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一定要上大学(论文文献综述)
刘心武[1](2020)在《邮轮碎片》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最近手机"今日头条"上连篇累牍展现许多的肌肉男,特别是腹肌男,但她在生活中却几乎没有见到过一位。在邮轮上她注意观察,甲板躺椅上、泳池中,裸露出身体的男子没有一个近似网络上呈现的,而且,许多臃肿颟顸的肉体总是要跃入她的视野,无从规避。
刘腾[2](2020)在《中国大学生恋家心理的量化与质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恋家可以被定义为,因为当下面临的或即将到来的因为要与家和亲人分离而感到痛苦,同时也强烈的怀念过去环境,并且渴望回到过去环境的一种感受。本研究旨在用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的方法探究恋家的维度及其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以便更深入的理解恋家。研究一分三次总共选取73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完成了对《中国大学生恋家问卷》的编制,并对其信效度进行了检验;研究二借助研究一所编制的中国大学生恋家问卷、生活满意感量表(SWLS)、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自评抑郁量表(SDS)与一般人口学问卷分别测量402名大学生的恋家水平、生活满意度、心理弹性、抑郁与一般人口学变量,探究了恋家与心理弹性、生活满意度和抑郁的关系;研究三借助研究一所编制的中国大学生恋家问卷、成人依恋量表(AAS修订版)中文版本、生活满意感量表(SWLS)与一般人口学问卷分别测量402名大学生的恋家水平、依恋类型、生活满意度与一般人口学变量,考察了在不同依恋类型下,恋家的情感联结维度、联系频率维度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四主要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方式,对12名访谈对象进行个体访谈,探究其恋家水平与成长经历的关系。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中国大学生恋家量表分为3个维度,共18题,分别是情感联结维度、联系频率维度和家乡喜爱维度;(2)性别、是否独生子女以及父母生育年龄在恋家水平上均存在显着差异;(3)恋家与心理弹性、生活满意度和抑郁均相关;(4)心理弹性、生活满意度在恋家和抑郁之间发挥多重中介效应,即恋家不仅直接降低大学生抑郁水平还能通过增加心理弹性和生活满意度间接降低抑郁;(5)对于安全型依恋的个体,恋家的情感联结是恋家的联系频率对生活满意度影响的中介变量;(6)恋家的心理意义在于家可以带给个体安全感,提供被支持、被包容的心理感受;(7)个体的人格发展,性格特点,认知方式都会影响恋家水平;(8)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文化均会影响个体的恋家水平;(9)与家人视频、纪录当下感受、寻找替代性满足物品、寻求社会支持和接纳可能都会降低恋家的负面情绪。
梁依睿[3](2020)在《个人读写能力对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使用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人们普遍认为,语言的使用方式(口语,书面语)会影响语法结构。具有书面形式的语言和没有书面形式的语言的语法有着明显的差异,而对于前者来说,口语和书面形式的常用语法结构也具有很大的差异。读写能力对个人语言运用的影响,以及日常阅读是如何影响个人语法等问题还有待考究。本研究重点从普通话引语结构方面来回答这一问题。直接引语在口语中比在书面交际中更为常见,并且在非书面语言的语法中更为突出。没有书面形式的语言被证实大量使用直接引语,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没有使用间接引语。我们研究的问题是文盲说话者的语法结构是否类似于这些语言的语法?或者识字和不识字的话语者是否以同样的方式使用直接引语,证明直接引语的使用差异不是由读写能力的差别,而是由特定的语言方式(例如双向交流或者单向书面表述)引起的。我们通过开放性采访,采集对比文盲和非文盲被试在个人叙述中选择直接引语和其他描述方式的频率和用法,以及他们的形式与功能。本研究发现:1)文盲话语者和非文盲话语者在日常交流中最常使用直接引语作为最生动、最有效的方式来表达某人的言语、思想或情感。2)读写能力对个人口语交际中的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使用没有显着影响。3)与文盲话语者相比,非文盲话语者使用更多的语法结构。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直接(而非间接)引语的使用与交流方式(对话而非独白)关系更密切,读写能力会影响个人口语交际中的语法结构和句法嵌人形式。
乔石磊[4](2019)在《职前体育教师职业认同形成的叙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职前阶段是体育教师进入教师行业前重要的阶段之一,这一时期职前体育教师已经具有一定的价值判断能力,但是其核心价值观包括对体育教师职业的认识和理解尚不成熟,如何在这一阶段塑造职前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使其转化成为职前体育教师发展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内在动力”,这对职前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推动我国学校体育教育质量的巨大助力。学校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场所,体育教师是当前我国全民健身的重要推动者,而职前体育教师是我国从事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生力军。如何增强职前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减少体育教师的流失对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本研究主要利用文献法、半结构访谈法、编码分析法等对职前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的形成进行研究。研究遵照“研究背景——理论设想——田野调查——资料分析——讨论反思”的逻辑展开。研究认为:(1)职前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的来源是多元的,包括个体的人格特质、当学生时的体验、个人经历的反思、教育实习的经历、职业发展的感知和社会环境的作用。多元的教师职业认同来源形成了不同的职前教师职业认同内涵。(2)职前体育教师职业认同形成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萌芽期,适应期,发展期和稳定期,职前体育教师在职业认同形成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职业认同特征。(3)职前体育教师在职业认同发展的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职业认同内涵,分别是志愿填报与现实情境的抉择:我如何成为一名体育教师,体育教师传统印象和现实形象的矛盾: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体育教师,期待的教学环境与现实实践的反差:我是什么样的体育教师,对职业未来的感知:将来我是谁。职前体育教师职业认同转变的过程也是职前体育教师找寻“我是谁”的过程。(4)关键事件(人物)是职前体育教师职业认同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关键事件(人物)发生时个体反思在职前体育教师职业认同内化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对关键事件(人物)的反思不同实则隐含了职前体育教师在“我是谁”的找寻过程中自我认同的选择,这样的选择决定了职业认同发展过程中的职业行为决策。
庞楚瑶[5](2019)在《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想”的使用分析及在泰国初级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想”属于《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修订版)》中的一级常用汉语词语,亦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极高的动词。“想”具有丰富的词义,也具有多种用法,汉语学习者在使用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偏误。本文选择“想”作为研究对象,对“想”的使用情况和偏误现象进行整理和分析,既可以对“想”的本体研究添砖加瓦,也可以在二语习得角度给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们提供一些帮助。本文在总结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并整理了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留学生使用“想”的语料,去除重复后选择其中1780条作为样本语料,对其中的240条偏误语料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留学生习得“想”过程中产生这些偏误现象的原因。最后,基于偏误产生的原因和课堂案例分析,笔者提出了对泰汉语教学的建议。本文一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绪论介绍了本文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评述了“想”的本体研究及第二语言习得角度研究现状,还阐释了本文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最后说明了本文所用语料的来源。第二部分是“想”的语法特点。这一章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想”的语法特点:词类归属、句法功能及“想”的其他用法。第三部分是“想”的语料分析。这一章以上文的分类为根据,将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搜集到的1780条语料进行用法分类和使用情况分析。第四部分是“想”的偏误分析。这章运用了偏误分析理论,基于240条偏误语料将留学生使用“想”的偏误情况分为五种类型:遗漏、误加、误代、错序、错别字。接着讨论了产生偏误的原因,总结出母语负迁移、学习策略、教师讲授方式等影响因素。第五部分是对泰汉语教学中“想”的教学策略,结合笔者教学案例从教案设计和教师教学两方面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为“想”的对泰汉语教学提供参考。第六部分是结语,对全文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
赵瑜[6](2019)在《城市贫困家庭儿童教育投资状况研究 ——基于济南市的扎根理论探索》文中指出家庭教育投资作为教育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儿童成长发展与社会阶层地位再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关乎国家未来和民族希望,关系社会公平正义。当前学术界逐渐开始重视对家庭教育投资状况的研究,然而,对贫困家庭儿童教育投资状况的研究较为匮乏,尤其针对城市贫困家庭儿童教育投资状况的实证研究更为稀缺。本研究拟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当前城市贫困家庭儿童教育投资状况开展探索性研究。具体而言,本研究主要基于济南市87户城市贫困家庭儿童教育投资状况的个案访谈资料,运用扎根理论方法与Nvivo11.0软件,对当前城市贫困家庭儿童教育投资观念开展了类型学分析;总结归纳了当前城市贫困家庭儿童教育投资观念的突出特征;系统剖析了当前城市贫困家庭儿童教育投资结构的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促进城市贫困家庭儿童教育投资的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完善家庭为本的社会救助制度与儿童福利政策提供实证依据。本研究主要发现如下:首先,基于投资动机-投资期待-投资理念三维度,归纳出当前我国城市贫困家庭儿童教育投资观念的七种基本类型,包括:学业主导-较高期待-义务型、学业主导-较低期待-功利型、发展主导-较高期待-义务型等。其次,城市贫困家庭儿童教育投资观念状况具有如下基本特征:(1)观念逐渐由“自由放任”向“精心栽培”转变,主要表现为:投资动机逐渐由学业主导型向发展主导型转变,投资期待逐渐由较低期待向较高期待转变,投资理念逐渐由功利型向义务型转变;(2)投资观念具有较强的被动性、盲目性与碎片化特征;(3)投资动机以学业绩效型、技能发展型为主,个性发展型不足;(4)投资期待普遍较低,对儿童的未来发展缺少明确规划;(5)发展型动机的家长,其教育投资理念往往是义务型的。再次,当前我国城市贫困家庭儿童教育投资结构具有如下特点:(1)投资内容多元化,主要表现为:金钱投入全面化,物质(环境)投入多样化,时间-情感投入得到重视。(2)投资分布不均衡,主要体现在:短期金钱投入为主,长期金钱投入不足;物质(环境)投入整体欠缺;时间-情感投入总体匮乏。最后,基于上述研究发现,本研究提出如下政策建议:(1)政府层面:推动实施发展型救助政策,建立儿童教育发展账户;(2)社会层面: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活动,帮助加强亲子教育;(3)家长层面:积极转变教育投资观念,鼓励支持子女均衡发展。
马颖[7](2019)在《话剧《林中往事》及创作阐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话剧《林中往事》取材于特定历史背景,讲述一群上山下乡知青为争取上大学的名额而经历情感成长的故事。曲折起伏中表现出个体意识的觉醒,个人梦想的追逐,以及对未来方向的探寻。以真实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人物形象为原型进行审美化的表现,构建出特色鲜明的时代群像。创作阐述从四个方面对话剧的创作进行阐述:作品主题方面在特殊历史背景的时代局限下反思历史语境,关注历史困境下个体的挣扎和命运的走向;人物塑造上关注异常环境中的个体分化,也注重在日常冲突中呈现人物群像;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营造典型环境;结构上采用双线并进的复调结构,通过明暗双线的叙事线索对故事进行讲述。
吴文莉[8](2019)在《黄金城》文中提出毕成功六岁的时候拾了本《辞海》,那书很厚,他就把挣来的钱都夹在书里,盼着早早把书夹满。在没人的时候,他洗净手轻轻翻一遍书页,那些深红、浅红、灰绿、淡黄色的人民币随着"哗哗"纸声,就流水般在眼前掠过,他眼也不眨地看着,然后陶醉着再来一遍。毕成功简直爱死这书里五彩斑斓的世界啦,那时他就想:俺敢说,世上再冇啥声音比钱的更好听,再冇啥颜色比钱的更好看啦!
秋尘[9](2018)在《青青子衿》文中研究表明1. Marijuana12010年2月8日,周一。刚过中午,露茜接完了电话,便心神不宁地离开了办公室。半高跟的皮鞋嗒嗒嗒嗒,急急地踩在水泥地板上,鼓点似的。她一路小跑下了楼,出了大门,往捷运站猛赶。电话是儿子安迪的学校打来的。准确地说,是安迪学校的校长亲自打来的——这是
何玉茹[10](2018)在《瞬间与永恒》文中研究表明一这是一座年轻的师范学院。从它的树木就能看出来,成排的杨树啊,槐树啊,柳树啊,梧桐啊,以及各色的果树、冬青树什么的,一棵棵光光溜溜、愣头愣脑的,就像是初涉社会的毛头小伙,还看不到任何被损伤的痕迹,更没有历尽沧桑的老树一般的稳若泰山,有风吹来,脑袋摇啊摇的,身子也随了晃啊晃的,叫人都有心想上前扶一扶它们了。但有了它们,到底是不一样的,青涩的气息缭绕在空气里,缭绕在高高低低的建筑里,与其间学生、老师的气息缠绵、交融,让学院的分分寸
二、为什么一定要上大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为什么一定要上大学(论文提纲范文)
(2)中国大学生恋家心理的量化与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2 文献综述 |
2.1 “家”的概念 |
2.1.1 西方对“家”的解释 |
2.1.2 中国对“家”的解释 |
2.2 “恋家”的研究 |
2.2.1 恋家的概念 |
2.2.2 西方关于恋家的心理学研究 |
2.2.3 中国关于恋家的心理学研究 |
2.2.4 中国关于恋家的非心理学研究 |
2.3 恋家与其他变量的相关研究 |
2.3.1 恋家与抑郁的关系 |
2.3.2 恋家与心理弹性的关系 |
2.3.3 恋家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
2.3.4 恋家与依恋类型的关系 |
3 问题提出、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
3.1 问题提出 |
3.2 研究意义 |
3.2.1 理论意义 |
3.2.2 实践意义 |
3.3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3.4 研究目的 |
3.5 研究假设 |
4 研究一:中国大学生恋家问卷的编制 |
4.1 研究目的 |
4.2 对象与方法 |
4.2.1 问卷条目收集与整理 |
4.2.2 调查对象及调查过程 |
4.2.3 数据处理 |
4.3 研究结果 |
4.3.1 项目分析 |
4.3.2 效度分析 |
4.3.3 信度分析 |
4.3.4 大学生恋家的现状分析 |
4.4 讨论 |
4.4.1 中国大学生恋家的结构模型 |
4.4.2 中国大学生恋家的现状 |
5 研究二:恋家对抑郁的影响:心理弹性和生活满意度的中介作用 |
5.1 对象与方法 |
5.1.1 对象 |
5.1.2 方法 |
5.1.3 统计处理 |
5.2 研究结果 |
5.2.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
5.2.2 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各量表差异比较 |
5.2.3 恋家与心理弹性、抑郁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
5.2.4 恋家和抑郁的关系:心理弹性和生活满意度的多重中介作用 |
5.3 讨论 |
5.3.1 人口学变量在各变量上的差异 |
5.3.2 大学生恋家、心理弹性、生活满意度和恋家之间的关系 |
6 研究三:不同依恋类型的大学生恋家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
6.1 对象与方法 |
6.1.1 对象 |
6.1.2 方法 |
6.1.3 统计处理 |
6.2 研究结果 |
6.2.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
6.2.2 人口统计学变量及依恋类型上的各量表差异比较 |
6.2.3 恋家各维度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
6.2.4 对于安全型依恋,恋家的情感联结维度在联系频率维度和生活满意度间的中介作用 |
6.3 讨论 |
6.3.1 父母生育年龄在恋家和生活满意度上的差异 |
6.3.2 大学生依恋类型、恋家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
7 研究四:大学生恋家的质性研究 |
7.1 研究目的 |
7.2 研究对象 |
7.3 研究工具 |
7.4 研究方法 |
7.5 结果 |
7.5.1 不同恋家水平个体特点与差异的类属分析 |
7.5.2 不同恋家水平个体特点与差异的情景分析 |
7.6 讨论与改进 |
7.6.1 讨论 |
7.6.2 改进 |
8 当前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9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中国大学生恋家量表(节选) |
附录 B 大学生父母依恋量表(节选) |
附录 C 孤独感量表(节选) |
附录 D 生活满意感量表(节选) |
附录 E 心理弹性量表(节选) |
附录 F SDS抑郁自评量表(节选) |
附录 G 依恋量表(节选) |
附录 H 恋家质性研究访谈提纲 |
附录 I 访谈前对于伦理问题的声明 |
附录 J 质性研究访谈逐字稿(摘录)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致谢 |
(3)个人读写能力对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使用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Acknowledgements |
Chapter 1 Introduction |
1.1 Introduction |
1.2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
1.3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
1.4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
2.1 Overview |
2.2 Literature Review on Literacy |
2.2.1 Current Figures and Situation of Illiterate Speakers |
2.2.2 Previous Research on Literacy and Language Processing |
2.3 Literature Review on Reported Speech |
2.3.1 Definition and Basic Knowledge on Reported Speech |
2.3.2 Research on Direct Speech and Indirect speech |
2.4 Reported Speech and Literacy |
2.4.1 Languages with and without a Writing System |
2.4.2 Language Used in Different Modes: Speaking vs. Writing |
Chapter 3 Research Methodology |
3.1 Overview |
3.2 Participants |
3.3 Study Plan, Stimuli and Preparations |
3.3.1 The Frog Story |
3.3.2 The Pear Film |
3.3.3 Interviews of Personal Experience |
3.4 Protocol |
3.5 Problems with the Elicitation Data |
3.6 Codification |
3.6.1 Object of Study |
3.6.2 Transcription and Codification Process |
3.6.3 Categories of Speech |
3.6.4 Features of Quotations |
Chapter 4 Results |
4.1 Overview |
4.2 Results of Direct and Indirect Speech |
4.3 Source and Meanings of Quotations |
4.4 Functions of Quotations |
4.5 Results on Fictive Speech |
4.6 Results on Other Alternative Constructions |
Chapter 5 Discussion |
5.1 Overview |
5.2 The Impact of Literacy on the Use of Direct Speech and Other Alternatives |
5.3 Features,Source or Meanings,and Functions of Quotations |
5.4 Cognitive and Educational Implications |
Chapter 6 Conclusions and Future Work |
6.1 Summary |
6.2 Limitations |
6.3 Future Research |
References |
Appendix 1 Data Transcription and Symbols |
Appendix 2 Codification(Illiterate group) |
Appendix 3 Codification(Literate group) |
Appendix 4 Transcripts |
(4)职前体育教师职业认同形成的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依据及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2 研究综述 |
2.1 教师职业认同 |
2.1.1 教师职业认同的内涵 |
2.1.2 教师职业认同的结构 |
2.1.3 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 |
2.1.4 关于教师发展阶段的研究 |
2.2 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现状 |
2.3 现有研究的不足与本研究的拓展空间 |
2.3.1 现有研究的不足 |
2.3.2 本研究的拓展空间 |
3 研究范围的界定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与目的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法 |
3.2.2 半结构化访谈法 |
3.2.3 实地观察法 |
3.2.4 编码分析法 |
3.3 确定研究对象 |
4 职前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的个案分析 |
4.1 Z同学职前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的个案分析 |
4.1.1 Z同学职前体育教师职业认同形成过程的教师故事 |
4.1.2 Z同学职前体育教师职业认同形成过程中的关键主题 |
4.1.3 小结 |
4.2 R同学职前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的个案分析 |
4.2.1 R同学职前体育教师职业认同形成过程中的教师故事 |
4.2.2 职前体育教师职业认同形成过程中的关键主题 |
4.2.3 小结 |
4.3 H同学职前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的个案分析 |
4.3.1 H同学职前体育教师职业认同形成过程中的教师故事 |
4.3.2 职前体育教师职业认同形成过程中的关键主题 |
4.3.3 小结 |
4.4 K同学职前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的个案分析 |
4.4.1 K同学职前体育教师职业认同形成过程中的教师故事 |
4.4.2 职业认同中的关键主题 |
4.4.3 小结 |
4.5 Y同学职前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的个案分析 |
4.5.1 Y同学职前体育教师职业认同形成过程中的教师故事 |
4.5.2 职业认同形成过程中的关键主题 |
4.5.3 小结 |
4.6 S同学职前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的个案分析 |
4.6.1 S同学职前体育教师职业认同形成过程中的教师故事 |
4.6.2 S同学职前体育教师职业认同形成过程中的关键主题 |
4.6.3 小结 |
5 职前体育教师职业认同形成的阶段特征与内涵特征 |
5.1 职前体育教师职业认同形成的阶段特征 |
5.1.1 萌芽期:迷茫、无奈中选择体育教师之路 |
5.1.2 适应期:反差、困惑中适应现实体育教师形象 |
5.1.3 发展期:沟通、学习中靠近现实体育教师形象 |
5.1.4 稳定期:反思、分享中找寻自我体育教师形象 |
5.2 职前体育教师职业认同演变过程中的内涵特征 |
5.2.1 职前体育教师故事中有丰富的职业认同内涵 |
5.2.2 职前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的关键内涵 |
5.2.3 职前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的来源 |
5.2.4 关键事件(人物)是职前体育教师职业认同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
6 反思与结论 |
6.1 研究反思 |
6.1.1 关于叙事研究 |
6.1.2 关于“体育”的认同和“教师”的认同 |
6.1.3 关于职前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的来源和影响因素 |
6.2 研究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及成果 |
(5)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想”的使用分析及在泰国初级汉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
二、“想”的研究现状 |
(一) “想”的本体研究现状 |
(二) “想”的第二语言习得角度研究现状 |
三、理论依据与研究方法 |
(一) 理论依据 |
(二) 研究方法 |
四、语料来源与说明 |
第一章 “想”的语法特点 |
一“想”的词类归属 |
(一) 心理动词 |
(二) 能愿动词 |
二、“想”的句法功能 |
三、“想”的其他用法 |
第二章 基于HSK语料库的“想”的语料分析 |
一、“想”的用法分类 |
二、“想”的使用情况分析 |
(一) “想”用作心理动词 |
(二) “想”用作能愿动词 |
(三) “想”用作话语标记成分 |
第三章 基于HSK语料库的“想”的偏误分析 |
一、偏误的类型 |
(一) 遗漏 |
(二) 误加 |
(三) 误代 |
(四) 错序 |
(五) 错别字 |
二、偏误的原因 |
(一) 母语负迁移 |
(二) 学习策略 |
(三) 教师讲授方式 |
第四章 对泰汉语教学中“想”的教学策略 |
一、教学案例分析 |
(一) 教学案例 |
(二) 案例与测试分析 |
二、教案设计的建议 |
(一) 教学内容的建议 |
(二) 教学用具的建议 |
(三) 教案设计 |
三、教师教学的建议 |
(一) 讲解的教学建议 |
(二) 练习的教学建议 |
(三) 课堂管理的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城市贫困家庭儿童教育投资状况研究 ——基于济南市的扎根理论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现实意义 |
1.4 文献综述 |
1.4.1 家庭教育投资的内涵与分类研究 |
1.4.2 家庭教育投资的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
1.4.3 研究述评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2.1 概念界定 |
2.1.1 儿童 |
2.1.2 家庭教育投资 |
2.2 理论基础 |
2.2.1 人力资本理论 |
2.2.2 资产建设理论 |
2.3 研究对象 |
2.4 研究方法 |
2.4.1 资料收集方法 |
2.4.2 资料分析方法 |
2.5 研究思路与研究结构 |
2.5.1 研究思路 |
2.5.2 研究结构 |
第三章 城市贫困家庭儿童教育投资观念分析 |
3.1 教育投资观念内涵与分析框架 |
3.1.1 教育投资动机的含义及测量 |
3.1.2 教育投资期待的含义及测量 |
3.1.3 教育投资理念的含义及测量 |
3.2 城市贫困家庭儿童教育投资观念类型分析 |
3.2.1 学业主导-较高期待-义务型 |
3.2.2 学业主导-较高期待-功利型 |
3.2.3 学业主导-较低期待-义务型 |
3.2.4 学业主导-较低期待-功利型 |
3.2.5 发展主导-较高期待-义务型 |
3.2.6 发展主导-较低期待-义务型 |
3.2.7 自由放任型 |
3.3 城市贫困家庭儿童教育投资观念特征 |
3.3.1 投资观念逐渐由“自由放任”向“精心栽培”转变 |
3.3.2 投资观念具有较强的被动性、盲目性与碎片化特征 |
3.3.3 投资动机以学业绩效型、技能发展型为主,个性发展型不足 |
3.3.4 投资期待普遍较低,对儿童的未来发展缺少明确规划 |
3.3.5 发展型动机的家长,其教育投资理念往往是义务型的 |
3.4 小结 |
第四章 城市贫困家庭儿童教育投资结构分析 |
4.1 投资内容多元化 |
4.1.1 金钱投入全面化 |
4.1.2 物质(环境)投入多样化 |
4.1.3 时间-情感投入得到重视 |
4.2 投资分布不均衡 |
4.2.1 短期金钱投入为主,长期金钱投入不足 |
4.2.2 物质(环境)投入整体欠缺 |
4.2.3 时间-情感投入总体匮乏 |
4.3 小结 |
第五章 主要发现与相关讨论 |
5.1 主要发现 |
5.2 政策建议 |
5.2.1 政府层面:推动实施发展型救助政策,建立儿童教育发展账户 |
5.2.2 社会层面: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活动,帮助加强亲子教育 |
5.2.3 家长层面:积极转变教育投资观念,鼓励支持子女均衡发展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
附录二 |
(7)话剧《林中往事》及创作阐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主题:宏大叙事中的个体觉醒 |
(一)历史语境的反思 |
(二)个体觉醒的期许 |
二、人物:逆境中的升华与异变 |
(一)异常环境中的个体分化 |
(二)日常冲突中的群像呈现 |
三、创作方法:现实主义统领下的多重组合 |
(一)现实主义为主导 |
(二)典型环境的营造 |
四、结构:双线并进的复调结构 |
(一)明暗双线的叙事线索 |
(二)多重解读的开放结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林中往事》剧本 |
第一幕 |
第一场 |
第二场 |
第三场 |
第二幕(1977 年 10 月 21 日前后) |
第一场 |
第二场 |
第三场 |
第三幕(12 月) |
第一场 |
第二场 |
第三场 |
第四场 |
(9)青青子衿(论文提纲范文)
2. 豆芽儿 |
3. 犯戒 |
4. 乏味的阳光 |
5. 听证 |
6. 阿堵 |
7. 告白 |
8. 未尝不是件好事 |
1 0. 亚洲之败 |
1 1. 遗憾 |
1 2. 木偶 |
1 3. 双峰山的倒掉 |
1 4. 饭屯儿 |
1 5. 直升机 |
(10)瞬间与永恒(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四、为什么一定要上大学(论文参考文献)
- [1]邮轮碎片[J]. 刘心武. 当代, 2020(04)
- [2]中国大学生恋家心理的量化与质性研究[D]. 刘腾.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3]个人读写能力对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使用的影响研究[D]. 梁依睿. 浙江大学, 2020(08)
- [4]职前体育教师职业认同形成的叙事研究[D]. 乔石磊. 河南大学, 2019(07)
- [5]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想”的使用分析及在泰国初级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 庞楚瑶. 广西大学, 2019(01)
- [6]城市贫困家庭儿童教育投资状况研究 ——基于济南市的扎根理论探索[D]. 赵瑜. 济南大学, 2019(01)
- [7]话剧《林中往事》及创作阐述[D]. 马颖. 杭州师范大学, 2019(01)
- [8]黄金城[J]. 吴文莉.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19(02)
- [9]青青子衿[J]. 秋尘.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18(05)
- [10]瞬间与永恒[J]. 何玉茹.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