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高校预防保健工作的措施

论新时期高校预防保健工作的措施

一、试论新时期高校预防保健工作的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盛永琴,张莹[1](2021)在《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探讨提高门诊药房的管理水平,以提升药房服务质量。方法:以医院门诊药房为研究对象,建设自动化发药系统并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比较自动化发药系统实施前后门诊药房管理情况。结果:实施后门诊药房的取药等候时间、单方配药时间、药师工作强度评分等均少于实施前,实施后人均日配药量高于实施前,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着(P<0.05)。结论:加强对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门诊药房管理水平,提升药房工作效率与药房服务质量。

王秀芳[2](2021)在《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从莫尔、圣西门、傅里叶,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社会主义的发展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巨大飞跃,但是从巴黎公社起义失败到苏东剧变的发生,也充分表征了社会主义建设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纵观社会主义走过的五百年历程,其中不乏思想家、政治家为此所提出的真知灼见,但是以科学家视角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管理的理论却少之又少。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是钱学森创立的,关于中国应该如何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21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观点和主张。这一学说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系统工程和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为方法支撑,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促进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协调发展和高效管理为重点所进行的理论探索,是钱学森晚年学术思想的精华。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重要研究课题,是一个内容极其广泛的理论学说,本论文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指导下,以《钱学森书信》及其补编(15卷)以及《钱学森文集》(6卷)等为主要文本依据,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等多种方法,从广泛分散在书信、文集、讲话中提取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管理的观点,在全面展现这一宝贵精神财富的真实面貌基础上,对这一理论进行概括总结、演绎分析。钱学森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规划主张始终围绕着三个问题进行:如何实现现代科学技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问题;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建设为人民服务的问题;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建设内部各系统互相服务的问题。世界社会形态和三次社会革命观点,不但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学说,深刻揭示了中国与世界发展的不同步问题,并以此为出发点,钱学森对于21世纪中国如何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管理进行了深入探索。四大领域九大建设主张对于新时代五位一体建设、教育发展和国防建设,尤其是对于创建健康中国、绿色中国、科技强国、教育强国等有重要启示与借鉴价值。社会工程和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的倡导,对于推进信息革命背景下国家治理体系从任务能力型到系统效能型转变有重要意义。虽然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不是尽善尽美的理论学说,但至少为当今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一种思路、一种方法、一种路径,而且经过实践的检验,其中的诸多理论学说已经得到了认可并被付诸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之中,虽说其中的有些观点、理论尚存在争议,但依然不能掩盖这一思想所散发的光芒。

邵敏[3](2020)在《新医改下SDU校医院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的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在新医改要求中,加快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为基础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五项重点改革任务之一,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提供了新动力。随着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关于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和建设世界双一流大学的相关文件,高校医院可发挥的作用愈来愈重要。如何采取有效的营销策略来提升高校医院在社区卫生服务项目中的市场竞争力,保证其在新时期下可以健康并持续的发展成为了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围绕项目的特色化创新、定价、渠道搭建、对内和对外人员策略、有形展示,过程管理以及各项保障措施的制定对我国高校医院在新时期下通过参与社区卫生服务项目转型成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一份子的同时提高其盈利能力和增加经济效益提供了一条可行可鉴的思路。本文以SDU校医院社区卫生服务项目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医院营销方面的相关理论研究,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和案例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SDU校医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和细致分析,提出其营销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包括产品趋同性、定价方式机械化、促销手段单一、员工和患者管理缺失、有形展示有待提高以及过程管理不够精细等诸多问题。随后利用营销分析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外部宏观环境的PEST分析、行业竞争环境的波特五力分析,对SDU校医院社区卫生服务项目所处的内外部营销环境有了全面的认识;再通过SWOT分析法对其内部资源和能力的优势、劣势做分析;最后运用营销理论中7Ps营销组合策略针对性地设计出一套对SDU校医院社区卫生服务项目行之有效的策略方案,以此树立SDU校医院在社区卫生服务项目中的品牌。在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基础上,集中资源优势建立特色产品,以质量取代数量,突出人文关怀在医疗服务业务中的重要性的产品策略;对特需服务业务和优质特色服务业务上采取自主定价,辅以公开透明的定价收费标准的价格策略;渠道策略方面以主动走进社区,借由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活动建立长期的服务关系为主,以SD二院托管优势带来的跨级医疗机构之间合作为辅;促销策略上以结合自身工作职责建立全员促销模式为主体,加以定期举办公益普及宣传的经典促销手段;在人员策略上,着重全科医生的培养、储蓄,对内为职工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员工满意度,对外为来院就诊者建立完整的个人健康信息档案培养客户忠诚度;有形展示通过场地、布局、气氛等环境的优化和增设必要设施来改善患者的体验感,增强客户粘性;过程管理策略侧重从医疗业务服务质量的控制与均衡SDU校医院社区卫生服务项目需求的角度建立一套稳定持久的过程控制体系。SDU校医院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的7Ps营销策略的实施还需要医院在财务、信息化、行政管理部门提供必要的制度和技术支持,因此提出了建立社区卫生服务资金的财务管理制度;配置更加专业且高效的医院系统,加强信息化全覆盖;制度化监督评价机制等三个方面的保障措施。本文通过对SDU校医院社区卫生服务项目营销策略的重新设计,以期改善SDU校医院营销现状,树立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品牌,形成品牌效应,从而实现高校医院转型发展的长期目标。

刘奕[4](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张小宝[5](2019)在《中国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历史演进及推进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指导下,将男女平等与国家社会发展相结合,以国家最高政策的形式推动中国男女平等事业发展的一项具有长远性和根本性的总政策。二十多年来,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从提出到确立,从一项政府承诺发展为一个不断完善并日益丰富的运行体系,在推动我国男女平等事业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全局战略高度,对如何进一步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提出了新的观点和要求。因此,系统地梳理中国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历史进程,探索进一步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发展的策略,既是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完善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体制机制”的题中之义。所以,本研究对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研究,力争突破现有的研究局限,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微观与宏观相结合,问题导向与策略建构相结合,从党和国家对男女平等认识的发展变化、妇女发展需求的变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及其体系的生成与建构及对男女平等突出问题的解决等多个层面展开。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梳理和归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男女平等观、毛泽东男女平等思想和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男女平等观,从理论上廓清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人对“妇女问题”的社会属性、妇女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妇女发展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变迁,揭示这些思想理论的核心构成、阶段性特征和新发展,以阐明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探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及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国男女平等的伟大实践,重点回顾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法律政策等方式推动男女平等与国家发展进步共赢的重要举措,揭示党运用法律政策推动男女平等的延续和发展。第三部分从国内妇女发展状况、国际社会推动妇女发展的潮流及中国共产党对男女平等认识的拓展三个层面分析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提出的时代背景,梳理1995年前后到2012年间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从提出到在国家政策、法律和党的执政纲领层面的确立,呈现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由一项国家承诺发展为一个内含组织机构、规划纲要、法律政策、监测评估在内的国策运行体系的过程,并以此期间中国妇女发展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为切入点,研究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推进男女平等的重要作用。第四部分研究在新时代妇情新变化、中国共产党男女平等新思想及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共同作用下,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运行体系在完善法律政策、健全相关机制、激发妇女主体潜力等方面的新发展,以及在此基础上,研究党和政府直面弱势妇女和农村妇女群体的生存和发展难题,推动新时代中国男女平等事业不断走向深入。第五部分研究新时代背景下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进一步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从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运行体系的内在局限及国策运行的外部环境来理解和认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发展面临的问题;然后,立足新的历史起点,探讨如何在完善法律政策、健全配套措施、增强机构建设、优化国策实施的外部环境等方面推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进一步发展。总之,二十多年来,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不断发展呈现出中国共产党对男女平等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拓展;呈现出中国共产党正视不同时期中国男女平等的现实情况和妇女发展的现实需求,推动妇女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发展取得突破性成就;呈现出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国男女平等事业逐渐走向深入的历史图景。但是,面向新时代背景下“三个平等”的新观点给中国男女平等和妇女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正面临着内在机制的不健全和外部环境的不完善的新挑战和新问题。对此,党和政府应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以更加科学化、现代化、系统化的方式推动妇女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男女两性平等发展、妇女自身全面发展。

吕琛[6](2018)在《新时期高校预防保健工作的办法与途径》文中认为校医院和卫生所等预防保健部门是进行高校预防保健工作的具体部门,高校预防保健工作的顺利进行不仅仅能够保证高校校园安全,还可以对《医疗保健机构工作规程》进行深度落实。本文主要从高校加强对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开展食堂卫生安全监测以及体检模式的开展入手,深入分析在新时期下,如何保障高校预防保健工作顺利进行,希望为我国高校预防保健工作提供参考价值。

李广[7](2017)在《“医教结合”的学校卫生保健教师培养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全球健康促进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学校卫生工作越来越重视教育与卫生的结合,并以此为基本策略,积极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卫生工作仅仅从卫生的立场展开,比较重视健康服务工作,因此在贯彻与实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理念的过程中,缺乏教育与卫生的实质性结合(即医教结合)行动与举措,无法像发达国家那样,取得学校卫生工作、尤其是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显着效果。究其根本原因,乃在于我国学校卫生工作缺乏“医教结合”的系统性设计和制度性保障,尤其是缺乏培育具有“医教结合”能力的卫生保健教师。本研究立足于我国学校卫生发展的现状,聚焦于新型卫生保健教师的专业化培养模式,运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和实证研究等方法,以问卷、访谈和考察等手段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以解放后我国大陆第一个卫生教育专业的建设实践为基础,以该专业探索“医教结合”的卫生保健教师培养模式为分析对象,详细分析和论证了我国新时期卫生保健教师的培养理念、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和教学过程,整体上探索了一个满足学校卫生工作需求、符合学校卫生发展趋势的专门职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医教结合”是学校卫生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理念,应将医教结合理念贯穿到卫生保健教师专业化培养的全过程,即包括了“医教结合”的培养规格的界定、“医教结合”的课程体系的构建、“医教结合”的课程教学的实施等至关重要的方面。2.学校卫生保健教师培养须坚持“三位一体”的基本内容框架,即以学校健康服务、学校卫生管理和学校健康教育为主要任务框架,描述学校卫生保健教师的核心能力和职业规范,从而开发卫生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实施课程教学和进行职业素养教育。3.学校卫生保健教师培养应突出教师终身发展理念。专业化培养需要以界定卫生保健教师的职业身份、角色任务和职业能力为基础,以提升卫生保健教师的职业发展能力为关键行动,最终落脚到构建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相结合的职业发展通道、建立卫生保健教师的资格认证制度和职业评聘制度等。4.学校卫生保健教师培养应坚持职业素养培养核心。具体通过探索以“能力”为基础的卫生教育专业课程实施模式、以“技能”为基础的卫生教育专业的教学设计方案、基于能力学习的卫生教育专业教学方法改革、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模式、课内课外一体的职业素养教育模式等等途径实现卫生保健教师职业素养培养。

袁聪智[8](2011)在《大连市高校医疗机构卫生服务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校医疗机构形成于计划体制之下,是为高校师生员工服务的卫生机构,目前履行着高校基本医疗、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四重职能。长期以来,它对高校发展的和谐与稳定起着积极作用。然而,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校医疗机构原有的运行机制出现了诸多不适应,尤其是近年来出现的高校医疗事故,由此引发的与高校医疗机构有关的种种问题也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思考。论文首先综述了相关文献,对高校医疗机构的内涵、职能、地位与作用等作了详细阐述。然后在专家访谈的基础上,编制高校医疗机构现状调查的相关问卷,对大连市7所高校医务人员及在校大学生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最后通过对调查数据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系统、全面整理,深入剖析大连市高校医疗机构运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以及影响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进而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与策略进行探索。最终从理论层面、实证层面、对策层面系统提出高校医疗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思路及措施建议。本研究的创新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供方、需方及外部条件三维角度出发,对大连市高校医疗机构的现状及卫生服务情况进行系统的调查,并从微观层面深入剖析高校医疗机构发展中的“瓶颈”;二是运用“投入—服务功能—产出”的评价模式对高校医疗机构工作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并试图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面做些探索;三是采用TOPSIS法与秩和比(RSR)法相结合进行评价,这样既弥补了TOPSIS法的不足,也克服了秩和比(RSR)法存在的缺陷,使得评价更为科学、全面。作为国内少有的高校医疗机构卫生服务状况调查和分析的实证研究,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不仅对促进高校医疗机构改革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对深化我国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理论的研究具有一定学术意义。

易新涛[9](2009)在《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是指由政府、社会公共组组织和广大农民集体供给,农民都能公平、普遍享用,以保证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之基本需要的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人民公社时期,以农村集体经济为基础和依托,国家必要投入和农民参与为补充,国家、集体、农民共同为广大农村提供了农业生产基本建设、文化教育、合作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它马克思主义农村公社思想的实践和丰富,是党和国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特色鲜明,又存有不足。随着人民公社的解体,尽管这些制度设计早已成为不复存在,但是对于当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本文首先从中外思想宝库中搜寻和分析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理论渊源,并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追溯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发展沿革;然后,横向展开,具体研究人民公社时期农业生产基本建设、农村文化教育、农村合作医疗、农村社会保障等主要基本公共服务;最后,从宏观上对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进行总结性思考,分析它的主要特点,评价它的地位和作用,指出它的局限性,以及对当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建立和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并使之均等化的启示。本文分三大部分八个章。第一部分即第一到三章,主要是绪论、理论渊源和历史溯源;第二部分即第四到七章,分章论述主要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第三部分即第八章和结束语,总体分析其主要特点、地位和作用、局限性和对当今的启示。第一章是绪论。主要提出了选题的缘由,分析了选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阐释了相关概念,提出了本文研究的思路、方法和框架,并对本文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点作了一些说明。第二章主要分析了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理论渊源,即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中有关未来社会的设想、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的设计(共产主义社会理论和农村公社理论)、苏联的农业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主要是列宁的农业公社理论和合作社理论、斯大林的农业集体化理论),以及中国传统思想中的民本、大同、均平思想。第三章是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历史溯源及其概述。本文简要考察封建王朝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民国时期不同历史语境下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包括乡村建设运动、国民政府的农村合作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互助合作运动中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结合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分析了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时代背景,概述性地介绍了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第四章主要论述人民公社时期农业生产基本建设。围绕“农业八字宪法”,人民公社时期,国家、集体和农民共同努力,为农业生产所提供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即治理江、河、湖、海,大兴水利工程;改良土壤,治理水土流失;推进农业机械化、工业化、化学化和电力化;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建立推广服务体系,提供农业气象服务,以及建设农村公路,发展邮电事业等。本文最后对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基本建设进行了总体评价。第五章着重论述了人民公社时期农村文化教育。本文分别从基础教育、扫盲和业余教育、职业教育三个方面,逐一阐述了各自的体系、内容、形式,以及民办教师问题,并对农村文化教育进行了总体评价。第六章围绕“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的医疗卫生方针,着重论述了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合作医疗。主要包括: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合作医疗的历史沿革、组织体系和队伍建设、主要服务内容等。最后,对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进行了一些分析。第七章着重阐述了人民公社时期以集体保障为主、国家保障为辅的农村社会保障。在回顾人民公社时期农村社会保障的历史沿革的基础上,思考了农村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和方式,包括农村社会优抚、灾荒赈济、贫困救助、“五保户”供养、麻风病人医治、回乡精简职工救济、下乡知识青年安置等,并对此进行了总体评价。第八章从宏观上阐述了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特点、作用和意义、局限性及其原因,以及对当今建立和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启示。最后是结束语,在回顾本文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本文研究的不足和尚未研究的问题,并对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后续研究提出了一些设想。

苏彬[10](2021)在《改革开放以来无神论宣传教育历程与经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宣传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党在宣传战线上的重要任务之一,党中央历来对此高度重视。无神论宣传教育在近年来取得丰硕成果,但在现实中,仍有少数党员“不信马列信鬼神”,宣传无神论仍面临缺乏学科支撑、频频遭受污名的境遇。因此,对改革开放以来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历程及经验启示进行梳理和总结,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学科建设,廓清对无神论宣传教育的成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大量文献研究可以发现,改革开放以来的无神论宣传教育可分为五个时期:改革开放初期,无神论宣传教育清除了“左”的错误,根据毛泽东“研究宗教,批判神学”的批示精神,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学科建设,为无神论宣传教育确立了理论前提,构筑了学科基础;改革开放全面展开时期,党中央对新时期无神论宣传教育作出总体部署。但在学术界关于“宗教是人民的鸦片”争论之后,无神论宣传教育逐渐失去学科支撑而走向式微,导致有神论的影响失去了制衡力量而持续扩大;上世纪90年代,针对社会转型和神秘主义影响所带来的伪科学、封建迷信蔓延,一批专家学者联起手来大力宣传无神论,协助中央取缔“法轮功”邪教组织,使无神论宣传教育在世纪之交站在新的起点之上;新世纪之初,面临“宗教热”的蔓延和境外宗教渗透的加剧,中央有关部门就无神论宣传教育和抵御境外宗教渗透作出部署,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了无神论的实体研究机构,为无神论宣传教育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宗教极端主义的崛起和有关无神论宣传教育的争议,党中央坚决遏制宗教极端思想蔓延,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大原则”等新论断,开辟了无神论宣传教育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全新局面。通过总结这段历程可以发现,无神论宣传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总能根据当时的形势,调整工作重心,勇担时代责任,应对风险挑战,在与有神论进行长期思想斗争的过程中表现出此消彼长的发展态势。在新时代进一步推进无神论宣传教育,中央的清醒和重视是基本前提,学者的责任和担当是有力推动,地方和部门的贯彻落实是重要依托,群众的发动和参与是坚实基础。

二、试论新时期高校预防保健工作的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新时期高校预防保健工作的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
    1.1 患者取药流程
    1.2 发药机工作流程
2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管理
3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管理模式的优化
4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实践效果
5 讨论

(2)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意义、不足
第一章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发展轨迹
    第一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形成的历史逻辑
        一、资本主义的入侵催生了近代国家观念和科技救国思潮的产生
        二、二十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复杂多变
        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实践
    第二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形成的思想渊源与影响因素
        一、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形成的思想渊源
        二、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形成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形成过程
        一、萌生阶段(1930-1955):在救国思想主导下,初步接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努力掌握专业知识
        二、发展阶段(1956-1981):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系统工程思想逐步成熟
        三、成熟阶段(1982-1996):在邓小平理论的影响下,开始用社会工程思想思考社会主义建设问题
        四、完善阶段(1997-2009):在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影响下,以“钱学森之问”为标志继续思考国家重点领域的发展问题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钱学森关于时代发展特征的分析
    第一节 对时代发展特征的把握分析(一):“科学技术”视角
        一、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不断发展
        二、当今世界科技发展呈现“大科学”发展态势
        三、把握产业革命才能推动社会不断发展
    第二节 时代发展特征的把握分析(二):“世界社会形态”视角
        一、世界社会形态是世界历史发展到信息革命时代的阶段性特征
        二、信息化、差异化、资本化是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
        三、钱学森对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解读
    第三节 对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和重大任务的认识
        一、第一次社会革命奠定了当前中国发展的制度优势、思想优势
        二、第二次社会革命亟需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不协调发展的问题
        三、主动为第三次社会革命作准备
    第四节 中国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战略对策
        一、 “时代差”决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任务是极其艰巨的
        二、科技立国重要性日益凸显
        三、用系统视角分析时代问题
    第五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总体内容
        一、基本理念与创新主张
        二、方法支撑和具体运用
        三、主要框架及基本内容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钱学森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创新探索
        一、瞄准新兴产业革命推动国家产业不断升级
        二、加强三大经济学研究助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三、运用系统工程提高经济管理水平
        四、创造性地提出人民体质建设主张
    第二节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一):大力开展“科技经济建设”
        一、科技是21 世纪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核心
        二、发挥社会主义国家优势大力推进科技经济建设
        三、建设主动型“宏观控、微观放”的科技经济管理体制
        四、依靠伦理、管理、法理规约科技经济行为
    第三节 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二):重视发展“人民体质建设”
        一、从整体的角度规划人民体质建设
        二、深入研究人体科学
        三、推进医学改革
        四、关心重视老龄人口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新探索
        一、钱学森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必要性
        二、钱学森论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三、研究社会主义精神财富创造事业的学问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思想建设是“主观表现”
        一、思想指导: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
        二、 理论研究:思维科学、系统科学、社会科学加行为科学是关键
        三、技术手段:思想政治社会工程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客观表现”
        一、 “中国文化是强大的国力”
        二、传统文化的扬弃主张
        三、建设21 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
        四、21 世纪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张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钱学森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创新探索
        一、较早进行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理论研究
        二、利用各种机会,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主张
        三、主张建立行政科学理论体系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一):政体建设
        一、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看法与主张
        二、行政机构必须因时因事进行调整
        三、建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行政工作体系
        四、总体设计部:现代国家智库建设的雏形
        五、中央科学技术委员会:加强科学技术的综合管理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二):法律建设
        一、法治以实现对社会和国家的最佳治理为目的
        二、构建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制系统工程
        三、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法治系统工程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三):民主制度建设
        一、为完善基本民主制度献计献策
        二、探索落实民主集中制的方法路径
        三、开展人民政协学研究助力协商民主
    第五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四):党的建设
        一、钱学森对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建议和主张
        二、钱学森关于领导科学及领导干部的培养主张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钱学森关于地理建设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钱学森提出地理建设的过程及基本主张
        一、钱学森提出地理建设的过程
        二、地理建设的主要内涵
        三、地理建设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 基础设施建设:国土工程
        一、把交通建设作为地理建设之本
        二、在“尊重”和“创造”基础上开展水利建设
        三、发展沙产业、林产业、草产业为代表的知识密集型产业
        四、加快现代城市建设
        五、推进重点地区发展
    第三节 地理建设(二):生态环境保护
        一、国家再生资源委员会:规划资源回收利用
        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三、灾害学研究:科学防治自然灾害
        四、城市学研究:山水城市发展主张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钱学森关于教育、科技、外交、国防发展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加快教育事业发展
        一、教育是第一位的大事
        二、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三、进行全面的教育改革
        四、开展大成智慧教育
    第二节 推动科学技术发展
        一、党要不断提升科技领导力
        二、社会科学也是第一生产力
        三、面向群众开展科普宣传
    第三节 积极践行和平外交政策
        一、平等是外交的基础
        二、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三、贯彻世界范围内的群众路线
        四、大力维护国家安全
    第四节 推进国防与军队现代化建设
        一、认真研究21世纪国防建设重点问题
        二、加强战略战术运用确保打赢现代战争
        三、顺应国际军事变革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
    本章小结
第八章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总体评价与当代价值
    第一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贡献
        一、以系统理论创新分析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和发展问题
        二、深入阐明了科学技术推动国家进步发展的作用机理
        三、为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中的难点和热点献计献策
        四、解读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中的某些重要论断和观点
        五、提出并尝试破解21 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发展问题
    第二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特点
        一、科学家的理想性与问题本身的复杂性
        二、技术方法的科学性与具体场景的适用性
        三、学理上的逻辑性与实践中的有限性
    第三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评价
        一、性质上:它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阶段性:它是还不成熟、不完善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三、实践上: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四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教育启示
        一、树立求真求实态度,认真研究国家发展中的各类问题
        二、汲取人物思想智慧,助力推动思政教育创新发展
        三、注重资源开发利用,挖掘展现先进群体精神风貌
        四、贯彻立德树人方针,实现高等教育道德性与知识性逻辑的统一
        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强化科学家队伍的国家观教育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新医改下SDU校医院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的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内容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营销基础理论综述
        2.1.1 营销的内涵
        2.1.2 7Ps营销理论概述
        2.1.3 市场营销分析工具
    2.2 医院营销研究综述
        2.2.1 医院营销概述
        2.2.2 医院营销策略相关研究
    2.3 社区卫生服务营销研究综述
        2.3.1 社区卫生服务概述
        2.3.2 社区卫生服务营销相关研究
    2.4 文献述评
第3章 SDU校医院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的营销现状与问题
    3.1 SDU校医院简介
    3.2 SDU校医院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的营销现状
    3.3 SDU校医院社区卫生服务项目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第4章 SDU校医院社区卫生服务项目营销环境分析
    4.1 宏观环境分析
        4.1.1 政治环境
        4.1.2 经济环境
        4.1.3 社会环境
        4.1.4 技术环境
    4.2 行业环境分析
        4.2.1 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
        4.2.2 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
        4.2.3 替代品的替代能力
        4.2.4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4.2.5 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4.3 内部资源和能力分析
        4.3.1 内部资源分析
        4.3.2 内部能力分析
第5章 SDU校医院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的营销策略制定
    5.1 产品策略
    5.2 价格策略
    5.3 渠道策略
    5.4 促销策略
    5.5 人员策略
    5.6 有形展示策略
    5.7 过程管理策略
第6章 SDU校医院社区卫生服务项目营销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6.1 财务制度保障措施
    6.2 信息化保障措施
    6.3 监督制度保障措施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2.1 Msssive MIMO技术
    2.2 极简载波技术
    2.3 超密集组网
    2.4 MEC技术
3 总结

(5)中国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历史演进及推进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现状和目标
        (一)国内关于男女平等的研究
        (二)国内关于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研究
        (三)国外相关研究
        (四)文献述评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五、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一)主要创新点
        (二)研究不足
第一章 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男女平等观
        (一)私有制是男女不平等的根源
        (二)无产阶级解放道路是妇女解放的根本道路
        (三)妇女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伟大作用
    二、毛泽东男女平等思想
        (一)“四权”是中国妇女受压迫的社会总根源
        (二)在革命斗争中求解放,在参与生产中求平等
        (三)劳动妇女是争取男女平等的主体力量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共领导人的男女平等观
        (一)邓小平男女平等观
        (二)江泽民男女平等观
        (三)胡锦涛男女平等观
        (四)习近平男女平等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孕育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推进男女平等的初步探索
        (一)动员妇女参政议政,争取男女政治权利平等
        (二)打破封建土地制度,争取男女经济权利平等
        (三)实行婚姻制度改革,争取妇女婚姻自由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推进男女平等的全面探索
        (一)男女平等成为国家宪法的基本原则
        (二)颁布《婚姻法》构建新型婚姻家庭关系
        (三)保障妇女参加普选和民主建政
        (四)强调同工同酬与保护妇女劳动权益
    三、改革开放初期党推进男女平等的全新探索
        (一)修改《婚姻法》,应对新时期婚姻新问题
        (二)直面妇女参政低谷,切实维护妇女参政权利
        (三)促进妇女公平就业,深化妇女劳动权益保障
        (四)出台《妇女权益保障法》,推动妇女权益保障法制化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确立及逐步完善
    一、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提出和确立
        (一)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提出的时代背景
        (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提出
        (三)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确立
    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运行体系的建构
        (一)明确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组织体系
        (二)制定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纲要规划体系
        (三)构筑保障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执行的法律政策体系
        (四)建立科学推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监测评估体系
    三、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对妇女发展的初步推进
        (一)多措并举保障妇女就业创业
        (二)齐抓共管积极推动妇女参政
        (三)多部门联合共促妇女成长成才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时代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发展
    一、新时代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发展的新机遇
        (一)新时代妇女发展的新样态
        (二)习近平男女平等的新思想
        (三)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要求
    二、新时代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运行体系的新进展
        (一)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政策体系的突破性成果
        (二)妇女发展纲要规划凸显妇女的主体地位
        (三)法律政策性别平等评估机制的探索和建立
    三、新时代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对妇女发展问题的新突破
        (一)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得到有力保障
        (二)助力贫困妇女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三)促进农村妇女平等参与村民自治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时代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一、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妇女发展问题凸显
        (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法律政策体系有待完善
        (三)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执行力度亟需加强
    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发展受阻的原因分析
        (一)地方政府对男女平等的重视程度有限
        (二)相关机构的权威性与协调性不足
        (三)性别平等文化环境尚未形成
    三、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未来发展的着力点
        (一)完善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法律政策
        (二)健全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配套措施
        (三)增强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机构建设
        (四)营造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文化环境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6)新时期高校预防保健工作的办法与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预防保健的新思路
    (一) 加强对传染性疾病的防控
    (二) 开展食堂卫生安全监测
    (三) 健康教育模式
    (四) 健康体检模式
二、实现预防保健服务保障的途径
    (一) 组织建设到位
    (二) 法制化管理到位
    (三) 制度化建设到位
    (四) 经费投资到位
    (五) 网络化建设到位
三、结束语

(7)“医教结合”的学校卫生保健教师培养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健康促进时代的来临
        1.1.2 学校卫生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1.1.3 学校卫生专业人才培育成为核心议题
        1.1.4 专业化学校卫生专业人才培育机构建设的迫切需求
    1.2 研究目的
        1.2.1 深刻透视并确立我国学校卫生保健教师的职业身份
        1.2.2 比较探索卫生保健教师的“医教结合”培养模式
        1.2.3 论证分析卫生教育专业的培养理念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与价值
        1.3.2 实践意义与价值
    1.4 对象与概念界定
        1.4.1 研究对象
        1.4.2 概念界定
    1.5 研究假设、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假设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方法
        1.5.4 技术路线
    1.6 文献综述与国内外研究进展
        1.6.1 学校卫生工作模式强调“教育”与“卫生”的结合
        1.6.2 需要同时关注卫生保健教师的“数量”与“质量”
        1.6.3 卫生保健教师培养方式存在“专门培养”与“短期培训”
        1.6.4 卫生保健教师的角色内涵包括能力和道德
        1.6.5 学校健康教育危机与挑战并存
        1.6.6 对已有文献研究后的发现
第2章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职业人才核心能力培养培养理论
        2.1.1 理论发展与要点
        2.1.2 该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
    2.2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2.2.1 理论发展与要点
        2.2.2 该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
    2.3 学校卫生工作计划的理论发展
        2.3.1 理论发展与要点
        2.3.2 对本研究的启示
第3章 学校卫生保健教师专业化培养论证
    3.1 学校卫生保健教师专业化培养的必要性论证
        3.1.1 人类对健康的专业化认识与需求
        3.1.2 学校卫生工作专业化发展的推动
        3.1.3 学校卫生从业人员专业化发展的推动
    3.2 学校卫生保健教师专业化培养可行性论证
        3.2.1 我国学校卫生教育人才专业化培养的历史探索
        3.2.2 我国重建卫生教育人才专业化培养机构的可行性论证
        3.2.3 新时期卫生教育专业重建的实践探索
第4章“医教结合”的卫生保健教师的培养理念与目标
    4.1“医教结合”的卫生保健教师的培养理念
        4.1.1 学校卫生确立“医教结合”理念的历史经验
        4.1.2 学校卫生工作推进“医教结合”的实践
        4.1.3“医教结合”对学校卫生保健教师培养的基本价值
        4.1.4 卫生保健教师的“医教结合”培养理念
    4.2“医教结合”的卫生保健教师培养目标
        4.2.1 卫生保健教师的职业身份确认
        4.2.2 卫生保健教师的角色描述
        4.2.3 卫生保健教师的“职业规范”描述
第5章 三位一体:“医教结合”的卫生保健教师的课程论
    5.1“医教结合”的卫生保健教师培养课程体系概述
    5.2 卫生保健教师培养的课程结构开发的原则与方法
        5.2.1 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结构关系
        5.2.2 卫生保健教师培养的课程体系展开的结构顺序
    5.3 卫生保健教师培养的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与方法
        5.3.1 以共通能力培养为导向开发普通文化课程内容
        5.3.2 以健康技能训练为导向开发专业课程内容
    5.4 卫生保健教师培养的课程整合的原则与方法
    5.5 卫生保健教师的“医教结合”培养方案的文本分析
        5.5.1 卫生保健教师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计划文本
        5.5.2 与相关人才培养方案的文本比较
        5.5.3 卫生保健教师培养方案的合理性分析
第6章 理实交融:“医教结合”的卫生保健教师培养的教学论
    6.1“医教结合”的卫生保健教师培养的教学过程概述
    6.2 基于“医教结合”的卫生保健教师培养的教学体系设计
        6.2.1 卫生保健教师培养的教学体系设计的基础
        6.2.2 卫生保健教师培养的教学体系设计
    6.3 以“能力”为基础的卫生保健教师培养的教学策略
        6.3.1 卫生保健教师培养重在健康“能力”训练
        6.3.2 以“技能”为基础的健康教育理论的启发
        6.3.3 以“技能”为基础的卫生保健教师培养的教学设计
    6.4 基于能力学习的卫生保健教师培养的教学方法改革
        6.4.1 卫生保健教师培养的教学方法的特征
        6.4.2 卫生保健教师培养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思路
        6.4.3 卫生保健教师培养的教学方法改革的行动和效果
    6.5 卫生保健教师职业素养教育的途径
        6.5.1 重视卫生保健教师的职业素养教育
        6.5.2 卫生保健教师职业素养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6.6“医教结合”的卫生保健教师培养的教学过程的效果评价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1.1“医教结合”是当前学校卫生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理念
        7.1.2 学校卫生保健教师培养应坚持“三位一体”的基本内容框架
        7.1.3 学校卫生保健教师培养应突出教师终身发展理念
        7.1.4 学校卫生保健教师培养应坚持职业能力培养核心
    7.2 建议
        7.2.1 强化实践层面的认识与理解,重视学校健康教育的意义
        7.2.2 强化政策层面对接与保障,建立卫生保健教师职业发展制度
        7.2.3 落实学校卫生工作质量评价,全面深入推进学校卫生工作
        7.2.4 重建学校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深化学校健康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附录A:本研究的调研记录
附录B:2013 年上海市XX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教师情况调研报告
附录C:关于卫生保健教师专业化培育问题调研问卷(家长版)
附录D:关于卫生保健教师专业化培育问题调研问卷(学生版)
附录E:关于卫生保健教师专业化培育问题个人访谈名录
附录F:访谈提纲
附录G:上海市学校卫生保健教师职业发展制度(建议稿)
附录H:上海市中小学卫生保健人员岗位工作职责与要求(建议稿)
在读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致谢

(8)大连市高校医疗机构卫生服务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高校医疗机构相关研究进展
        1.2.2 卫生服务相关研究进展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高校医疗机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2.1 高校医疗机构的概述
        2.1.1 高校医疗机构的界定
        2.1.2 高校医疗机构的特点
        2.1.3 高校医疗机构的地位及作用
    2.2 高校医疗机构的职能定位
        2.2.1 基本医疗服务职能
        2.2.2 公共卫生服务职能
        2.2.3 预防保健职能
        2.2.4 健康教育职能
    2.3 高校医疗机构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3.1 高校医疗机构目前存在的问题
        2.3.2 原因分析
3 大连市高校医疗机构现状调查及分析
    3.1 大连市高校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设备现状
        3.1.1 房屋设置情况
        3.1.2 基本设备拥有情况
        3.1.3 药品配备情况
        3.1.4 床位编制情况
        3.1.5 现有科室设置情况
    3.2 大连市高校医疗机构人力资源现状调查及分析
        3.2.1 人力资源配置现状与素质评价
        3.2.2 人员培训现状与培训需求评估
        3.2.3 卫生技术人员工作满意度及稳定性情况
    3.3 大连市高校医疗机构运行状况
        3.3.1 高校医疗机构的管理状况
        3.3.2 高校医疗机构卫生服务情况
    3.4 结果与讨论
4 大连市高校医疗机构卫生服务评价研究
    4.1 大学生对高校医疗机构卫生服务的利用情况
        4.1.1 非首选高校医疗机构就诊原因分析
        4.1.2 首选高校医疗机构就诊原因分析
        4.1.3 高校医疗机构卫生服务利用程度分析
    4.2 高校医疗机构卫生服务反应性评价
        4.2.1 卫生服务反应性的内涵
        4.2.2 高校医疗机构卫生服务反应性分析
        4.2.3 高校医疗机构卫生服务反应性各要素评分
    4.3 高校医疗机构卫生服务满意度评价
        4.3.1 患者满意度的内涵
        4.3.2 高校医疗机构卫生服务满意度分析
        4.3.3 高校医疗机构卫生服务满意度各要素评分
    4.4 高校医疗机构卫生服务的综合评价
        4.4.1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及评价指标的筛选
        4.4.2 评价模型构建
        4.4.3 评价结果分析
    4.5 结果与讨论
5 大连市高校医疗机构发展策略
    5.1 大连市高校医疗机构卫生服务的SWOT分析
        5.1.1 高校医疗机构发展的优势
        5.1.2 高校医疗机构发展的劣势
        5.1.3 高校医疗机构发展的机遇
        5.1.4 高校医疗机构发展的威胁
        5.1.5 高校医疗机构发展SWOT矩阵的构建
    5.2 大连市高校医疗机构发展对策与建议
        5.2.1 实施人才战略,努力提高高校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
        5.2.2 以人为本,创优质就诊"软环境"和"硬环境"
        5.2.3 优化卫生服务职能,加强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服务
        5.2.4 创建科学的管理体制,提高工作效率
        5.2.5 更新观念,创新服务模式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9)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缘起
    1.2 选题的意义
    1.3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及相关问题的研究综述
        1.3.1 人民公社问题的相关研究
        1.3.2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问题的相关研究
        1.3.3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相关研究
    1.4 相关概念阐释
        1.4.1 公社、人民公社、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时期
        1.4.2 服务、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农村基本公共服务
    1.5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主要框架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5.3 主要框架
    1.6 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1.6.1 重点
        1.6.2 难点
        1.6.3 创新点
第二章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理论渊源
    2.1 空想社会主义对未来社会的设想
    2.2 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的设计
        2.2.1 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
        2.2.2 农村公社理论
    2.3 苏联的农业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2.3.1 列宁的农业公社理论、合作社理论
        2.3.2 斯大林的农业集体化理论
    2.4 中国传统思想中的民本、大同、均平思想
        2.4.1 民本思想
        2.4.2 大同思想
        2.4.3 均平思想
第三章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历史溯源及其主要内容
    3.1 封建王权时代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
        3.1.1 建设农田水利
        3.1.2 修筑道路、桥梁和渡口
        3.1.3 救灾备荒,扶贫济困,养老抚幼
    3.2 民国时期不同历史语境中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
        3.2.1 乡村建设运动中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
        3.2.2 国民政府农村合作运动中的基本公共服务
        3.2.3 中国共产党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中的基本公共服务
    3.3 互助合作运动中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
        3.3.1 农田水利建设的逐步展开
        3.3.2 农村文化教育体系的逐步形成
        3.3.3 农村合作医疗的萌芽
        3.3.4 由自我保障向集体保障的转变
    3.4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时代背景
        3.4.1 社会主义国家赶超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浪潮
        3.4.2 农业的"大跃进"运动
    3.5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 人民公社时期农业生产基本建设
    4.1 治理江河湖海,大兴水利工程
        4.1.1 治理江河,开沟挖渠
        4.1.2 开挖机井,发展机电排灌
        4.1.3 加固堤防,发展小型水利
    4.2 改良土壤,治理水土流失
        4.2.1 治理盐碱地
        4.2.2 排涝减渍
        4.2.3 治理水土流失
    4.3 推进农业机械化、工业化、化学化和电力化
        4.3.1 开展农业机械化运动
        4.3.2 兴办农村工业
        4.3.3 扩大化肥、农药生产,发展农村小水电站
    4.4 发展农业科学技术,提供农业科技和气象服务
        4.4.1 发展农业技术研究
        4.4.2 建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4.4.3 开展农业气象服务
    4.5 修筑农村公路,发展邮电事业
        4.5.1 修筑农村公路
        4.5.2 发展邮电事业
    4.6 对人民公社时期农业生产基本建设的总体评价
        4.6.1 人民公社时期农业生产基本建设的积极作用
        4.6.2 人民公社时期农业生产基本建设的局限
第五章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文化教育
    5.1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文化教育的发展历程
        5.1.1 农村文化教育体系的形成与完善
        5.1.2 农村文化教育的停滞与破坏
        5.1.3 农村文化教育新局面的开始
    5.2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础教育
        5.2.1 农村基础教育的统一体系
        5.2.2 农村基础教育的实施
        5.2.3 农村基础教育中的民办教师
    5.3 农村扫盲和业余文化教育
        5.3.1 农村扫盲和业余文化教育的体系
        5.3.2 扫盲和业余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
        5.3.3 扫盲和业余文化教育的主要形式
    5.4 农村职业教育
        5.4.1 农业中学的创办与发展
        5.4.2 半工(农)半读职业学校的创办
        5.4.3 职业中学的恢复和发展
    5.5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文化教育的总体评价
        5.5.1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文化教育的积极作用
        5.5.2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文化教育的局限
第六章 人民公社时期的农村合作医疗
    6.1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合作医疗的历史沿革
        6.1.1 农村合作医疗的探索
        6.1.2 合作医疗制度的普及
        6.1.3 合作医疗制度的式微
    6.2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合作医疗的组织体系和队伍建设
        6.2.1 农村合作医疗的三级组织体系
        6.2.2 医疗队伍的建设与形成
        6.2.3 赤脚医生的出现与成长
    6.3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合作医疗的主要服务内容
        6.3.1 开展卫生宣传和爱国卫生运动
        6.3.2 实施医疗救治和预防接种
        6.3.3 坚持"三土"、"四自",发展中医中药事业
        6.3.4 开展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工作
    6.4 对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合作医疗的评价
        6.4.1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作用
        6.4.2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合作医疗的局限
第七章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社会保障
    7.1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沿革
        7.1.1 以集体保障为主、国家保障为辅的农村社会保障
        7.1.2 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农村社会保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7.2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方式
        7.2.1 农村社会优抚
        7.2.2 灾荒赈济
        7.2.3 农村社会贫困救助
        7.2.4 "五保户"供养
        7.2.5 麻风病人救治
        7.2.6 回乡的精简退职职工救济
        7.2.7 下乡知识青年安置
    7.3 对人民公社时期社会保障的总体评价
        7.3.1 人民公社时期社会保障的积极作用
        7.3.2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社会保障的局限
第八章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特点、意义与作用、局限性及其对当代启示
    8.1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特点
        8.1.1 供给主体的多元性
        8.1.2 供给决策的单向性
        8.1.3 服务内容的广泛性
        8.1.4 筹资渠道的多重性
        8.1.5 供给方式的计划性和强制性
        8.1.6 价值理念的均等性
    8.2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意义与作用
        8.2.1 马克思主义农村公社思想的实践、丰富和发展
        8.2.2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次有益尝试
        8.2.3 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支持"工业优先"战略的实施
        8.2.4 满足了农民最基本的生存需求
        8.2.5 化解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
        8.2.6 提高农民思想文化素质,营造了良好社会风气
    8.3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缺陷和不足及其原因
        8.3.1 城乡失调严重,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低
        8.3.2 各地之间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不平衡
        8.3.3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缺乏长期稳定的发展过程,具有浓厚的运动色彩
        8.3.4 缺乏农民的需求表达机制,供给脱离了农民的实际需要
        8.3.5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排斥市场机制的作用
    8.4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8.4.1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应着眼于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8.4.2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
        8.4.3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应确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化供给主体
        8.4.4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应形成便捷高效的运行机制
        8.4.5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完善需要一个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后记

(10)改革开放以来无神论宣传教育历程与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述评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
        1.3.1 研究方法
        1.3.2 理论基础
    1.4 核心概念阐释
        1.4.1 无神论
        1.4.2 马克思主义无神论
        1.4.3 无神论宣传教育
2 改革开放初期无神论宣传教育的重启
    2.1 改革开放初期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形势
        2.1.1 宗教工作的拨乱反正
        2.1.2 对个人崇拜问题的反思
    2.2 确立无神论宣传教育的理论前提
        2.2.1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研究宗教
        2.2.2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无神论宣传教育
        2.2.3 反对封建主义和蒙昧主义
    2.3 构建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学科基础
        2.3.1 恢复宗教研究机构
        2.3.2 启动宗教学学科建设
3 改革开放全面展开时期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式微
    3.1 改革开放全面展开时期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形势
        3.1.1 在全面改革开放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1.2 在清除精神污染中对待宗教问题的“慎重”态度
        3.1.3 在落实党的宗教政策中克服“左”的思想
    3.2 中央对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决策部署
        3.2.1 “中央19号文件”对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定位
        3.2.2 “八二宪法”制定中关于“宣传无神论的自由”的争论
        3.2.3 1990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对无神论宣传教育的重申
    3.3 无神论宣传教育在学术研究中的失语
        3.3.1 关于“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的争论
        3.3.2 中国无神论学会的停摆
        3.3.3 无神论在“宗教与文化”研究中的缺位
4 世纪之交“法轮功”的成势与无神论宣传教育的新起点
    4.1 世纪之交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形势
        4.1.1 中国的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
        4.1.2 世界范围内神秘主义的影响
        4.1.3 美国和苏联对人体特异功能的研究
    4.2 “无神论无人讲”与“法轮功”的成势
        4.2.1 “特异功能热”的形成
        4.2.2 伪科学和伪气功的发展
        4.2.3 “法轮功”的组织化扩张
    4.3 无神论宣传教育的新起点
        4.3.1 响应新号召:批判封建迷信和伪科学
        4.3.2 凝聚新力量:重建中国无神论学会
        4.3.3 承担新任务:协助中央取缔“法轮功”邪教组织
        4.3.4 营建新阵地:创办《科学与无神论》杂志
5 新世纪之初无神论宣传教育的新任务
    5.1 新世纪之初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形势
        5.1.1 “宗教热”从农村向城市蔓延
        5.1.2 境外宗教渗透的加剧
    5.2 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协同推进
        5.2.1 中央六部委出台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的文件
        5.2.2 抵御境外宗教渗透与防范校园传教
        5.2.3 成立无神论研究机构
6 十八大以来无神论宣传教育的新局面
    6.1 十八大以来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形势
        6.1.1 宗教极端主义的崛起
        6.1.2 “党员信教”与“信徒入党”问题的争论
        6.1.3 无神论宣传教育争议再起
    6.2 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创新发展
        6.2.1 “坚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大原则”
        6.2.2 遏制宗教极端思想的影响
        6.2.3 拓展无神论宣传教育的阵地
7 改革开放以来无神论宣传教育的经验启示
    7.1 中央的清醒和重视是做好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基本前提
    7.2 学者的责任和担当是做好无神论宣传教育的有力推动
    7.3 地方和部门的贯彻落实是做好无神论宣传教育的重要依托
    7.4 群众的发动和参与是做好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坚实基础
8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试论新时期高校预防保健工作的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J]. 盛永琴,张莹.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1(24)
  • [2]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研究[D]. 王秀芳. 兰州大学, 2021(09)
  • [3]新医改下SDU校医院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的营销策略研究[D]. 邵敏. 山东大学, 2020(05)
  • [4]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5]中国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历史演进及推进策略研究[D]. 张小宝.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4)
  • [6]新时期高校预防保健工作的办法与途径[J]. 吕琛. 品牌研究, 2018(05)
  • [7]“医教结合”的学校卫生保健教师培养模式研究[D]. 李广. 上海师范大学, 2017(11)
  • [8]大连市高校医疗机构卫生服务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D]. 袁聪智. 大连理工大学, 2011(10)
  • [9]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研究[D]. 易新涛. 武汉大学, 2009(05)
  • [10]改革开放以来无神论宣传教育历程与经验研究[D]. 苏彬.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2)

标签:;  ;  ;  ;  ;  

论新时期高校预防保健工作的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