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Delphi制作代理服务器(论文文献综述)
刘甜[1](2014)在《软件发布机制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软件成为信息基础设施的灵魂,随着人们对功能需求的不断增加,软件数量急剧增大。国内软件产品的规模也越来越庞大,软件系统变得日趋庞大和难以驾驶,这不止对软件的开发带来困难,同时对软件开发后生命周期来说,这也是个极大的挑战。作为软件开发后生命周期的起点,软件发布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软件开发后生命周期中包括发布、安装、激活、反激活、更新、自适应、反发布、卸载等一系列活动。在软件生命周期中,软件发布起到了重要作用,关系到在软件开发完成后能否在目标计算机上顺利运行。发布活动包括软件集成和传递前所有的准备活动,如软件打包和宣告活动。软件发布不仅影响软件系统运行时的性能,还影响软件运行环境中资源的利用率。论文首先描述了航天三维可视化操控软件的特点及功能,它是在VisualStudio平台上开发的由任务可视化和遥操作操控两个部分组成的大型航天软件,并用到了OpenSceneGraph(OSG)、Qt等第三方软件。这个软件系统体系结构庞大,基于数据驱动实时的生成卫星图像,业务逻辑复杂,需要频繁的进行人机交互操作,作为一个大型的航天软件,运行时所需的各种文件比较复杂分散,这对软件的发布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本文提出了基于自动查找动态链接库的软件发布方案,有效减少了人员的消耗,提高了软件维护的效率。通过对比研究Windows系统中几个主流的部署工具,本文决定使用InnoSetup来完成主要的打包过程。通过对Windows环境下可执行文件结构的分析和系统加载器对可执行文件的加载机制的研究,从而了解程序调用依赖的动态链接库的相关信息,如路径、名称等。FindDLL模块来实现动态链接库的查找与拷贝,并将结果信息传至Inno Setup模块进行打包。利用Perl语言粘合性的特点,将各功能模块紧密连接,再通过Tcl的图形程序开发工具箱Tk完成程序的界面。最终实现了航天三维可视化操控软件的发布,保证了软件的顺利运行。
郑建坤[2](2011)在《聚合物一次电池生产线控制及远程监控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伴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科学、通信等学科领域的先进科学技术也快速发展起来。人们对机械设备故障诊断的复杂性、准确性和及时性的要求也逐渐增加,以往信息采集系统已经不能满足要求,所以基于网络的远程数据采集技术的研究就显得越来越迫切和重要。本文以电池自动化生产线为例,重点探讨了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数据采集系统软硬件的建立,并将现场设备和远程网络进行了有机的结合。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基于拥有聚合物一次电池自动化生产线成套设备,以及虚拟现实系统一套设备。通讯方式的确定即现场—>串口通讯—>网络中专数据库—>虚拟现实系统—>虚拟现实场景,其中数据库的更换频率为2次/s。现场可编程控制器即时更新的数据通过串口通讯被采集到了现场设置的中转服务器内的数据库之中,而处于远端的虚拟现实设备通过接收中转服务器发送来的数据,来完成对虚拟现实设备的驱动,从而达到通过虚拟现实设备来实现远程控制的目的。聚合物一次电池自动化生产线成套设备以及监控系统与在线仿真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软件实现,可使操作、管理人员身处三维的虚拟场景当中,来进行操作,并验证其运行的安全性的能。在虚拟现实系统中,可以实现虚拟现实场景和后台监控程序之间的通讯,并使二者得到同步反映。与虚拟现实技术的结合,对于一次聚合物电池自动化生产线成套设备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石晓珍[3](2005)在《基于组件技术考试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教学方面的作用日益增强,对传统教学模式与传统考核方式影响越来越大,随着“教考分离”、“学分制”等原则的实施,各学校与考试评价部门对考试系统的需求越来越大。组件技术是微软推出的Windows操作系统自带的应用程序间相互调用的技术,适合于考试系统的开发,论文结合组件技术,设计并开发了较为通用的考试系统。 论文首先介绍了考试系统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针对考试系统存在的问题,综合分析不同学科、不同课程考核的需求,提出了较为通用的考试系统的基本框架:建立考生信息管理系统,取代传统报名系统,使学籍可跨校管理,学分互认;建立具有一定智能的考务管理系统,使考试时间不受限制等;建立具有综合信息处理能力的题库管理系统,建立了包含多种素材的试题库,建立了具有一定智能的组卷、制卷系统,用户可按任意次序、任意知识点、任意题数组织试卷,适合于无纸化与传统考试;建立了较为严谨的考试监控系统;建立了满足教育部门要求的成绩处理系统;研究并开发了Word与Excel操作题阅卷组件,解决了目前各系统的多种缺陷,使学生答题更加人性化。
冀汶莉[4](2005)在《煤矿安全综合监控系统的数据集成与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煤矿生产安全监控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是我国煤炭工业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趋势。但目前煤矿行业的现状是每个系统自成体系各自处于封闭状态,系统间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很难实现信息集成。 本文分析了目前煤炭行业各种安全监控系统信息共享与集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设计了煤炭行业信息集成的总体方案。针对系统融合过程中的数据转换和数据传输的技术难点,结合现场应用,详细讨论了文件交换技术、DDE技术及ODBC技术,并解决了安全监控系统与相关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问题;利用多线程思想和WinSock技术解决了数据传输问题。提出了以OPC技术为核心解决煤炭行业信息集成的新方案。 以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数据集成为基础,建立了煤矿安全综合监控系统的应用平台。该应用平台采用C/S、B/S的混合模式,实现了实时监测数据的表格、曲线、直方图显示;主要监测点的动态图形显示;历史数据的查询;历史数据的曲线、直方图显示;报表的显示和打印;各种形式的报警;各矿井下视频数据的实时播放等功能。 本系统实现了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数据集成;视频数据和监测数据在同一窗口显示的综合应用,同时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在局域网环境下进行仿真测试,系统运行稳定效果良好。
吴咏梅[5](2005)在《基于OPC标准的现场遥现技术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更好地设计应用于大规模工业现场的监控软件这一要求,本文着重从数据通信和图像显示两个方面做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在应用软件和现场设备的通信方面,课题采用了 OPC 这一标准化接口协议,使得软件的数据来源不再是通过专用硬件驱动程序传递的过程数据,而是具有通用数据接口的 OPC 服务器,从而实现了不同硬件和软件之间的互操作,保证了系统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在对现场场景的图形显示方面,针对工业现场数据三维可视化的要求,研究了基于 Delphi 虚拟现场的遥现技术。分析了虚拟场景中,物体运动的实现,并提出了一种优化三维建模的方法,即利用模型直接载入法简化 3D 建模程序、改善模型显示效果,从而逼真地再现出真实场景,为虚拟现场遥现的终端显示提供了一种实现途径。作者还研究了课题的通用性,提出创建三维图形库的想法,并对创建三维图形控件做了详细的论述。 在课题的研究开发过程中,作者从课题需求出发,对开发工具、开发方法等进行研究比较,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与教训,为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李芳[6](2002)在《用Delphi制作代理服务器》文中指出代理服务器接受用户对Internet服务的请求,并按照相应的安全策略将这些请求转发到实际服务器中,对大部分局域网络特别是校园网的安全和管理是十分有效的.以Delphi提供的相关功能,实现简单的代理服务器.
祝小华[7](2002)在《基于内容自适应技术的内容分布网络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随着用户数和各种网络应用的增加,对网络的访问速度要求越来越高,普通的针对单独一个网站的互联网加速技术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同时随着移动通信等技术的发展,手机,PDA等接入Internet的增加,原有的针对PC机开发的网页不能被这些设备访问。现有的做法是针对特定的访问设备开发一套系统(如很多ICP提供独立的WAP网站),这种做法非常低效,维护非常麻烦,且没有考虑到当前网络状况和客户端设备具体条件。 本文首先对当前的网络加速技术做了介绍,包括负载均衡,网络缓存,SSL加速,带宽管理和ESI。 然后对内容分布网络(CDN)的概念,组成,应用进行了讨论,CDN由内容传输管理器,内容路由器,内容引擎(内容交换机和内容缓存)和智能网络服务组成。当用户访问加入CDN服务的网站时,通过CDN内容路由器引导到能更好为用户服务的内容引擎上,在内容引擎处,可以通过内容交换机负载均衡到不同的内容缓存上,加快了用户的访问速度。 接着引入了内容自适应技术,它就是根据网络应用不同的特性,根据客户端不同的状况(如用户设备条件,用户偏好等),网络流量,服务器负载来传送不同的内容,向客户提供增值服务,有时还要考虑到政治地缘因素。 传统的内容自适应技术由于都是基于自己的服务器体系;采用集中式的原始服务器访问方式,服务器的负担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显然不能满足网络日益增加的应用的需求。 由此本文通过把内容自适应传送技术与内容分布网络结合起来,提出了一个基于同一接入平台的分布式网络内容服务的架构。通过在CDN上增加内容自适应功能,CDN可以根据不同的网络状况,客户端信息来为用户提供更体贴的访问。这样可以降低了服务器的负担,提高了用户的访问速度,并支持了更多的用户接入方式,提供用户更多的个性化服务。 最后,本文在这个架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通过在局域网上程序模拟实现了网页自适应(普通网页to WAP)。
徐浩,辛海燕[8](2000)在《基于Intranet/Internet的医院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文中提出介绍Intranet/Internet医院计算机网络实施
徐浩,辛海燕[9](2000)在《基于Intranet/Internet的医院信息系统实现》文中指出本文以一个大型综合医院为实例,介绍了利用Intranet/Internet技术实现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的关键步骤和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郭晓明[10](2011)在《基于HTTP隧道式及反弹式协同木马技术的穿墙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隧道技术指的是通过将一个协议的报文封装在另一个协议中,并利用第二个协议的设备穿越一些网络跳点。目前隧道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例如虚拟专用网络(VPN)就是隧道技术的成功应用。HTTP隧道是利用HTTP协议封装数据,将数据包伪装成HTTP包来穿越防火墙的一项技术。这项技术的研究可以解决大型防火墙阻隔下局域网与外网的通信难题,但同时,也给予了木马、远程控制软件新的穿墙方式。通过对防火墙缺陷的研究,结合反弹式木马模型以及HTTP隧道技术,设计了新型的穿墙模型。新的穿墙模型下,数据包都以HTTP协议和SOAP协议封装。客户端(包括控制端和被控端)主动向处在因特网的服务器发送请求和数据,服务器将结果或响应封装在HTTP响应中返回给客户端。在通信开始时,被控端和控制端均发送注册请求,服务器为它们分配唯一标识符。然后服务器根据控制端请求将被控端和控制端配对,使控制端和被控端建立逻辑上的互联。在穿墙模型设计完成之后,结合实际的功能需求,给出了系统的详细设计。详细设计完善了通信的细节,制定了系统各部分间通信的协议。协议详细规定了数据包头的结构、各种类型数据传输的方式等。由于穿墙模型的跨平台特性,使得开发的平台和工具可以根据需求来选取。实际的系统开发过程中,被控端使用C++语言和Windows API,控制端使用Delphi,服务器端使用了C#语言和.net平台。系统开发完成后进行了功能性和穿墙性能测试,证明了新的穿墙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二、用Delphi制作代理服务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Delphi制作代理服务器(论文提纲范文)
(1)软件发布机制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1.3.1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1.3.2 论文创新点 |
1.3.3 课题来源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软件部署概述 |
2.1 软件部署概述 |
2.2 现有软件部署系统 |
2.3 软件部署典型模式 |
2.3.1 面向单机软件的部署模式 |
2.3.2 基于中间件平台的部署模式 |
2.3.3 基于代理的部署模式 |
2.4 软件部署过程模型 |
2.5 软件发布 |
2.5.1 软件描述概述 |
2.5.2 软件的使用态发布 |
2.5.3 软件发布机制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安装程序自动生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3.1 系统介绍 |
3.2 Perl 脚本 |
3.3 Tcl/Tk |
3.3.1 Tk 窗口系统 |
3.3.2 Tk 的事件驱动模型 |
3.3.3 Tk 的布局管理 |
3.3.4 Perl 对 Tk 的封装 |
3.4 PE 文件格式 |
3.4.1 PE 文件概述 |
3.4.2 PE 文件结构 |
3.4.3 依赖 DLL 信息的获取 |
3.5 Inno Setup 工具 |
3.6 安装程序自动生成系统的实现 |
3.6.1 界面与控制逻辑 |
3.6.2 DLL 搜索模块 |
3.6.3 安装程序生成模块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软件发布测试 |
4.1 可视化操控系统安装包制作过程 |
4.1.1 信息的采集 |
4.1.2 安装包生成 |
4.2 可视化操控系统运行测试 |
4.2.1 初始化界面 |
4.2.2 文件视图功能测试 |
4.2.3 着陆点定位功能测试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论文总结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2)聚合物一次电池生产线控制及远程监控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基于网络的远程监控系统的概述 |
1-1-1 远程监控系统的发展现状 |
1-1-2 虚拟现实技术的概况 |
1-2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3-1 硬件平台的搭建 |
1-3-2 软件平台的搭建 |
1-3-3 本课题主要解决的问题 |
1-4 小结 |
第二章 PLC的控制系统设计和与PC机的通讯 |
2-1 引言 |
2-2 生产线控制系统的设计 |
2-3 串行通讯程序的设计 |
2-3-1 上位机与PLC通讯的原理 |
2-3-2 串行通讯硬件的搭建 |
2-3-3 串行通讯界面的设计 |
2-4 串口通讯的连接 |
2-5 对应数据的建立 |
2-6 串口通讯的具体编程 |
2-7 小结 |
第三章 代理服务器的实现 |
3-1 引言 |
3-2 代理服务器的原理 |
3-3 HTTP原理与代理模型设计 |
3-3-1 HTTP协议 |
3-3-2 HTTP代理模型 |
3-3-3 代理服务器实现要点 |
3-3-4 代理服务器软件的简介 |
3-4 基于客户机和服务器的具体编程 |
3-4-1 客户端主要代码 |
3-4-2 服务器主要代码 |
3-5 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数据库的远程数据采集系统的开发 |
4-1 系统的基本设计原理 |
4-2 基于delphi远程数据库的动态链接以及数据的存储 |
4-3 数据库的搭建 |
4-3-1 数据库的构建 |
4-4 客户端界面的操作 |
4-4-1 创建工程 |
4-4-2.创建菜单管理器 |
4-4-3 创建生产线远程数据管理界面 |
4-4-4 程序主要内容 |
4-5 小结 |
第五章 虚拟现实系统的实现 |
5-1 序言 |
5-2 国内外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状况 |
5-2-1 国外发展状况 |
5-2-2 国内发展状况 |
5-3 虚拟现实的相关设备 |
5-3-1 立体显示器 |
5-3-2 数据手套 |
5-3-3 头盔显示器 |
5-4 一次聚合物电池生产线的建模 |
5-4-1 UGS环境下生产线的三维建模 |
5-5 虚拟现实系统的操作系统实现 |
5-5-1 虚拟现实软件的选取 |
5-5-2.虚拟现实系统的操作实现 |
5-6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基于组件技术考试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前言 |
1.1 背景 |
1.2 考试测评软件的历史 |
1.3 考试软件的现状 |
1.4 本文所研究的内容 |
1.5 本文的工作与创新 |
第二章 COM组件技术研究 |
2.1 COM技术概述 |
2.2 COM组件对象模型 |
2.3 IUnknown接口 |
2.4 组件类型与类工厂 |
2.4.1 进程内组件 |
2.4.2 进程外组件 |
2.4.3 类工厂 |
2.5 自动注册组件与IDispatch接口 |
2.6 Delphi与C#.net对组件技术的支持 |
2.7 小结 |
第三章 Word操作题阅卷组件的设计与实现 |
3.1 Word操作题阅卷需求分析 |
3.2 Word对象的层次关系 |
3.3 Word操作题阅卷组件的设计 |
3.4 Word操作题阅卷组件的实现 |
3.4.1 基本流程 |
3.4.2 获取Table属性 |
3.4.3 彻底关闭Word |
3.5 小结 |
第四章 Excel操作题阅卷组件的设计与实现 |
4.1 Excel操作题阅卷应用需求分析 |
4.2 Excel对象的层次关系 |
4.3 Excel操作题阅卷组件的设计 |
4.4 Excel操作题阅卷组件的实现 |
4.4.1 基本流程 |
4.4.2 获取Shape属性 |
4.4.3 获取独立图表(Chart)属性 |
4.4.4 获取嵌入图表(inlineChart)属性 |
4.5 小结 |
第五章 题库制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5.1 需求分析 |
5.1.1 题库数据结构分析 |
5.1.2 题库管理系统功能需求 |
5.2 题库数据结构设计 |
5.2.1 题库主数据表的数据结构设计 |
5.2.2 单机环境题库制作系统的数据结构设计。 |
5.3 题库管理系统设计 |
5.3.1 总体框架 |
5.3.2 单机环境题库制作系统设计 |
5.3.3 转换Word文档为图片 |
5.3.4 建立标准答案 |
5.3.5 试做 |
5.3.6 阅卷组件的通用调用方法 |
5.4 题库审查系统 |
5.4.1 单机环境题库审查系统的需求 |
5.4.2 单机环境题库审查系统的设计 |
5.4.3 Web版题库审查系统需要分析 |
5.4.4 Web版题库审查系统的设计 |
5.4.5 Web数据网格与HTML控件数据同步 |
5.5 小结 |
第六章 考试服务器端的设计与实现 |
6.1 需求分析 |
6.2 考试服务器端的设计 |
6.2.1 题库格式转换 |
6.2.2 组卷系统 |
6.2.3 根据组卷方案确定每套试卷的题号 |
6.2.4 制卷 |
6.2.5 接收成绩 |
6.2.6 试卷分发 |
6.2.7 监控系统 |
6.2.8 考试客户端系统 |
6.3 小结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4)煤矿安全综合监控系统的数据集成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
1.1 国内外煤矿安全的现状 |
1.1.1 国外煤矿安全的现状 |
1.1.2 国内煤矿安全的现状 |
1.2 国内外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现状 |
1.2.1 国外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发展 |
1.2.2 国内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发展 |
1.2.3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系统集成存在的问题 |
1.3 课题介绍 |
1.3.1 课题要解决的问题 |
1.3.2 论文内容与结构安排 |
2 煤矿安全综合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
2.1 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
2.2 系统硬件配置及网络操作系统的选择 |
2.3 软件开发平台 |
2.3.1 数据库平台 |
2.3.2 软件开发平台 |
2.4 软件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3 煤矿安全综合监控系统的异构数据集成 |
3.1 异构数据集成的意义及原理 |
3.1.1 异构数据集成的意义 |
3.1.2 异构数据集成的原理 |
3.2 异构数据转换的方法及实现 |
3.2.1 设置文件服务器的数据转换方法及实现 |
3.2.2 基于DDE技术的数据转换方法及实现 |
3.2.3 基于ODBC技术的数据转换方法及实现 |
3.3 数据传输方法及实现 |
3.3.1 文件传输方法及应用 |
3.3.2 winsock技术及应用 |
3.4 OPC技术及应用 |
3.4.1 OPC简介 |
3.4.2 OPC基本原理 |
3.4.3 OPC的应用 |
3.4.4 OPC技术在煤矿企业信息集成中的应用 |
3.5 本章小结 |
4 煤矿安全综合监控系统软件设计方案 |
4.1 系统体系结构 |
4.1.1 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 |
4.1.2 基于WWW技术的B/S应用系统 |
4.2 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方案 |
4.2.1 数据库的设计 |
4.2.2 存储过程的使用 |
4.2.3 数据库的访问方式 |
4.3 安全与保密 |
4.3.1 应用系统的安全 |
4.3.2 二级网络体系的安全性 |
5 煤矿安全综合监控系统客户端软件的实现 |
5.1 客户端软件的基本功能和开发工具 |
5.1.1 客户端软件的基本功能 |
5.1.2 开发工具 |
5.2 主窗体的设计 |
5.2.1 建立主窗体 |
5.2.2 主要的程序模块的设计 |
5.3 数据库的选择模块 |
5.3.1 窗体的设置 |
5.3.2 主要的程序模块的设计 |
5.4 实时数据的显示模块 |
5.4.1 窗体的设计 |
5.4.2 主要的程序模块的设计 |
5.5 井下巷道及监测数据的图形显示模块 |
5.5.1 窗体设计 |
5.5.2 主要的程序模块的设计 |
5.6 监测数据的曲线及直方图实现模块 |
5.6.1 窗体设计 |
5.6.2 主要的程序模块的设计 |
5.7 视频播放模块的实现 |
5.8 报表设计模块的实现 |
5.8.1 窗体设计 |
5.8.2 主要的程序模块的设计 |
5.9 监测数据的查询模块的实现 |
5.9.1 窗体设计 |
5.9.2 主要的程序模块的设计 |
5.10 参数设置模块的实现 |
5.10.1 窗体设计 |
5.10.2 主要的程序模块的设计 |
6 煤矿安全综合监控系统数据集成的应用 |
6.1 基于B/S的信息共享 |
6.2 基于煤矿安全综合信息的数据挖掘 |
6.3 基于煤矿安全综合信息的专家分析系统 |
7 结论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5)基于OPC标准的现场遥现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背景 |
1.2.1 利用OPC 技术实现了软件与硬件的高效通信 |
1.2.2 用三维图像遥现现场场景 |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
1.3.1 OPC 技术 |
1.3.2 现场遥现 |
1.3.3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二章 OPC 技术及应用 |
2.1 OPC 技术的先进性 |
2.2 OPC 的适用范围及影响 |
2.2.1 OPC 的适用范围 |
2.2.2 OPC 标准带来的影响 |
2.3 OPC 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及其展望 |
2.4 OPC 技术规范 |
2.4.1 OPC 数据规范的发展 |
2.4.2 OPC 数据存取规范(Data Access) |
2.4.3 OPC 的数据访问方法 |
2.4.4 OPC 接口 |
2.5 本章小节 |
第三章 OPC 客户应用程序的设计与开发 |
3.1 OPC 客户端概述 |
3.1.1 OPC 客户端的数据来源 |
3.1.2 OPC 客户端接口 |
3.2 基于自动化接口的OPC 客户端的三种实现方法 |
3.2.1 利用OPC ActiveX 控件 |
3.2.2 利用快速工具包 |
3.2.3 利用OPC 基金会提供的应用程序 |
3.3 客户端的开发 |
3.3.1 开发前的准备 |
3.3.2 OPC 客户端开发的工作流程 |
3.3.3 DCOM 配置 |
3.3.4 注册OPC 服务器和OPC 自动化接口(Automation Interface) |
3.3.5 OPC 服务器对象(OPC Server)的创建与连接实现 |
3.3.6 OPC 组对象(OPC Group)的创建 |
3.3.7 OPC 项对象(OPC Item)的创建与连接 |
3.4 本章总结 |
第四章 现场遥现技术的研究 |
4.1 现场遥现技术的定义与产生背景 |
4.2 系统开发工具的选择 |
4.2.1 Delphi 的选择理由 |
4.2.2 选择OpenGL 的必要性 |
4.2.3 3Dmax 的选择理由 |
4.3 OpenGL 图形库 |
4.3.1 OpenGL 简介 |
4.3.2 基于Windows 的OpenGL 体系结构 |
4.3.3 OpenGL 三维图形处理原理与流程 |
4.3.4 用OpenGL 实现模型的三维动画 |
4.4 基于Delphi3D 的三维模型的建立 |
4.4.1 图形格式软件转换法 |
4.4.2 模型直接载入法 |
4.4.3 三维建模的软件实现 |
4.5 三维图形库 |
4.5.1 VCL 简介 |
4.5.2 三维VCL 组件的制作 |
4.6 基于OPC 技术的现场遥现的实现与分析 |
4.6.1 实验环境设计 |
4.6.2 OPC 客户端与被控对象的通讯实现 |
4.6.3 基于OPC 技术的三维锅炉遥现的实现 |
4.7 本章总结 |
第五章 结束语 |
5.1 课题总结 |
5.2 课题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 |
(7)基于内容自适应技术的内容分布网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第一章 互联网加速技术 |
第一节 负载均衡 |
第二节 网络缓存技术 |
第三节 SSL加速 |
第四节 带宽管理 |
第五节 ESI |
第二章 内容分布网络(CDN) |
第一节 内容分布网络 |
2.1.1 CDN的硬件构成 |
2.1.2 满足最终用户请求的过程 |
2.1.3 CDN的管理 |
第二节 内容分布网络的应用 |
第三节 CDN的发展前景 |
第三章 内容自适应传送技术 |
第一节 自适应传送技术的发展 |
第二节 内容自适应系统结构 |
3.2.1 内容自适应系统结构 |
3.2.2 客户环境参数(profile)采集 |
3.2.3. 决策引擎(Decision Engine) |
3.2.4 内容自适应 |
第三节 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基于自适应传送技术的CDN |
第一节 框架的提出 |
第二节 与主动网络的比较 |
4.2.1 主动网络的体系结构 |
4.2.2 与主动网络的比较 |
第三节 自适应对象模型的建立 |
4.3.1 基本对象(BO)的功能模型 |
4.3.2 复杂对象(CO)的功能模型 |
4.3.3 对象的分类模型 |
4.3.4 功能模型自动分析 |
第四节 WAP自适应策略 |
4.4.1 自适应的基本准则 |
4.4.2 WAP网页自适应特殊规则 |
第五节 WAP自适应模拟实现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论文 |
致 谢 |
(10)基于HTTP隧道式及反弹式协同木马技术的穿墙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2 相关技术分析 |
2.1 防火墙技术 |
2.2 常见木马技术 |
2.3 HTTP 隧道技术 |
2.4 SOAP 协议 |
2.5 本章小结 |
3 穿墙系统的设计 |
3.1 系统架构的设计 |
3.2 系统的功能设计 |
3.3 系统网络拓扑 |
3.4 系统详细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4 穿墙系统的实现和测试 |
4.1 开发环境 |
4.2 系统通信协议实现 |
4.3 被控端实现 |
4.4 控制端实现 |
4.5 系统测试 |
4.6 系统部署 |
4.7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用Delphi制作代理服务器(论文参考文献)
- [1]软件发布机制的研究与应用[D]. 刘甜.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4(12)
- [2]聚合物一次电池生产线控制及远程监控系统研究[D]. 郑建坤. 河北工业大学, 2011(05)
- [3]基于组件技术考试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 石晓珍. 中南大学, 2005(05)
- [4]煤矿安全综合监控系统的数据集成与应用研究[D]. 冀汶莉. 西安科技大学, 2005(06)
- [5]基于OPC标准的现场遥现技术的研究[D]. 吴咏梅.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5(04)
- [6]用Delphi制作代理服务器[J]. 李芳. 泰安师专学报, 2002(06)
- [7]基于内容自适应技术的内容分布网络的研究[D]. 祝小华. 浙江大学, 2002(02)
- [8]基于Intranet/Internet的医院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J]. 徐浩,辛海燕.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00(05)
- [9]基于Intranet/Internet的医院信息系统实现[J]. 徐浩,辛海燕. 微型电脑应用, 2000(01)
- [10]基于HTTP隧道式及反弹式协同木马技术的穿墙系统设计与实现[D]. 郭晓明. 华中科技大学, 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