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用网络加强我院医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王纲[1](2021)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视域下第二课堂的学生行为研究》文中提出在我国新时代的高等教育发展背景下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中,思想政治教育承担了前所未有的任务,是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重要教育领域。大学生第二课堂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登上高校教育舞台,经过三十多年发展,成为集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传承、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管理载体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教育手段。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学科的发展,大学生第二课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途径的作用和意义日益明确,其理论基础、顶层设计、制度建设、组织保障等方面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第二课堂以实践性、灵活性、隐蔽性、多样性等特点在人才培养中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重要角色。人的发展是长期的过程,是复杂因素的结果,教育作为一种人类活动,对其结果的评价是历史性、世界性的难题,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如何对人的思想、品格、素质等隐性特质的评价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成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既是面向思想政治教育本体的外在测评判断体系,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研究主要解决评价的理论基础、指标体系和应用价值等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的长期探索中,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然而在当今信息和数据的时代,社会和学生对评价有了更多的述求和期待,如同人类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每位科学家以追求和证实因果关系为毕生志愿,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也必须回答这一“百年树人”的难题。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出,实践是认识世界的方法,也是人的本质特征。第二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也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的实践活动,要认识实践这一过程导致的结果,必须从认识实践这一过程入手。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思想内化与外化的方法和途径的科学,行为是思想外化的最直接表现,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影响学生的行为的规律和特征,能直接回答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果。“知、情、意、行”是心理学研究的四个基本领域,认知、情绪、意志最终都会通过行为进行表现,也只有行为才能真正被外界和自我感知和认识。综合以上理论基础和指导,本文在思政教育评价的视角下,进行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的研究,掌握新时期背景下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的形态、规律、影响等特征,探索行为研究用于思政教育评价及学生评价的途径与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重点是对学生思想素质的评价,对学生思想素质的评价转化为对学生第二课堂行为的评价,对第二课堂行为的评价必须依靠具有说服力的参照体系,最具有说服力的参照体系是学生的成长发展,因此,在把握学生第二课堂行为规律和特征的基础上,理论和实践论证行为与学生成长发展的关系是本文的重点。学生第二课堂行为纷繁复杂,这是在以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研究中,人们难以涉足的原因之一。而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不但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行为这一复杂现象的基础和数据,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路和分析方法,符合了当今社会对论证的科学化、数据化、显性化思维方式的要求和期待,进而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引入到教育学、社会学研究的常用思路和方法领域。当然在当今数据为王的时代中,人们对教育研究的新制度主义、绩效主义的倾向,使哲学、社会学界对以数据研究和归纳研究为方法的因果关系推导和评价体系多有批判,吸取这些批判研究的精华,注重理论论证和实验的严谨,以行为物理研究方法为基础,建立符合逻辑理论的数学模型和关系,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本色,从而使第二课堂行为研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研究的有益补充和支撑。本文第一章主要介绍在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视域下,学生第二课堂行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本研究的思路和创新点。第二章介绍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研究的理论基础,从理论分析上解决为什么行为研究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成效评价的有机组成部分。第三章是在理论框架下对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的现实分析,形成适合这一特定教育活动的行为研究理论。第四章介绍建立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研究的一般规律和原则框架,讨论行为研究的一般范式。第五章以实际案例和数据为基础介绍如何运用以上原理呈现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的基本情况,并分析行为对学生成长发展的影响。第六章阐述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的思政教育评价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思政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和工作机制。
张惊宇,张力娜,赵琳琳,丁婧,高腾,杨滨瑞,谢芳萍[2](2020)在《结合德育教育探索医学生的医德教育路径》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提高医学生的德育教育对于未来医护工作人员的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德育教育同时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生活教育的首要任务和重要目标,医德教育在教学设计中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当今医护关系紧张的重要时期,在患者的眼中医生的医德不断被严重的放大,不断被世人所关注、所诘问。在当今医科院校校园生活中,结合德育教育探索医学生的医德教育路径显得十分重要。因此,阐述德育教育以及医德教育的意义,提出结合医德教育的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最后说明德育教育探索医学生的医德教育的路径,进行相应的讨论。
李姜春[3](2020)在《《弟子规》在中职生道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中职生是我国未成年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未来产业大军的中坚力量。中职生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大军的综合素质如何,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和发展如何。当今,中职生主流思想积极向上,但随着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和社会互联网迅速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得中职生道德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以儒家文化最能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而儒家文化中的《弟子规》是道,是德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第一规,涵盖儒家文化的思想精髓,符合中职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要求。因此,中职学校进行道德教育创新选择以《弟子规》为着眼点,坚持“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探索《弟子规》在中职生道德教育的应用策略,以此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本课题首先运用文献分析法,深入分析《弟子规》在中职生道德教育中应用研究的相关文献,阐述了当今《弟子规》在中职生道德教育中应用价值、应用问题及影响因素和应用策略,明确了国内外研究现状、不足和值得深入研究的部分。其次,采用调查分析法,抽取广西六所不同方位、不同类型、都开展《弟子规》教育的中职学校,发放6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82份,进行调查问卷分析,并选取10名各行业企业专家、德育学者及20名中职学校分管学生工作和分管教学工作的校领导、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的中层领导及德育教育教学的一线骨干教师代表为对象,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作为调查问卷的有效补充,通过调研结果定性分析出《弟子规》在中职生道德教育中应用现状及影响因素。最后,根据“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解决《弟子规》在中职生道德教育的应用问题为基础,以影响因素为出发点,以课程建设为思路,参照“知行合一”实践理论,使用案例分析法,选择广西交通技师学院多年《弟子规》教育实践经验为例,探讨了《弟子规》在中职生道德教育中的应用策略。《弟子规》在中职生道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得到如下结论:第一,进行《弟子规》道德教育必要性分析。其一,阐述了“孝悌”“谨信”“仁爱”“余力学文”四个核心教育理念;其二,以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为标准,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原则三方面进行《弟子规》与中职生道德教育的对比分析,论证《弟子规》应用于中职生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二,分析了应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其一,中职生道德品行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中职生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这是由于缺失“孝悌”“谨信”“仁爱”“智”等方面素养,而《弟子规》教育可以一一对照解决中职生道德品行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提升中职生道德品行。其二,中职学校开展《弟子规》教育的现状及影响因素,部分中职生学校开展《弟子规》教育存在没有制定教育目标,没有选取合适的教育内容,教育评价单一化,教育途径及实施过程的深度广度有待提高,组织管理和保障不健全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受到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四方面因素的影响,需要选取结合学生实际的《弟子规》作为教育内容,以学校为主,以家庭及社会为辅,探讨《弟子规》在中职生道德教育的应用策略。第三,进行了应用策略分析,通过策略思路、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对比《弟子规》原文和现代社会价值观的不同,将原文进行合理的修改,形成广西交通技师学院版的《弟子规》,并编撰成校本教材——《幸福延伸》)、教育途径与实施过程[包括课堂教学(教学计划+教学实录)和第二课堂(《弟子规》践行活动+践行活动案例+五维度宣传渠道+三方融合教育网)]、教育评价(教学评价+多主体评价)、组织管理与保障(组织管理+队伍建设+经费与科研)六方面具体分析了应用策略,并分析了实践效果和不足。最后,对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在提出研究成绩的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不足,阐述今后研究发展方向。
袁骞,王澜,苏羊,秦祥玉,肖秋杰[4](2019)在《孝文化融入医学生德育教育的研究与思考》文中指出目的调查分析西南医科大学医学生对孝文化的了解程度、践行现状、缺失原因及对孝文化教育的态度,探讨将孝文化融入医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可行性途径。方法自行设计问卷,采取随机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于2018年11月~2019年1月对西南医科大学在校本科生开展调查分析,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和Excel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结果 64.9%的医学生对孝文化处于一般了解水平,41.6%的学生对孝文化的了解来源是家庭教育,56.4%的医学生偶尔会根据所学专业知识关心父母的健康,24.3%的学生认为孝文化缺失的原因是学业繁忙,78.8%的学生认为有必要进行孝文化教育,60.8%的学生认为孝文化教育有助于缓解医患矛盾,84.6%的学生表示愿意参与孝文化课程学习。结论当代医学生对于孝文化有一定了解,践行现状较好,但仍有部分学生完全不了解孝文化。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对医学生进行孝文化教育可改善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提高人文素养,对在学校开展孝文化教育持积极的态度。医学院校在今后的人文教育过程中,可以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将孝文化融入医学生的德育教育之中。
许斌[5](2019)在《当代医学生生命教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生命教育自诞生以来受到了广大学者的关注,逐步成为研究的热点,医学生因专业的特殊性对生命教育的需求更加迫切。生命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始终。在医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是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具体表现。通过医学生生命教育研究,了解医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把握医学生生命教育的特性,明确医学生生命教育的需求,加强医学生生命教育的力度,是培养具有高尚医德医风医学生的重要保证和现实需要。文章通过对生命教育内涵的分析,阐释了生命教育是为了解析生命的内涵,阐释生命意义,从而引导医学生了解生命的本质,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帮助医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道德素质的一种教育活动。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等方法,经数据统计分析了解到当代医学生生命教育不足产生的原因:社会影响不良、学校教育不够、家庭引导不利、个人认识不足。指出学校教育是医学生生命教育的主阵地,要不断完善医学生生命教育体系、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培养专业教师队、促进医学生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融入,不断拓展生命教育形式。根据当前医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和缺失原因的分析,归纳总结医学生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倡导大学生悦纳自己,善待他人生命,建议学校重视生命教育、完善生命教育体系、强化学科力量及课程建设,主张充分发挥社会引导功能,努力提升家庭的影响功能,引导医学生健康成长,养成良好的生命意识,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杨梅[6](2019)在《卫生类中职学校德育课学生人文关怀意识培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医者仁心,悬壶济世,是世人一直以来对医生这个职业的赞美。随着医疗设备越来越先进,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医务人员的服务理念却没有跟上,医患关系远不如过去稳定,医患纠纷频繁发生。尤其是“职业医闹”群体的出现、“暴力伤医”事件的发生,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医患之间人文关怀的缺失。卫生类中职学校作为培养和输送卫生类专业人才的重要阵地,学生的人文素质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让人遗憾的是,大部分卫生类中职学校对于学生技能知识的掌握要求远高于对德育意识的培养要求,且德育课缺乏人文关怀意识的培养,学生缺乏“以人为本”理念,毕业后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卫生系统工作,不能恰当处理医患矛盾,无法给社会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而德育课是培养卫生类中职学生人文关怀意识的重要阵地,必须重视德育课蕴含的人文关怀因素,培养学生人文关怀意识。首先,阐述德育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梳理了国内外人文关怀意识的研究进展及现状,厘清本文的研究思路。其次,阐释德育教育人文关怀的相关概念,分析卫生类中职学生人文关怀意识培养的理论基础,包括中国传统人文思想、西方人本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重要论述等。再次,对卫生类中职学校德育课人文关怀意识培养的意义、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对卫生类中职学校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并统计分析,把握卫生类中职学生人文关怀意识的现状,进而剖析卫生类中职学生人文关怀意识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阐述卫生类中职学校德育课学生人文关怀意识培养的策略,主要包括:通过教材内容的整合优化,深度渗透人文关怀;丰富德育课人文关怀的实施途径,将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以及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笔者通过《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第二章第二节“恪守职业道德,提升道德境界”为例,对卫生类中职学校德育课人文关怀意识培养作教学实践展示。
郝莉,游言文,樊香,田新红,徐玉英,于世奇[7](2019)在《微信群在人体解剖学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微信群在医学院校人体解剖学德育教育中的作用。方法医学生共232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采用传统教学和微信群辅助学习德育的方法,对照组只采用传统课堂进行德育教学。完成教学后,问卷调查来评价医学生对生命观的认知,考试评估教学效果。结果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将微信群运用于人体解剖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可提高大一医学生对生命认知度。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对人体解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考试成绩。结论微信群是德育教育的一种有效辅助方法,它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提高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课程的积极性。
李薇佳,范晨怡,罗鑫,毕琼琼[8](2017)在《加强医学实习生德育教育的实践与探索》文中研究说明各类医学院校均十分重视医学生在校期间的德育教育,然而在临床实习阶段,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业务技能,轻德育的现象。为此,笔者通过对在院实习生开展随机问卷调查,了解和分析医学生实习期间德育教育现状,为培养出医德好、技术扎实的合格医学人才提供参考和建议。1调查对象与方法本次调查对在院的临床实习生、研究生及规培生随机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36份,问卷有效率为90.7%。数据经逻辑检错、清理后,应
尚爻,[9](2017)在《结合德育教育探索医学生的医德教育路径》文中指出提高道德品质是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首要目标,在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当下,加强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分析了医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同步性,提出在对医学生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应将医德教育贯穿始终。同时,从加强职业理想教育、有效利用课程资源、拓展医德教育途径、构建医德培育场域、树立医德创新意识等方面探讨了医学生的医德教育路径。
张家华,孙松[10](2017)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学德育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文中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个人理想、社会追求和国家梦想有机的统一起来,从国家层面价值目标、社会层面价值取向、公民个人层面价值准则等三个层面凝练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创建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这一重大问题。本文在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医学德育教育的引领、促进和建设作用的基础上,总结了我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学德育教育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二、利用网络加强我院医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利用网络加强我院医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视域下第二课堂的学生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1.1.1 问题缘起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1.2.1 研究成果概览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外研究现状 |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 |
1.2.5 国内外研究发展态势 |
1.3 概念的厘清 |
1.3.1 高校第二课堂 |
1.3.2 高校第二课堂学生行为 |
1.3.3 思想政治教育评价 |
1.4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框架 |
1.5 论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1.5.1 研究方法 |
1.5.2 创新点 |
第二章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研究的理论建构 |
2.1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研究的理论基点 |
2.1.1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下的行为本质 |
2.1.2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中的行为意义 |
2.1.3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下行为与思想关系 |
2.1.4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行为理论 |
2.2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研究的理论支点 |
2.2.1 心理学关于行为研究的理论支撑 |
2.2.2 教育学关于第二课堂的核心理论 |
2.3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研究的理论切入点 |
2.3.1 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理论 |
2.3.2 新时代第二课堂建设的政策及其思想 |
2.3.3 网络与信息数字技术的相关理论 |
2.3.4 定性定量的教育研究相关理论 |
第三章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的现实分析 |
3.1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的产生与发展 |
3.1.1 行为产生发展机制 |
3.1.2 影响行为的因素 |
3.1.3 行为影响的因素 |
3.2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的现实形态 |
3.2.1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的发展 |
3.2.2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现实形态的原因 |
3.3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的评价 |
3.3.1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评价的现状 |
3.3.2 第二课堂评价现状的原因 |
第四章 大学生第二课堂行为研究方法论 |
4.1 研究的理论框架 |
4.1.1 量化研究的优势与局限 |
4.1.2 行为的统计物理研究 |
4.1.3 因果关系的误区 |
4.2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描述数据类型与属性概念 |
4.2.1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过程描述数据 |
4.2.2 学生成长发展数据类型与属性概念 |
4.3 行为研究设计 |
4.3.1 第二课堂的课程设计 |
4.3.2 学生行为的数据记录采集 |
4.3.3 学生行为数据的求证与评价 |
4.4 团中央“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借鉴与对比 |
第五章 大学生第二课堂行为研究实践案例 |
5.1 案例数据概况 |
5.1.1 行为数据的基本情况 |
5.1.2 学业成绩基本情况 |
5.1.3 毕业去向 |
5.1.4 职业发展状态 |
5.1.5 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数据 |
5.2 案例数据的数据挖掘分析 |
5.2.1 行为状况统计学分析 |
5.2.2 行为与学生发展的关系分析 |
5.2.3 基于机器学习技术的数据研究 |
第六章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应用 |
6.1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价值 |
6.1.1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状况的观测价值 |
6.1.2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状况的判断价值 |
6.1.3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状况的预测价值 |
6.2 基于第二课堂行为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指导思想 |
6.2.1 树立“大思政”格局的理念 |
6.2.2 巩固增强获得感的内容创新理念 |
6.2.3 强化信息技术同步的形式创新理念 |
6.3 基于第二课堂行为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原则 |
6.3.1 精准教育原则 |
6.3.2 数据研究原则 |
6.3.3 评价反馈原则 |
6.3.4 行为评价思想的反思 |
6.4 基于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 |
6.4.1 第二课堂组织工作机制 |
6.4.2 第二课堂过程管理机制 |
6.4.3 第二课堂评价导向机制 |
6.4.4 第二课堂支持保障机制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2)结合德育教育探索医学生的医德教育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医德以及医德教育的内涵 |
二、结合医德教育的德育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
1.医德教育目标偏离 |
2.医德教育目标乏实乏新 |
三、德育教育探索医学生的医德教育的路径 |
1.加强职业理想教育 |
2.有效利用课程资源 |
3.拓展医德教育途径 |
4.构建医德培育场域 |
5.树立医德创新意识 |
四、讨论 |
(3)《弟子规》在中职生道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
1.研究背景 |
2.选题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1.国内文献综述 |
2.国外研究综述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1.《弟子规》 |
2.中职生道德教育 |
3.中职生道德品行 |
(四)理论基础 |
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知行合一”实践理论 |
(五)研究方法 |
1.文献分析法 |
2.调查分析法 |
3.案例分析法 |
(六)研究思路 |
二、《弟子规》道德教育必要性分析 |
(一)教育理念 |
1.“孝悌”理念 |
2.“谨信”理念 |
3.“仁爱”理念 |
4.“余力学文”理念 |
(二)必要性分析 |
1.教育目标一致 |
2.教育内容一致 |
3.教育原则一致 |
三、应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一)中职生道德品行分析 |
1.总体现状 |
2.社会公德 |
3.职业道德 |
4.家庭美德 |
5.个人品德 |
6.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 |
(二)《弟子规》价值分析 |
1.解决社会公德问题 |
2.解决职业道德问题 |
3.解决家庭美德问题 |
4.解决个人品德问题 |
(三)中职学校开展《弟子规》教育分析 |
1.选取教育内容 |
2.教育途径及实施过程 |
3.教育评价 |
4.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 |
四、应用策略分析——以广西交通技师学院为例 |
(一)策略思路 |
(二)教育目标 |
1.“孝悌”子目标 |
2.“谨信”子目标 |
3.“仁爱”子目标 |
4.“余力学文”子目标 |
(三)教育内容 |
1.历史局限性及调整分析 |
2.校本教材《弟子规》——《幸福延伸》 |
(四)教育途径及实施过程 |
1.课堂教学 |
2.第二课堂 |
(五)教育评价 |
1.教学评价 |
2.多主体评价 |
(六)组织管理与保障 |
1.组织管理 |
2.队伍建设 |
3.经费与科研 |
(七)实践分析 |
1.效果分析 |
2.策略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读硕期间发表与学位论文有关的论文 |
致谢 |
(4)孝文化融入医学生德育教育的研究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医学生对孝文化的了解程度 |
2.2 医学生孝文化践行现状 |
2.3 医学生孝文化缺失现状分析 |
2.4 孝文化教育的作用及应用前景 |
2.5 医学生对孝文化教育的参与态度 |
3 讨论 |
3.1 增设孝文化等传统文化课程,加强孝文化的多媒体教学 |
3.2 营造良好的校园孝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孝文化校园活动 |
3.3 加强医院见习中的孝文化实践,健全长效机制 |
3.4 小结 |
(5)当代医学生生命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三、研究内容、方法、可行性和创新点 |
第一章 当代医学生生命教育概述 |
第一节 基本概念及界定 |
一、生命的定义 |
二、生命教育 |
三、当代医学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
四、当代医学生生命教育的特点 |
第二节 生命教育理论的历史梳理 |
一、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哲学思想 |
二、西方文化中的生命教育研究 |
三、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生命观 |
第三节 加强当代医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 |
一、培养医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
二、构建医学生的健全人格 |
三、培养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
四、构建和谐的医疗环境 |
第二章 医学生生命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一节 当代医学生生命教育现状调查 |
一、调查宗旨和目的 |
二、问卷设计与发放 |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
四、结论 |
第二节 当代医学生生命教育缺失的主要危害 |
一、导致医学生生命意识淡薄 |
二、导致医学生医学伦理缺失 |
三、导致医学生社会责任弱化 |
四、导致医学生健全品格丧失 |
第三节 当代医学生生命教育缺失的成因分析 |
一、重专业教育轻品德培养 |
二、生命教育课程建设滞后 |
三、生命教育没有贯穿医学教育的全过程 |
四、社会不良影响 |
第三章 加强和改进当代医学生生命教育的对策 |
第一节 充分发挥社会的引导功能 |
一、净化社会风气维护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
二、搭建医学生生命教育的社会化平台 |
三、主动占领新媒体网络教育平台 |
四、落实医疗改革中“卓越医师”培养计划 |
五、倡导优良医德医风,净化医疗环境 |
第二节 切实增强医学院校培育功能 |
一、提高医学生生命教育水平 |
二、充分发挥教师指导作用 |
三、丰富医学生生命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
第三节 努力提升家庭的影响功能 |
一、转变家庭教育观念 |
二、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 |
三、搭建家校联络的桥梁 |
第四节 关注学生自我能力的提升 |
一、端正学习态度,乐学善学 |
二、正确认识生命,学以致用 |
三、进行自我反思,体现价值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件一 |
附件二 |
(6)卫生类中职学校德育课学生人文关怀意识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点和不足 |
2 卫生类中职学校德育课人文关怀意识培养概述 |
2.1 核心概念解释 |
2.1.1 卫生类中职学校德育课 |
2.1.2 人文关怀 |
2.1.3 人文关怀意识 |
2.2 理论依据 |
2.2.1 中国传统人文思想 |
2.2.2 西方人本主义理论 |
2.2.3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 |
2.2.4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重要论述 |
3 卫生类中职学校德育课学生人文关怀意识培养的意义、现状及原因分析 |
3.1 卫生类中职学校德育课学生人文关怀意识培养的意义 |
3.1.1 有助于学生学会独立 |
3.1.2 有助于鼓励学生勇于创新 |
3.1.3 有助于唤醒学生的真善美 |
3.1.4 有助于学生感受和传递温暖 |
3.2 卫生类中职学校德育课学生人文关怀意识培养的现状 |
3.2.1 调查的基本情况 |
3.2.2 调查结果分析 |
3.2.3 卫生类中职学生人文关怀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 |
3.3 卫生类中职学校德育课学生人文关怀意识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教师对课程内容人文价值研究不足造成学生对人文关怀意识的培养缺乏系统认知 |
3.3.2 德育课程长期被形式化导致卫生类中职学生人文关怀意识薄弱 |
3.3.3 理论与实践结合度较低,未能充分调动学生养成人文关怀意识的积极性 |
3.3.4 现有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不能满足社会对学生人文关怀意识培养的需求 |
4 卫生类中职学校德育课学生人文关怀意识培养的策略研究 |
4.1 完善第一课堂教学,深度渗透人文关怀 |
4.1.1 教材内容整合优化 |
4.1.2 营造良好的课堂关怀氛围 |
4.1.3 采用情景教学、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 |
4.2 注重第二课堂的应用,拓宽人文关怀意识培养渠道 |
4.2.1 交往对话 |
4.2.2 情感体验 |
4.2.3 审美渗透 |
4.2.4 心理辅导 |
4.3 重视社会实践,在体验中践行人文关怀 |
4.3.1 加强学校和养老机构的合作 |
4.3.2 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
4.3.3 组织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交流 |
4.4 卫生类中职学校德育课学生人文关怀意识培养——以《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二章第二节“恪守职业道德,提升道德境界”为例 |
4.4.1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概述 |
4.4.2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二章第二节“恪守职业道德,提升道德境界”教学中人文关怀意识培养的教学设计 |
结语 |
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卫生类中职生德育课人文关怀调查问卷 |
附录2《卫生类中职生德育课人文关怀调查问卷》结果统计 |
附录3 关于卫生类中职德育课人文关怀的访谈提纲 |
(7)微信群在人体解剖学德育教育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调查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问卷调查结果 |
2.2 期末总成绩比较 |
3 讨论 |
(8)加强医学实习生德育教育的实践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
2 调查结果及分析 |
2.1 调查的基本情况 |
2.2 对实习期间德育教育的认知和评价 |
2.2.1 学生接受德育教育意愿较为强烈。 |
2.2.2 影响当前德育教育的主要因素。 |
2.2.3 医学生对德育教育内涵质量要求普遍较高。 |
3 实习期间德育教育实践与探索 |
3.1 成立实习生临时党支部, 使在院学生党员纳入党组织统一管理 |
3.2 创新学习载体和交流平台 |
3.3 广泛参与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 |
3.4 带教教师发挥积极引导作用 |
(9)结合德育教育探索医学生的医德教育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1 医德教育与德育教育同步推进 |
2 医患关系背景下加强医德教育的紧迫性 |
3 医学生医德教育的路径探析 |
3.1 坚守初心, 加强职业理想教育 |
3.2 同向同行, 有效利用课程资源 |
3.3 多维推进, 拓展医德教育途径 |
3.4 网络育人, 构建医德培育场域 |
3.5 因势而新, 树立医德创新意识 |
(10)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学德育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医学德育教育的引领作用 |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医学德育教育的促进作用 |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医学德育教育的建设作用 |
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学德育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
1.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德育教育教学 |
2.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实践 |
3.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
四、利用网络加强我院医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视域下第二课堂的学生行为研究[D]. 王纲.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2]结合德育教育探索医学生的医德教育路径[J]. 张惊宇,张力娜,赵琳琳,丁婧,高腾,杨滨瑞,谢芳萍.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20(11)
- [3]《弟子规》在中职生道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 李姜春.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5)
- [4]孝文化融入医学生德育教育的研究与思考[J]. 袁骞,王澜,苏羊,秦祥玉,肖秋杰. 中国医药导报, 2019(29)
- [5]当代医学生生命教育研究[D]. 许斌. 吉首大学, 2019(02)
- [6]卫生类中职学校德育课学生人文关怀意识培养研究[D]. 杨梅.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2)
- [7]微信群在人体解剖学德育教育中的应用[J]. 郝莉,游言文,樊香,田新红,徐玉英,于世奇.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09)
- [8]加强医学实习生德育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 李薇佳,范晨怡,罗鑫,毕琼琼.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7(06)
- [9]结合德育教育探索医学生的医德教育路径[J]. 尚爻,.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7(12)
- [10]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学德育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 张家华,孙松. 才智, 20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