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的典型应用(四)——Archie、WAIS和Gopher

网络的典型应用(四)——Archie、WAIS和Gopher

一、网络的典型应用(四)——Archie、WAIS和Gopher(论文文献综述)

王俊[1](2008)在《基于数据传输的网络架构仿真与性能评估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最初的Internet架构都严格地按照“主机-主机”的通信模式:用户显示地通过源地址和远端的另一个主机进行通信,而网络仅仅按照数据包头中的目的地址转发数据包。所以它比较适合一对已知的、静止的主机之间进行通信。然而,当今的Internet的主要用途已经从少量的控制信息传输转变为大量的数据获取,用户不再对对方的主机地址感兴趣,而是对他所需要的数据内容更加感兴趣。所以现在的Internet网络架构并不能够很好地支持这种服务。根据分析,Internet中的命名解析和结构是需要改变的地方,所以本文使用一个与位置无关的,能自我身份认证的命名来替代DNS命名;用一个基于命名的,在IP层上的主动性的任意播(Anycast)来替代DNS的域名解析,通过REGISTER命令和FIND命令来注册和查找相应数据,结合数据缓存技术,自我身份认证技术和虚拟路由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传输的网络架构(DONA)。这种DONA相比起传统的Internet,它在数据的传输和服务的获取上有着更好的永久性,可用性和真实性。它同时能很好地扩展支持网络层上的数据缓存服务。在DONA网络中,数据命名本身就提供了自我身份认证的功能,从而使网络本身能避免安全性这个瓶颈,而更加关注于网络本身的可扩展性和可用性。本文使用虚拟路由技术来实现DONA网络中的数据路由模块,使它拥有较好的灵活性,同时易于在现有的网络环境下部署。最后,本文使用NS2对DONA网络的数据传输性能进行了仿真测试,使用PlanetLab对用虚拟路由器实现的RH进行了负载测试,并通过数据分析了DONA网络的可行性,证明了DONA网络更加适合Internet网络今后的发展方向。

杨异[2](2007)在《校园网络教学系统》文中研究说明现代社会是信息时代,在信息时代中,网络显得格外的重要。网络的发展在近几年来突飞猛进,把人们迅速的带入了网络时代。如何高效的利用信息资源,减少开销,做到最优化的信息传递,达到减少成本,减少人力投入,而效果不变,这是人类所追求的目标。网络深入到了各行各业,教育行业也不例外。现在常见的网络教育已经显示了蓬勃生机,网络求学已经是一种时尚。在传统教育模式中,学生一方面想学习,一方面不能够详细的得到老师的指导,不能仔细的聆听老师的讲解。同时,老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很多时候,学生是对与同一个问题在反复的询问。而老师的讲解,也是一种反复的重复。现在的科学技术,网络技术这么发达,有没有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办法呢?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Web技术的广泛应用,同时学校网络基础设施的大力建设,教学资源共享的迫切需要,创建校园网络教学系统显得越来越重要。基于Internet的教育体制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相应的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模式。校园网络教学系统是基于Windows 2000 Server平台上开发的应用系统,利用动态网页ASP技术与ADO技术访问后台数据库,并由Microsoft IIS充当Web服务器。本系统以乐山市计算机学校为参照,适用于学生对计算机有一定操作能力的学校。校园网络教学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其中包括:非实时网络教学系统、实时网络教学系统、网络教务管理系统、网络考试系统。各个系统下面又由多个部分组成。由于系统庞大,完全实现对个人而言比较困难。论文中,我除了通过关键技术的探讨,方案的论证,并提出总体规划外,还实现了非实时的网络教学系统和网络考试系统的大部分功能,如实现了教师发布相关信息,学生注册,并选择学习或者作业,师生的异步答疑,学生网上考试。基于本校网络教学系统的开发实践,本文主要论述了Internet技术,基于Internet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计算模式的发展,Web的构成,Web程序设计技术,并详细阐述了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思想以及对于校园网络教学系统的管理机制与安全机制的研究。

管金库[3](2005)在《基于μC/OS-Ⅱ的嵌入式Modbus-TCP/IP协议转换网关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工业以太网作为一种新兴、统一、快速发展的标准,已经在工业企业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资源管理层和执行制造层广泛应用,同时呈现出向下延伸直接应用于工业控制现场的趋势。目前现场总线多标准并存的现状导致的标准不统一和产生设备的兼容性问题,是现场总线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将工业以太网应用于现场级控制成为近年来工控领域的研究热点。工业以太网标准的建立刚刚开始,获得普遍承认的国际性工业以太网的标准还没有制订出来。由于现场总线技术大多掌握在外国公司手里,使得我国为此支付了大量的资金。因此,建立我国自己的工业以太网标准具有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意义。本文探讨了一个基于μC/OS-II 的工业协议转换网关的设计与实现。在嵌入式系统的基础上完成Modbus 现场总线协议与TCP/IP 协议的转换的功能。首先,论文介绍了现场总线的现状和以太网的发展现状;对国内外工业以太网标准的制订情况做了概述。以及建立我国自己的工业以太网标准的意义。其次,论文介绍了与课题相关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嵌入式系统μC/OS-II、以太网和TCP/IP 协议族。在介绍TCP/IP 协议族的时候,针对嵌入式系统的特点,我们有选择的介绍了课题中应用到的相关协议并探讨了对这些协议该做如何的简化以使之适合嵌入式系统。在随后的两个章节中,我们详细说明了这个嵌入式工业网关的硬件设计与软件设计的实现过程,给出了部分电路原理和软件代码实现说明。详细介绍了硬件各部分的设计方法和实现。并在软件部分着重介绍了μC/OS-II 系统中任务的划分及多任务调度机制的实现。第五章阐述了系统的实现和功能调试过程。对代码空间问题、系统运行效率问题以及可靠性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对调适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做了分析并给出了解决方案。最后,论文对本课题进行了总结讨论,指出了后续工作中应努力提高和改善的地方。

陈伟运[4](2005)在《基于Agent的个性化信息检索系统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Internet 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利用搜索引擎来搜索网上的信息,尽管搜索引擎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但人们却发现要准确、快速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越来越困难。随着计算机智能化研究的不断发展,具有良好适应性和学习特征的Agent 技术已经成为信息检索领域一个很有前途的研究热点,有望解决网上信息的获取问题。论文首先分析了Internet 信息检索的发展历史和现存的问题,然后介绍了人工智能领域Agent 的相关技术,说明了基于Agent 系统的特点和优势,提出了一个面向用户个性的信息检索的系统模型,并以具体的软件架构为例说明了该模型的可行性,然后从网上信息检索、信息保存及修改、数据库访问等三个主要的方面对系统的运行机制进行了说明,并结合具体的软硬件环境简单讨论了该模型的实施。接着,对智能Agent 的算法进行了讨论。首先引入了文档的向量空间模型以及相应的相似度算法,在这个基础上分析了文档聚类算法的基本原理,运用该原理提出了一个基于反馈的用户信息检索模型,并从模型建立、文档过滤和模型重建等三个方面对该模型进行简要的讨论,通过对该模型的讨论说明了该模型能够有效解决用户信息检索模型中存在的问题,体现了该系统一定的智能性特征。论文最后对进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李迪科[5](2004)在《基于以太网的嵌入式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研究》文中指出工业控制技术经历了传统的基地式气动仪表控制系统、电动单元组合式模拟仪表控制系统、集中式数字控制系统、集散控制系统(DCS)到了现在热门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又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工业以太网。这是因为以太网发展至今已经具有了应用于工业控制的可行性,同时以太网还具有诸如真正完全开放、成本低廉、通讯速率高、容易与办公自动化网络无缝连接等优点。我国经济近年来进入了工业化中期的快速发展阶段,重工业以及与之形成密切前向后向联系的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将会有高速的发展,由此可预见先进的工业控制技术在我国将会有强劲的需求。相对于我国在现场总线技术上的落后现状,工业以太网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我们不应该在这个领域再次落后。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探讨了一个基于以太网的嵌入式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首先,论文介绍了现场总线的现状和以太网的发展现状;主要介绍了以太网应用于工业控制的可行性和以太网相对于现场总线的优势;对国内外工业以太网标准的制订情况做了概述。其次,论文介绍了与课题相关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嵌入式系统和嵌入式软件、以太网和TCP/IP协议族。在介绍TCP/IP协议族的时候,针对嵌入式系统的特点,我们有选择的介绍了课题中应用到的相关协议并探讨了对这些协议该做如何的简化以使之适合嵌入式系统。在随后的两个章节中,我们分别介绍了这个嵌入式控制器的硬件实现与软件实现,给出了部分电路原理和协议软件的测试结果。然后,对于嵌入式控制器的设计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做了分析并给出了解决方案。最后,论文对本课题进行了总结讨论,说明了作者在哪些方面工作的不足,指出了后续工作中应努力提高和改善的地方。

范勇[6](2004)在《Web信息的知识挖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二十世纪末,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多媒体技术、海量信息存储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使互联网在硬件与资源内容上都得到了日益升级与壮大,并成为知识信息生产、传输与消费的强大驱动力。这些均使得网络在信息的数量、可获得性与应用都在迅猛地增加,同时人们的信息需求理念也发生了质的变化。由此对Web信息的知识挖掘研究逐渐成为了目前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 知识挖掘已经被应用于很多领域,为了增加研究的深度,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了对Web信息的知识挖掘研究上。Web信息的知识挖掘研究是将知识挖掘理论应用于Web信息中从而获取知识的过程。本文通过对知识挖掘概念、技术和方法的探讨,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和方法,然后和实际应用(在本文中,我们是将它应用到企业客户关系管理中以获取企业客户知识)相联系,在实践中检验和证实理论的正确性。论文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对Web信息资源特点的分析,以及传统的Web信息获取方法的分析,并结合现阶段的研究现状,阐明对Web信息进行知识挖掘研究的意义。 第二部分,简要的介绍了知识挖掘的基本概念,同时介绍了Web挖掘的概念、方法以及工具。 第三部分,详细的讨论了目前常用的知识挖掘技术(包括神经网络,决策树、集合论方法、遗传算法和聚类分析),并讨论了目前比较流行的知识挖掘工具。本部分所介绍的方法是知识挖掘的指导思想。 第四部分,首先对Web信息的知识挖掘进行分类。然后分别从三个方面(Web信息的内容挖掘、Web信息的结构挖掘和Web信息的使用记录挖掘)详细的分析了对Web信息进行知识挖掘的方法。最后,针对Web信息的特点,分析了XML技术在Web信息知识挖掘中应用。 第五部分,构建面向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知识挖掘应用.首先介绍了CRM的概念和发展现状,并分析了企业实施CRM的好处。然后将知识挖掘技术应用到企业CRM中去,挖掘出对企业有意义的客户知识从而指导企业战略规划和决策。最后进行案例分析,介绍了SAS知识挖掘的方法。

靳红涛[7](2003)在《设备远程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文中认为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近年来在国内外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在保证设备安全、稳定、长周期优质运行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机械设备逐渐趋向于大型化、自动化、高速化和复杂化,一方面使得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使得其越来越专业化,对一般技术人员越来越难以掌握,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的推广和发展。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基于Internet的设备远程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成为可能,为传统的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赋予了新的含义。人们不再受距离的限制,不管身在何处,只要有条件上网,就可以随时查看机组的运行状态;将故障数据通过网络传递给专家或提交给远程专家系统就可以得到诊断结果,从而实现以数据在网络上的传递代替人在地域上的奔波,也有利于将最新的监测诊断理论和技术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本文探讨了远程监测和诊断系统的几种实现模式,对比分析了各种模式的优缺点,选择了Browser/Server模式,并讨论了其实现的几种关键技术。从操作系统、服务器软件以及数据库服务器等三个方面阐述了系统的软件平台,并选择Win2000 Server+SQL Server+Ⅱ5.0的软件运行平台。选择了C++ Builder 5.0和Dreamweaver MX作为开发工具。 本文分析了远程状态监测系统的组成、数据管理方案及其实施方案。介绍了旋转机械的故障机理及其故障特征的提取和推理,讨论了基于Internet的远程诊断的实现方案,并构造了设备远程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RMDS)。 将设备远程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RMDS)运用于生产现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王骞[8](2003)在《水电厂数据库访问方式的Web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越来越多地影响到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网络不但对个人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而且改变了企业的工作方式。企业局域网的应用极大地方便了企业内部的信息传递、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数据库是有效管理数据的方式,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内部和外部的数据库获得有效的信息支持。随着技术的发展,数据库的访问方式也由传统的客户端/服务器模式转变为更加适应现代网络的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如何有效地发布和获得信息对一个企业来说是十分关键的。对水电厂来说,数据库有其显着的特点,根据自身特点制定数据库访问方式可以提高访问效率和数据的利用率。水电厂数据库有数据量大、数据实时性强的特点,如何有效地查询和显示水电厂数据就成为一项重要课题。同时,水电厂一些数据是具有时间性的,如何迅速准确地把现场数据发送到客户端,实现远程监控是对原有网络技术的一种挑战。 传统的水电厂数据库访问方式为客户端/服务器模式,此种模式有其不可克服的缺点,会逐渐被浏览器朋艮务器模式所取代。本文以网络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出发,结合当前流行的ASP/ADO模型,探讨了使用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实现水电厂数据库查询的方法。同时对访问数据库的接口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在水电厂数据的实时显示方面,本文提出利用PUSH技术实现服务器主动发送数据,并把网络多播技术的应用作为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李广建[9](2002)在《个性化网络信息检索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提出了一种个性化网络信息检索系统(Personalized Internet Information Retrieval System,以下简称PIIRS),将网络信息查询与收集有机结合起来,建立面向用户兴趣的新型信息服务系统。PIIRS系统实现自动识别用户兴趣,自动生成用户角色模型,帮助用户生成检索请求,向用户推送信息等。同时,系统能根据用户兴趣模型判断返回结果和用户兴趣的匹配程度,并且实现全文提供功能。 论文分三个部分,共十一章。第一部分(第一章和第二章)为总论,首先论述了因特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问题(第一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个性化信息检索的业务流程,给出了PIIRS系统的设计思想和原则,提出了PIIRS系统的整体结构,并对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第三章至第六章)为关键技术研究,对用户建模技术、机器学习、搜索引擎技术、智能代理技术、WEB网页识别技术、信息过滤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等相关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第三部分(第七章至第十一章)为具体实现部分,详细地介绍了PIIRS系统的五个子系统的结构与技术实现,五个子系统分别为:用户需求与兴趣描述子系统、信息采集子系统、信息呈现与反馈子系统、主题挖掘子系统以及管理和调度子系统。 PIIRS系统分析与设计过程中所做的创新性的尝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实现了基于用户兴趣的用户模型,该模型通过与用户的交互(主动交互和被动交互),不断地接收用户的兴趣和推测用户的兴趣,积累用户信息需求的偏好,实现自适应的检索;②提供了一种基于人机交互的反馈方法,对用户在结果呈现界面上的操作进行了归纳总结,设计了用户操作捕获算法,“隐性地”学习用户兴趣和偏好的变化;③提供了一种用户需求挖掘的方法,对用户已确定的信息做进一步的主题挖掘,由此推测或预测用户同一兴趣的不同表述方式或者挖掘出用户新的或未表达出来的兴趣;④在上述工作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基于用户兴趣的个性化网络信息检索的解决方案,该方案以用户兴趣模型为中心,以机器学习(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和数据挖掘为手段,辅以网络机器人,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论文的最后总结了PIIRS系统的特色,并指出了不足之处。

田青松[10](2002)在《营口地区电力信息网及营业MIS系统的建设》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给出了营口地区电力信息网的协议体系结构和技术框架模型,提出了采用主干网和局域子网两层结构不同技术的网络设计思路,对网络建设中的具体问题提出了部分建议,并给出了一种实用的联网方案。对网络配置中IP地址分配、TCP/IP配置和域名系统的建立三个最重要的问题给出了详细的规划。 本文提出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方法,论证了单主域模型最适合地区级电力信息网。对人员、用户帐号、系统策略、数据保护、病毒防治制定了详细的安全措施。给出了一种防火墙实施方案。 对供电企业的应用需求进行了分析,对网络应用提出了具体要求,对Web、FTP、电子邮件、流媒体服务给出了指导性规划和具体实现方案。提出了以数据库为基础、Windows和Web应用程序两种表现形式并用、三层体系结构的开发方案。 对营口电力信息网络进行了设计。设计的指导原则是:①选用先进成熟的技术②便于扩展③便于升级④高可靠性和安全性⑤高性能价格比。对营口电业局各单位的分布、计算机数量、电力通信网情况、原有网络情况进行了调查。对局域网技术选择、广域网连接方案、网络厂商的选择、远程访问四个工程实际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确定了主干网采用交换式快速以太网、各网段采用100/10Mbps交换技术的局域网方案和近距离单位采用光纤、远距离单位采用电力微波通信专线连接的广域网方案。防火墙采用内、外过滤路由器加堡垒主机的子网过滤结构。远程访问采用终端服务器方式。给出了详细的联网方案和网络结构的规划图,在实际工程建设中发挥了作用。 开发了供电局营业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涵盖供电局营业管理的各个专业,实现了业务流程的网络化管理,解决了管理落后、查询不方便的问题。软件已投入使用,效果良好。

二、网络的典型应用(四)——Archie、WAIS和Gopher(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网络的典型应用(四)——Archie、WAIS和Gopher(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数据传输的网络架构仿真与性能评估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英特网的历史
    1.2 基于数据传输的网络架构的提出和意义
        1.2.1 Internet 在数据传输方面的缺陷
        1.2.2 DONA 的提出
        1.2.3 DONA 相比Internet 的优势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2 基于数据传输的网络架构的技术分析
    2.1 域名解析
        2.1.1 命名的组成
        2.1.2 注册
        2.1.3 查找
    2.2 虚拟路由技术
    2.3 数据缓存
    2.4 安全性问题
    2.5 其他技术
        2.5.1 Anycast 技术
        2.5.2 Multihoming 技术
        2.5.3 Multicast 技术
    2.6 本章小结
3 DONA 的设计与仿真实现
    3.1 DONA 架构设计
    3.2 DONA 协议栈
    3.3 IP 路由模块
        3.3.1 虚拟IP 路由器内部结构设计
        3.3.2 虚拟路由器的JAVA 实现
        3.3.3 实现中的关键技术
    3.4 数据路由模块
    3.5 缓存模块
    3.6 应用模块
    3.7 本章小结
4 DONA 的仿真性能测试
    4.1 测试环境
        4.1.1 NS2 仿真平台
        4.1.2 PlanetLab 测试平台
    4.2 关键网络参数的分析
        4.2.1 吞吐量
        4.2.2 时延
        4.2.3 丢包率
    4.3 负载分析
    4.4 可行性分析
        4.4.1 存储容量
        4.4.2 网络带宽
    4.5 本章小结
5 DONA 的实际应用
    5.1 大规模数据传输的应用
    5.2 分层数据共享的应用
    5.3 网络新技术研究的应用
    5.4 本章小结
6 全文总结及进一步研究的思考
    6.1 全文总结
    6.2 论文的创新点
    6.3 进一步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项目

(2)校园网络教学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基于Internet 的网络教学
    1.1 Internet 技术及发展
    1.2 基于Internet 的教育体制
    1.3 基于Internet 的教学模式
    1.4 国外远程教育的飞速发展
    1.5 国内网络教育的现状
第二章 网络教学系统基础与Web 应用技术研究
    2.1 计算模式的发展
    2.2 WEB 的构成
    2.3 Web 设计技术
第三章 校园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1 校园网络教学系统规划目标
    3.2 基于ASP 与ADO 技术访问Oracle 数据库的系统开发方案
    3.3 校园网络教学系统开发环境
    3.4 校园网络教学系统设计
    3.5 校园网络教学系统详细设计
    3.6 网络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7 考试
    3.8 系统数据库设计
    3.9 系统程序设计
第四章 系统管理与安全机制的研究
    4.1 系统管理
    4.2 校园网络教学系统安全机制的研究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基于μC/OS-Ⅱ的嵌入式Modbus-TCP/IP协议转换网关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2 嵌入式系统μC/OS-II 及TCP/IP 协议的简化实现
    2.1 嵌入式技术简介
    2.2 μC/OS-II 操作系统简介
        2.2.1 μC/OS-II 操作系统的特点
        2.2.2 μC/OS-II 在单片机使用中的一些特点及注意事项
    2.3 以太网技术及应用于嵌入式系统的TCP/IP 协议简化实现
        2.3.1 以太网技术简介
        2.3.2 TCP/IP 协议简介
        2.3.3 嵌入式TCP/IP
    2.4 Modbus 协议简介
        2.4.1 Modbus 消息帧和Modbus 协议的传输方式
        2.4.2 Modbus 协议的查询与回应
3 系统硬件接口设计
    3.1 以太网控制芯片RTL8019AS 介绍
        3.1.1 RTL8019AS 的主要特点
        3.1.2 RTL8019AS 的内部结构与功能介绍
    3.2 网关的硬件结构与接口电路
    3.3 片外RAM 的扩展
    3.4 RS232 串行口实现
    3.5 RTL8019AS 外围电路
        3.5.1 RTL8019AS 的外围电路
        3.5.2 RTL8019AS 地址译码
        3.5.3 RTL8019AS 与HR901170 的接口电路
    3.6 电源和时钟
4 系统软件设计
    4.1 μC/OS-II 在51 单片机上的移植
        4.1.1 μC/OS-II 对处理器的要求和移植执行步骤
        4.1.2 μC/OS-II 的任务控制块结构及51 单片机堆栈结构设计
        4.1.3 在51 单片机上移植μC/OS-II
    4.2 基于51 单片机的TCP/IP 协议栈实现
        4.2.1 链路层软件实现
        4.2.2 网络层软件实现
        4.2.3 传输层协议实现
        4.2.4 对应用层协议的裁减
    4.3 系统任务划分及任务之间通信与同步
5 系统实现与功能调试
    5.1 芯片选择与产品成本分析
    5.2 PCB 板的绘制
    5.3 硬件实物图
    5.4 软件功能调试
        5.4.1 TCP/IP 协议栈功能测试
        5.4.2 软件功能调试
    5.5 调试中的有关问题及分析
        5.5.1 数据存储问题
        5.5.2 代码空间问题
        5.5.3 引入嵌入式系统的消耗
        5.5.4 μC/OS 和μcLinux 的比较
        5.5.5 系统的可靠性问题
        5.5.6 系统的使用情况
6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
    1. OS_CPU_A.ASM 部分实现代码
    2. 作者在攻读研究生期间参加完成的研究课题和论文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4)基于Agent的个性化信息检索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序言
    1.2 基于INTERNET 的信息搜索技术的发展
    1.3 信息搜索所面临的困难
    1.4 研究意义及章节安排
2 AGENT 技术概述
    2.1 分布式计算技术
    2.2 AGENT 的概念和属性
    2.3 AGENT 的几种基本类型
    2.4 基于AGENT 的计算和系统
    2.5 AGENT 技术主要研究内容
    2.6 MULTI-AGENT 系统研究综述
    2.7 本章小结
3 基于软件AGENT 的INTERNET 信息检索系统
    3.1 AGENT 在信息检索中的应用
    3.2 系统结构
    3.3 系统的工作流程
    3.4 实例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智能AGENT 的算法设计
    4.1 INTERNET 文档的结构
    4.2 文档的向量空间模型
    4.3 相似度的计算
    4.4 文档聚类算法
    4.5 用户信息检索模型
    4.6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5)基于以太网的嵌入式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 论
    1.1 课题背景
        1.1.1 以太网和现场总线的发展现状
        1.1.2 国内外工业以太网标准的建立情况
    1.2 本课题的意义
    1.3 本文的结构
2 以太网技术和嵌入式TCP/IP协议
    2.1 嵌入式技术
    2.2 以太网简介
    2.3 TCP/IP协议和嵌入式TCP/IP介绍
        2.3.1 TCP/IP协议
        2.3.2 嵌入式TCP/IP
3 嵌入式控制器的硬件设计与实现
    3.1 混合信号ISP FLASH微控制器C8051F020介绍
    3.2 以太网控制器RTL8019AS介绍
    3.3 控制器的以太网接口
    3.4 控制器的片外RAM扩展电路
    3.5 模拟量通道
    3.6 开关量输入输出
    3.7 RS232串行口实现
    3.8 RS-485串行通讯接口
    3.9 硬件实现总体框图
    3.10 控制器测试板实物图
4 嵌入式控制器的软件设计与实现
    4.1 链路层软件实现
    4.2 网络层协议实现
    4.3 传输层协议实现
    4.4 应用层实现
    4.5 基于UDP的服务器的客户端的软件实现
    4.6 基于TCP的服务和基于UDP的服务的简单对比
5 调试中的问题及分析
    5.1 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问题
    5.2 以太网实时通讯服务质量(QOS)支持策略
    5.3 嵌入式系统与普通X86 CPU数值存储方式的区别
    5.4 A/D转换的精度问题
6 结论与展望
致 谢
参考文献
附: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与发表的论文

(6)Web信息的知识挖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1 Internet上Web信息的发展
    1.1 Web信息资源的特点
    1.2 Web信息检索技术的发展现状
    1.3 研究Web信息知识挖掘的意义
        1.3.1 信息时代的产物
        1.3.2 网络之后的下一个技术热点
2 知识挖掘的基本概念
    2.1 数据、信息、知识
    2.2 知识挖掘的概念以及发展过程
        2.2.1 知识挖掘的概念
        2.2.2 知识挖掘的目标和任务
        2.2.3 知识挖掘的表现形式
    2.3 WEB挖掘
        2.3.1 Web挖掘的内容
        2.3.2 Web挖掘的实现
        2.3.3 Web挖掘的意义
3 知识挖掘常用技术和工具
    3.1 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s)
    3.2 决策树(Decision Trees)
    3.3 集合论方法(Set Theory)
        3.3.1 粗糙集方法
        3.3.2 概念树方法
        3.3.3 覆盖正例排斥反例方法
    3.4 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
        3.4.1 遗传算法的特点
        3.4.2 基本遗传算法理论
        3.4.3 遗传算法的运算过程
        3.4.4 遗传算法与知识挖掘
    3.5 聚类分析(Clustering)
        3.5.1 什么是聚类
        3.5.2 商业记分卡
        3.5.3 关于聚类的总的思想
        3.5.4 最近邻方法的优缺点
    3.6 知识挖掘工具及其选择
        3.6.1 知识挖掘工具
        3.6.2 知识挖掘工具的选择
4 Web信息知识挖掘的方法
    4.1 Web信息知识挖掘的分类
    4.2 Web信息的内容挖掘
        4.2.1 Web文本挖掘
        4.2.2 Web文本挖掘方法
        4.2.3 Web多媒体挖掘
    4.3 Web信息的结构挖掘
        4.3.1 PageRank方法
        4.3.2 Hub/Authority方法
    4.4 Web信息的使用记录挖掘
        4.4.1 模式发现
        4.4.2 模式分析
        4.4.3 Web使用记录挖掘的基本流程
    4.5 Web信息知识挖掘与XML
        4.5.1 XML的主要特点
        4.5.2 XML在Web知识挖掘中的应用
5 构建面向CRM的知识挖掘应用
    5.1 CRM的概念及发展现状
        5.1.1 概念
        5.1.2 发展历史和现状
        5.1.3 CRM的内容
        5.1.4 常用CRM软件介绍
    5.2 企业为什么要实施CRM
        5.2.1 CRM的发展动力
        5.2.2 应用CRM企业的优势
        5.2.3 企业实施CRM的难点
    5.3 将知识挖掘应用到CRM中
        5.3.1 Web知识挖掘在CRM中的应用
        5.3.2 对于CRM,知识挖掘能做什么
        5.3.3 有效的CRM中知识挖掘的基本步骤
    5.4 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
后记

(7)设备远程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概述
    1.2 文献综述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1.4 小结
第二章 远程监测诊断系统的实现模式
    2.1 简单离线远程监测诊断
    2.2 基于视频会议的远程监测诊断
    2.3 基于Client/Server模式的远程监测诊断
    2.4 基于Browser/Server模式的远程监测诊断
    2.5 小结
第三章 Browser/Server模式及其关键技术
    3.1 Browser/Server模式及其特点
    3.2 Browser/Server模式关键技术
    3.3 小结
第四章 系统软件平台与开发工具
    4.1 系统软件平台
    4.2 系统开发工具
    4.3 小结
第五章 基于Internet的远程状态监测
    5.1 设备状态监测的测试方案
    5.2 设备状态监测系统组成
    5.3 远程状态监测系统的数据管理
    5.4 远程状态监测系统的实现
    5.5 小结
第六章 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故障诊断
    6.1 旋转机械故障机理
    6.2 设备故障症兆的提取和推理诊断
    6.3 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故障诊断
    6.4 小结
第七章 系统介绍与应用实例
    7.1 系统概述
    7.2 系统界面与应用实例
    7.3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水电厂数据库访问方式的Web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课题概述
    1.1 背景
    1.2 实时监控系统简介
    1.3 局域网的其他系统简介
    1.4 课题意义
第二章 网络概述
    2.1 Internet简介
    2.2 Intranet和局域网简介
    2.3 OSI模型
    2.4 TCP/IP简介
    2.5 HTML简介
第三章 网络数据库概述
    3.1 数据库SQL概述
    3.2 网络数据库技术的发展
    3.3 数据库接口的技术
    3.4 ASP技术
    3.5 ASP页面加密工具
第四章 水电厂数据库的Web查询
    4.1 水电厂数据库的特点
    4.2 电厂网络结构
    4.3 Web系统和实时监控系统的网络互连
    4.4 三种Web开发技术比较
    4.5 数据库的选择
    4.6 系统平台的选择
    4.7 Web服务器与数据库的互连
    4.8 Web访问数据库的实现
    4.9 分页显示的实现
    4.10 特殊问题的处理
    4.11 ASP实现口令验证的方法
    4.12 安全措施
    4.13 水电厂网络数据库的特殊性
第五章 水电厂数据库实时显示的实现
    5.1 PUSH技术简介
    5.2 推技术的应用
    5.3 从聊天室到实时显示
    5.4 水电厂数据库实时显示的实现
    5.5 IP多点广播技术简介
    5.6 数据广播技术的应用
    5.7 数据广播中的问题处理
    5.8 实时传输协议RTP和RTCP
第六章 总结和未来展望
    6.1 总结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9)个性化网络信息检索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研究背景
    第一节 因特网信息资源
        一、 因特网的兴起与发展
        二、 因特网信息资源的现状
    第二节 因特网信息的获取方式及存在的问题
        一、 传统的网络信息检索工具
        二、 浏览器方式
        三、 搜索引擎
        四、 新兴的网上智能检索系统
第二章 个性化网络信息检索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第一节 个性化网络信息检索系统的目标与意义
        一、 个性化网络信息检索系统的目标
        二、 个性化网络信息检索系统的研究意义
    第二节 个性化网络信息检索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一、 系统需求分析与业务流程
        二、 PIIRS系统设计思想和原则
        三、 PIIRS系统总体设计
        四、 可行性分析
第三章 用户建模技术
    第一节 用户兴趣与信息需求
        一、 获得用户兴趣与信息需求的方式
        二、 用户兴趣与信息需求分析
    第二节 机器学习
        一、 机器学习系统模型
        二、 机器学习的方法
    第三节 用户模型
        一、 相关性及用户模型
        二、 信息检索中的用户需求及用户建模
        三、 基于用户模型的学习方法
第四章 因特网信息资源的发现和收集技术
    第一节 搜索引擎
        一、 搜索引擎及其构成
        二、 搜索引擎的主要技术
    第二节 元搜索引擎
        一、 元搜索引擎及其构成
        二、 元搜索引擎的主要技术
    第三节 智能代理
        一、 智能代理简介
        二、 智能代理技术
    第四节 WEB网页识别
        一、 Web文档预处理
        二、 文档特征的提取
        三、 文档表示
第五章 因特网信息资源过滤技术与挖掘技术
    第一节 信息过滤技术
        一、 信息过滤的方法
        二、 信息过滤算法
    第二节 因特网信息资源的挖掘技术研究
        一、 Web信息挖掘概述(Web Mining)
        二、 网络信息挖掘中的技术研究
第六章 人机交互技术
    第一节 用户界面
        一、 用户界面概述
        二、 用户界面技术应用
    第二节 自然语言理解
        一、 自然语言理解概述
        二、 自然语言理解的应用
    第三节 推拉技术(PUSH—PULL)
        一、 信息推送模式
        二、 信息拉取模式
        三、 信息推拉模式
        四、 智能信息推拉技术
第七章 用户需求与兴趣描述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第一节 系统功能
        一、 用户界面
        二、 知识库
        三、 查询模块
    第二节 用户建模的具体实现
        一、 用户模型设计
        二、 主要模块的框架设计
        三、 数据结构
        四、 主要模块的实现
第八章 信息采集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第一节 系统功能
        一、 URL初始化
        二、 Web页面的获取
        三、 页面分析
        四、 下载
        五、 网页信息的更新与维护
        六、 搜索控制
    第二节 ROBOT引擎的技术实现
        一、 Robot引擎流程
        二、 Wininet API函数
        三、 关键技术的实现
        四、 主要界面
第九章 信息呈现与反馈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第一节 系统功能
        一、 结果显示
        二、 推送服务
        三、 用户反馈
        四、 用户潜在需求挖掘
        五、 用户行为监测
    第二节 信息呈现与反馈子系统的实现
        一、 信息呈现与反馈子系统的构成
        二、 设计思想
        三、 算法描述及主要函数
        四、 结果显示界面
        五、 其他显示界面
    第三节 数据结构
        一、 笔记本设计
        二、 用户信息集合
        三、 用户行为
        四、 用户兴趣相关度
        五、 其他数据表
第十章 主题挖掘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第一节 系统功能
        一、 系统自动挖掘
        二、 主题归类
        三、 文档训练
    第二节 主题挖掘功能
        一、 预处理
        二、 分词
        三、 文档训练
    第三节 数据结构
    第四节 文档训练的技术实现
        一、 文档训练功能说明
        二、 涉及的数据库表
        三、 主要界面
第十一章 管理和调度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第一节 建立初始URL库的目的
    第二节 初始URL库的结构
    第三节 网址分类体系
        一、 按网络资源类型分类的体系
        二、 按内容的分类体系
    第四节 初始URL库与各个模块的关系
        一、 与知识库的关系
        二、 与Robot的联系
        三、 与信息呈现与反馈模块的联系
    第五节 模块的主要函数
        一、 GetURL()
        二、 AddURL()
        三、 DeleteURL()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发表论着目录
致谢

(10)营口地区电力信息网及营业MIS系统的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概述
    1.1 信息化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1.2 Internet/Intranet
    1.3 营口地区供电企业计算机网络应用情况
    1.4 论文所作的工作
2 地区级电力信息网网络规划
    2.1 建设目标
    2.2 网络总体结构
        2.2.1 网络协议体系结构
        2.2.2 组成要素
        2.2.3 技术框架
    2.3 计算机网络规划
        2.3.1 网络建设的总体思路
        2.3.2 推荐采用的联网方案
    2.4 操作系统的选择
        2.4.1 网络操作系统
        2.4.2 客户操作系统
    2.5 网络配置规划
        2.5.1 IP地址分配
        2.5.2 配置TCP/IP协议
        2.5.3 建立域名系统
3 地区级电力信息网安全规划
    3.1 计算机网络安全概述
    3.2 地区级电力信息网的安全管理
    3.3 地区级电力信息网的安全措施
        3.3.1 人员的安全措施
        3.3.2 域模型的合理选择
        3.3.3 用户帐号与口令策略
        3.3.4 系统策略
        3.3.5 数据保护
        3.3.6 病毒防治
        3.3.7 防火墙实施方案
4 营口电力信息网设计
    4.1 企业及原网络情况
    4.2 网络建设目标
    4.3 网络设计原则
    4.4 网络设计中关键问题的分析
        4.4.1 局域网技术选择
        4.4.2 广域网连接方案的研究
        4.4.3 网络厂商的选择
        4.4.4 远程访问实现方案
    4.5 网络设计方案
        4.5.1 联网方案
        4.5.2 防火墙和服务规划
        4.5.3 网络结构规划图
5 供电局用电营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
    5.1 营业管理信息系统介绍
    5.2 系统目标
    5.3 系统设计引用的标准与规范
    5.4 营业系统业务流程图
    5.5 系统数据流程图
    5.6 数据库设计
    5.7 系统功能划分
    5.8 系统运行环境
    5.9 系统安全策略
    5.10 系统特点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网络的典型应用(四)——Archie、WAIS和Gopher(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数据传输的网络架构仿真与性能评估技术研究[D]. 王俊. 上海交通大学, 2008(06)
  • [2]校园网络教学系统[D]. 杨异. 电子科技大学, 2007(03)
  • [3]基于μC/OS-Ⅱ的嵌入式Modbus-TCP/IP协议转换网关的设计与实现[D]. 管金库. 重庆大学, 2005(08)
  • [4]基于Agent的个性化信息检索系统研究[D]. 陈伟运. 华中科技大学, 2005(05)
  • [5]基于以太网的嵌入式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研究[D]. 李迪科. 重庆大学, 2004(01)
  • [6]Web信息的知识挖掘研究[D]. 范勇. 武汉大学, 2004(04)
  • [7]设备远程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D]. 靳红涛. 郑州大学, 2003(01)
  • [8]水电厂数据库访问方式的Web化研究[D]. 王骞. 浙江大学, 2003(02)
  • [9]个性化网络信息检索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李广建.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献情报中心), 2002(02)
  • [10]营口地区电力信息网及营业MIS系统的建设[D]. 田青松. 大连理工大学, 2002(02)

标签:;  ;  ;  ;  ;  

网络的典型应用(四)——Archie、WAIS和Gopher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