这些都属于对互联网本身的基础分析。第二,论文从国家安全与国际政治的视角对互联网进行了综合分析。论文重新定义了“网络空间”,更突出地强调了互联网的国家属性。以此为基础,论文不但全面阐述了国家网络空间所面临的安全威胁,而且系统研究了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来,美国网络空间国家安全战略的演进,这些都属于网络空间国家安全战略理论的实证研究范畴。论文还通过理论分析指出了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对传统意义上的国家主权和国际政治格局变化所产生的深刻影响。第三,论文以网络效应经济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动态演化博弈模型来对互联网国际治理体系的形成与演进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从理论上论证了“合作竞争,全球共治”的互联网治理模式。该结论与互联网国际治理的实际情况也是基本相吻合的。第四,论文依据“网络、系统和信息”三要素准则来对互联网的安全问题进行分类,提出应从国家网络空间的个体安全状况和整体安全态势两个方面来认识互联网安全问题的实质和内涵。以此为基础,论文系统阐述了在一国范围内,如何通过制度体系和技术体系的建设来实现互联网安全的有效规制。第五,论文以案例研究的形式,通过对移动终端的网络效应分析,来具体研究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问题及其规制策略。其中,作者的创新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以网络经济效应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增强网络效应”的概念,并指出了它与传统的“直接网络效应”及“间接网络效应”的区别;其二,从理论上将移动终端的产品效用和应用安全两者进行关联,指出移动终端安全规制的两个关键要点在于:基于Web的移动终端平台和面向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商店。

李俊慧[6](2011)在《我国域名实名管理制度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实名制或实名制管理在现实社会或传统社会已经非常普遍,人们在开展一系列社会活动时,不可避免的都会涉及到一些实名制管理,比如,个人生活中储蓄、股票、基金等金融业务开办申请等,可以说,实名制或实名制管理已经融入到我们现实社会或传统社会的各个环节和方方面面。而在网络社会或虚拟社会中,匿名性一度是国际互联网最大的特征和特点,‘在某种意义上说,匿名性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广大民众在互联网上各项权利的行使,比如言论自由,包括批评和监督政府等等。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匿名性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时候,也给网络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了土壤,一些人肆无忌惮的在互联网上侮辱、诋毁他人,一些人利用互联网实施各类诈骗,一些人利用互联网散播各种有害言论,还有一些人利用互联网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牟取不法收益,可以说,网络环境下的民事权利、国家安全、公共秩序和公共利益的维护,正在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网络社会或虚拟社会中不断涌现的各类社会问题和法律问题,促使各国不得不重新思考和审视互联网,不得不认真探索在发挥互联网积极性价值的同时,如何有效避免其负面效应。而应对和解决网络社会或虚拟社会各类新生的社会问题和法律纠纷,以实名制管理为核心的顶层设计理念越来越被政策制定者们认同和接受,并开始在互联网治理的各个环节和领域逐渐推行。2009年12月,针对网上日益泛滥的淫秽及低俗信息,为了净化网络环境,加强网络管理,国家九部委联合发起“整治手机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专项行动”。作为互联网管理的基础抓手,域名管理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央酝酿已久的网络实名制管理设想,开始率先在国家域名管理领域进行试点,经过一年多的域名实名制管理实践,我国国家域名实名率一举跃升至97%,成为全球范围内域名实名制比率最高的国家,为全面推行网络实名制管理积累了宝贵经验。本文拟以我国域名实名制管理为样本,从技术、政策、管理等角度着手,以全球化的视角审视域名诞生、发展过程中催生的各类问题,探索从法律层面健全并巩固域名实名制管理成果,探讨我国域名实名制管理推行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法律建议和方案,以期促使我国域名管理,尤其是域名实名制管理尽快走上法制轨道。众所周知,域名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其天然的具备很多技术特征和特点。在使用法律手段对其进行剖解和分析的时候,如果忽视其技术本质或特征,必将影响我们对其的准确判断和分析。因此,在本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在尽量避免过于技术化的前提下,本文适当的引入了一些技术性的概念或术语,比如域名系统、域名解析等等,其目的旨在更好地对域名和域名管理所涉及的问题进行解读。

蒋淑波[7](2008)在《域名若干法律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立法中仅关注域名的注册使用而构成的侵权行为或者不正当竞争行为,这难以适应网络经济的发展要求。域名权的实质是商誉权。在实践中,注册域名不加使用待价而沽,此行为会造成资源浪费,这样的域名在法理上因为无商誉可言,所以就没有也没有必要去探讨创设域名权问题,对非驰名域名亦可以暂时搁置。驰名域名具有商誉价值,应当创设这种权利。在全面确立域名权的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本文从探讨保护驰名域名的意义、驰名域名的特征、作用、驰名域名在法律体系中的定位入手,针对域名权利的性质提出域名中用了哪个领域的权益或者域名被哪个领域的权益所用,那么这种域名就具有哪个领域权利的性质。总结国内外的实践,提出法律救济伴随权利利益的产生而产生的的原则、扩大保护知名度原则、尊重他人优先权利的原则是解决域名与其它权利间冲突的基本原则。以便在现有法律框架内对驰名域名的权益予以保护。

吴冬梅[8](2008)在《中学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资源共享网站设计》文中研究说明教师是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直接参与者,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是课程与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教师教育,特别是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是各国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的策略和任务。面对国际的挑战,国家对于生物学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这对于生物学教师本身的素质也提出了要求,对于教师教育也提出了要求。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数字化资源有着传统资源无法比拟的优势,教学数字化资源存在的基础则是教学资源网站。因此,相关的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资源共享网站的设计和构建就变得相当需要。本研究通过文献法——了解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的理论研究以及国内外中学生物学教育网站的建设状况,获取网站建设的理论数据;问卷调查法——了解教师和学生对于几个知名的相关网站的满意度以及对资源的需求情况,获取网站建设的现实数据,并通过多种网络通讯手段完成了生物新教师的网络调查;行动法——探讨以生物学师范生和中学生物学新教师为服务对象的教育资源网站的设计:网页的主要模块和资源的选择及分类,网站的版面、各级页面结构,并用Microsoft OffiCe FrontPage2003软件制作了网站的首页。在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将网站的资源模块分为4个大类15个小类。4个大类分别是:教育教学背景知识,教材与素材,教学技能以及教育教学研究。在网站功能上,设有站内搜索、论坛、下载中心等模块。在资源管理方面,对于上传资源的格式和文件的命名提出了具体的规定,以方便网友更快速的找到合适的资源,同时也有利于管理人员对资源的审查,提高整个网站资源的质量。但由于网站还没有正式运行,关于网站的种种预设的效果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本研究进一步的工作在于收集合适的资源,与网站技术人员合作建全网站。在运行和管理中,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网站的功能,更好地为生物学教师教育服务。

刘晗[9](2007)在《互联网法律动态(2004年1月至2005年3月)》文中指出 反垃圾邮件两年来,垃圾邮件泛滥的趋势日渐严重。不仅数量上增加,种类上也逐渐"丰富",除了传统的商业垃圾邮件外,还出现了政治游说①、宗教布道②等各种形式的垃圾邮件。"治乱世用重典",各国都对垃圾邮件采取了更严厉的打击措施。就立法及政策方面而言,自2003年底《美国反垃圾邮件法》出台以来,美国各州以及世界各地的垃圾邮件立法就层出不穷。在美国,《马里兰州制止垃圾邮件法》于2004年10月生效,被誉为美国规管最严、力度最大的反垃圾邮件法。与《联邦反垃圾

刘晗[10](2007)在《互联网法律动态(2004年1月至2005年3月)》文中研究表明 反垃圾邮件两年来,垃圾邮件泛滥的趋势日渐严重。不仅数量上增加,种类上也逐渐"丰富",除了传统的商业垃圾邮件外,还出现了政治游说①、宗教布道②等各种形式的垃圾邮件。"治乱世用重典",各国都对垃圾邮件采取了更严厉的打击措施。就立法及政策方面而言,自2003年底《美国反垃圾邮件法》出台以来,美国各州以及世界各地的垃圾邮件立法就层出不穷。在美国,《马里兰州制止垃圾邮件法》于2004年10月生效,被誉为美国规管最严、力度最大的反垃圾邮件法。与《联邦反垃圾

二、二级域名正式放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二级域名正式放开(论文提纲范文)

(2)互联网金融背景下SH银行直销银行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主要研究方法
    1.3 论文基本框架
    1.4 概念术语说明
第二章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直销银行发展研究综述及相关理论
    2.1 国外与国内研究综述
        2.1.1 国外研究现状
        2.1.2 国内研究现状
    2.2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直销银行内涵
        2.2.1 互联网金融与直销银行的概念
        2.2.2 直销银行的特点
        2.2.3 直销银行同电子银行、互联网银行的区别与联系
        2.2.4 直销银行的发展阶段
    2.3 直销银行相关理论
        2.3.1 交易成本理论
        2.3.2 长尾理论
        2.3.3 STP理论
        2.3.4 AARRR理论
        2.3.5 平台经济学理论
第三章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SH银行直销银行发展现状及问题
    3.1 互联网金融总体情况
    3.2 SH银行直销银行发展现状
        3.2.1 SH银行直销银行概况
        3.2.2 SH银行直销银行组织架构现状
        3.2.3 SH银行直销银行人力资源现状
        3.2.4 SH银行直销银行产品现状
    3.3 SH银行直销银行存在的问题
        3.3.1 互联网金融人才不足
        3.3.2 品牌知名度较低
        3.3.3 互联网运作模式不完善
        3.3.4 产品缺乏特点,客户体验不佳
第四章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SH银行直销银行发展分析及思路
    4.1 SH银行直销银行宏观环境分析
        4.1.1 政治环境分析
        4.1.2 经济环境分析
        4.1.3 社会环境分析
        4.1.4 技术环境分析
    4.2 SH银行直销银行内部环境分析
        4.2.1 资源情况分析
        4.2.2 能力情况分析
    4.3 SH银行直销银行竞争环境分析
        4.3.1 银行直销银行行业内的竞争
        4.3.2 银行直销银行行业外的竞争
    4.4 SH银行直销银行发展思路
        4.4.1 互联网金融人才发展思路
        4.4.2 SH银行直销银行品牌发展思路
        4.4.3 互联网金融技术应用发展思路
第五章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SH银行直销银行发展对策
    5.1 SH银行直销银行人才发展对策
    5.2 SH银行直销银行品牌发展对策
        5.2.1 明确客户定位,实现高效运营
        5.2.2 突出产品特色,进行差异化发展
        5.2.3 完善计划制定,提升品牌知名度
    5.3 SH银行直销银行互联网金融技术应用发展对策
        5.3.1 整合业务渠道,构建互联网金融平台
        5.3.2 注重风险控制,确保稳键发展
第六章 结束语
    6.1 研究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网络虚拟财产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网络虚拟财产基本问题
    第一节 对网络虚拟财产现象的法制回应
        一、网络虚拟财产的概念与特征
        二、我国学界对网络虚拟财产现象的回应
        三、我国立法对网络虚拟财产现象的回应
        四、我国司法对网络虚拟财产现象的回应
        五、域外对网络虚拟财产现象的法制应对
    第二节 网络虚拟财产法制回应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一、网络虚拟财产的识别标准不清
        二、网络虚拟财产的范畴过大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财产
    第一节 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财产:技术构成与类型区分
        一、网络游戏的技术构成与运行机理
        二、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财产类型
    第二节 当前学界对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的研究状况
        一、民法学者对网络游戏虚拟财产法律问题的研究
        二、刑法学者对网络游戏虚拟财产法律问题的研究
    第三节 对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法律性质的现实考察
        一、网络游戏服务合同对虚拟财产的规定
        二、对网络游戏虚拟财产典型案例的考察
    第四节 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
        一、货币型游戏虚拟财产
        二、物品型游戏虚拟财产
        三、游戏账号
    第五节 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
        一、对货币型游戏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
        二、对物品型游戏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
        三、对游戏账号的法律保护
        四、游戏虚拟财产侵权的责任承担方式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网络社交平台上的虚拟财产
    第一节 网络社交平台上虚拟财产的类型
        一、网络账号
        二、电子照片、视频、电子邮件
        三、虚拟物品
        四、电子货币
    第二节 网络社交平台上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
        一、网络账号的法律性质
        二、电子照片、视频、电子邮件的法律性质
        三、虚拟物品的法律性质
        四、电子货币的法律性质
    第三节 网络社交平台上虚拟财产保护面临的问题
        一、权属争议
        二、继承争议
        三、隐私风险
    第四节 美国对网络社交平台上虚拟财产的立法保护及启示
        一、《统一受托人访问数字资产法》对数字资产的保护
        二、《统一受托人访问数字资产法》引发的争议及其修正
    第五节 我国网络社交平台上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
        一、公法保护
        二、私法保护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网络交易平台上的虚拟财产—网店
    第一节 网店的实质构成
        一、网店的类型与获取方式
        二、网店的实质构成
    第二节 网店的法律性质
        一、当前立法和网络服务协议对网店的规定
        二、网店作为网络虚拟财产的理论依据
    第三节 网络店铺面临的法律问题
        一、网店在司法实践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法院对网店转让法律纠纷的通常裁判思路
        三、法院当前的裁判思路可能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网店的权利归属与可转让性分析
        一、网店的权利归属
        二、网店的可转让性分析
    第五节 网店转让的法律规范设计
        一、网店转让中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的权利义务
        二、网店转让中的债权债务继受问题
        三、网店转让中转让人与受让人的权利义务
        四、网店转让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网络虚拟财产范畴的限缩与相应法律保护体系的完善
    第一节 网络虚拟财产识别标准的澄清
    第二节 网络虚拟财产范畴的限缩
    第三节 网络虚拟财产法律保护体系的完善
        一、网络虚拟财产立法保护模式的选择
        二、网络虚拟财产的司法保护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读博期间的成果

(4)妈咪驾到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1.2.1 目前母婴市场存在的问题
        1.2.2 研究的意义
第2章 理论综述和分析工具
    2.1 本文所使用的理论综述
        2.1.1 社区和社区营销理论
        2.1.2 C2B理论
    2.2 本文所使用的分析工具
        2.2.1 PEST分析
        2.2.2 SWOT分析
第3章 母婴市场渠道分析
    3.1 母婴行业PEST分析
    3.2 线下母婴渠道形式
        3.2.1 母婴线下渠道发展历程
        3.2.2 连锁品牌专卖店
        3.2.3 大卖场和超市
    3.3 线上母婴渠道模式
        3.3.1 综合类平台电商
        3.3.2 垂直类平台电商
    3.4 线上渠道相对线下渠道的优缺点比较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母婴市场用户特征和在线社区分析
    4.1 母婴市场用户特征分析
    4.2 母婴类在线社区介绍
        4.2.1 点评类社区
        4.2.2 信息类社区
        4.2.3 移动社区+移动电商
    4.3 母婴类在线社区存在的问题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妈咪驾到”母婴平台模式设计
    5.1 获取用户并形成社区
    5.2 从社区到产品的闭环
    5.3 运营系统设计
        5.3.1 轻资产运营
        5.3.2 建立用户激励机制
        5.3.3 C2B定制化推送
        5.3.4 产品迭代开发
    5.4 妈咪驾到商业模式分析
        5.4.1 妈咪驾到模式SWOT分析
        5.4.2 妈咪驾到模式总结及特点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妈咪驾到模式实例分析
    6.1 婴儿餐椅产品及厂家介绍
    6.2 传统电商婴儿餐椅运营模式
    6.3 妈咪驾到婴儿餐椅运营模式
        6.3.1 选择产品
        6.3.2 发起团购
        6.3.3 迭代开发
        6.3.4 模式小结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妈咪驾到模式总结和展望
    7.1 妈咪驾到模式总结
    7.2 社区型母婴电商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互联网规制研究 ——基于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表目录
图目录
第一章 导言
    1.1 概述:从电信网到互联网
        1.1.1 电信网的概念、发展及内涵
        1.1.2 互联网的起源、发展及内涵
    1.2 聚焦:从网络空间到国家安全
        1.2.1 互联网与网络空间
        1.2.2 网络空间的国家安全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框架
    1.4 论文的主要创新与特色
第二章 互联网分析:整体特性与规制问题
    2.1 网络经济理论回顾
        2.1.1 网络经济研究的不同视角
        1、网络经济学(Network Economics)
        2、网络产业经济学(Economics of Network Industry)
        3、Internet经济学(Internet Economics)
        4、电子商务经济学(Econmics of e-commerce)
        2.1.2 网络效应基本理论
    2.2 互联网的技术、经济与社会政治分析
        2.2.1 互联网的主要技术基础
        1、分组交换技术(Packet Swithing)
        2、TCP/IP通信协议与分层的网络体系结构
        3、域名系统(DNS)
        4、万维网(WWW)
        2.2.2 互联网的经济特性分析
        1、规模经济性和范围经济性
        2、互联网的外部性
        3、互联网的准公共产品属性
        2.2.3 互联网的社会政治功能
        1、社会交往与信息交流的平台
        2、大众传媒和舆论工具
    2.3 互联网规制问题
        2.3.1 规制的含义和分类
        1、规制的含义
        2、规制的分类
        2.3.2 规制理论的发展脉络
        1、传统规制理论的三个发展阶段
        2、激励规制理论与新规制经济学
        2.3.3 互联网规制问题
        1、互联网国际规制
        2、互联网国内规制
第三章 互联网分析:国家安全与国际政治的视角
    3.1 互联网的社会特性及其规制的原则方法
        3.1.1 互联网的基本社会特性:对信息与平台的考察
        1、信息的社会特性
        2、平台的社会特性
        3.1.2 社会性规制的目的与分类
        3.1.3 互联网社会性规制的原则方法
        1、虚实结合,防控兼顾
        2、技术为本,安全至上
        3、合作竞争,全球共治
    3.2 互联网分析:基于国家安全战略
        3.2.1 国家网络空间所面临的安全威胁
        1、国家网络空间安全环境不断恶化,安全威胁日益严重
        2、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问题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
        3、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东西方主流意识形态对抗的主战场
        4、网络空间安全威胁直接挑战社会管理和公众权益
        3.2.2 美国网络空间国家安全战略的演进
        1、第一阶段:克林顿政府,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全面建设与重点防御
        2、第二阶段:布什政府,攻防兼备,确保网络空间安全的国家战略
        3、第三阶段:奥巴马政府,先发制人,加强争夺网络空间霸权
    3.3 互联网分析:从国际政治的视角
        3.3.1 信息网络时代的国家主权
        1、全球化导致国家主权的弱化和扩散
        2、网络传播拓展了国家主权疆界
        3.3.2 软实力、信息力和网络权力
        3.3.3 信息网络化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1、信息网络化加剧了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影响了整个国际格局
        2、互联网成为信息强权国家在全球推行“文化霸权主义”的重要工具
第四章 互联网的安全规制:全球共治
    4.1 互联网全球共治的研究背景
        4.1.1 互联网全球共治问题的引入
        4.1.2 互联网全球共治的时代背景
        4.1.3 互联网全球共治机制的形成
        1、互联网全球共治机制的缘起和发展
        2、互联网全球共治的原则与内容
    4.2 互联网全球共治的核心安全问题
        4.2.1 关键互联网资源的管理权争夺
        1、IP地址的分配机制
        2、DNS管理体系:域名与根区文件
        4.2.2 核心技术掌控和国际标准竞争
        1、核心技术掌控:国家网络权力的基石
        2、国际标准竞争:专利技术标准化趋势
        4.2.3 共同应对全球网络安全威胁
    4.3 互联网全球共治的博弈分析
        4.3.1 博弈论概述
        1、定义博弈的四个要素
        2、有限理性与演化博弈论
        4.3.2 互联网国际治理的博弈模型
        1、问题描述
        2、演化博弈模型
    4.4 互联网全球共治时代我国政府的责任
        1、积极倡导互联网国际治理的新模式,全面实施域名体系国家安全战略
        2、加强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竞争
第五章 互联网的安全规制:一国范围
    5.1 互联网的基本安全问题
        5.1.1 互联网安全问题的分类:三要素准则
        1、网络安全问题
        2、应用安全问题
        3、信息安全问题
        5.1.2 互联网安全问题的再认识
        1、个体安全状况及问题根源
        2、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理论的提出
    5.2 互联网的安全规制:两个体系建设
        5.2.1 制度体系建设
        1、互联网规制的立法原则
        2、互联网安全规制的立法模式及内容构想
        3、我国互联网规制的立法状况及反思
        5.2.2 技术体系建设
        1、等级保护制度下的风险评估
        2、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监测
        3、特定网络行为的追踪溯源
    5.3 互联网的安全规制:信息内容监管
        5.3.1 政府监管网络信息内容的正当性分析
        1、政府与媒体关系的反思与重构
        2、政府对网络媒体的信息内容监管
        5.3.2 政府监管网络信息内容的具体范围
        5.3.3 政府监管网络信息内容的原则与模式
        1、政府监管网络信息内容的基本原则
        2、政府监管网络信息内容安全的主要模式
第六章 互联网安全规制的技术实施
    6.1 等级保护制度下的风险评估
        6.1.1 等级保护
        1、等级划分标准
        2、政策法规体系
        3、工作标准体系
        6.1.2 风险评估
        1、风险评估各要素关系
        2、风险分析的基本原理
        3、风险评估的主要方法
        4、风险评估的实施流程
    6.2 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监测
        6.2.1 关键基础设施的保护
        6.2.2 安全监测系统建设
    6.3 特定网络行为的追踪溯源
        6.3.1 网络溯源研究回顾
        1、网络溯源概述
        2、IP溯源研究现状
        6.3.2 IP溯源的总体思路
        1、IP溯源研究的总体框架
        2、IP地址的类型及分配方式
        3、支撑IP溯源的配套措施
        4、动态IP溯源的原理与实现
第七章 案例研究:移动终端的安全规制
    7.1 移动互联网面临的安全问题
        1、移动通信网原有的安全优势丧失殆尽
        2、互联网的安全问题依然存在
        3、移动互联网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
    7.2 关于移动终端的网络效应分析
        7.2.1 移动终端产品及市场的衍变
        7.2.2 移动终端的产品价值构成及变化
        1、网络型产品的消费者效用函数
        2、移动终端产品的价值构成及变化
    7.3 移动操作系统的标准博弈
        7.3.1 锁定与标准
        7.3.2 用户入口的争夺
        7.3.3 标准竞争的市场格局与策略
        1、标准竞争的市场格局
        2、标准竞争的基本策略
    7.4 移动终端的安全问题及其规制
        7.4.1 基于Web的移动终端平台
        7.4.2 面向移动终端的应用商店
        7.4.3 关于移动终端安全规制的分析与探讨
        1、移动操作系统: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的战略制高点
        2、移动互联网的规制面临着双重安全挑战
第八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在读期间完成的论文
博士在读期间完成和参与的项目

(6)我国域名实名管理制度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域名实名制的概念与域名管理体制沿革
    一、域名概述
        (一) 域名概念的主要学说
        (二) 域名实名制概念的主要学说
    二、我国域名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
        (一) 域名管理基础制度分析
        (二) 我国域名管理体制的变迁
第二章 域名实名制管理的制度分析与权益冲突
    一、域名实名制管理制度分析
        (一) 域名实名制管理的必要性
        (二) 域名实名制管理的可行性
        (三) 域名实名制管理成效研究
    二、域名实名制管理带来的权益冲突与平衡
        (一) 域名与域名权的法律属性
        (二) 传统域名权益冲突与平衡
第三章 我国域名实名制管理实践中的法律问题及政策建议
    一、我国域名实名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二、关于加强我国域名实名制管理的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7)域名若干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引言
第一章 域名概念及特征
    第一节 域名的概念
    第二节 域名的特征
    第三节 域名与商誉形象的联系
第二章 关于域名性质的探究
    第一节 关于域名性质的学说
    第二节 域名与知识产权
    第三节 解决域名与商标商号权冲突的实质是保护商誉权
第三章 域名的应有权利与实有权利
    第一节 权利的本质
    第二节 应有权利与实有权利的辨析
第四章 解决域名与其他权利冲突的原则
    第一节 扩大保护知名度原则
    第二节 尊重他人在先权利原则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论文摘要(中文)
论文摘要(英文)

(8)中学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资源共享网站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概述
    1.1 教师教育研究现状
        1.1.1 国际教师教育发展现状及改革趋势
        1.1.2 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现状及改革趋势
    1.2 课程与教学资源网站建设对于教师教育的意义
        1.2.1 课程与教学资源的内涵
        1.2.2 课程与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
        1.2.3 课程与教学资源共享网站在教师教育中的作用
    1.3 国内外中学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资源网站发展现状分析
        1.3.1 国外中学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资源网站发展概况
        1.3.2 国内中学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资源网站发展现状
2 教师素质对中学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资源共享网站设计的意义
    2.1 教师的素质
    2.2 教师的知识结构
    2.3 教师的专业技能
        2.3.1 教学技巧
        2.3.2 教学能力
    2.4 职前培养的不足和新教师的困惑
        2.4.1 应在职前培养和创新性专业活动的要求之间建立更好的联系
        2.4.2 新教师的困惑
    2.5 教师素质对中学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资源共享网站的意义
3 中学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资源共享网站的设计
    3.1 本文的工作
        3.1.1 研究目标
        3.1.2 研究内容
        3.1.3 研究方法
    3.2 中学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资源共享网站的定位
        3.2.1 网络教育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3.2.2 中学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资源共享网站的定位
    3.3 网站设计的前期准备
        3.3.1 现有中学生物学教育资源网站分析
        3.3.2 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学教师教育学科资源分析
        3.3.3 调查问卷的设计
        3.3.4 调查问卷的发放及回收
        3.3.5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3.4 中学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资源共享网站的设计
        3.4.1 网站框架的构建
        3.4.2 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资源的收集与管理
        3.4.3 网站页面设计框架图
        3.4.4 网站首页页面
4 结论与反思
    4.1 结论
    4.2 中学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资源共享网站设计存在的问题
        4.2.1 网站模块的整合有待于优化
        4.2.2 网站部分模块设立的必要度需要更进一步的调查取证
        4.2.3 网页设计的合理性有待专业人士的评价
        4.2.4 对于网站资源的实际需求仍有待于时间的验证
        4.2.5 网站的维护和管理存在问题
    4.3 反思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致谢

(9)互联网法律动态(2004年1月至2005年3月)(论文提纲范文)

反垃圾邮件
网络色情
网络传播
电子投票
互联网治理
网络隐私
网络犯罪
网络安全
电子钓鱼
电子商务
网络税收
反垄断
域名
知识产权
知识共享

四、二级域名正式放开(论文参考文献)

  • [1]离婚案件中个人网络店铺的分割研究[D]. 杨凯. 江西师范大学, 2021
  • [2]互联网金融背景下SH银行直销银行发展对策研究[D]. 王佳亮. 电子科技大学, 2018(04)
  • [3]网络虚拟财产法律问题研究[D]. 赵自轩. 西南政法大学, 2018(02)
  • [4]妈咪驾到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D]. 盛翀. 上海交通大学, 2015(08)
  • [5]互联网规制研究 ——基于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D]. 何跃鹰.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1)
  • [6]我国域名实名管理制度问题研究[D]. 李俊慧. 中国政法大学, 2011(10)
  • [7]域名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 蒋淑波. 吉林大学, 2008(07)
  • [8]中学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资源共享网站设计[D]. 吴冬梅. 华东师范大学, 2008(11)
  • [9]互联网法律动态(2004年1月至2005年3月)[J]. 刘晗. 网络法律评论, 2007(00)
  • [10]互联网法律动态(2004年1月至2005年3月)[J]. 刘晗. 网络法律评论, 2007(00)

标签:;  ;  ;  ;  ;  

二级域名正式发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