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Tired or Tiring(论文文献综述)
熊琦,徐澍[1](2020)在《单位累犯新论》文中认为单位犯罪存在犯罪主体和刑罚承担主体分离的现象,相关自然人所受自由刑不应与单位所受刑罚等同,以自然人自由刑为基准确定单位累犯存在困境。即便在《刑法修正案(八)》施行之后,以罚金刑为基准确定单位特殊累犯仍有困难。因此,我国现行累犯制度无法适用于单位。单位的人格来自法律的拟制,单位的人身危险性具有中断性和可变性。此外,考虑到我国单位犯罪从属于自然人犯罪的现状,增设单位累犯在我国刑法体系下也有困境。除对单位适用特别没收和判处较重罚金外,我国刑法应对涉及单位犯罪的各种情况进行类型化区分,将自然人在前后罪中一致的情形纳入自然人累犯的范畴。
苏云,魏再金[2](2020)在《“犯罪免疫”与累犯回归》文中提出累犯制度关涉犯罪人的重大切身利益,累犯的正当性基础不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戈多"。但无论是传统的报应刑、预防刑及综合主义等理论论证,还是一些学者尝试的实证论证都存在难以弥补的缺陷。借助免疫学的相关原理,可以得出累犯的正当性在于通过从重处罚促使当事人产生一种"犯罪免疫力"的结论。立足这一结论,可以进一步分析得出特殊累犯应该采用同质累犯说、累犯不宜一律从重处罚、累犯可以适用假释以及在符合一定条件下应该肯定单位累犯等结论,并可理清毒品再犯和累犯之关系。
陈祖瀚[3](2021)在《一般累犯的适用问题》文中研究表明
尹亚秋[4](2021)在《我国累犯制度反思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赵红兵[5](2021)在《致密油藏体积压裂水平井产能主控因素评判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X区长7储层属于典型的致密砂岩油藏,以体积压裂水平井作为主体开发技术。历经多年开发实践,研究区压裂水平井存在开发效果差异大和产能主控因素不明的问题,油田稳产形势严峻。因此,划分研究区压裂水平井的生产动态模式,明确各种因素与产能之间的关系,评判致密油藏体积压裂水平井的产能主控因素并建立适应的产能预测方法,对研究区后期的新井部署和开发调整具有指导意义。论文根据X区的地质、开发和工程等方面的数据,运用统计学分析手段,依据初产水平和累产水平两个参数,建立研究区压裂水平井的生产动态模式划分标准,据此将研究区准自然能量开发的压裂水平井划分为以下三种模式:中高初产稳产型、中高初产递减型、持续低产型。针对上述三种生产动态模式,分别拟合出产量随时间的递减曲线,研究区准自然能量开发水平井产能符合双曲递减规律,油田产量递减较快。进一步结合典型压裂水平井的生产动态剖析,从地质、工程和开发三个方面梳理优选出15项产能影响因素,建立起一套致密油藏压裂水平井产能综合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针对X区66口压裂水平井,依次运用偏相关分析法和灰色关联法等统计分析方法,落实出研究区初产水平和累产水平的主控因素,形成了有效的产能主控因素综合评判方法。X区初产水平主控因素的评判排序结果为:裂缝密度>水平段长>加砂强度>用液强度>返排率。基于产能主控因素评判结果,结合三种生产动态模式的递减规律,建立起了研究区压裂水平井的产能预测模型,可控制初产水平预测误差在7.8%以下。论文实现对致密油藏体积压裂水平井产能的有效预测,解决了研究区产能主控因素不明,产能预测困难的问题,为后续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藏的新井部署和开发调整提供了理论依据。
韩飞[6](2021)在《基于轴载数据的甘肃省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时机优化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公路总里程不断增长,同时养护里程也逐年增长,庞大的公路里程给我国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经过几十年的大规模发展,我国公路事业由“建设为主”转为“建养并重”阶段。因此,研究沥青路面最佳预防性养护时机对我国目前的公路养护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了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的理念及主要特征。基于甘肃省公路历年交通轴载数据和路面使用性能实测数据等信息,结合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特点,对其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时机的确定展开研究。沥青路面在交通荷载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使用性能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本文以甘肃省高速公路和二级公路沥青路面具体数据为依托,利用数据处理及数据挖掘的相关理念和方法对其典型公路路段进行交通轴载状况分析、使用性能评价、预测及最佳预防性养护时机确定等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有:(1)交通量数据调研及轴载数据计算分析:介绍了本文所采集交通量数据的来源及类型,分析了甘肃省交通轴载的特性,计算了多条典型路段的历年累计轴载次数,分析了公路整体车型的分布,并对交通荷载进行分级,最后得出高速公路和二级公路交通轴载数据分布规律及发展趋势。(2)沥青路面使用状况调研分析及评价:分析了沥青路面的常见病害及是否与轴载有关,调研了甘肃省沥青路面的实际病害情况,并根据相关文献做了分析。对高速公路和二级公路路面状况具体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其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及趋势,确定了PCI作为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并分别分析了高速公路和二级公路PCI的衰减规律和趋势。(3)沥青路面使用性能预测模型研究:分析了影响路面使用性能的主要因素,得出交通轴载作用是影响路面性能的主要动态因素。通过比选分析各预测模型的特点和适用条件,选择了回归模型和灰色模型建模,最终建立了基于累计轴载数据的沥青路面性能衰变回归方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评价,得出模型预测效果良好。(4)沥青路面最佳预防性养护时机研究:通过对比研究国内外常用的两种路面最佳预防性养护时机确定方法的特点与不足,基于本文建立的路面性能预测方程,提出了基于轴载数据的沥青路面最佳养护时机模型,并利用典型路段案例分析验证模型的可操作性及合理性,为甘肃省公路预防性养护提供合理的建议和方案。基于以上研究内容和成果,本文提出了基于轴载数据的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最佳时机的确定方法,为甘肃省高速公路和二级公路的预防性养护时机的确定提供了依据和建议,也为我国公路养护决策提供了参考。
李柯[7](2021)在《德加与劳特累克舞女题材绘画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十九世纪后半叶到二十世纪初,印象主义与后印象主义先后以崭新的姿态登上了法国画坛。本文主要论述两位法国艺术大师,印象派画家埃特加·伊莱尔·日尔曼·德加和后印象派画家亨利·德·图卢兹·劳特累克。两位艺术家对舞女题材绘画都有所涉猎,他们是十九世纪欧洲舞女题材绘画的杰出代表。德加与劳特累克同为法国画家,相互之间有过交集,劳特累克曾十分崇拜德加,德加的绘画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劳特累克的艺术创作。两位画家都以舞女为题材创作了大量作品,德加的舞女题材创作是古典主义造型与印象主义色彩的完美结合,是他自己的学术实验,是“学术”的。而劳特累克的舞女题材创作是其放纵生活环境的重要构成因素之一,是“人”,是物质化的存在。劳特累克的艺术是他物质化追求的体现,是其内心独白与情绪的抒发,是自我嘲讽中的解读。两位画家在照片截取式构图、对真实的关注、运动感的瞬间捕捉以及艺术形式的多种表达上有相近之处。而在色彩的表现、线条的运用、视角的表达以及人物形象的表现方式上有所不同。文章分为五章,分别对德加与劳特累克舞女题材的创作源起、舞女题材的共同之处、舞女题材的差异之处、造成二者舞女题材绘画异同的共同性基础与差异性原因,以及两位画家舞女题材绘画比较研究所呈现出的贡献与价值进行阐述。通过德加与劳特累克舞女题材绘画的对比研究,发现在相同的时代背景、艺术思潮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下,二者在舞女题材绘画表达出的相同之处。以及在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艺术关注点影响下,二者在舞女题材绘画上的明显差异。通过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发现不同的人生经历对艺术家艺术风格的影响,以及舞女题材创作在德加与劳特累克艺术生涯中扮演的不同角色,清晰的理顺印象派与后印象派在艺术观念上的差异,并加强对“审美”与“审丑之美”的认知,分析两位艺术家的作品对现代主义绘画的启蒙。同时德加与劳特累克的舞女题材绘画对社会底层妇女生活状态的揭示有助于社会对现实的关注与思考,加深人们对涉及社会本质问题的理解与探索。不管是德加的舞女题材作品还是劳特累克的舞女题材作品,两位艺术家的作品在表现手法上的创新和传递出的正向价值都对后世的艺术产生了积极影响。
管赛北[8](2020)在《心理脱离对Y银行员工工作压力缓解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内外部竞争加剧,经营及管理压力凸显,Y银行作为昆明市内传统的区域性银行,上述问题尤为严峻。为解决自身面临的经营及管理压力,Y银行将加大对员工的考核与管理,对员工提出了更为苛刻的工作要求,而员工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往往承受着来自精神及身体的双重压力,包括工作时间长、工作难度大、工作要求高、自身能力欠缺、领导期望值高、职业生涯规划迷茫等一系列工作压力,长此以往,Y银行员工出现了工作效率低下、工作满意度下降、离职倾向等情况,工作压力问题已经成为银行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问题。经研究发现,心理脱离能够有效缓解员工工作压力,因此本文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探讨心理脱离对Y银行员工工作压力的缓解作用,具有一定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Y银行员工工作压力现状展开研究,其次根据研究结论进一步探讨员工非工作时间的活动对心理脱离的影响以及心理脱离对躯体症状反应的影响,从而得出研究结论,为Y银行运用心理脱离手段帮助员工缓解工作压力提供依据。为实现研究目的,本文采用了访谈法及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首先通过访谈法分析得出Y银行员工的工作压力现状,其中员工工作压力类型主要表现为工作要求高、工作难度大、工作时间长、自身能力欠缺、职业生涯规划困惑、收入不够、领导期望值高七类;工作压力反应主要表现为背痛、头痛、情绪低落、焦虑、睡眠质量差、肥胖、亚健康、烦躁、迷茫、急躁、掉头发十种;工作压力调节方式较为集中,主要表现为自我心理调整、陪伴家人、朋友聚会、娱乐活动、沟通交流、运动、做家务七种。然后通过问卷调查法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员工休息时间所做的与工作有关的活动负向影响心理脱离,照看孩子的活动正向影响心理脱离;心理脱离负向影响员工躯体症状,包括头痛及累或疲乏症状。
余茵竹[9](2020)在《一般累犯的司法疑难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累犯在国内外刑法学中,几乎是与犯罪有着同样悠久历史的重要刑法命题。各地学者们在一般累犯的概念、构成要件设置的合理性和累犯立法的实证研究中耗费大量心血,已完成大量着述,但对一般累犯制度的适用问题的探讨尚有忽视,目前涉及文献较少。我国刑法关于累犯的规定过于简洁,立法对复杂情形下的累犯的构成不够明确。理论界对累犯与假释犯、累犯与罪数形态、累犯与数罪并罚分别形成竞合时的司法适用问题的研究尚不够具体深入,而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累犯现象又极为的错综复杂,这导致了司法实践中对特殊复合形态下的一般累犯认定的混乱场面。由于法官对疑难累犯的认识存在分歧且缺乏理论依据,在实际判案中过多的运用自由裁量权,因而形成大量“同案不同判”的判决,既破坏了法律追求的公平公正,也有违我国“行为中心论”的一般累犯制度之立法本意。厘清一般累犯的判断问题应首先分析其本质内涵及立法原意,从本质出发探讨了一般累犯的刑度、时间、主观、主体及法域问题:重新对刑法第65条中“刑罚执行完毕”与“假释期满”的含义作出界定;探讨单位不得成为一般累犯主体的理论依据;明确行为人在国外所受刑罚处罚之罪不得作为我国累犯认定之前罪,但当罪犯通过国际刑事合作方式被转移刑罚执行地至我国时为例外情形。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解决数罪并罚时的一般累犯适用问题,针对前罪为数罪并罚时构成累犯判断规则是,应以符合一般累犯构成要件之罪的宣告刑刑期期满之日为后罪累犯的间隔期起算点;明确排除过失犯罪和未成年人犯罪在累犯认定层面上的“该当性”,过失犯罪和未成年犯罪不得作为累犯认定上的影响变量;论述了行为人在前罪并罚刑期中的管制刑执行期间内再犯罪的,不构成累犯;针对后罪为数罪并罚与一般累犯的竞合情形时得出以下结论,应严格按照先累犯认定再数罪并罚的处断顺序进行判断处理,不能先数罪并罚后再整体按累犯处理;在后罪执行期间又犯新罪时符合累犯构成要件的应认定构成累犯;在后罪执行期间发现前罪执行完毕后之漏罪可以成立累犯,而在后罪执行期间发现前罪执行完毕前所犯之漏罪不应认定为累犯。一般累犯与特殊罪数形态的竞合问题需综合考量特殊罪数形态的性质和一般累犯的本质:当累犯与连续犯、牵连犯产生竞合时,应将连续犯和牵连犯的数罪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其是否符合一般累犯之要件;累犯与混合型想象竞合犯竞合时,即使依据想象竞合的处罚规则最终判处过失犯罪,行为人仍构成累犯;而当前罪为混合型想象竞合犯,当想象竞合从一重罪判处过失犯罪时,后罪可以构成累犯,认定累犯时应注意五年间隔期应以故意犯罪的宣告刑期满之日起起算。
熊惠君[10](2020)在《增值税收入分配效应与福利效应研究》文中指出无论从纵向还是横向来看我国的收入分配格局,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已是不争的事实。党的十九大报告和2018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新时代要以收入分配改革为主基调。要以税负公平为基点,通过税制改革,更科学地设置税种、税率,进而构建一个更加高效、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而公平原则是公认的税收首要原则,这一方面是由于公平对维持税收制度的正常运转必不可少,另一方面在于税收矫正收入分配的作用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是不可或缺。此外,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动又会对社会福利产生影响,社会福利衡量的是资源配置的效率损失程度。在税收环境下,如何设计税收制度,使得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即效率损失最小化,同时尽可能兼顾社会公平,是现代税收制度构建需要考虑的一大重要问题。增值税是我国第一大税种,覆盖面广,其以价格为载体,通过消费流转,直接影响居民实际购买力,并进一步影响社会福利。因此,对我国增值税的收入分配效应和福利效应进行研究对优化收入分配格局、增进社会福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增值税的收入分配效应和福利效应为研究对象,基于Chip2013居民家庭收入和支出微观数据,以居民家庭为研究单位,利用增值税实际税率,研究分析我国增值税本身和我国增值税改革的收入分配效应和福利效应,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搜集国内外有关增值税收入分配效应和福利效应的文献,并基于搜集到的已有文献从增值税自身和增值税改革两个方面进行归纳梳理并进行总结。其中,国外文献从年收入视角、终生收入或消费支出视角、社会福利视角对增值税自身的收入分配效应和福利效应进行归纳梳理。从扩大增值税范围、税率调整、税收优惠、综合改革对增值税改革的收入分配效应和福利效应进行归纳梳理。国内文献从增值税本身、增值税转型、增值税扩围以及增值税税率简并进行归纳梳理。其次,从收入分配和社会福利两方面概述增值税相关理论。其中,关于增值税与收入分配,先对不同时期不同学派收入分配理论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出税负公平是收入分配公平的核心理念和最低标准、累进税制是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工具等结论。再围绕增值税的内部因素,理论分析增值税对税负公平、收入分配公平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关于增值税与社会福利,先对新旧福利经济学不同学派的福利理念和福利标准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出效用是衡量社会福利大小的基本工具、社会福利较多关注交换的效率和生产的效率、社会福利和收入分配之间存在一定的共通之处(例如:重视穷人的效用)的结论。再基于帕累托福利经济学,进一步分析效率损失的产生和测算,增值税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因素。再次,基于Chip2013居民家庭收入和支出微观数据,采用增值税实际税率,测算增值税本身的收入分配效应和福利效应。其中,关于增值税本身的收入分配效应,分别从年收入和终生收入视角,利用Gini系数、Suits指数、Theil指数进行测算。具体实证结果归纳如下:第一,年收入视角下,增值税具有明显累退性,终生收入视角下,累退性减弱。第二,年收入视角下,医疗保健、食品烟酒的累退性最强,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二。终生收入视角下,食品烟酒累退性最强。第三,城乡居民家庭组内收入差距要大于组间收入差距,且农村居民家庭组内收入差距更大。关于增值税本身的福利效应,利用等价变换(补偿变换)占支出的比率、平均超额负担进行测算。具体实证结果归纳如下:第一,增值税对我国低收入居民家庭的福利水平具有较大负向影响,对我国高收入居民家庭的福利水平负向影响较小,高低收入居民家庭的福利差距约为2倍。第二,食品烟酒对社会福利影响最大,其次是衣着。居住和交通通信对社会福利影响也逐渐增加。第三,低收入家庭的效率损失最大,但近年来,上述情况逐渐有所转变,呈现出高收入家庭的税收效率损失要略微超过低收入家庭的税收效率损失。然后,基于Chip2013居民家庭收入和支出微观数据,构建增值税CGE模型,测算增值税改革的收入分配效应和福利效应。其中,关于增值税改革的收入分配效应,利用Gini系数、Suits指数、Theil指数进行测算。具体实证结果归纳如下:第一,增值税转型具有明显的正向收入分配效应,有利于缩小各居民家庭的收入差距。第二,交通运输、邮政、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改征增值税和增值税结构四档并三档加剧了增值税的累退性。第三,增值税税率下调有助于降低增值税的累退性。第四,医疗保健、食品烟酒的累退性最强,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二。关于增值税改革的福利效应,利用等价变换(补偿变换)和超额负担进行测算。具体实证结果归纳如下:第一,增值税转型降低了社会福利损失,提升了社会整体福利水平,尤以农村家庭改善效果最好。第二,增值税税率减并改革对高收入户的福利影响最大,低收入户的福利影响最小。最后,分析影响增值税收入分配效应和福利效应的税制因素,并提出改进建议。其中,关于影响增值税收入分配效应和福利效应的税制因素,先从征收范围、税率结构、税收优惠、起征点和小规模纳税人身份设置等方面探讨了其对增值税收入分配效应和福利效应的理论影响,再结合国际经验,与我国增值税进行比较分析。具体结论如下:第一,征税范围越广,增值税的调节范围越大。国际上绝大多数国家实行统一征收范围的征税制度。我国从1984年正式开征增值税以来,增值税的征收范围一直在不断扩大,至2016年5月1日,“营改增”在全国推开后,我国增值税征收范围已覆盖至所有行业所有环节。第二,税率结构是通过税率档次和税率水平两方面对收入分配和社会福利产生影响。其中,税率档次对收入分配与社会福利的影响具有非一致性,而税率水平对收入分配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基本一致。从国际经验来看,大多数国家采取1~3档的税率模式。当前我国增值税税率结构为“13%+9%+6%”三档,与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增值税税率结构相比,我国增值税税率结构符合国际发展大趋势。但从标准税率和低税率重要程度和适用范围来看,我国生活必需品适用税率偏高,一些现代服务业因为“营改增”的原因适用6%低税率,低税率适用范围不合理。第三,对生活必需品实施税收优惠有利于促进收入分配公平,但会破坏抵扣链条,引发效率损失,不利于增进社会福利。从国际经验来看,农产品、食品和医药制品均是各国减免税的首选项目。与国际上减免税适用范围相比,我国减免税范围较小,生活必需品免税适用范围比较有限,对部分食品和医药制品的税收优惠力度极小,远远低于其他各国。我国若对药品、乳制品实施免税可以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和增加居民福利。第四,起征点和小规模纳税人的设置均不利于收入分配公平和增进社会福利。从起征点和小规模纳税人设置的国际经验来看,绝大数国家设置了起征点,我国既设置增值税起征点,又设置了小规模纳税人,与国际相比,起征点和小规模纳税人设置标准明显偏高。关于改进增值税收入分配效应和福利效应的建议,基于以上税制设置上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具体如下:第一,减并税率档次,将增值税税率档次三档并两档。第二,对生活必需品适用低税率。第三,将非生活必需品且不具有公益性质的产品或服务适用税率调高至标准税率。第四,将标准税率下调至10%,低税率下调至4%。第五,在财政资金预算许可的情况下,优先考虑对医药制品实施免税,其次考虑对乳制品免税。第六,适当降低增值税起征点。第七,适当降低小规模纳税人设置标准。先将小规模纳税人占比控制在50%左右,后面持续降低至30%。第八,对起征点和小规模纳税人设置标准进行实时调整,以保持标准的合理性和可预见性。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研究内容上。增值税是一种中性税收,筹集财政资金是增值税的第一大职能,收入分配和社会福利均属于增值税的辅助职能。而关于增值税的现有研究大多围绕增值税的资源配置效应展开,较少涉及增值税的收入分配效应和社会福利效应。因此,本文重点探讨增值税的收入分配效应和福利效应。研究内容更加新颖。第二,研究视角上。年收入波动性要高于终生收入,相比年收入,终生收入更能衡量居民家庭的实际生活水平。而国内关于增值税收入分配效应的前期研究大多基于年收入视角展开,从终生收入视角展开研究的相关文献较少。因此,本文同时基于年收入视角和终生收入视角,研究我国增值税本身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视角更加丰富。第三,研究方法上。增值税属于流转税,具有税负转嫁的本质特征,通过商品流转可以改变商品之间的相对价格,进而影响要素市场相对价格变动。而国内对增值税收入分配效应和福利效应的研究方法大多为投入产出法。实际上,投入产出法难以将商品和要素之间的勾稽关系完整考虑在内,因此,在模拟增值税的收入分配效应和福利效应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要模拟上述增值税引发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变动,反映商品和要素之间的勾稽关系,需要借助CGE模型。本文构建增值税CGE模型,利用弹性系数模拟商品和要素间的勾稽关系,结合居民家庭收入和支出微观数据,测算我国增值税改革的收入分配效应和福利效应。研究方法更加科学。
二、Tired or Tiring(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ired or Tiring(论文提纲范文)
(5)致密油藏体积压裂水平井产能主控因素评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1.5 主要研究认识 |
第二章 研究区储层基本特征 |
2.1 地质背景概况 |
2.2 研究区勘探开发现状 |
2.2.1 勘探状况 |
2.2.2 开发现状 |
2.3 储层特征分析 |
2.3.1 岩石学特征 |
2.3.2 物性特征 |
2.3.3 孔隙结构特征 |
2.3.4 天然裂缝特征 |
2.4 小结 |
第三章 水平井生产动态及影响因素分析 |
3.1 致密油藏水平井生产动态模式划分 |
3.1.1 产能评价参数优选 |
3.1.2 生产动态模式划分 |
3.2 致密油藏水平井产能递减规律分析 |
3.3 生产动态模式影响因素分析 |
3.3.1 研究区典型井剖析 |
3.3.2 研究区产能影响因素分析 |
3.4 小结 |
第四章 水平井产能主控因素评判及产能预测 |
4.1 产能影响因素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4.2 基于偏相关分析法的产能主控因素评判 |
4.2.1 偏相关分析法评判技术 |
4.2.2 研究区产能主控因素偏相关分析结果 |
4.3 基于灰色关联法的产能主控因素评判 |
4.3.1 灰色关联法评判技术 |
4.3.2 研究区产能主控因素灰色关联法分析结果 |
4.4 产能综合评判模型研究 |
4.4.1 产能综合评判模型建立 |
4.4.2 研究区产能综合评判 |
4.5 致密油藏体积压裂水平井产能预测 |
4.5.1 初产水平预测方法研究 |
4.5.2 研究区三种生产动态模式产能预测模型建立 |
4.6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认识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6)基于轴载数据的甘肃省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时机优化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沥青路面养护决策的研究现状 |
1.2.2 沥青路面性能评价及预测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小结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公路数据采集和处理分析方法研究 |
2.1 公路数据处理分析基本步骤 |
2.1.1 数据采集 |
2.1.2 典型路段基本资料 |
2.1.3 数据预处理 |
2.1.4 数据分析 |
2.2 数据挖掘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 |
2.3 路面养护工程中数据挖掘的理念及流程 |
2.3.1 数据挖掘理念 |
2.3.2 数据挖掘流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甘肃省沥青路面交通轴载数据处理分析 |
3.1 交通轴载历史数据采集获取 |
3.2 交通轴载数据统计处理分析 |
3.2.1 车辆分类 |
3.2.2 轴载数据计算分析 |
3.2.3 车型分布系数分析 |
3.2.4 路面交通荷载分级 |
3.2.5 典型路段具体交通数据分析 |
3.3 交通轴载数据发展趋势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甘肃省典型沥青路面使用状况与评价指标统计分析 |
4.1 甘肃省公路基本概况 |
4.1.1 路面结构类型 |
4.1.2 沥青路面病害分析 |
4.2 沥青路面评价指标体系及标准分析 |
4.2.1 我国现行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标准 |
4.2.2 现行规范中综合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 |
4.2.3 本文拟选取的评价指标 |
4.3 典型路段路面性能指数变化规律分析 |
4.3.1 典型路段历年使用性能指数分析 |
4.3.2 典型路段PCI衰变规律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沥青路面使用性能预测模型研究 |
5.1 路面使用性能预测的基本思想 |
5.2 沥青路面使用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
5.2.1 内因 |
5.2.2 外因 |
5.2.3 总结 |
5.3 沥青路面使用性能预测模型研究 |
5.3.1 模型介绍 |
5.3.2 性能预测模型建立 |
5.3.3 模型特点分析 |
5.4 模型算例分析 |
5.4.1 数据筛选 |
5.4.2 具体路段模型实例分析 |
5.5 模型验证 |
5.5.1 模型精度检验 |
5.5.2 本模型的优点及实用性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时机确定 |
6.1 路面预防性养护概述 |
6.1.1 养护决策目标 |
6.1.2 路面养护需求分析 |
6.1.3 预防性养护时机标准 |
6.1.4 具体养护措施适用的时间范围 |
6.2 路面预防性养护时机确定方法及步骤 |
6.2.1 常用养护时机确定方法及步骤 |
6.2.2 养护时机确定方法总结 |
6.3 基于轴载数据确定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时机研究 |
6.3.1 基于轴载数据确定预防性养护时机的流程 |
6.3.2 本方法的优点 |
6.3.3 沥青路面常用预防性养护措施 |
6.4 具体路段算例分析 |
6.4.1 公路基本资料 |
6.4.2 预防性养护时机的确定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7)德加与劳特累克舞女题材绘画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德加与劳特累克舞女题材绘画的创作缘起 |
第一节 德加舞女题材的创作缘起 |
一、德加舞女题材的创作经历 |
二、德加选择舞女题材的原因 |
第二节 劳特累克舞女题材的创作缘起 |
一、劳特累克舞女题材的创作历程 |
二、劳特累克选择舞女题材的原因 |
第三节 德加与劳特累克绘画中的舞女 |
第二章 德加与劳特累克舞女题材绘画的共同性 |
第一节 照片截取式构图 |
第二节 运动感的瞬间捕捉 |
第三节 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
第四节 艺术创作方式的多样化 |
第三章 德加与劳特累克舞女题材绘画的差异性 |
第一节 色彩表现的不同 |
一、德加——注重光源色冷暖的变化 |
二、劳特累克——运用线条表现色彩 |
第二节 线条运用的不同 |
一、德加画面中对形体的严谨与提炼 |
二、劳特累克画面中的速写式线条 |
第三节 视角表达的不同 |
一、德加作品中不看“镜头”的芭蕾舞女 |
二、劳特累克作品中直面“镜头”的红磨坊舞女 |
第四节 人物表现形式不同 |
一、德加——无固定的描绘对象 |
二、劳特累克——对同一人物的多次创作 |
第四章 德加与劳特累克舞女题材绘画的共同性基础与差异性原因 |
第一节 德加与劳特累克舞女题材绘画的共同性基础 |
一、摄影技术对绘画构图产生的影响 |
二、日本浮世绘艺术的启迪 |
三、对社会中下层人士的理解与同情 |
四、细节的严格要求以及对情节性的重视 |
五、对工业发展成果的利用 |
第二节 德加与劳特累克舞女题材绘画差异性原因 |
一、色彩表现的差异性原因 |
(一)德加——注重客观色彩规律 |
(二)劳特累克——注重主观情绪化的色彩表述 |
二、线条运用的差异性原因 |
(一)德加对安格尔线条的坚守 |
(二)劳特累克瞬间夸张的捕捉 |
三、舞女人物形象的表现的差异性原因 |
(一)德加——冷静的观察 |
(二)劳特累克——热情的融入 |
四、视角表达的差异性 |
(一)德加——“钥匙孔美学”的窥看 |
(二)劳特累克——深邃的内心独白 |
第五章 德加与劳特累克舞女题材绘画的贡献与价值 |
第一节 不同的人生经历对艺术家艺术风格的影响 |
第二节 认知“审美”与“审丑之美” |
第三节 理顺印象派与后印象派在艺术观念上的差异 |
第四节 舞女题材绘画在德加与劳特累克艺术生涯中扮演的不同角色 |
第五节 德加与劳特累克对现代主义美术的启蒙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8)心理脱离对Y银行员工工作压力缓解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第四节 研究内容 |
一、Y银行员工工作压力现状研究 |
二、心理脱离对银行员工工作压力的缓解作用研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工作压力及工作压力源 |
一、工作压力的定义 |
二、工作压力源的定义及分类 |
第二节 恢复体验 |
一、恢复体验的概念 |
二、恢复体验的理论基础 |
(一)努力恢复模型 |
(二)资源保存理论 |
第三节 心理脱离 |
一、心理脱离的概念 |
二、心理脱离的效应模型 |
三、影响心理脱离的活动 |
第三章 Y银行员工工作压力现状研究 |
第一节 问题提出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三节 研究步骤 |
一、访谈提纲拟定 |
二、访谈对象选取 |
三、组织访谈 |
四、访谈结果收集整理 |
五、访谈数据统计分析 |
第四节 研究分析 |
一、访谈对象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二、数据资料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一)工作压力类型 |
(二)工作压力反应 |
(三)工作压力调节方式 |
第五节 研究结论 |
第四章 心理脱离对Y银行员工工作压力缓解作用研究 |
第一节 问题提出 |
第二节 研究假设 |
一、假设推导 |
(一)员工休息时间的活动对心理脱离的影响假设 |
(二)心理脱离对躯体症状反应的影响假设 |
二、研究模型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步骤 |
一、调查问卷设计 |
(一)量表选取 |
(二)问卷设计 |
二、调查对象选取 |
三、组织问卷调查 |
四、问卷数据统计分析 |
第五节 研究分析 |
一、数据收集 |
二、研究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
(一)人口统计学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二)主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三、信效度检验 |
(一)信度检验 |
(二)效度检验 |
四、假设检验 |
(一)假设1检验:员工休息时间的活动对心理脱离的影响假设检验 |
(二)假设2检验:心理脱离对躯体症状反应的影响假设检验 |
第六节 研究结论 |
第五章 研究总结 |
第一节 研究结果讨论 |
第二节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六章 管理启示及建议 |
一、密切关注员工工作压力问题 |
二、建立工作压力反馈机制 |
三、及时解决员工工作压力问题 |
(一)提升综合实力及竞争力,降低压力传导 |
(二)合理制定任务指标,解决工作要求过高、难度过大问题 |
(三)通过培训提升员工技能,解决其因能力不足导致的工作压力 |
(四)打通晋升渠道,解决员工职业规划迷茫 |
(五)积极引导员工运用心理脱离等手段缓解工作压力 |
(六)关爱员工健康,建立健康保障体系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一、Y银行员工工作压力现状访谈提纲 |
二、心理脱离对银行员工工作压力的缓解作用研究调查问卷 |
致谢 |
(9)一般累犯的司法疑难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的方法与路径 |
第二章 一般累犯制度概述 |
第一节 国内外累犯制度的历史演进 |
一、国外累犯制度的立法沿革 |
二、我国一般累犯制度的历史演进 |
第二节 我国一般累犯制度的本质内涵 |
一、累犯的概念问题 |
二、我国一般累犯制度的概念及本质 |
第三章 一般累犯制度要件引发的司法疑难问题 |
第一节 刑度要件引发的司法疑难问题 |
第二节 时间要件引发的司法疑难问题 |
一、对“刑罚执行完毕”的理解 |
二、对“假释期满”的理解 |
第三节 主观要件引发的司法疑难问题 |
第四节 主体要件引发的司法疑难问题 |
第五节 一般累犯的法域条件限制 |
第四章 一般累犯与数罪并罚的司法疑难问题 |
第一节 前罪为数罪并罚时的累犯适用问题 |
一、前并罚之罪包含刑法65条排除之要素 |
二、前罪包含累犯“排除要素”的累犯间隔期起算点 |
三、前罪管制执行期间再犯罪的累犯适用 |
第二节 后罪为数罪并罚时的累犯适用问题 |
一、数罪累犯的适用问题 |
二、后罪执行完毕前发现漏罪和再犯新罪的累犯适用 |
第五章 一般累犯与相关罪数形态竞合时的司法疑难问题 |
第一节 一般累犯与牵连犯竞合时的裁量问题 |
一、牵连犯的概述 |
二、牵连犯的一般累犯适用问题 |
第二节 一般累犯与连续犯竞合时的裁量问题 |
一、一般累犯与连续犯的竞合 |
二、相关案例分析 |
第三节 一般累犯与想象竞合犯竞合时的裁量问题 |
一、前罪为想象竞合犯时后罪的累犯认定问题 |
二、累犯与后罪为混合型想象竞合犯的竞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10)增值税收入分配效应与福利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与不足 |
1.4.1 主要创新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增值税相关理论基础 |
2.1 增值税与收入分配 |
2.1.1 收入分配理论 |
2.1.2 增值税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
2.2 增值税与社会福利 |
2.2.1 社会福利理论 |
2.2.2 增值税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
第3章 增值税的收入分配效应和福利效应分析 |
3.1 研究假设、研究单位及样本指标 |
3.1.1 研究假设和研究单位 |
3.1.2 样本数据及测算指标 |
3.2 增值税的收入分配效应分析 |
3.2.1 年收入视角下的收入分配效应 |
3.2.2 终生收入视角下的收入分配效应 |
3.3 增值税的福利效应分析 |
3.3.1 模型构建及政策指标 |
3.3.2 福利效应的测算流程 |
3.3.3 实证结果分析 |
3.4 研究小结 |
第4章 增值税改革的收入分配效应和福利效应 |
4.1 我国增值税改革概述 |
4.2 研究假设及模型构建 |
4.2.1 研究假设 |
4.2.2 CGE模型构建及测算指标 |
4.2.3 CGE模型数据来源及处理 |
4.2.4 样本数据选取及测算流程 |
4.3 增值税改革的收入分配效应分析 |
4.3.1 增值税转型的收入分配效应 |
4.3.2 增值税税率减并改革的收入分配效应 |
4.4 增值税改革的福利效应分析 |
4.4.1 增值税转型的福利效应分析 |
4.4.2 增值税税率减并改革的福利效应分析 |
4.5 研究小结 |
第5章 影响增值税收入分配效应与福利效应的税制因素 |
5.1 征税范围 |
5.1.1 理论影响 |
5.1.2 国际经验 |
5.2 税率结构 |
5.2.1 理论影响 |
5.2.2 国际经验 |
5.3 税收优惠 |
5.3.1 理论影响 |
5.3.2 国际经验 |
5.3.3 食品和医药制品免税的实证分析 |
5.4 起征点和小规模纳税人 |
5.4.1 理论影响 |
5.4.2 国际经验 |
5.5 研究小结 |
第6章 改进增值税收入分配效应与福利效应的对策建议 |
6.1 优化税率结构 |
6.2 优化减免税政策 |
6.3 严控起征点和小规模纳税人设置标准 |
主要参考文献 |
博士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Tired or Tiring(论文参考文献)
- [1]单位累犯新论[J]. 熊琦,徐澍. 刑法论丛, 2020(04)
- [2]“犯罪免疫”与累犯回归[J]. 苏云,魏再金. 刑法论丛, 2020(03)
- [3]一般累犯的适用问题[D]. 陈祖瀚. 华东政法大学, 2021
- [4]我国累犯制度反思研究[D]. 尹亚秋. 安徽大学, 2021
- [5]致密油藏体积压裂水平井产能主控因素评判技术研究[D]. 赵红兵.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6]基于轴载数据的甘肃省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时机优化应用研究[D]. 韩飞. 兰州理工大学, 2021(01)
- [7]德加与劳特累克舞女题材绘画比较研究[D]. 李柯.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8]心理脱离对Y银行员工工作压力缓解作用研究[D]. 管赛北.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3)
- [9]一般累犯的司法疑难问题研究[D]. 余茵竹.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10]增值税收入分配效应与福利效应研究[D]. 熊惠君. 江西财经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