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普通话水平测试谈我院的普通话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李晨曦[1](2021)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儿化词语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刘晓青[2](2018)在《哈萨克族人普通话韵母等级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先通过传统听辫的方法对哈萨克族人普通话韵母存在的偏误进行分析。偏误分为错误和缺陷,其中错误又分为换音、减音、增音和前后鼻音不分。一、哈萨克族人普通话韵母的错误类型1.在换音方面:(1)二级甲等表现在不能区分uu和i;不能区分宽窄韵母ai和 ei、uai 和 uei、an 和 en、uan 和 uen、ang和 eng、uang和 ueng、ao 和 ou;不能区分e和i[(?)]、[(?)]不能区分韵尾n和i、韵尾ng和u;不能区分ou和uo。(2)二级乙等新增不能区分宽窄韵母iao和iou;不能区分ong和eng。(3)三级甲等新增不能区分u和u。(4)三级乙等新增不能区分宽窄韵母ua和uo;不能区分en和in;不能区分韵尾ng和i。(5)不入级与三级乙等一致。2.在减音方面:(1)二级甲等表现在丢韵头u;韵母uo、ie和uue丢韵腹;韵母ou丢韵腹;韵母ian和uuan丢韵腹;丢韵尾u、n和ng。(2)二级乙等没有韵母ou丢韵腹,新增韵母ei丢韵腹;韵母iang丢韵腹;丢韵尾i;中响复合韵母和有韵头的鼻音韵母丢韵腹韵尾。(3)三级甲等有韵母ou丢韵腹,其余与二级乙等一致。(4)三级乙等新增丢韵头i。(5)不入级新增韵母uei丢韵腹。3.在增音方面:(1)二级甲等表现在加韵尾n和ng;加儿化。(2)二级乙等新增加韵头i;韵母u读成uo。(3)三级甲等没有韵母u读成uo,新增加韵头u;韵母i、u读成ie、uue;韵母i、u读成ei、ou。(4)三级乙等有韵母u读成uo,其余与三级甲等一致。(5)不入级没有加儿化。4.在前后鼻音不分方面:(1)二级甲等表现在不能区分an和ang、in和ing、en和eng、un和iong、uen和ueng。(2)二级乙等新增不能区分uan和uang。(3)三级甲等、三级乙等与二级乙等一致。(4)不入级没有不能区分an和ang。二、哈萨克族人普通话韵母的缺陷类型1.二级甲等表现在u的圆唇度不够;韵母ie、uo和ue的韵腹发音不到位;韵腹a发音舌位偏高。2.二级乙等新增韵母ei的韵腹发音舌位偏高;韵母ao的韵尾:发音舌位偏低。3.三级甲等与二级乙等一致。4.三级乙等新增韵母ou的韵腹发音舌位偏高。5.不入级新增韵母iao的韵尾发音舌位偏低。从听辨结果来说,各等级普通话韵母的错误类型和错误率多于缺陷类型和缺陷率。错误类型中前后鼻音不分的错误率最高,其次是减音和换音,增音最低。总体上,偏误类型数在三级乙等达到最高,不入级略有降低;偏误个数则是在三级甲等达到最高,三级乙等和不入级逐渐降低,推测这是受各等级识字量的影响。接着又通过声学实验的方法,对哈萨克族人普通话韵母存在的发音缺陷进行补充和说明。实验结果表明,韵母的发音缺陷主要表现在发音不到位、动程不足。在分析听辨和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哈萨克族人普通话韵母的偏误产生原因,包括母语的负迁移、目的语规则的泛化、对易混韵母辨别不清、学习者的主体因素等,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张宁[3](2016)在《基于普通话水平测试谈大学语言能力教育》文中研究说明普通话水平测试考察的重点是人们对汉字语音掌握的熟练程度,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规范程度,从目前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对汉字语音的把握程度不太熟练,存在语言运用能力下滑的现象,这其中有很多汉字自身特殊性、对汉字运用能力重视不够等深层次的原因。所以我们要改变高校语文教育的策略,加强高校对汉语运用能力的重视,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王晖[4](2016)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依据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普通话水平测试是载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大规模国家通用语言口试,在我国语言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语言测试领域也以其鲜明的特点,独树一帜。本文旨在通过对普通话水平测试依据的研究,丰富普通话水平测试学科体系,为完善普通话水平测试提供学理支持,为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提供学术建议。本文以普通话水平测试依据为研究对象,共分六章。第一章为绪论,阐述选题缘由、研究对象、现状、框架以及思路、方法、意义。第二章是理论部分,界定测试依据的内涵、外延,构建测试依据层级系统,论述测试依据的三级范畴及特征。第三章是史论,梳理测试依据发展历程,为本文研究树立纵向参照系。第四章、第五章是专论,分别研究测试管理依据、学术依据及其二级范畴、三级范畴。第六章为结语。本文对普通话水平测试活动要素进行解构和建构,并将测试依据置于“测试中介”的核心要素中加以研究,提出测试依据的三级范畴体系,首次将测试管理依据纳入研究范畴,确立了管理依据与学术依据并立的新格局。本研究提出一系列测试依据术语,如管理依据、学术依据、宏观管理依据、微观管理依据、基础学术依据、具体学术依据、法律法规依据、政策文件依据、业务管理依据、命题依据、评分依据等,初步构建测试依据术语子系统,增强了测试依据研究的理论张力。本文提出测试依据发展历程“两阶段五时期”划分法,为测试发展史研究提供新思路。本研究对测试依据的内容、特点和作用等进行专门探讨,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规定》《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以及命题依据、评分依据等进行重点研究,分析其特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建议。本文以普通话水平测试要素构成理论为参照,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定性定量综合研究法,对测试依据进行描述、归纳、阐释、分析和建构,探究测试依据的内在规律和发展动因,使测试依据成为独立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研究界域,为普通话水平测试学科理论和工作实践提供参考。
王洁漪[5](2015)在《从普通话水平测试看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普通话水平测试和测试不合格考生为研究对象,以不合格考生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存在的问题为目标,统计分析中职生普通话水平测试不合格的原因,思考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以提高中职生语文素养和普通话水平测试通过率。本文具体分析了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3级普通话水平测试不合格中职生的试卷和报名表,发现不合格考生存在语文素养不足、方言存在地域性特点、普通话水平测试重视度不高等问题。尤其是语文素养不足问题非常严重,主要表现在识字量不达标、朗读水平较低、语言表达能力欠缺三个方面。结合发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建议:教学目标要突出口语表达能力教学。语言文字能力、阅读欣赏能力、写作表达能力等的培养都可以通过口语表达来验证,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促进教学相长。教学内容要加强字词认知及诵读教学。通过字词强化学习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通过朗读促进字词学习,营造普通话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教学方法要重视对学生的引导、循序和鼓励。通过趣味性教学引导学生爱上语文,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通过循序渐进地练习,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积极赞美和认真倾听,培养学生表达的自信心。教学管理要提升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地位。将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作为学生语文考试成绩,让学生及语文教师重视普通话水平测试;加强语文教师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培训的力度,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周锦国,茅维[6](2015)在《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使用普通话教学状况研究的意义、价值和构想》文中指出对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使用普通话教学状况研究的前期成果进行全面梳理后,针对云南省的特有状况,提出以云南省为研究立足点,适当扩展到有关省份,对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使用普通话教学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在调查基础上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以揭示出所蕴含的价值,为国家在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使用普通话教学方面提出合理建议,以促进民族地区中小教师使用普通话教学。
苏蒙[7](2013)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与实用口才课程实现双赢的途径》文中研究表明普通话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两者不是舍弃与保留的关系,而应该是水涨船高、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大部分不专门开设普通话课程的高职院校,针对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暴露出的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各类问题,如果我们对实用口才课的课时、教材、教法和教学重点进行调整,就可以同时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
左翠玲[8](2013)在《从高职PSC“二乙”通过率看普通话课程教学》文中提出本文统计分析了PSC的学院整体通过率,将班级通过率与学院整体通过率进行了对比,以班级PSC情况为个案,总结了高职普通话训练课程教学的方法:建立语音档案、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分组练习、任务驱动、重在实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及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认为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对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从被动到主动,对改善学生的语言面貌、提高等级通过率、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许国英[9](2012)在《从普通话语言表征看高职生语言素养优化》文中研究表明1994年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和广电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启动了全国范围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测试加快了普通话推广进程,提高了普通话水平,加深了地区民族间的了解与沟通,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从普通话测试题目的分值分配可见,第四大题说话分值最高,
李小妲[10](2012)在《由普通话水平测试看普通话教学改革》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角度来说明普通话的教学改革,认为普通话教学在传授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同时。应结合普通话测试加强学生的口语训练。培养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几种习惯,把普通话教学和课外的训练结合起来,目的是提高师范生普通话水平。
二、从普通话水平测试谈我院的普通话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普通话水平测试谈我院的普通话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2)哈萨克族人普通话韵母等级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汉语普通话韵母系统和哈萨克语元音系统的分析 |
第一节 汉语普通话韵母系统的分析 |
第二节 哈萨克语元音系统的分析 |
第二章 哈萨克族人普通话韵母的偏误分析 |
第一节 二级甲等普通话韵母的偏误分析 |
一、二级甲等普通话韵母的偏误类型 |
二、二级甲等普通话韵母的偏误率 |
三、二级甲等普通话韵母的等级特征 |
第二节 二级乙等普通话韵母的偏误分析 |
一、二级乙等普通话韵母的偏误类型 |
二、二级乙等普通话韵母的偏误率 |
三、二级乙等普通话韵母的等级特征 |
第三节 三级甲等普通话韵母的偏误分析 |
一、三级甲等普通话韵母的偏误类型 |
二、三级甲等普通话韵母的偏误率 |
三、三级甲等普通话韵母的等级特征 |
第四节 三级乙等普通话韵母的偏误分析 |
一、三级乙等普通话韵母的偏误类型 |
二、三级乙等普通话韵母的偏误率 |
三、三级乙等普通话韵母的等级特征 |
第五节 不入级普通话韵母的偏误分析 |
一、不入级普通话韵母的偏误类型 |
二、不入级普通话韵母的偏误率 |
三、不入级普通话韵母的等级特征 |
第六节 总结和讨论 |
一、哈萨克族人普通话韵母听辨结果的比较和分析 |
二、哈萨克族人普通话韵母偏误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
第三章 哈萨克族人普通话韵母的声学实验研究 |
第一节 单元音韵母的声学实验研究 |
第二节 复元音韵母的声学实验研究 |
一、前响复元音韵母的声学实验研究 |
二、中响复元音韵母的声学实验研究 |
三、后响复元音韵母的声学实验研究 |
第三节 鼻音韵母的声学实验研究 |
一、前鼻音韵母(an、en、un)的声学实验研究 |
二、前鼻音韵母(ian、uan、uan、uen)的声学实验研究 |
三、后鼻音韵母(ang、eng、ong)的声学实验研究 |
四、后鼻音韵母(iang、uang、iong)的声学实验研究 |
第四节 韵母o、er的声学实验研究 |
一、韵母o的声学实验研究 |
二、韵母er的声学实验研究 |
第五节 总结和讨论 |
一、哈萨克族人普通话韵母实验结果的比较和分析 |
二、哈萨克族人普通话韵母实验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哈萨克族人普通话韵母的偏误产生原因和教学策略 |
第一节 哈萨克族人普通话韵母的偏误产生原因 |
第二节 哈萨克族人普通话韵母的教学策略 |
一、哈萨克族人普通话韵母的教学原则 |
二、哈萨克族人普通话韵母的教学方法 |
第五章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基于普通话水平测试谈大学语言能力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普通话水平测试看大学语言能力教育的现状及原因 |
二、结合普通话水平测试提高大学语言能力教育水平的方法 |
(4)普通话水平测试依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理论框架性文献 |
二、具体性研究文献 |
三、综括 |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范畴 |
二、研究框架 |
三、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二章 普通话水平测试依据的内涵、范畴体系及特征 |
第一节 普通话水平测试依据的内涵 |
一、测试活动要素理论框架 |
二、测试依据的内涵 |
第二节 普通话水平测试依据的范畴体系 |
一、测试依据一级范畴 |
二、测试依据二级范畴 |
三、测试依据三级范畴 |
第三节 普通话水平测试依据的特征 |
一、凭信性 |
二、规约性 |
三、层次性 |
第三章 普通话水平测试依据发展历程 |
第一节 普通话水平测试依据发展分期 |
一、普通话水平测试发展历程的分期 |
二、测试依据发展历程的分期 |
第二节 酝酿探索阶段的普通话水平测试依据 |
一、酝酿探索阶段的管理依据 |
二、酝酿探索阶段的学术依据 |
三、综括 |
第三节 实施发展阶段的普通话水平测试依据 |
一、实施发展阶段的管理依据 |
二、实施发展阶段的学术依据 |
三、综括 |
第四章 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依据 |
第一节 普通话水平测试法律法规依据 |
一、《宪法》 |
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
三、国务院部门规章 |
四、省级地方语言文字法规规章 |
五、普通话水平测试法律法规依据的层级体系 |
六、法律法规依据的作用 |
第二节 普通话水平测试政策文件依据 |
一、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政策文件依据 |
二、语言文字工作部门政策文件依据 |
三、教育部门政策文件依据 |
四、其他行业系统政策文件依据 |
五、政策文件依据的作用 |
第三节 普通话水平测试业务管理依据 |
一、《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办法(试行)》 |
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 |
三、《普通话水平测试规程》 |
四、《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评估指导标准》 |
五、《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操作规程(试行)》 |
六、《教育部语用司关于推进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等有关问题的通知》 |
七、《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试点业务指导意见》 |
第五章 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依据 |
第一节 普通话水平测试基础学术依据 |
一、《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 |
二、《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 |
第二节 普通话水平测试具体学术依据 |
一、《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 |
二、普通话水平测试命题依据 |
三、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依据 |
第六章 结语 |
一、主要结论 |
二、创新之处 |
三、不足及改进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A:教育部门普通话水平测试政策文件依据简表 |
附录B:其他行业系统普通话水平测试政策文件依据简表 |
后记 |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
(5)从普通话水平测试看中职语文教学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目的与意义 |
1.2 相关研究动态 |
1.3 思路及方法 |
第2章 普通话水平测试问题统计 |
2.1 单音节字词问题统计 |
2.2 双音节词语问题统计 |
2.3 朗读短文问题统计 |
2.4 命题说话问题统计 |
第3章 普通话水平测试问题分析 |
3.1 识字量不达标 |
3.2 朗读水平较低 |
3.3 语言表达能力欠缺 |
3.4 方言存在地域性特点 |
3.5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地位尴尬 |
第4章 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建议 |
4.1 教学目标要突出口语表达能力教学 |
4.2 教学内容要加强字词认知及诵读教学 |
4.3 教学方法要重视引导、循序和鼓励 |
4.3.1 趣味引导 |
4.3.2 循序渐进 |
4.3.3 倾听鼓励 |
4.4 教学管理要提高普通话水平测试地位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7)普通话水平测试与实用口才课程实现双赢的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普通话水平与口语表达能力的关系 |
二、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暴露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问题 |
1. 张口不敢说。 |
2. 张口不能说。“张口不能说, 提笔不能写”是当今高职大学生语言能力的特点。 |
3. 表达欠流畅。 |
三、利用实用口才课程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与口语表达能力 |
1. 开口练胆、多说多讲。 |
2. 利用影视案例资源。 |
3. 把文字内化为口语。 |
(8)从高职PSC“二乙”通过率看普通话课程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一、2009级学生测试总体情况和空中乘务C班的通过率情况 |
二、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 |
(一) 建立学生语音档案, 为教学设计做好铺垫 |
(二) 针对学生语音特点, 进行分层教学设计 |
三、分组练习, 提高学生课堂练习的参与率 |
四、任务驱动, 采用“关爱、引导、转化、激活”的教学方针 |
五、理论够用为度, 重在操练, 突出高职实训课的特点 |
六、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七、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积极开发展示语言魅力的平台 |
八、结论 |
(9)从普通话语言表征看高职生语言素养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存在的问题 |
(一) 方言环境的制约 |
(二) 普通话基础薄弱 |
(三) 自信心不足 |
(四) 认识误区 |
二、问题分析 |
(一) 以“背”、“读”代“说” |
(二) 无效话语 |
(三) 离题与雷同 |
三、能力培养途径 |
(一) 突破难点强化训练 |
(二) 相关课程与普通话教学互补 |
(三) 开展系列趣味性活动 |
(10)由普通话水平测试看普通话教学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一、明确目标。确定普通话的重要地位 |
二、分级制定标准, 讲清细节 |
三、注重课内、课外训练相结合 |
四、养成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几种习惯 |
四、从普通话水平测试谈我院的普通话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儿化词语研究[D]. 李晨曦.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1
- [2]哈萨克族人普通话韵母等级特征研究[D]. 刘晓青. 南京师范大学, 2018(01)
- [3]基于普通话水平测试谈大学语言能力教育[J]. 张宁. 语文建设, 2016(21)
- [4]普通话水平测试依据研究[D]. 王晖.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6(02)
- [5]从普通话水平测试看中职语文教学改革[D]. 王洁漪. 鲁东大学, 2015(06)
- [6]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使用普通话教学状况研究的意义、价值和构想[J]. 周锦国,茅维. 大理学院学报, 2015(03)
- [7]普通话水平测试与实用口才课程实现双赢的途径[J]. 苏蒙. 语文学刊, 2013(16)
- [8]从高职PSC“二乙”通过率看普通话课程教学[J]. 左翠玲.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 2013(05)
- [9]从普通话语言表征看高职生语言素养优化[J]. 许国英. 大家, 2012(05)
- [10]由普通话水平测试看普通话教学改革[J]. 李小妲. 才智, 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