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胎盘105例临床分析

前置胎盘105例临床分析

一、前置胎盘105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陈乾坤[1](2021)在《平衡稳态自由进动序列与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在妊娠晚期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诊断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SSFSE)与平衡稳态自由进动序列(BSSFP)在妊娠晚期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7年7月至2018年4月中牟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妊娠晚期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实施BSSFP序列及SSFSE序列检查,并且以分娩结果作为对照,统计并比较2种序列检查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检出情况及不同征象的检出情况。结果 BSSFP与SSFSE检查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类型的检出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BSSFP序列和SSFSE序列在子宫肌层和周围器官分界不清、局限性子宫膨隆、胎盘内有十分混乱的血管影等征象检出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SSFP序列检查的胎盘肌层间不存在低信号带、胎盘嵌入子宫肌层里、子宫肌层连续性中断的检出率高于SSFSE序列,胎盘信号不均匀检出率低于SSFSE序列(P<0.05)。结论 2种序列快速成像序列在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中均能够发挥较高的诊断价值,其中SSFSE序列能较好地显示胎盘植入的间接征象,BSSFP序列能较好地显示胎盘植入的直接征象,故将BSSFP联合SSFSE用于诊断中,更有利于提升诊断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准确性。

冯玥莹[2](2021)在《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预置封堵术应用于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疗效的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估应用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预置封堵术(prophylactic internal iliac artery balloon occlusion,IIABO)治疗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pernicious placenta previa,PPP)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该类病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2011年01月至2021年01月发表的关于IIABO应用于植入型PPP患者的文献。根据制定的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严格筛选所有收集文献,使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the Newcastle-Ottawa Scale,NOS)及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risk of bias,ROB)对研究中包含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提取数据后使用Rev 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共16篇,其中12篇为回顾性队列研究,4篇为随机对照试验,总样本量为1021例,球囊组共561例,对照组共46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植入型PPP患者中,与对照组相比,球囊组患者的子宫切除率低(OR=0.39,95%CI=[0.28,0.56],P<0.00001);术中出血量少(SMD=-1.49,95%CI=[-2.11,-0.87],P<0.00001);术中输血量少(SMD=-1.76,95%CI=[-2.48,-1.03],P<0.00001);手术持续时间短(SMD=-1.21,95%CI=[-1.79,-0.63],P<0.0001);术后住院天数短(WMD=-0.97,95%CI=[-1.59,-0.36],P=0.00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OR=0.20,95%CI=[0.12,0.34],P<0.00001),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WMD=35.42,95%CI=[-34.71,105.55],P=0.32)、新生儿窒息率(OR=1.20,95%CI=[0.75,1.92],P=0.45)方面的比较,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剖宫产术相比,IIABO联合剖宫产术可以减少植入型PPP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缩短手术持续时间、术后住院天数,降低子宫切除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新生儿窒息率方面两种手术方式无明显差异。这为临床治疗植入型PPP患者提供选择依据。

刘艳[3](2021)在《10年前后非适于胎龄早产儿高危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回顾性分析10年前后SGA及LGA相对于AGA早产儿的高危因素并探讨其变化原因,从而针对性防范孕母早产风险,避免早产发生及改善早产儿预后,即进行早产预测,早期处理,降低早产儿发生率。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科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和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所有住院早产儿且孕母及患儿病历资料完整且真实可信者,对以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1、患儿姓名、住院号、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学历、居住环境、工作情况。2、危险因素分类:(1)孕母的产前一般情况:孕母年龄、受孕方式、流产史、死产史、死胎史、早产史、不良生活习惯、不规律产检等情况。(2)孕母合并症及并发症:子宫畸形、瘢痕子宫、宫颈短、宫颈机能不全、孕期出血、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期间的糖尿病、妊娠贫血、妊娠合并肝功能异常(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脂肪肝、病毒性肝炎等)、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期低蛋白血症及Hellp综合征、生殖系统感染及泌尿系统感染、牙周病、妊娠合并呼吸系统疾病(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哮喘等)、妊娠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SLE、类风湿关节炎、抗磷脂综合征等)、多囊卵巢综合征、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妊娠期甲状腺疾病、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妊娠期肾脏病、妊娠合并精神障碍(抑郁症等)、妊娠合并急腹症(胰腺炎、胆囊炎、胃肠炎、阑尾炎等)、妊娠合并性疾病(梅毒、艾滋病等)等。(3)胎儿因素:胎儿性别、胎位异常、多胎妊娠、胎儿畸形、宫内窘迫、胎儿生长受限。(4)羊水、胎盘、脐带等因素:胎膜早破,胎盘结构及功能异常(前置胎盘、胎盘早剖等),脐带结构及功能异常(脐带绕颈、脐带短和脱垂等),羊水量及性状异常(羊水过少、羊水过多,羊水粪染等),不明原因早产。分组情况:1.根据研究对象年份分为2组: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份住院早产儿为A组,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住院早产儿为B组。2.(1)SGA组:出生体重低于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2)AGA组:出生体重位于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和第90百分位之间;(3)LGA组:出生体重高于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90百分位。根据胎龄分组1)极早期早产:早产发生在妊娠小于28周;2)早期早产:早产发生在孕28--31+6周;3)中期早产:早产发生在孕32--33+6周;4)晚期早产:早产发生在孕34--36+6周。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AGA组做对照,分别对SGA及LGA组早产儿组间危险因素比较进行卡方检验,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SGA及LGA组早产儿的独立高危因素,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做10年前后对比分析。结果:1.我院新生儿科早产儿发病率10年前30.4%(2244/7371),10年后发病率32.3%(2868/8870),10年前后早产儿发病率增加,经卡方检验得P=0.01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早产儿10年前后的一般分布情况上:性别:A组男性比例62.0%,B组男性比例54.7%,经卡方检验P=0.000,比例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娩方式:A组剖宫产发生率58.6%,B组为71.5%,经卡方检验P=0.000,比例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胎龄:A组和B组的极早期早产儿构成比分别为1.6%,1.2%,经卡方检验比例下降无统计学意义,早期早产儿组构成比分别为19.2%和15.7%,经卡方检验P=0.003,比例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中期早产儿构成比分别25.8%和19.3%,经卡方检验P=0.000,比例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晚期早产儿构成比分别为53.4%和63.9%,经卡方检验P=0.000,比例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体重:A组和B组<1000g早产儿构成比分别1.3%和0.9%,经卡方检验比例下降无统计学意义,1000g-1500g早产儿构成比分别14.2%和11.8%,经卡方检验P=0.026,比例下降有统计学意义,1500g-2500g早产儿构成比分别为64.2%和56.0%,经卡方检验P=0.000,比例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2500g早产儿构成比分别为20.3%和31.3%,经卡方检验P=0.000,比例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体重百分比范围上:A组及B组的SGA构成比分别为13.0%和9.7%,经卡方检验P=0.001,比例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AGA构成比分别为77.8%和84.2%,经卡方检验P=0.000,比例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LGA构成比分别为9.2%和6.1%,经卡方检验P=0.000,比例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3.在A组中,SGA中四类中所有中前五位危险因素的发生率从大到小依次均为:高中及以下学历(73.6%)、妊娠高血压疾病(60.0%)、农村居住(56/6%)、男胎(52.8%)、城镇居住(43.4%);AGA:高中及以下学历(73.3%)、男胎(63.9%)、农村居住(55.6%)、城镇居住(44.4%)、女胎(36.1%);LGA:高中及以下学历(91.0%)、男胎(66.9%)、胎膜早破(57.2%)、农村居住(51.8%)、城市居住(48.2%),在以AGA组作为对照组时,经卡方检验,SGA组与AGA组在以下危险因素中的组间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吸烟/喝酒(P=0.00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0.000)、妊娠期肾脏病(P=0.001)、性别(P=0.001)、多胎妊娠(P=0.021)、胎膜早破(P=0.000)、不明原因早产(P=0.000)。LGA组与AGA组在以下危险因素中的组间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35岁(P=0.029)、高中及以下学历(P=0.000)、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0.032)、妊娠期间的糖尿病(P=0.000)、妊娠合并肝功能异常(P=0.000)、妊娠期甲状腺疾病(P=0.014)、多胎妊娠(P=0.013)、胎膜早破(P=0.000)、前置胎盘(P=0.000)、羊水过多(P=0.034)、羊水粪染(P=0.007)。4.在B组中,SGA中四类中所有中前五位危险因素的发生率从大到小依次均为:城镇居住(67.0%)、妊娠高血压疾病(61.9%)、高中及以下学历(58.6%)、男胎(51.6%)、女胎(48.4%);AGA:城市居住(64.0%)、高中及以下学历(62.7%)、男胎(54.3%)、女胎(45.7%)、流产及宫腔手术史(37.7%);LGA:高中及以下学历(78.5%)、男胎(65.2%)、城市居住(60.7%)、流产及宫腔手术史(55.6%)、妊娠期间的糖尿病(54.8%)。在以AGA组作为对照组时,经卡方检验,SGA组与AGA组在以下危险因素中的组间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死胎/死产史(P=0.000)、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0.000)、子宫畸形(P=0.001)、妊娠期间的糖尿病(P=0.004)、HELLP综合征(P=0.010)、胎位异常(P=0.029)、胎儿畸形(P=0.019)、宫内窘迫(P=0.001)、胎膜早破(P=0.000)、前置胎盘(P=0.001)、脐带其他异常(P=0.000)。LGA组与AGA组在以下危险因素中的组间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试管婴儿(P=0.000)、高中及以下学历(P=0.000)、流产及宫腔手术史(P=0.000)、瘢痕子宫(P=0.001)、妊娠期间的糖尿病(P=0.000)、性别(P=0.013)、多胎妊娠(P=0.000)、羊水过多(P=0.000)。5.以AGA组作为对照组,将卡方检验有意义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分析后,10年前SGA组的高危因素根据OR值由大到小排名依次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0.0001,OR=4.959),多胎妊娠(P=0.0062,OR=1.621)。10年后SGA组的高危因素根据OR值由大到小排名依次为:脐带其它异常(P<0.0001,OR=6.51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0.0001,,OR=4.290),胎儿畸形(P=0.0005,OR=3.317),宫内窘迫(P=0.0398,OR=1.619)。6.以AGA作为对照组,将卡方检验有意义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分析后,10年前LGA组的高危因素根据OR值由大到小排名依次为:妊娠期间的糖尿病(P<0.0001,OR=6.833),前置胎盘(P<0.0001,OR=3.853),高中及以下学历(P<0.0001,OR=3.318),胎膜早破(P<0.0001,OR=2.157)为LGA组早产儿独立危险因素。10年后LGA组的高危因素根据OR值由大到小排名依次为:妊娠期间的糖尿病(P<0.0001,OR=4.759)、羊水过多(P<0.0001,OR=4.422)、瘢痕子宫(P<0.0001,OR=4.293)、高中及以下学历(P=0.0038,OR=1.933)、流产及宫腔手术史(P=0.0112,OR=1.637)、男胎(P=0.0152,OR=1.621)。结论:1.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早产儿现在的发病率较10年前增加。2.在10年前后的早产儿一般情况分布上,男胎比例较前下降,剖宫产的比例增加,晚期早产儿、AGA及出生体重>2500g的早产儿的比例均上升。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0年前为SGA的首位高危因素,现为SGA的第三位高危因素,妊娠期的糖尿病始终是10年前后LGA早产儿的首位高危因素。4.宫内窘迫、胎儿畸形、脐带其它异常成为10年后SGA独立高危因素,其中脐带其它异常成为SGA首位高危因素。

王丝丝[4](2021)在《剖宫产术后憩室形成对辅助生殖助孕妊娠结局的影响》文中提出背景:多年来,我国剖宫产率一直居高不下,2016年国家二孩政策的全面开放,既往剖宫产后有生育二孩需求的育龄妇女越来越多,使得寻求辅助生殖技术再生育的剖宫产患者明显增多。剖宫产手术主要是处理不良分娩、高危妊娠等产科并发症重要且有效的治疗方式,但剖宫产手术同时也带来很多的并发症,其中较为常见的是子宫切口缺损,又称子宫切口憩室。辅助生殖助孕技术为提高临床妊娠率,往往会增加移植胚胎个数,导致接受IVF助孕的患者中多胎妊娠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自然妊娠者。而多胎妊娠带来了严重的母亲安全和子代的风险,特别是对既往剖宫产手术史后子宫切口憩室形成的患者而言,再次妊娠时如多胎妊娠所带来的风险更是严重。辅助生殖治疗的最终的目的是要在保证成功率的基础上减少多胎带来的风险,而减少移植胚胎数就是从预防的层面上去降低多胎妊娠的风险,特别是剖宫产术后合并有切口憩室形成的患者单胚胎移植显得尤其重要。目前关于既往剖宫产手术史的不孕患者寻求ART辅助助孕治疗效果的研究较少,而如何提高既往剖宫产后再次生育的女性在ART辅助助孕治疗的效果以及降低妊娠期并发症,是目前生殖医生在临床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目的:本研究主要探索既往剖宫产手术后子宫切口憩室形成是否影响辅助生殖助孕治疗的临床结局;如何提高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形成患者辅助生殖助孕的成功率的同时降低多胎妊娠带来的妊娠期的并发症,为既往剖宫产手术史合并子宫切口憩室的患者在寻求ART治疗时提供有效且安全的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深圳中山泌尿外科医院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ETICSI-ET)共505个新鲜胚胎移植周期。根据既往分娩方式不同分为经阴道分娩史组(n=271)和剖宫产手术分娩史组(n=234),其中剖宫产手术组又根据是否合并子宫切口憩室分为有切口憩室组(n=64)和无切口憩室形成组(n=170),比较新鲜胚胎移植后经阴道分娩史和剖宫产手术后合并憩室形成、剖宫产术后无憩室形成史患者的妊娠结局及分娩结局。对于既往剖宫产史患者根据其移植胚胎的属性及数目分为移植2个卵裂组(n=52),移植1个囊胚组(n=56),比较不同移植胚胎数目对妊娠结局和分娩结局的影响。结果:1.经阴道分娩史组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均高于剖宫产术后合并切口憩室形成的患者(P<0.05),但与剖宫产术后无切口憩室形成组相比妊娠结局无差异(P>0.05)。既往剖宫产史妇女再次妊娠分娩方式为剖宫产的发生率远高于既往经阴道分娩组(P<0.05)。既往剖宫产手术史再次妊娠出现前置胎盘的概率较既往经阴道分娩组(P<0.05)。2.既往剖宫产史妇女再次妊娠分娩方式为剖宫产的概率远高于既往经阴道分娩组(P<0.05)。3.剖宫产术后有子宫切口憩室形成组的早期流产率高于及经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术后无子宫切口憩室形成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4.剖宫产术后合并有子宫切口憩室其再次妊娠出现前置胎盘的发生率较既往经阴道分娩和剖宫产术后无子宫切口憩室组高(P<0.05)。5.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非高龄妇女移植1枚囊胚组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均较移植2枚卵裂期胚胎组的要高(P<0.05);6.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非高龄妇女移植1枚囊胚组的多胎发生率较移植2枚卵裂期胚胎组的低(P<0.05)。结论:1.剖宫产手术史本身并不影响辅助生殖助孕的临床结局,但剖宫产术后合并子宫切口憩室形成则会降低辅助生殖助孕的临床结局;增加再次妊娠时分娩并发症;2.对于既往剖宫产史的非高龄妇女行辅助生殖助孕胚胎移植时,移植1枚囊胚较2枚卵裂期胚胎妊娠率高,同时能够有效降低多胎妊娠发生率。

罗荣光[5](2020)在《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与目的:凶险性前置胎盘可引发剖宫产术中危及孕产妇生命的灾难性大出血。为了减少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减低子宫切除率,临床上采取了一系列防治措施如静脉滴注缩宫素、注射麦角新碱、纱布及Bakri球囊填塞子宫腔、子宫局部加压缝合、B-Lynch缝合及子宫动脉或其分支结扎术等方法,但仍然无法避免因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导致的不良妊娠结局,常常需要通过子宫切除术来拯救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的生命。近二十年来,随着介入放射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血管内介入放射学技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些技术主要包括预防性/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双侧髂内/总动脉内球囊阻断,子宫动脉栓塞术等。其中,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球内囊阻断技术常被认为是减少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最有价值的拯救措施,在降低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剖宫产子宫切除率方面较其他方法或措施更有优势。但是仍缺少高级别的随机对照性研究的循证医学证据,同时该技术本身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其中血栓形成是其严重并发症之一。迄今为止,对于该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还没有获得完全一致的共识。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剖宫产术中应用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是否有益,有无减少或避免并发症发生的方法和措施,什么时机充盈球囊阻断腹主动脉最佳等问题也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1)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法进一步探索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剖宫产术中应用的临床价值。(2)回顾性分析持续低流量灌注稀肝素盐水预防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相关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该技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进一步提供实践依据。(3)比较不同时机充盈球囊行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应用对母婴结局的影响。资料与方法:(一)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检索和收集2012年01月至2019年12月间所有因凶险性前置胎盘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剖宫产术孕产妇的电子病历资料,按照剖宫产术中是否应用了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为在剖宫产术中应用了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而对照组在剖宫产术中没有应用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收集孕产妇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孕龄、孕产次、剖宫产次等;可能影响妊娠结局的协变量或混杂因素指标包括盆腔子宫周围粘连与否、子宫肌层缺失与否、子宫表面有无怒张血管、胎盘主体所在的位置、前置胎盘的类型、有无胎盘植入及胎盘植入的类型等。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5.0中PSM模块运用Logistic回归估计倾向性评分值,采取1∶1最临近匹配法进行研究对象匹配,设卡钳值为0.01。比较两组孕产妇妊娠结局相关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输血率、子宫切除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及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新生儿体重等的差异是否有无统计学意义,检验水准设为a=0.05。(二)持续低流量稀肝素盐水灌注预防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相关血栓形成的研究:收集因凶险性前置胎盘于2016年03月至2019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剖宫产术中采用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术以减少术中出血的孕产妇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采用了持续低流量灌注稀肝素盐水预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相关血栓形成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栓发生率,术中出血量等指标的差异,同时探讨有效治疗血栓的方法。检验水准设为a=0.05。(三)不同时机行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回顾性分析2016年03月至2019年12月因凶险性前置胎盘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住院,并在剖宫产术中采用了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的孕产妇的病历资料。按不同时机充盈球囊行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分组;A组:分离盆腔粘连完毕后于切开子宫前充盈球囊行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B组:切开子宫并取出胎儿的过程中,但未夹闭或剪断脐之前充盈球囊行肾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C组:胎儿完全娩出且脐带已夹闭或剪断后充盈球囊行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比较三组孕产妇剖宫产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子宫切除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血栓发生率的差异。检验水准设为a=0.05。结果:(一)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经过检索我院电子病历系统及阅读孕产妇电子病历资料,最终符合入选标准的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例数为实验组40例,对照组367例。采用倾向性评分法匹配后最终成功匹配纳入统计学分析的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分别为实验组40例,对照组32例;匹配后两组孕产妇基线资料、混杂因素(协变量)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剖宫产术中出血量(Z=-3.12,P=0.002)、输血量(Z=-2.00,P=0.045)、输血率(X2=4.06,P=0.04)等结局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上述指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两组孕产妇剖宫产术中子宫切除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但实验组子宫切除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实验组10%(4/40)、对照组25%(8/32)。两组孕产妇剖宫产手术时间、术后孕产妇住院天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新生儿出生时体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持续低流量稀肝素盐水灌注预防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相关血栓形成的研究:本研究中有40名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符合入选标准。其中对照组20例,未采用持续低流量灌注稀肝素盐水预防血栓成,剖宫产术后发生血栓形成6例(6/20,30%),但均无明显阳性症状及血栓相关后遗症;实验组20例,采用持续低流量灌注稀肝素盐水预防血栓成,术后均未发现有血栓形成。两组间血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4.90,P=0.02);两组间剖宫产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69,P=0.50)。治疗血栓的方法有全身抗凝、插管溶栓及插管抗凝,6例患者中有1例失访,另5例血栓经治疗后完全溶解。本研究中所有孕妇均未出现其他与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术有关的不良后果或并发症。(三)不同时机行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共39例孕产妇符合纳入本研究标准,其中A组17例,B组8例,C组14例。三组孕产妇基线资料包括年龄、孕天、孕次、产次、剖宫产次等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孕产妇剖宫产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新生儿1 min-Apgar评分、子宫切除率、血栓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暂性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能够有效减低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剖宫产术中的出血量,减少剖宫产术中输血量,降低剖宫产术中输血率;在减少剖宫产术子宫切除率方面也起到积极作用。并且不明显延长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剖宫产术后的住院天数、不对新生儿产生明显的危害。(2)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持续低流量灌注稀肝素盐水可有效减少或避免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相关的血栓形成,并且无增大剖宫产术中出血量的风险。(3)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不同时机充盈球囊行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并未对孕产妇及新生儿产生明显的不同结局。

钟柳英[6](2020)在《胎盘植入患者的临床特征、围产期结局相关因素及其预后预测模型构建和优化 ——一项大样本的队列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胎盘植入为全球公认的产科并发症。准确地评估严重程度、早期诊断和多学科团队合作是降低围产期不良结局的关键。国内外缺乏相关的系统性评估胎盘植入患者围产期结局的预后预测模型,未能根据实际的严重程度提出是否需要预防性治疗建议。目的基于1003例胎盘植入患者的数据,分析其临床特征和临床结局,明确影响胎盘植入患者围手术期结局的相关因素,探讨多学科合作的安全体系对改善胎盘植入患者围产期结局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构建胎盘植入患者围产期结局的预后预测模型并进行优化。资料与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广州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住院剖宫产分娩且出院诊断为胎盘植入的超过28周的单胎患者资料100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植入类型分为凶险型和非凶险型,根据多学科合作的安全体系分为2009-2014年间和2015-2018年间,探讨胎盘植入类型和多学科合作的安全体系对围产期结局的影响。对孕产妇一般情况、多学科团队、手术方式与子宫切除的相关性分析,探讨经后路子宫修整术在前置胎盘伴植入的应用价值,并基于传统模型和机器学习模型构建胎盘植入患者围产期结局的预后预测模型。计量资料如服从正态分布,则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两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三组间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如不服从正态分布,则以中位数和四分位数表示,两组间差异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三组间差异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构成比表示,两组或多组构成比的比较采用X2检验。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相关因素分析;针对缺失值运用多重插补法生成数据进行分析,随机选择75%的人群进行建模,25%的人群进行验证。使用四种传统方法和机器学习,构建胎盘植入患者围产期结局的预后预测模型。基于传统方法生成胎盘植入患者预后风险预测可视化列线图。预测模型区分能力采用C统计量进行评价。模型校正能力采用校准曲线(Calibration curve)进行展示。统计学分析使用R软件和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所有统计学检验均为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基于1003例胎盘植入患者的临床特征和临床结局分析:单中心10年结果10年来胎盘植入的发病率为1.6%,从2009-2014年的0.78%升至2015-2018年2.35%,78.66%合并前置胎盘,62.01%为凶险型前置胎盘伴植入、占51.20%中央型。年龄,高龄、产次、剖宫产次逐渐增高(P<0.05)。孕产妇住院天数、平均产后出血量、入ICU率和泌尿系统损伤、入NICU率和新生儿死亡率是逐年下降,平均出生胎龄和出生体重逐年上升。凶险型前置胎盘伴植入的高危因素更明显(P<0.05)、围产期不良结局更严重(P<0.05)。临床处置的应用以2014年为界呈倒“Λ”型趋势,经后路子宫修整相对于子宫切除术呈逐年上升。2、影响胎盘植入患者围产期结局的相关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可见:入院孕周≥32周、受孕方式为IVF-ET、非前置胎盘植入、非凶险性前置胎盘伴植入显着降低产后出血量,孕次≥3次、产次≥1次、人工流产史、剖宫产史显着增加产后出血量;多学科团队管理、IVF-ET受孕方式、入院孕周≥32周、非前置胎盘植入、非凶险性前置胎盘伴植入显着降低子宫切除风险,孕次≥3次、产次≥1次、人工流产史、剖宫产史显着增加子宫切除风险;多学科团队管理、非自然受孕、人工流产≥3次、入院孕周≥32周、分娩孕周≥33周、非前置胎盘植入、非凶险性前置胎盘伴植入显着减少住院时间,产次≥2次、剖宫产史显着增加住院时间。多因素分析可见:多学科团队管理、非凶险性前置胎盘伴植入是子宫切除的独立保护因素,年龄≥35岁是子宫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学科团队管理、非自然受孕、入院孕周≥32周是降低孕产妇住院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分娩孕周≥33周是增加孕产妇住院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3、多学科合作的安全管理体系改善胎盘植入患者围产期结局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多学科合作的安全管理体系的子宫切除率、膀胱/输尿管损伤率、住院时间和入ICU风险明显低于未建立体系组(P<0.05)。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结果稳健可靠。4、经后路子宫修整术在前置胎盘伴植入中的应用价值经后路子宫修整术组在孕次、产次、流产次、剖宫产次均低于子宫切除术组,平均分娩孕周高于子宫切除组;前置胎盘伴植入患者行经后路子宫修整术组的围产期结局均优于子宫切除术组(P<0.05)。5、基于传统模型和机器学习模型构建胎盘植入患者围产期结局的预后预测模型建模组和验证组人群特征描述;建模队列共纳入胎盘植入患者750人,其中高龄孕妇占37.20%,有1次剖宫产史占51.87%,占80.53%合并前置胎盘、占62.93%为凶险型前置胎盘、产后出血发生率为54.40%。验证队列共纳入253名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其中高龄孕妇占38.34%,有1次剖宫产史占56.13%%,占73.12%合并前置胎盘、占59.29%为凶险型前置胎盘、产后出血发生率为50.20%%。两组患者各临床特征分布比例呈现一致的情况,均无差异。建模组和验证组单因素分析结果;在建模组:出院年份、孕次、产次、人工流产(1、2次)、剖宫产次、入院孕周(>39周)、产前诊断、前置胎盘(中央型)、凶险型前置胎盘、膀胱镜+置管、子宫动脉结扎、子宫修补、产后出血均与子宫切除风险显着关联。2015-2018年相对于2009-2014年、入院孕周》39周相对于<32周、作出产前诊断、行子宫动脉结扎、子宫修补显着降低子宫切除风险(p<0.0.05)。随孕次、产次、人流次和剖宫产次增加、前置胎盘和凶险型前置胎盘,显着增加子宫切除风险(p<0.05)。在验证组:孕次、产次、剖宫产次、前置胎盘(中央型)、凶险型前置胎盘、膀胱镜+置管、子宫修补、产后出血均与子宫切除风险显着关联。随孕次、产次和剖宫产次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显着增加子宫切除风险(p<0.05)。传统方法共构建4种模型,分别是(1)完全模型、(2)逐步回归模型,(3)bootstrap完全模型和(4)bootstrap逐步回归模型。基于上述预后因素,成功构建胎盘植入患者的子宫切除预后风险预测列线图。内部验证结果显示,四种模型预测模型对子宫切除的预测区分能力C统计量分别为:建模队列0.893,0.888,0.893.0.888,验证队列:0.838,0.833,0.837,0.834,显示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能力;校准曲线结果显示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运用机器学习成功构建预后预测模型,预测的区分能力C统计量在建模组和验证组分别为0.9133、0.8363;机器学习模型相较传统模型区分能力较高,模型更简洁,更利于临床应用。结论1、胎盘植入发生率在逐年上升,且以中央型凶险型前置胎盘伴植入为主要类型。其高危因素也上升,而围产期不良结局在逐年下降。2、胎盘植入围产期结局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剖宫产次、中央型前置胎盘。3、多学科合作的安全体系能有效降低围产期不良结局,在前置胎盘伴植入中经后路子宫修整术能有效降低子宫切除率。4、通过传统方法和机器学习成功构建准确可靠的胎盘植入患者围产期结局的预后预测模型,机器学习构建的模型更简洁,需要前瞻性的研究进一步验证其临床实用性并对模型进行持续改善。

杨雁鸿[7](2020)在《基于纵向队列死胎死产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 的]通过系统评价研究死胎死产相关因素,利用国家孕前优生计划项目云南地区2010-2018年的收集的数据分析我省死胎死产相关因素,二者结合共同探讨死胎死产的危险因素。[方 法]计算机检索维普、万方、CNKI、CBM、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和EMBASE数据库,检索在2007年1月1日-2018年1月1日间出版的死胎死产相关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RCT研究中英文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纵向数据来源于2010年12月至2018年9月云南地区“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NPCP)”项目数据,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妻子一般社会经济学特征、疾病史、生活方式、接触环境危险因素、体格检查、临床检查、早孕随访和妊娠结局随访相关变量信息,对以上信息进行整理分析,通过t检验、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 果]系统评价部分:初检相关文献3838篇,其中中文文献2311篇,英文文献1527篇,排除重复的文献1376篇,阅读剩余2462篇文献的题目和摘要进行初筛,排除1514篇后,进一步阅读剩余的948篇文献,最终纳入130个研究。结果显示:(1)人口社会经济学因素:纳入了 4个社会背景相关危险因素,母亲年龄<20岁与死胎死产无相关性(P>0.05),孕妇BMI、居住地为城镇、孕妇年龄≥35、吸烟均与早产相关(P<0.05);其中孕妇BMI<18.5kg/m2、孕妇BMl≥25kg/m2、孕妇BMI为25-29.9kg/m2、孕妇年龄≥35岁、吸烟是死胎死产的危险因素(OR>1.00),且随着孕妇BMI值的升高,与死胎死产相关程度越高;居住地为城镇是死胎死产的保护因素(OR<1.00)。(2)临床背景相关危险因素:共纳入了 27个死胎死产临床背景相关危险因素,Meta分析显示:贫血、妊娠糖尿病、血型、胎儿生长受限等6个因素齐性检验结果I2<5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其余22因素一致性I2≥50%,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HIV阳性、梅毒阳性、血型为O型、孕前糖尿病与死胎死产无相关性(P>0.05),产前出血、流产史、早产史、死胎死产史、贫血、前置胎盘、妊娠糖尿病、男胎、先兆子痫、小于胎龄儿、血型AB、血型B型、初产妇、多胎妊娠、辅助生殖、慢性高血压、妊娠高血压、胎位不正、先天性畸形、胎儿生长受限、胎盘早剥是死胎死产的危险因素,剖宫产史、胎膜早破、居住地为城镇是死胎死产的保护因素。云南地区NPCP项目数据部分:2010年-2018年云南地区“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NPCP)”项目累计报告死胎死产数1311例(0.62%);正常妊娠数211126例(99.38%),母亲平均年龄为26.17±4.72岁,18岁以下有4284人,占比2.02%,35岁以上有12919人,占比6.1%;文化程度主要以初中为主,占比54.8%;户口性质大多为农村户口,占比约97.0%;农民194227人,占比92.6%;汉族占61.9%,少数民族人数排名前三位的是彝族(16.91%)、傣族(4.38%)、苗族(2.83%)。单因素结果中显示:(1)母亲基本情况:小学及以下、家庭主妇、年龄≥45岁、BMI=25-29.9kg/m2是死胎死产的危险因素(OR>1.00),年龄<18岁、年龄18-24岁是死胎死产的保护因素(OR<1.00);(2)月经量少、曾经怀孕、不良妊娠结局史、足月正常妊娠1次、足月正常妊娠2次以上是死胎死产的危险因素(OR>1.00);月经量多、怀孕1次是死胎死产的保护因素(OR<1.00);(3)家族史: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两代家族内近亲结婚史是死胎死产的危险因素(OR>1.00);(4)饮食行为习惯:使用可卡因等毒麻药品是死胎死产的危险因素(OR>1.00);(5)社会心理因素:与亲友、同事的关系很紧张、感到很少经济压力是死胎死产的危险因素(OR>1.00);与亲友、同事的关系有点紧张、与亲友、同事的关系很少紧张是死胎死产保护因素(OR<1.00);(6)体格临床检查:孕前高血压是死胎死产的危险因素(OR>1.00)(7)早孕随访:未服用叶酸、不规律服用叶酸是死胎死产危险因素(OR>1.00),停经前至少三个月服用叶酸是死胎死产保护因素(OR<1.0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妇年龄≥45岁、孕前超重、不良妊娠结局、孕前高血压、是死胎死产危险因素,年龄在18-24岁死胎死产保护因素。[结 论]云南省死胎死产率稍高于我国其他地区,云南省经济较好的地区死胎死产率相对较低,傣族和拉祜族死胎死产率较高,应该加强经济落后地区及少数民族孕产妇管理。孕妇年龄≥45岁、孕前超重、不良妊娠结局史、孕前高血压、是死胎死产危险因素,年龄在18-24岁死胎死产保护因素。

王峰[8](2020)在《64例产科急症切除子宫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回顾性分析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得出急症产科子宫切除的相关高危因素、临床特点及预后等,进而对临床作出指导。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产科行急症子宫切除患者的临床数据,包括年龄、孕周、孕产史、妊娠合并症并发症、有无多胎妊娠、生产方式、出血量、手术指征、手术方式、手术时机、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等,对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1)2013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产科共分娩13428人,其中经阴道分娩7101人,剖宫产6327人,剖宫产率47.12%。行急症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共64例,急症切除子宫发生率0.48%,其中剖宫产术中或术后切除子宫者61人,占同期剖宫产的0.96%,经阴道分娩后切除子宫者3人,占同期顺产的0.04%。剖宫产急症切除子宫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经阴道分娩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急症子宫切除的64例中:因胎盘因素切除子宫者共50例,占比78%,其中胎盘植入46例,占比72%,前置胎盘2例,占比3%,胎盘早剥2例,占比3%;因子宫收缩乏力切除子宫者8例,占比13%,因羊水栓塞致DIC切除子宫者2例,占比3%,因急性脂肪肝致DIC切除子宫者3例,占比5%,因妊娠合并全血细胞减少切除子宫者1例,占比2%。(3)这六年间在我院生产的经产妇7462人,初产妇有5966人,行急症子宫切除的64例患者中有55例经产妇,9例初产妇。经产妇的急症子宫切除率为0.74%,初产妇为0.15%,经产妇的子宫切除率明显大于初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13428名产妇中有5823名既往有剖宫产史,7605名产妇否认既往剖宫产史。行急症子宫切除的64例患者中有既往剖宫产史者48例,无剖宫产史者16例,既往有剖宫产史的急诊子宫切除率高达0.82%,既往无剖宫产史的急诊子宫切除率为0.21%,有剖宫产史的急诊子宫切除率大于无剖宫产史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64例急症子宫切除中,次全子宫切除8例,占比13%,全子宫切除56例,占比87%。全子宫切除组的平均年龄及出血量为30.89±5.50岁,3496.49±1309.71ml,次全子宫组的平均年龄及出血量为28.43±4.79岁,2785.71±755.93ml。全子宫切除组的年龄及出血量与次全子宫切除组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64例研究对象中,术中立即切除子宫者51例,其中因胎盘因素切除子宫者45例,占比88%,非胎盘因素者6例,占比12%;剖宫产术后切除子宫者10例,其中胎盘因素者4例,占比40%,非胎盘因素者6例,占比60%;经阴道分娩后切除子宫者3例,其中胎盘因素者1例,占比33%,非胎盘因素者2例,占比67%。在剖宫产术时因胎盘因素切除子宫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剖宫产术后及阴道分娩后,在剖宫产术后以及经阴道分娩后因非胎盘因素切除子宫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剖宫产术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院2013年1月-2018年12月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发生率为0.48%,急症产科子宫切除的发生率不仅与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相关,还与医院等级以及剖宫产率等其他因素密切相关。(2)有剖宫产史及经产妇是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高危因素,双胎妊娠是因子宫收缩乏力切除子宫的高危因素。(3)胎盘植入已经成为急症子宫切除的主要手术指征,子宫收缩乏力是仅次于胎盘植入的第二大急症子宫切除的手术指征。(4)子宫切除手术方式的选择与患者的年龄及术中出血量的多少均无关系,具体方式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术中的情况而定。(5)剖宫产时切除子宫的往往是因为胎盘植入,剖宫产后或者阴道分娩后切除子宫的往往是因为非胎盘因素导致的。总之无论是胎盘植入还是子宫收缩乏力,应严格把握子宫切除的时机,做到当机立断。

王小欢[9](2020)在《低位腹主动脉球囊不同阻断时机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疗效的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背景与目的凶险性前置胎盘(Pernicious Placenta Previa PPP)指既往有剖宫产史或子宫肌瘤剔除史,此次妊娠为前置胎盘,并且胎盘附着在原剖宫产瘢痕处者,常伴有胎盘植入性疾病(Placenta accrete spectrum,PAS),导致致命性大出血、高子宫切除率等并发症的发生。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剖宫产手术,但术中阻断的时机尚没有统一的标准。回顾性分析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不同阻断时机对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母婴结局的影响。资料与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19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产科住院并以超声引导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手术终止妊娠的105例PPP伴胎盘植入孕妇的临床资料。将剖宫产术中切开子宫肌层同时行腹主动脉球囊阻断者称为娩出前阻断组,共50例;在胎儿娩出后阻断者称为娩出后阻断组,共55例。再根据北医三院种秩文团队制定的胎盘植入超声评分量表来评估胎盘植入的程度,将超声评分分值5-10分病例称为植入组;≥10分者为穿透组。比较娩出前阻断组与娩出后阻断组在术中出血量,子宫切除率,介入并发症,新生儿出生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对于植入组病例,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时间、子宫切除率、膀胱损伤率、新生儿出生情况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于穿透组病例,两组在手术时间、子宫切除率、膀胱损伤率、新生儿出生情况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术中出血量方面,娩出前阻断阻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胎儿娩出后阻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术中不同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时机对于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的母婴结局无明显影响;对于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穿透性胎盘植入患者,切开子宫肌层的同时阻断腹主动脉球囊比胎儿娩出后阻断术中出血量更少。

张敬丽[10](2020)在《剖宫产瘢痕妊娠期待治疗的妊娠结局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剖宫产瘢痕妊娠(CSP)期待治疗的妊娠结局,评估不同分型CSP患者期待治疗的妊娠风险,探索CSP期待治疗的条件。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行期待治疗且终止妊娠的40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40例患者,38例为单胎妊娠,2例为双胎妊娠,其中CSPⅠ型29例(包括1例双胎妊娠,双绒毛膜双羊膜囊)、Ⅱ型8例(包括1例双胎妊娠,双绒毛膜双羊膜囊)、Ⅲ型3例。所有患者均于孕早期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剖宫产瘢痕妊娠,通过同一超声分型标准诊断为:CSPⅠ型、CSPⅡ型、CSPⅢ型;将40例患者分为低风险组(29例,CSPⅠ型)和高风险组(11例,CSPⅡ型和Ⅲ型)。通过查阅电子病历及电话回访搜集患者基本信息(如年龄、孕次、产次、剖宫产次数、末次剖宫产距离本次妊娠时间、流产次数等)及临床结局信息(胎盘位置及植入情况、是否子宫破裂或子宫切除、分娩孕周、新生儿体重、产时出血量、新生儿5min Apgar评分、孕产妇及新生儿存活情况),研究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分类资料以频数表示,非正态分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类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评估不同分型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期待治疗的风险及妊娠结局。通过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维普(VIP)及万方数据库查阅2005年1月至2019年12月公开发表的剖宫产瘢痕妊娠期待治疗的中英文文献,并对参考文献进行手工搜索。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研究。提取不同妊娠结局的数据,并对临床结局指标的进行评价分析。应用RevMan5.3统计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对不同分型CSP患者分组进行异质性检验,当I2≤50%且P>0.05认为具有同质性,研究结果之间的合并分析用固定效应模型,并对妊娠结局指标绘制森林图。结果40例CSP患者期待治疗至孕晚期活产分娩者33例:Ⅰ型26例,Ⅱ型6例,Ⅲ型1例。7例妊娠失败病例分别为:孕早期胚胎停育2例(Ⅰ、Ⅱ型),孕中期胎膜早破终止妊娠1例(Ⅰ型),孕中期子宫破裂者1例(Ⅲ型),孕中期因大出血终止妊娠2例(Ⅰ型、Ⅱ型),孕早期大出血流产1例(Ⅲ型)。此外,因产后大出血切除子宫者1例(Ⅲ型,孕28+2周,新生儿存活)。低风险组(Ⅰ型)和高风险组(Ⅱ、Ⅲ型)CSP患者的年龄、孕次、产次、剖宫产次数、分娩孕周、新生儿5min Apgar评分、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产时出血量分别为(1576.9±959.3)ml、(3214.3±3095.9)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晚期发展为胎盘穿透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3例患者根据术中情况及术后胎盘病理提示为不同程度的胎盘植入,无孕产妇死亡,所有新生儿均存活。本文对纳入的16篇文献中175例患者临床结局指标进行系统回顾性分析,排除1例未分娩,剩余174例CSP患者期待治疗的活产分娩率为77.0%(134/174)、且均为剖宫产分娩,出血量为300~1300ml。子宫切除数为72例,占比(41.4%,72/174)。新生儿死亡案例2例(1.1%,2/174),2例新生儿均因早产分娩、低出生体重儿而死亡,孕产妇死亡案例1例(0.6%,1/174),因产时大出血,术后继发肾脏衰竭、呼吸衰竭、DIC,于产后10天去世。其中5篇文献详细描述77例不同分型CSP患者妊娠结局,对5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得出CSP患者低风险组期待治疗胎盘植入率较高风险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低风险组期待治疗子宫切除率与高风险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异质性检验剔除1篇文献后剩余4篇文献对活产分娩妊娠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CSP患者低风险组期待治疗活产分娩率较高风险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剖宫产瘢痕妊娠期待治疗具有一定活产分娩率,同时也有较高的大出血、子宫切除等风险;2、对有强烈妊娠意愿的Ⅰ型、部分Ⅱ型CSP患者可继续妊娠;Ⅲ型CSP患者孕中期有子宫破裂及因大出血切除子宫等风险,应慎重。

二、前置胎盘105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前置胎盘105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平衡稳态自由进动序列与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在妊娠晚期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入选标准
    1.3 方法
    1.4 评价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孕妇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情况
    2.2 SSFSE序列与BSSFP序列检查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检出情况比较
    2.3 两种序列检查下不同征象阳性检出情况比较
3 讨论

(2)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预置封堵术应用于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疗效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纳入与排除标准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检索方法
    2.3 研究指标
    2.4 文献筛选
    2.5 数据提取
    2.6 文献质量评价及偏倚风险评估
    2.7 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检索结果
    3.2 纳入文献的基本情况、质量评价及偏倚风险评估
    3.3 Meta分析结果
        3.3.1 子宫切除例数比较
        3.3.2 术中出血量的比较
        3.3.3 术中输血量的比较
        3.3.4 手术持续时间的比较
        3.3.5 术后住院天数的比较
        3.3.6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3.3.7 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比较
        3.3.8 新生儿窒息率的比较
第4章 讨论
    4.1 Meta分析结果讨论
    4.2 本文局限性及展望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介入治疗在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应用
    参考文献

(3)10年前后非适于胎龄早产儿高危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2.1 概述
    2.2 住院早产儿的危险因素
        2.2.1 早产与孕母产前一般情况
        2.2.2 早产与孕母基础疾病及妊娠期并发症
        2.2.3 早产与胎儿因素
        2.2.4 早产与羊水、胎盘、脐带因素
    2.3 小结与展望
第3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病例来源
        3.1.2 纳入标准
        3.1.3 排除标准
    3.2 研究方法
        3.2.1 数据收集
        3.2.2 分组情况
    3.3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一般资料
        4.1.1 10 年前后两组早产儿发病率
        4.1.2 10 年前后早产儿基本情况及构成比
    4.2 危险因素
        4.2.1 孕母产前一般情况相关的危险因素分布情况及发生率比较
        4.2.2 孕母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分布情况及发生率比较
        4.2.3 胎儿因素相关的危险因素分布情况及发生率比较
        4.2.4 10 年前后羊水、胎盘及脐带等危险因素分布情况及发生率比较
    4.3 多因素Logistic分析
        4.3.1 不同体重百分比范围早产儿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第5章 讨论
    5.1 孕母产前一般情况相关危险因素探讨
    5.2 孕母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危险因素探讨
    5.3 胎儿因素有关的危险因素探讨
    5.4 羊水、胎盘、脐带等因素有关的危险因素探讨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剖宫产术后憩室形成对辅助生殖助孕妊娠结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2.3 方法
    2.4 观察指标
    2.5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经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手术组新鲜胚胎移植周期结局比较
    3.2 剖宫产组术后合并子宫切口憩室形成及无子宫切口憩室形成妊娠结局比较
    3.3 经阴道分娩组、剖宫产术后合并子宫切口憩室、剖宫产术后无子宫切口憩室三组之间的妊娠结局比较
    3.4 剖宫产手术史患者不同移植胚胎策略的妊娠结局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子宫切口憩室是剖宫产术后常见并发症
    4.2 子宫切口憩室降低辅助生殖助孕的妊娠结局
    4.3 子宫切口憩室的形成增加分娩并发症
    4.4 为增加ART成功率,往往会移植多个胚胎,导致多胎风险增加,故控
    4.5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防治及如何降低瘢痕子宫憩室形成患者ART治疗的并发症。
    4.6 剖宫产术后疤痕憩室形成ART助孕时机的选择
    4.7 剖宫产术后疤痕憩室形成ART助孕前的准备
    4.8 剖宫产术后疤痕憩室形成ART助孕时的处理
    4.9 剖宫产术后疤痕憩室形成ART助孕后的孕期处理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综述 单囊胚移植在剖宫产术后患者 IVF 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附录二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介
致谢

(5)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
    1.1 引言
    1.2 资料与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结论
第2章 持续低流量稀肝素盐水灌注预防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相关血栓形成的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结论
第3章 不同时机行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3.1 引言
    3.2 资料与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附表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介入技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的应用
    参考文献

(6)胎盘植入患者的临床特征、围产期结局相关因素及其预后预测模型构建和优化 ——一项大样本的队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基于1003例胎盘植入患者的临床特征和临床结局分析:单中心10年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胎盘植入的临床特征和临床结局分析
        2.2 凶险型前置胎盘伴植入的临床特征和临床结局的分析
        2.3 影响胎盘植入患者围手术期结局的相关因素分析
    3 讨论
    4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多学科合作的安全管理体系改善胎盘植入患者围产期结局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两组一般情况的比较:
        2.2 两组母婴围产期结局的比较:
        2.3 两组的临床干预的比较:
        2.4 多学科团队改善胎盘植入患者围产期结局的回归分析和亚组分析
    3、讨论
    4、参考文献
第三章 经后路子宫修整术在前置胎盘伴植入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一般情况的比较
        2.2 两组围产期不良结局的比较
    3、讨论
    4、参考文献
第四章 基于传统模型和机器学习模型构建胎盘植入患者围产期结局的预后预测模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资料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建模队列和验证队列基本特征
        2.2 建模队列和验证队列胎盘植入患者预后因素分析
        2.3 预后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2.4 机器学习对预后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3、讨论
    4、本研究的限制性
    5、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在预防严重产后出血的远期并发症的实验研究
    一、前言
    二、材料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一、发表的论文
    二、研究课题
    三、参编着作
致谢

(7)基于纵向队列死胎死产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意义
    3 研究目标
    4 理论框架
    5 技术路线图
第一部分 死胎死产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材料与方法
        1 文献纳入标准
        2 文献排除标准
        3 文献检索
        4 文献筛选
        5 评价指标及数据提取
        6 文献质量评价
        7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文献的筛选流程及结果
        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3 纳入文献偏倚风险评价
        4 Meta分析结果
第二部分 云南地区死胎死产危险因素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材料
        2 方法
    结果
        1 基本情况
        2 死胎死产组与正常妊娠组单因素分析
        3 死胎死产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讨论
        1 云南地区死胎死产流行病学
        1.1 基本情况
        1.2 云南省不同地区死胎死产率差异较大
        1.3 云南省不同民族死胎死产率不同
        2 死胎死产危险因素
        2.1 居住地
        2.2 孕妇年龄
        2.3 孕妇BMI
        2.4 产前出血
        2.5 妊娠史
        2.6 贫血
        2.7 妊娠期糖尿病
        2.8 血压
        2.9 初产妇
        2.10 多胎妊娠
        2.11 辅助生殖
        2.12 胎儿相关因素
        2.13 剖宫产史
        2.14 胎盘因素
结论
建议
本研究的创新及不足之处
    1 创新之处
    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综述 死胎死产危险因素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附录

(8)64例产科急症切除子宫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附录B 综述
    参考文献

(9)低位腹主动脉球囊不同阻断时机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疗效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凶险性前置胎盘的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10)剖宫产瘢痕妊娠期待治疗的妊娠结局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剖宫产瘢痕妊娠期待治疗的妊娠结局病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仪器和诊断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CSP患者的一般情况
        2.2 CSP患者的妊娠结局
第二部分 剖宫产瘢痕妊娠期待治疗的妊娠结局:系统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2.3 纳入文献妊娠结局
        2.4 母儿临床结局
        2.5 Meta分析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3.1 CSP的发展趋势
    3.2 CSP的诊断和病因
    3.3 CSP的临床表现
    3.4 CSP与胎盘植入的关系
    3.5 CSP期待治疗至孕晚期的产前处理
    3.6 CSP期待治疗的妊娠结局
    3.7 两组患者妊娠结局比较
    3.8 CSP患者期待治疗的条件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四、前置胎盘105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平衡稳态自由进动序列与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在妊娠晚期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诊断中的应用[J]. 陈乾坤. 中国医学工程, 2021(07)
  • [2]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预置封堵术应用于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疗效的Meta分析[D]. 冯玥莹. 南昌大学, 2021(01)
  • [3]10年前后非适于胎龄早产儿高危因素分析[D]. 刘艳. 吉林大学, 2021(01)
  • [4]剖宫产术后憩室形成对辅助生殖助孕妊娠结局的影响[D]. 王丝丝. 汕头大学, 2021(02)
  • [5]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D]. 罗荣光. 南昌大学, 2020(08)
  • [6]胎盘植入患者的临床特征、围产期结局相关因素及其预后预测模型构建和优化 ——一项大样本的队列研究[D]. 钟柳英.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7]基于纵向队列死胎死产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 杨雁鸿.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8]64例产科急症切除子宫的临床分析[D]. 王峰. 蚌埠医学院, 2020(01)
  • [9]低位腹主动脉球囊不同阻断时机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疗效的对比分析[D]. 王小欢. 郑州大学, 2020(02)
  • [10]剖宫产瘢痕妊娠期待治疗的妊娠结局分析[D]. 张敬丽. 河南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前置胎盘105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