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红楼梦》人物对话的艺术特色

浅谈《红楼梦》人物对话的艺术特色

一、简论《红楼梦》人物对话的艺术特色(论文文献综述)

张庆善[1](2021)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成功实践——何其芳《红楼梦》研究在学术史上的贡献》文中提出在红学史上,何其芳长篇论文《论〈红楼梦〉》的发表,无疑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作为一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在《红楼梦》研究中提出"宝黛爱情主线说""典型共名说"等重要学术观点,以其重要的理论建树和对《红楼梦》深邃的艺术分析,引领了《红楼梦》研究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大大提升了《红楼梦》的研究水平,为《红楼梦》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和思路,并建立了新的学术典范,对红学的发展乃至对整个中国古典小说研究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敬莉[2](2021)在《李涵秋长篇小说家庭书写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李涵秋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人物之一,所着长篇小说达三十余部,是清末民初时期的文学家、报人、编辑,被誉为民国初年扬州派作家的领袖。李涵秋小说题材大致可以分为社会、言情、家庭三大类,而这三大题材往往在某一部长篇小说中交汇。他善于通过小家庭和家庭中的小人物,反映家庭的悲欢离合和社会时代的变迁,更怀有整顿家庭,然后整顿社会的责任感。但是,就研究现状来看,对其社会言情小说和三大代表作的研究占据了绝大多数,在对其小说整体进行研究的成果中,对家庭书写也只是简单提及,这也为本文留下了研究空间。本文从李涵秋创作的长篇小说入手,以小说中的家庭为切入点,考察其家庭书写在题材内容、人物形象、艺术手法方面的特点,进一步发现李涵秋小说创作的价值和特色。本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主要是对学界目前的研究成果做一个简单综述,并在总结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本文研究的基本方法、思路及创新点。此外,对李涵秋的生平和小说创作道路,及其与“鸳鸯蝴蝶派”的关系,进行归纳介绍,为论述的开展奠定基础。正文部分由二至五章构成:第二章主要论述李涵秋长篇小说家庭书写,对清末民初时期中下层家庭图景的展现,从三个层面来进行论述。首先,其反映了中下层家庭婚姻生活的时代变化,包括士绅家庭内部种种丑陋现象、家庭伦理道德的新旧冲突,以及婚姻结合方式的多样性三个方面。其次,从小说文本出发,对其长篇小说中涉及的家庭进行整理,着重分析地方绅商家庭和知识分子家庭两类。最后,对小说中所写中下层家庭的特点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有处于清末民初过渡时期,家庭关系趋于简化,以及带有作者家庭生活经历色彩等特点。第三章主要论述清末民初社会过渡时期,李涵秋小说对不同类型家庭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对家庭内部人伦关系的展示。一方面,家庭中的人物受到先进思想的影响,或被动或主动地发生改变。另一方面,传统思想仍旧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们的脑海之中,家庭中的子孙对家庭还有所眷恋和妥协。因为没有正确的指导和规范,女性的觉醒之路更是异常艰难。具体表现在顺应社会改变的家长形象、重新回归家庭的子孙形象、艰难觉醒的家庭女性形象三个方面。在对家庭成员复杂关系的描写中,亲子关系、婚姻关系、婆媳关系也是其着力表现的对象,由此展现了时代风潮激荡之下,家庭内部伦理关系之间的和谐与冲突。第四章主要论述在清末民初文学转型的背景下,李涵秋长篇小说家庭书写的艺术特点。首先,在情节结构上,对传统家庭小说有一定的继承和突破,继承了因果报应的情节安排和由家及国的网状结构,同时能够灵活运用以家庭为主的线性结构。其次,在叙事特色方面,对传统的家庭死亡叙事、僧道叙事、家庭日常生活叙事有一定的借鉴和丰富,同时在家庭书写中尝试运用限制叙事视角。最后,因为小说观念的转变,报刊销量等原因,其小说家庭书写具有一定的市民倾向,力求满足市民读者的阅读需求,体现在技巧、语言等方面。第五章主要论述李涵秋长篇小说家庭书写的价值与意义,从三个层面来展开。首先,李涵秋的家庭书写包含着他本人的婚姻家庭观念,也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矛盾态度,是其个性价值的体现。其次,李涵秋是“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其家庭书写对“鸳鸯蝴蝶派”小说观念、题材、形式有所丰富,对之后通俗文学作家也有一定的影响,是其对“鸳鸯蝴蝶派”有所价值的体现。最后,李涵秋的家庭书写处于清末民初文学转型时期,对传统小说家庭书写有一定的继承,同时呼应了启蒙救国的小说观念,具有启蒙意义和现代色彩,是其时代价值的体现。结语部分在全文的基础上,再次对李涵秋长篇小说家庭书写进行概述。既看到他小说家庭书写的价值和现实进步意义,也看到其存在的局限性和时代性,较为全面地把握李涵秋小说家庭书写的内涵,同时提出本文的不足之处。

刘聪儿[3](2021)在《平儿形象阐释史研究》文中认为对二百多年以来关于平儿形象阐释的梳理与总结,是试图形成一个简明扼要的平儿形象阐释史研究的必不可少的过程。这个梳理与总结的过程表现在对旧红学时期平儿形象阐释、新红学时期平儿形象阐释、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平儿形象阐释、新时期以来平儿形象阐释的归纳与整理。其中旧红学时期平儿形象阐释主要表现为儒家正统价值观体系下对平儿的道德判断,主要包括脂评、评点派、题咏派和索隐派以各自的方式做出的内容阐释。擅长作出提示性评点的脂评、心细如发的评点派以及赞叹与欣赏并存的题咏派、津津于书中本事的索隐派,都为这一时期的平儿形象阐释增添了瑰丽的色彩。新红学时期平儿形象阐释的主要内容表现为“救亡图存”意识下的对平儿新思想的赋予与对传统评点的继承。这一时期主要包括考证派对平儿形象的阐释、评点派对平儿形象的阐释以及对平儿阐释的新的方法的摸索。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对平儿形象阐释的工作,则主要是在无产阶级意识形态之下对平儿阶级的价值划分与批判。分别从1949-1965年、1966-1978年这两个时间段展开论述。新时期以来,在1979年至2000年间的平儿形象阐释则开始脱离“阶级论”的指导,以西方引进的“人性论”、美学、哲学思想体系为主要指导,对平儿进行了“人性”的剖析。2000年至今的平儿形象阐释在多元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对平儿形象进行了多元且深入的阐释,主要表现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比较文学新视野的开拓以及“悲剧论”的阐释。在分析总结平儿阐释史的同时,对红学史的发展作一个简单的回顾与梳理,并简单指出整部红学史的内在律动,意即每个时代的红学都带有它各自的时代特征,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与此同时,对《红楼梦》的普及和红学的发展做出一定的展望。

高慧智[4](2021)在《《孝义真迹珍珠塔全传》研究》文中提出《孝义真迹珍珠塔全传》,简称为《孝义真迹珍珠塔》或《珍珠塔》,它作为代言体弹词的一部力作,产生于清代中后期,在弹词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绪论部分主要是研究缘起、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意义。正文分为四章。第一章《秀才新补旧作文人巧续残章》追溯和梳理《珍珠塔》故事的来龙去脉,将故事中的人物、地名与现实中的景点“珍珠塔”以及历史事实中的人物、地名进行对比,客观地分析《珍珠塔》故事产生的历史背景。系统的梳理《珍珠塔》创作史上,最为有影响力的改编者周大榜的身世、着作以及他改作《珍珠塔》的因缘际会。分析《珍珠塔》的众多版本,并将繁多的版本进行大致的归类,勾勒《珍珠塔》在有清一代的传播情况。第二章《珠塔七层层匠心雅俗兼备备一炉》集中探讨和分析了《珍珠塔》的艺术特色,如在叙事方面的特点包括多体并用式的叙事方式、跌宕起伏的情节结构、细腻入微的心理描写、雅俗兼备的语言风格、丰富多样的音乐体系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独一化的特点。第三章《舞台荧屏<珍珠塔>优秀续书<麒麟豹>》通过梳理以《珍珠塔》故事为题材的各种艺术形式的改编,分析各种体裁改编的优劣,探索弹词《珍珠塔》故事的演变过程,明辨在新时代新需求下,《珍珠塔》故事在各种曲艺形式包括说唱、戏曲、影视等方面的新型出路和发展。第四章《仁义当头施教化风气开道来者先》相较之前对《珍珠塔》弹词地位和影响的模糊性定位,综合第二章的艺术特色研究,对《珍珠塔》在弹词史上的意义和价值进行了重新的评估和定位。

张福英[5](2021)在《《桂苑笔耕集》敬辞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桂苑笔耕集》是唐末新罗文人崔致远编纂的个人文集,以骈体行文,其中的表状类公文和公私信函具有重要的语言学价值,但目前尚未见到该文集系统的语言学研究成果。本文以《桂苑笔耕集》中的敬辞爲研究对象,释例分析同一语义系统中单音表敬语素与双音敬辞的用法,总结与表敬语素组合成词的高频语素,并从语音、语义、语法、语用、修辞等角度全面概括该文集敬辞的特点,勾勒敬辞概貌。具体内容如下所示:第一部分爲绪论,概述选题缘起、研究现状、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意义及创新之处,并对相关问题作解释和说明。第一章结合《桂苑笔耕集》探讨敬辞的定名、定义与分类。在梳理学界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本文表敬用语定名爲“敬辞”;在划分与其他礼貌用语的界限的同时,阐释敬辞定义;从语义角度将敬辞分爲恭谨奏请义、惠赠恩赐义、尊贵高大义、华美贤雅义四类,并从语用、构词类推、修辞对仗、语境等方面提出敬辞的界定原则。第二至五章分别对四类敬辞做释例分析和特点分析。每章又分爲两节:第一节以单音表敬语素爲最小单位进行语义的分析与描写,在释例的基础上归纳敬辞的用法;第二节从共时层面对比分析单音表敬语素和双音敬辞的联系与区别,从词汇系统探讨敬辞的语义、出现频次,收录现状、结构类型、语素构成、语法功能、组合搭配等特点。第六章全面总结《桂苑笔耕集》敬辞的语音、语义、语法、语用、修辞等特点,并从收词、释义、例证三方面简要阐述《桂苑笔耕集》爲《大词典》编纂与修订所提供的依据。最後一部分爲结语:梳理所做工作,概述本文延伸的课题及不足之处。

王宇宇[6](2020)在《清代嘉兴府小说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清代嘉兴府小说为研究对象,从小说发展概况、小说作者、小说艺术特色等方面对其展开探究。除绪论外,文章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对清代嘉兴府小说创作情况进行概述。通过检索前人小说书目、查阅地方志等方式,共找到文言小说28部(篇),通俗小说6部,合计34部(篇),这个数量在浙江省中仅次于杭州府,在清代浙江各府小说创作整体中位于前列。第二章对清代嘉兴府小说作者进行探究,主要聚焦其生平思想和小说观念。在这二十余位小说作者中,既有出仕为官的,也有隐居、游幕的,他们不同的经历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其小说创作及小说观念有所影响。此外,本章还对烟水散人、天花藏主人与嘉兴府的关系进行了梳理。第三章回到小说本身,分析清代嘉兴府小说的艺术特色,主要从小说主题和情节上的因循与创新、女性形象的塑造、多样的语言面貌三点来论述。对于其中较为出色同时研究成果较少的几部作品,在第四章做了个案探究。其中《遣睡杂言》带有较重的地域特色,《贤已编》中文人色彩明显,《昔柳摭谈》艺术水平较高,《侠义佳人》是晚清女性小说的代表作,各具特色,是清代嘉兴府小说中的优秀作品。

张明明[7](2020)在《《红楼梦》高潮艺术论》文中指出《红楼梦》的叙事高潮概念是一个伴随着《红楼梦》创作、刊行、评点、传播与接受,而渐趋成熟与定型的概念。根据核心人物、主要矛盾、余波影响、事件转捩点、小说旨归等界定“高潮艺术”的关键词,可梳理出六大高潮事件,即元妃省亲、宝玉挨打、祭宗祠开夜宴、抄检大观园、黛死钗嫁和贾府抄家。这六大高潮事件分别以贾元妃、贾宝玉、贾珍与贾母、王夫人与王熙凤、林黛玉与薛宝钗、贾政为核心人物,多次使用皴染、横云断山、特犯不犯、伏脉千里、一树千枝等艺术手法,围绕着贾府中兴、后继无人、祖恩耗尽、理想世界遭到现实世界侵袭、情的毁灭、家族败亡等重大问题,共同演绎着家族兴衰与宝黛情缘两条主线上的故事。其中,元妃省亲既是贾府衰落过程中政治中兴的高潮,也是小说由“风月宝鉴”主题向宝黛爱情与贾府兴衰主题的过渡,还为后续其他高潮事件的发生提供了必要条件与土壤,尤其是大观园的修建,为宝黛情缘的发展提供了环境支撑;宝玉挨打是宝玉人生路上“情悟”哲学的关键,也是世俗与脱俗冲突的高潮,更是小说“以人补天”失败的高潮;祭宗祠开夜宴是贾府由盛转衰的分水岭,该高潮过后,小说的叙事主调由欢乐、融洽转向忧忿、哀怨,叙述的重点转向对各方矛盾斗争的书写;抄检大观园的爆发标志着贾府内部矛盾的炽热化,是贾府“自杀自灭”的高潮、是“世俗世界”对“理想世界”戕害的高潮、是贾府婢女遭遇悲剧的高潮,也是贾府抄家的凄惶预演;黛死钗嫁是整部小说“梦幻情缘线”的核心,宣告了“木石前盟”的失败,代表着爱情、诗心以及青春的结束;贾府抄家是家族衰败的制高点,是家族兴衰线与宝黛爱情线最后的交点,是对小说其他高潮的总照应。上述高潮事件既富于变化性,又合于统一性,在遵循生活与艺术规律的基础上,都有开端、有铺垫、有发展,“由量变转化为质变”。矛盾冲突最激烈、核心人物形象最饱满、主旨表达最鲜明的情节,才会将故事推向高潮,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观者情绪。高潮事件之后,情节也不会戛然而止,而是放缓或加快后续影响,增强整部小书的厚重感,使情节富有节奏感。同时,还要不断加入新的情节链,转换枢纽,别开一境,从而牵引出后续高潮事件。无论家族兴亡线,还是宝黛情缘线,都在阐述幻灭与毁灭,这是《红楼梦》高潮艺术的统一性;因各高潮事件侧重点不同,幻灭的表现形式和幻灭的内容不同,这又是《红楼梦》高潮艺术的变化性。通过探究《红楼梦》高潮事件始末及其起承转合间的艺术特征,可以发现,小说的高潮事件应具备结构的匀称性、手法的反复多样性、情节的相似与差异的统一性、人物形象的定型性四方面特点,且这四方面应统一于小说主线、服务于小说主旨。这既是裁夺诸多事件是否为高潮事件的必要条件,也是判断《红楼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处理高潮事件时,技法高低的又一标准。

黎文敏[8](2020)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越剧尹派剧目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9年是越剧宗师尹桂芳一百周年诞辰,本就是越剧热门话题的尹派剧目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并引发了越剧人的一些新思考。越剧尹(桂芳)派艺术的特征是唱腔醇厚隽永、表演潇洒深情,鲜明地体现出了越剧柔美细腻的剧种风格。本文旨在分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越剧尹(桂芳)派剧目的生存状况,探讨尹派剧目对越剧剧目建设和剧种风格成熟的贡献。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价值,确定了所要研究剧目的范围,以尹桂芳在此时期首演和后来成为经典的演出剧目为主,受传统戏曲的“演员中心制”影响,尹桂芳创立的芳华越剧团,以生产尹派剧目为主要目的不强调剧本的原创性。第一章论述尹派剧目探索着用宏大叙事积淀越剧的历史分量,新编历史剧书写了救亡图存的历史记忆,把历史上的忠臣义士置换为革命英雄形象。这一时期的创排现代戏与过去的“时装戏”则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或展示社会各行业模范标兵群像,或对新中国解放的历史作了回顾。当然,擅演才子佳人题材的越剧,并不能与宏大叙事话语完全契合,因此,尹派剧目不可避免地在诗化与崇高化之间出现了风格上的摇摆。第二章从尹派剧目对传统戏的改编出发,以“落难公子中状元”分解出的落难母题和科举母题,观察尹派剧目是如何保持越剧的民间性本色的,并通过对才子佳人戏的去精英化拉近了与“人民性”的距离。第三章写尹派剧目的舞台形象塑造,剧本的场面架构以生角为核心,尹桂芳集“盘”功、叹功、哭功于一体的表演特色,使尹派剧目集中呈现越剧坤生的阴柔美。第四章考察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尹派经典在80年代以来的传承情况,芳华越剧团以尹派经典为主体打造院团的特色品牌,尹派传人萧雅通过尹派经典与个人大众明星身份的叠加,走上了完全市场化的道路,另一位尹派弟子赵志刚,则借重构尹派经典的机会进行自我审视,并隐喻了当代越剧人的坚守与创新的双重困境。结语部分除对全文的总结外,还再次强调了尹派剧目对当代越剧剧目建设的现实意义,尹派艺术生命力的旺盛引发了人们对越剧流派创新的热烈讨论,同时,回顾尹派剧目留下来的宝贵经验,为我们客观评价创新剧目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陈改艳[9](2020)在《中学语文中国古代小说教学内容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古代小说是中国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选入中学语文教科书里面的中国古代小说都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是小说教学、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调查研究表明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充分体现,中学语文中国古代小说的教学内容也没有完全指向学生的阅读需求。针对中国古代小说教学内容展开研究,能够为教师正确选择教学内容提供支撑。本研究从语文教学内容、小说教学内容、中国古代小说、中国古代小说教学、中国古代小说教学内容五个方面论述了前人的成果,依据李海林构建的阅读教学内容体系和王荣生选文分类理论中的定篇理论建构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教学内容体系,选择能够体现学段特点的中学语文课程中的中国古代小说,搜集知网等数据库中的全部课例和实际课堂、教案书中的部分课例分析教师是否呈现了应该有的教学内容。研究发现确定中国古代小说应该有的教学内容首先要确定它定篇的教学功能,知道中国古代小说本身的蕴涵就是它的教学内容。其次要选择审美的阅读方式,通过解读感受作品反映的社会人生和民族文化,通过鉴赏提升文学素养。最后,梳理课标和教科书规定的教学内容,明确中国古代小说应该有的教学内容。实际教学中,部分老师能够按照选文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确定教学内容,部分老师的教学内容存在问题。问题可以分为四类:偏重文本内容,轻视深层内涵;偏重创作技巧,轻视审美体验;偏重课堂生成,轻视定篇要求;偏重单篇解读,较少指向原着。教师背景知识不够全面是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缺失鉴赏知识导致浅表化的解读文本,缺失文学理论知识会忽视审美的本质特点,缺失教学理论知识会混淆“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缺失语文学科理论知识导致选文教学功能的误判。教师确定教学内容时要守住中国古代小说审美的特点,要依据相关学者的权威解说和课标、教科书的要求落实一致性原则,要根据学习目标、学习进度、课堂生成随时调整体现动态性原则,要根据学段、学情选择不同内容以实现差异性原则。教师要在学习古代小说评点理论和掌握专家学者权威见解的过程中把握古代小说的原生价值,要在研读课标、教科书和分析学生学习起点、终点、难点的过程中明确古代小说的教学要求,要关联原着拓展指向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教学内容,要根据定篇的要求分析预设和生成的具体关系。也就是说,把中国古代小说作为定篇类选文展开教学,既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中国古代小说的原生价值,又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

计宇[10](2020)在《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选文是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核心内容,也是小学语文教师日常教学最常使用的课程载体,但小学语文学习内容是内隐于教科书选文之中的,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提炼出选文适切的语文学习内容,也就是建构出选文的语文学习意义是其选文使用时必须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建构出体现专业性的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本研究围绕建构体现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性的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这一问题,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文本分析法与案例研究法,从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的内涵与变革指向、目前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的实然状态与如何建构体现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性的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四方面进行层层推进的研究。全文由序言、导论、结语与正文七章共十部分构成。序言与导论部分主要阐述研究背景、研究起点、研究立场、研究意义、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第一章与第二章具体分析21世纪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的本质功能与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的专业追求,全面呈现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的变革指向。第三章是对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进行的理论分析,进而把握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的本质与基本类型。第四章、第五章与第六章则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师选文理解实然样态的调查与案例分析,提炼出目前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的基本类型与特点,呈现其专业生存方式的现状。第七章中提出体现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性的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的类型与建构策略。结语部分是研究结论、反思与展望。通过研究得出以下三个研究结论:第一,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是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样态的集中体现。教师专业发展是在其教学实践的发展变化过程中集中体现出来的,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必然集中体现了其专业发展样态。第二,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的实然样态是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生存状态的客观呈现。目前小学语文教师所采用的教学实用型、意义模糊型、技术惯例型、天真依赖型、语言中心型、思想中心型六种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历史性过强、僵化性突出、模仿性明显,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生存方式也难以呈现出与其他群体的差异,客观呈现出其专业生存处于专业自我的缺失消解、专业实践的困惑焦虑与专业发展的表面被动状态之中。第三,体现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性的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建构过程是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生活质量的提升过程。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生活由其专业活动的过程与结果构成,通过知其所为:理解观念真实回归于语文学习意义的探寻;知其所由:理解方法符合小学语文学习特质的需求;知其所至:理解内容切实回归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三知”策略,建构出专业发展型、批判反思型与素养中心型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活动的过程与结果能够明确体现出自身的专业性,从而使其专业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另外,又对整体研究进行了反思,提出后续的研究展望:小学教师教育中的语文学科课程与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之间的关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之间的关系,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的纵向历时研究都是值得继续研究的问题。

二、简论《红楼梦》人物对话的艺术特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简论《红楼梦》人物对话的艺术特色(论文提纲范文)

(1)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成功实践——何其芳《红楼梦》研究在学术史上的贡献(论文提纲范文)

一 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红楼梦》
二 何其芳在《红楼梦》研究中的重要贡献
三 何其芳《红楼梦》研究的学术史意义

(2)李涵秋长篇小说家庭书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学术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
        1.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思路及创新点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思路
        1.2.3 研究创新点
    1.3 李涵秋及其与“鸳鸯蝴蝶派”的关系
        1.3.1 李涵秋的生平与小说创作历程
        1.3.2 “鸳鸯蝴蝶派”五虎将之一
2 清末民初时期中下层家庭图景的呈现
    2.1 中下层家庭婚姻生活的时代变化
        2.1.1 士绅家庭内部种种丑陋现象
        2.1.2 家庭伦理道德的新旧冲突
        2.1.3 婚姻结合方式的多样性
    2.2 涉及到的中下层家庭及其类别
        2.2.1 长篇小说中涉及到的家庭
        2.2.2 地方绅商家庭
        2.2.3 知识分子家庭
    2.3 小说中中下层家庭的特点
        2.3.1 纪实性:清末民初时期的家庭
        2.3.2 时代性:家庭关系趋于简化
        2.3.3 个人性:自身家庭生活经历
3 家庭人物形象及人伦关系的展示
    3.1 顺应社会改变的家长形象
        3.1.1 权威失落的男性家长
        3.1.2 顽固少变的旧式父亲
        3.1.3 开明儒雅的新式父亲
    3.2 重新回归家庭的子孙形象
        3.2.1 一事无成的败家子
        3.2.2 盲目西化的家庭叛逆者
        3.2.3 妥协退让的新孝子贤孙
    3.3 艰难觉醒的家庭女性形象
        3.3.1 强势卑劣的悍妻
        3.3.2 金钱欲望至上的妻妾
        3.3.3 走向极端文明的新女性
    3.4 家庭人伦关系的和谐与冲突
        3.4.1 亲子关系:旧式对立与新型认同
        3.4.2 夫妻关系:夫主妻从与夫妻平等
        3.4.3 婆媳关系:强势刁难与和睦相处
4 家庭书写艺术特色的具体表现
    4.1 情节结构的继承与运用
        4.1.1 因果报应情节设置的继承
        4.1.2 由家及国网状结构的借鉴
        4.1.3 以家庭为主线性结构的运用
    4.2 家庭叙事内容与叙事视角
        4.2.1 家庭死亡叙事
        4.2.2 僧道形象与僧道叙事
        4.2.3 小家庭日常生活叙事
        4.2.4 限制叙事视角的尝试
    4.3 通俗化的艺术手法及语言特点
        4.3.1 富有趣味性的故事插叙
        4.3.2 严肃尖锐的幽默讽刺手法
        4.3.3 通俗生动的小说语言
5 李涵秋长篇小说家庭书写的价值与意义
    5.1 蕴含独特的个性价值
        5.1.1 李涵秋的婚姻家庭观
        5.1.2 家庭书写的地域色彩
        5.1.3 家庭书写中的矛盾态度
    5.2 对早期“鸳鸯蝴蝶派”家庭书写的拓展
        5.2.1 与同时期“鸳鸯蝴蝶派”作家的比较
        5.2.2 “娱乐消遣”和“启蒙救国”相结合的小说观
        5.2.3 社会、言情、家庭相结合的小说模式
    5.3 新旧文学转型时期李涵秋家庭书写的意义
        5.3.1 对家庭叙事传统的继承
        5.3.2 具有启蒙意义
        5.3.3 具有现代色彩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李涵秋长篇小说一览表
致谢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3)平儿形象阐释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二、《红楼梦》人物形象阐释史研究综述
    三、平儿形象阐释史研究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旧红学时期(1921年之前)平儿形象阐释研究
    第一节 脂评对平儿形象的评点
    第二节 清代评点派对平儿形象的评点
    第三节 题咏派对平儿形象的咏叹
    第四节 索隐派对平儿形象的阐释
    小结
第二章 新红学时期(1921-1949)平儿形象阐释研究
    第一节 考证派新红学对平儿的阐释
    第二节 对平儿阐释传统学术方式的承袭
    第三节 对平儿阐释新的观念与研究方法的探索
    小结
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1949-1978)平儿形象阐释研究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65)对平儿形象的阐释
    第二节 1966-1978年期间的平儿形象阐释
    小结
第四章 新时期以来(1979至今)平儿形象阐释研究
    第一节 1979年至1999年平儿形象的研究
    第二节 2000年至今平儿形象阐释研究
    小结
结语
    一、平儿形象阐释及演变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平儿形象阐释史是作为《红楼梦》阐释史的一部分而存在
    三、回顾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各时期有关平儿阐释的统计
附录2:脂评对平儿的评点统计
附录3:清代评点派对平儿的评点统计
附录4:红楼梦题咏派有关平儿作品统计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孝义真迹珍珠塔全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一)《珍珠塔》的版本研究
        (二)对《珍珠塔》整理者的研究
        (三)有关《珍珠塔》同题材改编的研究
        (四)对弹词《珍珠塔》地位和价值的研究
    三、研究思路与框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框架设计
第一章 秀才新补旧作文人巧续残章——《珍珠塔》相关概况
    第一节 清代故事珍珠塔的前世今生
        一、珍珠塔故事的前世
        二、珍珠塔故事的今生
    第二节 周殊士千里游襄方元音偶告真相
        一、山阴周大榜
        二、周大榜改作《珍珠塔》
    第三节 铺天盖地珍珠塔五花八门归于一
        一、《珍珠塔》弹词版本众多的原因以及相关概况
        二、《珍珠塔》弹词的版本
第二章 珠塔七层层匠心 雅俗兼备备一炉-《珍珠塔》的艺术特色研究
    第一节 多体并用式的叙事方式
        一、诗歌类
        二、类诗歌
    第二节 跌宕起伏的情节结构
    第三节 曲尽人意的心理描写
    第四节 雅俗共赏的语言特点
        一、语言通俗化
        二、语言个性化
    第五节 时隐时现的全知视角
        一、代表说书人身份的“表”在文本中的作用
        二、两种视角不同叙述声音交融所达成的叙事效果
    第六节 异彩纷呈的音乐体系
        一、多样化的来源
        二、灵活多变的使用方法
        三、贴合情节的运用
第三章 舞台荧屏《珍珠塔》优秀续书《麒麟豹》——《珍珠塔》故事的改编与衍生
    第一节 千树万树梨花开
        一、形式多元的改编实践
        二、主题不同的改编策略
        三、改编本代表作管窥
    第二节 在传统中求新变
        一、汲取通行本中的精神内涵
        二、重视不同文体的差异
        三、了解接受群体的特征
        四、重视学界的研究成果
    第三节 优秀续书《麒麟豹》
第四章 仁义当头施教化风气开道来者先——弹词《珍珠塔》的价值与地位研究
    第一节 《珍珠塔》中的时代印记
        一、“清闺才女”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化对立
        二、喜闻乐见的“大团圆”结尾
        三、伦理至上教化论
        四、家庭伦理反映
    第二节 《珍珠塔》在弹词史上的意义
        一、承上启下的独特地位
        二、传播广泛
        三、开辟弹词“新天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5)《桂苑笔耕集》敬辞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及相关问题说明
    四、研究方法、意义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桂苑笔耕集》敬辞的界定与分类
    第一节 《桂苑笔耕集》敬辞的定名
    第二节 《桂苑笔耕集》敬辞的定义
    第三节 《桂苑笔耕集》敬辞的分类
第二章 表示恭谨奏请义的敬辞
    第一节 恭谨奏请义敬辞释例分析
    第二节 恭谨奏请义敬辞特点分析
第三章 表示惠赠恩赐义的敬辞
    第一节 惠赠恩赐义敬辞释例分析
    第二节 惠赠恩赐义敬辞特点分析
第四章 表示尊贵高大义的敬辞
    第一节 尊贵高大义敬辞释例分析
    第二节 尊贵高大义敬辞特点分析
第五章 表示华美贤雅义的敬辞
    第一节 华美贤雅义敬辞释例分析
    第二节 华美贤雅义敬辞特点分析
第六章 《桂苑笔耕集》敬辞的特点及词汇学价值
    第一节 《桂苑笔耕集》敬辞的特点
    第二节 《桂苑笔耕集》敬辞的词汇学价值
结语
    一、已做的工作
    二、延伸的课题
    三、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附录1《桂苑笔耕集》并列式双音敬辞平仄、清浊统计表
    附录2《汉语大词典》对《桂苑笔耕集》所在敬辞的训释术语
    附录3《桂苑笔耕集》收文一览表
致谢

(6)清代嘉兴府小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三、研究现状
第一章 清代嘉兴府小说创作的整体研究
    第一节 清代嘉兴府小说的数量
    第二节 清代嘉兴府小说的类型和题材
    第三节 清代嘉兴府小说创作的兴盛原因
第二章 清代嘉兴府小说作者研究
    第一节 清代嘉兴府小说作者的生平与思想
    第二节 清代嘉兴府小说作者的小说观念
    第三节 清代烟水散人、天花藏主人与嘉兴府关系考辨
第三章 清代嘉兴府小说的艺术特色
    第一节 主题、情节上的因循与翻新
    第二节 形象上的突破——以女性形象塑造为例
    第三节 多样的语言面貌
第四章 清代嘉兴府小说个案探究
    第一节 《遣睡杂言》与《贤已编》
    第二节 《昔柳摭谈》
    第三节 《侠义佳人》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7)《红楼梦》高潮艺术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节 选题意义及背景
    第二节 已有成果及现状
        一、“高潮”的定义
        二、《红楼梦》高潮艺术研究巡礼
    第三节 《红楼梦》结构分析
        一、八十回本《红楼梦》结构
        二、一百二十本《红楼梦》结构
        三、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高潮艺术的异同
第一章 家族势力振兴的高潮——元妃省亲
    第一节 元妃省亲高潮艺术
        一、省亲前层层铺叙
        二、省亲中悲喜交集
        三、省亲后牵引出更多“虚热闹”
    第二节 元妃省亲在全书中的高潮意义
        一、高潮内涵:以“势”补天的高潮
        二、高潮拐点:由“风月宝鉴”向“红楼故事”过渡
        三、高潮影响:成为后续高潮事件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 世俗与脱俗冲突的高潮——宝玉挨打
    第一节 宝玉挨打高潮艺术
        一、顿挫之笔,层层造势
        二、痛怛之情,竭力渲染
        三、柔情脉脉,自然收束
    第二节 宝玉挨打在父子冲突关系中的高潮艺术
        一、众父子关系爬梳
        二、贾政与宝玉父子关系爬梳
        三、宝玉挨打在父子关系中的高潮艺术
    第三节 宝玉挨打在全书中的高潮意义
        一、高潮特征:宝玉对“意淫”的执念达到顶点
        二、高潮内核:世俗与脱俗的冲突
        三、高潮影响:关涉后续高潮事件的走向
第三章 由盛转衰的高潮——祭宗祠开夜宴
    第一节 贾府现状
        一、贾府权势达到巅峰
        二、经济支撑力达到极限
        三、人丁最兴旺、支派最繁盛
        四、仪礼约束力最明显
    第二节 祭宗祠开夜宴的高潮艺术
        一、以陌生化手法渐次写出煊赫气势
        二、以烘云托月之法写出欢乐与冷清
    第三节 祭宗祠开夜宴在全书中的高潮意义
        一、高潮本质: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二、高潮导向:叙事基调由欢乐转向哀怨
第四章 “自杀自灭”的高潮——抄检大观园
    第一节 抄检大观园高潮艺术
        一、抄检前不断蓄势
        二、抄检中运笔“特犯不犯”
        三、抄检后“提按顿挫”
    第二节 抄检大观园在全书中的高潮意义
        一、高潮表征:“内囊”耗尽的顶点
        二、高潮内涵:“自杀自灭”的高潮
        三、高潮本质:“理想世界”被毁灭的高潮
        四、高潮外延:贾府婢女悲剧的高潮
第五章 灵与肉毁灭的高潮——黛死钗嫁
    第一节 宝黛爱情心路概况
        一、爱的试探:砸玉剪穗鉴痴心
        二、爱的发展:赠帕题诗表痴心
        三、爱的成熟:情婢试玉乱痴心
        四、爱的毁灭:焚稿成婚释痴心
    第二节 黛死钗嫁高潮艺术
        一、破败之事,连连爆发
        二、一死一娶,悲惨难名
    第三节 黛死钗嫁在全书中的高潮意义
        一、高潮内涵:爱情之情的毁灭
        二、高潮本质:诗灵诗心的毁灭
第六章 贾府衰败的高潮——贾府抄家
    第一节 抄家前的诸种预兆
        一、外部环境不断恶化
        二、内部“自杀自灭”愈演愈烈
    第二节 贾府抄家高潮艺术
        一、抄家前危机四伏
        二、抄家中凄惶无比
        三、抄家后“树倒猢狲散”
    第三节 贾府抄家在全书中的高潮意义
        一、高潮内涵:家族的衰败
        二、高潮终结:对其他高潮的归结
第七章 《红楼梦》高潮艺术规律
    第一节 六大高潮特点探究
        一、结构层面:位置较为均匀
        二、手法层面:反复多样
        三、情节层面:关涉全局
        四、人物层面:定型人物
    第二节 高潮艺术的成因
        一、“一回两事”的式微与“大旨谈情”的朦胧
        二、作者的文化观念与现实遭际
        三、悲剧精神的内在要求
主要参考文献(按音序排列)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20世纪五六十年代越剧尹派剧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源起及尹派剧目的研究价值
    二、尹派剧目概念界定及时间段划分
第一章 宏大叙事理念下的新尝试
    一、历史题材:传统民族精神的现代构建
    二、现代题材:参与“新生活”的改造
    三、《屈原》:诗意的追求与受阻
第二章 聚焦民间意趣的传统改编
    一、落难母题:越剧民间本色的展现
    二、科举母题:才子佳人戏的去精英化
    三、《何文秀》:个体私仇与群体民愤的双重抒写
第三章 舞台形象:“尹派”特质的直观呈现
    一、以生角为核心的场面架构
    二、集盘功、叹功于一体的舞台表演
    三、红楼戏:突出阴柔的坤生之美
第四章 尹派经典的当代传承
    一、以尹派经典打造院团品牌
    二、尹派经典与大众明星身份的叠加
    三、以尹派经典角色隐喻当代越剧人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中学语文中国古代小说教学内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及依据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依据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及思路
    1.4 相关概念及界定
        1.4.1 中国古代小说
        1.4.2 教学内容
        1.4.3 中学语文中国古代小说教学内容
2 研究综述
    2.1 语文教学内容的研究综述
        2.1.1 语文教学内容的内涵
        2.1.2 语文教学内容的构成要素
    2.2 小说教学内容的研究综述
        2.2.1 小说教学存在的问题
        2.2.2 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
    2.3 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综述
        2.3.1 发展历程
        2.3.2 具体类别
    2.4 中国古代小说教学的研究综述
    2.5 中国古代小说教学内容的研究综述
    2.6 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3 中学语文中国古代小说的教学内容
    3.1 中国古代小说教学内容的体系构建
        3.1.1 确定定篇的教学功能
        3.1.2 选择审美的阅读方式
    3.2 中国古代小说教学内容的具体呈现
        3.2.1 课标规定的教学内容
        3.2.2 教材规定的教学内容
        3.2.3 课前预设的教学内容
    3.3 中国古代小说教学内容的独特价值
4 中国古代小说课例中教学内容的分析
    4.1 《智取生辰纲》课例中教学内容的分析
        4.1.1 教学内容梳理
        4.1.2 存在问题分析
        4.1.3 优秀经验总结
    4.2 《范进中举》课例中教学内容的分析
        4.2.1 教学内容梳理
        4.2.2 存在问题分析
        4.2.3 优秀经验总结
    4.3 《林黛玉进贾府》课例中教学内容的分析
        4.3.1 教学内容梳理
        4.3.2 存在问题分析
        4.3.3 优秀经验总结
    4.4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例中教学内容的分析
        4.4.1 教学内容梳理
        4.4.2 存在问题分析
        4.4.3 优秀经验总结
    4.5 《情真意切释猜嫌》课例中教学内容的分析
        4.5.1 教学内容梳理
        4.5.2 存在问题分析
        4.5.3 优秀经验总结
    4.6 背后原因探析
5 确定中国古代小说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与主要方法
    5.1 基本原则
        5.1.1 守住审美性
        5.1.2 遵循一致性
        5.1.3 落实动态性
        5.1.4 尊重差异性
    5.2 主要方法
        5.2.1 把握古代小说原生价值
        5.2.2 明确古代小说教学要求
        5.2.3 关联原着延伸教学内容
        5.2.4 分析预设生成具体关系
结论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参考文献
后记

(10)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序言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一)课程标准中的教学话语转型
        (二)教科书选文研究思维的转换
        (三)21世纪社会生活变革的要求
        (四)个人的实践反思与研究旨趣
    二、研究起点
        (一)研究现状
        (二)概念诠释
    三、研究立场
    四、研究意义
        (一)衔接小学语文课程理论与实践,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二)引导小学语文教师反思自身专业性,明确专业发展方向
        (三)深化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研究视域,丰富教科书研究理论
    五、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方法
    六、研究思路与主体结构
        (一)研究思路
        (二)主体结构
第一章 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本质功能探寻
    一、百年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特色流变
        (一)传承为主:选文体系初建期(1902年-1912年)
        (二)实用为先:选文第一次变革期(1912年-1949年)
        (三)应时开拓:选文第二次变革期(1949年-1977年)
        (四)多元并存:选文第三次变革期(1978年-2000年)
        (五)素养指向:选文第四次变革期(2001年-现在)
    二、21世纪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的编写特点
        (一)选文标准明确
        (二)选文特征突出
    三、21世纪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的本质功能
        (一)教科书选文是学习语言规范的首要材料
        (二)教科书选文是掌握思维方法的有力工具
        (三)教科书选文是唤醒审美体验的重要媒介
        (四)教科书选文是建构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资源
第二章 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的专业追求
    一、追寻与创建: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的双重意蕴
        (一)作为普通读者对选文个体本身意义的追寻
        (二)作为专业教师对选文语文学习意义的创建
    二、历史与未来: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的双重对话
        (一)作为普通读者与选文的对话
        (二)作为专业教师与选文的对话
    三、21世纪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的专业追求
        (一)明确自身身份的复合性
        (二)把握理解过程的立体对话
        (三)强调理解内容的素养指向
第三章 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理论分析
    一、文本解读范式与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辨析
        (一)文本解读范式的内涵
        (二)文本解读范式的主要类型
        (三)“文本解读范式”与“选文理解范式”的本质差异
    二、“文本解读范式”形成的教师选文研究困境
        (一)宏观研究模糊
        (二)中观研究散乱
        (三)微观研究浅表
    三、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的本质与类型
        (一)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的本质
        (二)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的可能类型
第四章 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现状调查
    一、调查设计
        (一)调查目的与意义
        (二)调查范围与样本
        (三)调查工具的编制
        (四)数据与资料的处理与分析
    二、调查结果呈现
        (一)理解观念现状呈现
        (二)理解方法现状呈现
        (三)理解内容现状呈现
    三、调查发现
        (一)“知”“行”反差大
        (二)教师身份单一性强
        (三)理解过程单向度强
        (四)理解内容适切性差
第五章 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的实然样态
    一、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的主要类型
        (一)不同理解观念形成的范式类型
        (二)不同理解方法形成的范式类型
        (三)不同理解内容形成的范式类型
    二、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的特点
        (一)理解范式历史性过强
        (二)理解范式僵化性突出
        (三)理解范式模仿性明显
    三、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实然样态成因探析
        (一)理解观念:对选文语文学习意义思考不足
        (二)理解方法:对批判性思维缺乏全面运用
        (三)理解内容: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把握模糊
第六章 基于专业生存方式的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案例分析
    一、案例选择与分析框架
        (一)案例选择
        (二)分析框架
    二、案例分析
        (一)专业意识的独特性分析
        (二)独有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分析
        (三)特有的专业能力情况分析
    三、根基不牢: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生存方式现状
        (一)独特的专业意识片面固化
        (二)独有的专业知识与学科疏离
        (三)特有的专业能力单一薄弱
    四、根基不牢的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生存方式成因探析
        (一)对学科任务特质认知不清
        (二)具备的学科知识结构不良
        (三)对学科思维方法掌握不足
第七章 体现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性的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建构
    一、体现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性的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的特点
        (一)理解观念明确指向于专业发展
        (二)理解方法善于运用批判性思维
        (三)理解内容聚焦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二、体现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性的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的类型
        (一)类型:专业发展型、批判反思型与素养中心型
        (二)专业生存方式独特性的体现
    三、体现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性的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建构策略
        (一)知其所为:理解观念真实回归于语文学习意义的探寻
        (二)知其所由:理解方法符合小学语文学习特质的需求
        (三)知其所至:理解内容切实回归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结语研究结论、反思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一)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是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样态的集中体现
        (二)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的实然样态是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生存状态的客观呈现
        (三)体现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性的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建构过程是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生活质量的提升过程
    二、研究反思
        (一)理解范式的内涵本质:在文本解读与选文理解的差异中明确
        (二)理解范式的变革指向:在选文使用的历史与未来的融合中清晰
        (三)理解范式的实然样态:在选文使用的调查与案例的分析中发现
        (四)理解范式的应然建构:在选文使用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生成
    三、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调查问卷
    附录2 :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访谈提纲
    附录3 :六种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典型案例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四、简论《红楼梦》人物对话的艺术特色(论文参考文献)

  • [1]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成功实践——何其芳《红楼梦》研究在学术史上的贡献[J]. 张庆善. 文学遗产, 2021(04)
  • [2]李涵秋长篇小说家庭书写研究[D]. 敬莉.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3]平儿形象阐释史研究[D]. 刘聪儿.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21(09)
  • [4]《孝义真迹珍珠塔全传》研究[D]. 高慧智.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5]《桂苑笔耕集》敬辞研究[D]. 张福英. 兰州大学, 2021(02)
  • [6]清代嘉兴府小说研究[D]. 王宇宇. 暨南大学, 2020(04)
  • [7]《红楼梦》高潮艺术论[D]. 张明明.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20(12)
  • [8]20世纪五六十年代越剧尹派剧目研究[D]. 黎文敏. 杭州师范大学, 2020(02)
  • [9]中学语文中国古代小说教学内容研究[D]. 陈改艳. 新疆师范大学, 2020(07)
  • [10]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选文理解范式研究[D]. 计宇.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标签:;  ;  ;  ;  ;  

浅谈《红楼梦》人物对话的艺术特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