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腔静脉恶性梗阻的支架介入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唐几超[1](2021)在《根治性肝切除术与离体肝切除和自体肝移植术在晚期肝泡型包虫病患者中的应用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根治性肝切除术与离体肝切除和自体肝移植术(ERAT)在晚期肝泡型包虫病(HAE)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于2017年1月至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82例晚期HAE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根治性肝切除组(52例)和ERAT组(30例)。评估两组的适应症、并发症、短期和长期结局。结果:两组术中死亡率均为0。ERAT术后2例患者死于腹腔内出血和肝功能衰竭。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胸腔积液,其次为胆道并发症和肝功能不全。ERAT组的主要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根治性肝切除组(P=0.044)。根治性肝切除组和ERAT组均未发现复发。生存曲线显示,ERAT组与根治性肝切除组生存时间无显着差异(P=0.159)。在根治性肝切除组中,1、3年生存率均为95.9%。ERAT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90.6%、85.2%。结论:与根治性切除术相比,ERAT术后患者主要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但二者术后生存时间无明显差别。根治性肝切除术无疑是HAE的首选治疗方式和目标,但对于晚期患者无法行根治性切除时,ERAT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体优先”原则的运用对ERAT非常重要。
何福亮,王磊,赵洪伟,岳振东,王宇,张珂,齐瑞兆,张月宁,欧晓娟,尤红,贾继东,刘福全[2](2021)在《直接性肝内门腔分流术在布加综合征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直接性肝内门腔分流术(DIPS)治疗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31日于北京世纪坛医院介入治疗科、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及北京地坛医院普通外科接受DIPS治疗的BCS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病史、体征如腹胀、腹水、肝脏肿大、肝性脑病等以及围手术期生化检验指标。对比患者术前和术后2周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生化指标及门静脉压力梯度。术后随访患者临床症状、分流道通畅情况、有无肝脏肿瘤及生存状况。结果共纳入67例BCS患者,男性45例,女性22例,年龄(38.12±23.22)岁。患者BCS分型包括肝静脉型65例,其中肝静脉广泛性阻塞型62例、肝静脉阻塞伴血栓形成3例;肝静脉下腔静脉混合型2例。67例患者均成功行DIPS,共置入支架93枚,其中43例患者术中行胃冠状静脉栓塞术,2例混合型BCS患者同期行下腔静脉支架术,无严重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门静脉压力梯度由术前(22.17±9.16) mmHg(1 mmHg=0.133 kPa)降至术后(9.87±4.75)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患者腹胀均缓解,术后3个月腹水均消退,肝脏淤血肿大明显缓解。与术前相比,术后2周患者谷丙转氨酶由(65.28±27.75)U/L降至(28.43±13.46)U/L,谷草转氨酶由(68.75±29.23)U/L降至(26.92±13.33)U/L,总胆红素由(175.31±80.48)μmol/L降至(45.08±26.54)μmol/L,直接胆红素由(127.55±44.65)μmol/L降至(35.12±10.77)μmol/L,白蛋白由(31.56±7.22)g/L升至(44.18±11.36)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随访3年,5例(7.46%)出现分流道狭窄并行分流道扩张,2例(2.99%)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4例(5.97%)腹水复发,2例(2.99%)出现肝性脑病,无患者出现肝恶性肿瘤,无患者死亡。结论通过合理选择适应证应用DIPS术治疗BCS患者可迅速降低门静脉压力,缓解肝淤血,恢复肝脏形态及功能,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冯骄[3](2020)在《AngioJet机械性血栓清除与导管接触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对比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评估利用AngioJet机械性血栓清除(percutaneous mechanical thrombectomy,PMT)对比导管接触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EDVT)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诊断为中央型或混合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分别比较AngioJet机械性血栓清除(PMT组:n=32)和导管接触溶栓(CDT组:n=72)的疗效指标和安全性指标。结果:从疗效性指标上来说,术后随访6-16月(中位数9月与10月),PMT组与CDT组的PTS总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21.9%vs 33.3%,P=0.238),但是在术后6月、12月和16月的随访,PMT组的Villalta评分值均较CDT组低,分别为[3(2.25,4)vs 4(4,4.75),P<0.001]、[3(3,5)vs 4(4,5),P=0.002]、[4(3,5)vs4(4,6),P=0.014];术后经静脉造影评估两组患者的血栓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68%,100%)vs 70%(50%,100%),P=0.093],同样PMT组获得Ⅱ级及以上血栓清除等级与CDT组相当(90.6%vs 76.4%,P=0.089),但是PMT组的尿激酶使用剂量、溶栓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CDT组[4(3,19)万U vs 27(20,33)万U、0.78±0.08h vs 64.82±11.02h、7.91±2.115 vs 11.46±4.867d](all P<0.05),PMT组患者对手术的耐受程度优于CDT组(P<0.05)。从安全性指标来说,两组患者的大出血和小出血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all 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AngioJet机械性血栓清除与CDT均为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效、安全的血栓清除策略,但在下肢症状缓解、尿激酶用量、溶栓治疗时间、住院时间、Villalta评分和手术耐受度多个疗效方面,PMT优于CDT,疗效好,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武贝[4](2020)在《肿瘤引发静脉阻塞的腔内治疗:单纯支架与支架联合粒子条植入疗效对比》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金属裸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引发相关静脉阻塞性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材料与方法:对57例恶性肿瘤引发头臂-上腔静脉及下腔-髂股静脉等相关静脉阻塞性病变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9例患者植入125I粒子条+金属裸支架(A组),同期38例患者单纯植入金属裸支架(B组)。对两组患者的症状缓解率、静脉通畅时间、生存期、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进行对照分析。结果:A组共植入34枚支架及527颗碘粒子,B组共植入57枚支架,手术成功率96.5%,未发生与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术后患者静脉梗阻症状明显好转,A组静脉梗阻程度积分由术前(14.74±0.562)分降至(2.79±1.357)分(P<0.001),B组由术前(13.79±1.398)分降至(5.55±3.674)分(P<0.001)。术后1~6月A组通畅率较B组高(分别为100%、84.2%、68.4%、63.2%、36.8%、21.1%vs.68.4%、23.7%、18.4%、7.9%、5.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KPS评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1),治疗1~6月后评分明显下降(P<0.001),且KPS评分组间对比,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A组中位通畅时间125d(95%CI:80.018-169.982),B组中位通畅时间35d(95%CI:20.501-49.499),A组患者较B组显示更长的静脉通畅时间(P<0.001)。A组中位生存时间155d(95%CI:110.406-199.594),B组98d(95%CI:55.712-140.288)(P=0.325),A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高于B组,但两者无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和KPS评分(≥80分)为支架植入后保持长期通畅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引发相关静脉阻塞性病变安全、有效,可较长时间保持支架通畅性,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但对患者生存时间无明显改善。
陈伟丹[5](2019)在《内脏异位综合征合并复杂心脏畸形的外科治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评价我院内脏异位综合征合并复杂心脏畸形外科治疗的总体效果及死亡危险因素。(2)总结内脏异位综合征合并复杂心脏畸形患者行改良Fontan术的效果。(3)总结合并手术死亡危险因素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内脏异位综合征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1)2008年9月至2017年12月共66例内脏异位综合征合并心脏畸形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男48例,女18例,年龄5天~18岁,中位年龄13.8个月,体重2.8~51.8kg,中位体重8.4kg。右房异构53例,左房异构13例;行Fontan手术26例次,双向Glenn术23例次,双侧双向Glenn术19例次,中央分流术7例次,瓣膜置换术8例次,肺动脉环缩术8例次。(2)2008年9月至2017年12月共26例内脏异位综合征合并心脏畸形在我院行改良Fontan术。对于合并心尖一腔静脉并置患者,通过术中充分游离,仔细评估人工管道走形路径,避免管道受压和肺静脉梗阻。男16例,女10例,年龄27个月~13.5岁,中位年龄53.4个月,体重10~27kg,中位体重14.2kg。右房异构20例,左房异构6例。(3)2008年9月至2017年12月,内脏异位综合征合并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35例,首次手术年龄5天~10岁,中位年龄1岁,体重3.3~19.2 kg,中位体重8.2kg,心上型31例,心下型2例,混合型2例。结果:(1)住院死亡13例,随访9个月~10年,共29例完成改良Fontan术,死亡5例,近中期死亡率达27.3%(18/66)。(2)对于11例合并心尖—腔静脉并置患者,根据术中探查结果,选择心外管道与同侧肺动脉端侧吻合的8例,与对侧肺动脉端侧吻合的3例。住院死亡1例,随访9个月~9年,死亡1例,近中期死亡率7.6%(2/26)。(3)早期死亡9例(25.7%,9/35),死亡原因均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存活26例,患儿随访14个月~130个月,16例完成改良Fontan术,2例死亡,近中期死亡率31.4%(11/35),余24例患儿一般情况好,未发现残余肺静脉梗阻,Fontan完成率37.1%(13/35)。结论:(1)右心旁路手术是治疗内脏异位综合征合并心内复杂畸形的主要手术方式,术后早、中期效果良好,肺静脉梗阻是手术死亡危险因素;(2)单心室矫治是治疗内脏异位合并心内复杂畸形的主要手术方式,完成改良Fontan术后早、中期效果良好;通过术中合理选择管道路径,改良Fontan术治疗单心室合并心尖—腔静脉并置术后早、中期效果良好。(3)内脏异位综合征合并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常合并右房异构,心内畸形复杂,手术治疗仍具有较高死亡率。
包凯沪,顾建平[6](2018)在《腔内放射性粒子条的应用回顾及展望》文中研究说明腔内放射性粒子条是参照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使放射性粒子(如125I)在预先制作的管材内呈连续线性排列组合而成,是用于治疗恶性肿瘤腔道狭窄的低能放射源,其随着放射性125I粒子在各种肿瘤组织种植取得良好疗效的基础上,近些年逐步发展起来,并在胆道、体静脉血管、门静脉等腔道肿瘤控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疗效。经空间布局优化的腔道内适形粒子条成为目前发展的方向。相关研究对不同肿瘤所致的恶性梗阻腔道内粒子条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本文就此进行综述。
郝红军,张兴仕,金鑫,龚高全,陈颐,李长煜,王小林,刘清欣[7](2016)在《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治疗肝癌所致下腔静脉恶性梗阻20例》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估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治疗下腔静脉(IVC)恶性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例IVC恶性梗阻患者,行IVC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术前术后分别对IVC梗阻长度、内径,右心房与梗阻段远端压差及患者临床梗阻症状积分进行统计分析。术后每2个月采用CT、彩色多普勒超声或者IVC造影对患者IVC通畅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20例患者共植入26枚支架及40根粒子条,手术均一次性获得成功,未发生与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IVC梗阻长度为(6.82±2.21)cm,狭窄段内径由(0.50±0.27)cm扩张至(1.55±0.33)cm。右心房与梗阻远端压差由术前(16.28±1.26)mm Hg降至术后(5.90±1.86)mm Hg,患者临床梗阻症状积分由术前45分(中位值4分)下降至术后02分(中位值0分)。随访226个月,支架通畅率为90%。结论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治疗下腔静脉恶性梗阻安全有效,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姑息性治疗手段。
杨清慧,张雯,颜志平,罗剑均,刘凌晓,杨敏捷,刘清欣[8](2014)在《植入放射性支架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肝恶性肿瘤合并下腔静脉(IVC)梗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植入携带125Ⅰ粒子条支架及经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治疗肝恶性肿瘤伴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梗阻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13年6月共97例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肝恶性肿瘤伴下腔静脉梗阻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所有患者下腔静脉梗阻段植入携带125Ⅰ粒子条支架,同时对肝内病灶进行化疗栓塞治疗。对下腔静脉症状缓解率、支架通畅性、生存期及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下腔静脉支架及125Ⅰ粒子条植入手术成功率为100%;IVC支架通畅率为98%,下腔静脉梗阻症状缓解率为98%;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277.6±251.4)天,中位生存期为(203.0±251.3)天;在随访期236个月期间支架通畅率为98%。结论植入携带125Ⅰ粒子条支架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恶性肿瘤伴下腔静脉梗阻患者安全可行,疗效好。
李斯锐,吴宁,林福煌[9](2012)在《内支架置入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肝癌并下腔静脉及右心房癌栓6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置入联合FOLFOX-4方案系统化疗治疗肝癌合并下腔静脉及右心房癌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血管内支架置入联合FOLFOX-4方案系统化疗治疗6例原发性肝癌并下腔静脉癌栓及右心房癌栓患者,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疗效,随访生存期.结果:6例患者均一次性成功置入血管支架,下腔静脉平均压力下降16mmH2O,患者下腔静脉梗阻症状均明显改善.6例患者均可客观评价化疗疗效,以右心房癌栓为靶病灶,PR5例,SD1例.4例患者血清AFP下降超过50%.至2011-10随访结束时,接受治疗患者仍存活2例,中位总存活时间(overall survival,OS)为8.2mo,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umor progression time,TTP)为5mo.全部患者未见因化疗不良反应终止化疗,其中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Ⅰ-Ⅱ度)3例,消化系反应(恶心、呕吐、纳差,Ⅰ-Ⅱ度)5例,神经毒性(神经感觉异常Ⅰ-Ⅱ度)1例,乏力3例,发热1例.结论:对于肝癌并下腔静脉及右心房癌栓患者,血管内支架置入能即刻改善下腔静脉梗阻症状,联合FOLFOX-4方案系统化疗,使生存期延长.
张雯[10](2010)在《线状排列125Ⅰ粒子条及金属内支架联合TACE治疗肝癌伴下腔静脉恶性梗阻的实验与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线状排列125I粒子条及金属内支架联合TACE治疗肝癌伴下腔静脉恶性梗阻的实验及临床研究第一部分动物实验动物实验一新西兰大白兔下腔静脉内植入不同剂量125I粒子条的实验研究目的:评估兔下腔静脉腔内植入线状排列125I粒子条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比较不同剂量125I粒子条对兔下腔静脉及周围组织的损伤情况。材料和方法:将1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两组并编号,包括两枚粒子组(A组)和四枚粒子组(B组),各7只。将两粒和四粒6711型初始活度为0.7mCi的125I粒子分别连续排列封装在4F透明导管内制成粒子条。兔开腹后在下腔静脉前壁做荷包缝合,将准备好的粒子条经荷包中央置入并悬挂固定在下腔静脉内壁。术后观察兔的生物学行为。比较125I粒子条植入前后血常规及肝功能的变化;比较两组兔术后1周、2周、4周、2个月、4个月的体重、血常规及肝功能变化。定期MDCT增强检查或DSA下腔静脉造影明确下腔静脉通畅情况。观察两组兔1周、2周、4周、2个月时下腔静脉,离粒子<10mm处肝组织,局部小肠及肝右叶外缘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手术成功率100%。A、B两组均未发现125I粒子辐射相关的呕吐、腹泻及死亡。125I粒子条植入前后血常规及肝功能无明显变化;两组间体重、血常规及肝功能无显着差异(P>0.05)。MDCT增强及DSA检查显示下腔静脉血流通畅。病理大体标本显示下腔静脉无穿孔、内壁光滑、无血栓形成,粒子条与管壁间无粘连。两组光镜下均见血管内皮细胞坏死、脱落,中膜及外膜无明显改变。两组临近125I粒子旁肝细胞坏死明显,B组较A组严重,但随时间延长均修复良好;远处肝脏及小肠组织无异常。结论:新西兰兔下腔静脉腔内植入线状排列125I粒子条是安全可行的。不同剂量125I粒子条对兔下腔静脉及周围组织的损伤情况无明显差异。动物实验二兔植入性下腔静脉癌栓模型的建立及评估目的:探讨建立稳定的兔移植性下腔静脉癌栓的动物模型并对其进行客观评估。材料与方法:VX2细胞株复苏后注入兔皮下成荷瘤,将母瘤取出制成瘤条,放于EMDM高糖培养液中备用。12只新西兰大白兔开腹后在下腔静脉肝下段前壁缝一荷包,将瘤条经荷包中央注入下腔静脉腔内,并通过预留缝线悬挂固定在下腔静脉内壁制成下腔静脉癌栓模型。术后观察兔的生物学行为、体重及生存时间。MDCT检查及3D-MPR重建观察术后1、2、3、4和5周瘤栓的生长及转移情况。所有兔自然死亡后,肉眼和光镜下观察下腔静脉癌栓及肝、肺、肾的转移情况。结果:术后第五周实验兔开始出现进食减少表现,术后第六周平均体重为2.02±0.20kg,平均生存时间为49.50±4.40天。MDCT和3D-MPR均见下腔静脉内充盈缺损。并可见下腔静脉阻塞后的侧枝血管和转移灶。病理显示下腔静脉管腔内癌栓的存在及转移病灶,下腔静脉腔内成瘤率达100%。结论:建立了稳定的、可供影像学评价的植入性下腔静脉癌栓的动物模型。MDCT和3D-MPR对诊断下腔静脉癌栓有很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此模型可用于评价不同治疗方法对下腔静脉癌栓疗效的进一步研究。动物实验三线状连续排列125I粒子条治疗兔植入性下腔静脉癌栓的实验研究目的:探讨线状连续排列125I粒子条治疗兔植入性下腔静脉癌栓的疗效。材料与方法:12只新西兰大白兔按照动物实验二方法建立兔植入性下腔静脉癌栓模型。2周后经MDCT确认下腔静脉癌栓模型建立后随机分成两组并编号:对照组(C组)和治疗组(D组)。将3粒6711型125I粒子封装在4F透明导管内制成粒子条。D组开腹后下腔静脉癌栓表面植入125I粒子条,对照组未作干预。术后观察兔的生物学行为、体重及生存期。MDCT每周观察癌栓生长情况并计算癌栓体积。自然死亡后,解剖观察下腔静脉癌栓及转移灶大体标本。光镜下观察比较两组癌栓坏死情况、PCNA指数(PI)及凋亡指数(AI)。两组间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两组间癌栓的体积,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比较动物的生存时间。结果:所有动物手术均顺利。对照组体重下降及恶液质出现较早,C组和D组三周时体重、生存时间、PI及AI分别为2.03±0.13kg、31.67±5.28d、(63.01±2.01)%、(6.02±2.93)%和2.23±0.12kg、45.83±8.68d、(16.73±5.18)%、(29.47±7.1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组的癌栓体积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线状连续排列125I粒子条治疗兔植入性下腔静脉癌栓疗效明显,明显延长生存时间。第二部分临床研究连续线状排列125I粒子条及金属内支架下腔静脉内植入联合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伴下腔静脉恶性梗阻的临床研究目的:评价连续线状排列125I粒子条及金属内支架下腔静脉内植入联合动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伴下腔静脉恶性梗阻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材料和方法:从2009.03至2010.01,共32例在我院行介入治疗的肝癌伴下腔静脉恶性梗阻的患者进入临床研究,所有病例行125I粒子条+IVC支架植入联合TACE术。所有病例术前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及上腹部增强CT检查。先行下腔静脉DSA明确梗阻位置及长度,确定所需125I粒子数目,将125I粒子制成粒子条,捆绑于Z型自膨式金属内支架上。将附有125I粒子条的腔静脉支架植入下腔静脉狭窄处,同时肝内病灶行经动脉化疗栓塞术。术后观察并发症,用SPECT/CT观察125I粒子条植入后的剂量分布。比较手术前后的IVC梗阻段直径、下腔静脉压力差变化、梗阻症状评分、肝肾功能及血常规等。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者的生存时间、支架通畅时间、累积生存率和累积支架通畅率;多个协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共植入36枚腔静脉支架。术后患者下腔静脉梗阻症状明显好转。术后仅1例出现急性肺栓塞、1例急性肾衰竭,经积极抢救治疗后均好转;余均未发生手术相关重大并发症。SPECT/CT扫描显示植入125I粒子条的辐射分布为与粒子条长度相当,呈与支架伴行的、半径约1.0cm的圆柱体,塑型性良好。125I粒子条植入前后肝功能及血常规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125I粒子植入前和后梗阻段直径、下腔静脉压力差变化、梗阻症状评分分别为6.70±5.66mm.18.58±4.64cmH20.2.18±1.55和27.33±2.46mm、4.97±1.20cmH20.0.42±0.61。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90,180,300天的累积支架通畅率和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93.5%,83.2%,83.2%和100%,96.6%,67.7%,51.7%。多个协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生长方式(是否为浸润性)及Child-Pugh分级为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连续线状排列125I粒子条及金属支架下腔静脉内植入联合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伴下腔静脉恶性梗阻是安全可行的,可以提高支架通畅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远期效果尚需大量病例长期随机对照研究。
二、下腔静脉恶性梗阻的支架介入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下腔静脉恶性梗阻的支架介入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根治性肝切除术与离体肝切除和自体肝移植术在晚期肝泡型包虫病患者中的应用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肝泡型包虫病外科治疗的进展(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3)AngioJet机械性血栓清除与导管接触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样本 |
1.2 围手术期资料 |
1.2.1 入院相关检查及基础治疗 |
1.2.2 手术 |
1.2.3 术后处置及随访 |
1.3 疗效和安全性评估 |
1.3.1 疗效指标 |
1.3.2 安全性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患者基线资料 |
2.2 疗效指标 |
2.2.1 比较PMT组与CDT组的PTS发生率 |
2.2.2 比较PMT组与CDT组的血栓清除率 |
2.2.3 比较PMT组与CDT组的其他疗效指标 |
2.3 安全性相关评价指标 |
2.4 事后PTS发生危险因素分析 |
3 讨论 |
3.1 一般概述 |
3.2 疗效指标的分析 |
3.3 安全性指标的分析 |
3.4 PTS的危险因素分析 |
3.5 PE的预防 |
3.6 狭窄髂股静脉的治疗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机械性血栓清除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 |
机械性血栓清除装置分类 |
1 流变仪血栓清除装置 |
1.1 工作原理及优势 |
1.2 Angiojet的临床价值 |
1.3 Angiojet装置并发症 |
2 旋转型血栓清除系统 |
2.1 工作原理及优势 |
2.2 Rotarex和 Aspirex血栓清除系统的临床价值 |
2.3 Rotarex和 Aspirex血栓清除系统并发症 |
3 超声加速型溶栓设备(ultrasound assisted thrombolysis,UAT) |
3.1 工作原理及优势 |
3.2 UAT的临床价值 |
3.3 UAT设备相关并发症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肿瘤引发静脉阻塞的腔内治疗:单纯支架与支架联合粒子条植入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恶性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及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英文缩略词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5)内脏异位综合征合并复杂心脏畸形的外科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内脏异位综合征合并复杂心脏畸形外科治疗疗效分析 |
一、研究目的 |
二、资料和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改良Fontan术治疗内脏异位综合征合并复杂心脏畸形 |
一、研究目的 |
二、资料和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内脏异位综合征合并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外科治疗 |
一、研究目的 |
二、资料和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 内脏异位综合征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Fontan生理和衰败 |
参考文献 |
成果 |
致谢 |
(6)腔内放射性粒子条的应用回顾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放射性粒子条的概念 |
二、最常用的放射性粒子条及置入方法 |
1. 支架外压放射性粒子条: |
2. 引流管内粒子条悬挂: |
三、放射性粒子条的临床疗效 |
四、存在问题及可能改进之处 |
(7)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治疗肝癌所致下腔静脉恶性梗阻20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1一般临床资料 |
1.1.2 器械 |
1.2 手术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手术结果 |
2.2 术后观察及临床处理 |
2.3 随访 |
3 讨论 |
(8)植入放射性支架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肝恶性肿瘤合并下腔静脉(IVC)梗阻(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9)内支架置入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肝癌并下腔静脉及右心房癌栓6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血管内支架置入: |
1.2.2 化疗用法: |
1.2.3 观察、随访及疗效评价: |
2 结果 |
3 讨论 |
(10)线状排列125Ⅰ粒子条及金属内支架联合TACE治疗肝癌伴下腔静脉恶性梗阻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正文 |
前言 |
第一部分 动物实验 |
动物实验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动物实验二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动物实验三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后记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致谢 |
四、下腔静脉恶性梗阻的支架介入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根治性肝切除术与离体肝切除和自体肝移植术在晚期肝泡型包虫病患者中的应用比较[D]. 唐几超. 西南医科大学, 2021(01)
- [2]直接性肝内门腔分流术在布加综合征中的应用[J]. 何福亮,王磊,赵洪伟,岳振东,王宇,张珂,齐瑞兆,张月宁,欧晓娟,尤红,贾继东,刘福全.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21(01)
- [3]AngioJet机械性血栓清除与导管接触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对比研究[D]. 冯骄. 成都医学院, 2020(08)
- [4]肿瘤引发静脉阻塞的腔内治疗:单纯支架与支架联合粒子条植入疗效对比[D]. 武贝. 南京医科大学, 2020(06)
- [5]内脏异位综合征合并复杂心脏畸形的外科治疗[D]. 陈伟丹. 南方医科大学, 2019(01)
- [6]腔内放射性粒子条的应用回顾及展望[J]. 包凯沪,顾建平.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18(04)
- [7]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治疗肝癌所致下腔静脉恶性梗阻20例[J]. 郝红军,张兴仕,金鑫,龚高全,陈颐,李长煜,王小林,刘清欣.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6(06)
- [8]植入放射性支架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肝恶性肿瘤合并下腔静脉(IVC)梗阻[J]. 杨清慧,张雯,颜志平,罗剑均,刘凌晓,杨敏捷,刘清欣.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4(05)
- [9]内支架置入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肝癌并下腔静脉及右心房癌栓6例[J]. 李斯锐,吴宁,林福煌.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2(15)
- [10]线状排列125Ⅰ粒子条及金属内支架联合TACE治疗肝癌伴下腔静脉恶性梗阻的实验与临床研究[D]. 张雯. 复旦大学,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