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泪膜功能研究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泪膜功能研究

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泪膜功能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余婷[1](2019)在《MicroRNA-146a在HIV-1慢性感染中与耗竭标志物相关性及其抑制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随着HAART治疗的广泛应用,HIV-1感染者的病毒载量基本能获得有效的控制,但无法彻底清除病毒。造成病毒难以清除的根本原因在于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紊乱,不能有效清除病毒,而免疫耗竭就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如何通过去改善细胞的耗竭状态来增强HIV-1患者免疫系统的功能,达到更好地去清除病毒的目的是我们一直关注的核心问题。鉴于miR-146a在免疫负调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本研究探讨miR-146a在慢性HIV患者CD8+T细胞反应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首先通过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比较109例慢性HIV-1感染患者和35例性别和年龄与之匹配的HIV-1血清阴性健康供体的PBMCs中miR-146a的表达水平的差异。然后检测耗竭标志物如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含黏液域的分子-3(TIM-3)、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和效应功能相关基因如颗粒酶B(GZMB)和穿孔蛋白(Perforin)以及CD107a的表达水平,并对miR-146a水平和耗竭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接着为了研究miR-146a对CD8+T细胞功能的作用和对PBMCs的作用是否一致,用miR-146a mimics或miR-146a inhibitors转染CD8+T细胞后采用RT-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抗病毒细胞因子的分泌情况和细胞毒功能。最后对慢性HIV-1患者的PBMCs体外进行miR-146a阻断,去恢复这些患者抗病毒细胞因子分泌以及缓解免疫耗竭状态。结果:慢性HIV-1感染者的PBMCs中miR-146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且与CD4+T细胞计数呈负相关(P<0.05)。我们发现这些HIV-1感染患者的PBMC中CTLA-4、TIM-3和LAG-3水平升高(P<0.01),并且与miR-146a的相对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此同时患者PBMCs中GZMB、perforin水平降低。过表达miR-146a会降低CD8+T细胞抗病毒细胞因子的产生,抑制其细胞毒功能。慢性HIV-1患者PBMCs中miR-146a的阻断增加了抗病毒细胞因子的产生及GZMB和Perforin的表达,与此同时也降低了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PD-1)、CTLA-4、TIM-3和LAG-3等抑制受体的表达。结论:慢性HIV-1感染者miR-146a表达量的升高抑制了细胞的免疫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细胞的耗竭。因此,miR-146a可能被视作一种能够评估艾滋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潜在预测分子。

莫雨晓[2](2019)在《补肾解毒方体外抑制艾滋病毒及对HIV感染细胞ITAMs/ITIMs通路的干预作用》文中提出目的:1.观察中药补肾解毒方对猴免疫缺陷病毒(SIV)/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的体外抑制效果;2.探讨HIV-1感染对ITAMs/ITIMs免疫调控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3.观察HIV-1感染对炎症反应相关细胞因子IL-6、IL-18、TNFa、TRAF-4表达的变化;4.观察中药补肾解毒方对HIV-1感染后ITAMs/ITIMs信号通路关键受体及炎症反应显着变化因子的干预作用。方法:1.采用系统溶剂分离法对中药YYH、GZ、LW的乙醇提取物进行萃取,得到前期初步证实具有抗SIV/HIV活性的YYH L部位、YYH Y部位、GZ S部位、LW S部位,组成中药补肾解毒方;2.采用 SIVmac251 和 BK132 HIV-1 感染 CEMxl74 细胞、BK132 HIV-1 感染 M8166细胞作为实验模型,通过体外药效学实验,采用病毒引起合胞体数量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综合考虑CPE效应、细胞内HIVRNA表达水平和上清中病毒载量等指标,全面评估中药补肾解毒方对SIV/H1V的抑制效果,再以同样评价指标比较补肾解毒方组方药效与组方中各有效部位单独药效;3.以M8166细胞感染BK132 HIV-1病毒为模型,采用RT-PCR法检测ITAMs/ITIMs信号通路相关基因SHP-1、SHP-2、SHIP1、SHIP2、Syk、Zap70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blot法检测ITAMs/ITIMs信号通路相关受体(同上)的蛋白表达水平;4.以M8166细胞感染BK132 HIV-1为模型,采用RT-PCR法检测感染前后细胞内相关炎症因子IL-6、IL-18、TNFa、TRAF-4 mRNA的变化;5.以中药补肾解毒方干预由BK132 HIV-1感染的M8166细胞模型,采用RT-PCR法检测干预前后ITAMs/ITIMs通路关键受体和相关炎症因子的mRNA变化,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该通路关键受体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1.显微镜下观察,中药补肾解毒方对174细胞和M8166细胞的最大无毒性浓度均为160 μ g/ml;2.中药补肾解毒方对SIV的抑制作用在20 μg/ml~160 μg/ml之间明显,具有剂量依赖性,且该复方在80 μ g/ml~160 μ g/ml浓度时,效果尤好,与阳性药相当。3.补肾解毒方基于174细胞模型对HIV的抑制作用在20 μ g/ml~160 μ g/ml之间明显,具有剂量依赖性,且该复方在40 μ g/ml~160 μ g/ml浓度时,抑制效果好,与阳性药无异;补肾解毒方基于M8166细胞模型对HIV的抑制作用在10 u g/ml~160 μ g/ml之间明显,具有剂量依赖性,且该复方在40 μ g/ml~160 μ g/ml浓度时,抑制效果好,与阳性药无异。4.在补肾解毒方基于174细胞对SIV/HIV的抑制作用与组方的各有效部位比较实验中,复方效果更优,而基于M8166细胞抗HIV药效与组方各有效部位比较,其表现虽不及在174细胞模型中鲜明突出,复方仍显示较好的效果;5.HIV-1感染M8166细胞后,SHP-1 mRNA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SHIP1 mRNA虽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SHP-2、SHIP2、Zap70、Syk mRNA表达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6.感染前后,M8166细胞内SHP-1和PSHP-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SHIP1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SHIP1蛋白表达量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yk总蛋白表达量上调,PSyk蛋白表达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HP-2、SHIP2和PSHIP2蛋白均见表达,但无明显变化(P均>0.05),PSHP2、Zap70和PZap70均未见蛋白表达;7.感染前后,M8166细胞内HIV、IL-6、IL-18、TNF-a、TRAF-4 mRNA表达均显着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8.经中药补肾解毒方干预后,M8166细胞内HIVRNA(P<0.01)、SHP-1 mRNA(P<0.05)、IL-6 mRNA(P<0.05)、IL-18 mRNA(P<0.05)、TNFa mRNA(P<0.01)、TRAF-4 mRNA(P<0.05)均明显下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补肾解毒方160 μg/ml浓度组干预效果与阳性药对照组相比,下调趋势一致;SHP-1和PSHP-1的蛋白表达也较未干预组低,与阳性药对照组比较则无明显差异。结论:1.由YYH L部位、YYH Y部位、GZ S部位、LW S部位组成的中药补肾解毒方具有显着的抗SIV/HIV作用,且补肾解毒方对SIV/HIV的抑制作用与组方中的各有效部位单独抑制作用比较,复方效果更优,较好地体现了补肾解毒方的协同作用。2.HIV-1感染M8166细胞后,ITAMs/ITIMs信号通路被激活,并可能通过促进SHP-1受体的表达及磷酸化水平发挥作用,相关炎症因子表达的升高则提示HIV感染后炎症反应显着发生,与免疫激活密切相关。3.补肾解毒方对HIV-1感染导致的免疫机制紊乱的干预可能与下调SHP-1表达、改善炎症有关。

魏叶叶[3](2018)在《太芪培元颗粒对HIV感染者差异蛋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太芪培元颗粒作用HIV感染者的病例观察,以及太芪培元颗粒对HIV感染者差异蛋白的影响,初步探索太芪培元颗粒作用HIV感染者的可能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队列研究半年疗程结束后,根据CD4+T细胞计数水平上升>50个及CD4+T细胞计数上升<50个分为两组,根据年龄和性别匹配原则各选取5例样本分为治疗有效组和治疗无效组。通过CD4+T淋巴细胞计数、中医证候总积分、等指标对上述样本进行病例观察研究,并留取治疗前后2次血清样本。再次根据匹配原则选取未经治疗的HIV感染者以及健康对照组各5例,留取1次血清样本,对所有血清样本进行差异蛋白分析以及系统生物学分析。结果:1、治疗有效组与治疗无效组相比,治疗前和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状总积分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有效组疗程前后比较,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上升和中医症候总积分的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无效组疗程前后比较,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候总积分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样本疗程前后比较,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候总积分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有效组、治疗无效组以及总样本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和中医症候总积分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四组样品的总蛋白质鉴定数412个。治疗有效组(A组)、治疗无效组(B组)、未接受治疗HIV感染者组(C组)、健康对照组(D组)四个组之间共有53个差异蛋白,其中A、C、D间的差异蛋白数为49个,而B、C、D的差异蛋白数为37个;5、病人组与健康人之间的主要差异在于细胞免疫应答方面,细胞吞噬作用,补体激活系统,以及Fc受体信号通路。治疗有效和治疗无效病人之间的脂蛋白代谢之间存在了明显的差异;结论:1、中药复方太芪培元颗粒可以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及体征,调节患者免疫功能;2、太芪培元颗粒有可能是通过对HIV感染者磷脂转运过程进行回调产生治疗作用。

张文宏,李太生[4](2017)在《发热待查诊治专家共识》文中指出一、前言"发热待查"是感染科疑难疾病诊治中的难点。合理临床诊治流程可以提高发热待查的诊断水平。为规范发热待查临床诊治流程,《中华传染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根据发热待查的特点、国内外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于2016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对发热待查的诊治流程进行了讨论,并形成《发热待查诊治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本共识旨在帮助临床医师在发热待查的诊断与治疗中做出合理决策,但本共识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发热待

陈刘俊[5](2017)在《长链非编码RNA GAS5抑制HIV-1复制的初步研究》文中指出背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是一种可以使人体免疫功能逐渐下降,导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主要病原体,由于缺少有效的疫苗或彻底治疗的药物,目前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其转录本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广泛参与多种生物学进程,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如物种进化、个体发育、癌症、免疫应答等。值得注意的是,其异常表达还与多种人类重大疾病密切相关。已有研究表明,宿主中多种lncRNAs在不同病毒感染过程中存在差异表达,这提示了 lncRNA可能参与调控病毒复制。目前,已发现少数差异表达的lncRNA在HIV-1感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仅发现 lncRNA GAS5(long noncoding RNA growth arrest-specific transcript 5)在HIV-1感染后表达下调,尚无GAS5参与HIV-1复制的相关研究报道,且GAS5参与HIV-1复制的分子机制也不清楚。目的:初步探讨GAS5在HIV-1NL4-3病毒复制中的作用与功能,为未来设计治疗HIV-1病毒感染的药物或疫苗提供实验依据与新的思路。方法:将 pcDNA3.1(-)、pcDNA3.1(-)-GAS5、GAS5-siRNA-1/2、NC-siRNA、pNL4-3.Luc.R-E-以及内参质粒pRL-TK、辅助质粒pVSV-G共转染至293T细胞或Jurkat细胞,待48h后,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Luciferase)初步检测GAS5过表达质粒,GAS5-siRNA-1/2对HIV-1NL4-3基因的影响;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实验(RT-PCR)检测GAS5过表达质粒、GAS5-siRNA-1/2对HIV-1NL4-3 gag和pol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利用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ing)检测GAS5过表达质粒、GAS5-siRNA-1/2对HIV-1 p24蛋白和Tat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Genomica、starBase v2.0对GAS5与可能相互作用的microRNA进行预测,找到GAS5与miR-873可能的结合序列,进一步按照pmirGLO表达载体说明书要求,将设计合成的预测结合片段序列miR-873-WT及突变的错配序列 miR-873-Mut 连入 pmirGLO 表达载体,得到 pmirGLO-miR-873-WT 和pmirGLO-miR-873-Mut 报告质粒。将 GAS5、pmirGLO、pmirGLO-miR-873-WT、pmirGLO-miR-873-Mut 与内参质粒 pRL-TK 共转染 293T 细胞,48h 后,利用 Luciferase实验初步检测GAS5对miR-873的影响,并用RT-PCR实验进一步验证GAS5对miR-873的影响。方法同前,将 pHage-miR-873、Inhibitor-miR-873、pNL4-3.Luc.R-E-等共转染至 293T细胞或 Jurkat细胞,待48h后,利用 Luciferase实验初步检测 miR-873,Inhibitor-miR-873对 HIV-1NL4-3基因的影响;利用 RT-PCR 实验检测 miR-873,Inhibitor-miR-873 对HIV-1NL4-3 gag和pol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ing实验检测miR-873、Inhibitor-miR-873 对 HIV-1 p24 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1)在293T细胞中,Luciferase实验结果表明,GAS5对HIV-1NL4-3基因有显着的抑制作用(P<0.05);在Jurkat和293T细胞中,RT-PCR实验结果表明,GAS5能够明显地降低HIV-1NL4-3 gag和pol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P<0.05);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表明GAS5能够显着降低HIV-1 p24蛋白和Tat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2)在293T细胞中,Luciferase实验结果表明,GAS5与miR-873预测的结合位点存在相互作用(P<0.05);在Jurkat和293T细胞中,RT-PCR实验结果表明,GAS5能够降低miR-873基因的表达(P<0.05)。(3)在293T细胞中,Luciferase实验结果表明,miR-873可以促进HIV-1NL4-3基因的表达(P<0.05);在Jurkat和293T细胞中,RT-PCR实验结果表明,miR-873能促进HIV-1NL4-3 gag和p l基因的 mRNA 表达水平(P<0.05);Western blotting 实验结果表明,miR-873能促进HIV-1 p24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GAS5对HIV-1NL4-3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可能是通过抑制miR-873来实现。

刘小伟,叶俊杰,耿爽,徐海燕,赵家良,闵寒毅,马楠,韩阳,李太生[6](2016)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眼部病变相关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总结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诊治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眼部病变的发病率及其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和房水、泪液病毒学检测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诊治的223例HIV/AIDS患者的眼部并发症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其中男性157例,女性66例;平均年龄(39.2±9.7)岁(8.078.0岁)。对所有患者的感染方式、眼部并发症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3例HIV/AIDS患者中,有眼部并发症者99例(44.4%),共156只眼,其中并发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视网膜炎64只眼(40例),HIV视网膜病变54只眼(35例),HIV/梅毒双重感染合并眼底病变20只眼(13例),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immune reconstitution inflammatory syndrome,IRIS)16只眼(10例),慢性泪腺炎2只眼(1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小于50/mm3的HIV/AIDS患者泪液分泌低于正常人(P=0.008)。在行高效抗逆转录酶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治疗有效且血浆HIV检测为阴性的16例HIV/AIDS患者的泪液中发现HIV-1病毒,中位病毒载量为2291(519,6667)拷贝/ml。结论在HIV/AIDS患者眼部病变中,CMV视网膜炎是AIDS晚期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早期发现和及时给予全身及眼部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视力预后。患者血液HIV检测阴性时,房水和泪液HIV仍持续阳性,提示防止HIV病毒播散,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王晓黎,徐宁,贺艳,蒋瑶祁,段静,袁超,叶楠,麦淑仪[7](2015)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泪膜功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泪膜功能变化。方法将我院120患者(120只眼)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各30例,A组为HIV合并HCV感染组,B组为HIV感染组,C组为HCV感染组,D组为正常人群(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行裂隙灯检查、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膜破裂时间(BUT)及泪液分泌试验(SIT)等检查,比较各组的检查结果。结果 A组、B组、C组的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明显高于D组,泪膜破裂时间(BUT)及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均显着低于D组;A组、B组、C组的干眼患病率明显高于D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泪膜功能异常比例高于正常人,其发生干眼的几率较正常人群高,病毒感染可能加重干眼的发生率。

李艳萍[8](2015)在《中药复方KA治疗HIV/AIDS疗效及作用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或称后天免疫缺乏综合症,(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 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乏病毒(简称HIV)的反转录病毒感染导致免疫系统受到破坏而引起的疾病,艾滋病的流行及其所产生的危害已波及全球194个国家和地区。尽管世界各国科学家研制了诸多治疗HIV/AIDS的药物,有效地遏制了艾滋病对人类的伤害,但依然存在副作用大、易耐药等问题。中医药在改善HIV/AIDS患者免疫功能,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研究了中药复方制剂康爱保生丸(以下简称为KA)长期应用临床的疗效特点,并从细胞免疫及病毒调控基因的角度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为合理优势应用中药复方KA治疗HIV/AIDS提供理论基础。第一部分中药复方KA治疗HIV/AIDS疗效的研究目的:研究长期应用中药复方KA治疗HIV/AIDS疗效特点。方法:从2010-2014年间参与云南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的HIV/AIDS患者中,筛选出应用中药复方KA治疗满36个月的132例HIV/AIDS患者,开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层分析(CD4+T细胞基线<350个/μ1,CD4+T细胞基线≥350个/μl)比较中药复方KA治疗36个月随访过程中,CD4+T细胞、CD8+T细胞、血常规、肝肾功、症状体征积分,生存质量的变化趋势;有效、恢复、异常的发生率。运用Stepwise regression分析中药复方KA治疗HIV/AIDS患者的保持率、有效率和恢复率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应用KA的患者在36个月的随访过程中,相比0月,36月时CD4+T细胞中位数增加126个/μl,年均增加42个/μl。CD4+T细胞基线<350个/μl的患者各随访时点呈增加趋势。CD4+T细胞基线≥350个/μl的患者各随访时点保持稳定。(2)应用KA的患者在36个月的随访过程中,相比0月,36月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恢复至500个/μ1以上的百分比为43.59%,在各随访时点CD4+T细胞基线≥350/μl的患者的恢复至500个/μl以上的百分比较高。(3)应用KA的患者在36个月的随访过程中,相比0月,各随访时点患者症状体征总积分显着降低(P<0.05),Karnovsky Score显着提高(P<0.05)。且在用药3~6个月时最为明显,而后进入平台期。治疗后6月与0月的单项症状体症评分相比较,发热、咳嗽、乏力、纳呆气短、自汗、盗汗、皮肤骚痒有显着性差异(P<0.05)。(4)应用KA的患者在36个月的随访过程中,相比0月,各随访时点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异常百分比总体呈下降趋势。对各指标中位数统计显示,WBC、LY、ALT、AST治疗前后稳定,PLT、HB、CR、BUN呈上升趋势。(5)Stepwise regression结果显示,CD4+T细胞计数、可能感染途径、PLT、中医辨证分型4个因素对保持率有影响。CD4+T细胞计数、CD8+T细胞计数、可能感染途径等3个因素对治疗有效率有影响。CD4+T淋巴细胞计数、BUN等2个因素对CD4+T淋巴细胞计数恢复到500以上有影响。结论:中药复方KA临床长期疗效表现为稳定HIV/AIDS患者CD4+T细胞数量,治疗有效率和恢复率与CD4+T细胞基线水平有关。可改善患者症状体征,提高生存质量,对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有保护作用,临床疗效定位为辅助治疗艾滋病,延缓HIV/AIDS疾病进程。第二部分中药复方KA调节HIV/AIDS患者T细胞免疫的研究目的:研究中药复方KA对HIV/AIDS患者T细胞免疫的影响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89例HIV/AIDS患者,根据患者是自愿服药分为治疗组(KA组)及未治疗组(UK组),开展为期6个月的临床观察,并于0,3,6月进行随访及采集患者外周血标本,流式细胞术检测 CD4+T,CD8+T,Treg(CD4+CD25+),NK(CD3-CD16+CD56+)、CD8+HLA-DR;趋化因子受体CCR5,CXCR4;ELISA检测免疫因子TNF-α,SCD27,IFN-γ,IL-4,IL-5,ROS,NF-κB。结果:(1)在随访6月时,KA组较UK组能提高NK(CD3-CD16+CD56+),稳定 TNF-α,降低 IL-5 及 ROS(P<0.05)。(2)入组时CD4+T细胞基线<350的患者,3月时,KA组较UK组能提高CD4+T细胞数量,降低CD8+HLA-DR(P<0.05)。6月时,KA组较UK组能提高CD4+T细胞数量,稳定Treg,降低CD8+HLA-DR(P<0.05)。(3)入组时CD4+T细胞基线≥350的患者,6月时,KA组较UK组能提高IFN-γ,降低SCD27。(4)在各随访时点,KA组与UK组CCR5,CXCR4比较无显着性差异。不同CD4+T细胞基线分组比较也无显着性差异。结论:中药复方KA稳定免疫功能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NK细胞数量,抑制细胞活化凋亡,调节细胞因子释放有关。第三部分:中药复方KA调控HIV-1基因表达的研究目的:研究中药复方KA对HIV-1病毒基因表达的影响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式,对89例HIV/AIDS患者,根据患者是否自愿服药分为治疗组(KA组)及未治疗组(UK),并于0,3,6月进行随访及指标检测,采集患者外周血,应用多重基因表达系统检测HIV-1调控基因vpr,vpu,tat,vif,nef,rev的相对表达量。结果:(1)在6个月的观察期间,各随访时点KA组与UK组比较,HIV-VL无显着性差异。(2)基线指标Spearman’分析显示:nef与CD4+T,CCR5呈负相关,与 sCD27 呈正相关,vpr 与 CD4+T,NK(CD3-CD16+CD56+)呈负相关,与CD8+HLA-DR 呈正相关,tat 与 CD4+T,CD8+T,Treg(CD4+CD25+),NK(CD3-CD16+CD56+)呈负相关,与 CD8+HLA-DR 呈正相关。(3)治疗3月时,KA组与UK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的调控基因是vpr,vif,tat,nef(P<0.05),其中 vif,vpr 上调,nef、tat 下调。治疗 6 月时,KA组与UK组比较rev下调。结论:KA治疗HIV/AIDS的作用机制,在病毒基因水平可能与抑制nef、tat、rev的表达有关。总结:本文首先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了中药复方KA长期应用的疗效特点,发现中药复方KA可以改善HIV/AIDS患者临床症状、稳定免疫功能及改善患者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其临床定位为延缓HIV/AIDS患者疾病进程。而后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式,对治疗组与未治疗组开展为期6个月的临床随访观察,发现中药复方KA稳定免疫功能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细胞活化和凋亡,调节免疫因子释放,调控病毒基因表达有关。研究结果可为阐释中医药治疗HIV/AIDS的作用机制提供思路和借鉴,同时为合理应用中药辅助治疗艾滋病提供应用依据。

汪琴静,包洁,李思敏,谢志军,范永升[9](2015)在《“上火”与病毒的相关性探讨》文中认为"上火",属于传统中医术语,是指人体阴阳失衡,内火旺盛所致的证候群,多因人体脏腑功能失调引起,而现代研究发现"上火"主症(如:口腔溃疡、牙龈炎、干眼、面部疱疹等)皆与病毒有关。

李艳春,梁皓,苏明华,唐东永,赖伟霞,张莹,邹文进[10](2015)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眼表情况与CD4+T淋巴细胞的相关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e 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眼表情况、干眼症的发病情况与全身免疫情况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对病例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分别行泪液分泌试验I(Schirmer I test,SIT)、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in staining,FLS)计分、结膜印迹细胞学(conjunctival impression cytology,CIC)检查,以了解正常眼、HIV感染者的眼表情况。病例组中以患者+-1-1CD4T淋巴细胞数-150μL为界分为A(≥50μL)、B(<50μL)两组进行分析。结果 BUT结果 :对照组(10.80±2.48)s,A组(7.00±3.74)s,B组(6.44±4.19)s,总体比较各组间BUT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82,P=0.008),A组及B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5、0.004),A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3)。SIT结果 :对照组每5 min(11.73±2.46)mm,A组(8.33±2.58)mm,B组(8.67±4.44)mm,各组间总体比较SIT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10,P=0.032),A组及B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4、0.028),A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5)。各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角膜FLS检查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03,P=0.004),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00,P=0.006),A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69,P=0.132)。各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结膜CIC检查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00,P=0.001),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93,P=0.000),A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62,P=0.063)。HIV感染者易出现BUT变短、SIT减少、角结膜FLS重,印迹细胞学分级有显着的差异,对照组分级主要集中于0级、Ⅰ级,病例组主要集中于Ⅱ级和Ⅲ级。对照组干眼症的患病率为6.7%(1/15),病例组干眼症的患病率为40.0%(6/15)。两组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8,P=0.031)。结论 HIV感染者易出现眼表异常及眼表细胞的损害,其干眼症发病率明显增高,眼表改变情况、干眼症发病率与CD4+T淋巴细胞数可能存在密切关系。

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泪膜功能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泪膜功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MicroRNA-146a在HIV-1慢性感染中与耗竭标志物相关性及其抑制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HIV-1 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1.1.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介
        1.1.2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基因组结构
        1.1.3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传播
        1.1.4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发病机制
        1.1.5 HIV致病性的特征
        1.1.6 HIV感染过程中伴随的机会性感染
    1.2 miR-146a
        1.2.1 miRNA的简介
        1.2.2 miRNA的生成过程
        1.2.3 miRNA特性
        1.2.4 miRNA与 PD-1/PD-L1 通路
        1.2.5 miR-146a感染与HIV-1 感染
    1.3 HIV感染中的免疫耗竭
        1.3.1 免疫耗竭
        1.3.2 耗竭的特征
        1.3.3 耗竭状态和影响因素
        1.3.4 抑制受体
        1.3.5 耗竭和HIV感染
        1.3.6 耗竭状态的逆转
2.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2.1 仪器设备
    2.2 实验材料
        2.2.1 细胞培养和细胞转染所需材料
        2.2.2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qPCR试剂
        2.2.3 蛋白印迹试剂和抗体
        2.2.4 ELISA检测
        2.2.5 其他试剂
        2.2.6 试剂配制及储存
    2.3 实验方法
        2.3.1 制备感受态细胞
        2.3.2 转染
        2.3.3 HIV-1 病毒扩增及滴度测定
        2.3.4 RNA提取
        2.3.5 RNA逆转录
        2.3.6 Real-time PCR反应
        2.3.7 单核细胞分离
        2.3.8 CD8+T 细胞的分离
        2.3.9 巨噬细胞培养
        2.3.10 HIV-1 病毒感染Jurkat细胞
        2.3.11 免疫印迹实验(以12 孔板为例)
        2.3.12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以IL-2 为例)
        2.3.13 统计学分析及图形绘制
3.实验结果
    3.1 慢性HIV-1 患者的PBMCs呈现出耗竭状态
    3.2 miR-146a在慢性HIV患者的PBMCs中高表达且与免疫耗竭相关
    3.3 miR-146a抑制CD8+T 细胞抗病毒细胞因子的分泌并抑制其细胞毒功能
    3.4 HIV感染能持续诱导miR-146a的表达
    3.5 细胞活化能诱导miR-146a的上调
    3.6 体外miR-146a的阻断能回复慢性HIV感染者的PBMCs的免疫功能
    3.7 Fos在慢性HIV患者体内表达低且与miR-146a有关
    3.8 HIV-1 感染者的机会性感染模式
4.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已发表论文
致谢

(2)补肾解毒方体外抑制艾滋病毒及对HIV感染细胞ITAMs/ITIMs通路的干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介绍
        1.1.1 形态、结构及其功能
        1.1.2 基因组编码和致病机制
        1.1.3 西医治疗艾滋病的主要探索
    1.2 中医药治疗HIV/AIDS的研究进展
        1.2.1 中医药对防治艾滋病的认识
        1.2.2 单味中药的研究进展
        1.2.3 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
        1.2.4 中药复方的研究进展
        1.2.5 中西医结合的艾滋病治疗策略
    1.3 HIV与ITAMs/ITIMs炎症调控与免疫激活
        1.3.1 HIV感染与炎症反应
        1.3.2 HIV的细胞间传播方式
        1.3.3 HIV感染与CD4+T细胞死亡
        1.3.4 细胞焦亡与ITAMs/ITIMs免疫通路
第二章 中药补肾解毒方体外抗SIV/HIV的药效学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细胞株
        2.1.2 病毒株
        2.1.3 试验药物
        2.1.4 实验试剂
        2.1.5 实验仪器
        2.1.6 实验相关溶液的制备
        2.1.6.1 L-谷氨酰胺溶液和丙酮酸钠溶液
        2.1.6.2 细胞培养用双抗溶液
        2.1.6.3 DEPC水
        2.1.6.4 探针和引物的稀释
    2.2 实验方法
        2.2.1 体外抗SIV/HIV的中药筛选模型
        2.2.1.1 细胞复苏、培养、传代及细胞计数方法
        2.2.1.2 药物的细胞毒性测定
        2.2.1.3 病毒的培养增殖及病毒液的收集
        2.2.2 中药补肾解毒方4个组成中药有效部位在CEMx174细胞模型上的有效浓度筛选
        2.2.3 中药补肾解毒方的组方原则
        2.2.4 中药补肾解毒方的体外药效学实验
        2.2.5 补肾解毒方协同药效与组方各有效部位单独药效比较
        2.2.6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PCR)分别检测SIVRNA和HIVRNA的表达
        2.2.6.1 探针法RT-PCR分别检测上清中SIVRNA和HIVRNA表达
        2.2.6.2 染料法RT-PCR分别检测细胞内SIVRNA和HIVRNA表达
        2.2.7 统计学方法
    2.3 实验结果
        2.3.1 中药补肾解毒方对CEMx174细胞和M8166细胞的毒性测定
        2.3.2 中药补肾解毒方体外抑制猴免疫缺陷病毒(SIV)复制作用
        2.3.2.1 通过CPE效应判定中药补肾解毒方对SIV感染CEMx174细胞的抑制效果
        2.3.2.2 中药补肾解毒方以药效实验同药物浓度对正常CEMx174细胞作用结果
        2.3.2.3 中药补肾解毒方各浓度对CEMx174细胞感染SIV模型中SIVRNA表达的影响
        2.3.2.4 通过CPE效应比较补肾解毒方协同抗SIV药效与组方各有效部位单独抗SIV药效
        2.3.2.5 补肾解毒方与组方单独有效部位对CEMx174细胞感染SIV模型中SIVRNA表达的影响
        2.3.3 中药补肾解毒方体外抑制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复制作用
        2.3.3.1 通过CPE效应判定中药补肾解毒方对HIV感染CEMx174细胞的抑制效果
        2.3.3.2 中药补肾解毒方以药效实验同药物浓度对正常CEMx174细胞作用结果
        2.3.3.3 中药补肾解毒方各浓度对CEMx174细胞感染HIV模型中HIVRNA表达的影响
        2.3.3.4 基于CEMx174细胞以CPE效应比较补肾解毒方协同抗HIV药效与组方各有效部位单独抗HIV药效
        2.3.3.5 补肾解毒方与组方单独有效部位对CEMx174细胞感染HIV模型中HIVRNA表达的影响
        2.3.3.6 通过CPE效应判定中药补肾解毒方对HIV感染M8166细胞的抑制效果
        2.3.3.7 中药补肾解毒方以药效实验同药物浓度对正常M8166细胞作用结果
        2.3.3.8 中药补肾解毒方各浓度对M8166细胞感染HIV模型中HIVRNA表达的影响
        2.3.3.9 基于M8166细胞以CPE效应比较补肾解毒方协同抗HIV药效与组方各有效部位单独抗HIV药效
        2.3.3.10 补肾解毒方与组方单独有效部位对M8166细胞感染HIV模型中HIVRNA表达的影响
    2.4 讨论
第三章 HIV感染对M8166细胞内ITAMs/ITIMs信号通路的影响
    3.1 实验材料
        3.1.1 细胞株和病毒株
        3.1.2 实验试剂
        3.1.3 实验仪器
        3.1.4 实验相关溶液的制备
        3.1.4.1 各基因引物的稀释
        3.1.4.2 配制PBS缓冲液
        3.1.4.3 配制10% SDS和10%过硫酸铵(APS)
        3.1.4.4 配制30%胶母粉(Arc-Bis)
        3.1.4.5 配制12%分离胶
        3.1.4.6 配制5%浓缩胶
        3.1.4.7 配制5×电泳缓冲液
        3.1.4.8 配制10×转膜缓冲液
        3.1.4.9 配制1×TBST溶液
        3.1.4.10 配制5%脱脂牛奶和5%牛血清蛋白(BSA)
    3.2 实验方法
        3.2.1 体外感染HIV-1的细胞模型
        3.2.2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PCR)检测ITAMs/ITIMs通路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
        3.2.3 Western-blot法检测ITAMs/ITIMs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
        3.2.4 统计学方法
    3.3 实验结果
        3.3.1 HIV-1感染M8166细胞后ITAMs/ITIMs通路相关基因mRNA的变化
        3.3.2 HIV-1感染对M8166细胞内ITAMs/ITIMs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3.4 讨论
第四章 HIV感染后M8166细胞内相关炎症因子mRNA表达的变化
    4.1 实验材料
        4.1.1 细胞株和病毒株
        4.1.2 实验试剂
    4.2 实验方法
        4.2.1 体外感染HIV-1的细胞模型
        4.2.2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PCR)检测感染HIV-1前后相关炎症因子mRNA表达
        4.2.3 统计学方法
    4.3 实验结果
    4.4 讨论
第五章 补肾解毒方对ITAMs/ITIMs通路显着变化受体及相关炎症因子的干预作用
    5.1 实验材料
        5.1.1 细胞株和病毒株
        5.1.2 试验药物
        5.1.3 实验试剂
    5.2 实验方法
        5.2.1 补肾解毒方体外干预HIV感染的细胞模型
        5.2.2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PCR)检测药物干预前后相关受体及因子mRNA表达
        5.2.3 Western-blot法检测药物干预前后SHP-1受体的蛋白表达水平
        5.2.4 统计学方法
    5.3 实验结果
    5.4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1: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

(3)太芪培元颗粒对HIV感染者差异蛋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太芪培元颗粒作用HIV感染者病例观察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内容与方法
        1.4 .质量控制
        1.5 .统计方法
        1.6 .技术路线图
    2 太芪培元颗粒对HIV感染者差异蛋白的影响
        2.1 .研究对象
        2.2 .材料与方法
        2.3 .血清样品差异蛋白的定量质谱分析
        2.4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5)长链非编码RNA GAS5抑制HIV-1复制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眼部病变相关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结果
    总体情况
    眼科并发症发生情况
    泪液HIV病毒载量
讨论

(7)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泪膜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和方法
2结果
3讨论

(8)中药复方KA治疗HIV/AIDS疗效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英文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中药复方KA治疗HIV/AIDS疗效的研究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来源
        1.2 研究方法
        1.3 数据收集整理方法
    2 结果
        2.1 中药复方KA治疗132例HIV/AIDS患者一般资料
        2.2 中药复方KA对患者T细胞的影响
        2.3 中药复方KA对患者症状体征总积分的影响
        2.4 中药复方KA对患者卡式评分的影响
        2.5 中药复方KA对患者体重的影响
        2.6 中药复方KA对患者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的影响
        2.7 中药复方KA对患者治疗结局指标的影响
        2.8 中药复方KA对单项症状体征的影响
        2.9 中药复方KA应用保持率、有效率、恢复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中药复方KA调节HIV/AIDS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观察用药
        1.2 观察研究对象
        1.3 研究方法
        1.4 统计方法
    2 观察对象资料
        2.1 观察对象一般资料
        2.2 二组患者治疗前各指标基线统计
    3 中药复方KA对HIV/AIDS患者T淋巴细胞的调节作用研究
    4 中药复方KA对HIV/AIDS患者趋化因子的调节作用研究
    5 中药复方KA对HIV/AIDS患者免疫因子的调节作用研究
    6 中药复方KA对HIV/AIDS患者促凋亡因子的调节作用研究
    7 讨论
        7.1 中药复方KA提高免疫功能的相关药理研究
        7.2 中药复方KA对T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
        7.3 中药复方KA治对趋化因子受体的调节作用
        7.4 中药复方KA对免疫因子的调节作用
        7.5 中药复方KA对凋亡因子的调节作用
    8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中药复方KA调控HIV-1基因表达的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观察用药
        1.2 观察研究对象
        1.3 研究方法
    2 观察对象资料
        2.1 同第二部分
        2.2 临床研究观察对象治疗前各指标基线情况
    3 中药复方KA对HIV/AIDS患者HIV-VL的影响作用
    4 中药复方KA对HIV/AIDS患者HIV-1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研究
        4.1 中药复方KA对rev相对表达量的调控作用研究
        4.2 中药复方KA对nef相对表达量的调控作用研究
        4.3 中药复方KA对tat相对表达量的调控作用研究
        4.4 中药复方KA对vpu相对表达量的调控作用研究
        4.5 中药复方KA对vpr相对表达量的调控作用研究
        4.6 中药复方KA对vif相对表达量的调控作用研究
    5 中药复方KA对HIV/AIDS患者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的影响
    6 讨论
    7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文献综述 HIV/AIDS药物治疗及评价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

(9)“上火”与病毒的相关性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病毒与口疮的关系
2 病毒与牙龈红肿关系
3 病毒与干眼关系
4 病毒与颜面疱疹(面部、唇周及口咽部疱疹)的关系
5 讨 论

(10)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眼表情况与CD4+T淋巴细胞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泪膜功能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MicroRNA-146a在HIV-1慢性感染中与耗竭标志物相关性及其抑制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D]. 余婷. 武汉大学, 2019(06)
  • [2]补肾解毒方体外抑制艾滋病毒及对HIV感染细胞ITAMs/ITIMs通路的干预作用[D]. 莫雨晓.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3]太芪培元颗粒对HIV感染者差异蛋白的影响[D]. 魏叶叶. 新疆医科大学, 2018(04)
  • [4]发热待查诊治专家共识[J]. 张文宏,李太生.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17(11)
  • [5]长链非编码RNA GAS5抑制HIV-1复制的初步研究[D]. 陈刘俊. 武汉大学, 2017(06)
  • [6]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眼部病变相关的基础与临床研究[J]. 刘小伟,叶俊杰,耿爽,徐海燕,赵家良,闵寒毅,马楠,韩阳,李太生. 协和医学杂志, 2016(01)
  • [7]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泪膜功能研究[J]. 王晓黎,徐宁,贺艳,蒋瑶祁,段静,袁超,叶楠,麦淑仪. 临床医学工程, 2015(08)
  • [8]中药复方KA治疗HIV/AIDS疗效及作用机制的研究[D]. 李艳萍. 广西医科大学, 2015(08)
  • [9]“上火”与病毒的相关性探讨[J]. 汪琴静,包洁,李思敏,谢志军,范永升. 中国中医急症, 2015(03)
  • [10]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眼表情况与CD4+T淋巴细胞的相关性分析[J]. 李艳春,梁皓,苏明华,唐东永,赖伟霞,张莹,邹文进. 眼科新进展, 2015(02)

标签:;  ;  ;  ;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泪膜功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