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拓林思在国内推出linux集群服务器(论文文献综述)
张苗苗[1](2018)在《CSCloud监控配置服务器的高可用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高可用是保证数据中心持续运行和提供不间断服务的关键技术之一,可以极大地提升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是现代数据中心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目前高可用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提供单一服务的服务器或者某一项具体的使能技术上面,缺乏对同时运行多个服务的服务器的高可用研究,这种单一的设计难以满足需要在一台服务器上运行多个服务的业务需求。本文在对现有的高可用技术研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自主研发的CSCloud云存储系统中的监控配置服务器(Monitoring and Configuring Server,MCS)的实际需求,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可以支持多服务运行的高可用方案。在该高可用方案中,依据对MCS的业务划分、高可用设计原则以及系统扩展性方面的考虑,将其分成集成资源层和数据资源层分别做高可用。集成资源层包括存储资源、监控资源与web资源,通过采用双机热备模式并结合虚拟IP等使能技术,将多个业务资源整合到一个高可用环境内,实现了集成资源的故障检测、自动迁移和故障恢复,为用户提供不间断服务;数据资源层高可用设计采用数据复制来保证数据同步,并结合监控技术搭建数据高可用架构,实现了读请求的负载均衡和数据库的运行状态监测、自动迁移和故障恢复。本文在完成高可用架构的前提下,还结合MCS所带的监控系统添加了对MCS上web资源,系统负载情况等服务资源的监控和告警,从而对MCS高可用实现了双重保证。本文所提出的高可用研究方案在MCS上得到了实现和应用,并通过模拟在实际运行环境中可能出现的故障、资源迁移等场景来进行测试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该高可用方案达到了预期效果。本文所提出的高可用方案,不仅适用于MCS,也为其它类似应用场景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杨越[2](2013)在《基于自适应小生境遗传算法的LVS负载均衡调度研究》文中提出随着Internet的发展,网络用户日益增加,需要服务器系统具有处理高并发访问的能力。目前,服务器集群是解决服务器超载问题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它将多个服务器集中起来并行工作,配合共同完成同一种服务;对客户端而言,相当于只有一台超级服务器在进行服务。其工作模式不需要更改任何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代码,可靠性强。目前服务器集群中的调度算法由于过于简单,存在扩展性较差和并行性较弱等问题,为了改善和提高集群系统性能,本文从算法和架构上对Linux虚拟服务器(Linux Virtual Server, LVS)进行了研究。首先在分析遗传算法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其在调度作业中的应用,并根据服务器负载调度的需求,选择自适应小生境遗传算法(Adaptive Niche Genetic Algorithm, ANGA)作为服务器集群的调度算法,提出了相对CPU利用率作为适应值的评价标准,并合理应用于负载均衡调度作业中;然后分析了LVS的工作原理及其缺点,对常规的服务器集群架构进行了改进,提出基于决策器训练调度序列;进而设计并实现了以下四个关键模块单元,即调度算法单元、负载均衡器(Load Balancer,LB)与决策器的通信单元、决策器与节点间的通信单元以及修改后的IP虚拟服务器(IP Virtual Server, EPVS)内核单元,并对通信协议以及工作流程做了详细的介绍。最后,通过搭建真实服务器集群平台,在LVS-NAT模式下测试了改进后的负载均衡调度系统,实验利用JMeter等压力测试软件模拟大并发,并利用Wireshark对网络数据包的流向进行监控。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案的系统平均响应时间仅为2毫秒,同时错误率趋近于0,相比改进前服务器系统性能更稳定。
刘冰[3](2012)在《集群环境下的文件调度优化研究》文中指出集群就是一组计算机或者工作站以特定的方式连结起来,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向用户提供一组网络资源和计算资源。通过集群系统,可以获得接近于超级并行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和处理能力。随着分布式技术和并行计算的快速发展,用户对集群系统的需求日益增长。集群系统提供强大计算能力的同时,面对结构复杂、节点繁多的实际状况,其系统管理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领域。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为日本富士通公司的超级集群系统设计实现的一个作业文件传输调度器。调度器主要完成作业运行所需文件传输调度优化任务,以保证系统稳定、资源负载平衡、作业按时执行的情况下,且使得作业依赖文件传输的时间最短,为作业高效执行提供强大的支撑。论文通过对当前集群环境下文件传输方案的研究和分析,并结合实际的集群架构,提出了文件分时间段传输优化算法,并设计实现了集群系统模拟实验。模拟系统包含三大模块,即主控制模块、通信接口模块和文件传输调度器模块。在主控制模块中,实现了客户端管理、节点的管理、用户提交作业的管理以及对集群系统中作业的监控和调度功能;在接口模块中,主要实现了系统控制、共享内存管理以及实现两个模块之间的数据通信功能;在文件分段传输调度模块中,实现了作业依赖文件分段传输的管理和调度。调度算法在采用经典调度算法的同时,实时地根据作业请求信息,引入时间片机制,通过各个节点之间占用时间片的时间值的比较,得出可以最早时间内完成传输任务的调度方案。另外,通过编程还实现了进程间的数据通信,利用互斥锁机制保障了进程间数据同步与安全性。最后通过一些典型的用例测试,表明计算方法正确,调度结果符合预期目标,实现了对传输时间最短的优化目标,为作业高效执行提供了良好的决策支持。
刘博[4](2011)在《集群环境中文件传输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集群系统指将一组计算机或者工作站以特定的方式连结起来,并协同完成一定的任务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计算机或者工作站可以是同构的,也可以是异构的,而系统内部的各个计算机和工作站之间可采用以太网或专用网络连接。利用集群系统,获得接近于或超过超级并行计算机的计算和处理能力的技术就是集群技术。本论文研究的是Platform公司提供给富士通公司的一项专业服务中的项目,该项目是在集群环境下,对作业的运行和文件的传输做调度策略,在保证调度不冲突的情况下,使运行的效率最高、传输的时间最短。用户根据系统的运行情况将作业提交,并根据返回的调度结果调整系统的运行时间和运行方式,最终目的是充分利用资源,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本论文中分别设计和实现了总调度模块、API模块和文件分段传输调度模块。在总调度模块中,分别实现了用户输入信息的方式、对系统中的节点进行管理、对作业进行管理以及对作业进行监控和调度等功能;在API模块中,分别实现了对系统进行控制和对共享内存进行管理的功能。在文件分段传输调度模块中,分别实现了对节点和作业进行同步和对文件的传输进行调度的功能。各个子功能模块之间相互协调,共同构成完整的系统。论文所研究的技术关键主要有进程间的数据如何进行通信;当一个线程中的数据被修改时,如何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即线程的同步方式;作业的调度策略和文件分段传输的调度策略等。通过本文的研究,最终将提高作业的运行效率和资源的利用率,以及增强系统的性能。
陈伟[5](2008)在《异构Web集群中基于动态反馈机制的负载均衡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把关键业务转移到网络上来运行,不断增长的业务量使得网络服务器不堪重负。而单纯靠增加服务器硬件设备来升级系统并不是很现实的办法,基于Web的服务器集群系统具备高可用性和负载均衡性,并且易于扩展,成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然而,如何有效利用系统范围内的资源,提高系统的吞吐率,增强集群系统平衡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集群软件中负载均衡算法的设计。本文基于Web异构集群,针对异构集群系统的资源共享和有效利用问题,设计了基于动态反馈机制的临界加速回归算法,此算法的应用使集群系统中多种资源能够协调分配,从而提高集群系统的吞吐率。本论文主要内容包括:1.介绍了集群技术的发展、分类和优越性,以及研究集群的目的。2.介绍了负载均衡实现的结构、策略、实现层次。分析了负载均衡的等效条件,给出了集群负载状况评价指标,并针对集群技术中被广泛采用的虚拟服务器技术(LVS)及负载均衡理论做了介绍。3.重点分析了实现负载均衡技术的负载调度算法,针对负载均衡优化问题,提出了动态反馈负载均衡算法-异构集群负载均衡临界加速回归算法。从而实现了系统资源的平衡使用,提高了系统对外提供服务的能力。最后在Linux虚拟服务器(LVS)中依据设计的算法,构建了真实的集群系统,进行了负载均衡算法的应用性验证,并将该方案部署到“重庆市普通高校招生考务信息平台”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验证。
易观顾问[6](2004)在《企鹅的2004:Linux市场年度商机展望》文中研究说明Linux在中国还有多大商机?这是一个让厂商和用户着急上火的问题。通过市场数据、竞争厂商、用户需求、市场格局等全方位的分析,易观顾问揭开了这个迷题。
王皓[7](2003)在《服务器打翻五味瓶》文中研究指明64位计算:引发新热点 不同于去年的至强冲击波,2003年服务器市场的焦点转向了64位计算:AMD的Opteron重锤落地,激起世界范围内超级计算系统争风吃醋大比拼的同时,也激活了业界早已被麻痹的一根神经——64位的升级是否需要32位兼容特性?代号为Madison的Intel新一代安腾2
谢茗涛[8](2000)在《拓林思在国内推出linux集群服务器》文中研究指明 拓林思公司(TurboLinux)在京宣布:拓林思公司的TurboCluster集群服务器全面进入中国。 这是世界上首家Linux厂商推出的集群服务器技术,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实用的商业集群Linux服务器。 此项技术自从今年10月底问世以来,在国外引起了轰动,并在今年11月美国Comdex展会上荣获“最佳Web解决方案”奖。 TurboLinux公司本次推出的Tur-
二、拓林思在国内推出linux集群服务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拓林思在国内推出linux集群服务器(论文提纲范文)
(1)CSCloud监控配置服务器的高可用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论文章节安排 |
第二章 高可用相关理论与关键技术 |
2.1 高可用介绍 |
2.1.1 高可用的定义 |
2.1.2 高可用实现方法 |
2.2 高可用关键技术研究 |
2.2.1 Linux虚拟IP机制 |
2.2.2 心跳技术 |
2.2.3 集群资源管理技术 |
2.3 MySQL复制技术 |
2.4 DRBD技术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MCS高可用方案研究与总体设计 |
3.1 CSCloud系统简介 |
3.2 MCS高可用方案业务需求 |
3.3 MCS高可用方案功能需求 |
3.4 MCS高可用总体方案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MCS高可用方案详细设计与实现 |
4.1 集成资源层高可用设计 |
4.2 集成资源层高可用实现 |
4.2.1 心跳传输层实现 |
4.2.2 DRBD数据同步实现 |
4.2.3 集群资源管理实现 |
4.3 数据库资源层高可用设计 |
4.4 数据库资源层高可用实现 |
4.4.1 数据库高可用环境介绍及角色分配 |
4.4.2 数据库主主复制实现 |
4.4.3 数据库高可用实现 |
4.5 MCS资源的监控实现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测试与分析 |
5.1 MCS系统仿真环境 |
5.1.1 系统环境 |
5.1.2 环境配置 |
5.2 测试目的及测试用例分析 |
5.2.1 测试目的 |
5.2.2 测试用例和测试方法 |
5.3 MCS高可用测试结果与分析 |
5.3.1 集成资源高可用测试结果与分析 |
5.3.2 数据库资源高可用测试结果与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基于自适应小生境遗传算法的LVS负载均衡调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工作与结构安排 |
1.3.1 本课题主要工作 |
1.3.2 本文结构安排 |
第2章 集群系统与负载均衡技术 |
2.1 集群系统简介 |
2.2 集群体系的分类 |
2.2.1 高性能计算集群 |
2.2.2 高可用性集群 |
2.2.3 负载均衡集群 |
2.3 负载均衡技术 |
2.3.1 负载均衡算法的分类 |
2.3.2 集群系统负载能力的评价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系统调度算法设计 |
3.1 遗传算法介绍 |
3.1.1 遗传算法的基本概念 |
3.1.2 遗传算法的优缺点 |
3.1.3 遗传算法在负载调度的应用 |
3.2 小生境遗传算法 |
3.2.1 自适应小生境遗传算法介绍 |
3.2.2 适应特征值的选取 |
3.2.3 自适应小生境遗传算法的优点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系统架构改进与实现 |
4.1 LVS简介 |
4.1.1 负载均衡器层 |
4.1.2 服务器群组层 |
4.1.3 共享存储层 |
4.1.4 LVS集群系统的优缺点 |
4.2 架构改进方案 |
4.3 动态负载均衡的设计模型 |
4.3.1 Agent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4.3.2 Alg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4.3.3 Monitor模块的设计实现 |
4.3.4 Schedule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测试结果与分析 |
5.1 测试工具介绍 |
5.1.1 JMeter简介 |
5.1.2 Wireshark简介 |
5.2 测试环境及方法 |
5.3 测试结果 |
5.4 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 |
(3)集群环境下的文件调度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背景与现状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本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集群系统管理及相关技术 |
2.1 集群系统定义及特点 |
2.2 高性能集群计算 |
2.2.1 高性能计算的概念与特点 |
2.2.2 高性能计算集群 |
2.2.3 高性能计算集群的管理 |
2.3 作业管理系统研究 |
2.3.1 发展历史与前景 |
2.3.2 作业管理的功能与特点 |
2.4 集群环境下的文件传输研究 |
2.4.1 文件传输的研究现状 |
2.4.2 文件传输优化的方向 |
2.5 调度方法研究 |
2.5.1 宏观调度算法研究 |
2.5.2 微观调度算法研究 |
第3章 文件传输优化方案的提出 |
3.1 集群环境下文件传输体系结构 |
3.1.1 集群环境下文件传输体系结构介绍 |
3.1.2 集群环境下文件传输操作过程 |
3.1.3 文件传输过程应遵守的原则 |
3.2 当前流行的文件传输方案的分析 |
3.3 文件传输优化方案的提出 |
3.3.1 文件传输方案的比较和分析 |
3.3.2 文件分时间片传输调度方法介绍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模拟集群环境下传输调度器的实现 |
4.1 系统架构与模块划分 |
4.2 集群主控制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4.2.1 客户端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4.2.2 节点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4.2.3 作业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4.2.4 作业监控模块实现 |
4.3 接口模块的实现 |
4.3.1 系统控制模块的实现 |
4.3.2 共享内存管理与同步的实现 |
4.3.3 进程间节点和作业信息同步模块的实现 |
4.4 传输调度器模块的实现 |
4.4.1 时间片参数设计 |
4.4.2 传输调度过程的设计 |
4.4.3 文件传输调度的实现 |
4.5 其他模块的实现 |
4.5.1 常用函数库模块的实现 |
4.5.2 容错处理功能的实现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测试及实验 |
5.1 实验环境 |
5.2 系统控制和管理的测试 |
5.2.1 用户输入端的测试 |
5.2.2 节点与作业管理的测试 |
5.3 文件传输调度结果的测试 |
5.3.1 独立模式下传输调度的测试 |
5.3.2 共享模式下传输调度的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4)集群环境中文件传输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及研究目的 |
1.1.1 课题的来源及背景 |
1.1.2 课题的研究目的 |
1.2 与本课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
1.2.1 集群系统及其基本原理 |
1.2.2 集群技术的国外研究现状 |
1.2.3 集群技术的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 |
1.4 本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系统的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
2.1 业务需求 |
2.2 功能需求 |
2.2.1 总调度模块需求 |
2.2.2 文件分段传输调度模块需求 |
2.3 非功能需求 |
2.4 系统的总体设计 |
2.4.1 系统关键概念 |
2.4.2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
2.4.3 总调度模块体系结构设计 |
2.4.4 文件分段传输调度模块体系结构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 |
3.1 子模块的划分 |
3.2 总调度模块的设计 |
3.2.1 用户输入子模块的设计 |
3.2.2 节点管理子模块的设计 |
3.2.3 作业管理子模块的设计 |
3.2.4 作业的监控和调度子模块的设计 |
3.3 API 模块的设计 |
3.3.1 系统控制子模块的设计 |
3.3.2 共享内存管理子模块的设计 |
3.4 文件分段传输调度模块的设计 |
3.4.1 节点和作业的同步子模块的设计 |
3.4.2 文件传输调度子模块的设计 |
3.5 其他模块的设计 |
3.5.1 用户函数库子模块的设计 |
3.5.2 错误处理子模块的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 |
4.1 总调度模块的实现 |
4.1.1 用户输入子模块的实现 |
4.1.2 节点管理子模块的实现 |
4.1.3 作业管理子模块的实现 |
4.1.4 作业监控和调度子模块的实现 |
4.2 API 模块的实现 |
4.2.1 系统控制子模块的实现 |
4.2.2 共享内存管理子模块的实现 |
4.3 文件分段传输调度模块的实现 |
4.3.1 节点和作业同步子模块的实现 |
4.3.2 文件传输调度子模块的实现 |
4.4 错误处理子模块的实现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的测试及评价 |
5.1 测试环境 |
5.2 系统的基本功能的测试及结果评价 |
5.2.1 系统提示帮助信息的测试及评价 |
5.2.2 根据系统启动参数启动的测试及评价 |
5.2.3 添加节点信息的测试及评价 |
5.3 文件传输操作测试及结果评价 |
5.3.1 独立模式作业的文件传输调度的测试及评价 |
5.3.2 共享模式作业的文件传输调度的测试及评价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异构Web集群中基于动态反馈机制的负载均衡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背景 |
1.3 发展现状及相关研究 |
1.3.1 集群技术的发展现状 |
1.3.2 集群技术的应用实例 |
1.3.3 基于Linux 的PC 集群 |
1.4 研究意义 |
1.5 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2 集群系统 |
2.1 集群系统概述 |
2.2 集群系统的分类 |
2.3 集群系统的优越性 |
2.4 研究集群的目的 |
2.5 本章小结 |
3 负载均衡理论 |
3.1 负载均衡实现结构 |
3.2 负载均衡策略 |
3.3 负载均衡实现层次 |
3.3.1 基于客户端的负载均衡 |
3.3.2 应用服务器的负载均衡技术 |
3.3.3 基于域名系统的负载均衡 |
3.3.4 高层协议内容交换技术 |
3.3.5 网络接入协议交换 |
3.3.6 传输链路聚合 |
3.3.7 带均衡策略的服务器群集 |
3.4 负载均衡的等效条件 |
3.5 集群系统负载评价 |
3.5.1 负载状况的定义 |
3.5.2 负载状况的探知 |
3.6 Linux 虚拟服务器模型 |
3.6.1 层次模型 |
3.6.2 LVS 负载调度器的结构 |
3.7 LVS 的三种负载均衡方法 |
3.7.1 VS/NAT 模式(地址转换模式NAT) |
3.7.2 VS/TUN 模式(IP 隧道模式) |
3.7.3 VS/DR 模式(直接路由模式) |
3.8 本章小结 |
4 临界加速回归算法 |
4.1 算法的优化问题 |
4.2 算法设计原理 |
4.3 异构集群临界加速回归算法 |
4.3.1 算法框架 |
4.3.2 临界回归因子 |
4.3.3 负载率计算方法 |
4.3.4 分配权值计算方法 |
4.4 本章小结 |
5 基于LVS 的实现 |
5.1 集群系统的实现 |
5.2 动态调度软件的实现 |
5.3 实际应用系统验证 |
5.4 实验结果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6.1 已完成的工作 |
6.2 进一步的工作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四、拓林思在国内推出linux集群服务器(论文参考文献)
- [1]CSCloud监控配置服务器的高可用研究与实现[D]. 张苗苗. 长安大学, 2018(01)
- [2]基于自适应小生境遗传算法的LVS负载均衡调度研究[D]. 杨越. 西南交通大学, 2013(11)
- [3]集群环境下的文件调度优化研究[D]. 刘冰. 太原理工大学, 2012(09)
- [4]集群环境中文件传输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刘博.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05)
- [5]异构Web集群中基于动态反馈机制的负载均衡的研究与实现[D]. 陈伟. 重庆大学, 2008(06)
- [6]企鹅的2004:Linux市场年度商机展望[J]. 易观顾问. 信息空间, 2004(04)
- [7]服务器打翻五味瓶[N]. 王皓. 计算机世界, 2003
- [8]拓林思在国内推出linux集群服务器[J]. 谢茗涛. 计算机与网络, 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