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畜骨综合加工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张露娟[1](2021)在《畜禽骨的综合利用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文中提出我国畜禽骨骼资源丰富,畜禽骨中含有优质的蛋白质、比例合理的脂肪酸、丰富的矿物质及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故深度开发和利用畜禽骨资源对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介绍了畜禽骨的资源概况、骨的组成和营养价值、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并展望了我国畜禽骨高值化开发应用的前景,以期为畜禽骨资源的深度开发提供参考。
孙杰[2](2020)在《高品质方便羊肉汤锅加工新工艺的研究》文中指出本文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助力偏远地区养羊业发展,解决库存并带动经济增长,实现精准扶贫,以四川省若尔盖县藏绵羊为原料,紧密结合现代化食品加工新技术,并传承川菜技艺,研究高品质方便羊肉汤锅加工的新工艺。1、通过响应面优化实验,以胶原蛋白溶出率R1和综合感官评分R2为响应值,对羊骨汤工业化熬制参数进行优化。研究表明:冷冻骨最大弯曲力1410.51N,最大压缩力2611.75N,抗弯强度42.32MPa,抗压强度26.12MPa,相对新鲜骨脆性好,容易破碎;将原料骨全破使骨髓基本暴露出来,且接触面积大、提取率更高,羊骨和猪骨以1:1复合,风味更适合本论文的研究;通过响应面实验优化得到羊骨汤熬制工艺参数:高压条件下,畜骨碎度等级为3级全破筒骨、熬制时间60min,骨水比1:3,所得骨汤胶原蛋白溶出率64.35%,感官评定为81.22分。2、对比常压与真空两种浓缩方式得到,真空浓缩在保持羊骨汤品质上效果更好;通过对旋转蒸发仪浓缩羊骨汤的研究得到:真空度为-0.09MPa,温度为70℃,转速为80r/min时,总体蒸发速率快,损失率低,浓缩羊骨汤料得率提升;通过GC-MS测定羊骨汤浓缩前后的风味物质变化可以得到,浓缩后的羊骨汤料整体风味得以保持;以蒸发速率为结果,对羊骨汤工业化浓缩参数进行正交优化实验,得到羊骨汤工业化浓缩的最佳组合为:真空度为-0.098MPa,温度为80℃,转速为90r/min。3、油炸鲫鱼汤可为羊骨汤增鲜增白。通过对鲫鱼油炸工艺中温度和时间的研究,得到实验室油炸鲫鱼的最佳工艺参数范围为:油炸温度165175℃,油炸时间3035s,工业化生产中油炸时间可适当延长;通过对油炸鲫鱼熬制工艺中熬制时间和鱼水比进行研究,得到实验室油炸鲫鱼汤熬制的最佳工艺参数范围为:熬制时间为2535min。鱼水比为1:31:3.5。4、通过比较不同解冻工艺,发现空气解冻工艺耗时8h,羊肉汁液损失率3.25%,介于水浴解冻工艺和低温高湿变温解冻工艺之间;结合质构仪,研究不同热力杀菌时间对羊肉质构和品质的影响,热力杀菌30min时,羊肉的口感非常符合人们咀嚼习惯,同时贮藏期更长,120d时菌落总数为358±18 CFU/g,TVB-N为14.80mg/100g,TBA为0.031mg/kg,pH为6.7,酸价为3.70mg/g。5、通过正交优化试验,研究了芷蔻包、丁桂包、秘制香料包、药膳包用量对复合骨汤风味的影响,得到最佳工艺参数为蔻芷包0.30%,丁桂包0.10%,秘制香料包0.50%,药膳包5.00%;通过对增白食材的研究得到,羟丙基磷酸双淀粉用量范围为0.70%0.80%。
孙亚军,张艳杰,赵会[3](2019)在《畜禽骨加工利用及其骨汤工艺开发现状》文中指出畜禽骨中蕴含着包括骨胶、矿质元素等大量有益营养成分,这些成分对人体十分有益。因此,畜禽骨具有的保健价值已经被人们广泛接受。介绍了畜禽骨及其骨汤营养价值,开发利用及研究工艺,探讨了骨汤制备工艺、产品开发、原料特点及营养特性,并针对国内外骨汤研究状况展开了叙述,希望能够在国内骨汤加工方面为食品科学工作者提供更多的帮助。
万勇斌[4](2019)在《牛骨高汤制备的研究》文中认为骨头是一种肉类加工副产物,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我国是畜牧业大国,我国的肉类总量约为8000万t,产生的骨头不计其数,约占世界肉食总产量的1/4,位居世界第一。我国的骨类物质很庞大,随着肉类加工产业及畜禽屠宰的飞速发展,副产物骨头产量也大大增加,但是因长期以来人们观念问题以及对畜骨营养价值认识的不足,导致我国畜骨的利用率较低、加工技术与装备适应差、产业化困难等问题。本文对牛骨清汤和牛骨白汤熬制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其进行氨基酸含量和挥发性物质的测定对比,对牛骨清汤和牛骨白汤滋味成分更深层次的研究提供基础。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不同抽提方式、熬煮温度和熬煮时间对牛骨清汤的品质均有显着影响(p<0.05),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Design Expert响应面优化的方法,以综合感官评分和总氮含量为响应面值,对牛骨清汤熬煮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综合比较得到最佳感官风味及营养成分的牛骨清汤熬煮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1.1、时间4.43h、温度122.0℃,总氮含量为1870.32mg/L,胶原蛋白含为59.87mg/m L,综合感官评分为22.52分。2.剪切转速、乳化压力、乳化温度和乳化时间对牛骨白汤的品质均有显着影响(p<0.05),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Design Expert响应面优化的方法,以乳化度和综合感官评分为响应面值,对牛骨白汤乳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综合比较得到最佳营养成分及感官风味的牛骨白汤乳化工艺条件为:剪切转速为5050r/min、乳化压力为18.6KPa、乳化温度为50.0℃、乳化时间97.0min,乳化度均值为0.737、综合感官评分均值为24.82分。3.分析牛骨高汤氨基酸成分及含量可知:看出牛骨清汤中7种人体所必需氨基酸中,赖氨酸含量最高,其次是缬氨酸。牛骨白汤中7种人体所必需氨基酸中,缬氨酸含量最高,其次是赖氨酸。4.利用液质联用仪测得两种牛骨高汤样品共含71种挥发性物质,其中包括烃、醇、醛、酮、酯、含硫和含氧杂环化合物及含氮化合物等物质,两个样品牛骨高汤中烃、醇、醛及含氧化合物占总量的很大部分,而酸、酮及含氮化合物含量较低。牛骨清汤较牛骨白汤所得挥发性物质更多,其中有48种物质相同。
边杨[5](2019)在《方便牛肉汤锅新产品的开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四川省凉山州的黄牛肉为原料,在传统的牛肉汤锅加工中融入现代食品新技术,在提高其风味的基础上,研发了一款由冷鲜牛肉包、调料包、嫩化包三种组合而成的方便牛肉汤锅食品。牛肉汤锅调料(底料)的研发:在传承传统牛肉汤锅的基础上,对高压熬制和常压熬制的复合骨汤进行GC-MS香味测定,发现常压熬制的复合骨汤中的香味物质有31种,且醛类、酮类、酯类香气物质较多,峰面积含量达到90.69%;高压熬制的复合骨汤检测出呈味物质33种,但是香味物质有所减少,多数物质为烃类物质,并且峰面积含量达到60.82%。证明常压熬制比高压熬制对复合骨汤的增香作用更明显。但是,高压熬制的复合骨汤总氮含量1.68mg/ml、胶原蛋白含量26.17mg/m,而常压熬制骨汤的总氮含量1.53mg/ml、胶原蛋白含量24.66mg/ml,证明高压熬制更利于骨汤中营养物质的溶出;并且,由于方便牛肉汤锅的是工业化产品,为了提高工厂生产效率,选用高压熬制方式。通过畜禽骨料配比的试验,确定了高压熬制的工艺参数:使用1-3cm的畜禽碎骨500.00g,牛棒骨与猪棒骨比例为5:5,在高压锅中熬煮50min,熬煮温度121℃,骨水比1:3。牛肉汤锅调料炒制工艺试验:对牛肉汤锅调料进行了配方设计,并对增香调料进行优化,其秘制香辛料添加量为2.00%,花椒酰胺添加量0.015%,酵母精添加量为1.50%,辣椒碱添加量0.005%。结合关键辅料的正交试验和耐热性试验,确定了牛肉汤锅调料的炒制流程及温度曲线。菜籽油升至200℃去腥冷却至150℃左右,先后加入姜蒜、豆瓣酱、甜面酱炒制,再加入辣椒、花椒,秘制香辛料等继续炒制,加入酵母精和骨浓汤,使调料发生美拉德反应,生成香气物质。确定了130℃为调料熬制起锅温度,可得到牛肉汤锅调料。牛肉嫩化剂的研发试验:采用木瓜蛋白酶、氯化钙、复合磷酸盐三种嫩化剂进行试验,探讨了对牛肉的剪切力和感官评分的影响。通过响应面复配得到新型嫰化剂,其配方是木瓜蛋白酶浓度0.10%,氯化钙浓度0.10%,复合磷酸盐浓度0.20%,使用新型嫰化剂在25℃的室温下,对牛肉嫰化10min,得到牛肉的剪切力为1.45kg,感官评价为84.93分,对牛肉有较好的嫰化效果。牛肉保鲜技术的优化试验:通过对两化学保鲜剂山梨酸钾、脱氢乙酸钠,天然保鲜剂泡椒水,乳酸链球菌素对牛肉保鲜效果的研究,在结合正交试验,得出复合保鲜剂的配方为:6.00%的泡椒水,0.05%的乳酸链球菌素、0.07%的山梨酸钾、0.04%的脱氢乙酸钠。将复合保鲜剂均匀的喷淋在牛肉中,再将牛肉用真空包装后,在0-+4℃的温度下保藏,通过测定挥发性盐基氮、杂菌总数指标,表明牛肉的保质期可延长至30天。
杨晓霞[6](2016)在《牛骨水解蛋白粉制备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试验以蒙古牛牛骨为原料,利用乙醇法脱脂,碱性蛋白酶酶解,不同类型脱腥剂进行脱腥处理,并利用正交试验对牛骨水解蛋白粉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得到了牛骨水解蛋白粉最佳制备工艺条件,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牛骨粉最佳脱脂条件:乙醇浓度95%,料液比1:15g/mL,时间9h,温度45℃,其中对骨粉脱脂率影响最大的因素为乙醇浓度。最优脱脂条件下骨粉脱脂率为90.52%;2.对胃蛋白酶、中性蛋白酶、“M”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进行筛选,得出碱性蛋白酶水解度和固形物溶出率分别为7.82%、10.35%,水解能力优于其他三种蛋白酶,确定碱性蛋白酶为水解牛骨粉所用酶;3.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牛骨粉最佳酶解条件:料液比1:12 g/mL,加酶量6000U/g,酶解时间5h,酶解温度50℃,酶解pH值为9,其中酶解温度对水解度影响最大。测得最优酶解条件下牛骨粉的水解度为8.86%,固形物溶出率为12.25%;4.将脱脂和酶解后的骨粉过筛比较,酶解后骨粉筛下物的量高于脱脂后骨粉筛下物的量,试验表明酶解会使牛骨粉粒度变细;5.研究和比较不同种类脱腥方法对牛骨粉的脱腥效果,结果表明:β-CD包埋法、化学法(0.75%氯化钠+3%绿茶)和中草药法(2%鱼腥草+2%白芷+1%砂仁+2%绿茶)均能够去除牛骨粉腥味,中草药法中的白芷对牛骨粉脱腥效果显着。
陈文华,成晓瑜,杨巍,冯平,郭爱菊,裴显庆[7](2011)在《利用畜骨开发功能性食品配料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与内蒙古科尔沁牛业股份有限公司、得利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七家单位以"产、学、研"的形式共同承担"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食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项目"畜禽屠宰加工设备与骨血产品开发及产业化示范"课题研究,课题编号为2006BAD05A16。课题将任务分解为四个专项,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主要承担畜骨综合利用类专项。课题研究和实施过程中,申请发明专利3项,制定技术规范和企业标准3个,发表论文3篇,已在山东和湖南建成两条高钙肉制品生产示范线,分别应用到低温肉制品和高温肉制品中,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蔡杰,洪玮娣,熊汉国[8](2011)在《我国畜禽骨骼及其蛋白质资源综合利用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畜禽骨骼是一种营养十分丰富的天然资源,尤其是其具有较高吸收率和生物学效价的骨蛋白质资源。我国的畜禽骨骼资源丰富,但目前对于畜禽骨骼的开发利用局限性较大,本文对国内外的骨骼开发利用状况进行阐述,重点对畜禽骨骼蛋白质利用价值以及其综合利用进行综述。对我国畜禽骨骼的蛋白质开发既能实现其资源化利用,又能提高我国蛋白质来源,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罗钰翔[9](2010)在《中国主要生物质废物环境影响与污染治理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主要固体废物的年产生量约为71.6亿吨,其中62.1%是生物质废物。生物质废物是环境污染物的重要排放源,也是潜力巨大的可再生资源。本文提出将生物质废物作为独立概念,重新综合审视固体废物管理与可再生资源开发,对于提升固体废物管理水平、提高污染控制系统效率、优化资源利用结构体系、实施“节能减排”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发现,食物链产生的生物质废物占生物质废物产生量的95.2%,可以代表生物质废物领域的现状和需求。因此本文围绕食物链及其环境污染治理的全过程,以元素流分析和生命周期评价方法为基础,构建了生物质废物环境影响的研究方法;通过食物链元素流跟踪分析,全面、系统梳理了生物质废物的产生源和处理处置途径,开发了中国生物质废物研究模型。本文利用所开发的模型工具综合评价了我国主要生物质废物的产生及处理处置过程的环境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我国主要生物质废物产生量为42.64亿吨(13.06亿吨干物质)。生物质废物的富营养化污染潜势是城市污水和食品工业废水总和的2.98倍;生物质废物排放的CH4和N2O对全国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率为6.07%,其无害化处理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较高;养殖业生物质废物是富营养化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生物质废物无害化处理率仅为2.82%,16.87亿吨(4.78亿吨干物质)生物质废物向环境无控排放,无控排放是生物质废物造成环境污染的首要途径。生物质废物的表观资源利用率较高,但利用结构不合理。从降低环境影响的角度出发,生物质废物资源化的优先次序是饲料资源开发、清洁高效能源开发和有机肥料资源化利用;生物质废物饲料资源开发潜力为5.58亿吨干物质,燃料资源开发潜力为2.78亿吨干物质;资源化同时也是解决生物质废物污染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张志宇[10](2010)在《禽畜屠宰分割副产物开发肉味调料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解决了肉类加工工业中禽畜屠宰分割副产物利用难,开发的产品附加值低的问题,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利用工业中禽畜屠宰分割副产物进行提取得到骨素,通过酶解骨素,美拉德反应,喷雾干燥得到肉味香精。(1)本次试验中对猪骨提取骨蛋白进行了讨论,本实验中的最佳方案为:温度为125℃,经过一次破碎,骨水质量比为1:2的情况下提取骨蛋白;在最佳条件下提取骨蛋白,骨蛋白提取率为63.59%。(2)在猪骨素的酶解过程中,分别讨论了木瓜蛋白酶和胰酶酶解猪骨素的最佳工艺条件。在本试验条件下木瓜蛋白酶水解猪骨素的最佳工艺条件:pH值6.5,加酶量10000U/g,温度55℃,料液比为1:12.5,水解时间3h,水解度为16.95%;胰酶水解猪骨素的最佳工艺条件:pH值7.5,加酶量8750U/g,温度45℃,料液比为1:12.5,水解时间3h,水解度为25.00%。(3)利用日立L-8800型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对木瓜蛋白酶和胰酶酶解后的溶液分别检测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并确定美拉德反应的前体。(4)对美拉德反应的研究中,主要是对美拉德反应配方中影响美拉德产生香气的因素进行讨论,以及影响美拉德反应因素:温度、pH、加入糖的量、加入氨基酸的量、反应时间。在本试验中最终得到最佳工艺和配方:L-胱氨酸和L-半胱氨酸用量为1%,加糖量3%,pH7.0,反应温度为110℃,时间1.5h。并对最佳配方美拉德反应后的物质进行了风味物质的检测,得到的主要是醇类、酯类、酮类、醛类、羧酸类、杂环类等化合物,其中杂环类化合物主要是吡咯类,噻吩类,呋喃类、吲哚类等。(5)对美拉德反应后得到的溶液进行喷雾干燥,在本实验条件下喷雾干燥的最佳条件为:进风温度160℃,进料速度为50转/分钟,变性淀粉添加量为10%,最终得到黄色粉末产品。
二、畜骨综合加工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畜骨综合加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畜禽骨的综合利用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骨的结构和组成 |
2 骨的营养价值 |
2.1 优质的蛋白质 |
2.2 合理的脂肪酸比例 |
2.3 丰富的矿物质 |
2.4 其他营养成分 |
3 畜禽骨加工利用简况 |
3.1 国外加工利用简况 |
3.2 国内加工利用简况 |
4 畜禽骨产品的开发 |
4.1 骨粉 |
4.2 骨泥 |
4.3 骨素 |
4.4 硫酸软骨素 |
4.5 胶原多肽 |
4.6 明胶 |
4.7 骨油 |
5 结语 |
(2)高品质方便羊肉汤锅加工新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s |
1 羊肉方便汤锅的加工现状和发展趋势 |
1.1 羊肉的营养特征及保健功能 |
1.1.1 羊肉的营养价值 |
1.1.2 羊肉的保健功能 |
1.1.3 羊肉的医疗功能 |
1.1.4 羊肉膻味的组成及影响因素 |
1.2 四川肉羊养殖现状 |
1.2.1 四川农业产业体系 |
1.2.2 主要养殖区域与品种 |
1.2.3 龙头企业养殖模式 |
1.3 我国肉羊养殖现状 |
1.3.1 肉羊养殖概述 |
1.3.2 内蒙养殖现状 |
1.3.3 新疆养殖现状 |
1.3.4 山东养殖现状 |
1.3.5 河南养殖现状 |
1.4 肉羊养殖在乡村脱贫振兴中的作用 |
1.4.1 肉羊养殖助推精准脱贫 |
1.4.2 肉羊养殖推行种养循环 |
1.4.3 肉羊养殖与农商文旅联姻 |
1.5 我国羊肉加工现状 |
1.5.1 羊肉汤加工现状 |
1.5.2 烤羊肉加工现状 |
1.5.3 羊肉胴体冷鲜加工现状 |
1.5.4 传统腌腊肉品现状 |
1.6 羊肉加工中存在的问题 |
1.6.1 羊肉汤加工存在问题 |
1.6.2 其它品种加工存在问题 |
1.7 羊肉加工的发展趋势 |
1.7.1 羊肉加工产业发展趋势 |
1.7.2 羊肉汤产品加工发展趋势 |
1.8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2 羊肉方便汤锅所需骨汤的制备工艺研究 |
2.1 材料与设备 |
2.1.1 材料与试剂 |
2.1.2 仪器与设备 |
2.2 实验方法设计 |
2.2.1 原料骨的前处理试验 |
2.2.2 浓缩骨汤的熬制工艺试验 |
2.2.3 畜骨熬制制备骨汤的工艺优选 |
2.2.4 畜骨熬制骨汤工艺参数的筛选 |
2.2.5 响应面优化骨汤熬制工艺的实验设计 |
2.3 分析检测方法 |
2.3.1 理化指标检测 |
2.3.2 感官评价指标 |
2.3.3 数据处理与作图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冷冻工艺对骨头脆性的影响 |
2.4.2 常压与高压对骨汤品质的影响 |
2.4.3 原料骨搭配比例的确定 |
2.4.4 畜骨熬制骨汤工艺的确定 |
2.4.5 羊骨汤熬制工艺参数响应面优化 |
2.5 本章小结 |
3 复合羊骨汤浓缩工艺的研究 |
3.1 材料与设备 |
3.1.1 主要原材料 |
3.1.2 仪器与设备 |
3.2 实验方法设计 |
3.2.1 羊骨汤浓缩的工艺优选 |
3.2.2 羊骨汤浓缩工艺参数的筛选 |
3.3 分析检测方法 |
3.3.1 各指标检测方法 |
3.3.2 感官评价指标 |
3.3.3 数据处理与作图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不同浓缩方式对骨汤品质的影响 |
3.4.2 羊骨汤浓缩工艺的确定 |
3.4.3 蒸发速率与时间的关系 |
3.4.4 GC/MS对羊骨汤浓缩前后的风味测定 |
3.4.5 工业化真空浓缩装置选型的思考 |
3.5 本章小结 |
4 羊肉汤锅之鲫鱼汤熬制工艺试验 |
4.1 材料与设备 |
4.1.1 材料与试剂 |
4.1.2 仪器与设备 |
4.2 实验方法设计 |
4.2.1 油炸鲫鱼汤熬制的工艺流程 |
4.2.2 油炸鲫鱼汤熬制的工艺要点 |
4.2.3 鲫鱼油炸工艺的优化 |
4.2.4 油炸鲫鱼的常压熬制 |
4.3 分析检测方法 |
4.3.1 主要营养成分测定 |
4.3.2 游离氨基酸的测定 |
4.3.3 油炸鲫鱼汤白度测定 |
4.3.4 感官评价指标 |
4.3.5 数据处理与作图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不同鲫鱼品种的比较和选择 |
4.4.2 鲫鱼油炸工艺的确定 |
4.4.3 熬制鱼汤工艺的确定 |
4.4.4 油炸鲫鱼汤游离氨基酸测定 |
4.4.5 油炸鲫鱼汤真空浓缩工艺 |
4.4.6 工业化油炸鲫鱼设备选型的思考 |
4.5 本章小结 |
5 羊肉汤锅肉包的制备工艺研究 |
5.1 材料与设备 |
5.1.1 材料与试剂 |
5.1.2 仪器与设备 |
5.2 实验方法设计 |
5.2.1 羊肉包制作的工艺流程 |
5.2.2 羊肉包制作的试验要点 |
5.2.3 羊肉包热力杀菌试验 |
5.3 分析检测方法 |
5.3.1 羊肉质构测定 |
5.3.2 质量指标测定 |
5.3.3 感官评价指标 |
5.3.4 数据处理与作图 |
5.4 结果与分析 |
5.4.1 绵羊肉与山羊肉的比选说明 |
5.4.2 解冻工艺对羊肉品质的影响 |
5.4.3 漂洗-预煮对脱腥率的影响 |
5.4.4 羊肉包热力杀菌时间的确定 |
5.5 本章小结 |
6 高品质羊肉汤锅骨汤调料包的开发 |
6.1 材料与设备 |
6.1.1 材料与产地 |
6.1.2 仪器与设备 |
6.2 实验方法设计 |
6.2.1 复合骨汤包工艺流程 |
6.2.2 基础配方设计及其说明 |
6.2.3 调味配方设计 |
6.2.4 增白配方设计 |
6.3 分析检测方法 |
6.3.1 复合羊骨汤白度值的测定 |
6.3.2 感官评价指标 |
6.3.3 数据处理与作图 |
6.4 结果与分析 |
6.4.1 香料骨汤加热熬煮参数的确定 |
6.4.2 各增白剂添加量范围的确定 |
6.4.3 羊肉汤锅调料的配方与调整 |
6.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3)畜禽骨加工利用及其骨汤工艺开发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禽畜骨的营养价值及利用现状 |
1.1 骨的营养价值 |
1.2 骨的利用现状 |
2 骨汤工艺及应用的研究现状 |
2.1 骨汤制备工艺的研究 |
2.2 骨汤类产品的开发 |
3 国外骨制品的加工与研究状况 |
3.1 酶解骨蛋白的研究动态 |
3.2 钙类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开发 |
(4)牛骨高汤制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依据 |
1.1.1 畜骨的概述 |
1.1.2 畜骨高汤的概述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
1.2.1 骨汤成分的研究 |
1.2.2 骨汤配料的研究 |
1.3 研究背景、意义及研究内容 |
1.3.1 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2 牛骨清汤熬制条件的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实验原料与试剂 |
2.1.2 实验仪器 |
2.1.3 试验方法 |
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2.2.1 新鲜牛骨基本指标测定 |
2.2.2 新鲜牛骨的肉骨比 |
2.2.3 骨块大小对牛骨清汤品质的影响 |
2.2.4 不同抽提工艺对牛骨清汤品质的影响研究 |
2.2.5 料液比对牛骨清汤品质的影响研究 |
2.2.6 牛骨清汤熬煮条件响应面优化 |
2.3 本章小结 |
3 牛骨白汤乳化工艺的研究 |
3.1 材料和方法 |
3.1.1 实验原料 |
3.1.2 实验试剂 |
3.1.3 实验设备 |
3.1.4 试验方法 |
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3.2.1 剪切转速对牛骨白汤品质的影响研究 |
3.2.2 乳化温度对牛骨白汤品质的影响研究 |
3.2.3 乳化压力对牛骨白汤品质的影响研究 |
3.2.4 乳化时间对牛骨白汤品质的影响研究 |
3.2.5 响应面优化实验 |
3.3 本章小结 |
4 牛骨清汤和牛骨白汤的风味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实验原料与试剂 |
4.1.2 实验设备 |
4.1.3 实验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牛骨高汤氨基酸分析 |
4.2.2 牛骨高汤挥发性成分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主要创新点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5)方便牛肉汤锅新产品的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四川肉牛养殖现状 |
1.1.1 四川肉牛养殖规模 |
1.1.2 四川肉牛主要养殖基地 |
1.1.3 四川肉牛养殖模式 |
1.2 肉牛养殖助推脱贫攻坚战略实施 |
1.2.1 肉牛养殖是落实扶贫政策的重要举措 |
1.2.2 阿坝州牦牛精准脱贫模式及其效果 |
1.2.3 宜宾黄牛精准脱贫模式及其效果 |
1.2.4 广元黄牛精准脱贫模式及其效果 |
1.3 牛肉的营养成分及其功能 |
1.3.1 牛肉的营养成分 |
1.3.2 牛肉的保健功能 |
1.4 牛肉加工现状及存在问题 |
1.4.1 牛肉精深加工主要品种 |
1.4.2 牛肉精深加工存在问题 |
1.4.3 牛肉餐饮加工主要品种 |
1.4.4 牛肉餐饮加工存在问题 |
1.5 牛肉加工产业的发展趋势 |
1.5.1 屠宰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 |
1.5.2 牛肉休闲食品向餐桌方便食品转变 |
1.5.3 川菜烹饪牛肉菜肴向工业化食品转变 |
1.5.4 牛肉汤锅将成为传承和创新的主要品种 |
1.6 餐饮牛肉汤锅的发展趋势 |
1.6.1 牛肉汤民间经验调味向科学配方转变 |
1.6.2 畜禽鲜骨熬制将成为提升风味的关键 |
1.6.3 餐饮牛肉汤产品向餐桌方便食品转变 |
1.7 选题依据及意义 |
1.7.1 基本研究内容 |
1.7.2 产品总流程图 |
2 牛肉汤锅调料包的开发试验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实验方法设计 |
2.2.1 浓缩骨汤的熬制工艺试验 |
2.2.2 畜骨制备骨汤的方法优化 |
2.2.3 畜骨制备骨汤的工艺试验 |
2.2.4 牛肉汤锅调料的炒制工艺试验 |
2.2.5 牛肉汤锅底料的配方设计 |
2.2.6 牛肉汤锅底料关键增香调料的优化 |
2.2.7 检测分析方法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不同牛肉的比较与选择 |
2.3.2 骨料配比的确定 |
2.3.3 畜骨熬制工艺的确定 |
2.3.4 畜骨熬制方式的确定 |
2.3.5 牛肉汤锅底料的配方设计 |
2.3.6 牛肉汤锅底料关键增香调料的优化 |
2.3.7 牛肉汤锅底料增香调料的正交优化 |
2.3.8 炒制流程及温度曲线的确定 |
2.4 本章小结 |
3 冷鲜牛肉嫩化剂的开发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实验方法设计 |
3.2.1 冷鲜牛肉嫩化处理工艺流程 |
3.2.2 冷鲜牛肉嫰化剂的单因素实验 |
3.2.3 响应面复配冷鲜牛肉嫰化剂 |
3.2.4 检测分析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木瓜蛋白酶对牛肉嫩度的影响 |
3.3.2 氯化钙对牛肉嫩度的影响 |
3.3.3 复合磷酸盐对牛肉嫩度的影响 |
3.3.4 响应面优化冷鲜牛肉嫰化结果 |
3.3.5 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的响应面结果分析 |
3.3.6 以剪切力为响应值的响应面结果分析 |
3.3.7 最佳嫰化条件验证 |
3.4 本章小结 |
4 冷鲜牛肉保鲜技术的开发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实验方法设计 |
4.2.1 保鲜剂对冷鲜牛肉保鲜效果的单因素试验 |
4.2.2 复配保鲜剂的正交优化实验 |
4.2.3 检测分析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不同保鲜剂的比较与选择 |
4.3.2 保鲜剂对冷鲜牛肉的菌落总数的影响 |
4.3.3 保鲜剂对冷鲜牛肉的挥发性盐基氮的影响 |
4.3.4 保鲜剂对冷鲜牛肉保鲜效果的复配实验 |
4.3.5 冷鲜牛肉细菌总数测定结果 |
4.3.6 冷鲜牛肉挥发性盐基氮)测定结果 |
4.3.7 正交试验结果极差分析 |
4.3.8 最佳保鲜条件验证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项目及成果 |
致谢 |
(6)牛骨水解蛋白粉制备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畜骨的利用 |
1.1.1 畜骨生产发展状况 |
1.1.2 畜骨营养及利用 |
1.1.3 畜骨食品开发 |
1.2 骨粉脱脂方法 |
1.2.1 骨粉脱脂意义 |
1.2.2 骨粉脱脂方法及试剂 |
1.3 蛋白质酶解技术 |
1.3.1 畜骨蛋白质的酶解 |
1.3.2 水解度测定方法 |
1.4 骨粉脱腥技术 |
1.4.1 骨粉腥苦味形成原因 |
1.4.2 骨粉脱腥方法简介 |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6 主要研究内容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原料及试剂 |
2.1.1 试验原料 |
2.1.2 主要试剂 |
2.2 试验仪器 |
2.3 试验方法 |
2.3.1 操作要点 |
2.3.2 试验指标计算方法 |
2.3.3 试验内容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牛骨基本成分分析 |
3.2 牛骨粉脱脂工艺试验结果 |
3.2.1 牛骨粉脱脂单因素试验结果 |
3.2.2 牛骨脱脂工艺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3.3 牛骨粉酶解工艺试验结果 |
3.3.1 酶活力测定结果 |
3.3.2 最佳酶种类确定 |
3.3.3 酶解单因素试验结果 |
3.3.4 牛骨酶解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3.3.5 牛骨粉粒度测定结果 |
3.4 牛骨粉脱腥工艺试验结果 |
3.4.1 β-环状糊精包埋法脱腥结果 |
3.4.2 化学掩盖法脱腥结果 |
3.4.3 发酵法脱腥结果 |
3.4.4 中草药掩盖脱腥结果 |
4 结论 |
5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8)我国畜禽骨骼及其蛋白质资源综合利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畜禽骨骼的主要组成成分 |
2 畜禽骨骼的营养与开发价值 |
3 畜禽骨骼开发利用简况 |
3.1 国外发展状况 |
3.2 国内发展状况[14] |
3.3 畜禽骨类产品开发状况[1,10] |
3.3.1 全骨利用产品 |
3.3.2 骨的提取物产品 |
4 畜禽骨骼中蛋白质的利用价值 |
5 畜禽骨骼中蛋白质的综合利用 |
5.1 骨蛋白的利用 |
5.2 骨素的制备 |
5.3 骨多肽的制备 |
5.4 骨白汤的制备 |
5.5 骨胶及骨明胶的制备 |
5.6 营养骨奶的制备 |
5.7 畜禽骨骼蛋白质在其他方面的利用 |
5.7.1 在保健食品方面的利用 |
5.7.2 在调味料方面的利用 |
6 结语 |
(9)中国主要生物质废物环境影响与污染治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中国固体废物管理现状 |
1.1.2 生物质废物与固体废物管理 |
1.1.3 生物质废物与资源环境问题 |
1.2 生物质废物环境影响研究进展 |
1.2.1 生物质废物的概念和分类 |
1.2.2 生物质废物的产生量 |
1.2.3 生物质废物环境影响的定量研究 |
1.3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4 研究目的、内容和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意义 |
1.5 论文的结构 第2章 生物质废物环境影响研究的方法和模型 |
2.1 生物质废物环境影响的研究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系统边界和建模方法 |
2.1.3 环境影响分析方法 |
2.1.4 方法的特征 |
2.2 中国生物质废物分析模型 |
2.2.1 基本概念和计算说明 |
2.2.2 模型的框架结构 |
2.2.3 种植业单元 |
2.2.4 养殖业单元 |
2.2.5 食品工业单元 |
2.2.6 城市单元 |
2.2.7 农村单元 |
2.3 模型检验 |
2.3.1 模型的一致性检验 |
2.3.2 模型的灵敏性分析 |
2.3.3 模型的不确定性分析 |
2.4 小结 第3章 生物质废物产生和管理现状分析 |
3.1 生物质废物产生现状分析 |
3.1.1 食物链元素流现状 |
3.1.2 生物质废物产生量的结构特征 |
3.2 生物质废物管理现状分析 |
3.2.1 生物质废物处理处置的结构特征 |
3.2.2 生物质废物处理处置问题探讨 |
3.3 小结 第4章 生物质废物的富营养化污染现状和治理对策分析 |
4.1 中国富营养化污染及治理现状 |
4.2 生物质废物的富营养化污染物排放结构特征 |
4.3 生物质废物的富营养化污染治理对策分析 |
4.3.1 禽畜排泄物治理 |
4.3.2 废水治理 |
4.3.3 无控排放治理 |
4.3.4 有机肥利用 |
4.4 小结 第5章 生物质废物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和减排对策分析 |
5.1 中国温室气体排放现状 |
5.2 生物质废物温室气体排放的结构特征 |
5.3 生物质废物温室气体减排对策分析 |
5.3.1 种植业单元温室气体减排对策 |
5.3.2 养殖业单元温室气体减排对策 |
5.3.3 食品工业单元温室气体减排对策 |
5.3.4 城市单元温室气体减排对策 |
5.3.5 农村单元温室气体减排对策 |
5.4 小结 第6章 生物质废物综合治理策略分析 |
6.1 生物质废物资源开发潜力分析 |
6.1.1 种植业生物质废物资源开发潜力分析 |
6.1.2 养殖业生物质废物资源开发潜力分析 |
6.1.3 食品工业生物质废物资源开发潜力分析 |
6.1.4 城市生物质废物资源开发潜力分析 |
6.1.5 农村生物质废物资源开发潜力分析 |
6.2 生物质废物资源化的污染治理效果评估 |
6.2.1 饲料资源化对污染治理的效果 |
6.2.2 厌氧消化对污染治理的效果 |
6.2.3 燃料利用对污染治理的效果 |
6.2.4 堆肥处理对污染治理的效果 |
6.3 生物质废物综合治理策略建议 |
6.4 小结 第7章 结论和建议 |
7.1 结论 |
7.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BIOWARE模型主要参数清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10)禽畜屠宰分割副产物开发肉味调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禽畜骨的综合利用 |
1.1 禽畜骨的营养价值 |
1.2 禽畜骨的利用 |
1.2.1 传统禽畜骨的加工产品 |
1.2.2 利用现代技术禽畜骨加工产品 |
1.2.3 骨素的价值 |
1.3 肉味香精的现状 |
1.3.1 原料来源 |
1.3.2 酶解 |
1.3.3 酶解的研究进展 |
1.4 美拉德反应 |
1.4.1 影响美拉德反应的因素 |
1.5 喷雾干燥 |
1.5.1 喷雾干燥原理 |
1.5.2 喷雾干燥的分类 |
1.6 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提取骨蛋白影响因素的研究 |
2.1 试验材料与仪器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仪器 |
2.2 试验方法 |
2.2.1 在不同温度下提取骨蛋白 |
2.2.2 在不同破碎粒度下提取骨蛋白 |
2.2.3 在不同用水量下提取骨蛋白 |
2.2.4 检验方法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3.1 温度对提取骨蛋白的影响 |
2.3.2 不同破碎粒度下对提取骨蛋白的影响 |
2.3.3 不同用水量对提取骨蛋白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3 酶解骨素提取多肽工艺的研究 |
3.1 骨素酶解的试验材料与方法 |
3.1.1 骨素的来源 |
3.1.2 试验用酶 |
3.1.3 试验方法 |
3.1.4 检验方法 |
3.1.5 计算方法 |
3.1.6 pH 的测定 |
3.1.7 灭酶 |
3.1.8 数据分析 |
3.2 确定木瓜蛋白酶酶解骨蛋白的最优条件 |
3.2.1 加酶量的确定 |
3.2.2 料液比的确定 |
3.2.3 pH 值的确定 |
3.2.4 温度的确定 |
3.2.5 酶解时间的确定 |
3.2.6 正交试验确定木瓜蛋白酶的最佳水解条件 |
3.2.7 木瓜蛋白酶水解骨素小结 |
3.3 确定胰酶蛋白酶酶解骨蛋白的最优条件 |
3.3.1 酶解温度的确定 |
3.3.2 料液比的确定 |
3.3.3 酶解pH 值的确定 |
3.3.4 加酶量的确定 |
3.3.5 酶解时间的确定 |
3.3.6 正交试验确定胰蛋白酶的最佳水解条件 |
3.3.7 胰酶水解骨素小结 |
3.4 本章小结 |
4 美拉德反应前体的确定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 |
4.1.2 分析方法 |
4.1.3 风味物质的评定 |
4.2 确定美拉德反应前体 |
4.3 检测前体 |
4.3.1 检测方法 |
4.3.2 检测条件 |
4.3.3 结果讨论 |
4.4 本章小结 |
5 美拉德反应对肉味调料影响的研究 |
5.1 试验材料与仪器 |
5.1.1 试验材料 |
5.1.2 试验仪器 |
5.2 试验方法 |
5.2.1 美拉德反应最佳加入氨基酸量的确定 |
5.2.2 美拉德反应最佳加入葡萄糖量的确定 |
5.2.3 美拉德反应最适pH 的确定 |
5.2.4 美拉德反应最适温度的确定 |
5.2.5 美拉德反应最适时间的确定 |
5.2.6 美拉德反应评定 |
5.3 试验结果与讨论 |
5.3.1 美拉德反应最佳L—胱氨酸和L—半胱氨酸加入量的确定 |
5.3.2 美拉德反应最佳葡萄糖加入量的确定 |
5.3.3 美拉德反应最佳pH 的确定 |
5.3.4 美拉德反应最佳温度的确定 |
5.3.5 美拉德反应最佳时间的确定 |
5.4 本章小结 |
6 风味物质的检测 |
6.1 仪器设备 |
6.2 气质联用分析条件 |
6.3 试验方法 |
6.4 结果与讨论 |
6.5 本章小结 |
7 喷雾干燥对肉味调料影响的研究 |
7.1 试验材料与仪器 |
7.1.1 试验材料 |
7.1.2 试验仪器 |
7.2 试验方法 |
7.2.1 加入变性淀粉的量 |
7.2.2 试验进料速度的确定 |
7.2.3 试验进风温度的确定 |
7.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美拉德反应评分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论文及科研情况 |
致谢 |
四、畜骨综合加工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畜禽骨的综合利用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 张露娟. 现代食品, 2021(03)
- [2]高品质方便羊肉汤锅加工新工艺的研究[D]. 孙杰. 成都大学, 2020(08)
- [3]畜禽骨加工利用及其骨汤工艺开发现状[J]. 孙亚军,张艳杰,赵会. 肉类工业, 2019(12)
- [4]牛骨高汤制备的研究[D]. 万勇斌. 武汉轻工大学, 2019(01)
- [5]方便牛肉汤锅新产品的开发研究[D]. 边杨. 成都大学, 2019(01)
- [6]牛骨水解蛋白粉制备工艺研究[D]. 杨晓霞.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6(02)
- [7]利用畜骨开发功能性食品配料及应用[J]. 陈文华,成晓瑜,杨巍,冯平,郭爱菊,裴显庆. 中国食品, 2011(09)
- [8]我国畜禽骨骼及其蛋白质资源综合利用进展[J]. 蔡杰,洪玮娣,熊汉国. 肉类研究, 2011(03)
- [9]中国主要生物质废物环境影响与污染治理策略研究[D]. 罗钰翔. 清华大学, 2010(08)
- [10]禽畜屠宰分割副产物开发肉味调料的研究[D]. 张志宇. 西华大学, 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