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腹腔子宫下段剖宫产术126例临床分析

新型腹腔子宫下段剖宫产术126例临床分析

一、新式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产126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何楠楠[1](2020)在《两种剖宫产术式在再次剖宫产中应用比较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旨在综合评估腹膜外剖宫产(extraperitoneal cesarean section,ECS)、腹膜内剖宫产(intraperitioneal cesarean section,TCS)两种术式应用于再次剖宫产的优劣,为再次剖宫产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08年1月至2019年12月。检索词为:腹膜外剖宫产、腹膜内剖宫产、二次剖宫产、再次剖宫产术式。结合研究目的,筛选出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最后根据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进一步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一共纳入20篇符合标准的文献,均为中文文献,3篇前瞻性研究,17篇回顾性分析研究。总样本量2453例,其中行ECS组共1202例,TCS组共125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再次剖宫产术式选择上,与TCS相比,ECS的优势在于:(1)手术时间短[MD=-9.25,95%CI(-15.10-3.40),P=0.002];(2)术中出血量少[MD=-56.31,95%CI(-75.19-37.43),P<0.00001];(3)术后开始进食时间早[MD=-4.39,95%CI(-5.38-3.40),P<0.00001];(4)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MD=-14.73,95%CI(-21.34-8.12),P<0.0001];(5)术后病率低(术后24小时至7天内2次不连续体温≥38℃)[OR=0.29,95%CI(0.160.53),P<0.0001],术后体温峰值低[MD=-0.11,95%CI(-0.17-0.05),P=0.0002];(6)手术并发症少:肠损伤率低[OR=0.15,95%CI(0.030.85),P=0.03]、膀胱损伤率低[OR=0.19,95%CI(0.040.88),P=0.03];(7)住院时间短[MD=-2.29,95%CI(-2.69-1.89),P<0.00001],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手术方式在术后出现肉眼血尿[OR=1.03,95%CI(0.492.17),P=0.94]、新生儿窒息[OR=1.37,95%CI(0.762.47),P=0.29]、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MD=-3.34,95%CI(-6.67-0.00),P=0.05]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腹膜内剖宫产相比,再次剖宫产时选择腹膜外术式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产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更早进食、降低术后病率及术后体温峰值、减少手术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在新生儿窒息率、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术后发生肉眼血尿方面两种术式无明显差异。对于既往剖宫产或其他腹部手术史造成的重度腹腔粘连患者,再次剖宫产时采取腹膜外术式或许为一种更佳的选择。

朱梅,张小琦,巩超,赵梅平[2](2019)在《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临床可行性》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优越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和对照组(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每组50例。比较两组孕妇术中情况及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切皮至胎儿取出时间长于对照组,一过性血尿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腹痛程度、肛门排气时间、产褥病率及开奶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保持了腹膜的完整性,术后腹痛程度轻,肛门排气时间及开奶时间早,且产褥病率低。

罗琳[3](2018)在《不同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影响的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和传统剖宫产对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分析其可能影响的相关因素,为首次剖宫产术式的选择提供一定临床依据。方法:选取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瘢痕子宫再次行剖宫产病例100例(两次手术均于我院进行),首次手术为新式剖宫产病例为研究组(50例),首次手术为传统剖宫产病例为对照组(5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例相关指标,分析新式剖宫产和传统剖宫产对再次手术的影响,比较其优缺点,指导孕妇选择剖宫产术式。结果:研究组再次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腹壁粘连率为50%(25/50),盆、腹腔粘连率为38%(19/50),显着高于对照组的6%(3/50)和14%(7/50),统计学分析研究组粘连程度重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胎儿娩出困难率为16%(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先兆子宫破裂或子宫破裂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剖宫产术式的选择对再次剖宫产术有影响,传统剖宫产再次手术时手术时间短,可较快并容易娩出胎儿,而且腹壁及盆、腹腔粘连发生的概率低,对于有再次妊娠需求者建议传统剖宫产作为首选术式。

李运莲,李华[4](2017)在《再改良新式剖宫产术预防下腹壁横切口综合征等并发症的效果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应用再改良新式剖宫产术预防下腹壁横切口综合征等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进行新式剖宫产术分娩的74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再改良新式剖宫产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并随访观察两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及腹壁横切口综合征发生情况。结果观察者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产褥病率、娩头困难、胎儿窒息、切口延裂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异位症、腹壁横切口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再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可明显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田晓颖[5](2017)在《腹膜外与腹膜内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产妇使用腹膜外剖宫产手术进行分娩的临床效果,为选择合理的术式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8例剖宫产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实验组54例采用腹膜外子宫下段横切口,对照组54例采用传统的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两组产妇临床观察指标进行比较。比较2组患者两组产妇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实验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亦无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腹膜外子宫下段横切口为产妇进行剖宫产,可以有效缩短术后排气、住院的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鲁耀华,李博,张静,程娟,杜文芳,任益平[6](2013)在《腹膜外剖宫产100例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腹膜外剖宫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100例腹膜外剖宫产为观察组,以同期100例腹膜内剖宫产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种剖宫产术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新生儿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术后疼痛、排气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膜外剖宫产未进行腹腔操作,不干扰腹腔脏器,术后疼痛轻,胃肠功能恢复快,不会发生肠粘连、肠梗阻,进食早,乳汁分泌早,有利于母乳喂养,操作相对简单并易于掌握,对设备无特殊要求,符合微创的理念,易于推广,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牟英辉,蒋玉惠,侯大乔,张仙儒,王情,强蔷[7](2013)在《两指快速分离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268例》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两指快速分离法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我院自2008年5月至2009年12月住院行剖宫产术的孕妇共550例,随机分两指快速分离法腹膜外剖宫产术式(268例)和腹膜内剖宫产术式(282例)两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剖宫产术式在手术时间,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体重均无显着差异(P>0.05),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使用产钳率,在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切口疼痛时间、产妇泌乳时间与腹膜内手术相比均有显着差异(P>0.05),自解小便时间,出现小便异常无显着差异(P>0.05)。新生儿结局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两指快速分离法腹膜外剖宫产术安全性高,创伤小、进食早、术后疼痛轻、泌乳早、术后恢复快,操作方法简单且不进腹腔的优点,尤其适宜在胎膜早破、羊水污染、产程延长等存在潜在感染的病例中应用。

蒙晓玲[8](2012)在《两种术式应用于再次剖宫产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近年来,由于人们对围产儿要求的提高,剖宫产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再次剖宫产率也随之上升。收集我院既往曾有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产患者因各种原因行再次剖宫产者共134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采用腹膜外剖宫产67例,行腹膜内剖宫产67例。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术

齐洪伟[9](2012)在《三种剖宫产术式比较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比较三种剖宫产术式母体近期恢复情况,为剖宫产术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40例足月妊娠孕妇,分为三组,分别采用下腹横切口顶入式腹膜外剖宫产,指分法腹膜外剖宫产及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结果三种术式的胎儿娩出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无明显临床意义。手术时间(33±10)min,(35±11)min、(32±9)min、术中出血量(230±70)ml,(245±50)ml,(225±55)ml、术后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亦无临床意义。结论三种剖宫产术式的近期恢复情况无明显差异。手术方式的选择视临床情况而决定。

李玉,孙澜栩[10](2012)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对147例再次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初次手术为新式剖宫产患者77例,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患者70例。结果:改良新式剖宫产术患者再次手术出血量更多,粘连程度更为严重,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其他比较指标均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改良新式剖宫产术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相比,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术后盆腹腔粘连方面,缝合腹膜的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后粘连仍较为严重。

二、新式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产126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式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产126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两种剖宫产术式在再次剖宫产中应用比较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检索方法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3 文献筛选和信息提取
    2.4 文献质量评价及偏倚风险评估
    2.5 统计学处理
第3章 结果
    3.1 检索结果
    3.2 纳入文献特点及偏倚风险评估
        3.2.1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点
        3.2.2 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评估
    3.3 Meta分析结果
        3.3.1 手术时间
        3.3.2 术中出血量
        3.3.3 术后病率及术后体温峰值
        3.3.4 术后开始进食时间
        3.3.5 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
        3.3.6 手术并发症
        3.3.7 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
        3.3.8 新生儿窒息率
        3.3.9 住院时间
    3.4 发表偏倚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2)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临床可行性(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孕妇术中情况比较
    2.2 两组孕妇术后情况比较
3 讨论

(3)不同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影响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5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不同剖宫产术式对再次手术影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再改良新式剖宫产术预防下腹壁横切口综合征等并发症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术后情况比较
    2.2 两组术后随访EMT、PS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4 结论

(6)腹膜外剖宫产100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术后处理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种手术方式术中情况比较
    2.2 两种手术方式术后情况比较
3 讨论
    3.1 腹膜外剖宫产术的优越性
    3.2 腹膜外剖宫产的必要性

(7)两指快速分离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268例(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手术方法
    3 观察指标
    4 统计学处理
结 果
    1 两组术中情况比较
    2 两组术后情况比较
    3 两组新生儿结局情况比较
    4 术中损伤及术后并发症
讨 论

(8)两种术式应用于再次剖宫产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过程
        1.2.1 腹膜外组:
        1.2.2 腹膜内组:
    1.3 分析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3.1
    3.2 再次剖宫产术采用腹膜外术式的优点
    3.3 再次剖宫产选择腹膜外术式的局限性

四、新式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产126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两种剖宫产术式在再次剖宫产中应用比较的Meta分析[D]. 何楠楠. 南昌大学, 2020(08)
  • [2]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临床可行性[J]. 朱梅,张小琦,巩超,赵梅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05)
  • [3]不同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影响的临床分析[D]. 罗琳. 遵义医学院, 2018(11)
  • [4]再改良新式剖宫产术预防下腹壁横切口综合征等并发症的效果研究[J]. 李运莲,李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23)
  • [5]腹膜外与腹膜内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的临床疗效观察[J]. 田晓颖. 中国医药指南, 2017(28)
  • [6]腹膜外剖宫产100例临床分析[J]. 鲁耀华,李博,张静,程娟,杜文芳,任益平. 现代医学, 2013(12)
  • [7]两指快速分离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268例[J]. 牟英辉,蒋玉惠,侯大乔,张仙儒,王情,强蔷. 陕西医学杂志, 2013(04)
  • [8]两种术式应用于再次剖宫产的临床观察[J]. 蒙晓玲. 河北医药, 2012(12)
  • [9]三种剖宫产术式比较研究[J]. 齐洪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10)
  • [10]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J]. 李玉,孙澜栩. 亚太传统医药, 2012(05)

标签:;  ;  

新型腹腔子宫下段剖宫产术126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