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议如何引导学生创编健美操(论文文献综述)
杜柏颖[1](2021)在《桂林市社区民族健身操的开展现状及推广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越来越重视自己的身心健康,而民族健身操对于促进身心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社区体育是民族健身操推广的主要平台,因此,对民族健身操的普及多元化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影响。由此,为使民族健身操在社区中更好的推广,就必须了解群众对于民族健身操的看法,找到其推广中受到的阻力,并进行正确的引导,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好、更科学的锻炼方法,以及为桂林市社区的民族健身操顺利开展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桂林市社区民族健身操的开展现状及推广路径为研究对象,以桂林市的社区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对桂林市社区民族健身操的推广现状进行调查,了解桂林市社区民族健身操的普及与推广情况,针对问题得出相应的结论,旨在促进桂林市社区民族健身操的推广。研究结果表明:1.民族健身操在桂林市社区中推广,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生活,为社区体育注入新鲜的血液。通过民族健身操的推广,促进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培养社区居民团结互助的凝聚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同时,带动了学校体育和家庭体育的发展,为社区体育奠定基础。2.民族健身操在桂林市社区的开展情况:从参与者来说,男女比例分配不均衡;大多数以中年人为主;文化程度处于大专及本科学历;多数居民的职业以个体居多;在社区中居民都以自主管理的方式进行练习;社区基本不组织活动;强身健体是居民练习民族健身操的主要动机,练习时间多数都以傍晚为主。3.影响桂林市社区推广民族健身操的主要因素有:桂林市社区的重视程度不够高,社区居民对民族健身操的认知度不全面,了解程度较浅,整体参与人数较少,兴趣度不高,在民族健身操推广的同时与当下大众的关注点不够契合;社区中缺乏健全的管理方式,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导致民族健身操的发展不稳定;桂林市社区中缺少民族健身操的指导教师以及相关的健身培训课程,社区居民缺少专业的理论知识以及自我的学习能力;教学场地设施资源短缺,不利于社区居民的练习;民族健身操在社区中占据的比例较小,举办的赛事活动较少,社区中后续民族健身操的开展工作尚未得到落实。4.在民族健身操的推广路径中,构成要素主要有明确目标、丰富内容、推广对象、优化环境、提升效果五个方面,通过以上方面完成对民族健身操在社区中的推广。5.从民族健身操的特征,国家政策的支持,社区的需要,人民群众的需求四个方面来讲,民族健身操为艺术瑰宝有着较高的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社区中不论是成人还是青少年,都应该具备民族健身操的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心,保护和继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具有时代价值。针对上述民族健身操在社区推广中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加大政府对民族健身操项目的重视程度,对其制定明确的标准。增强社区居民参与民族健身操的健身意识,加大宣传力度,运用多种媒介方式进行宣传和推广,通过宣传营造积极的氛围,为推广民族健身操项目起到了促进作用。2.重视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聘请专业教练以及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教学,提升对教练员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帮助参与者提高专业技能,得到正确的锻炼。3.丰富社区中民族健身操的资源建设,促进民族健身操多元化发展。加强民族健身操方面的培训,并投入资金以保障民族健身操在桂林市社区顺利的推广。4.多举办民族健身操的赛事活动,使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以及各个行政单位部门进一步完善赛事活动,更加有力推进民族健身操在桂林市社区中的推广,乃至全国各地发展。5.民族健身操在社区推广中,有一系列政策的保障机制。在国家层面要为民族健身操进入社区提供理论的依据;在地方层面,积极的贯彻和落实中央有关要求,尽可能得到有效的资源与支持;在社会层面,把各个部门的文件要求执行到位,为民族健身操进入社区提供保障。
牛程程[2](2021)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培养学生创编能力的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素质教育给予了更高的重视。健美操运动通过音乐与舞蹈动作相结合,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还能培养学生美感,因此,健美操教学在我国高校获得广泛普及。该文将对健美操创编能力进行简要阐述,分析创编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并针对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学生创编能力培养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健美操教学发展提供参考。
罗丹阳[3](2020)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在健美操专项课中应用及效果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健美操是融合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的一项体育项目,随社会的发展,对健美操的需求日益增加,必然增加对健美操教练、教师的需求,开设健美操专选班是培养健美操相关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健美操专选课都延用固定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是一套全新的教学辅助工具,本研究以将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应用于四川师范大学健美操专选班为研究对象,以四川师范大学2017级健美操专选班为实验对象;并运用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等为研究方法,以其他学科的教学应用研究和健美操相关教学实验为研究基础进行教学实验,根据测量指标在实验后进行测试并对其教学效果进行评价。通过周期为16周的教学实验,最后得出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表明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实验班学生与采用常规教学的对照班的学生在对健美操专选课学习态度测量中行为态度和意向有P值为0.047、0.048和0.046均小于0.05,情感体验有P值为0.039、0.028、0.040小于0.05,表示两个班学生有显着性差异。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健美操专选课利用丰富教学内容、新颖的教学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实验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提高教学的质量;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实验班和常规教学的对照班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量中学习动机有P值为0.049、0.036小于0.05,学习方法选用有P为0.037<0.05,学习结果评价三项P值均小于0.05,学习环境营造有P值0.036、0.049、0.033小于0.05,两个班存在显着性差异,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健美操专项课的教学过程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实验班和常规教学的对照班在健美操能力成绩呈现显着性差异,其中大众健美操P为0.499>0.05没有显着性差异,在自编健美操P为0.001<0.01和带操能力P为0.003<0.01极具显着性的差异,表明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中丰富的教学素材和互联网共享的优质健美操课程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眼界,增加学生的素材积累,对提高学生的创新创编能力有显着的影响;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实验班和传统教学的对照班教学效果的测量中课堂效果有P值为0.044、0.004、0.012均小于0.05,情感体验有P为0.016、0.009均小于0.05呈现显着性差异,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主要优势在于丰富的教学内容,其中每个教学视频都有不同风格的教练进行教学,学生不仅能学习动作套路,更重要的是学习优质课程的编排方法和带操方式,不断地模仿和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和风格,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陈婷[4](2020)在《兴趣教学法在普通高校健美操选修课教学中的教学效果研究 ——以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文中提出近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力改革发展下,高校的招生规模在不断的扩大,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也与日俱增,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是一门不可缺的课程,也是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接受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随着教育改革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家对于高等院校培养人才这一方面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更好的开展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就需要我们积极探索新的、有效的与时代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兴趣教学法是当代新型教学方法之一,它是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改变教学顺序,引入和课堂内容切实有关的趣味小游戏,借助有利的教学器材以及多种形式的教学比赛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促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课堂中。本研究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探索和研究“兴趣教学法”在高校健美操选修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与价值,从而推进我国高等院校体育朝更好方向的发展。通过对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健美操选修课程实验班和对照班的研究与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兴趣教学法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在肺活量、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上成绩都有明显的进步,但是50米和长跑成绩没有显着性差异。2.兴趣教学法在教学中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通过借助与教学相关的器材,以及引入与教学主题内容相关的小游戏,有效的改变了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强。3.兴趣教学法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兴趣教学法在健美操教学中有效的利用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以及教学评价体系,学生的交流次数更为频繁,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显着的提升。4.兴趣教学法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拓宽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动作创编能力得到有效提升。5.兴趣教学法更加加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验后两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都有所提升,但兴趣教学法下的实验组更为明显,更能激发学生对知识探索的欲望。6.实验后两组学生在自信心上均有提高,但兴趣教学法更加加强了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对自己各方面的欣赏与肯定,其提高自信心的效果更为显着。
孟旭旭[5](2020)在《乐感培养对公共体育健美操课学生学习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健美操是由音乐与动作构成,在音乐的构成中,乐感是音乐的灵魂,但在目前的教学研究中对健美操音乐乐感的教学研究相对匮乏,本论文将通过教学实验的方法探究乐感在健美操教学中的作用。本论文的研究目的:通过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课学生音乐乐感的培养,得出能否提高学生健美操学习效果的研究结果,以期为健美操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提供合理有效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研究思路是在实验前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进行两种音乐乐感能力、健美操基本技术水平五个方面和对健美操的主观认知进行测试,并进一步分析测试得到的相关数据。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组加入培养学生乐感的教学方法,对照组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可以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实验前,对两组学生进行两项乐感能力和健美操基本技术水平五个方面的测试,将得出的数据分别进行了配对样本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p>0.05,证实了两组学生在各项指标测试上没有显着性差异,说明了实验的有效性。2.实验后,测得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乐感水平均值分别为72.15分,60.54分且p=0.00<0.01;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节奏感水平均值分别为15.25±s,16.38±s,且p=0.00<0.01。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基本技术水平的均值分别为80.07分,69.90分,且基本技术水平五个方面的平均值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学生在两项乐感测试和基本技术测试成绩中存在显着性差异。3.对两组学生进行主观认知方面问卷调查显示,实验前后,学生在健美操音乐乐感的作用效果认知表现中,实验组在实验前后两项选择标准的变化幅度之和为46.66%,对照组在实验前后两项选择标准的变化幅度之和为13.33%;学生在学习健美操的兴趣表现中,实验组在实验前后两项选择标准的变化幅度之和为26.67%,对照组在实验前后两项选择标准的变化幅度之和为10.01%;学生在学习健美操的态度中,实验组在实验前后两项选择标准的变化幅度之和为30%,对照组在实验前后两项选择标准的变化幅度之和为13.34%;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健美操活动情况表现中,实验组在实验前后两项选择标准的变化幅度之和为39.99%,对照组在实验前后两项选择标准的变化幅度之和为13.33%。综上可知,实验组学生在实验前后对健美操音乐乐感的作用主观认知明显提高,对照组学生在实验前后对健美操音乐乐感主观认知方面也有提高,但相较于对照组学生而言,实验组学生提高幅度较大。
陈喜婷[6](2019)在《排舞运动在成都市农村小学开展的SWOT-AHP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排舞英文名“line dance”,是一种在不同方向上重复固定的舞步,自由创编上肢动作的运动项目。2014年全国排舞中心提出将排舞引入学校,打造“阳光排舞课程”,排舞运动正式进入校园。2016年,排舞中心又启动了“阳光排舞进校园,万所学校礼献祖国”的大型公益活动。截止2017年5月,排舞运动已在北京、四川、重庆等29个省的各个学校进行试点推广,并受到校园师生喜爱,逐步成为青少年日常锻炼的最佳选择。排舞运动对场地设施要求低、锻炼方式活、锻炼效果明显,在小学校园开展有利于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创新,形成学校特色项目。目前,排舞运动已经在城市的大中小学火热开展,但该运动在农村学校推广缺乏技术与理论做指导,开展较落后。本文就从成都市农村小学开展排舞的现状为出发点,通过SWOT-AHP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为成都市农村小学排舞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SWOT、AHP分析法,分析排舞在农村小学开展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外部发展机会及威胁,建立各因素的判断矩阵,结合AHP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出各因素的权重值,然后对各个因素进行层次总排序和战略四边形的构建,找到适合农村小学开展排舞运动的战略,为排舞在农村学校发展提供对策和建议。研究结论:1)排舞运动在成都市农村小学开展的内部优势因素主要包括:动作简单易学,普及性强;较高的锻炼价值;场地设施要求极低;开展形式多样,趣味性强。内部劣势因素:排舞教练员专业化程度低;经费不足,参加排舞比赛少;排舞理论研究落后;排舞监督力度不够。2)排舞运动在成都市农村小学开展的外部机遇因素主要包括:良好的政策环境;排舞公益培训和赛事增多;我国排舞领军实力扩大;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外部威胁因素:教师流动性大;其他体育活动的开展;学生余暇时间不足;排舞教学课时少。3)通过AHP分析法,一级指标中影响最大的是内部劣势因素,排在第二和第三的分别是外部机遇因素与内部优势因素,影响最小的是威胁因素。二级指标权重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排舞教练员的专业程度低、良好的政策环境、排舞公益培训和赛事的增多。4)结合AHP分析法中的计算结果,构建排舞运动在成都市农村小学开展的SWOT战略四边形,根据四边形重心P点落在第二象限,确定农村小学排舞道路应走争取型战略。
桑学慧[7](2019)在《“OBE+学导式”健美操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给体育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现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一般来说,普通高中在体育课程中对学生的运动专长和爱好的培养较为重视,强调学生系统地学习1-3个运动项目,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提升学科的核心素养。在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主要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在体育课程结束后仍然“不会”或者快速遗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被动地接受学习,且目标是为完成期末考核。“OBE+学导式”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能力的养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本文在教学上结合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指导思想要求为主,通过问卷调查、教学实验等方法,尝试将“OBE+学导式”教学模式运用到健美操教学中,旨在探索健美操教学改革的新思路,使学生养成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并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且具有终身锻炼的能力,为健美操教学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健美操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根据研究结果得出: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学生在接受健美操教学之后,明显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问题的分析处理能力以及教学实践能力等。健美操教学过程中应用了“OBE+学导式”教学模式之后,促进学生掌握标准健美操技术动作,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创编、实践与合作的主动性。经过一个学年的教学,实验班的学生相较于实验之前,上课积极性有了显着提高。学生在进行自主组织探索的过程中,并和实践训练相结合,不断增加练习量,有利于塑造良好的身体形态,帮助教学任务的超量完成。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质疑问难阶段,加强学生“教”和“学”之间的互动,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增多,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积极性以及自觉性。实验后,实验班学生的队形创编能力、领带操实践等观察、思维、交流的综合能力高于对照班学生,证实了“OBE+学导式”健美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与创编操化动作的自主性,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操化动作的创编组合能力。
陈虹先[8](2019)在《铜鼓操在水族地区乡镇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为提升幼儿园的办园质量,充分体现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各地区的幼儿园都在打造自己的特色。幼儿园都在开展特色教育活动,通过调研,在水族地区的幼儿园,研究者观察了大部分幼儿园体操活动开展以现代流行的体操为主,利用当地民族文化资源较少,开展下来幼儿的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强、开展的目的和效果不明显。研究者发现部分乡镇幼儿园在应用水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铜鼓操进行体育活动,观察发现,孩子对于铜鼓操的兴趣非常浓厚,因此,为了深入了解铜鼓操在水族地区乡镇幼儿园应用,了解铜鼓操在水族地区乡镇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开展的情况,打造水族地区幼儿园特色体育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对铜鼓操在水族地区乡镇幼儿园体育活动中进行相关研究。在田野考察的基础上,本研究运用访谈法、文献法,对水族地区乡镇幼儿园体育活动开展的场所、状况、铜鼓操应用在体育活动中的目的、价值,以及在水族地区乡镇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开展铜鼓操的必要性和支持条件等方面进行了考察。通过与当地幼儿教师成立研究小组,在此基础上,创编铜鼓操在幼儿园大班进行实践,对铜鼓操在水族地区乡镇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开展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本研究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杜威从做中学思想为理论基础,对铜鼓操在水族地区乡镇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价值、选择和创编的方法、教学的方法、评估的方法及其开展过程进行研究,对推进和深化铜鼓操在水族地区乡镇幼儿园体育活动中提出建议。通过对铜鼓操在水族地区乡镇幼儿园体育活动中设计与实施研究,其目的是为了丰富和完善幼儿园体育课程,打造幼儿园的特色教育。本研究最后提出推进铜鼓操在水族地区乡镇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应用的建议是:幼儿园方面,需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创设水族文化活动环境,加强家园合作;教师方面,需要更新教育观念,善于总结与反思,提升创编和活动实施的能力;家庭和社区方面,需要进行合作,取长补短。本研究的实践探索,有助于为水族地区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探索户外体育活动提供一些参考价值,为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打造幼儿园的特色、提升幼儿园办园质量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借鉴。
陈丝语[9](2019)在《竞赛规则改变下我国健美操运动发展研究》文中认为追根溯源,健美操运动雏形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为太空人制定的体能训练内容,而让全世界对健美操运动有所认知得益于简·方达健美操。健美操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传入中国,发展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可寻。随着发展的脚步不断迈进,健美操分化为竞技健美操与大众健美操,并与时俱进,蓬勃发展;项目发展的过程中,规则一直如风向标,指引健美操运动的发展,而健美操运动的发展也促进规则不断完善。健美操运动是如何发展的,规则又是如何完善的,二者在相互作用的发展中存在什么样的关系,研究以上问题,对梳理我国健美操发展的历史,探寻项目发展与规则变化之间的关系,找寻健美操运动项目的发展规律,预测今后项目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国内八十年代至今使用过的所有健美操规则(包括竞技健美操规则和大众健美操规则)和各阶段代表性的比赛视频为主要研究素材,运用文献法、专家访谈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对规则的发展时段进行阶段划分,并对各阶段规则的变化进行分析,同时分析各阶段前期与后期代表性健美操套路的成套内容,从而验证规则的变化对运动的影响,并就规则与运动互相作用下变化的关系进行探讨。通过研究本文获得以下结论:(1)依据规则,结合健美操运动发展历程中的特殊事件,运用专家访谈法,将健美操运动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包括:本土落地阶段(1986年-1995年)、吸收引进阶段(1996年-2000年)和国际化阶段(2001年-2020年)。(2)分析各阶段健美操规则的变化,从中发现各阶段规则的特点,剖析各阶段典型成套动作,从中解读健美操运动变化的规律,探讨二者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关系。(3)本土落地阶段规则特点多而杂,重视不断完善规则,变化最为突出的是对特定动作要求不断精进和创新;是我国健美操项目探索--改进--再改进的运动发展过程;此阶段我国健美操发展以健身为前提,相关部门大力普及健美操项目,为健美操项目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4)吸收引进阶段规则跨度最大,整体变化突显规则对创编的影响;健美操项目的竞技性凸显而出,是我国健美操项目适应--提升--再提升的运动发展过程;此阶段跟随国际规则步伐,突出项目特点,不断发展整体人群的竞技能力,从而促进项目发展。(5)国际化阶段规则系统且具有引导性,规则重大变化为增设有氧项目,以及六人操改为五人操;健美操运动发展迅速,是项目完善--精进--再精进的运动发展过程;此阶段健美操项目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竞技性健美操蓬勃发展同时,大众性健美操在群众体育中的发展也如火如荼。(6)纵观健美操规则变化下的运动发展过程,预测未来竞技健美操将继续往高精尖的方向发展,而大众健美操则更加亲和群众,往普及化发展,被更多群众所接受。总之,健美操项目的产生、存在与发展都离不开群众的需求,整体项目发展随着时间变迁,项目将回归于群众,回归于社会。
宁佐晓[10](2019)在《厦门市高校健美操专选学生创编能力培养研究》文中提出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各行各业的市场要求也日益增高,市场对专业性人才的需求更是迫在眉睫。高校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摇篮,在高要求的市场环境下对人才的培养规模和质量也提出了新的标准。健美操作为一项集“健、力、美”于一体并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强烈的节奏感、动作的协调多变性、不受年龄和性别的限制、拥有强身健体功能的体育项目,深受各个年龄段人群的喜爱而被编入高校的体育课程中,进而成为高校体育中的主要活动之一。高校健美操专业作为培养健美操专业人才的基地,应当前体育市场对健美操专业人才的需要,必须培养出对健美操认识全面、专业能力系统化的学生。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了创新教育的顺利实施,健美操专业的教师和学生都应具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而健美操的创新能力的提升则大幅度上依靠对健美操创编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学生的健美操创编能力就成为高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理念、相关岗位专业化的摇篮。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高校健美操专选学生创编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通过对福建省厦门市6所高校的健美操教师和健美操专选学生的调查访问,以了解目前福建省厦门市高校健美操专选学生创编能力培养的现状并进行分析,同时对该现状出现的问题做相应的对策,旨在为福建省厦门市高校健美操专选学生创编能力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并做出相应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目前厦门市高校教师的健美操的教学方法繁多,但是仍然采用的是较为传统的教学方法,非传统教学方法的实际运用相对较少。(2)教师对健美操创编理论的内容设计尚不够全面、不够完善,有些教师很少进行健美操创编的理论教学。(3)教师在授课时将过多的时间用在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没有关注学生的需求,造成学生对健美操创编没有足够的兴趣,缺乏对健美操创编的意识。(4)由于健美操创编课时的时间不多或几乎没有,造成学生对创编技巧技能的掌握不够全面,对健美操创编要素没有准确、完整的认识。(5)教师没有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健美操的创编,高校缺乏对学生进行健美操创编方式的严格管理,许多学生无法参与或不想参与学校安排的健美操创编方式,导致学生失去很多参与健美操创编的机会。(6)在考核学生健美操成绩时,评价内容尚不够完善,健美操创编的指标比重相对其他指标比重较低,并且缺少对健美操创编的全面性评价。(7)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再接受健美操的培训,很难把握当前健美操的潮流趋势以及学生对当前健美操潮流趋势的接受程度。对于此结果的建议:(1)运用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注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关系,改善现有的教学模式。(2)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阶段性选择针对性强的教材,教材的授受面应涵盖多方面的健美操创编的相关内容,使教学过程系统化、完整化。(3)关注学生的想法,教授学生树立正确的健美操价值观,引导、激发学生对健美操创编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对健美操创编的意识。(4)通过网络等多种方式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时下流行的健美操创编素材,引导学生理论结合实践,提升学生的健美操创编能力。(5)改善目前高校安排的学生课余参与健美操活动的方式,在原有的方式基础上进行严格的管理机制,与校外的相关机构联合并严格把关对学生实践的过程,给予学生良好的实践环境和宝贵的实践机会。(6)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健美操创编评价体系,改善传统的考核方式,增加对健美操创编的考核比重。(7)教育部相关部门及高校应定期为健美操教师进行培训,让健美操教师们紧跟当下健美操的潮流,把握当前健美操发展趋势。
二、浅议如何引导学生创编健美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议如何引导学生创编健美操(论文提纲范文)
(1)桂林市社区民族健身操的开展现状及推广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3.2 国内民族健身操研究 |
1.3.3 国外民族健身操研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问卷调查法 |
2.2.2 文献资料法 |
2.2.3 逻辑分析法 |
2.2.4 专家访谈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2.2.6 实地考察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桂林市社区民族健身操的开展现状 |
3.1.1 民族健身操在社区中的开展情况 |
3.1.2 社区居民对民族健身操的了解情况 |
3.1.3 社区居民参加民族健身操的活动情况 |
3.2 民族健身操在桂林市社区推广的问题困境 |
3.2.1 宣传力度不够及重视程度不足 |
3.2.2 组织管理不健全及个人时间不充分 |
3.2.3 缺少专业指导教练 |
3.2.4 缺少训练场地设施 |
3.2.5 缺少活动表演次数 |
3.3 民族健身操在桂林市社区推广路径的研究 |
3.3.1 明确目标 |
3.3.2 丰富内容 |
3.3.3 推广对象 |
3.3.4 优化环境 |
3.3.5 提升效果 |
3.4 民族健身操在桂林市社区推广的保障机制 |
3.4.1 社区师资力量的保障 |
3.4.2 社会推广传播的保障 |
3.4.3 国家政策支持的保障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致谢 |
(2)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培养学生创编能力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健美操创编能力概述 |
1.1 健美操创编能力的内涵 |
1.2 健美操创编能力基本表现 |
1.2.1 动作描述能力 |
1.2.2 动作拆分及组合能力 |
1.2.3 动作表现能力 |
2 健美操创编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
2.1 提高学生创新思维 |
2.2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
2.3 树立学生自信心 |
3 健美操创编能力影响因素 |
3.1 音乐节奏掌握能力 |
3.2 相关知识运用能力 |
4 健美操创编能力的形成 |
4.1 感性认知过程 |
4.2 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转变 |
4.3 创编实践过程 |
4.4 能力形成过程 |
5 健美操创编能力培养方法 |
5.1 培养学生健美操创编兴趣 |
5.2 引导学生加强创编素材积累 |
6 结语 |
(3)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在健美操专项课中应用及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政策背景 |
1.1.2 实践依据 |
1.1.3 研究意义 |
1.1.3.1 理论意义 |
1.1.3.2 现实意义 |
2 研究现状 |
2.1 健美操教学现状的相关研究 |
2.1.1 健美操概念 |
2.1.2 健美操教学现状 |
2.1.3 健美操专项课教学现状 |
2.2 相关健美操教学实验和应用研究 |
2.2.1 相关教学模式在健美操教学应用研究 |
2.2.2 有关健美操教学的实验研究 |
2.3 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在健美操专项课中的应用研究 |
2.3.1 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概念 |
2.3.2 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在健美操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
3 研究方法 |
3.1 文献资料法 |
3.2 问卷调查法 |
3.3 教学实验法 |
3.3.1 研究方案 |
3.3.1.1 研究对象 |
3.3.1.2 编写教学计划与教案 |
3.3.1.3 教材的选用 |
3.3.1.4 教学内容及过程安排 |
3.3.2 实施方案(研究方案) |
3.3.2.1 干预方案 |
3.3.2.2 实验教学评价(因变量的观测) |
3.3.2.3 实验质量的监控 |
3.4 数理统计法 |
3.5 逻辑分析法 |
4 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于健美操专项课的研究设计分析 |
4.1 健美操专项课课程教学目标与培养要求分析 |
4.2 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在健美操专项课程中的应用 |
4.2.1 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于健美操专项课的教学设计原理 |
4.2.2 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于健美操专项课的教学设计原则 |
4.2.3 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于健美操专项课的教学目标 |
4.2.4 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于健美操专项课的教学效果预期 |
5 结果与分析 |
5.1 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应用于健美操专选课教学实验的前测分析 |
5.1.1 学生健美操基础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
5.1.2 学生健美操水平前测分析 |
5.1.2.1 健美操水平测试指标的选取 |
5.1.2.2 健美操水平前测结果分析 |
5.2 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应用于健美操专项课教学的健美操成绩前后测试结果分析 |
5.2.1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健美操水平测试 |
5.2.1.1 健美操水平测试内容 |
5.2.1.2 健美操水平测试方法 |
5.2.1.3 健美操水平测试评价指标 |
5.2.2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健美操成绩实验前后测试结果分析 |
5.2.2.1 对照班学生实验前后健美操成绩测试结果分析 |
5.2.2.2 实验班学生实验前后健美操成绩测试结果分析 |
5.3 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应用于健美操专项课教学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5.3.1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学习态度对比分析 |
5.3.2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比分析 |
5.3.3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教学效果对比分析 |
5.3.4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健美操水平对比分析 |
5.4 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健美操专项课与常规健美操专项课的效果分析 |
5.4.1 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健美操专项课与常规健美操专项课的教学效果对比分析 |
5.4.1.1 常规健美操专项课教学效果的优势分析 |
5.4.1.2 常规健美操专项课教学效果的问题分析 |
5.4.1.3 健美操专项课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教学效果的优势分析 |
5.4.1.4 健美操专项课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教学效果的问题分析 |
5.4.1.5 两种教学方式的健美操专项课教学的对比 |
5.4.2 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健美操专项课的效果评价 |
5.4.2.1 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健美操专项课的课堂效果评价 |
5.4.2.2 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健美操专项课的课程设计评价 |
5.4.2.3 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健美操专项课的课程效果评价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
附录 2 |
附录 3 |
附录 4 |
附录 5 |
附录 6 |
致谢 |
(4)兴趣教学法在普通高校健美操选修课教学中的教学效果研究 ——以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选题目的与选题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传统教学模式 |
2.1.2 兴趣 |
2.1.3 兴趣教学法 |
2.1.4 体育兴趣教学概念 |
2.2 国外研究现状 |
(1)西方文艺复兴活动之后兴趣教学的崛起 |
(2)兴趣教学思想理论进入成熟时期的相关研究 |
2.3 国内研究现状 |
(1)有关兴趣教学的研究 |
(2)兴趣教学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
(3)其它教学法在高校健美操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
2.4 研究不足之处 |
2.4.1 传统教学法中存在的不足 |
2.4.2 兴趣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对比研究 |
2.4.3 兴趣教学法的实用意义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实验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4 实验设计 |
4.1 实验时间、地点、器材 |
4.2 实验目的 |
4.3 实验过程和实施流程 |
4.4 教学内容和组织教法 |
4.5 教学技能的评定方法与标准 |
4.6 典型案例分析 |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
5.1 实验前学生基础情况调查与分析 |
5.2 实验前后实验班和对照班教学效果的对比分析 |
5.2.1 兴趣教学法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教学效果影响 |
5.2.2 兴趣教学法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教学效果影响 |
5.2.3 兴趣教学法对学生学习态度的教学效果影响 |
5.2.4 兴趣教学法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效果影响 |
5.2.5 兴趣教学法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教学效果影响 |
5.2.6 兴趣教学法对学生自信心的教学效果影响 |
5.2.7 兴趣教学法对学生健美操动作技能的教学效果影响 |
5.3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教学效果的对比分析 |
5.3.1 实验后兴趣教学法对学生健美操创编能力的教学效果影响 |
5.3.2 实验后两组学生在创新能力方面的自我评价结果与分析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7 致谢 |
8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5)乐感培养对公共体育健美操课学生学习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任务 |
1.4 文献综述 |
1.4.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4.2 关于健美操乐感培养的研究现状 |
1.4.3 健美操乐感培养的相关研究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专家访谈法 |
2.2.4 实验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两组学生音乐乐感掌握情况的对比与分析 |
3.1.1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乐感测试结果与分析 |
3.1.2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音乐节奏感测试结果与分析 |
3.2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健美操基本技术成绩情况 |
3.2.1 实验前两组学生健美操基本技术成绩 |
3.2.2 实验后两组学生健美操基本技术成绩 |
3.3 乐感培养对健美操学习效果各项评核标准的影响与分析 |
3.3.1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对动作技术正确性的影响与分析 |
3.3.2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对动作的规范性的影响与分析 |
3.3.3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对动作与音乐的配合的影响与分析 |
3.3.4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对动作的熟练性的影响与分析 |
3.3.5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对动作的表现力的影响与分析 |
3.4 乐感培养对学生主观认知方面的影响与分析 |
3.4.1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对音乐乐感在健美操中作用效果的认知情况 |
3.4.2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学习健美操兴趣的影响与分析 |
3.4.3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对健美操学习态度的影响与分析 |
3.4.4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对课余时间参与健美操练习的影响与分析 |
4 结论和建议 |
5 参考文献 |
6 致谢 |
附件 |
附件1 |
附件2 |
附件3 |
附件4 |
(6)排舞运动在成都市农村小学开展的SWOT-AHP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我国“阳光排舞进校园”开展情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任务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外关于排舞运动的研究 |
2.2 国内关于排舞运动的的研究 |
2.2.1 关于排舞定义的研究 |
2.2.2 关于排舞创编的研究 |
2.2.3 关于排舞运动价值的研究 |
2.2.4 关于排舞运动特征的研究 |
2.2.5 关于排舞运动发展对策的研究 |
2.2.6 关于“阳光排舞进校园”的研究 |
2.3 关于我国农村学校体育现状的研究 |
2.4 体育学科中关于SWOT-AHP的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访谈法 |
3.2.4 SWOT分析法 |
3.2.5 AHP分析法 |
3.3 研究路线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成都市农村小学排舞运动开展的现状分析 |
4.1.1 师资队伍情况分析 |
4.1.2 学生参与排舞运动情况 |
4.1.3 影响排舞运动在成都市农村小学开展的因素调查 |
4.2 成都市农村小学开展排舞运动的 SWOT 分析 |
4.2.1 优势(S)因素分析 |
4.2.2 劣势(W)因素分析 |
4.2.3 机遇(O)因素分析 |
4.2.4 威胁(T)因素分析 |
4.3 排舞运动在成都市农村小学开展的SWOT-AHP分析 |
4.3.1 构建 AHP 层次结构图 |
4.3.2 构建SWOT判断矩阵 |
4.3.3 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 |
4.3.4 层次总排序 |
4.3.5 各层次指标综合强度计算 |
4.3.6 构建战略四边形 |
4.4 成都市农村小学开展排舞运动的对策 |
4.4.1 完善排舞师资培训体系 |
4.4.2 加强排舞校本课程的研发 |
4.4.3 加强排舞一线教师的创编能力 |
4.4.4 增加排舞教学课时 |
4.4.5 加强排舞社团、代表队建设 |
4.4.6 将排舞引入大课间 |
4.4.7 举办排舞校内外展演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参考文献 |
附件一 |
附件二 |
附件三 |
附件四 |
附件五 |
致谢 |
(7)“OBE+学导式”健美操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来源 |
1.1.1 国家政策支持大力发展学校体育,增强青少年学生体质 |
1.1.2 现代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
1.1.3 目前传统健美操教学模式存在不足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OBE教学模式 |
2.1.2 学导式教学模式 |
2.1.3 “OBE+学导式”健美操教学模式 |
2.2 OBE国内外研究现状 |
2.3 有关教学模式的研究 |
2.3.1 教学模式 |
2.3.2 体育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 |
2.4 学导式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 |
2.5 “OBE+学导式”健美操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 |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实验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4 “OBE+学导式”健美操教学模式的构建 |
4.1 “OBE+学导式”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 |
4.1.1 主体教育理论 |
4.1.2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
4.1.3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
4.2 “OBE+学导式”模式教学目标构建的依据 |
4.2.1 国家重点关注增强学生体质与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问题 |
4.2.2 现代化社会对创新实践能力人才的需求 |
4.2.3 增强体质,对青少年学生意义重大 |
4.3 “OBE+学导式”教学内容与手段的选择 |
4.3.1 教学内容与手段的选择依据 |
4.3.2 教学手段 |
4.4 教学策略 |
4.4.1 明确目标,自主先学 |
4.4.2 合作学习,成果展示 |
4.5 教学评价 |
4.6 教学环境 |
4.6.1 物理环境 |
4.6.2 社会文化心理环境 |
5 “OBE+学导式”健美操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
5.1 实验班与对照班健美操课教学计划 |
5.2 实验步骤 |
5.3 实验过程中的因素控制 |
5.4 “OBE+学导式”健美操教学模式教学实验结果与分析 |
5.4.1 教学实验前测得结果分析 |
5.4.2 教学实验后测得结果分析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铜鼓操在水族地区乡镇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缘起 |
1.落实国家出台的相关文件精神的需要 |
2.水族地区幼儿园体育教育活动的需求 |
3.水族铜鼓文化传承的需要 |
4.调研后的反思和个人研究兴趣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研究对象和概念界定 |
1.研究对象 |
2.相关概念界定 |
(四)文献综述 |
1.国内研究综述 |
2.已有研究的不足及启示 |
二、理论及分析 |
(一)研究理论基础 |
1.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
2.杜威“从做中学”思想 |
(二)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三)研究重点、难点 |
(四)研究创新点 |
三、资料和数据分析 |
(一)铜鼓操在水族地区乡镇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应用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1.铜鼓操在水族地区乡镇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应用的现状 |
2.问题及原因分析 |
(二)铜鼓操在水族地区乡镇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应用的价值分析 |
1.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
2.丰富乡镇幼儿园课程资源 |
3.弘扬水族优秀的铜鼓文化 |
四、实践探索 |
(一)实践的前期准备 |
1.资料的搜集 |
2.研究合作的教师 |
3.铜鼓操的筛选和整理 |
(二)铜鼓操的创编 |
1.铜鼓操创编的原则 |
2.铜鼓操创编的要素 |
3.铜鼓操创编的过程 |
4.创编后的铜鼓操简介 |
(三)铜鼓操教学和评价的方法 |
1.铜鼓操教学的方法 |
2.铜鼓操评价的方法 |
(四)铜鼓操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应用过程 |
1.水族乐器咚咚咚(欣赏活动) |
2.“庆丰收”在大班体育活动中的实践过程 |
3.“迎宾操”在大班体育活动中的实践过程 |
(五)铜鼓操在水族地区乡镇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应用的反思与评价 |
1.铜鼓操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应用的反思 |
2.铜鼓操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应用的评价 |
五、教育思考与建议 |
(一)教育思考 |
1.铜鼓操在水族地区乡镇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创编具有必要性 |
2.铜鼓操在水族地区乡镇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应用具有可行性 |
3.铜鼓操在水族地区乡镇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应用有一定的成效 |
4.铜鼓操在水族地区乡镇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应用仍然存在困难 |
(二)教育建议 |
1.教育部门方面要“助力” |
2.幼儿园方面要“给力” |
3.教师方面要“努力” |
六、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读研期间科研情况 |
致谢 |
(9)竞赛规则改变下我国健美操运动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关于健美操规则自身变化的相关研究 |
1.1.1 规则变化的对比研究 |
1.1.2 规则变化的展望研究 |
1.1.3 规则变化下评分角度的研究 |
1.2 关于规则变化对健美操项目发展的影响研究 |
1.2.1 健美操项目发展趋势相关研究 |
1.2.2 竞技健美操各单项发展趋势相关研究 |
1.3 关于规则变化对健美操技术发展的影响研究 |
1.4 关于规则变化对健美操训练的影响研究 |
1.4.1 健美操训练方法与手段相关研究 |
1.4.2 健美操训练对策与建议相关研究 |
1.4.3 健美操训练影响与启示相关研究 |
1.5 关于规则变化下健美操成套创编的相关研究 |
1.5.1 健美操各单项成套创编相关研究 |
1.5.2 规则改变对健美操创编的影响相关研究 |
1.6 关于规则变化对健美操美学与其他方面影响的相关研究 |
1.6.1 健美操美学方面相关研究 |
1.6.2 健美操其他方面相关研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文献资料法 |
2.2.1 期刊论文类文献 |
2.2.2 专着类文献 |
2.2.3 规则类文献 |
2.2.4 视频类文献 |
2.3 专家访谈法 |
2.4 观察法 |
2.5 数理统计法 |
2.6 对比分析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健美操阶段划分及阶段特点 |
3.1.1 本土落地阶段(1986年-1995年) |
3.1.2 吸收引进阶段(1996年-2000年) |
3.1.3 国际化阶段(2001年-2020年) |
3.2 各阶段规则的变化与健美操运动变化的关系 |
3.2.1 本土落地阶段规则的变化与健美操运动变化的关系 |
3.2.2 吸收引进阶段规则的变化与健美操运动变化的关系 |
3.2.3 国际化阶段规则的变化与健美操运动变化的关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厦门市高校健美操专选学生创编能力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3.2 健美操创编能力的因素构成 |
1.3.3 健美操创编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
1.3.4 健美操创编能力培养的研究 |
第2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2.2.5 逻辑分析法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3.1 厦门市高校健美操专选学生创编能力培养的现状 |
3.1.1 厦门市高校健美操专选学生健美操教育目标设置情况 |
3.1.2 厦门市高校健美操教师对健美操创编能力培养的认知情况 |
3.1.3 厦门市高校健美操教师对健美操创编能力要素的认识程度 |
3.1.4 厦门市高校健美操专选学生对健美操创编能力培养的认知情况 |
3.1.5 厦门市高校健美操专选学生对健美操创编能力要素的掌握程度 |
3.1.6 厦门市高校健美操教师在培养学生健美操创编能力方面选择的主要方法 |
3.1.7 厦门市高校健美操专选学生参与健美操创编的实践情况 |
3.1.8 厦门市高校健美操专选学生创编能力评价情况 |
3.1.9 厦门市高校健美操专选学生健美操创编能力的培养途径 |
3.2 厦门市高校健美操专选学生创编能力培养的问题及原因 |
3.2.1 教师的健美操教学方法尚不够多样化 |
3.2.2 学生对健美操创编理论学习尚浅 |
3.2.3 学生健美操自主创编意识待提高 |
3.2.4 学生对健美操创编要素的认识尚不够全面 |
3.2.5 学生参与健美操创编的机会较少 |
3.2.6 健美操创编能力的评价内容较少 |
3.2.7 健美操教师们接受培训的时间较少 |
3.3 厦门市高校健美操专选学生创编能力培养的策略思考 |
3.3.1 健美操教学方法多元化 |
3.3.2 健美操创编理论再扩充 |
3.3.3 健美操创编意识待觉醒 |
3.3.4 健美操创编要素再认识 |
3.3.5 丰富健美操实践的方式 |
3.3.6 健美操评价系统多样化 |
3.3.7 健美操教师的培训需加强 |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
四、浅议如何引导学生创编健美操(论文参考文献)
- [1]桂林市社区民族健身操的开展现状及推广路径研究[D]. 杜柏颖.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2]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培养学生创编能力的研究[J]. 牛程程. 当代体育科技, 2021(01)
- [3]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在健美操专项课中应用及效果评价[D]. 罗丹阳.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4]兴趣教学法在普通高校健美操选修课教学中的教学效果研究 ——以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 陈婷.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6)
- [5]乐感培养对公共体育健美操课学生学习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D]. 孟旭旭. 首都体育学院, 2020(01)
- [6]排舞运动在成都市农村小学开展的SWOT-AHP分析[D]. 陈喜婷.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2)
- [7]“OBE+学导式”健美操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D]. 桑学慧. 武汉体育学院, 2019(01)
- [8]铜鼓操在水族地区乡镇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应用研究[D]. 陈虹先.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2019(01)
- [9]竞赛规则改变下我国健美操运动发展研究[D]. 陈丝语. 河北师范大学, 2019(07)
- [10]厦门市高校健美操专选学生创编能力培养研究[D]. 宁佐晓. 集美大学, 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