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执行世行贷款血防项目健康教育工作的几点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肖着清[1](2019)在《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攻坚阶段,急需加强对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思想理论研究。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思想提出的有其必然性,是切实担负共产党职责的神圣使命,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打破中等国家发展陷阱,实现和谐发展、高质量发展必然途径,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面临瓶颈问题。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思想有深厚的理论溯源,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及中国特色老区振兴发展理论体系,从共同富裕思想、共享发展理念、协调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阐明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思想提出的依据。通过制定发展规划,弘扬革命精神,实施精准扶贫,发挥社会合力等实现路径,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与全体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区域协调发展是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目标,系统地回答为什么要推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革命老区要实现什么样的振兴发展,以及怎样推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思想所关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阐明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思想所具有的时代性、全面性、人民性和实践性等鲜明特征,全面论述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思想的科学体系。在赣南、川陕、陕甘宁、左右江、大别山等革命老区资料查询、实证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纵向、横向比较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状况,总结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代表性模式,以期为全国其他落后地区乃至世界贫困地区的振兴发展提供借鉴,从而推动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思想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四个全面”重要战略布局重要体现,“五大发展理念”生动实践的体现。同时,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思想提出了精准扶贫的具体要求,明确了老区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突出了老区扶贫开发的战略地位和老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性,推动了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尤其是为世界减贫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赵婧涵[2](2018)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跨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构建》文中研究表明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血脉,发展绿色经济需要以绿色金融为支撑。金融的绿色化已经成为金融机构的主要发展趋势,世界银行(以下简称“世行”)、亚洲开发银行(以下简称“亚行”)等多边银行纷纷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助力全球环境保护。由我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也于2016年颁布《环境与社会框架》,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践行“精简、廉洁、绿色”之目标。近些年,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等环境议题经常出现在大众视野内,人们对于跨界环境问题已经不再陌生。由于环境问题具有全局性和流动性等特点,导致仅以国家为单位并不能高效解决跨界环境问题,因此需要世界各国从区域性甚至全球性的角度相互配合共同治理。亚投行注意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可能造成的严重跨界环境问题,在《环境与社会框架》中明确指出环境影响评价应当评估潜在的跨界和全球性环境影响。仅要求成员方依靠其国内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然而成员方的国内法对跨界环境保护的规定参差不齐,使得亚投行不能有效推进跨界环境影响评价。鉴于此,本文从完善银行管理制度的角度出发,介绍和分析关于跨界环境保护的主要国际法律文件及相关多边银行的环境影响评价经验,为亚投行建立跨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立模型,并提出中国推动亚投行建立跨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对策。本文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和现状。第二部分对亚投行《环境与社会框架》定性和环境影响评评价内容介绍。第三部分是亚投行建立跨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基础和挑战,基础是指从亚投行目前的相关规定和成员国国内法的角度提出亚投行建立跨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可行性,挑战是指上述规定的缺失和不足。第四部分是对借鉴性强的多边银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介绍和分析,包括世行和亚行。第五部分提出亚投行构建跨界环评的重点和我国在推进亚投行建立跨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重要作用和对策。注重预防原则,制定明确的项目分类标准,对可能造成严重跨界环境影响的采取更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程序;重视跨界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公众参与不足的问题,完善公众参与的形式与内容保障公众知情权、决策权和救济权;建立监督机制督促借款方和银行合作进行跨界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为受影响群体提供更多的救济途径。我国作为亚投行的发起者应当起到更多的推动作用,通过与其他国家合作及完善国际和国内法积累跨界环境保护经验。
冷华[3](2015)在《在省林业厅党组中心组集中学习暨“严以修身”专题讨论会和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党课上的讲话》文中提出同志们:根据全厅2015年度理论学习安排意见、"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实施方案及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我厅党风廉政建设考核整改的有关要求,厅党组决定举行这次中心组集中学习暨"严以修身"专题讨论会和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党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三项:一是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严三实"的重要论述,把"严以修身"放在首位,深刻领会"严以修身"的内涵实
金凤洁[4](2012)在《干线公路网建设期后评价研究》文中提出目前我国干线公路得到了迅速发展,对于建设过程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若不及时地进行总结和分析评价,必将制约我国干线公路的健康稳定发展。另外,随着公路建设投入的加大和项目数量的增加,公路网络环境日趋完善。所以,从网络视角下,对干线公路网进行建设期后评价是非常必要的。作为工程项目基本建设程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干线公路网建设期后评价可以从整体上对项目建设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项目管理工作,提高项目的投资效益。开展干线公路网建设期后评价工作,标志着我国公路建设管理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象征着我国公路建设管理机制逐渐走向健全。论文回顾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全面探讨了干线公路网建设期后评价的内容、方法与指标体系,并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本文从干线公路网建设期后评价和单条线路建设期后评价的内容、方法和技术难度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干线公路网和单条路段建设期后评价的区别和联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对代表性路段的后评价研究来反映整个干线公路网建设情况的思想,并说明了干线公路网进行代表性路段选取的原则、考虑因素和方法,并以张家口干线公路网为例,进行实证的应用研究。其次,从干线公路网建设前期后评价、干线公路网实施组织和管理后评价、干线公路网施工过程后评价和干线公路网投资执行后评价四个方面进行后评价研究,分别对其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进行说明与完善,并以张家口干线公路网选取的代表性路段为例,对建设后评价的相关内容进行具体的定性与定量评价研究。最后,本文介绍了属性综合评价法,并以张家口干线公路网为例进行实例应用,通过对张家口干线公路网选取的代表性路段进行综合后评价研究,来进一步反映整个张家口干线公路网的建设情况。
杜娟[5](2010)在《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与亚行项目完工评价比较研究》文中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速公路得到快速发展,公路建设项目不仅改善了交通运输状况,对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引导区域产业布局与人口分布、完善城镇体系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完善已建项目,改进在建项目,指导待建项目,提高公路建设项目投资决策与管理水平,对高速公路进行后评价很有必要。外资在我国高速公路发展过程中占有份额较少却发挥了重要作用。亚洲开发银行(简称“亚行”)作为金融机构在我国贷款项目的首要目的就是通过促进益贫式、均衡、全面的发展来帮助项目影响区减轻贫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仅关注投资效益,还关注项目对周边地区的社会影响、环境影响及项目影响区的扶贫情况。为使我国公路建设项目与亚行贷款项目更好的合作,对两种评价报告体系进行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主要以系统工程理论、效益分析理论、社会影响评价理论为科学依据和指导,紧密围绕两种评价报告的异同点,在介绍我国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与亚行项目完工评价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采用对比分析法和效益分析法对二者之间的评价目的、评价指标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全面分析;然后介绍两种评价报告的评价方法及评价流程,并在不同方面总结亚行项目给我国公路建设项目的启示;最后,基于上述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结合亚洲开发银行贷款陕西公路发展项目(禹门口至阎良高速公路)完工报告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由此总结出两种评价报告之间的异同点。本研究有利于完善我国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的内容,发现在后评价过程中仍需考虑的评价因素,为改进和完善我国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体系奠定基础;此外,通过本研究,对今后亚行贷款项目在我国发挥出更好的作用方面具有指导性。
赞西[6](2007)在《老挝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体系及若干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的必要性、优越性逐渐显现出来,项目后评价得到了各国、各行业的重视,各国对后评价的实际需求和评价的应用范围在公路建设领域后评价工作的发展呈上升趋势。由于项目后评价是整个项目管理的一种延伸,是项目周期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而老挝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的研究领域其概念、特点、内容、作用及理论方法的认识还在不断深入之中,因此,进行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研究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本文首先通过研究中国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体系的主要研究内容,并针对现有后评价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提出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问题的具体改进方向;其次分析老挝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存在的问题后,指出了中国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对老挝的借鉴意义;再次分别重点研究了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交通量预测分析和交通安全后评价;最后在综合考虑影响老挝公路建设项目社会影响评价的各方面因素后,建立了社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刘虹,高清平,杨学宾[7](2006)在《铁路建设项目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SocioeconomicEnvironmentalImp3ctAssessment,简称SEIA)作为一项综合的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简称EIA)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正日益引起重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其它行业相比,铁路工程在社会经济环境影响方面显得尤为突出。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关于铁路建设项目SEIA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文献很少,理论不成熟,实际操作也不规范,许多方面缺乏统一的认识。系统地回顾了SEIA研究历史和现状,并总结了国内铁路建设项目SEIA存在的主要问题。
位鲁刚[8](2003)在《我国成套设备进口合同若干法律问题》文中研究说明本文试图从实务的角度出发,以国际贸易法的相关理论为依托,来研究我国成套设备进口合同中的若干法律问题。 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我国成套设备进口合同的特点和条款,共分为三个部分:一、成套设备进口合同的特点,包括成套设备进口合同技术性强、履行环节多、支付方式复杂、检验方式多样性、质保期长以及多采用委托代理方式等特点。二、成套设备进口合同的主要条款。在本部分中,对于合同标的条款、价格条款、原产地和制造商条款、包装条款、装运条款、保险条款、支付条款、单据条款、技术资料条款、质量保证条款、检验条款、索赔条款、不可抗力条款、延迟交货和罚金条款、合同解除条款、权利担保条款和保密义务条款、所有权保留条款、争议解决条款以及其他事项等成套设备进口合同的主要条款都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三、成套设备进口合同的附件。本部分主要阐述了成套设备进口合同附件的主要种类及其法律效力。 第二部分阐述我国成套设备进口合同的主体,共分为三个部分:首先,简要介绍了我国成套设备进口合同主体的历史沿革,包括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50年至1978年)为高度集权阶段,第二个阶段(1979年至1988年)为初步改革阶段,第三个阶段(1989年至今)为深化改革阶段。接下来,对我国成套设备进口合同的主体作了前瞻性的论述。最后,对于出口商所在国关于成套设备国际贸易主体的若干规定作了简要的分析。 第三部分阐述我国成套设备进口合同的订立问题,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论述了成套设备进口的国际招标及其与成套设备进口合同之间的法律关系。第二,论述了成套设备进口合同的订立,包括成套设备进口合同的形式、成套设备进口合同的订立方式和成套设备进口合同成立前的缔约过失责任三个问题。第三,论述了我国成套设备进口代理协议的主要类型。 第四部分阐述我国成套设备进口合同的履行问题,共分为四个部分:一、成套设备进口合同项下买卖双方的义务,主要分析了买卖双方各自的义务以及作为总供货商的卖方与各个分供货商在成套设备进口合同上权利、义务及责任的划分。二、成套设备进口合同项下标的物风险的转移,主要包括成套设备进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成套设备进口合同若干法律问题口合同项下标的物风险转移的时间和成套设备进口合同项下卖方违约对风险转移的影响两个问题。三、成套设备进口合同项下标的物所有权的转移,主要介绍了我国关于成套设备进口合同标的物所有权转移的法律依据以及世界各国关于成套设备国际买卖合同标的物所有权转移的法律规定,同时还分析了分批交货的成套设备进口合同标的物所有权的转移问题。四、利用海外贷款进口成套设备合同的特殊规定,主要介绍了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以及利用买方信贷进口成套设备合同的特殊规定。 第五部分阐述我国成套设备进口合同的违约救济问题,共分为三个部分:首先,论述了卖方违约的救济,主要包括要求实际履行、解除合同、要求减价以及要求损害赔偿等救济方式。其次,论述了买方违约的救济,主要包括要求实际履行、解除合同、留置成套设备以及要求损害赔偿等救济方式。最后,分别论述了分期付款合同和分批交付设备合同两种不同类型的分批履行合同中违约的救济措施。 第六部分是本文的最后一个部分,阐述我国成套设备进口合同的争议解决问题,共分为两个部分:首先,阐述了我国成套设备进口合同争议解决的方式。其次,论述了我国成套设备进口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包括成套设备进口合同的法律适用原则、成套设备进口合同可适用的主要国际立法与国际惯例以及成套设备进口合同可适用的国内立法等三个方面的问题。必
赵品[9](2001)在《执行世行贷款血防项目健康教育工作的几点体会》文中研究说明
裴虹,杜克琳,胡守敬[10](2001)在《世界银行—云南省妇幼卫生扶贫资金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1 概况世界银行—云南省妇幼卫生扶贫资金运作式研究的现场工作于1998年6月1日~1999年5月31日在南涧县、南华县、会泽县正式实施。该课题是世行贷款综合性妇幼卫生保健项目(下简称卫Ⅵ项目)在中国9个省区实施的唯一涉及妇幼卫生扶贫医疗的应用性研究课题。该课题从设计、现场实
二、执行世行贷款血防项目健康教育工作的几点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执行世行贷款血防项目健康教育工作的几点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依据 |
1.1.1 选题的由来 |
1.1.2 研究的背景 |
1.1.3 研究目的 |
1.1.4 研究意义 |
1.2 选题的分析和评价 |
1.2.1 国内外学术史及研究动态 |
1.2.2 分析与评价 |
1.3 研究内容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3 基本思路 |
1.3.4 研究方法 |
1.3.5 重点难点 |
1.3.6 主要的观点 |
1.3.7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思想的提出 |
2.1 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思想提出的必然性 |
2.1.1 切实担负共产党职责的神圣使命 |
2.1.2 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 |
2.1.3 打破中等国家发展陷阱,实现和谐发展、高质量发展必然途径 |
2.1.4 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面临瓶颈问题 |
2.2 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思想的理论溯源 |
2.2.1 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 |
2.2.2 中国特色老区振兴发展理论体系 |
2.3 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思想的理论依据 |
2.3.1 共同富裕思想 |
2.3.2 共享发展理念 |
2.3.3 协调发展理念 |
2.3.4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
第三章 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思想的科学体系 |
3.1 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目标 |
3.1.1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3.1.2 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
3.1.3 与全体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
3.1.4 区域协调发展目标 |
3.2 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思想实现路径 |
3.2.1 制定发展规划 |
3.2.2 弘扬革命精神 |
3.2.3 实施精准扶贫 |
3.2.4 发挥社会合力 |
3.3 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思想的基本特征 |
第四章 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 |
4.1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 |
4.2 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
4.3 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
4.4 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
4.5 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思想生动实践的基本思考 |
第五章 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思想的重大意义 |
5.1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 |
5.1.1 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 |
5.1.2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
5.1.3 推进“四个全面”重要战略布局重要体现 |
5.1.4 “五大发展理念”生动实践的体现 |
5.2 推动了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
5.2.1 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
5.2.2 明确了老区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 |
5.2.3 突出了老区扶贫开发的战略地位 |
5.2.4 提出了精准扶贫的具体要求 |
5.2.5 突出了老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 |
5.3 为世界减贫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
5.3.1 减少了世界上的贫困人口 |
5.3.2 为世界减贫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2)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跨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背景和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一、亚投行《环境与社会框架》概述 |
(一)亚投行《环境与社会框架》的理论基础 |
1.亚投行的跨界环境保护义务 |
2.亚投行《环境与社会框架》的法律效力 |
(二)亚投行《环境与社会框架》关于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定 |
1.项目分类 |
2.信息披露与公众参与 |
3.问责机制 |
4.借款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适用 |
二、亚投行构建跨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基础与挑战 |
(一)亚投行构建跨界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 |
1.《埃斯波公约》 |
2.双边协定 |
3.成员方国内法 |
(二)亚投行构建跨界环境影响评价的挑战 |
1.跨界环境风险分类不明确 |
2.公众参与方式不明确 |
3.问责机制缺失 |
4.多数成员国没有确立跨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
三、多边银行跨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实践与经验 |
(一)世界银行 |
1.项目筛选和分类 |
2.信息披露与公众参与 |
3.执行与监督机构 |
(二)亚洲开发银行 |
1.项目风险分类 |
2.信息披露及申诉委员会 |
四、亚投行跨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构建 |
(一)亚投行构建跨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基本构想 |
1.明确项目分类标准 |
2.提高公众参与程度 |
3.建立跨界环境影响评价委员会 |
4.完善问责机制 |
(二)我国在推进亚投行建立跨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法律对策 |
1.国际法层面 |
2.国内法层面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致谢 |
(3)在省林业厅党组中心组集中学习暨“严以修身”专题讨论会和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党课上的讲话(论文提纲范文)
一、始终把“严以修身”放在首位, 把牢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 |
二、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
三、采取切实有力措施, 确保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
(一) 上半年全省林业工作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
1. 林业投入持续稳定增加。 |
2. 林业融资体系不断完善。 |
3. 森林资源培育稳步推进。 |
4. 林业产业健康平稳发展。 |
5. 林业灾害防治成效明显。 |
(二) 主要做法和特点 |
1. 主动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
2. 切实规范林业项目资金管理。 |
3. 全面加强林业生态治理修复。 |
4. 深入推进林业综合改革。 |
5. 加快发展林业特色产业。 |
6. 严格森林资源保护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林业局《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 进一步完善了林地分级和公益林管理, 积极推进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及林木采伐“双审合一”。联合省政府法制办起草了《云南省建设项目使用林地补偿标准》征求意见稿, 提出了提高补偿费用具体标准和依据。组织开展了全省非法侵占林地清理排查专项行动, 全省累计查处非法侵占林地案件5364件, 收回林地2137.16公顷。组织开展了野生动物植物资源调查、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湿地资源调查, 林地年度变更调查, 完成了“十三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 为科学保护和合理经营森林资源提供了保障。 |
(三) 下半年要突出抓好的重点工作任务 |
1. 全面深化林业改革。 |
2. 加快推进法治林业建设。 |
3. 深入实施生态修复工程。 |
4. 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
5. 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 |
6. 努力提升林业灾害防控能力。 |
(4)干线公路网建设期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背景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发展现状 |
1.2.2 国内发展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二章 干线公路网建设期后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分析 |
2.1 干线公路网建设期后评价的理论基础 |
2.1.1 干线公路网建设期后评价的原则 |
2.1.2 干线公路网与单条路线后评价的区别 |
2.2 干线公路网代表性路段的选取 |
2.2.1 代表性路段选取的原则 |
2.2.2 代表性路段选取考虑的因素 |
2.2.3 代表性路段选取的方法 |
2.3 小结 |
第三章 干线公路网建设项目前期后评价研究 |
3.1 建设项目前期的评价内容概述 |
3.2 建设项目前期的评价指标概述 |
3.3 张家口干线公路网建设前期后评价研究 |
3.3.1 项目建设必要性 |
3.3.2 方案选择的评价 |
3.3.3 项目决策的评价 |
3.4 小结 |
第四章 干线公路网实施组织与管理过程后评价研究 |
4.1 实施组织与管理过程评价内容概述 |
4.2 实施组织与管理过程评价指标 |
4.3 张家口干线公路网实施组织与管理过程后评价 |
4.3.1 工程招投标工作情况与评价 |
4.3.2 征地拆迁工作过程与评价 |
4.3.3 投资控制管理情况和评价 |
4.3.4 合同管理情况和评价 |
4.3.5 技术和科研管理评价 |
4.4 小结 |
第五章 干线公路网施工过程后评价研究 |
5.1 干线公路网施工过程评价内容概述 |
5.2 干线公路网施工过程评价指标 |
5.3 张家口干线公路网施工过程后评价 |
5.3.1 工程质量和安全情况评价 |
5.3.2 进度控制情况和评价 |
5.3.3 实施阶段变更工程情况和评价 |
5.4 小结 |
第六章 干线公路网投资执行后评价研究 |
6.1 投资筹措、计划及到位情况评价研究 |
6.1.1 资金筹措分析 |
6.1.2 资金筹措、计划、到位评价指标 |
6.2 竣工决算与估算、概预算比较情况与评价 |
6.2.1 竣工决算与估算、概预算比较情况评价指标 |
6.3 张家口干线公路网投资执行情况评价研究 |
6.3.1 资金筹措、计划及到位情况与评价 |
6.3.2 竣工决算与估算、概预算比较情况与评价 |
6.3.3 投资执行情况后评价研究 |
6.4 小结 |
第七章 干线公路网建设期综合评价研究 |
7.1 干线公路网建设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7.1.1 指标体系的制定原则 |
7.1.2 指标体系的选取 |
7.2 干线公路网建设期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
7.2.1 属性综合评价法 |
7.3 干线公路网建设期综合后评价方法应用 |
7.3.1 代表性路段建设期后评价 |
7.3.2 综合评价 |
7.4 小结 |
第八章 结论 |
8.1 结论 |
8.2 创新点 |
8.3 问题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与亚行项目完工评价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1 论文研究的目的 |
1.2.2 论文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框架 |
第二章 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与亚行项目完工评价概述 |
2.1 两种评价报告的相关概念及作用 |
2.1.1 公路建设项目两种评价报告的概念 |
2.1.2 公路建设项目两种评价报告的作用 |
2.2 公路建设项目两种评价报告价值取向及目的比较 |
2.2.1 价值取向比较 |
2.2.2 价值取向的异同点 |
2.2.3 编制目的比较 |
2.2.4 编制目的的异同点 |
2.3 两种评价报告的基本内容 |
2.3.1 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 |
2.3.2 亚行项目完工评价 |
2.3.3 内容的异同点分析 |
2.4 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与亚行项目完工评价的关系 |
2.4.1 两种评价报告的相互影响 |
2.4.2 两种评价报告的异同点 |
2.5 亚行给我国公路项目的启示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与亚行项目完工评价指标比较 |
3.1 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
3.2 指标体系的构建 |
3.2.1 我国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的指标体系 |
3.2.2 亚行项目完工评价的指标体系 |
3.3 公路建设项目两种评价报告相关指标比较 |
3.3.1 指标体系比较 |
3.3.2 指标体系的异同点 |
3.4 公路建设项目两种评价指标的测量及分析 |
3.4.1 定量分析的指标 |
3.4.2 定性指标的定量化 |
3.5 亚行给我国公路项目的启示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与亚行项目完工评价方法与流程比较 |
4.1 公路建设项目两种评价报告的方法 |
4.1.1 对比法 |
4.1.2 逻辑框架法 |
4.1.3 层次分析法 |
4.1.4 模糊综合评价法 |
4.2 公路建设项目两种评价报告的流程比较 |
4.2.1 我国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的流程 |
4.2.2 亚行贷款项目的评估流程 |
4.3 亚行项目给我国公路项目的启示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实例分析 |
5.1 项目概述 |
5.2 咨询服务及人员培训 |
5.2.1 咨询服务 |
5.2.2 人员培训 |
5.3 社会影响评价分析 |
5.4 征地拆迁安置及扶贫分析 |
5.4.1 项目的征地拆迁安置 |
5.4.2 项目的扶贫工作 |
5.5 环境影响 |
5.6 项目总结 |
结论 |
本文的研究结论 |
研究的创新点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老挝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体系及若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老挝概况 |
1.1.2 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的必要性及作用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1 国外研究概况 |
1.2.2 我国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研究概述 |
1.3 主要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
1.3.1 本文研究的思路 |
1.3.2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
第二章 中国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体系概述 |
2.1 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的原则和程序 |
2.1.1 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遵循的原则 |
2.1.2 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程序 |
2.2 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的内容 |
2.2.1 公路建设项目的过程评价 |
2.2.2 公路建设项目的效益评价 |
2.2.3 公路建设项目的影响评价 |
2.2.4 公路建设项目目标持续性评价 |
2.3 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
2.3.1 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存在的问题 |
2.3.2 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的改进方向 |
2.4 小结 |
第三章 老挝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体系研究 |
3.1 中国老挝两国公路发展模式的比较 |
3.1.1 资金来源不同 |
3.1.2 发展政策的差异 |
3.1.3 运作机制的差异 |
3.2 老挝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存在问题分析 |
3.2.1 项目后评价机构的建立不完善 |
3.2.2 公路建设后评价项目投资范围狭窄 |
3.2.3 缺少大规模、高素质的后评价队伍 |
3.2.4 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内容不完善 |
3.2.5 评价方法不理想 |
3.2.6 项目后评价成果的反馈和扩散效果差 |
3.3 中国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对老挝的借鉴意义 |
3.3.1 建立持续性的后评价机制 |
3.3.2 建立“第三方”后评价组织机构,实行专业化后评价 |
3.3.3 完善后评价体系 |
3.3.4 进一步完善后评价方法 |
3.3.5 增强有效性反馈 |
3.4 小结 |
第四章 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交通量预测分析研究 |
4.1 实际运营交通量与前期预测交通量对比分析 |
4.2 交通量预测技术分析 |
4.2.1 交通量预测的基本思路 |
4.2.2 综合路网的选取与确定 |
4.2.3 交通需求预测与分析 |
4.3 小结 |
第五章 公路建设项目交通安全后评价 |
5.1 公路安全评价概述 |
5.2 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安全后评价 |
5.2.1 技术标准 |
5.2.2 技术方案 |
5.2.3 环境影响 |
5.3 公路设计阶段安全后评价 |
5.3.1 路线 |
5.3.2 路基路面 |
5.3.3 桥梁、隧道接头速度的协调性评价 |
5.3.4 路线交叉速度的协调性评价 |
5.3.5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
5.4 运营阶段安全后评价 |
5.4.1 公路状况评价 |
5.4.2 事故调查 |
5.4.3 事故分析 |
5.5 小结 |
第六章 老挝公路建设项目社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6.1 概述 |
6.1.1 社会影响评价的概念 |
6.1.2 公路建设项目社会影响后评价研究的必要性 |
6.2 老挝公路建设项目社会影响评价指标设置原则和方法 |
6.2.1 评价指标设置原则 |
6.2.2 评价指标体系设置过程 |
6.3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6.3.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
6.3.2 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
6.4 老挝公路建设项目社会影响评价指标分析 |
6.4.1 社会发展影响指标 |
6.4.2 区域经济开发影响指标 |
6.4.3 交通环境影响指标 |
6.4.4 对外联系影响指标 |
6.5 评价指标评定标准及预处理 |
6.5.1 评价指标评定标准 |
6.5.2 评价指标无量纲化处理 |
6.5.3 评价指标一致性调整 |
6.6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铁路建设项目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外SEIA研究概述 |
1.1 国际机构 |
1.2 发达国家 |
1.3 发展中国家 |
2 国内SEIA研究概述 |
3 交通运输领域SEIA研究概述 |
4 铁路建设项目SEIA存在的问题 |
5 结束语 |
(8)我国成套设备进口合同若干法律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第一部分 成套设备进口合同的特点和条款 |
一、 成套设备进口合同的特点 |
(一) 成套设备进口合同技术性强 |
(二) 成套设备进口合同履行环节多 |
(三) 成套设备进口合同支付方式复杂 |
(四) 成套设备进口合同检验方式多样性 |
(五) 成套设备进口合同质保期长 |
(六) 成套设备进口合同多采用委托代理方式 |
二、 成套设备进口合同的主要条款 |
(一) 合同标的条款 |
(二) 价格条款 |
(三) 原产地和制造商条款 |
(四) 包装条款 |
(五) 装运条款 |
(六) 保险条款 |
(七) 支付条款 |
(八) 单据条款 |
(九) 技术资料条款 |
(十) 质量保证条款 |
(十一) 检验条款 |
(十二) 索赔条款 |
(十三) 不可抗力条款 |
(十四) 延迟交货和罚金条款 |
(十五) 合同解除条款 |
(十六) 权利担保条款和保密义务条款 |
(十七) 所有权保留条款 |
(十八) 争议解决条款 |
(十九) 其他事项 |
三、 成套设备进口合同的附件 |
(一) 成套设备进口合同附件的主要种类 |
(二) 成套设备进口合同附件的法律效力 |
第二部分 成套设备进口合同的主体 |
一、 我国成套设备进口合同主体的历史沿革 |
(一) 第一阶段(1950年至1978年)--高度集权阶段 |
(二) 第二阶段(1979年至1988年)--初步改革阶段 |
(三) 第三阶段(1989年至今)--深化改革阶段 |
二、 对我国成套设备进口合同主体的前瞻 |
三、 出口商所在国关于成套设备国际贸易主体的若干规定 |
第三部分 成套设备进口合同的订立 |
一、 成套设备进口国际招标与成套设备进口合同 |
(一) 成套设备进口的国际招标 |
(二) 成套设备进口国际招标与成套设备进口合同之间的法律关系 |
二、 成套设备进口合同的订立 |
(一) 成套设备进口合同的形式 |
(二) 成套设备进口合同的订立方式 |
(三) 成套设备进口合同成立前的缔约过失责任 |
三、 成套设备进口代理协议 |
(一) 直接代理 |
(二) 隐名代理 |
(三) 行纪 |
第四部分 成套设备进口合同的履行 |
一、 成套设备进口合同项下买卖双方的义务 |
(一) 卖方的义务 |
(二) 作为总供货商的卖方与各个分供货商在成套设备进口合同上权利、义务及责任的划分 |
(三) 买方的义务 |
二、 成套设备进口合同项下标的物风险的转移 |
(一) 成套设备进口合同项下标的物风险转移的时间 |
(二) 成套设备进口合同项下卖方违约对风险转移的影响 |
三、 成套设备进口合同项下标的物所有权的转移 |
(一) 我国关于成套设备进口合同标的物所有权转移的法律依据 |
(二) 世界各国关于成套设备国际买卖合同标的物所有权转移的法律规定 |
(三) 分批交货的成套设备进口合同标的物所有权的转移 |
四、 利用海外贷款进口成套设备合同的特殊规定 |
(一) 利用外国政府贷款进口成套设备合同的特殊规定 |
(二) 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进口成套设备合同的特殊规定 |
(三) 利用买方信贷进口成套设备合同的特殊规定 |
第五部分 成套设备进口合同的违约救济 |
一、 卖方违约的救济 |
(一) 要求实际履行 |
(二) 解除合同 |
(三) 要求减价 |
(四) 要求损害赔偿 |
二、 买方违约的救济 |
(一) 要求实际履行 |
(二) 解除合同 |
(三) 留置成套设备 |
(四) 要求损害赔偿 |
三、 分批履行合同中违约的救济措施 |
(一) 对于分期付款合同 |
(二) 对于分批交付设备合同 |
第六部分 成套设备进口合同的争议解决 |
一、 成套设备进口合同争议解决的方式 |
二、 成套设备进口合同的法律适用 |
(一) 成套设备进口合同的法律适用原则 |
(二) 成套设备进口合同可适用的主要国际立法与国际惯例 |
(三) 成套设备进口合同可适用的国内立法 |
后记 |
参考书目 |
(9)执行世行贷款血防项目健康教育工作的几点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血防健教广泛性与重点相结合 |
2 健教的强制学习与寓教于乐相结合 |
3 不同健教对象采取不同健教方式 |
4 进行科学准确的效果评价 |
四、执行世行贷款血防项目健康教育工作的几点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思想研究[D]. 肖着清. 江西理工大学, 2019(01)
- [2]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跨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构建[D]. 赵婧涵. 北京理工大学, 2018(07)
- [3]在省林业厅党组中心组集中学习暨“严以修身”专题讨论会和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党课上的讲话[J]. 冷华. 云南林业, 2015(05)
- [4]干线公路网建设期后评价研究[D]. 金凤洁. 长安大学, 2012(S2)
- [5]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与亚行项目完工评价比较研究[D]. 杜娟. 长安大学, 2010(03)
- [6]老挝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体系及若干问题研究[D]. 赞西. 长安大学, 2007(03)
- [7]铁路建设项目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研究进展[J]. 刘虹,高清平,杨学宾.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06(04)
- [8]我国成套设备进口合同若干法律问题[D]. 位鲁刚. 中国政法大学, 2003(01)
- [9]执行世行贷款血防项目健康教育工作的几点体会[J]. 赵品.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2001(04)
- [10]世界银行—云南省妇幼卫生扶贫资金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考[J]. 裴虹,杜克琳,胡守敬.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