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名焊工尿锰浓度调查

108名焊工尿锰浓度调查

一、108例电焊工人尿锰浓度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王振旭[1](2021)在《中国8个长寿地区老年人血锰与认知功能受损关联性研究及某些生化指标中介效应分析》文中认为背景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国家统计局2018年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约达1.7亿,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11.9%。在中等或低死亡率的假设下,205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将上升到3.37-4.0亿,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23.9%-26.9%。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将要面临因人口老龄化而带来的重要社会、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问题,如我国老年痴呆和轻度认知功能受损的患者已经分别达到590万(5.1%)和2390万(20.8%),与老龄化相关的认知功能下降和痴呆病例的增加将是我国面临的重大的公共卫生挑战。锰(Manganese,Mn)是人体健康必须的重要微量元素,是RNA聚合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等酶的组成成分及活化剂,但高浓度锰摄入会导致锰中毒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过量的锰会对认知功能造成损害,在早期会影响神经行为功能,进一步则会发展成类似帕金森病。轻度认知功能受损(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介于正常老化与早期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之间的一种过渡状态,被认为是AD临床前期的一种综合征。研究表明,MCI可能与高水平锰暴露有关。高浓度的锰暴露会对海马结构造成影响,并作用于铜的稳态,进而使神经细胞产生变性,增加认知功能受损发生风险。因此,探索锰与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关系,对于老年人生活质量改善,实现健康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我国长寿地区不同血锰暴露水平与认知功能受损之间的关系及不同年龄组(65~79岁、80~89岁、90~99岁和100岁以上老人)锰暴露水平和认知功能受损之间的敏感性。初步探讨锰导致认知功能受损的氧化应激或脂代谢的中介效应。方法本研究以2017-2018年中国老年人口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CLHLS)中 8个长寿地区的横断面调查数据,共有2423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纳入本研究。该研究数据收集主要包括: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如年龄、性别、受教育水平和婚姻状态等;身体测量收集身高、体重、血压和腰围等;血样本生化检测收集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胆固醇(Plasma cholesterol,CHO)等指标。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定老年人的认知功能,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基于国际上通用的简易认知功能量表MMSE评分来判断认知功能是否受损,总分为30分,将MMSE评分<24分为认知功能受损,MMSE评分≥24分为认知功能正常;另一种是按受教育程度划分,未受教育组≤19分、受教育年限1~6年组≤22分和受教育年限≥6年组≤26分,否则定义为认知正常。收集空腹静脉血,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检测血锰水平。根据老年人的血锰暴露水平四分位数将其分为4组,分别是Q1组(<8.69μg/L)、Q2组(8.69~10.71μg/L)、Q3组(10.71~13.39μg/L)和 Q4组(≥13.39μg/L)。本研究使用EpiData录入数据,使用SAS 9.4软件进行数据清理和统计学分析。血锰水平为偏态分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不同性别和不同认知得分研究对象的血锰水平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不同年龄研究对象的血锰水平差异。通过卡方检验(针对分类变量)比较认知功能正常组和认知功能受损组的一般人口学特征、生活饮食方式以及慢性病患病情况的差异。对哑变量进行设置,将所有研究对象按照血锰暴露水平四分位数进行分组,以最低分位数组(Q1)作为参考组,计算高分位数组(Q2、Q3和Q4)相对最低分位数组的比值比(Odds ratio,OR)及其 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CI)。以认知功能是否受损为因变量,血锰的内暴露水平为自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不同的混杂因素探讨血锰暴露水平和认知功能受损之间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的模型1为单因素分析,不纳入协变量;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年龄;模型3在模型2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性别、城乡、受教育程度、婚姻状态、吸烟、饮酒、食用坚果、ADL失能、高血压、糖尿病、中风或心血管疾病和中心性肥胖等混杂因素。最后,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1、模型2和模型3在不同的年龄组分别探讨血锰暴露水平和认知功能受损之间的关系。使用SAS 9.4软件进行列联相关系数分析血锰暴露水平、SOD、MDA、TG和CHO与认知功能之间的相关关系,用Processv 3.2 by Andrew F.Hayes插件进行中介效应分析,检验SOD、MDA、TG和CHO的中介效应。采用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共2423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其中,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84.5±11.4岁,65~79岁、80~89岁、90~99岁和100岁及以上老年人分别有911名、620名、523名和369名,所占比例分别为37.60%、25.59%、21.58%和15.23%。男性有1155名,所占比例为47.67%,女性有1268名,所占比例为52.33%。未接受教育的老人所占比例为52.99%,老人的吸烟率为17.41%,老人的饮酒率为17.39%,ADL失能率为17.95%;36.4%的老人患有高血压;5.06%的老人患有糖尿病;7.01%患有的老人患有中风或心血管疾病;36.36%的老人患有中心性肥胖。2.血锰水平:男性和女性血锰水平的几何均数分别为10.03 μg/L和11.06μg/L;65~79岁、80~89岁、90~99岁和100岁及以上老年人血锰水平的几何均数分别为10.25μg/L、10.51 μg/L、10.60μg/L和11.3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认知功能情况:在2423名调查对象中,MMSE平均得分为23.9分,其中女性为21.8分,低于男性的26.2分。65~79岁、80~89岁、90~99岁、100岁及以上老人MMSE平均得分分别为28.4分、25.7分、20.8分和14.3分。共673例老年人发生认知功能受损,患病率为27.78%,其中女性为73.11%,高于男性的26.89%。4.血锰暴露水平与认知功能关系:按照MMSE评分<24分为认知功能受损,得到的血锰水平Q1、Q2、Q3和Q4组的认知功能受损的患病率分别是21.9%(132/603)、27.2%(165/607)、31.8%(193/607)和 30.2%(183/6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充分调整混杂因素后,在总样本人群中,相对于Q1组,Q3组老年人认知功能受损风险增加,OR(95%CI)值为1.46(1.04~2.05);65~79岁年龄组的老年人中,相对于Q1组,Q3组和Q4组老年人认知功能受损风险均增加,OR(95%CI)值分别为3.61(1.22~10.69)和3.10(1.06~9.05);100岁及以上年龄组的老年人中,相对于Q1组,Q3组老年人认知功能受损风险增加,OR(95%CI)值为2.41(1.06~5.48)。5.SOD、MDA、TG和CHO中介效应分析:SOD和MDA在血锰暴露水平和认知功能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G在血锰暴露水平与认知功能之间属于部分中介效应,其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ab/c=2.5%;CHO在血锰暴露水平与认知功能之间属于遮掩效应,报告间接效应与直接效应的比例的绝对值为|ab/c’|=6.9%;结论本研究是针对中国8个长寿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血锰暴露水平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联性研究的首次探索,在我国长寿地区,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组间的老年人血锰暴露水平存在差别,女性的血锰暴露水平高于男性,高龄老人的血锰暴露水平高于低龄老人。在调整了潜在的混杂因素后,血锰暴露水平与认知功能受损之间存在相关。其中,65~79岁和100岁及以上老年人对高血锰更为易感,可能增加认知功能受损的风险。TG在血锰暴露水平与认知功能之间可能存在中介效应。本研究的结果提示,血锰暴露水平可能增加我国老年人认知功能受损风险,但尚需前瞻性队列研究的进一步验证。

李铖骏[2](2021)在《核岛安全壳受限空间环境控制机理及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核岛安全壳(反应堆厂房)是一个内部结构复杂、封闭性较强的特殊建筑物,既存在高大空间,也有许多空间受限的作业场所。由于安全壳建设施工作业种类繁多,其作业环境职业卫生保障一直是困扰我国“绿色核电建设”的难题之一,目前国内尚未开展系统而针对性的研究,国外核电建设也鲜有完整的方案可供参考。本论文选择核岛安全壳施工过程中焊接气溶胶污染治理问题,首先对辽宁红沿河核电站CPR1000安全壳施工阶段作业环境中的焊接气溶胶污染现状以及作业人员个体气溶胶暴露进行了调研和测量,并对颗粒物的理化特征进行了取样分析;结合颗粒物的湍流-布朗运动和热空气、电弧等离子体流动特性,建立了等离子体-热空气-颗粒物动量及能量耦合的数学物理模型;采用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粒径颗粒物的主要受力和迁移扩散特征;研究了捕集罩空间位置、焊条角度、捕集风速以及捕集罩张角等因素对气溶胶局部捕集效率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基于Elman神经网络结构,建立了多因素下的气溶胶颗粒物捕集效率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最后采用CFD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焊接气溶胶颗粒在核岛高大空间以及典型独立标高层中的运动规律,得到了颗粒物粒径与气溶胶主要分布高度之间的关系,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提出了全面除尘结合局部净化的核岛安全壳焊接污染物治理方案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有效改善了核岛内施工作业环境。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对核岛焊接气溶胶污染现状进行调研,结果表明:(1)在未使用气溶胶治理手段的情况下,核岛安全壳施工现场个体气溶胶接触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出4mg/m3的国家标准规定值,部分焊接人员个体接触浓度超出规定值5倍以上,焊点周围人员呼吸区短时间气溶胶浓度可超出规定值10倍以上。(2)根据焊接气溶胶粒子的透射电镜形貌观察,焊接气溶胶二次粒子外形结构复杂,由粒径为数十纳米的表面较为平滑的类球体一次粒子聚结而成;一次粒子通过凝并作用与周围微粒结合,造成粒子体积、质量的增长以及数量上的减少。根据焊接气溶胶化学组成元素的能谱分析,形状较为规则的类球形粒子主要组成元素为Fe和O,推测其主要来源于焊芯金属部分,而形状不规则的聚合颗粒物主要组成元素为Fe和Cu,并存在较大质量分数的Ca和F,除焊芯以外,焊条药皮可能为该类型粒子的另一重要来源。2.通过对核岛施工现场使用的焊条进行发尘量测试实验,得出焊条的单位质量发尘率在6.2g/kg至9.3g/kg之间,焊条平均发尘量为7.6g/kg。通过粒径测量与分析,可以得出粒径在0.5μm以下的亚微米细颗粒物占气溶胶粒子总数的80%以上;随着空气相对湿度的增大,气溶胶颗粒平均粒径有增大趋势,但增量并不显着。3.由焊接气溶胶颗粒的受力分析可知,对于亚微米颗粒,其主要受力为曳力、布朗力、saffman升力、热泳力以及重力,特别是对于粒径在0.3μm以下的气溶胶颗粒,布朗力的影响不可被忽视,在其作用下颗粒物在空间向各个方向做无规则运动,而当粒径大于0.3μm以后,布朗力的影响迅速减弱,曳力成为控制颗粒运动轨迹的主要作用力。在焊接亚微米气溶胶颗粒的自由扩散过程中,粒径越小的颗粒物的运动轨迹更易与气流方向发生偏离。4.当焊条角度发生变化时,由于电弧等离子体的形态和热空气流场的随之变化,颗粒物初始位置和运动轨迹将会向着焊条倾斜角度的反方向发生偏移,这一偏移将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加而增大,当焊条角度分别为90°(倾斜0°)、60°(倾斜30°)和45°(倾斜45°)时,产生偏移的气溶胶粒数百分比分别为49.9%、62.5%和94.9%。5.通过对亚微米气溶胶的局部捕集效率研究,合适的捕集罩位置和张角对于提升捕集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中增大捕集罩水平夹角或减小捕集距离均可提高捕集效率。当捕集罩竖直倾角在[0,90]变化时,捕集效率随着捕集罩倾角增大而增大,当捕集罩竖直倾角在(90,180]变化时,对于固定的焊条角度将对应一个最佳的竖直倾角,使得越接近该角度,捕集效率越高。根据研究结果,(?)=41°是较为合适的捕集罩张角。6.本文建立的基于Elman神经网络的多因素局部捕集效率预测模型被证明与CFD数值模拟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运用此预测模型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对捕集罩位置、焊条角度以及捕集风速等因素下的捕集效率进行计算,同时也可对固定工况下的捕集罩有效作用区域进行预测,可为核岛受限空间中的焊接气溶胶局部捕集的设计与实际应用提供参考。7.在安全壳20m以上的高大空间中,气溶胶颗粒的分布在竖直方向存在分层现象,平均分布高度随着粒径的增大而升高,77%以上的焊接气溶胶颗粒物分布在核岛安全壳30m-46m的高度范围内,其平均分布高度为40.78m。通过采用全面除尘结合局部净化的方法,经过实际现场测量及评估,本文提出的治理方案能够有效控制作业环境中的焊接气溶胶浓度,取得了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黄大敏,刘双花,曹聪,覃莉媛,汤健闻,潘福玉,庞雅琴[3](2020)在《百色市锰暴露工人职业健康状况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百色市锰暴露工人职业健康检查数据进行分析,为实施职业健康管理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从百色市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收集职业锰暴露工人健康检查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工龄等一般情况资料及高血压、尿常规、血常规、肝功能、胸片等体检资料,使用Excel 2010对数据进行录入,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1 061位作业工人,男性877人(82.66%),女性184人(17.34%);其中高血压人数219人(20.64%),尿常规异常人数138人(13.01%),血常规异常人数166人(15.56%),肝功能异常人数150人(14.14%),心电图异常人数154人(14.51%)。不同年龄段男性工人高血压患病率、血常规、尿常规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性别、工龄与尿锰含量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锰暴露工人存在职业健康风险,但尚未发现职业病,应继续加强职业健康监护及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监测。

陈青[4](2019)在《某镇金属制品业职业病危现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每年新增职业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职业病防治工作形势十分严峻。我国是金属制品大国,但存在产业集中度低,规模经济效益差,低端产品比率高等问题,且金属制品企业数量众多,普遍存在较严重的粉尘、噪声、高温、盐酸等职业病危害因素,会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巨大的危害,甚至罹患职业病。华南地区某镇是金属制品业发达区域,做好职业病的防治非常重要。为了解华南地区某镇金属制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危害程度,采取资料收集、实地勘察、现场检测等方法对50家金属制品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现场检测,并对职业卫生管理现状进行调查。现场检测结果显示:粉尘、噪声职业危害因素超标,其中铝合金粉尘检测超标率为41.67%,木粉尘检测超标率为33.33%,其他粉尘检测超标率为33.33%,电焊烟尘检测超标率为12.50%,噪声检测超标率57.81%。现场调查结果表明: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率仅为67.19%;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健全的企业占比82%;配备专职或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企业占比为88%;职业病危害合同告知率为62.50%;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率为84%;劳动者培训率为76%;警示标识设置不合格率为73.46%,个体防护用品不符合率为85.71%。针对该镇金属制品业的职业病危害及职业卫生管理现状,提出企业应加强相应的防护设施,提供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开展职业健康监护,选择专业的检测机构,改善作业环境,提升企业的职业病防治能力和水平,相关部门应加强该行业职业卫生工作管理的指导和监督。

钱耀忠,潘海瑛,汤叶花,张唯一,张连红,沈玉锋,万宽,方翠萍[5](2018)在《2014—2017年上海市奉贤区作业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检测结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奉贤区制造企业在电焊作业环境中所产生锰及其化合物的职业危害和分布规律,为改善作业环境,保护作业人员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产生锰及其化合物企业进行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并按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对企业生产环境为进行个体采样实测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浓度分析。结果对91家企业294名作业工人进行个体采样监测,浓度范围(0.0061.910)mg/m3,合格率为91.52%,平均浓度为(0.058±0.318)mg/m3,中位数为0.008 mg/m3,2014—2017年生产企业车间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浓度检测均数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17,P<0.05)。按所属行业分类2014—2017年金属制品制造企业车间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浓度检测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9,P<0.01)。结论所属企业的行业不同,金属制造业、按不同焊接作业种类分类,采用CO2电弧焊作业及焊接工人作业时间不同,生产车间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浓度检测合格率都较低。针对上述原因采取不同防护措施,在进一步加强企业生产工艺改革和通风排毒防护措施、改善作业环境同时,广泛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并要求有关职能部门加强对生产企业作业工人岗前培训,提高工人对职业病防护意识,才能有效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周燕婷[6](2018)在《广西锰暴露工人队列的随访及职业锰暴露对血液免疫学指标水平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已建立的广西锰暴露工人队列(MEWHC)进行随访,获得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职业健康体检结果、工作场所空气锰浓度监测资料,并对调查的工人进行血液免疫学指标检测,以此描述及分析队列锰暴露工人的基本情况,探讨职业锰暴露与机体血液免疫学指标水平的关系。方法:1、2017年对已建立的广西锰暴露工人队列进行随访,同时继续招募新的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并利用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生活习惯、用药史、疾病史及职业史等职业流行病学问卷资料,肺功能、肝功能、心电图等职业体检结果,以及血清、血浆、血细胞、尿液、粪便、头发、指甲等生物样本,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描述并分析2017年锰暴露工人的基本情况。2、采用快速免疫比浊法,对参与2017年随访调查的工人进行免疫球蛋白IgG、IgA、IgM、IgE,补体C3、C4,炎症标记物CRP等血液免疫学指标的检测,并从广西锰暴露工人队列的流行病学数据库中获得血液炎症标记物WBC、LYMPH、MONO、NEUT、EO、BASO的检查结果。根据GBZ2.1-2007规定工作场所锰的职业接触限值PC-TWA(0.15mg/m3)将496名锰暴露工人分为内对照组与暴露组,并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比较的t检验或秩和检验、协方差分析及建立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Mn-TWA与免疫学指标水平的关系,初步探讨职业锰暴露对机体血液免疫学指标水平的影响。结果:1.2017年的随访调查中,共调查锰暴露工人828名,其中随访工人700名,新纳入工人128名,随访率为73.92%。在828名锰暴露工人中,男性559人(67.51%),女性269人(32.49%);平均年龄44.03±7.08,平均工龄为19.69±8.86;此外,工种以冶炼工占比最高(25.36%),Mn-TWA为0.2043mg/m3,Mn-TWA最高的岗位是人力破碎工(0.3085 mg/m3)。2.职业健康体检结果显示,按性别分层后,在男性工人中,肺功能检查结果显示,暴露组中MVV%pred高于内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肝功能检查结果显示,暴露组中ALT水平低于内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心肌酶谱检查中,暴露组CK水平高于内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心电图检查中,暴露组的QRS时限、QTC间期、RV5高于内对照组并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女性工人中,肺功能检查各指标水平在内对照组与暴露组中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功能检查中,暴露组中AST水平高于内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心肌酶谱检查中,暴露组CK-MB、LD及?-HBD水平高于内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心电图检查中,暴露组的QRS时限及RV5高于内对照组并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828名锰暴露工人中,肺功能的异常率为10.51%,肝功能异常率为14.86%,心肌酶谱异常率30.31%,GLU异常率为17.27%,血压异常率为29.47%,ECG异常率17.15%,尿常规异常率为37.20%。此外,暴露组工人的心肌酶普异常率高于内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肺功能、肝功能、GLU、BP、ECG以及尿常规异常率在两组工人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内对照组与暴露组的免疫学指标对比结果显示,与内对照组相比,暴露组中IgG、IgM、C3水平均降低,EO水平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分层后男性工人的C3及EO水平在内对照组与暴露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吸烟分层后吸烟工人EO水平在内对照组与暴露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吸烟工人的C3水平在内对照组与暴露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吸烟与锰暴露对C3、EO的影响具有交互作用(Pinteraction<0.05);BMI分层后发现,BMI正常组工人的C3及EO水平在内对照组与暴露组之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Mn-TWA与免疫学指标IgG、IgM、C3、EO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n-TWA与C3呈现负相关(Beta=-0.102,P=0.018),与EO呈现正相关(Beta=0.096,P=0.033),而与IgG、IgM均无相关关系(均为P>0.05)。结论:1、基于广西锰暴露工人队列的随访,对工人进行肺功能,肝功能,心肌酶及心电图的检查,可以观察锰暴露工人各系统功能的变化,探讨长期职业锰暴露对工人健康的影响。2、锰暴露可以引起工人机体免疫学指标C3水平的降低、EO水平的增加,Mn-TWA与C3水平负相关,与EO水平正相关,提示职业锰暴露可影响机体免疫学指标的水平。

张红梅[7](2017)在《郴州市某智能机械式立体车库构件生产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立体车库构件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情况及对人群的危害程度。方法对该公司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及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职业病危害因素以电焊烟尘、砂轮磨尘、其他尘、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锰及其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噪声、紫外线为主,接触电焊烟尘、二氧化锰、噪声、紫外辐射的合格率依次为85.7%、92.6%、77.8%、72.7%;其余危害因素检测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职业健康检查350人受检率100.0%。粉尘作业人员异常率为9.09%(11/121);噪声检查结果异常率为4.96%(6/121);接触油漆作业者检出血常规异常率为3.57%(1/28);尿锰异常率17.5%(7/40),电焊工角膜、眼底改变异常率为22.5%(9/40)。结论该公司存在粉尘、噪声、毒物、紫外线的危害,其中电焊烟尘、噪声、苯及紫外辐射对工人健康产生了影响,应采取措施重点防控,加强个体防护,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郭春玲[8](2017)在《职业性锰接触对工人神经系统多巴胺能神经递质HVA、PRL、Parkin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从多巴胺能神经毒性的角度研究职业性锰接触对职业人群的危害,探讨职业性锰接触对工人机体神经损害的影响。方法:对某钢铁集团修造公司中锰作业环境进行监测,选择该钢铁企业中男性接触锰烟尘危害的电焊工150人作为锰接触组,同时将该钢铁企业的能源动力厂的男性水处理工162人作为对照组。收集各组工人一般情况,如工作制度、年龄、职业工龄史、吸烟等,同时应用精神状态量表(MMSE)、画钟测试(CDT)和语言流畅性方式(VFT)测验锰接触组和对照组工人的神经行为认知功能、各组工人的个人症状与体征,综合测评其神经功能损害程度。依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监测作业环境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NOx、O3的含量;测定内暴露剂量尿锰的浓度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经ELISA试剂盒检测对锰接触和对照组工人尿高香草酸(UHV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经ELISA试剂盒检测锰接触工人和对照组工人催乳素(PRL)、parkin表达水平。以尿锰分组,比较不同接触组中UHVA、PRL、Parkin表达水平。结果:在锰接触组,其作业场所中的锰及其化合物的浓度(0.120±0.020)、氮氧化物浓度(1.073±0.079)均高于对照组(0.046±0.023、0.919±0.113),有统计学意义(P<0.05)。锰接触组VFT(39.90±2.70)及神经行为认知功能测试(72.64±3.11)低于对照组(41.49±2.08;74.51±2.31),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接触组之间比较,高接触组中VFT(37.45±1.61、69.68±2.16)及神经行为认知功能测试均低于中、低接触组(40.55±2.54、41.13±2.27;74.36±2.51、73.31±2.73),有统计学意义(P<0.05)。锰接触组的个人症状与体征调查中,在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焦虑、易怒的阳性率(11.3%;12.0%;8.7%;6.7%)均高于对照组(4.9%;5.6%;3.1%;1.9%),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锰接触组(6.78±1.395)与对照组UHVA水平(4.97±1.2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锰接触组中,不同接触组间UHVA水平比较,中接触组(7.10±1.493)与低工龄(6.37±1.128)和高接触组(6.54±1.27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锰接触组(12.63±3.108)与对照组(11.10±2.819)的血清PRL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锰接触组中不同接触组之间血清PRL表达水平经俩俩比较,中接触组(14.02±2.859)与低工龄(11.56±2.865)、中接触组与高接触组(10.90±2.45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锰接触组在parkin表达水平(0.559±0.219)上低于对照组(0.639±0.187),有统计学意义(P<0.05),锰接触组中不同接触组之间parkin表达水平经俩俩比较,高接触组parkin蛋白表达水平(0.655±0.220)明显低于中、低接触组(0.574±0.212、0.436±0.176),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其中神经行为认知功能测试与UHVA、血清PRL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HVA=-0.577,P<0.01;(rPRL=-0.394,P<0.01),神经行为认知功能测试与Parkin表达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rparkin=0.675,P<0.01)。结论:Ⅰ.职业性锰接触引起了一定的神经行为认知功能改变。Ⅱ.锰接触改变了多巴胺能神经递质表达水平,且随锰接触的时间,影响其神经系统行为认知功能以及多巴胺能神经递质表达的程度。Ⅲ.parkin蛋白表达水平可能作为早期锰中毒的神经毒性指标。

凌颖蕾,林森,张龙连,卢玲[9](2016)在《2012—2015年北京市丰台区13家用人单位锰作业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北京市丰台区13家用人单位锰作业劳动者连续4 a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探讨低浓度下锰作业劳动者职业健康主要问题,为预防锰中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原卫生部监督局《重点职业病监测技术方案》中"劳动者健康基本情况表""劳动者健康检查询问记录(问诊)"和"劳动者健康检查情况登记表",对全部锰作业劳动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职业健康检查和工作场所中锰及其化合物分析结果。结果 2012—2015年的调查人数分别为925、704、581和812人;男女性别比为8.3413.5∶1。4年间肌肉骨骼系统症状、循环、呼吸、消化系统症状及心理状况的检出率分别为0.00%15.68%、2.07%17.41%、0.00%7.24%。异常心电图、高血压及神经系统阳性的检出率分别为0.90%1.89%、10.59%24.38%、0.00%0.65%。血常规、丙氨酸转氨酶及尿常规的异常率分别为36.11%64.50%、15.91%18.93%、7.03%18.00%;尿锰仅在2013年检出4例异常,检出率为0.56%。工作场所中锰及其化合物(以Mn O2计)CTWA为0.0020.125 mg/m3,均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短时间采样结果最高值为0.5121.770 mg/m3,均低于最大超限倍数值。结论 4 a连续监测发现劳动者血、尿常规、高血压异常率较高,未发现职业性慢性锰中毒(疑似锰中毒)病例,这与调查对象锰作业工龄较短和锰暴露水平较低有关。今后应继续结合工作场所检测情况,开展长期的疾病监测工作。

王艳,李继猛[10](2015)在《机械制造业电焊工尿锰水平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调查机械制造业电焊工尿锰(UMn)水平,探讨尿锰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某地区机械制造业电焊工8 861人为接触组,相应企业钳工674人为对照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和UMn分析;检测作业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含量。结果接触组角膜云翳、晶状体混浊、中耳炎、听力损伤、脂肪肝及心电图异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UMn几何均值为(0.832±0.75)μg/L、超标率为0.6%,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班后组UMn几何均值为(1.706±0.79)μg/L,高于晨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年龄、工龄的增加,电焊工UMn几何均值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锰及其化合物对电焊工健康产生了影响,尤其是班后组UMn对监护电焊工锰中毒存在一定价值。

二、108例电焊工人尿锰浓度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08例电焊工人尿锰浓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8个长寿地区老年人血锰与认知功能受损关联性研究及某些生化指标中介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 研究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研究目的
    2.3 研究对象
    2.4 研究内容
    2.5 数据分析
    2.6 质量控制
    2.7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结果
    3.1 研究对象基本人口学特征
    3.2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老人的MMSE评分和认知功能是否受损的血锰水平
    3.3 血锰暴露水平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系
    3.4 生化指标在血锰暴露水平与老年人认知功能的中介效应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老年人血锰暴露水平
    4.2 老年人认知功能受损情况
    4.3 血锰暴露水平对不同性别的老年人认知功能受损的影响
    4.4 血锰暴露水平对不同年龄组老年人认知功能受损的影响
    4.5 生化指标在血锰暴露水平与认知功能之间的中介效应
    4.6 血锰暴露水平与老年人群认知功能受损之间关系的研究意义
    4.7 本研究的优势和不足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锰内暴露水平与老年人认知功能受损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核岛安全壳受限空间环境控制机理及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焊接气溶胶研究现状
        1.1.1 工业焊接气溶胶
        1.1.2 焊接气溶胶的危害及评价指标研究
    1.2 焊接气溶胶颗粒迁移扩散规律研究
        1.2.1 焊接气溶胶迁移扩散规律的研究方法
        1.2.2 焊接气溶胶颗粒物的运动特点
    1.3 工业厂房焊接气溶胶治理研究
        1.3.1 工业厂房焊接气溶胶污染现状
        1.3.2 全面通风
        1.3.3 局部净化除尘
        1.3.4 置换通风
    1.4 核岛焊接气溶胶污染现状调研
        1.4.1 核岛焊接气溶胶浓度测量
        1.4.2 核岛焊接气溶胶颗粒化学成分分析
    1.5 存在的问题、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存在的问题
        1.5.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3 研究内容
        1.5.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2章 核岛焊接气溶胶形成机理及数值计算理论模型
    2.1 引言
    2.2 焊接气溶胶形成机理
    2.3 等离子体的流动
    2.4 等离子体-热空气-颗粒物动量及能量耦合数值计算模型
        2.4.1 等离子体及热空气流体的数学模型
        2.4.2 气溶胶颗粒的运动控制方程
    2.5 捕集效率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2.5.1 Elman神经网络结构
        2.5.2 Elman神经网络模型的构建
第3章 相关实验及数值模拟的验证
    3.1 引言
    3.2 焊接电弧等离子体形态
        3.2.1 电弧等离子体可视化实验
        3.2.2 电弧等离子体形态数值模拟
        3.2.3 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对比
    3.3 焊接气溶胶发尘量实验
        3.3.1 仪器和方法
        3.3.2 实验结果
    3.4 焊接气溶胶粒径分布
        3.4.1 仪器和方法
        3.4.2 测量结果分析
        3.4.3 数值模拟中粒径分布的实现
    3.5 焊点气溶胶温度竖直分布实验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气溶胶颗粒的受力及扩散分布特征
    4.1 引言
    4.2 气溶胶颗粒的受力分析
        4.2.1 气溶胶颗粒受力平衡方程
        4.2.2 颗粒物与流体之间的能量交换方程
        4.2.3 焊接气溶胶的受力计算
    4.3 颗粒物在空间内的扩散分布特征
        4.3.1 布朗力对焊接亚微米气溶胶分散度的影响
        4.3.2 气溶胶颗粒物水平分散度的影响因素
    4.4 电弧等离子体影响下的气溶胶颗粒扩散分布特征
    4.5 小结
第5章 亚微米气溶胶的局部捕集效率
    5.1 引言
    5.2 数值模拟条件及相关计算
        5.2.1 模拟区域及边界条件
        5.2.2 最小捕集距离模拟计算
        5.2.3 最小捕集效率计算
    5.3 局部捕集效率单因素影响研究
        5.3.1 捕集罩角度
        5.3.2 焊条角度
        5.3.3 捕集距离
        5.3.4 捕集风速
        5.3.5 捕集罩张角
    5.4 多因素捕集效率预测模型
        5.4.1 神经网络的训练与测试
        5.4.2 捕集罩有效作用区域计算
    5.5 小结
第6章 核岛安全壳焊接气溶胶整体治理方法及应用
    6.1 引言
    6.2 核岛焊接气溶胶扩散规律数值模拟
        6.2.1 焊接发尘源简化模型
        6.2.2 计算区域及计算条件
        6.2.3 模拟结果
    6.3 核岛焊接气溶胶治理方案及应用
        6.3.1 核岛安全壳集中式排风系统
        6.3.2 核岛轻型局部净化设备研发
    6.4 系统运行效果分析
    6.5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研究创新点
    7.3 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3)百色市锰暴露工人职业健康状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健康检查结果
    2.2 不同年龄段男性锰暴露工人职业健康检查情况
    2.3 不同工龄段男性锰暴露工人职业健康检查情况
    2.4 不同性别、年龄和工龄工人尿锰含量比较
3 讨论

(4)某镇金属制品业职业病危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金属制品业工艺流程及职业病危害
    2.1 金属制品业工艺流程
        2.1.1 铸造工艺
        2.1.2 锻压工艺
        2.1.3 热处理工艺
        2.1.4 表面处理工艺
        2.1.5 机械加工工艺
        2.1.6 焊接工艺
    2.2 金属制品业职业病危害
第3章 某镇金属制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
    3.1 某镇金属制品业发展情况
        3.1.1 某镇金属制品企业统计
        3.1.2 某镇金属制品业发展特点
    3.2 某镇近年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职业病发生情况
        3.2.1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与分析
        3.2.2 职业病发生情况
    3.3 某镇金属制品企业职业病危害现场调查
        3.3.1 调查对象的选取
        3.3.2 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
        3.3.3 现场检测结果
        3.3.4 职业卫生管理现场调查结果
第4章 某镇金属制品业职业病发展趋势与控制对策
    4.1 某镇金属制品业职业病发病趋势预测
        4.1.1 粉尘职业病发病概率增加
        4.1.2 中毒因素大量存在
        4.1.3 致癌因素种类繁多
        4.1.4 新产品的生产可能导致职业病中毒因素增多
    4.2 导致职业病危害的主要原因分析
        4.2.1 企业管理因素
        4.2.2 社会背景因素
        4.2.3 责任落实因素
    4.3 某镇金属制品业职业病控制对策
        4.3.1 企业强化职业病管理工作
        4.3.2 构建良好的职业病防范社会环境
        4.3.3 强化责任落实管理
        4.3.4 落实职业病防护措施
参考文献
致谢

(5)2014—2017年上海市奉贤区作业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检测结果(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采样器
        1.2.2 采样点选择及数量
        1.2.2. 1 采样位置
        1.2.2. 2 采样时间
        1.2.2. 3 采样流量
        1.2.3 锰及其化合物
        1.2.4 质量控制
        1.2.5 评价标准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不同企业规模检测锰及其化合物浓度合格情况
    2.3 不同经济类型企业检测锰及其化合物浓度合格情况
    2.4 不同所属行业企业监测结果
    2.5 2014—2017年焊接工人作业时间不同检测结果
    2.6 不同焊接作业检测结果
3 讨论

(6)广西锰暴露工人队列的随访及职业锰暴露对血液免疫学指标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论文缩写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2017年广西锰暴露工人队列的随访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技术路线
        1.2 研究对象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1.4 调查方法
        1.5 质量控制
        1.6 统计学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828名职业锰暴露工人的基本情况
        2.2 828名锰暴露工人工种分布、TWA检测及分组情况
        2.3 828名锰暴露工人职业健康体检结果
        2.4 828名职业锰暴露工人的患病情况
    3 讨论
第二部分 职业锰暴露对血液免疫学指标水平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技术路线
        1.2 研究对象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1.4 研究方法
        1.5 质量控制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496名职业锰暴露工人的TWA分组情况
        2.2 496名职业锰暴露工人的基本信息
        2.3 内对照组与暴露组之间血液免疫学指标水平比较
        2.4 Mn-TWA与血液免疫学指标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郴州市某智能机械式立体车库构件生产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职业卫生学调查
        1.2.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1.2.3 职业健康检查
2 结果
    2.1 职业卫生调查
    2.2 生产工艺流程及原辅材料
    2.3 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接触情况
    2.4 艺作业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2.4.1 粉尘
        2.4.2 化学毒物
        2.4.3 噪声
        2.4.4 紫外辐射检测结果
    2.5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2.6 职业健康检查
3 讨论

(8)职业性锰接触对工人神经系统多巴胺能神经递质HVA、PRL、Parkin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调查
    2.2 工作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氮氧化物、臭氧、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2.3 锰接触组与对照组工人晨UHVA水平
    2.4 锰接触组与对照组个人症状与体征调查
    2.5 锰接触组与对照组在工人神经行为认知功能测试结果
    2.6 锰接触组与对照组在血清PRL,parkin表达水平
    2.7 神经行为认知功能测试与尿锰、UHVA、血清PRL、Parkin的相关分析
    2.8 parkin表达水平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锰接触组和对照组的神经行为认知功能及个人症状体征的结果
    3.2 锰接触组与对照组中晨UHVA,血清PRL、Parkin表达水平检测
    3.3 神经行为认知功能测试与尿锰、UHVA、血清PRL、Parkin的相关分析
4 结论
    Ⅰ.职业性锰接触引起了一定的神经行为认知功能改变
    Ⅱ.锰接触改变了多巴胺能神经递质表达水平,锰不同接触水平,影响其神经系统行为认知功能以及多巴胺能神经递质表达的程度
    Ⅲ.parkin蛋白表达水平可能作为早期锰中毒的神经毒性指标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9)2012—2015年北京市丰台区13家用人单位锰作业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1.2.2 工作场所中锰及其化合物测定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自觉症状检出情况
    2.3 心电图、血压和神经系统检查异常结果
    2.4 实验室检查异常结果
    2.5 工作场所检测结果
3 讨论
作者声明

(10)机械制造业电焊工尿锰水平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1.2方法
    1.3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职业性危害因素检测
    2.2健康检查结果
    2.3UMn水平
    2.4不同浓度锰及其化合物对电焊工UMn的影响
    2.5UMn测定时间对浓度的影响
    2.6年龄对电焊工UMn的影响
    2.7工龄对电焊工UMn的影响
3讨论

四、108例电焊工人尿锰浓度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8个长寿地区老年人血锰与认知功能受损关联性研究及某些生化指标中介效应分析[D]. 王振旭.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02)
  • [2]核岛安全壳受限空间环境控制机理及关键技术研究[D]. 李铖骏. 南华大学, 2021(02)
  • [3]百色市锰暴露工人职业健康状况分析[J]. 黄大敏,刘双花,曹聪,覃莉媛,汤健闻,潘福玉,庞雅琴.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2020(01)
  • [4]某镇金属制品业职业病危现状研究[D]. 陈青.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9(07)
  • [5]2014—2017年上海市奉贤区作业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检测结果[J]. 钱耀忠,潘海瑛,汤叶花,张唯一,张连红,沈玉锋,万宽,方翠萍. 职业与健康, 2018(12)
  • [6]广西锰暴露工人队列的随访及职业锰暴露对血液免疫学指标水平的影响[D]. 周燕婷. 广西医科大学, 2018(01)
  • [7]郴州市某智能机械式立体车库构件生产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J]. 张红梅. 职业与健康, 2017(14)
  • [8]职业性锰接触对工人神经系统多巴胺能神经递质HVA、PRL、Parkin的影响[D]. 郭春玲. 山西医科大学, 2017(02)
  • [9]2012—2015年北京市丰台区13家用人单位锰作业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J]. 凌颖蕾,林森,张龙连,卢玲. 职业与健康, 2016(14)
  • [10]机械制造业电焊工尿锰水平分析[J]. 王艳,李继猛.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2015(05)

标签:;  ;  ;  ;  

108名焊工尿锰浓度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