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利用电教技术上诗词鉴赏课(论文文献综述)
江小青[1](2020)在《简析小学语文与“电教”融合教学策略》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基于实际教学经验与相关教育理论,简要提出了如何将小学语文教学与"电教"进行完美融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策略。
陈端端[2](2008)在《多媒体课件视觉传达效应研究》文中指出如今,多媒体课件已经成为教学中非常普遍的辅助手段,这种主要以视觉为信息传达手段的构造物却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存在各种各样影响传达效应的误区。本文基于实际教学经历和调研结果,提出若干避免多媒体课件的视觉传达误区、加强其视觉传达效应的原则和要素。
姚洪字[3](2003)在《如何利用电教技术上诗词鉴赏课》文中研究指明目前利用电教技术进行教学活动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作者从传统诗词鉴赏的教学工作出发,尝试探讨了以电教技术为平台改革诗词鉴赏教学工作的方式。并举例说明了有关过程。
二、如何利用电教技术上诗词鉴赏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利用电教技术上诗词鉴赏课(论文提纲范文)
(1)简析小学语文与“电教”融合教学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营造视听教学环境 |
二、运用网络信息技术,丰富语文教学内容 |
三、运用电脑教学软件,进行课程领域融合 |
(2)多媒体课件视觉传达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第一章 多媒体课件概述 |
第一节 多媒体课件的涵义 |
第二节 多媒体课件的功能 |
一 展示教学信息 |
二 解释教学信息 |
三 提供练习环境 |
四 监控学习过程 |
五 引发学习动机 |
第三节 多媒体课件的类型 |
一 结构类型 |
(一) 固定型 |
(二) 生成型 |
(三) 智能型 |
二 应用类型 |
(一) 单人应用 |
(二) 群组应用 |
(三) 连网应用 |
第四节 多媒体课件的积件概念 |
第二章 两大理论支柱 |
第一节 教学原理 |
一 九类教学活动 |
二 动机影响学习 |
第二节 视觉传达 |
第三章 视觉传达误区 |
第一节 现象 |
第二节 分析 |
第四章 有效的视觉感 |
第一节 视觉载体 |
第二节 传达原则 |
一 基本要素 |
二 形态表现 |
三 图底关系 |
四 色彩特征 |
(一) 对比的视觉 |
(二) 调和的美感 |
(三) 色彩的氛围 |
(四) 黑与白 |
五 视觉流向 |
六 信息编排 |
(一) 动静节奏 |
(二) 色彩效应 |
结论 |
附录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如何利用电教技术上诗词鉴赏课(论文参考文献)
- [1]简析小学语文与“电教”融合教学策略[J]. 江小青. 新教育, 2020(26)
- [2]多媒体课件视觉传达效应研究[D]. 陈端端. 南京艺术学院, 2008(03)
- [3]如何利用电教技术上诗词鉴赏课[J]. 姚洪字. 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 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