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谈审计失败的原因及规避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理彬彬[1](2021)在《基于CPA职业怀疑视角的生物资产审计失败问题研究 ——以辉山乳业为例》文中提出
何翊[2](2021)在《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及防范的研究 ——基于瑞华所相关案例分析》文中指出2019年,广东正中与瑞华所因为康美药业和康得新的财务造假案,被证监会列入重点监控对象;尤其是瑞华所作为国内大所代表之一,却频繁受到相关监管机构的处罚。因此,研究国内大所频繁遭受审计失败的原因,对其他所如何有效防止审计失败,提高审计质量有着重要借鉴意义。本文以2013年至2020年证监会对瑞华所做出的行政处罚及监管措施为样本,统计分析了导致其审计失败的各方原因以及审计失败相关特征,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布在六个部分之中,其中,第一部分详细阐述了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基于前人的研究结论,提出了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以及研究思路,并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树立和总结,提出了审计失败的概念和原因,探讨了审计失败的防范机制,形成对研究主题较为全面认识;第二部分着重说明了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并对相关理论的概念定义进行了介绍。首先阐述了审计失败和审计风险两个基本概念,并对两种概念的相关特征进行了介绍;然后在此基础上比较了两者的异同;最后介绍了审计失败相关理论。第三部分基于证监会官方网站发布的2013~2020年间的会计律师事务所行政处罚公告,对不同地区和不同年度的审计失败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具有地域性、潜伏性和集中性等特点;其次,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相关审计失败案例的原因,发现导致审计失败的主要原因集中在审计主体一方;最后,对审计失败产生的后果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第四部分以瑞华所为例,首先对瑞华所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涵盖了分支机构、业务类型、服务对象、营业收入结构等;然后通过样本数据分析从不同角度总结了瑞华所审计失败的相关特征;接着根据统计数据结果,阐述了瑞华所审计失败的原因以及各种原因出现的频次;最后从行政处罚结果和其他后果等方面分析了瑞华所受到的行政处罚以及审计失败对资本市场、行业以及自身产生的不同影响。第五部分通过瑞华所审计失败的原因,根据不同的主体,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为瑞华所的审计质量管理、审计失败防范体系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同时,这也对全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管理体系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最后一部分对本文的研究作出了总结,指出了研究不足之处,并基于证监会对瑞华所审计失败的系列处罚案例提出了审计失败的研究展望。本文借助瑞华所相关审计失败案例,对审计失败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审计失败造成的影响。在理论层面可以帮助丰富国内审计失败案例研究的文献,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实践方面,本文通过对瑞华所系列审计失败进行分析总结,一方面找出了其发生审计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助于其更有针对性实施整改措施,提升审计质量;另一方面瑞华所作为国内代表之一,其审计失败的经验教训可以为他所提供借鉴,从而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审计质量,净化审计市场环境,在促进行业良性发展的同时更好地维护了资本市场公平公正的秩序,也推动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敖姝琪[3](2021)在《国内会计师事务所连续审计失败问题探析 ——以瑞华为例》文中提出国内审计行业在政府的推动扶持和市场自觉自动的调动下已经走过了初步发展的阶段,但是由于我国审计行业发展晚于发达国家,在政策和市场规则方面仍然还有许多不足,还没有达到能够规范行业行为,严格把控审计质量的地步。注册会计师审计作为应该独立存在的第三方审计,担任着其资本市场“守门人”的责任,为审计对象检索风险、提供不同程度的信息真实保证,所出具的报告也面向投资者,对投资者决策产生影响。然而,近些年,多家会计事务所因为审计失败被监管机构处罚,损坏了审计行业的信誉,影响了投资者对审计结果的信任程度。瑞华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内资所的代表,走的是国内事务所发展的典型道路,一方面响应政府号召合并做大,一方面在市场的引导下谋求发展。瑞华曾被称为“国内审计行业的航空母舰”,发展超过其他内资所甚至曾经赶超四大,是内资所追赶的目标。但是近年来瑞华因为连续审计失败多次被罚,导致合伙人、审计人员集体出走,分所注销,九成客户流失的结果,给国内会计师事务所敲醒了警钟。对瑞华会计师事务所连续审计失败原因的分析,对策的提出成为了它所吸取教训的途径。本文以瑞华会计师事务为例,使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的方法,论述了其连续审计失败的表现、后果,联系涉及到的理论依据,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则,对瑞华所连续审计失败问题进行探析。主要从政府监管和市场压力、瑞华内部管理机制、审计过程中实施的程序落实和合并过程中带来的长期隐患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多次合并后带来的不良风气以及瑞华所内难以通过“一体化”管理实现对分所、员工的把控是瑞华连续审计失败的重要内在原因,而监管力度把握不足和市场压力过大是审计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对造成瑞华连续审计失败原因进行分析了解后,在瑞华如何重新树立形象,继续发展方面得出了几点结论,主要在于如何提高以质量为导向的审计水平。政府监管机构和市场应该起带头作用,通过相关规章条例、评价方法的修改等,引导国内事务所树立质量导向的审计理念;瑞华所应该首先解决长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一直存在的合并后遗症进行处理,重新整合资源,并通过对规章制度的管理辅助实现“一体化”;同时,内部的管理应该紧跟行业高等水平,向国际四大学习,保证科学管理制度的制定,并确保制度能够落到实处。本文对瑞华的分析希望有助于提高瑞华审计质量,为其他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参考。
王琦[4](2019)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视阈下的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研究》文中指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中共十九大对其作出具体部署和安排。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根据上述部署与安排,落实相应的国家机关与事业单位的改革等。领导干部能力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公益类事业单位承载着社会公共服务输出的重要职能,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加快推进并积极深化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干部的选任是其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改革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选任高素质专业化的领导干部队伍,是推动新时代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队伍实现专业化建设,保障公益类事业单位适应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更好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群众多样性、多元化需求的一个前提基础,更为重要的是,这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要抓手。因此,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视阈下研究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具有非常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的变迁,大致经历初创时期、探索时期、改革时期、新时代四个阶段,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与改革,至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暂行规定》,结束了没有体现中国事业单位特点、彰显人才成长规律的选任政策法规体系的历史,填补了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建设的空白,为新时代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建设指明了方向。当然,冷静地观察与分析,还应充分认识到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尚未成熟,在具体实践中仍面临一些问题,诸如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化不足,体现在干部选任制度体系尚不完备、干部选任制度缺乏配套政策;干部选任过程中民主化程度有限、群众参与欠缺;领导干部选任法制化缺乏法律支撑、干部选任过程具有照顾现象;领导干部选任科学化不够,选任标准不明、考核标准缺乏、选任方式单一、人岗不相适等问题。为了解决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面临的问题,本文在国家治理力现代化的理论视角下,基于案例剖析,具体分析影响因素,从过程、目标、功能三个层面提出优化路径,力图构建新时代中国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建设的总体思路、基本策略,为中国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提出政策议,设计可行性强的操作方案。依循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关导向和问题指引,上述阐释构成本文研究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的问题意识,并从这一问题意识出发进一步推进相应的研究进程:首先,从理论角度分析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公共服务能力现代化、领导干部能力现代化的关系,提出新时代中国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能力素质。其次,在梳理中国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变迁历程基础上,过对比中国公益类事业单位与党政机关、国有企业、社会组织领导人员选任制的不同特点,分析中国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的独特之处。通过定位中国公益类事业单位及其领导干部的角色与功能,推导出中国公益类事业单位导干部选任制度的结构、功能及属性。再次,结合本人所从事的组织人事工作实践,基于案例剖析,定性分析影响因素,探析中国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最后,以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领导干部能力现代化为切入点,提出实施分层分类的差别化制度系统调适路径,并从过程、目标、功能三个层面,实现中国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的协调化、高效化、法制化、民主化、科学化、现代化发展,进一步深化中国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改革,有效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综上所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真正意义上的实现,需要落实在政府部门及其附属机构的各种积极变革。其中,在公益类事业单位相关改革中,作为核心程的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对于公益类事业单位的变革与积极发展等具有重要且不可忽视的意义。对此,本文的研究意在通过对中国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的梳理、分析与评价,将这一选任制度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之间的关联以明确,进而落实对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积极推动。
黄丽华[5](2019)在《关于XG农商行同业理财业务内部审计问题的探讨》文中研究指明银行在整个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改革开放以来,各式各样的银行如雨后春笋般欣欣向荣。农商银行在近几年也在这国家大好形势下得到蓬勃发展。许多农商银行都是从简单的代理储蓄业务发展起来,绝大部分还是从农村中发展起来,为我们的广大农民解决了资金问题。现在的农商银行也紧跟时代步伐,在不忘初心,服务广大农民群众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业务,向其他商业银行学习,为自身的利润创造提供条件。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调整的今天,存贷款利差已经不能满足农商银行生存发展的需要,农商银行也在不断尝试产品创新,找到利润的提升点。而积累了大量农民资金的农商银行如何将资金利用起来创造更多的财富,在贷款规模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找到新的投资出路是迫在眉睫的。同业理财业务是在近几年兴起的银行热捧业务,农商银行也不甘示弱参与到这项业务中来。渐渐的,农商银行也逐步成为同业理财业务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由于因为历史原因,在开展同业理财业务的过程中,农商银行不断暴露出其经营管理的不足,如人员的专业水平不足,经营经验欠缺,风险防控能力差,信息获取不及时,整个的流程制度跟不上业务的发展进度等。在享受收益的同时,农商银行也应当对其风险的把控引起重视。内部审计部门作为农商银行风险控制主体,审计作用是否充分发挥将影响同业理财业务风险控制的好坏。农商银行需要在借鉴先进投资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找出农商银行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和规律,促进农商银行同业理财业务内部审计工作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案例分析,从五个方面对当下XG农商银行同业理财业务内部审计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第一,交代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等基本问题。第二,介绍农商银行同业理财业务内部审计理论概述。先介绍了农商银行同业理财业务内部审计的内涵,主要涵盖农商银行同业理财业务内部审计的概念、农商银行同业理财业务内部审计的目标等两个方面的内容。接着介绍农商银行同业理财业务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特点与风险、开展过程中需要的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审计程序,并着重阐述了实施农商银行同业理财业务内部审计的保障机制。进一步介绍了相关理论基础,如委托代理理论、风险控制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等。第三,案例介绍。具体引入XG农商银行同业理财业务内部审计为例子,具体介绍XG农商银行及其同业理财业务情况、农商银行内部审计基本情况包含组织架构、人员素质情况和审计人员绩效考核机制、农商银行同业理财业务内部审计的开展情况,具体包含使用的技术方法和审计的内容等,通过本部分的介绍来引出后面的内容,本部分也是核心内容。第四,XG农商银行同业理财业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首先介绍存在问题,诸如内审组织架构不合理、内审工作开展人员安排不合理、内部审计内容不全面、审计技术方法落后、内审人员绩效考核机制不合理等。其次开展原因分析,存在诸如农商银行对同业理财业务内部审计不够重视、同业理财业务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亲属回避制度执行不严、同业理财业务内部审计技术方法落后等因素。第五,对策建议与结论。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并归纳总结。根据本文的研究,当前农商银行同业理财业务内部审计存在内审组织架构不合理、内审工作开展人员安排不合理、内部审计内容不全面、审计技术方法落后、内审人员绩效考核机制不合理等不足,农商银行同业理财业务内部审计工作体系有待健全和完善。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加强人事管理、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完善农商银行同业理财业务内部审计制度、改进农商银行同业理财业务内审技术与方法等四个方面,对农商银行同业理财业务内部审计提出一套合理化建议。农商银行可以选择性的结合实际业务发展和审计开展情况,对自身的内部审计工作进行自查,从同业理财业务审计制度完善、人员管理、业务培训、风险把控等角度总结出合适的运营方式,让有效的内部审计风险控制为同业理财业务高速发展保驾护航。
韩静[6](2019)在《TS公司财务外包风险评价研究》文中指出服务外包是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专业服务型产业,对于国家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发挥着重要作用,“十二五”以来发展服务外包已纳入到国家的战略层面上来。服务外包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由于其可以增加经营灵活性,有效降低成本,使企业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核心竞争力上,可以显着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尤其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服务外包对于推动企业尤其是传统的制造型企业向数字化转型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财务外包是服务外包中最常见的形式之一。由于大型企业的财务外包涉及到对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的重大调整,如果没有有效的风险评价与风险应对措施,将对企业经营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本文以国内大型跨国电梯制造企业TS公司为分析主体,对其在财务外包中的风险评价进行研究。首先,从国内研究和国外研究两方面对前人关于财务外包风险理论进行总结。其次,介绍TS公司选择财务外包的原因以及外包后现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统计、归纳外包后出现的主要问题,从财务外包风险产生的4个方面-选择外包商、合同制定、信息安全以及项目实施分析风险原因。按照风险指标选取原则,使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财务外包风险评价模型,并对TS公司财务外包项目的风险水平进行评估。最后,按照风险评估结果,结合TS公司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风险应对措施。国内对于大型企业的财务外包风险管理的研究较少,财务外包在中国更多的是中小企业的代理记账业务,大企业的财务外包是涉及到多方面的系统性工程,做好风险管理尤其重要。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财务外包风险评价模型,对TS公司财务外包项目风险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可以直观、清晰地识别财务外包过程中的风险领域,用于比较与进一步决策,方便企业提出有针对性的风险应对策略。对于国内已实施或计划实施财务外包的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提供良好的案例素材。
韦华清[7](2018)在《H公司审计失败原因及防范对策研究》文中指出会计信息影响着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转,审计则起到对财务信息质量进行保证的关键角色。然而审计失败案例频频发生,不仅影响到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壮大,也会挫伤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甚至进一步影响到资本市场的规范运行,因此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选取了深圳H公司作为案例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本文选题的背景与意义,并归纳梳理了前人对于审计失败的相关理论研究,包括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立足于此,阐述了 H公司审计失败案例的整个过程,指出被审计单位采用的舞弊手段,概述了审计业务整个流程的概况。其次,分析审计失败的具体原因。主要按审计流程从三个方面展开,其中包括承接业务阶段因内外部环境降低承接审计业务标准、缺乏独立性,审计实施环节未按规定执行审计程序,同时没有指派可以胜任的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以及底稿复核阶段没有按标准执行质量控制制度。最后针对今后审计风险的防范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包括:应充分了解被审单位所处行业现状是否整体竞争加剧且业绩下滑,应规范审计收费并加强成本控制,同时也要加强对新老员工综合素养的培训,除此之外建立健全底稿复核机制对于降低审计风险也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举措之一。上市公司中类似于此的财务舞弊事件屡屡发生,财务舞弊手段层出不穷,审计失败案例频发不仅会影响审计行业发展,也会阻碍资本市场发展进程。因此需通过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共同努力来进一步提升审计业务质量,降低审计业务实施过程中的风险。
柳雪娇[8](2017)在《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相关问题探究 ——以康芝药业审计失败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同时也让民间审计不断地活跃在广大投资者的视野中。注册会计师作为广大中小投资者的保护伞,企业年报的经济警察,一直以来都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由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广大中小投资者投资决策,所以社会大众对审计师有着较高的期望。最近几年审计不到位的现象不断增加,特别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经济业务的不断延生和扩展特别是在全球化的今天随着资本的不断加速流动、金融市场的不断创新企业触及的领域不断增加,审计也变得越来越复杂,随之而来的审计问题也凸显出来。有些审计师在审计过程经常按照审计惯例或者以前审计的工作方法来进行新的审计工作而不管相关的审计准则和国家政策有没有发生变化,缺少与前任审计师的沟通和对被审计单位所处环境的评估,由此而导致很多审计程序实施不到位或者直接被忽略,同时也导致审计质量的弱化,严重的甚至导致审计失败。近些年来关于审计失败、审计舞弊的声音不绝于耳。像最近几年影响较大的南纺审计案件、银河科技审计案件、特别是今年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再次受到证监会的处罚等这些事件不仅给广大投资者造成经济损失也严重影响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名誉,所以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刻不容缓。虽然近些年研究审计失败的情况很多,很多学者也提出了较多有效的建议,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不断壮大,新事物新情况不断地出现,特别是随着全球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和交融,审计中出现的新难题也越来越多,那么在新的审计环境下审计程序的严格实施、新的审计质量控制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虽然审计失败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在新的经济环境下重新探讨审计失败仍然是有重要的意义。2014年7月2日,历时一年的海南康芝药业财务造假事件终于有了调查结果和处罚决定书。在处罚书上康芝药业有以下2项违法操作:一是提前确认收入;二是期间费用少计提导致利润虚增500万左右。对此违法事件,康芝药业受到证监会35万元的罚款,重要的高级管理人员分别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罚。虽然康芝药业受到了证监会的处罚,但是35万的罚金和500万的造假相比仍然难以平息广大投资者的不满。本文以中审亚太会计师事务所对海南康芝药业的此次审计事件为案例,首先介绍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并对涉事双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在理解了相关审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从事务所本身及被审计单位和社会环境3个方面分析了导致中审亚太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的原因,并站在宏观的角度从整个行业出发对其原因进行了概括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从事务所自身及社会环境及被审计方3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可行的解决措施。其中包括实施行业互查的机制,该机制假设市场上存在竞争关系的事务所之间一定是独立的不存在相互牵制的利益关系或者合作关系,那么这些具有竞争关系的个体之间的互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以减少事务所作为民间监督机构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合谋舞弊。最后,文章提及了借鉴制造业的全面质量管理办法来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
林翰东[9](2017)在《注册会计师IPO审计失败问题探讨 ——以利安达对天丰节能IPO审计为例》文中指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采取产权分离制度进行管理,为了监督企业经营者的管理活动,注册会计师审计应运而生。在资本市场日益发展的过程中,第三方审计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我国市场经济控制机制中注册会计师审计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事件却频繁发生,尤其近些年我国上市公司数量飙升,一些企业在IPO阶段就实施财务舞弊,骗取上市的资格,这使得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信息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同时社会大众对注册会计师行业也极其不信任,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我国资本市场畸形发展。为了使公众对注册会计师行业重拾信心、维护公平的市场环境、促进资本市场健康持续的发展,当务之急主要是研究IPO审计失败事件出现的原因并找出应对方案。本文采用理论结合案例的方法对IPO审计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首先引用“经济人”假设、委托代理理论以及信息不对称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同时根据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天丰节能股份有限公司IPO失败的案例,分析审计失败的原因并提出建议。分析表明:(1)注册会计师自身素质不高是审计失败的直接原因;(2)事务所风险控制存在缺陷是审计失败的主要原因;(3)被审计单位财务造假是审计失败的内因;(4)审计市场竞争不规范是审计失败的外因;(5)政府政策监管缺失是审计失败的间接原因。据此提出防范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的建议:提高审计人员自身执业素质、加强会计师事务所风险防控能力、净化审计市场的环境、强化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督机制。本文的主要贡献:首先,本文通过对IPO审计失败典型案例研究,从“经济人”假设、委托代理理论以及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审计失败的原因,丰富了IPO审计失败的理论研究;其次,本文针对天丰节能审计失败案例进行分析、总结,从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以及监管部门造成审计失败的角度出发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为完善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管体系提供参考;最后,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完善我国审计市场的法律法规。现实意义角度来看,注册会计师审计作为规避舞弊、防范信息造假的最后保障,本文研究天丰节能典型IPO审计失败案例出现的原因,可以防范审计失败,提高财务信息真实性;另外,财务信息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投资者决策的判断,本文的研究在防范审计失败的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最后,本文对此次审计失败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可以优化我国证券市场的运行效率。本文框架可以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对本文的研究背景、内容以及方法等进行阐述;第二部分是关于会计师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的理论概述,首先阐述注册会计师IPO审计失败的概念及特点,其次分析影响注册会计师IPO审计失败的因素,再次结合“经济人”假设、委托代理以及信息不对称理论三个理论依据分析IPO审计失败原因;第三部分介绍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天丰节能IPO审计失败案例的具体情况,首先描述此次案情具体发展过程,其次介绍天丰节能公司财务舞弊的手段,最后阐述此次审计失败后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遭受处罚的情况;第四部分深入探讨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的案例,具体分析此次审计失败的原因,并从注册会计师自身、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以及外部环境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第五部分通过前文的分析与案例剖析进而得出防范审计失败的对策,针对我国审计行业的现状,针对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来规避审计失败。
王伟峰[10](2016)在《独立审计风险及防控策略研究 ——以中隆会计师事务所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独立审计在我国的经济体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但独立审计工作属于高风险的职业,对于独立审计风险的研究一直是业界关注的重点,同时对其风险影响要素也不断在进行归纳和分析,独立审计行业要把其风险的相关理论与审计实际工作相结合,加以总结,找出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就其风险影响要素进行探讨,提出积极的防控策略。本研究旨在采取各种措施和策略对独立审计风险影响要素加以预防和控制,以期将独立审计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低水平并完成高质量的审计工作,使独立审计充分地发挥其经济监督的作用,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本研究首先采用文献检索法,找出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对独立审计及其风险防控策略的研究,加以分析,概括独立审计及其风险的涵义;运用演绎分析法对风险要素进行归集;运用对比分析法就各风险要素的危害程度进行排列;再运用数学模型分析法,研究并确定审计风险与其影响要素的关系;之后运用实地调研法,与中隆事务所项目组一起到合众公司进行审计,参与后续事务所增加的审计风险影响要素防控策略的应用和实施过程。通过理论与实际案例的结合,得出结论,即独立审计风险影响要素隐含在审计的各个环节中,独立审计人员在执业中,要对行业整体环境、公司组织结构、人员素质、业务水平、执业道德等方面进行全面了解,对各个环节的风险要素进行风险防控,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二、谈谈审计失败的原因及规避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谈审计失败的原因及规避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2)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及防范的研究 ——基于瑞华所相关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一、审计失败相关研究 |
二、审计风险相关研究 |
三、审计失败与审计风险联系的研究 |
四、文献述评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一、研究方法 |
二、本文创新点 |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一、研究内容 |
二、本选题拟采用的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审计失败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一、审计失败的概念 |
二、审计失败表现形式及其特征 |
三、审计风险的概念 |
四、审计风险的特征 |
五、审计风险与审计失败的区别与联系 |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
一、代理理论 |
二、财务舞弊理论 |
三、信息不对称理论 |
四、理性经济人理论 |
第三章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现状、原因及后果分析 |
第一节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现状分析 |
一、会计事务所审计失败的现状 |
二、审计失败地区分布 |
三、审计失败年度分布 |
四、审计失败主体特征 |
五、审计失败客体特征 |
第二节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原因分析 |
一、审计客体原因 |
二、审计主体原因 |
第三节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后果及影响分析 |
一、行政处罚后果 |
二、审计失败造成的影响分析 |
第四章 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案例分析 |
第一节 瑞华会计师事务所介绍 |
一、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基本简介 |
二、分所机构情况 |
三、业务收入构成情况 |
四、服务对象及行业分布特征 |
第二节 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统计数据分析 |
一、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
二、数据描述性统计 |
第三节 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原因分析 |
一、会计师事务所角度 |
二、注册会计师角度 |
第四节 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后果及影响分析 |
一、行政处罚及监管措施后果及分析 |
二、瑞华所审计失败造成的影响分析 |
第五章 防范审计失败对策 |
第一节 防范审计失败外部措施 |
一、完善外部监管措施 |
二、完善审计失败法律责任承担机制 |
三、积极推动审计理论的研究工作,更好指导审计业务工作 |
第二节 防范审计失败内部措施 |
一、会计师事务所角度 |
二、注册会计师角度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本文研究不足之处 |
第三节 未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一、科研成果 |
二、获奖情况 |
(3)国内会计师事务所连续审计失败问题探析 ——以瑞华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审计失败及原因的研究 |
1.2.2 关于事务所连续审计失败的原因研究 |
1.2.3 关于事务所连续审计失败的后果研究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基本框架 |
2 连续审计失败的相关理论概述 |
2.1 连续审计失败的相关概念 |
2.1.1 连续审计失败的定义 |
2.1.2 连续审计失败的特点 |
2.2 连续审计失败的普遍表现形式 |
2.2.1 连续多家被审计单位被监管机构处罚 |
2.2.2 会计师事务所连续被证监会下发处罚书 |
2.3 连续审计失败的理论解释 |
2.3.1 舞弊三角理论概述 |
2.3.2 深口袋理论概述 |
2.3.3 委托代理理论概述 |
3 瑞华会计师事务所连续审计失败案例介绍 |
3.1 基本概况和发展历程 |
3.1.1 基本概况 |
3.1.2 发展历程 |
3.2 瑞华审计连续审计失败主要表现形式 |
3.2.1 瑞华事务所多次被立案调查 |
3.2.2 瑞华事务所多次被没收营业收入并处罚款 |
3.2.3 注册会计师连续被警告、罚款 |
3.2.4 “两年两单”暂停承接新证券业务 |
3.3 瑞华事务所连续审计失败后果 |
3.3.1 引起解约风潮导致市场份额流失 |
3.3.2 大批员工离职降低综合实力 |
3.3.3 分所注销规模缩小 |
4 瑞华会计师事务所连续审计失败的原因分析 |
4.1 瑞华事务所规模化过程中的长期隐患 |
4.1.1 部分合并事务所劣迹斑斑延续相关业务 |
4.1.2 分所和总所之间的利益纠纷影响规模效应 |
4.1.3 合并事务所范围内执行标准、文化等难以融合 |
4.2 行业监管、市场压力带来的影响 |
4.2.1 行业监管力度把握不到位、处罚滞后 |
4.2.2 市场评价体系以收入为主竞争激烈 |
4.2.3 审计行业吸引力下降、供求不平衡 |
4.3 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中过程控制存在的问题 |
4.3.1 瑞华事务所业务承接与保持缺乏必要程序 |
4.3.2 瑞华所审计程序落实不到位、责任划分不明确 |
4.3.3 瑞华事务所复核与监控效果不佳 |
4.4 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管理机制缺陷 |
4.4.1 瑞华事务所人力资源机制与行业存在差距 |
4.4.2 瑞华事务所审计收费混乱、低于市场水平 |
5 连续审计失败的对策分析 |
5.1 改善事务所规模化过程中存在的长期问题 |
5.1.1 整顿、融合事务所内部资源 |
5.1.2 协调总所和分所之间的业务划分 |
5.1.3 发展统一的品牌文化,树立行业新形象 |
5.2 发挥行业监管与市场引导的作用 |
5.2.1 不断探索监管处罚力度、及时到位 |
5.2.2 完善事务所与民事诉讼相关法规 |
5.2.3 改进以审计质量为主的评价指标体系 |
5.2.4 改善审计收费制度、完善审计收费管理 |
5.3 完善瑞华所审计过程控制中的欠缺 |
5.3.1 严控业务承接入口、加强维护过程中的风险识别 |
5.3.2 明确审计业务流程中的责任、落实审计程序 |
5.3.3 加大质量考核和事后监控力度 |
5.4 改善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管理机制 |
5.4.1 完善人员录用、培养、晋升机制 |
5.4.2 完善以审计质量为导向的收费标准 |
5.4.3 注重审计人员的职业能力、道德培养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视阈下的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
(一) 选题缘由 |
(二) 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
(二) 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 |
(三) 领导干部选任制度改革 |
(四) 文献评述 |
三、论文的结构框架 |
四、主要的研究方法 |
五、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国家治理现代化分析框架中的领导干部能力建设 |
第一节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与领导干部能力现代化的逻辑关联 |
一、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
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对领导干部能力现代化的要求 |
三、选任制度现代化在领导干部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 |
第二节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公共服务领域的领导干部选任 |
一、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公共服务现代化 |
二、公共服务现代化对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的要求 |
三、公共服务现代化对领导干部选任要求与传统选贤任能的区别 |
第三节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能力要求 |
一、基础性要求 |
二、功能性要求 |
三、专业性要求 |
第二章 中国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变迁及其独特性研究 |
第一节 中国领导干部选任制度概况 |
一、领导干部选任的基本概念 |
二、中国领导干部的选任模式 |
三、中国领导干部的选任程序 |
第二节 中国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变迁历程 |
一、初创时期: 解放思想,破旧立新 |
二、探索时期: 打牢基础,破冰前行 |
三、改革时期: 积极探索,深化落实 |
四、“新时代”: 建章立制,全面发展 |
第三节 中国领导干部选任制度的横向比较与独特性研究 |
一、党政机关领导干部选任制度概况及特征 |
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选任制度概况及特征 |
三、社会组织领导人员选任制度概况及特征 |
四、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的独特性 |
第三章 中国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案例分析:以M部为例 |
第一节 M部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总体情况 |
一、M部所属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 |
二、M部所属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情况 |
三、M部所属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特点 |
第二节 M部所属公益类事业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建设 |
一、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建设情况 |
二、领导干部选任制度主要特征 |
三、领导干部选任具体方案介绍 |
第三节 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问题分析 |
一、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化不够完善 |
二、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仟民主化不够充分 |
三、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法制化不够健全 |
四、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科学化不够到位 |
第四章 中国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影响因素的定性比较分析 |
第一节 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影响因素的研究设计 |
一、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影响因素的研究方法 |
二、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影响因素的研究案例 |
三、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影响因素的研究假设 |
四、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影响因素的变量设计 |
第二节 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影响因素的软件分析 |
一、寻找影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成效的充分条件 |
二、寻找影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成效的必要条件 |
第三节 研究结论与思考讨论 |
一、研究结论: 影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成效的因素 |
二、思考讨论: 推动领导干部选任制度改革的启示 |
第五章 新时代中国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建设策略选择 |
第一节 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建设的总体设计 |
一、总体思想: 以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制度建设的导向 |
二、基本策略: 以领导干部能力现代化为制度建设的切入点 |
三、操作方案: 实施分层分类的差别化制度系统调适路径 |
第二节 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建设的过程向度 |
一、强化领导干部选任主体的法治观念 |
二、规范领导干部选任方式的法治依据 |
三、保障领导干部选任过程的法治程序 |
第三节 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建设的目的向度 |
一、建构领导干部选任制度的商议机制 |
二、健全领导干部选任权力的配置体制 |
三、加强领导干部选任对象的责任意识 |
第四节 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建设的功能向度 |
一、建立领导干部选任制度民主化保障 |
二、构建领导干部选任措施法治化依托 |
三、实现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动态化调整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相关学术成果 |
后记 |
(5)关于XG农商行同业理财业务内部审计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农商银行同业业务的研究 |
1.2.2 农商银行同业理财业务的研究 |
1.2.3 农商银行内部审计的研究 |
1.2.4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文本的基本框架 |
2 农商银行同业理财业务内部审计理论概述 |
2.1 农商银行同业理财业务内部审计的内涵 |
2.1.1 农商银行同业理财业务内部审计的概念 |
2.1.2 农商银行同业理财业务内部审计的目标 |
2.2 农商银行同业理财业务内部审计的特点与风险 |
2.2.1 农商银行同业理财业务内部审计的特点 |
2.2.2 农商银行同业理财业务内部审计风险 |
2.3 农商银行同业理财业务内部审计的开展 |
2.3.1 农商银行同业理财业务内部审计内容 |
2.3.2 农商银行同业理财业务内部审计的方法 |
2.3.3 农商银行同业理财业务内部审计的程序 |
2.4 实施农商银行同业理财业务内部审计的保障机制 |
2.4.1 完善的农商银行同业理财业务内部审计制度规定 |
2.4.2 与农商银行同业理财业务相匹配的内部审计组织力量 |
2.4.3 选择合适的农商银行同业理财业务内部审计技术方法 |
2.4.4 全面的农商银行同业理财业务内部审计内容 |
2.4.5 确保农商银行同业理财业务内部审计独立性 |
2.4.6 严格遵守回避制度 |
2.5 农商银行同业理财业务内部审计理论基础 |
2.5.1 委托代理理论 |
2.5.2 风险控制理论 |
2.5.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3 案例介绍-以XG农商银行同业理财业务内部审计为例 |
3.1 XG农商银行及其同业理财业务情况简介 |
3.1.1 XG农商银行简介 |
3.1.2 XG农商银行同业理财业务的开展情况 |
3.2 XG农商银行内部审计基本情况 |
3.2.1 XG农商银行内部审计组织架构 |
3.2.2 XG农商银行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情况 |
3.2.3 XG农商银行内部审计人员绩效考核机制 |
3.3 XG农商银行同业理财业务内部审计的开展 |
3.3.1 XG农商银行同业理财业务内部审计过程 |
3.3.2 XG农商银行同业理财业务内部审计结果 |
4 XG农商银行同业理财业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XG农商银行同业理财业务内部审计存在问题 |
4.1.1 同业理财业务内审组织架构不合理 |
4.1.2 同业理财业务内审工作开展人员安排不合理 |
4.1.3 同业理财业务内部审计内容不全面 |
4.1.4 同业理财业务内部审计技术方法落后 |
4.1.5 同业理财业务内审人员考核机制不合理 |
4.2 XG农商银行同业理财业务内部审计原因分析 |
4.2.1 XG农商银行对同业理财业务内部审计不够重视 |
4.2.2 XG农商银行同业理财业务内审人事管理水平低 |
4.2.3 XG农商银行同业理财业务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 |
4.2.4 XG农商银行同业理财业务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 |
4.2.5 XG农商银行同业理财业务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化体系建设薄弱 |
5 提高农商银行同业理财业务内部审计的建议 |
5.1 创造良好的内部审计氛围 |
5.1.1 处理好内部审计部门与管理层和其他部门的关系 |
5.1.2 提高农商银行内部员工同业理财业务风险意识 |
5.2 加强同业理财业务内部审计的人事管理 |
5.2.1 吸收培养专业型人才 |
5.2.2 完善内部培训机制 |
5.3 提高同业理财业务内部审计独立性 |
5.3.1 改革内部审计组织结构,提高内部审计的权利地位 |
5.3.2 健全内部审计激励机制,保证内部审计经济地位的独立 |
5.3.3 保证内部审计部门审计工作具体过程的独立 |
5.3.4 严格执行回避制度 |
5.4 完善农商银行同业理财业务内部审计风险控制体系建设 |
5.4.1 对农商银行同业理财业务内部审计风险进行有效评估 |
5.4.2 优化同业理财业务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程序 |
5.5 改进农商银行同业理财业务内审技术与方法 |
5.5.1 加快农商银行内部审计运用系统的整合 |
5.5.2 改进同业理财业务内部审计方法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TS公司财务外包风险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4 创新之处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财务外包风险理论基础 |
2.1 财务外包理论 |
2.1.1 财务外包定义 |
2.1.2 财务外包理论基础 |
2.1.3 财务外包的类型 |
2.1.4 财务外包动因分析 |
2.2 财务外包风险理论 |
2.2.1 风险的定义 |
2.2.2 风险管理 |
2.2.3 风险评价方法 |
2.2.4 财务外包风险内容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TS公司财务外包现状分析 |
3.1 TS公司简介 |
3.2 TS公司财务外包动因分析-SWOT模型 |
3.2.1 外部机会 |
3.2.2 外部威胁 |
3.2.3 内部优势 |
3.2.4 内部劣势 |
3.2.5 SWOT分析汇总 |
3.3 财务外包现状分析 |
3.3.1 财务外包情况介绍 |
3.3.2 财务外包后的问题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TS公司财务外包风险的识别与评价 |
4.1 财务外包风险识别 |
4.1.1 选择供应商的风险 |
4.1.2 合同制定风险 |
4.1.3 信息安全风险 |
4.1.4 项目实施风险 |
4.2 风险指标体系的建立 |
4.2.1 选取风险指标的原则 |
4.2.2 风险指标的选取 |
4.2.3 风险指标权重模型的建立-使用层次分析法(AHP) |
4.2.4 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分配结果 |
4.3 风险情况评估 |
4.3.1 风险评估方法 |
4.3.2 风险评估结果 |
4.3.3 风险评估结果分析 |
4.4 风险应对措施 |
4.4.1 应对选择外包商风险 |
4.4.2 应对合同制定风险 |
4.4.3 应对信息安全风险 |
4.4.4 应对项目实施风险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TS公司财务外包情况调查 |
致谢 |
(7)H公司审计失败原因及防范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财务舞弊动因 |
1.2.2 审计失败成因 |
1.2.3 审计失败防范 |
1.2.4 研究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审计失败内涵与特点 |
2.2 审计理论基础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2.2.3 审计的职能与原则 |
第3章 H公司案例回顾 |
3.1 H公司案例简介 |
3.2 H公司舞弊动机及舞弊手段 |
3.3 审计业务概况 |
3.4 证监会处罚决议 |
第4章 H公司案例审计失败原因分析 |
4.1 业务承接环节 |
4.1.1 对H公司了解不充分 |
4.1.2 内外部环境降低承接业务标准 |
4.1.3 缺乏独立性 |
4.2 审计实施环节 |
4.2.1 H公司舞弊动机未引起职业怀疑 |
4.2.2 利润相关指标波动未引起关注 |
4.2.3 审计程序未按规定 |
4.2.4 审计项目组人力资源不足 |
4.3 底稿复核阶段 |
第5章 审计风险防范对策 |
5.1 业务承接环节 |
5.1.1 充分了解被审单位所处行业现状 |
5.1.2 识别上市舞弊动机 |
5.1.3 规范审计收费并加强成本控制 |
5.2 审计实施环节 |
5.2.1 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建设 |
5.2.2 重视收入舞弊和关联交易 |
5.2.3 项目增派专家并加大培训力度 |
5.3 底稿复核阶段落实质量控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相关问题探究 ——以康芝药业审计失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引言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有关审计失败文献回顾 |
1.2.2 有关审计失败原因文献回顾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框架 |
2.审计失败概述 |
2.1 审计失败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
2.1.1 审计失败的定义 |
2.1.2 审计失败相关概念 |
2.2 审计失败的主要原因 |
2.2.1 审计师忽略相关审计准则 |
2.2.2 被审计单位信息失真 |
2.2.3 外部惩罚及监管力度问题 |
2.3 审计失败的理论解析 |
2.3.1 个体行为理论 |
2.3.2 理性经济人理论 |
2.3.3 委托代理理论 |
3.康芝药业审计失败案例简介 |
3.1 案例概况 |
3.1.1 康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
3.1.2 中审亚太会计师事务所简介 |
3.1.3 康芝药业审计事件始末 |
3.2 康芝药业会计信息失真表现 |
3.2.1 隐瞒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 |
3.2.2 虚构交易,自创利润 |
3.3 中审亚太事务所审计缺陷 |
3.3.1 职业怀疑的缺失 |
3.3.2 未能识别潜在的关联方风险 |
4.康芝药业审计失败原因分析 |
4.1 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方面 |
4.1.1 受质疑的实质性独立 |
4.1.2 不完整的风险评估程序 |
4.1.3 质量控制体系执行不力 |
4.2 被审计单位方面 |
4.2.1 主观舞弊动因及手段 |
4.2.2 客观舞弊动因分析 |
4.3 社会环境方面 |
4.3.1 激烈竞争下委托代理关系的转变 |
4.3.2 惩处依据缺失,违规成本较低 |
5.审计失败的防范措施 |
5.1 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方面 |
5.1.1 加强独立性建设 |
5.1.2 高风险领域的专项审计 |
5.1.3 严格函证程序 |
5.1.4 慎选客户,强化风险意识 |
5.1.5 严格执行质量控制体系 |
5.2 被审计单位方面 |
5.2.1 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
5.2.2 建立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协作机制 |
5.3 社会环境方面 |
5.3.1 规范审计市场秩序,提高市场准入条件 |
5.3.2 加强市场监管,提高舞弊成本 |
5.3.3 建立行业随机互查制度 |
6.研究结论与不足 |
6.1 主要结论 |
6.2 本文不足之处及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注册会计师IPO审计失败问题探讨 ——以利安达对天丰节能IPO审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研究 |
1.2.2 关于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的原因的研究 |
1.2.3 关于防范审计失败对策的研究 |
1.2.4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与本文框架 |
2 注册会计师IPO审计失败的理论概述 |
2.1 注册会计师IPO审计失败的概念及特点 |
2.1.1 注册会计师IPO审计失败的概念 |
2.1.2 我国注册会计师IPO审计失败的特点 |
2.2 影响注册会计师IPO审计失败的因素 |
2.2.1 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 |
2.2.2 被审计单位 |
2.2.3 审计市场及外部监管 |
2.3 IPO审计质量的理论基础 |
2.3.1“经济人”假设 |
2.3.2 委托代理理论 |
2.3.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3 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IPO审计失败案情介绍 |
3.1 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IPO审计失败案情回顾 |
3.1.1 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基本情况 |
3.1.2 天丰节能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
3.1.3 注册会计师对天丰节能IPO审计失败案情始末 |
3.2 天丰节能IPO上市主要财务舞弊手段 |
3.2.1 虚构客户、虚构销售业务 |
3.2.2 虚增利润、虚列付款 |
3.2.3 虚增固定资产、在建工程 |
3.2.4 伪造银行账单方式造假 |
3.2.5 关联方交易披露不完整 |
3.3 对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查处情况 |
3.3.1 对注册会计师查处情况 |
3.3.2 对会计师事务所查处情况 |
4 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IPO审计失败原因及其后果 |
4.1 注册会计师与会计师事务所方面的原因 |
4.1.1 注册会计师职业怀疑态度的缺乏 |
4.1.2 注册会计师函证程序未得到落实 |
4.1.3 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缺失 |
4.1.4 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内部利益分配制度缺陷 |
4.2 被审计单位方面的原因 |
4.2.1 天丰节能为IPO进行财务造假 |
4.2.2 天丰节能公司管理层串通舞弊 |
4.2.3 天丰节能公司独立性严重缺失 |
4.3 注册会计师审计行业环境方面的原因 |
4.3.1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市场竞争不规范 |
4.3.2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存在缺陷 |
4.3.3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相关法律法规执行不力 |
4.4 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IPO审计失败的后果 |
4.4.1 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遭受处罚 |
4.4.2 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声誉受损 |
4.4.3 投资者利益受到重大损失 |
5 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IPO审计失败案例的结论与启示 |
5.1 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IPO审计失败案例的结论 |
5.1.1 注册会计师自身素质不高是IPO审计失败的直接原因 |
5.1.2 事务所风险控制存在缺陷是IPO审计失败的主要原因 |
5.1.3 被审计单位财务造假是IPO审计失败的内因 |
5.1.4 审计市场竞争不规范是IPO审计失败的外因 |
5.1.5 政府监管缺失是IPO审计失败的间接原因 |
5.2 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IPO审计失败案例的启示 |
5.2.1 提高注册会计师职业怀疑态度 |
5.2.2 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 |
5.2.3 要确保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 |
5.2.4 加强会计师事务所风险防控能力 |
5.2.5 要净化审计市场的环境 |
5.2.6 要强化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督机制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独立审计风险及防控策略研究 ——以中隆会计师事务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趋势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的内容 |
1.4.2 研究的方法 |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
2 独立审计及其风险概述 |
2.1 独立审计及其职责 |
2.1.1 独立审计的涵义 |
2.1.2 独立审计执业责任及其风险 |
2.2 独立审计风险及其形成原因 |
2.2.1 独立审计风险的涵义 |
2.2.2 独立审计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 |
2.3 独立审计风险环境 |
2.3.1 社会环境 |
2.3.2 经济环境 |
2.3.3 法律环境 |
2.3.4 政治环境 |
2.4 独立审计风险准则体现 |
3 独立审计风险影响要素关系 |
3.1 影响独立审计风险的要素体系 |
3.1.1 业务承接环节风险要素 |
3.1.2 检查测试环节风险要素 |
3.1.3 审计报告环节风险要素 |
3.2 不同影响度的独立审计风险要素归集 |
3.2.1 重度风险要素 |
3.2.2 中度风险要素 |
3.2.3 轻度风险要素 |
3.3 独立审计风险影响要素关系 |
3.3.1 重大错报风险要素关系 |
3.3.2 检查风险要素关系 |
3.3.3 独立审计风险要素关系 |
3.4 本章小结 |
4 独立审计风险的防控策略 |
4.1 独立审计风险的预防策略 |
4.1.1 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降低风险的关系 |
4.1.2 提升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
4.1.3 提高审计工作底稿质量 |
4.1.4 健全质量控制机制 |
4.2 独立审计风险的控制策略 |
4.2.1 独立审计风险识别 |
4.2.2 独立审计风险评估 |
4.2.3 独立审计风险应对 |
4.3 本章小结 |
5 中隆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防控案例 |
5.1 案例背景 |
5.1.1 案例单位简介 |
5.1.2 合众公司经营环境状况 |
5.1.3 审计结果 |
5.2 独立审计风险防控策略实施 |
5.2.1 业务承接环节风险防控策略实施 |
5.2.2 检查测试环节风险防控策略实施 |
5.2.3 审计报告环节风险防控策略实施 |
5.3 案例启示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谈谈审计失败的原因及规避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CPA职业怀疑视角的生物资产审计失败问题研究 ——以辉山乳业为例[D]. 理彬彬. 兰州财经大学, 2021
- [2]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及防范的研究 ——基于瑞华所相关案例分析[D]. 何翊.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3]国内会计师事务所连续审计失败问题探析 ——以瑞华为例[D]. 敖姝琪.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4]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视阈下的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研究[D]. 王琦. 吉林大学, 2019(03)
- [5]关于XG农商行同业理财业务内部审计问题的探讨[D]. 黄丽华.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4)
- [6]TS公司财务外包风险评价研究[D]. 韩静. 天津大学, 2019(06)
- [7]H公司审计失败原因及防范对策研究[D]. 韦华清. 湖南大学, 2018(01)
- [8]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相关问题探究 ——以康芝药业审计失败为例[D]. 柳雪娇. 江西财经大学, 2017(03)
- [9]注册会计师IPO审计失败问题探讨 ——以利安达对天丰节能IPO审计为例[D]. 林翰东. 江西财经大学, 2017(03)
- [10]独立审计风险及防控策略研究 ——以中隆会计师事务所为例[D]. 王伟峰.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6(03)
标签:瑞华会计师事务所论文; 内部审计论文; 银行论文; 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