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池用久了,电动势会减小吗?(论文文献综述)
王伟民,杨培军[1](2018)在《电磁现象原因剖析及演示装置制作要领》文中指出1两个有趣的电磁现象如图1(a)所示,将圆柱形磁铁置于水平桌面上,将1节干电池放在磁铁的上方,并保持磁铁与电池负极良好接触.取一外形呈M状的裸线圈套在电池外,如图1(b)所示.线圈向内突起的部分置于电池的正极上,两端弯成圆弧状的两部分从电池两侧压在磁铁的侧面.松手后,观察到线圈快速的旋转起来.
傅尔钧[2](2017)在《多用电表知识要略》文中研究表明高考电学实验得分率低的瓶颈,主要原因是对电学实验的几个重点知识没有进行明确的系统化复习和对电学实验思想、方法没有进行明确的系统化归纳。本文通过复习多用电表,对三表改装、全电路欧姆定律进行再认识、再学习。
石彬,田仁军[3](2014)在《测量欧姆表电动势和内阻的两种方法的比较》文中指出欧姆表为中学电学实验常用器材,其内部是由电流表改装而来的.欧姆表也可以看作是能够读外电路电阻的电源,也有电动势和内阻.本文通过采用伏安法测量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常规方法和利用欧姆表刻度中值电阻方法测量JO411A型欧姆表的电动势和内阻进行对比,并进行误差分析.
熊建新[4](2014)在《用量热器定量实验验证焦耳定律》文中指出焦耳定律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定律,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常用的焦耳定律实验器的原理是,给密闭容器中的电阻通电,产生的热量使密闭容器中空气的温度升高,压强增大,从而使与密闭容器相连的U型玻璃管中原来相平的水面产生高度差,高度差的大小反映了通电电阻产生热量的多少.该仪器的优点是,现象非常明显,实验时间短.缺点是,对密封性要求严,只能用来定性地演示.笔者尝试用量热器进行定量实验来验证焦耳定律,取得了好的教
张永才[5](2014)在《关于旧电池对欧姆表的误差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欧姆表的工作原理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而此闭合电路的电源是干电池,当干电池使用久了,电动势会减小,内阻会增大,使得测量出来的电阻值有误差。分析误差时抓住闭合电路中待测电阻与中值电阻及满偏电流之间的关系,可以判断出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关系。
王立勇[6](2012)在《构造探究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文中认为如何进行"探究"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习能力,是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根本所在。本文以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现代教育心理学、建构主义教与学等理论为主要依据,结合作者新课程教学的实践尝试,就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构建"探究"教学模式的策略与体会。
孙艳乔[7](2007)在《高中物理电动势概念的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理教学中,物理概念的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物理概念教学一直是物理教学中的难点,而抽象物理概念的教与学更是困扰广大师生的一大难题。其中,电动势概念尤其典型。本课题以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和概念教学的理论为基础,对“电动势”概念及其教学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研究。首先对电动势概念的相关知识进行了专题分析,对与电动势有关的易混问题做出解释。通过对近二十多年来文献的调研,研究了与电动势有关的教学内容的编写,系统比较了电动势概念的各种定义、引入方式、相关内容的编排方式、有关的习题安排。通过问卷调查及个人访谈,对中学生电动势概念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系统总结了电动势概念学习过程中产生障碍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提出可供操作的教学建议。通过对现有电动势教学设计的分析与研究,理清了电动势概念教学设计的变化过程,归纳了教学目标的拟订、教学媒体的选择及教学方法的应用三个方面的显着变化,设计了具有一定理论指导和较强操作性的教学设计案例。本文通过对电动势概念的多角度研究,试图给中学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研究和学习其他类似概念的范式和思路。
孔凡福[8](2006)在《万用表使用二十“忌”》文中认为
任建新[9](2002)在《电池用久了,电动势会减小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电池用久了,电动势会减小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池用久了,电动势会减小吗?(论文提纲范文)
(1)电磁现象原因剖析及演示装置制作要领(论文提纲范文)
1 两个有趣的电磁现象 |
2 简易电动机模型实验 |
2.1 实验现象原因剖析 |
2.2 简易电动机模型的制作要领 |
2.2.1 磁铁应选择强磁性磁铁 |
2.2.2 线圈的两端与磁铁的侧面应保持良好接触且压力适中 |
2.2.3 线圈不能选用磁性材料制作 |
2.3 简易电动机模型的优越性 |
3 电池穿越弹簧隧道实验 |
3.1 实验现象原因分析 |
3.2 弹簧穿越隧道模型的制作要领 |
3.2.1 电池-磁铁系统应尽可能轻 |
3.2.2 磁铁的侧面和弹簧线圈内部应尽可能光滑 |
3.2.3 应选择新电池 |
3.2.4 线圈应尽可能密集 |
(3)测量欧姆表电动势和内阻的两种方法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欧姆表的原理及内部结构 |
2 用伏安法测欧姆表的电动势和内阻 |
2.1 实验原理 |
2.2 实验数据及分析 |
3 利用中值电阻测欧姆表的电动势及内阻 |
3.1 实验原理 |
3.2 实验数据及分析 |
4 两种方法对比及分析 |
5 教学及使用建议 |
(4)用量热器定量实验验证焦耳定律(论文提纲范文)
1实验器材 |
2实验原理 |
3探究电热与时间的关系 |
3.1实验电路及实验方法 |
3.2实验步骤 |
3.3实验数据 |
3.4实验数据分析及结论 |
4探究电热与电流的关系 |
4.1实验电路及实验方法 |
4.2实验步骤 (仍用图2所示实验装置继续实验) |
4.3实验数据 |
4.4实验数据分析及结论 |
5探究电热与电阻的关系 |
5.1实验电路及实验方法 |
5.2实验步骤 |
5.3实验数据 |
5.4实验数据分析及结论 |
6注意事项 |
(5)关于旧电池对欧姆表的误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欧姆表工作原理 |
2典型错例 |
3正确分析 |
4结论 |
(6)构造探究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探究精神(论文提纲范文)
一 合理创设问题情景, 引发学生思考和尝试解决问题的欲望 |
二 体验科学探索过程, 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 |
1.用导学案创设情景、提出课题 |
(1) 要求学生归纳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5个公式) |
(2) 提出要探究的问题 |
2.科学猜想, 实验验证, 分析讨论, 得出结论 |
(1) 轻重不同的物体谁下落快? |
(2) 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探究 |
3.理解应用——如何测反应时间 |
三 “探究”教学模式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 |
1.提出问题 |
2.成立小组, 设计方案 |
3.方法讨论 |
4.着手实验 |
5.实验思考与方法改进 |
(7)高中物理电动势概念的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物理概念教学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3 物理概念教学的研究现状 |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物理概念教学的相关理论 |
2.1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
2.2 教学设计理论 |
2.2.1 教学设计概述 |
2.2.2 教学设计的内容 |
2.3 概念教学的理论 |
2.3.1 物理概念的形成 |
2.3.2 物理概念形成的教学 |
2.3.3 前概念及其转变 |
第三章 电动势及相关知识的分析与研究 |
3.1 电动势及相关概念的辨析 |
3.1.1 电压与电势差 |
3.1.2 电势与电动势 |
3.1.3 电动势与电势差 |
3.1.4 电动势和电压 |
3.2 电动势的产生机理 |
3.2.1 化学电动势的产生机理 |
3.2.2 动生电动势的产生机理 |
3.2.3 感生电动势的产生机理 |
3.2.4 温差电动势的产生机理 |
3.2.5 光电池电动势的产生机理 |
3.3 几个易混问题的思考 |
3.3.1 动生电动势的非静电力做功 |
3.3.2 动生电动势与感生电动势的相互转化 |
3.3.3 关于动生电动势计算式中速度V 的含义 |
3.3.4 动生电动势中的能量转化 |
3.3.5 对电动势定义的思考 |
第四章 电动势概念的教学分析与研究 |
4.1 电动势概念在物理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分析与研究 |
4.1.1 电动势概念的需求分析 |
4.1.2 电动势概念在物理知识体系中的编排分析 |
4.2 电动势概念的教学内容分析 |
4.2.1 各版本物理教材编写的背景与指导思想 |
4.2.2 各版本教材电动势概念定义的分析与研究 |
4.2.3 各版本教材中电动势概念引入的分析与研究 |
4.2.4 电动势概念习题的分析与研究 |
4.2.5 相关知识的教学内容分析与研究 |
第五章 电动势概念学习的调查研究 |
5.1 调查目的及意义 |
5.2 调查问卷编制及施测 |
5.3 调查结果及分析 |
5.3.1 问卷调查结果 |
5.3.2 问卷整体性分析 |
5.3.3 电动势概念形成困难的原因分析 |
第六章 电动势概念的教学设计分析与研究 |
6.1 电动势概念教学设计概述 |
6.1.1 电动势教学设计的演变 |
6.1.2 电动势概念教学设计中的主要引入方法 |
6.1.3 电动势概念教学设计中教学难点的处理 |
6.2 电动势概念的教学建议 |
6.3 电动势概念教学设计案例 |
第七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附录 |
致谢 |
详细摘要 |
四、电池用久了,电动势会减小吗?(论文参考文献)
- [1]电磁现象原因剖析及演示装置制作要领[J]. 王伟民,杨培军.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18(04)
- [2]多用电表知识要略[J]. 傅尔钧. 考试周刊, 2017(46)
- [3]测量欧姆表电动势和内阻的两种方法的比较[J]. 石彬,田仁军. 物理通报, 2014(S1)
- [4]用量热器定量实验验证焦耳定律[J]. 熊建新. 物理通报, 2014(S1)
- [5]关于旧电池对欧姆表的误差分析[J]. 张永才. 物理教学探讨, 2014(02)
- [6]构造探究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探究精神[J]. 王立勇.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03)
- [7]高中物理电动势概念的教学研究[D]. 孙艳乔. 苏州大学, 2007(03)
- [8]万用表使用二十“忌”[J]. 孔凡福. 家电检修技术, 2006(04)
- [9]电池用久了,电动势会减小吗?[J]. 任建新. 物理教师, 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