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炼油行业的困境

韩国炼油行业的困境

一、韩国炼油业的困难(论文文献综述)

张东明,杨曼婷[1](2021)在《韩国应对新冠疫情冲击的社会经济政策及其绩效分析》文中指出新冠病毒疫情对韩国社会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韩国政府采取了多方面的社会经济政策防控疫情,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也存在着教训。政府在疫情发生时快速响应,启动公共卫生防疫体系,是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重要因素。但是在宗教活动中多次发生集体感染,是值得总结的教训。为了应对新冠疫情对社会经济的冲击,韩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较好地控制了疫情在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扩散和蔓延;同时,积极采取扩大财政预算、促进对外贸易、扶持受疫情严重影响的产业以及宽松的货币政策等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以及稳定就业、发放灾害补助、支援企业发展等微观经济措施,恢复经济发展。

张威[2](2016)在《我国石油流通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主要采用归纳演绎、对比分析、实证分析和专家咨询等研究方法,结合政府规制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市场失灵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等相关理论,深入分析研究了中国石油流通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存在问题和国外发展模式等。从理顺流通与生产的关系入手,完成了对石油流通主要管理环节的系统分析。从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入手,着力理清政府管理的边界。从国内国际市场一体化发展的角度入手,强化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引进来”与“走出去”融合发展,形成了我国石油流通管理体制改革策略。本文的主要结论包括:一是我国石油流通领域经过多轮改革和政策调整,市场化程度有所提高,主体日趋多元化,市场管理逐步规范,对我国石油流通行业规模、市场结构、价格体系、储备体系和市场体系建设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二是我国石油流通市场的开放度仍有待进一步提升。政府在经营主体的资质管理、价格管理方面管控措施严格。流通与生产的关系尚未理顺,原油开采、炼化等非流通环节的管理措施仍对流通管理具有影响。这对保障市场秩序稳定具有积极意义,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市场经济发展,抑制了发展活力。三是从国际趋势看,扩大市场开放,降低政府干预度,促进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格局已是各国石油流通管理的大势所趋。我国也应该顺应这种发展趋势,理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明确政府管理的边界,强化资质管理、放开价格管理、加强储备管理、完善市场体系,规范行业秩序。四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未来应从完善市场准入机制、改革石油定价机制、提高监管水平、优化财税调控机制、加强储备能力建设、完善市场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入手,深化石油流通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强化政府事中事后监管职能,保障石油供应安全,提升石油流通现代化水平,促进石油流通绿色低碳、均衡协调发展,构建新形势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石油流通体系。

邓莹[3](2012)在《中韩产业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文中认为中国和韩国是东北亚重要经济合作伙伴。中韩建交后,两国经贸合作发展及其迅速。目前两国已发展成为战略伙伴关系,双边贸易额增长迅速,结构不断优化。金融危机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进程加快。中日韩作为东北亚的重要国家,也已经开始了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中日韩自贸区研究工作已经完成,并确定将于2012年宣布进入谈判。研究中韩的产业竞争性和互补性状况及其变动趋势,对有关自贸区的谈判和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中韩贸易发展情况,利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互补性指数研究两国的产业间竞争和互补性;利用产业内贸易指数研究了产业内的互补性。研究发现:1.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有竞争优势,韩国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有竞争优势,中韩互补性产业多于竞争性产业;2.中韩贸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但产业内互补性也较强;3.中国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竞争力增强,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力减弱,中韩自贸区谈判难度较五年前、十年前加大;4.中韩产业竞争和互补主要由两国自然资源、劳动成本和科技水平差异、韩国对中国直接投资和中国收入水平增加引起;5.长期中韩产业将由互补转向竞争,自贸区建立谈判难度增大,阻碍两国获得因合作带来的福利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互补性产业减少将使得中韩通过建立自贸区而获得的收益相对降低。为了避免谈判难度增加,收益相对降低,本文建议尽快建立中韩或者中日韩自贸区,并可为农产品设立过渡期,同时通过产业转移和科技创新保持和提高中国产业竞争力。

侯小芹[4](2011)在《成品油销售价格规制研究》文中指出石油作为一种最基本的能源,其使用范围覆盖了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关系着整个国家经济命脉发展的行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石油的战略性地位日益突出,因此促使了各国展开了对石油的激烈竞争,国际石油市场和石油价格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波动。对于全世界不同的国家,其石油价格的形成机制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目前很多国家对其国内石油市场的形成机制主要有两种:市场竞争形成价格和国家定价。第一种市场竞争机制多是在经济较发达,市场和竞争机制比较完善的国家;而对于国家定价这样的方式多在发展中国家采用,对于这些国家,国际市场油价的变化及国内石油的供求关系不完全成为国内石油定价的因素,政府的行政行为才是其最关键的因素。我国于2008年颁布实施了《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成品油价格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在这项新的定价机制下,我国石油市场及油价的安全有了一定的保证,油价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为石油竞价机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始。但我们应该看到的是,我国现行的石油定价机制及其配套措施,例如价格规制的独立性、价格规制依据的不规范、价格规制时间的滞后性等,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不适应我国石油市场的具体国情,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油价的市场化改革。在国际石油市场剧烈变动和我国油价改革进入关键时期的大环境下,怎么样选择一个适合我国具体国情的石油定价改革道路是政府目前最重要的任务。文章以政府规制、价格规制等理论为基础,回顾了我国成品油销售价格政府规制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我国政府规制下成品油定价机制存在的问题,并得出产生其问题的主要原因。借鉴美国、日本和韩国成品油价格政府规制改革的经验,探究出从多方面去完善我国政府规制下的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对策方法。

张瑶[5](2011)在《我国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缺陷及对策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石油是现代生产生活和社会文明的基础,是国民经济运行的基础能源和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关系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石油价格的波动对国际和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成品油作为日常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其价格的合理程度对国民经济运行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大多数产业相似,我国的石油行业经历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环境不断发展的改革历程。目前我国的成品油价格机制,价格参考因素的结构设计不够透明,利益集团的参与也使得定价机制受到影响。从根本上来看,虽然成品油价格逐步与国际市场价格进行联动,但时间滞后,定价机制仍然是政府指导定价下的企业定价。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运用基本经济学原理,从理论上对成品油价格机制进行社会福利分析。在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发生变动,但尚未迅速作用于国内油价时,就会存在一个对于国际市场油价的短期预期。这种短期预期的存在,会使垄断厂商在预期油价不同方向变动的情况下做出反应。通过分析,汇总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福利变动情况,可以得出,在预期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和下跌的两种情况下,部分消费者剩余会转移到国内及国外的垄断厂商手中,整个社会存在福利损失。其次本文运用VAR模型,实证印证了国内成品油价格受到国际原油价格变动预期的影响,而国内市场真实需求和成品油加工成本不是国内成品油价格变动的主因。由于短期内理性预期的存在,产生了人为地囤积和抛售,造成成品油价格未能反映客观市场情况,影响了成品油价格的合理性,给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不利影响。汇总分析目前世界各国成品油价格的形成机制,主要有两种:一是靠市场竞争形成;二是由国家定价,总的趋势为不断向市场化过渡。通过借鉴两种定价机制,本文认为在国内汽、柴油出厂价方面,可以加大与国际市场联动密切程度,开放价格,缩短直至消除调整期,从而消除由于间接接轨带来的短期投机行为和价格变动滞后。对下游批发零售环节,目前实施的是英国的最高限价模式,这对于保证零售市场价格稳定、促进竞争环境形成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按照成品油的不同用途,需要实施不同的接轨步骤。区分汽油、柴油二者的不同用途和特性,可先对汽油定价实施开放,观察并总结经验,再对柴油价格实施由管制到逐步放开的改革路程。同时,需要完善定价机制的其他配套措施,完善经济合理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发展完善石油期货市场,促进形成竞争格局,打破垄断,才能更好地完善成品油价格机制。

宋兆兰[6](2010)在《韩国炼油工业困难重重》文中研究指明尽管有迹象显示韩国经济正在从2008~2009年经济衰退中快速复苏,但韩国炼油工业仍然面临着重重的困难。炼油毛利的低迷导致韩国各大炼油商在2009年交出了一份令人失望的答卷。众多内部和外部的因素预示着韩国炼油工业面临的困境仍将持续。

李军[7](2010)在《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和市场行为分析 ——基于新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应对国际市场信息变动较为迟缓,无法及时、准确反映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市场的影响,也无法反映出国内成品油市场的供需状况,与现实严重脱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成品油市场的发展。近期国际石油价格的频繁波动凸显出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弊端,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呼吁市场化的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出台。在这样的新的经济环境、市场化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和竞争环境下,成品油企业怎样选择市场行为呢?本文利用新产业组织学的双向、动态SCP框架,以现有市场结构、规制政策和市场绩效为起点,利用博弈论的方法建立模型,研究市场化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下市场参与者的行为选择,以此对市场结构调整、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提出政策建议。

刘建[8](2010)在《国际油价波动冲击的缓冲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我国的原油和成品油消费量也逐年快速增长,成为继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并且供需缺口越来越大,原油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2009年已经超过了50%的国际警戒线),超过一半的原油需求要依赖进口。因此,国际油价波动必然会对国内经济产生越来越大的冲击。而近年来的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剧烈程度超出人们的预料。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迅猛发展,国际油价的金融属性正在不断得到强化,期货投机和美元汇率对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越来越大。在这种背景下,解决我国应如何有效缓冲国际油价波动冲击这一问题对制定我国长期石油发展战略、保障石油安全和经济稳定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目前国内外已有的文献研究,本文在理论和实证研究方面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探索:首先,弄清这一外生冲击的“源头”:对推动国际油价波动主要因素的实证分析;其次,认识国际油价波动冲击的现状及传导机制;再次,分析政府目前的应对措施及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别国经验,提出缓冲国际油价波动冲击的对策建议。为此,本文框架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为导论,讲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并概括出全文的研究思路和创新点;第二章为国际油价波动的主要动因分析,对推动国际油价波动的市场供求、期货投机、美元汇率等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为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经济冲击的经验分析和传导机制分析,并详细分析了我国目前应对国际油价冲击的主要措施(即政府调控下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第五章为世界各国应对国际油价冲击的经验借鉴;第六章为缓冲国际油价波动冲击的政策建议,就我国如何有效防范和应对国际油价冲击进行了详细的对策分析。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本文发现:(1)原油期货投机力量已成为推动国际油价波动的重要原因。除了国际油价波动自身,期货投机在短期内的影响最大(贡献率达15%,超过了市场需求因素),但在三个月后其影响逐步下降;长期内,市场需求因素则成为推动国际油价波动的最主要原因,但投机因素仍然对其具有显着影响(其9个月内的贡献率仍保持在10%左右)。此外,美元汇率的变动也显着影响着国际油价的变动,而市场供给和原油储备的影响则相对较弱。(2)国际油价波动会对国内经济造成显着冲击。国际油价上涨不仅会直接导致我国产出水平的下降和物价水平的提高,而且还可能会通过引起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实施和汇率贬值对产出水平产生间接影响;由于政府对油价的调控,国际油价波动对国内经济的冲击有所降低,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国际油价的冲击并没有能够显着降低我国的能源消耗强度,反而与之呈显着正相关关系,即国际油价波动冲击未能有效刺激国内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3)从我国目前应对国际油价波动冲击的措施来看,在国内石油储备体系和期货市场尚未健全情况下,政府调控下的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成为缓冲国际油价冲击的主要政策工具,短期内它具有一定程度的缓冲作用,但却不利于我国长期应对国际油价冲击能力的提高。2009年新实施的成品油价格机制缩小了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变化之间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国内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消费结构转变,有助于长期内规避石油价格风险,但仍未能充分反映我国石油的供需关系,缺乏对国际原油价格的主动影响力,需要进一步改革与完善。(4)从其他国家的政策实践经验来看,缓冲国际油价波动的短期机制主要包括利用完善的石油储备体系及发达的期货市场来规避价格风险,长期缓冲机制则是在市场化定价机制下,利用市场机制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其利用效率,并通过完善的石油税收体系调节供求行为。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了包括积极利用石油期货市场、完善石油储备、推进成品油定价体制改革和石油税收体系在内的一揽子应对措施。首先,为提高我国应对短期国际油价波动冲击的能力,我国应加快石油储备体系和期货市场建设、增强对国际油价波动的定价权和规避风险能力,也减少成品油定价机制所承担的“缓冲短期国际油价冲击”的职能。在此基础上,政府应加快成品油定价机制市场化改革步伐,使其体现原油成本的长期变动趋势,以发挥价格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市场调节功能,以逐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不断增强我国长期内应对国际油价冲击的能力。最后,应加快完善我国原油和成品油生产与消费领域的税收体系,实现利用税收工具对石油市场供求行为的有效调节,形成应对国际油价波动冲击的长期机制。

张丽雪[9](2007)在《国际油市变动下中国石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关系到一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近几年来,国际石油市场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各国间对石油的争夺越来越激烈。同时,国际油价也呈现出了剧烈波动的态势,对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等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原来的石油价格形成机制在国际油价波动的冲击下显现出了许多问题。社会开始更加关注中国的石油价格以及价格形成机制问题,对其石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方向、方式等问题的探讨也开始逐渐深入。2006年初,国内开始了自1998年以来的第四次石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此次改革相应地调整了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将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成品油价格挂钩改为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挂钩。同时,按照国际油价走势,在一年内三次调整了国内成品油的价格水平。此外,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的改革配套措施,作为本次油价形成机制改革的必要补充。这次改革的最终方向就是中国石油价格的完全市场化。经过一年多的运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新的石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石油市场及价格运行较为平稳,为改革的深入进行创造了良好开端。但同时,目前中国石油价格形成机制以及其他一些方面,如石油流通体制、安全保障体系、法律环境等,仍存在着不适应当前国际石油市场环境以及阻碍石油价格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的问题。对于正处于油价改革关键时期的中国来说,在国际油价波动走高及国际石油市场不断变化的大背景下,如何根据国际石油市场的变化以及中国的基本国情,深化石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是政府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总的来看,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文章第一部分,首先基于对石油价格形成机制一些基础概念的理论分析,指出石油价格的形成和变化不仅受成本、供求、市场竞争、国家政策、汇率及技术进步等方面的制约,而且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还受地缘政治以及投机炒作、人们的心理预期等因素的影响。之后简要介绍了目前国际石油定价机制的相关情况,其中包括国际原油和成品油价格的定价机制。接着在第二部分,回顾了中国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经历的从国家定价到多种价格形式并存,再到价格并轨,直至与国际接轨的四个阶段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各阶段的主要特征,并对目前中国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其中包括原油定价原则及成品油定价原则,另外还特别提到了现阶段油价改革的四个相关配套措施。文章第三部分对现阶段中国石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所取得的成效,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指出了当前国内环境中对于中国油价改革有利和不利的方面,以及深化石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必要性。在第四部分,通过对美国、俄罗斯、欧洲国家、日本、韩国、印度及新加坡等国家,在石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和管理方面的介绍和研究,找出他国的经验和教训,以对中国石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有所借鉴和启示。文章在最后一部分,结合近年来国际石油市场在价格波动、供需调整、价格决定及影响因素、以及石油争夺、替代能源利用等方面变化的实际情况,指出在国际石油市场发生新变化的情况对中国石油价格形成机制进行市场化改革带来的挑战。并在最后重点探讨了深化中国石油价格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的方式和途径,提出了相应的观点和建议:应按照本国国情,逐步加大石油定价机制的市场化程度;进一步完善稳定石油市场和油价的调控体系,适时恢复国内原油、成品油期货市场,并继续加紧建立中国石油战略储备;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竞争,打破石油行业的垄断格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和财政货币政策,为实现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的完全市场化提供前提和保证。本文通过对国际石油市场新变化下中国石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进行了阶段性研究,以期望对今后深入推进改革有所帮助。

刘德成[10](2006)在《石油安全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石油是全球性的重要战略物资,是产油国的“致富之源”,是消费国的工业“血液”,是支撑世界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能源资源。石油安全是各国资源安全之首,是国家安全和防务之必须。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以后,几乎所有国家都把石油安全置于能源战略的核心位置。石油安全问题成为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也不例外。因此,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价值。但是,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晚,力量比较薄弱,目前系统性成果不多。这就是本文的研究目的之所在。据专家预测,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包括煤炭、天然气等大宗能源尚都无法完全替代石油;在未来的30年左右,石油依然是人类最主要的能源资源。受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影响,石油与世界经济、政治、外交和军事的关系更加密切,围绕石油展开的国际竞争变得异常激烈。从世界石油安全形势来看,石油需求日益增长,供给能力增长不足,储采比下降,石油地缘政治斗争日趋激烈,运输通道安全问题比较突出,石油供需多元化格局逐渐呈现,世界石油价格的不确定性因素进一步增强。伊拉克战争后,美国对国际石油市场的控制能力明显增强。如何处理与美国的能源合作关系,成为石油需求国面临的重要课题。可以说,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世界石油安全保障在总体缓和中隐藏着更多复杂的因素。能源需求国对外能源合作面临更多选择,但同时能源外交棋局也更加复杂,博弈变数更多。因而,进行对外能源合作需要在大棋局下做通盘考虑。从我国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和贸易大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石油需求与日俱增。1993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后,原油进口逐年增大,由1996年的2262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1.27亿吨。未来15年内,我国国民经济将以7%左右的速度增长,预计原油需求将以4%左右的速度增加,同期国内石油产量增长速度却只有2%左右,低于石油需求增长速度,国内石油供需缺口将逐年加大,对国外石油的依赖程度日益提高。国际石油市场动荡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影响程度将不断加深。目前,由于我国存在石油资源不足、对外依存度高、石油储备刚起步、预警系统不完善、抵御风险能力差等问题,在未来世界石油格局中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石油安全形势非常严峻。我们应该从保障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大局出发,加强对石油安全问题的系统性研究。只要认识正确,措施得当,石油安全问题是可以得到妥善解决的。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石油安全战略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国内环境与国际环境,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筹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体制创新,加大勘探开发力度,注重节约环保,加强国际合作,坚持多元化发展,建立健全石油储备,发展替代能源,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这是本文的研究结论。人类对石油安全问题的关注,主要缘于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从那以后,各国学者开始研究石油经济与石油安全问题。但过去对石油安全问题的研究,主要局限于现象的描述和对实践问题的探讨,据笔者所知并没有上升为系统的理论构建层次。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之处在于以下几点:

二、韩国炼油业的困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韩国炼油业的困难(论文提纲范文)

(1)韩国应对新冠疫情冲击的社会经济政策及其绩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韩国疫情基本情况与政府管控对策
    (一) 韩国疫情的起始与发展
    (二)韩国疫情现状
    (三)韩国政府管控疫情的制度、机构与措施
二、宏观经济政策措施
    (一)扩大财政预算
    (二)促进对外贸易
    (三)扶持受疫情严重影响的产业
    (四)宽松货币政策
三、微观经济政策措施
    (一)稳定就业
    (二)发放灾害补助
    (三)支援企业发展
四、2021年韩国经济政策计划及发展展望
    第一,处理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
    第二,力推经济好转。
    第三,支持实体经济和地方经济。
    第四,推动产业创新,培育未来增长引擎。
    第五,坚持可持续发展。
    第六,追求包容性、公平性。
结 语

(2)我国石油流通管理体制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概念界定与研究范围
    1.3 石油流通管理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 创新成果
2 中国石油流通管理体制现状
    2.1 中国石油流通管理体制沿革
    2.2 石油流通管理体制对石油流通行业的影响
    2.3 石油流通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2.4 本章小结
3 石油流通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3.1 市场失灵理论
    3.2 政府规制理论
    3.3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3.4 产业组织理论
    3.5 相关理论对中国石油流通管理体制改革的启示
    3.6 本章小结
4 重大政策性案例的实证分析
    4.1 关于清理整顿小炼油厂和规范原油成品油流通秩序意见
    4.2 《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和《原油市场管理办法》
    4.3 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
    4.4 本章小结
5 国外石油流通管理模式
    5.1 美国石油流通管理模式
    5.2 法国石油流通管理模式
    5.3 日本石油流通管理模式
    5.4 韩国石油流通管理模式
    5.5 德国石油流通管理模式
    5.6 世界石油流通管理改革的趋势
    5.7 基本经验与启示
    5.8 本章小结
6 石油流通管理体制改革策略
    6.1 基本取向
    6.2 基本原则
    6.3 主要目标
    6.4 具体措施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存在不足和今后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中韩产业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方法和文章结构
    1.3 创新点及不足
    1.4 文献综述
2 理论基础
    2.1 比较优势理论
        2.1.1 静态比较优势理论
        2.1.2 动态比较优势理论
    2.2 国际产业转移理论
        2.2.1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2.2.2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2.2.3 国际投资发展周期理论
        2.2.4 中心外围论
        2.2.5 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2.2.6 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论
        2.2.7 梯度推移理论
    2.3 产业内贸易理论
        2.3.1 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理论
        2.3.2 异质产品产业内贸易理论
        2.3.3 跨国生产与产业内贸易
        2.3.4 需求相似理论
3 中韩贸易发展概况
    3.1 中韩经贸合作发展历程回顾
        3.1.1 起步阶段
        3.1.2 平稳发展阶段
        3.1.3 快速发展阶段
        3.1.4 成熟发展阶段
    3.2 中韩贸易发展态势分析
        3.2.1 中韩贸易总额
        3.2.2 中韩贸易结构
        3.2.3 中韩贸易依赖度
4 中韩产业竞争性和互补性分析
    4.1 中韩产业竞争性分析
        4.1.1 出口相似程度比较
        4.1.2 显性比较优势分析
    4.2 中韩产业互补性研究
        4.2.1 互补性静态研究
        4.2.2 互补性动态研究
    4.3 中韩产业内贸易研究
    4.4 中韩产业竞争性和互补性原因分析
        4.4.1 产业间竞争性和互补性原因
        4.4.2 产业内互补性原因分析
    本章结论
5 中韩产业竞争性和互补性发展趋势
    5.1 产业间将由互补转为竞争
        5.1.1 资源密集型产业竞争格局基本不变
        5.1.2 劳动密集型产业互补性减弱
        5.1.3 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竞争性加强
    5.2 产业内互补性增强
6 政策建议
    6.1 设立农产品降税过渡期和加强农业投资合作
    6.2 尽快建立 FTA,降低谈判难度,防止韩国边缘化
    6.3 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适当转移,提升竞争优势
    6.4 中国企业应加快自主创新,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应对自贸区挑战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详细摘要

(4)成品油销售价格规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内外关于政府规制的研究
        1.2.2 国内外成品油销售价格规制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政府规制及价格规制的一般理论
    2.1 政府规制的一般理论
        2.1.1 政府规制的内涵
        2.1.2 政府规制失灵理论
    2.2 价格规制的一般理论
        2.2.1 价格规制的内涵
        2.2.2 价格规制的依据
        2.2.3 价格规制的双重目标
    2.3 成品油价格规制的一般理论
        2.3.1 成品油价格规制的依据
        2.3.2 成品油价格规制的失灵
        2.3.3 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
第3章 我国成品油销售价格规制的现状
    3.1 我国成品油销售价格规制的发展过程
    3.2 我国成品油销售价格规制的现状
    3.3 我国成品油销售价格规制存在的问题
        3.3.1 政府规制下成品油价格过高
        3.3.2 成品油销售价格规制依据的不规范
        3.3.3 政府规制下成品油销售价格时间变动滞后
        3.3.4 成品油价格规制的不透明
    3.4 我国成品油价格规制存在问题的原因
        3.4.1 成品油市场主体的单一化
        3.4.2 成品油价格规制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
        3.4.3 政府规制机构规制失灵的存在
第4章 国外成品油价格规制的经验借鉴
    4.1 国外对于成品油价格规制改革的经验
        4.1.1 美国成品油价格规制改革的经验
        4.1.2 日本成品油价格规制改革的经验
        4.1.3 韩国成品油价格规制改革的经验
    4.2 国外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4.2.1 逐步放松政府管制以促进成品油市场化改革
        4.2.2 放松成品油市场准入规制实现竞争主体的多元化
        4.2.3 独立的油价规制机构和监管机构
第5章 完善成品油销售价格规制的对策建议
    5.1 实现成品油市场主体的多元化
        5.1.1 放松成品油市场准入机制
        5.1.2 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
    5.2 成品油价格规制依据的标准化
        5.2.1 原油成本引入国内自产石油部分
        5.2.2 参考国际成品油加工成本
    5.3 提高政府规制效率
        5.3.1 设立独立的成品油价格规制机构
        5.3.2 加强价格规制的时效性
    5.4 提高成品油价格规制的公众参与度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我国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缺陷及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问题概述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问题概述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
    1.3 研究方法及可能的创新
        1.3.1 研究方法
        1.3.2 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成品油价格机制的历史演进及相关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成品油有关概念界定
        2.1.2 成品油市场行政垄断定义
        2.1.3 成品油市场垄断性质判定
    2.2 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演进及现状
        2.2.1 中国石油行业的改革历程
        2.2.2 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演进
        2.2.3 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的现状
    2.3 相关文献综述
        2.3.1 关于改革历程的回顾
        2.3.2 关于作用效果的研究
        2.3.3 关于改进方向的讨论
第三章 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缺陷的理论分析
    3.1 国内成品油市场现状分析
        3.1.1 供需状况分析
        3.1.2 市场结构分析
    3.2 成品油定价机制的社会福利分析
        3.2.1 模型假设
        3.2.2 成品油价格机制的福利分析
第四章 成品油价格机制缺陷的实证分析
    4.1 向量自回归模型介绍
    4.2 建立模型前的准备
        4.2.1 相关假设的提出
        4.2.2 变量的选取与数据处理
    4.3 模型的构建与检验
        4.3.1 单位根检验
        4.3.2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4.3.3 协整检验与模型的构建
        4.3.4 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
第五章 我国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改进方向
    5.1 世界范围内的典型成品油定价模式
        5.1.1 两种典型定价模式
        5.1.2 典型模式的启示及借鉴
    5.2 我国成品油价格机制改进建议
        5.2.1 成品油定价方法的选择
        5.2.2 我国成品油价格机制的设定
    5.3 配套措施的完善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和市场行为分析 ——基于新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石油价格理论的研究进展
        1.2.2 石油产业组织研究的探索
        1.2.3 成品油定价机制的研究进展
        1.2.4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理论基础
        1.3.1 传统产业组织理论
        1.3.2 传统SCP范式的理论缺陷
        1.3.3 新产业组织理论
        1.3.4 博弈论
    1.4 研究内容及主要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点
2 我国成品油市场结构界定
    2.1 成品油的概念及主要产品
    2.2 我国成品油市场的演进
    2.3 我国成品油市场结构的界定
        2.3.1 市场集中度
        2.3.2 产品差别化
        2.3.3 纵向一体化
        2.3.4 进入壁垒
        2.3.5 市场供给和需求
    2.4 非政府因素——定价机制和准入条件
        2.4.1 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改革
        2.4.2 我国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具体内容
        2.4.3 完善成品油价格配套措施
        2.4.4 准入条件的调整
3 我国成品油市场绩效分析
    3.1 资源配置效率
    3.2 规模经济水平
    3.3 产业技术进步
    3.4 X-非效率
    3.5 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弊端
        3.5.1 市场配置资源功能难以在成品油定价机制中发挥作用
        3.5.2 "买涨不买落"现象发生
        3.5.3 市场价格无法真实反映我国的石油供求关系
        3.5.4 成品油定价确定过程模糊
        3.5.5 给投机活动带来机会
4 市场化定价机制下成品油市场行为分析
    4.1 成品油市场参与者的非价格行为
    4.2 市场参与者的组织调整行为
    4.3 成品油市场参与者的价格行为
        4.3.1 Bertrand价格竞争模型和Bertrand悖论
        4.3.2 我国成品油市场上的寡头价格博弈
        4.3.3 博弈结果分析
5. 国外成品油定价机制分析和借鉴
    5.1 美国
    5.2 日本
    5.3 欧洲
    5.4 韩国
    5.5 国外成品油市场管制经验借鉴
6. 结论和建议
    6.1 对成品油产业结构和定价机制调整的建议
        6.1.1 从注重反垄断结构到注重反垄断行为
        6.1.2 构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集团组织结构
        6.1.3 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市场化改革有步骤的完成
        6.1.4 在放松经济性管制的同时,强化社会性管制
    6.2 对成品油企业参与竞争的建议
        6.2.1 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6.2.2 提高国际竞争力
        6.2.3 加强非价格行为的竞争力
        6.2.4 正确处理与竞争对手的关系
    6.3 不足之处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8)国际油价波动冲击的缓冲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表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主要内容与结论
        1.2.1 研究目的和研究思路
        1.2.2 主要内容与结论
        1.2.3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推动国际油价波动的因素分析:经验研究
    第一节 国际油价波动现状分析与文献综述
        2.1.1 国际油价波动与期货投机:典型事实
        2.1.2 文献综述
    第二节 国际油价的影响因素:基本模型
        2.2.1 消费者行为分析
        2.2.2 生产者行为分析
        2.2.3 纯粹的市场投机者行为分析
        2.2.4 原油现货价格的决定
    第三节 期货投机与国际油价波动:经验研究
        2.3.1 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2.3.2 实证分析结果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经济冲击的经验分析
    第一节 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3.1.1 文献综述
        3.1.2 模型的建立及数据说明
        3.1.3 实证分析结果
        3.1.4 结论
    第二节 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物价水平的影响
        3.2.1 文献综述
        3.2.2 模型的建立
        3.2.3 实证分析结果
        3.2.4 结论
    第三节 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
        3.3.1 文献综述
        3.3.2 实证模型的建立
        3.3.3 模型结果及分析
        3.3.4 结论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际油价波动冲击的传导机制分析
    第一节 国际油价波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渠道分析
        4.1.1 通货膨胀效应
        4.1.2 对经济增长的冲击
        4.1.3 对经济运行效率和增长方式的影响
        4.1.4 货币政策效应
    第二节 国际油价波动冲击的传导机制分析
        4.2.1 国内外油价变化的比较分析
        4.2.2 国内外油价波动的相关性:基于文献研究的分析
        4.2.3 国际原油价格与进口原油价格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的现状分析
        4.3.1 国内原油定价体系
        4.3.2 国内成品油定价体制
        4.3.3 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功能分析
        4.3.4 现行成品油定价体制的缺陷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世界各国应对国际油价冲击的经验借鉴
    第一节 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体系概况
        5.1.1 国际石油市场体系
        5.1.2 国际石油价格体系
    第二节 美国的成品油价格体系与缓冲油价冲击的政策机制
        5.2.1 美国成品油价格的形成机制
        5.2.2 美国政府对成品油价格的监管——税收调节
        5.2.3 美国缓冲国际油价冲击的石油储备体系分析
        5.2.4 结论
    第三节 日本的成品油价格体系与缓冲油价冲击的政策机制
        5.3.1 日本成品油价格的形成机制
        5.3.2 日本政府对成品油价格的监管
        5.3.3 日本缓冲国际油价冲击的政策体系
        5.3.4 结论
    第四节 其他国家的石油安全政策机制
        5.4.1 韩国成品油价格体制的改革经验
        5.4.2 欧洲国家缓冲国际油价冲击的政策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缓冲国际油价波动冲击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充分利用期货市场
        6.1.1 建立石油期货市场的必要性
        6.1.2 我国石油期货交易概况
        6.1.3 推出和建设石油期货市场
    第二节 建立完善的石油储备体系
        6.2.1 石油储备体系的功能
        6.2.2 我国石油储备体系的现状分析
        6.2.3 完善石油储备体系的政策建议
    第三节 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最优方案设计
        6.3.1 成品油定价机制的作用
        6.3.2 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改革步骤和方向
        6.3.3 石油市场多元化改革的同步进行
    第四节 完善石油税收体系
        6.4.1 石油税收体系的功能
        6.4.2 完善我国税收体系的必要性
        6.4.3 完善石油税收体系的政策建议
    第五节 其他方面的政策分析
        6.5.1 加强能源自主开发和实施石油供应多元化战略
        6.5.2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和利用效率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9)国际油市变动下中国石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相关问题概述
    (一) 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的内涵与构成
    (二) 影响石油价格变动的因素
        1. 成本
        2. 供求关系
        3. 市场竞争程度
        4. 国家经济政策
        5. 汇率
        6. 技术进步
        7. 产品的特殊性
    (三) 国际石油定价机制概况
二、中国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的发展过程和现状
    (一) 中国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的发展过程
        1. 第一阶段:完全计划体制下的单一价格阶段(1960-1981)
        2. 第二阶段:多种价格形式并存阶段(1981-1994)
        3. 第三阶段:国家统一定价即价格并轨阶段(1994-1998)
        4. 第四阶段:与国际油价接轨阶段(1998-今)
    (二) 中国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的现状
        1. 原油价格定价原则
        2. 成品油价格定价原则
        3. 相关配套措施内容
三、现阶段中国石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成效及问题
    (一) 新的石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以来取得的成效
        1. 成品油价格与“原油价格”挂钩更符合中国石油市场的实际情况
        2. 成品油价格运行平稳,相关配套措施顺利实施
        3. 2006 年年底放开了国内石油的批发经营权
        4. 在推出燃料油期货三年之际,上海石油交易所重新开业
        5. 酝酿多年的“燃油税”改革方案正处于完善阶段
        6. 国家石油战略储备计划正在有序推进
    (二) 目前中国石油价格形成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必要性
        1. “原油成本定价”的方式存在一定缺陷
        2. 国内成品油价格的时滞效应仍然存在
        3. 中国尚未建立缓冲石油价格剧烈波动的应急避险体系
        4. 中国的石油战略储备量仍然相对较低
        5. 中国虽然是石油消费大国,在国际市场上却缺乏定价权
        6. 国内石油行业的垄断格局持续强化
        7. 目前国家有关石油行业和市场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8. 税收在石油价格中所占比例非常小,不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四、一些国家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的启示
    (一) 美国
    (二) 俄罗斯
    (三) 欧洲国家
    (四) 日本
    (五) 韩国
    (六) 印度
    (七) 新加坡
五、国际石油市场新变化下中国石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面临的挑战和深化改革的途径
    (一) 国际石油市场新变化下中国石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面临的挑战
    (二) 深化中国石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途径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10)石油安全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序言
    一、研究意义
    二、石油安全问题研究述评
    三、研究思路、框架与方法论
第一章 石油概述
    第一节 石油的基本概念
        一、石油的起源
        二、石油的组成
    第二节 石油的属性
        一、石油的自然属性
        二、石油的经济属性
    第三节 石油的重要地位
        一、石油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
        二、石油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三、石油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
        四、石油在军事国防中的地位
第二章 石油危机问题研究
    第一节 石油危机理论问题探讨
        一、石油危机的概念
        二、石油危机成因理论
        三、石油危机的本质
    第二节 石油危机的历史与未来
        一、第一次石油危机(1973 年至1974 年)
        二、第二次石油危机(1979 年至1980 年)
        三、第三次石油危机(1990 年至1991 年)
        四、高油价时代来临(2000 年以来)
        五、未来石油危机
    第三节 石油危机的影响
        一、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二、对石油石化行业的影响
        三、对其他相关行业的影响
        四、对世界政治的影响
        五、对世界军事的影响
    第四节 石油危机的治理与调控
        一、历史上石油危机的治理特点和 IEA 的作用
        二、对石油危机的预防性治理特点
        三、石油危机治理的未来
第三章 石油安全问题研究
    第一节 一般安全理论
        一、传统安全
        二、非传统安全
    第二节 石油安全的概念和内涵
        一、石油安全问题的提出
        二、石油安全的概念
        三、石油安全的内涵
        四、石油安全的本质
    第三节 石油安全要素
        一、供给安全
        二、需求安全
        三、价格安全
        四、石油储备
        五、通道安全
        六、设施安全
    第四节 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石油安全战略
        一、美国石油安全战略
        二、欧盟石油安全战略
        三、日本石油安全战略
        四、俄罗斯石油安全战略
        五、印度石油安全战略
        六、韩国石油安全战略
        七、石油输出国的石油安全战略
        八、世界石油安全战略总体发展趋势
    第五节 世界石油安全环境分析
        一、世界石油供求分析
        二、世界石油运输通道安全分析
        三、世界石油安全的地缘政治环境分析
        四、世界石油安全总体形势分析
第四章 中国石油安全问题研究
    第一节 中国石油供求分析
        一、中国石油需求分析
        二、中国石油供给分析
        三、中国石油进出口分析
    第二节 中国石油安全形势分析
        一、影响中国石油安全的国内因素分析
        二、影响中国石油安全的国际因素分析
    第三节 中国石油安全战略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主要原则
        三、主要目标
    第四节 中国石油安全战略的主要内容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二、完善石油价格机制
        三、深化石油流通体制改革
        四、加强石油资源勘探开发
        五、实现石油进口来源多元化
        六、实现石油进口通道多元化
        七、建立健全石油储备体系
        八、积极开展石油外交
        九、加强国际合作
        十、节约石油资源
        十一、发展替代能源
        十二、培育中国的跨国石油公司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四、韩国炼油业的困难(论文参考文献)

  • [1]韩国应对新冠疫情冲击的社会经济政策及其绩效分析[J]. 张东明,杨曼婷. 日本研究, 2021(01)
  • [2]我国石油流通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 张威.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05)
  • [3]中韩产业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D]. 邓莹.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2(03)
  • [4]成品油销售价格规制研究[D]. 侯小芹. 湖南大学, 2011(03)
  • [5]我国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缺陷及对策分析[D]. 张瑶. 山东大学, 2011(04)
  • [6]韩国炼油工业困难重重[J]. 宋兆兰. 中国石化, 2010(10)
  • [7]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和市场行为分析 ——基于新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D]. 李军. 暨南大学, 2010(12)
  • [8]国际油价波动冲击的缓冲机制研究[D]. 刘建. 南开大学, 2010(08)
  • [9]国际油市变动下中国石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研究[D]. 张丽雪. 河北师范大学, 2007(08)
  • [10]石油安全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D]. 刘德成. 中共中央党校, 2006(12)

标签:;  ;  ;  ;  ;  

韩国炼油行业的困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