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锁髓内钉治疗成人股骨、胫骨骨折(论文文献综述)
刘泽民,吕欣[1](2022)在《髓内钉在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扩髓与不扩髓》文中研究说明背景:髓内钉具有中心固定、弹性固定和避免应力遮挡等优点,常被用于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的治疗。髓内钉置入前扩髓与非扩髓的选择各有优缺点,目前尚未形成一致意见。目的:总结目前扩髓与不扩髓研究的争议点,以及髓内钉扩髓与不扩髓在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方法:检索1900年1月至2021年3月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中文检索词为:"扩髓髓内钉、不扩髓髓内钉、股骨、胫骨、肱骨",英文检索词为:"Intramedullary reaming nail,non-reaming nail,femur,tibia,humerus",并辅以手工检索以查全文献。经纳入排除标准筛查,最终纳入57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在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治疗中,扩髓与不扩髓髓内钉固定各有优缺点,扩髓手术时间较长,肺脑栓塞风险高,但患者愈合快、术后锁钉断裂危险性小,而不扩髓手术时间相对较短,方便快捷。(2)扩髓引起的髓内压升高及肺脑栓塞常见于股骨干骨折,高转速及缓慢推进扩髓,可降低髓内压升高幅度,进一步降低肺脑栓塞风险。(3)扩髓将骨干离心血流转化为向心血流,同时局部释放促进骨折愈合的生长因子,使骨折部位成骨作用增强。(4)与非扩髓相比,适度扩髓可置入较大直径髓内钉,提高顶骨接触面积,使整体生物力学稳定性提高。(5)扩髓会导致髓内血运的破坏,但髓外血运将代偿性增生,以此弥补髓内血运的缺失。(6)肱骨远端骨折为避免医源性骨折的发生,选择扩髓髓内钉固定;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因其髓腔直径大,同时骨强度降低,选择非扩髓髓内钉固定疗效更好;而股骨干骨折由于周围软组织丰富,可提供良好血运,一般选择扩髓髓内钉固定;开放性胫骨骨折出于成本效用分析及避免感染风险的考虑,选择非扩髓髓内钉固定疗效更好;闭合性胫骨骨折扩髓后具有骨折愈合快、优良率高、患者早期恢复功能锻炼等优点,优先推荐使用扩髓髓内钉治疗。
刘泽民[2](2021)在《PFNA-Ⅱ治疗31-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扩髓与不扩髓的有限元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PFNA-Ⅱ治疗31-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时扩髓与不扩髓的力学分布特点。方法:纳入一名健康志愿者,CT扫描其股骨获取DICOM格式文件,导入Mimics软件中提取股骨三维模型并保存为stl文件格式。使用Geomagic Wrap软件对股骨三维模型进行多边形优化,继而通过精确曲面命令框操作获取股骨实体模型,导出股骨实体模型为stp。将其导入Solid Works软件中装配骨皮质及骨松质获取股骨模型,在模型上绘制骨折线并截骨得到A3.1型、A3.2型及A3.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模型,将其分别与9mm、11mm直径,170mm长度的髓内钉进行装配。用9mm髓内钉固定模拟非扩髓,11mm髓内钉固定模拟扩髓。将三组六个模型保存为stp格式。将stp格式文件导入Hypermesh中,转为inp格式文件导出。再将inp文件导入Mimics软件中进行股骨材料赋值,最终导出Ansys预处理文件。将六种模型文件分别导入Ansys软件中赋予髓内钉材料属性,设定各接触面相互作用关系,定义载荷及边界条件后,进行求解。观察不同模型中股骨应力分布、内固定应力分布、股骨位移情况及内固定位移情况。结果:1)各型骨折采用扩髓髓内钉固定时股骨应力均小于非扩髓髓内钉固定,A3.3型骨折股骨最大应力值大于A3.1型和A3.2型;2)各型骨折采用扩髓髓内钉固定时内固定应力均大于非扩髓髓内钉固定,A3.3型骨折内固定最大应力值大于A3.1型和A3.2型;3)各型骨折采用扩髓或非扩髓髓内钉固定,股骨及内固定位移变化相近,A3.3型骨折位移变化大于A3.2型和A3.1型。结论:扩髓与非扩髓对股骨及内固定位移影响较小,应力影响较大。采用扩髓髓内钉固定可使股骨应力减小,内固定整体承担应力增大,远端锁钉承担应力减小。与非扩髓髓内钉固定相比,采用扩髓髓内钉固定可能会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袁博[3](2020)在《动静结合理论指导下应用桥接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骨不连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在中医骨伤科“动静结合”理论指导下,探究应用新型的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配合植骨术治疗股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9年11月近5年来在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收治的50例股骨干骨折术后无菌性骨不连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样本,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根据患者的手术方案的选择分为两组,使用新型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手术方案的为BCFS组,使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系统手术方案的为LCP组,术后进行中医药治疗及康复锻炼。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等及术后住院时间进行比较。通过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4个月愈合情况及骨折愈合时间。参考中医骨伤科疾病诊疗准则于复查时对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进行X线检查,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BCFS组在手术时长较LCP组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切口及住院时间两组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个月愈合情况及康复时间BCFS组明显优于LCP组,并发症明显少于LCP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由特有的钉、棒的组合形式,避免了和骨折端的直接接触,可以放置于骨膜之上,是一种微动型的弹性固定,可以在有效固定骨折断端的同时可以轴向的轻微滑动,在骨折愈合过程中持续轴向加压对骨折端产生主动的纵向压应力,是一种生物力学性加压作用,促进骨折的愈合。这较好的体现了中医骨伤科“动静结合”的“动”、“静”这两个矛盾体辩证的统一。证明了中医“动静结合”理论基础有着较好的临床指导意义。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使用桥接系统处理股骨骨折术后骨不连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尹金旺,马胡晶[4](2020)在《带锁髓内钉在股骨胫骨干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带锁髓内钉在股骨胫骨干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月入住我院新鲜股骨胫骨干骨折患者120例,按照盲选法将其分为参照组(n=60)与试验组(n=60),参照组选用钢板内固定治疗,试验组给予带锁髓内钉治疗。对比2组优良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优良率显着高于参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新鲜股骨胫骨干骨折治疗中以带锁髓内钉作为内固定物,可提高治疗优良率,缩短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推广价值较高。
姜世川[5](2020)在《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成人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文中提出目的比较分析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与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以便为临床上治疗成人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6例成人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患者62例,女患者24例,年龄19-61岁,平均(37.33±9.29)岁,按手术方法分为A组(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组,n=44例),以及B组(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组,n=42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arris以及HSS评分分别评估髋、膝关节功能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时间为6-24个月(中位数随访时间18个月),所有患者均取得随访。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比较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A 组为(124.64±26.87)min,B 组为(113.95±22.2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A 组为(231.82±76.96)ml,B 组为(223.57±64.31)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视次数:A组术中透视次数(18.50±3.94)次,B组为(13.26±2.9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A组骨折愈合时间为(4.25±1.31)月,B组骨折愈合时间为(4.97±1.96)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情况:A组术后共有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1.36%;B组术后共有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根据末次随访Harris、HSS评分分别评估髋、膝关节功能情况,其中Harris评分,A组:优17例,良23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为90.91%;B组:优13例,良24例,中4例,差1例,优良率为88.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S评分,A组:优22例,良19例,中3例,差0例,优良率93.18%;B组:优17例,良21例,中2例,差2例,优良率为90.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成人股骨干粉碎性骨折,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与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均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均可以有效减少软组织和骨膜的损伤,保护骨折端的血供。但相比较而言:(1)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可以有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但操作相对复杂。(2)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手术时间短,透视次数少,操作相对简单。(3)而在术中出血量、并发症、髋膝功能优良率方面,两种治疗方式无显着差别。
刘广东[6](2020)在《弹性带锁髓内钉与微创钢板治疗腓骨骨折疗效对比》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比弹性带锁髓内钉(Elastic 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ELIN)与微创经皮钢板(Minimal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osteosynthesis,MIPP)治疗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择病例,对临床数据加以分析整理,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优缺点,为腓骨骨折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以期获得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9年9月,天津医科大学第四中心临床学院骨科及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医医院骨科收治的腓骨骨折患者32例。分别采用弹性带锁髓内钉和微创钢板固定,根据手术方式分组,弹性带锁髓内钉组(A组):13例,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17-77岁,平均43士16.7岁,损伤位置划分A组,左侧骨折8例,右侧骨折5例,其中直接暴力损伤4例,为车祸伤,间接损伤9例,为高空坠落伤及摔伤,依据A0分型A1型1例,A2型7例,A3型2例,B1型1例,B3型1例,C3型1例。微创钢板组(B组):19例,男15例,女4例,年龄23-80岁,平均年龄48.4±16.9岁,依据骨折损伤位置划分左侧骨折12例,右侧骨折7例,直接暴力损伤4例,为车祸伤及钝器伤所致;间接损伤共11例,为高空坠落伤及摔伤,AO分型A1型3例,A2型6例,A3型2例,C1型2例,C3型1例。所有患者经术前评估及围手术期准备无手术禁忌,接受弹性带锁髓内钉或微创经皮钢板治疗。统计两组术前AOFAS评分,手术等待时间,手术平均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C型臂投照次数,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踝关节AOFAS评分(末次随访时)及术后并发症。其中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标准是以患者患肢可完全负重,X线提示骨折线模糊或者消失为准;随访时间为1年。结果A组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17-77岁,平均年龄为43±16.7岁,B组19例,男15例,女4例,年龄23-80岁,平均年龄为48.4±16.9岁,两组在性别及年龄方面无差异(P>0.05)。A组与B组观察指标比较:术前住院时间(A组4.46±0.87天,B组9.05±3.64天),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术前等待时间短;平均手术时间(A组27.92±7.20,B组126.43±13.40分钟),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手术时间短;平均术中出血量(A组32.31±7.85ml,B组195.26±28.36ml),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术中出血量少;术中C型臂投照次数(A组10.23±1.64次,B组5.05±2.25次),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投照次数多;平均拆线时间(A组14.46±1.12天,B组16.63±1.98天),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较B组平均拆线时间短;平均临愈合时间(A组2.35±0.14月,B组2.93±0.1月),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AOFAS评分89.38±1.66分,标准评分优良率为100%,B组术后AOFAS评分90.10±2.0分,标准评分优良率为10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病例中有0例患者出现术后感染,0例延迟愈合,0例畸形愈合,创伤性关节炎1例,未发现内固定断裂、静脉血栓、膝踝关节疼痛并发症。B组有0例患者出现术后感染,0例延迟愈合,0例畸形愈合,创伤性关节炎2例(主要来自胫骨侧关节面损伤,非腓骨侧),未发现内固定断裂、静脉血栓、膝踝关节疼痛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7%和10.5%。结论弹性带锁髓内钉和微创钢板均为微创治疗腓骨骨折的有效术式,弹性带锁髓内钉较微创钢板具有操作简便、微创、术中出血量少、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邹士东,谢增如[7](2014)在《带锁髓内钉治疗成人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与前景》文中认为胫骨远端骨折历来是骨科治疗的难题。胫骨位于皮下,软组织覆盖少,高能量损伤致骨折的同时多伴有广泛的皮肤软组织损伤;加之局部血液循环差,易发生局部皮肤缺损、缺血坏死、骨外露、骨髓炎等并发症,所以钉板系统一直在该类骨折治疗中占据主导地位。带锁髓内钉具有可闭合复位、手术创伤小、固定坚强等优点,现已成为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该文就带锁髓内钉治疗成人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与前景两方面进行综述。
邹士东[8](2014)在《带锁髓内钉与钢板治疗成人胫骨远端骨折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带锁髓内钉(Intramedullary Interlocking Nail, IIN)与钢板治疗成人胫骨远端骨折的并发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及愈合时间进行Meta分析,为制定成人胫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超星MedaLink、HighWir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 CBM)等中外医学数据库。收集关于带锁髓内钉与钢板治疗成人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及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日期从2000年1月至2014年1月。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所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提取有效数据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0项研究,共计571例患者,其中髓内钉组275例,钢板组29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髓内钉治疗成人胫骨远端骨折可明显降低术后总体并发症的发生率(RR=0.62,95%CI:0.42-0.93, P<0.05),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WMD=-0.87,95%CI:-1.38~-0.35, P<0.05)、完全负重时间(WMD=-1.98,95%CI:-2.68~-1.29,P<0.05)。结论:髓内钉治疗成人胫骨远端骨折可减少术后总体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并可使患者早日负重进行功能锻炼。
孙绪谦,张文瑜[9](2006)在《带锁髓内钉在四肢长骨骨折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赵宝成,马宝通,刘林涛,张铁良[10](2005)在《带锁髓内钉治疗526例长骨骨折疗效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评价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胫骨和肱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4年4月至2003年9月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长骨骨折546处(526例)。男430处(412例),女116处(114例);平均年龄36.4岁。新鲜闭合骨折432处,开放骨折38处;陈旧骨折76处。手术利用“C”型臂或“G”型臂行闭合复位或切开复位内固定。其中闭合复位194处,切开复位352处;扩髓485处,未扩髓61处;静力型固定539处,动力型固定7处;顺行髓内钉固定519处,逆行髓内钉固定27处。结果平均随访时间31.6个月(9~123个月),543处骨折获得愈合,愈合率为99.5%,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4.4个月。其中531处(97.2%)一期愈合,12处(2.2%)二期愈合。延迟愈合11处(2.0%),10处经动力化,1处维持外固定和制动,均获得骨性愈合;骨折不愈合4处(0.7%),1处经更换带锁髓内钉后骨折愈合;畸形愈合3处(0.5%);感染5处(0.9%);外伤性骨折2处(0.4%);内固定失败7处(1.3%),其中主钉断裂3处,远侧锁钉弯曲或退出4处。髋周异位骨化9处;桡神经轻瘫1例;肺栓塞1例。股骨或胫骨骨折患者,术后肩、膝、髋关节功能活动优良,术后膝前痛15例,肩部疼痛6例。结论带锁髓内钉是治疗股骨、胫骨和肱骨骨折的一种较好的方法。新鲜长骨骨折尽可能闭合复位、陈旧骨折切开复位,均采用静力固定,根据骨折部位和伤情选?
二、带锁髓内钉治疗成人股骨、胫骨骨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带锁髓内钉治疗成人股骨、胫骨骨折(论文提纲范文)
(1)髓内钉在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扩髓与不扩髓(论文提纲范文)
文章快速阅读: |
文题释义: |
0引言Introduction |
1 资料和方法Data and methods |
1.1 资料来源 |
1.1.1 检索人及检索时间 |
1.1.2 检索文献时限 |
1.1.3 检索数据库 |
1.1.4 检索词 |
1.1.5 检索文献类型 |
1.1.6 手工检索情况 |
1.1.7检索策略 |
1.1.8 检索文献量 |
1.2 文献筛选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数据提取 |
1.4 质量评估 |
2 结果Results |
2.1 纳入文献内容与质量评估 |
2.2 髓内钉扩髓与不扩髓的研究现状 |
2.2.1 髓内钉的应用 |
2.2.2 髓内钉扩髓与不扩髓的概述 |
2.3 扩髓与不扩髓的争议点 |
2.3.1 髓内压升高及肺脑栓塞问题 |
2.3.2 骨折愈合问题 |
2.3.3 生物力学稳定性问题 |
2.3.4 对血运的影响问题 |
2.4 髓内钉扩髓与不扩髓在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
2.4.1 肱骨骨折 |
2.4.2 股骨骨折 |
2.4.3 胫骨骨折 |
3 总结与展望Summary and prospects |
(2)PFNA-Ⅱ治疗31-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扩髓与不扩髓的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实验对象 |
1.1.2 实验设备 |
1.1.3 主要实验软件 |
1.2 方法 |
1.2.1 获取图像 |
1.2.2 建立股骨三维模型 |
1.2.3 建立PFNA-Ⅱ三维模型 |
1.2.4 构建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模型 |
1.2.5 材料属性设置 |
1.2.6 网格划分 |
1.2.7 接触条件及载荷设置 |
1.2.8 观测指标 |
1.2.9 思路可行性及模型验证 |
2 结果 |
2.1 股骨的von Mises应力分布 |
2.2 内固定的von Mises应力分布 |
2.3 股骨的位移情况 |
2.4 内固定的位移情况 |
3 讨论 |
3.1 有限元分析在医学中的应用 |
3.2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 |
3.3 扩髓与不扩髓的研究 |
3.4 不足与展望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髓内钉在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治疗中扩髓与不扩髓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3)动静结合理论指导下应用桥接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骨不连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临床资料 |
(一)病例采集 |
(二)纳入标准 |
(三)排除标准 |
(四)剔除标准 |
二、研究方法 |
(一)术前准备 |
(二)治疗方法 |
(三)术后康复及治疗 |
(四)术后回访 |
(五)研究指标 |
(六)统计学分析 |
三、结果 |
(一)一般资料 |
(二)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比较 |
(三)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差异比较 |
(四)两组患者切口长度差异比较 |
(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比较 |
(六)两组患者术后4 个月愈合情况差异比较 |
(七)两组患者术后愈合时间差异比较 |
(八)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比较 |
讨论 |
一、动静结合的理论基础 |
(一)历史发展 |
(二)基本内涵 |
(三)现代研究与桥接内固定的体现 |
二、中医药在治疗骨不连中的效果分析 |
(一)肝肾亏虚、脾胃气虚(本虚) |
(二)气滞血瘀(标实) |
三、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BCFS)对股骨骨不连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
四、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BCFS)的应用前景及优势 |
(一)生物力学方面 |
(二)手术操作方面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股骨干骨折骨不连的最新中西医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论文着作 |
(4)带锁髓内钉在股骨胫骨干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治疗优良率 |
2.2 手术指标 |
3 讨论 |
(5)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成人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典型病例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综述 成人股骨干骨折的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6)弹性带锁髓内钉与微创钢板治疗腓骨骨折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 |
研究方法 |
流程图 |
一、腓骨的治疗背景 |
1.1 腓骨解剖特点 |
1.2 腓骨骨折临床特点 |
1.3 腓骨损伤的力学机制 |
1.4 腓骨骨折传统治疗观念 |
1.5 腓骨骨折固定治疗意义 |
1.6 腓骨骨折治疗发展方向 |
二、弹性带锁髓内钉与微创钢板治疗腓骨骨折疗效对比 |
2.1 对象与方法 |
2.1.1 一般资料 |
2.1.2 固定材料简介 |
2.1.3 术前准备 |
2.1.4 手术方式 |
2.1.5 术后处理 |
2.1.6 观察指标 |
2.1.7 疗效判定标准 |
2.1.8 术后随访及临床评分 |
2.1.9 统计学分析 |
2.2 结果 |
2.3 讨论 |
2.3.1 腓骨骨折损伤因素及肢体功能影响 |
2.3.2 腓骨骨折的治疗方式 |
2.3.3 腓骨骨折外固定治疗 |
2.3.4 腓骨骨折传统内固定治疗 |
2.3.5 腓骨骨折微创固定介绍 |
2.3.6 腓骨骨折微创钢板固定 |
2.3.7 髓内钉设计特点介绍及弹性带锁髓内钉固定优势 |
2.3.8 AB两组治疗结果分析 |
2.3.9 AB两组微创固定方式治疗腓骨骨折的临床效果评价 |
2.4 小结 |
三、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一) |
附录(二) |
综述 腓骨骨折的治疗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带锁髓内钉治疗成人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与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 带锁髓内钉的作用原理及应用 |
1. 1带锁髓内钉的作用原理 |
1. 2带锁髓内钉的临床应用 |
2 带锁髓内钉治疗成人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 |
2. 1带锁髓内钉治疗成人胫骨远端骨折的适应证与禁忌 |
2. 2 带锁髓内钉治疗成人胫骨远端骨折的并发症 |
3 带锁髓内钉在成人胫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前景 |
3. 1扩髓与否的选择 |
3. 2闭合复位穿钉与开放复位穿钉的选择 |
3. 3静力型固定与动力型固定的选择 |
4 展望 |
(8)带锁髓内钉与钢板治疗成人胫骨远端骨折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纳入和排除标准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2 干预措施 |
3 测量指标 |
4 文献检索 |
5 文献筛选及数据提取 |
6 文献质量评价 |
7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9)带锁髓内钉在四肢长骨骨折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带锁髓内钉固定机制 |
2 带锁髓内钉的选择 |
3 扩髓与非扩髓 |
4 切开复位和闭合复位 |
5 静力固定与动力化 |
6 并发症及处理 |
6.1 骨折不愈合 |
6.2 感染 |
6.3 脂肪栓塞综合征 (fat embolism syndrome, FES) |
6.4 邻近关节疼痛 |
6.5 医源性骨折 |
四、带锁髓内钉治疗成人股骨、胫骨骨折(论文参考文献)
- [1]髓内钉在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扩髓与不扩髓[J]. 刘泽民,吕欣.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2(03)
- [2]PFNA-Ⅱ治疗31-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扩髓与不扩髓的有限元分析[D]. 刘泽民.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3]动静结合理论指导下应用桥接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骨不连的临床研究[D]. 袁博.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4]带锁髓内钉在股骨胫骨干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尹金旺,马胡晶. 基层医学论坛, 2020(17)
- [5]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成人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D]. 姜世川. 郑州大学, 2020(02)
- [6]弹性带锁髓内钉与微创钢板治疗腓骨骨折疗效对比[D]. 刘广东.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7]带锁髓内钉治疗成人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与前景[J]. 邹士东,谢增如. 医学综述, 2014(07)
- [8]带锁髓内钉与钢板治疗成人胫骨远端骨折的Meta分析[D]. 邹士东. 新疆医科大学, 2014(02)
- [9]带锁髓内钉在四肢长骨骨折中的应用[J]. 孙绪谦,张文瑜. 实用骨科杂志, 2006(05)
- [10]带锁髓内钉治疗526例长骨骨折疗效分析[J]. 赵宝成,马宝通,刘林涛,张铁良. 中华骨科杂志, 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