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章中英文乘法增减的翻译方法

科技文章中英文乘法增减的翻译方法

一、科技文章中英语倍数增减的译法(论文文献综述)

赵子茜[1](2021)在《论海外汉学着作汉译的信息对等问题 ——以Science and the Dao第四章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海外汉学研究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本项目选自美国汉学家孔丽维(Livia Kohn)的着作Science and the Dao第四章,作者集合了众多海内外研究学者的见解,旨在介绍现代科学与传统道教观念的相互融合。笔者以翻译项目Science and the Dao第四章为研究内容,重点讨论了在翻译过程中的信息对等、难点以及与之相符的解决办法。结合翻译中的信息对等原则,笔者从词汇、句子、语篇及文化等层面对翻译案例进行分析,呈现了在翻译过程中该如何实现信息对等。该源文本具有以下特点:其一,专业术语丰富、语体规范、选词严谨。在道教领域,术语最显现的特征是一词多义;科学领域则多生僻术语。其二,大量使用长难句且句型结构复杂。其三,多次引用古籍原文,宗教色彩浓厚。针对这些特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也遇到了一系列难点:首先是宗教术语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中华文化哲理深刻且道教翻译具有其个性特征;其次是译文风格信息的把握,风格作为文章的附着信息要如何拿捏才能更好地匹配文章的中心信息;最后是古籍原文的查找,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古籍原文的查找与匹配亦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翻译此文本时译者所追求的信息对等,既要致力于形式与功能的对等,又要保持语义与文风的信息对等,如此一来才能使得文章简明清晰,理解起来不费力。既要考虑到不同文体的信息对等,比如翻译道家哲学,就要保证译文语言的特性与文学性;科技文要注重严谨、准确。又要考虑到不同文化的信息对等,比如道家哲学与生物科学就是两种民族文化,相同的词语在不同的语言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译者在翻译时应追求译文与原文的信息等值,而不能盲目地保持其表达形式的对等,这样才能顺其自然地实现信息对等。由于翻译内容大部分涉及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现代科学的相关知识,受众多为国内读者,希望译本能够表达清晰,通俗易懂,为国人所理解和接受,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及学术思想。

李璐[2](2020)在《系统功能视角下现代汉语后修饰语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汉语后修饰语是学界历来研究的难点问题。前人研究虽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始终未能在该现象的界定层面达成一致。同时,以往研究在后修饰语的描写层面不够系统深入,就其产生的解释层面尚存不足。有鉴于此,本研究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在结合学界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至上”“自同一层面”的三维研究模式,对后修饰语进行界定与分类描写,并对后修饰语的产生加以阐释,为现代汉语建构相对全面、完整的后修饰语系统。首先,本研究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层次、元功能、系统与语境思想为依据,在回顾前人研究并尊重汉语实际的基础之上,对后修饰语现象进行了界定。研究指出,后修饰语是指名词词组中位于中心词之后表达“有定”的成分。在语义上,主要是通过详述、延伸、增强等方式对中心词从不同方面进行扩展,以协助名词词组实现所指的“事物有定”。在形式上,后修饰语系统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次级系统,即发生位移的限定词、发生位移的前修饰语,以及同位结构的后位。由此,本研究分别对三个次级系统的语义功能、句法功能,以及各次级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考察,在佐证本研究对后修饰语界定完善的同时,实现对汉语后修饰语更加系统和深入的描写。发生位移的限定词,在语义上均是通过增强的方式对中心词进行扩展,具体包括界定其指示、明确其数量、明晰其比例、确定其顺序、凸显其极性、圈定其类型、锁定其时间和空间位置。由此,发生位移的限定词在理论上可以分为7类,即发生位移的指示限定词、发生位移的数量限定词、发生位移的比例限定词、发生位移的序数限定词、发生位移的最高级限定词、发生位移的种类限定词和发生位移的时空限定词。它们各自又可以根据表达的不同语义,被划分为更加细致的次类别,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有定”或“无定”特性。然而在句法上,各类发生位移的限定词内部,只有倾向于表达“有定”特性的,才可以视为后修饰语,而倾向于表达“无定”特性的则不能在句法中出现。总体上,句法中出现的上述七类发生位移的限定词,它们均表达“有定”且可以视为后修饰语。发生位移的前修饰语,在语义上是通过延伸的方式对中心词进行扩展,其语义功能可以刻画为一个以“描写”和“分类”为两级的连续统。这两种语义功能呈现为等级性,它们之间是此消彼长的牵制关系。由此,发生位移的前修饰语可以分为“分类性语义功能为主导”和“描写性语义功能为主导”的两类。其中,前者倾向于表达“有定”,而后者则倾向于表达“无定”。在句法上,通过对比两类发生位移的前修饰语,研究指出只有“分类性语义功能主导”的(即倾向于表达“有定”)才能视为后修饰语,而“描写性语义功能主导”的则被视为独立小句的谓体。同位结构的后位,在语义上是通过增强、延伸和详述三种方式对中心词(即前位)进行扩展,它与前位之间是“语义共指”的关系。首先,按照“语义共指”关系的不同实现方式,同位结构的后位可分为两类,即“语义同指”类同位结构的后位和“语义蕴含”类同位结构的后位。其中,前者可以划分为“绝对的语义同指”类同位结构的后位,和“相对的语义同指”类同位结构的后位。后者则可以划分为“前位>后位”的语义同指类同位结构的后位,和“前位<后位”的语义同指类同位结构的后位。此外,同位结构的后位中还存在一种特殊的类型,即修辞同位结构的后位。根据其中“实际所指”与“修辞所指”的位置关系,修辞同位结构的后位可以划分为“修辞所指+实际所指”类修辞同位结构的后位,和“实际所指+修辞所指”类修辞同位结构的后位。总的来看,同位结构的后位是对中心词语义的详述(对前位内容的明确)、延伸(对前位本质/属性的描写)及增强(即对前位本身或数量的强调)。在句法上,同位结构内部均呈现为从属关系。其中,只有表现为:(1)语义同指类同位结构的后位,(2)“前位<后位”的语义蕴含类同位结构的后位,以及(3)“实际所指+修辞所指”类同位结构的后位,才能视为后修饰语。鉴于在封闭的同位结构内,前、后位可以实现相互限定与说明,因而后位一定程度上均可以看作是“有定”的。其次,后修饰语系统内部此三个次级系统之间,以及后修饰语系统与后修饰语系统外部之间,均存在并协与互补的关系。在后修饰语系统内部,三个次级系统有各自表达的语义功能,但在本质上又具有统一性,即均是对中心词逻辑语义的扩展,以实现名词词组所指的“事物有定”,只不过在方式上有所不同。因此,当次级系统类型的解读出现歧义时,可以按照“同位结构的后位>发生位移的限定词>发生位移的前修饰语”的让步顺序,择取“有定性”程度高的次级系统做出相应的功能句法分析。在后修饰语系统外部,后修饰语与名词词组、小句以及语篇中的成分属于不同的语言层次,但本质上均可以协助名词词组表达“事物有定”。只不过,后修饰语与后修饰语系统外部成分之间遵循“协作”的原则,包括同类性质的相互叠加和异类性质的相互配合。因此,后修饰语还需要依据系统内部的“让步”原则和系统外部的“协作”原则共同作出判断。最后,后修饰语的产生是语言系统各个层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具体来说,(1)语音/音系层面对音韵美感的追求,(2)词汇—语法层面对句式变化的要求,以及句法核心存在尽早确认的倾向,(3)语义层面对语义的强调,以及语义存在精密化发展的趋势,(4)语境层面语篇连贯,以及古汉语时期汉语句式的遗留,五四运动前后外来句式的影响,均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后修饰语的出现。总体而言,本研究创新性地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对现代汉语中的后修饰语现象进行了界定与分类描写,并对后修饰语的产生加以阐释,为现代汉语建构了相对完整的后修饰语系统。从理论层面来看,本研究的成果有利于丰富汉语后修饰语的相关研究,提升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词组层面的精密度,推进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本土化进程。从实践层面来看,本研究也可以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

母东让[3](2020)在《《现代日本再生产结构分析》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认为20世纪50至80年代是日本经济的高速成长期,日本在此期间采取种种措施加快其经济发展,成为了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大国”。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同样日新月异,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经济仍然保持着稳步增长。但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目前的发展仍然是不平衡、不充分的,产业结构还需调整。《现代日本再生産构造分析》(《现代日本再生产结构分析》)一书用产业关联表等形式对战后日本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解读,分析了日本的产业结构变革和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内在联系,虽然中日两国的经济制度有所不同,但仍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道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笔者选取了本书第1章与第2章作为本次的翻译实践内容。该部分内容通过大量数据与图表阐述了现代日本的产业结构和再生产结构的原型以及“经济大国”日本的成长与停滞,通过对再生产结构的考察解读了日本的经济结构特性,基本概括了现代日本产业结构发展历程。同时该部分内容中含有大量外来语,经济学、统计学等专业术语,有很多地方涉及到数字,且多使用长句、结构复杂的复句,整体来看翻译难度适中。本翻译实践报告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引言、翻译实践简介、文本分析与译前准备、案例分析、结语。在本次翻译实践中笔者以纽马克的“语义翻译”法和“交际翻译”法为指导,两种方法交替使用,并运用直译、加注、拆译、分译、倒译等翻译技巧,选择合适的译文,试图达到最好的翻译效果。该文本专业性较强,涉及到经济学、统计学以及如农林水产业、重化工业等各具体产业领域,通过此次翻译实践,笔者对这些领域也都有了一些了解,对此类文本的翻译也有了一些心得体会,会将此次经验应用于今后的翻译实践中,以期取得更大的提高。

李媛媛[4](2018)在《埃克森美孚2018年版《2040年能源展望》汉译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埃克森美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非政府石油天然气生产商,几乎每年都会发布当年的世界能源展望报告。该报告的发布能够扩大埃克森美孚公司的知名度,提高其在能源行业的地位。中国是埃克森美孚最大的发展市场之一,因此对该报告的汉译成为埃克森美孚深入中国市场的重要一步,同时也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世界能源发展趋势,可谓一举两得。本论文是一篇英译中翻译实践报告。翻译材料原文为埃克森美孚公司于2018年2月发布的《2040年能源展望》,主要由15个章节构成,分析了约100个国家或地区15个需求领域和20种能源类型的能源长期发展趋势,探究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C以内情景对油气行业的影响。本论文由四个章节构成。第一章“翻译任务描述”,主要交代对《能源展望》进行汉译的背景和意义。第二章“案例描述”,分为案例介绍、文本特点和翻译过程,案例介绍描述《展望》的主要内容,文本特点从词汇和句型等方面入手对原文展开分析,翻译过程则按照译前准备、表达阶段以及译后校对三个方面具体说明本次翻译任务的全过程。第三章“案例分析”,结合所学翻译技巧和方法就本能源报告特有的词汇和句型特点给出解决办法,词汇和句型特点包括状语性分词结构、名词化结构、含数词和被动的句子等的译法,用到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有直译法、意译法、词类转换法和拆译法等。第四章“翻译实践总结”,主要讲述通过本次翻译实践获得的发现和启发,以及仍然存在的不足与局限。

刘海迎[5](2017)在《2015年反海盗组织文献中的数字汉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表明本报告笔者基于反海盗组织关于2015年海盗袭击事件分析文献的翻译实践,拟借鉴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结合相关翻译实例,以数字的英汉翻译为切入点,探讨在反海盗组织文献中涉及数字翻译,如精确数字的翻译、倍数的翻译以及数字翻译的模糊语处理中遇到的问题,并总结该类文献英汉翻译中数字翻译的有效策略。笔者在翻译实践和研究中发现,在该类文献翻译中数字翻译的精准度,直接关系到译文文本的准确性。因此,结合反海盗组织文献本身的特殊要求,谨慎地处理并选择恰当的数字翻译策略对于提高该类文献的译文质量十分重要。笔者希望通过对此类文献中数字翻译策略的分析和总结,为以后反海盗组织类文献的翻译实践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韩博文[6](2017)在《论俄语翻译专业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对外国际合作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对俄语翻译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俄语翻译专业教学的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较为滞后。鉴于此,笔者致力于讨论建立一套独立完整的俄语翻译专业教学理论与实践体系。本文采用文献调查法、比较研究法、理论分析法、图表法、实验法对国内外翻译专业教学现状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俄语翻译专业教学中教学原则、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大纲、专业测试与评估等问题。本文在对本科与研究生课程设置分析的基础上,大胆提出了提高母语水平及修养、增设跨文化交际课程、打开院系壁垒的本科翻译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方案。结合俄语翻译硕士培养目标,指出在以下几个方面课程还有待完善:使用现代化翻译辅助软件、语料库辅助翻译教学的作用、俄语翻译专业相关学科的课程的增设及建立以发展翻译能力为中心的课程模式。考虑我国翻译专业的教学需求,本文对翻译、翻译专业、翻译学、教学翻译、翻译教学等相关概念进行梳理与界定。利用语言学、翻译学等理论探讨了翻译专业教学中翻译能力的培养问题,将其拆分成四个方面的分力:即策略能力、语言单位的翻译能力、交叉学科的知识能力和使用现代翻译工具的能力。针对不同层次的翻译专业教学列举了不同类别的教学方法,借助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理论对翻译专业的教学原则提出了自己合理化建议。结合国外翻译专业教学经验和我国教学实际情况分析了如何在学术环境中提高学生翻译能力的两种教学模式。在测试与评估方面,论述了测试的分类以及影响测试的客观因素,从对学生的评估、对课程的评估、翻译专业的社会评估不同的角度诠释了教学评估问题并介绍了五种俄汉翻译常用技巧和五种文体的俄汉翻译要点。本文论述了俄语翻译专业教学中各环节因素,阐明了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对新兴专业的教学研究有一定的启示和参考意义。

俞晓静[7](2012)在《科技文章数字、数量增减的英汉译法探讨》文中提出科技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主要分支,已发展成为具有自身特点的英语语体。数字使用及数量的增减表述是科技英语的重要构成部分,准确地掌握好各种数量、增减表达的翻译技巧非常关键。数量相关的翻译本身存在不少难点,再加之科技文章本身的特殊性,让科技文章的数字相关翻译研究更具必要性。译者在以往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此次翻译实践和经验,通过理论结合例证的方式,从数字和数量增减的英汉翻译领域出发,探讨在确定数量、不定数量、数量增减的翻译中所碰到的问题,强调科技文章的英汉翻译时必须注意的选词细节及翻译技巧。译者在翻译实践和研究中发现:1)在确定数量的翻译领域,从“全盘照搬”方法的适用范围入手,得出“全盘照搬”方法适用于百分比、带单位的数字及年份等表述,对英汉不同数字形式换算应用的探讨强调要注重英文“千进位”和汉语“万进位”的表述转化,从科技文章特点来探索根据汉语习惯应用文字表述数字的情况,同时对极小值的译法进行探讨;2)在不定数量的翻译领域,从“大约”和“范围”范例入手,强调翻译需贴近科技文章的表述习惯;3)在数量增减的翻译领域,从具体数据的增减、倍数增减、百分比或分数的增减等角度进行讨论,并着重对倍数增减的表述方法进行探讨,提出英汉两种语言在倍数增减表达所存在的差异。本文深入探讨了如何应用数字和数量增减相关的翻译技巧以准确无误地翻译出原文的含义,同时结合科技文章本身的特殊要求,力争言简意赅、清晰明了,以达到科技文章所要求的译文质量,为以后的科技文章的翻译实践提供有利的依据和参照;同时译者也意识到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处理方法,译者采用的语料仅涉及医学类,不能涵盖其他学科的特殊数字的使用习惯及相关的翻译技巧,还需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张云云[8](2011)在《漫谈科技英语的翻译》文中研究指明本文试从科技英语翻译的标准,过程及常见句法结构方面入手,通过大量具体的例句重点讨论了科技英语的常用实用翻译方法。

郭辉军[9](2010)在《科技英语的特点及翻译策略》文中研究表明科技英语有其自身的特点,拟在分析科技英语特点的基础上,对科技英语翻译的原则、标准、策略与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

曹志勇[10](2010)在《科技英语研究及其汉译过程初探》文中认为翻译就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它既带有创造性,又带有科学性。科技英语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诞生,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尤其在翻译领域。本文引用大量实例来讨论科技英语的汉译过程,从而让译文获得与原文最贴近的信息对等,最终达到译文与原文在意义和文体上的功能对等。

二、科技文章中英语倍数增减的译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科技文章中英语倍数增减的译法(论文提纲范文)

(1)论海外汉学着作汉译的信息对等问题 ——以Science and the Dao第四章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 章 项目介绍
    1.1 项目背景及意义
    1.2 海外汉学道教文本翻译研究现状
第2 章 翻译过程描述
    2.1 译前准备
        2.1.1 文本分析与翻译计划
        2.1.2 平行文本与术语表
    2.2 译中表达
        2.2.1 翻译难点梳理
        2.2.2 中西方文化思维转换
    2.3 译后审校和定稿
第3 章 源语文本分析
    3.1 文本词汇的哲学与科学色彩
        3.1.1 术语的哲学色彩
        3.1.2 术语的科学色彩
    3.2 句子类型分析
        3.2.1 文本评价句
        3.2.2 文化负载句
    3.3 原文语篇特点
第4章 案例分析
    4.1 术语翻译的信息对等
        4.1.1 “道家”术语翻译
        4.1.2 生物科学术语翻译
        4.1.3 同义词在不同语境下的处理
    4.2 语句翻译的信息对等
        4.2.1 道家哲学语句翻译
        4.2.2 生物科学语句翻译
    4.3 语篇翻译的信息对等
        4.3.1 意义信息处理
        4.3.1.1 意译与省译
        4.3.1.2 增译法与文内的词性转换
        4.3.2 风格信息处理
第5章 结语
    5.1 翻译的难点与思考
    5.2 翻译实践的收获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原文及译文
附录二 术语表
致谢

(2)系统功能视角下现代汉语后修饰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视角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意义
    1.6 本文结构
2 文献综述
    2.1 引言
    2.2 1920s-1950s初的后修饰语研究
    2.3 1950s末-1990s末的后修饰语研究
    2.4 2000 s至今的后修饰语研究
    2.5 小结
3 理论基础
    3.1 引言
    3.2 层次的思想
    3.3 元功能的思想
    3.4 系统的思想
    3.5 语境的思想
    3.6 小结
4 汉语后修饰语的潜势系统及语义功能
    4.1 引言
    4.2 后修饰语的潜势系统
    4.3 后修饰语的语义功能
    4.4 小结
5 发生位移的限定词
    5.1 引言
    5.2 发生位移的限定词的语义功能
        5.2.1 发生位移的指示限定词的语义功能
        5.2.2 发生位移的数量限定词的语义功能
        5.2.3 发生位移的比例限定词的语义功能
        5.2.4 发生位移的序数限定词的语义功能
        5.2.5 发生位移的最高级限定词的语义功能
        5.2.6 发生位移的类型限定词的语义功能
        5.2.7 发生位移的时空限定词的语义功能
    5.3 发生位移的限定词的句法功能
        5.3.1 发生位移的指示限定词的句法功能
        5.3.2 发生位移的数量限定词的句法功能
        5.3.3 发生位移的比例限定词的句法功能
        5.3.4 发生位移的序数限定词的句法功能
        5.3.5 发生位移的最高级限定词的句法功能
        5.3.6 发生位移的类型限定词的句法功能
        5.3.7 发生位移的时空限定词的句法功能
    5.4 小结
6 发生位移的前修饰语
    6.1 引言
    6.2 发生位移的前修饰语的语义功能
        6.2.1 修饰语语义功能的回顾
        6.2.2 修饰语语义功能的再思考
    6.3 发生位移的前修饰语的句法功能
        6.3.1 “分类性语义功能主导”的发生位移的前修饰语
        6.3.2 “描写性语义功能主导”的发生位移的前修饰语
    6.4 小结
7 同位结构的后位
    7.1 引言
    7.2 同位结构后位的语义功能
        7.2.1 “语义同指”类同位结构后位的语义功能
        7.2.2 “语义蕴含”类同位结构后位的语义功能
    7.3 同位结构后位的句法功能
        7.3.1 “语义同指”类同位结构后位的句法功能
        7.3.2 “语义蕴含”类同位结构后位的句法功能
    7.4 小结
8 后修饰语系统的并协与互补
    8.1 引言
    8.2 后修饰语系统内部的并协与互补
    8.3 后修饰语系统外部的并协与互补
        8.3.1 名词词组层面句法成分的影响
        8.3.2 小句层面句法成分的影响
        8.3.3 语篇层面语境的影响
    8.4 小结
9 后修饰语的产生
    9.1 引言
    9.2 语音/音系层面因素
    9.3 词汇—语法层面因素
    9.4 语义层面因素
    9.5 语境层面因素
    9.6 小结
10 总结
    10.1 研究发现
    10.2 研究贡献
    10.3 研究局限
    10.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现代日本再生产结构分析》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要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翻译实践简介
    2.1 内容简介
    2.2 翻译理论指导
第3章 文本分析与译前准备
    3.1 文本内容分析
    3.2 文本类型分析
    3.3 文本语言特点分析
    3.4 译前准备
第4章 案例分析
    4.1 词汇的翻译
        4.1.1 外来语词汇
        4.1.2 汉字词汇
    4.2 数字的翻译
        4.2.1 表示时间、年代数字的翻译
        4.2.2 在数据统计、比较中数字的翻译
    4.3 长句的翻译
        4.3.1 定语修饰节较长的长句
        4.3.2 含有并列关系的长句
        4.3.3 含有因果关系的长句
        4.3.4 含有转折关系的长句
第5章 结语
    5.1 翻译实践总结
    5.2 问题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1 原文/译文对译
附录2 术语表
附录3 致谢

(4)埃克森美孚2018年版《2040年能源展望》汉译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翻译任务描述
    1.1 翻译任务背景
    1.2 翻译任务意义
第二章 案例描述
    2.1 案例介绍
    2.2 文本特点
        2.2.1 用词特点
        2.2.2 句式特点
    2.3 翻译过程
        2.3.1 译前准备
        2.3.2 表达阶段
        2.3.3 译后校对
第三章 案例分析
    3.1 标题的翻译
    3.2 词语的翻译
        3.2.1 名词化结构
        3.2.1.1 译成动宾结构
        3.2.1.2 扩展成汉语句子
        3.2.2 状语性分词结构
        3.2.2.1 .译成动词并列式分句
        3.3.2.2 .译成外位语句
        3.2.2.3 .译成复合式分句
        3.2.3 连词汉译问题
    3.3 句子的翻译
        3.3.1 含被动语态句子的译法
        3.3.1.1 译成汉语主动句的情况
        3.3.1.2 译成汉语无主句的情况
        3.3.1.3 译成汉语被动句的情况
        3.3.2 含数词句子的译法
        3.3.2.1 倍数的比较
        3.3.2.2 倍数的增加/减少
        3.3.2.3 百分数增减的译法
        3.3.3 长句的翻译
第四章 翻译实践总结
    4.1 发现与启示
    4.2 不足与局限
参考文献
附录

(5)2015年反海盗组织文献中的数字汉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任务描述
    1.1 原文介绍
    1.2 翻译任务简介
第2章 任务过程
    2.1 译前准备
        2.1.1 文本相关资料研习
        2.1.2 翻译计划的制定
        2.1.3 翻译辅助工具
    2.2 翻译执行情况
        2.2.1 翻译任务分配
        2.2.2 翻译难点及解决办法
    2.3 译后事项
        2.3.1 自我校对
        2.3.2 他人校对
第3章 案例分析
    3.1 反海盗组织文献中的数字
    3.2 反海盗组织文献中数字的翻译原则
        3.2.1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3.2.2 功能对等理论对数字翻译的指导作用
    3.3 反海盗组织文献中精确数字的翻译
        3.3.1 完全照数直译
        3.3.2 进行换算
        3.3.3 用文字表述数字
        3.3.4 其他数字的相关译法
    3.4 反海盗组织文献中倍数的翻译
        3.4.1 倍数的增减及其翻译
        3.4.2 倍数的比较及其翻译
    3.5 反海盗组织文献中数字翻译的模糊语处理
        3.5.1 "大约"的表示
        3.5.2 "范围"的表示
        3.5.3 概数和虚数的表示
第4章 实践总结
    4.1 翻译实践总结
    4.2 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6)论俄语翻译专业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翻译教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一、国内翻译教学发展历程与现状
        二、国外翻译教学发展历程与现状
    第二节 开设俄语翻译专业的背景及意义
        一、开设俄语翻译专业的背景
        二、开设俄语翻译专业的意义
    第三节 俄语翻译专业教学的目的、任务和方法
第一章 翻译专业教学的研究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内翻译专业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评析
        一、着作中的翻译专业教学理论与实践
        二、期刊中的翻译专业教学理论与实践
    第二节 国外翻译专业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评析
        一、国外翻译理论文献述评
        二、国外翻译专业教学理论评述
    第三节 我国俄语翻译专业研究建议
        一、加强俄语翻译专业教学的研究
        二、重视翻译教学理论的研究
        三、推动外部学术活动的交流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俄语翻译专业能力培养
    第一节 俄语翻译专业相关概念分析
        一、翻译基础体系论
        二、翻译专业的概念界定
        三、翻译学的基础体系论
    第二节 翻译能力的培养
        一、策略能力
        二、语言单位的翻译能力
        三、交叉学科的知识能力
        四、使用现代翻译工具的能力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俄语翻译专业课程设置
    第一节 翻译专业课程特点
        一、课程的定义
        二、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
    第二节 俄语翻译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一、俄语翻译专业的成立
        二、俄语翻译专业培养目标
        三、俄语翻译专业课程设置
    第三节 俄语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一、俄语口译翻译硕士专业简介
        二、俄语翻译硕士口译课程特点
    第四节 浅析俄语本科翻译专业教学课程设置改革
        一、国内外翻译专业课程要求
        二、提高母语水平及汉语素养
        三、增设跨文化交际课程
        四、打开院系壁垒,跨专业课程共享
    第五节 俄语翻译专业本科与硕士课程比较
        一、本科翻译专业课程模式
        二、研究生翻译专业课程模式
        三、对翻译专业研究生课程的几点建议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俄语翻译专业教学任务
    第一节 俄语翻译专业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本科俄语翻译专业教学方法
        二、口译翻译硕士教学方法
        三、笔译翻译硕士教学方法
    第二节 在学术环境中提高学生翻译能力的两种教学模式
        一、模式1:将翻译作为语言学课程的一部分,进行翻译教学
        二、模式2:将翻译作为翻译学的一部分,进行翻译教学
    第三节 俄语翻译专业课程大纲的设置
        一、第一阶段:以翻译能力为基础,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计划
        二、第二阶段:以语篇内容为基础,翻译为本的教学计划
    第四节 俄语翻译专业测试与评估
        一、俄语翻译专业的测试
        二、俄语翻译专业的评估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俄汉翻译常用技巧及教学原则
    第一节 俄汉语词翻译技巧
        一、俄语成语的翻译
        二、数字的翻译
        三、形动词短语和который连接的定语从属句的翻译
        四、俄语中常用虚词的翻译
        五、副动词短语的译法
    第二节 俄汉文体翻译技巧
        一、科技文体的翻译要点
        二、新闻文体的翻译要点
        三、公文文体的翻译要点
        四、政论文体的翻译要点
        五、经贸文体的翻译要点
    第三节 俄语翻译专业的教学原则及建议
        一、俄语翻译专业教学原则
        二、俄语翻译专业教学的建议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表一 高校翻译专业教师情况调查表
    表二 高校翻译专业学生调查表
    表三 翻译(俄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选修课程设置表
    表四 高等学校(含民办)俄语教学情况统计信息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科技文章数字、数量增减的英汉译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翻译部分
论述部分
    引言
    相关研究回顾及进展
    翻译实例及译法探讨
    结论
参考文献

(8)漫谈科技英语的翻译(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翻译的标准
2翻译的过程
3常见句法结构的翻译方法
    3.1被动语态的翻译
    3.2复合长句的翻译
    3.3非限定性动词的翻译
    3.4有关倍数的翻译方法
4结语

(9)科技英语的特点及翻译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科技英语的特点
    1. 词汇方面。
    2. 句子方面。
    3. 形态方面。
    4. 文体方面。
二科技英语的翻译
    1. 科技术语的翻译。
    2. 科技英语中倍数增减的翻译。
    3. 科技英语中部分否定句的翻译。
    4. 定语从句的翻译。

(10)科技英语研究及其汉译过程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科技英语的定义、使用范围和翻译标准
    1. 忠实
    2. 通顺
二、科技英语的显着特点
    1. 词汇方面
    2. 语法和语篇方面
    3. 科技英语具有严密准确的科技性质
三、科技英语中的翻译技巧
    1. 长句的翻译
        1) 长句短译法
        2) 顺译法
        3) 逆译法
    2. 被动句的翻译
        1) 译成汉语的被动句
        2) 译成汉语的无主句
        3) 颠倒语序
四、科技英语翻译中应注意处理好的相关问题
    1. 处理好词汇层次的问题
        1) 正确解读词义
        2) 熟悉科技词汇的常见构词法
    2. 处理好语法层次的问题
        1) 透化分析原文句子结构, 准确理解原句意义
        2) 熟练掌握常用句子结构
        3) 熟悉数量增减表达法
五、结束语

四、科技文章中英语倍数增减的译法(论文参考文献)

  • [1]论海外汉学着作汉译的信息对等问题 ——以Science and the Dao第四章为例[D]. 赵子茜.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2]系统功能视角下现代汉语后修饰语研究[D]. 李璐. 北京科技大学, 2020(01)
  • [3]《现代日本再生产结构分析》翻译实践报告[D]. 母东让. 大连外国语大学, 2020(07)
  • [4]埃克森美孚2018年版《2040年能源展望》汉译翻译实践报告[D]. 李媛媛. 东华大学, 2018(03)
  • [5]2015年反海盗组织文献中的数字汉译实践报告[D]. 刘海迎. 大连海事大学, 2017(01)
  • [6]论俄语翻译专业教学的理论与实践[D]. 韩博文. 黑龙江大学, 2017(05)
  • [7]科技文章数字、数量增减的英汉译法探讨[D]. 俞晓静. 复旦大学, 2012(03)
  • [8]漫谈科技英语的翻译[J]. 张云云. 价值工程, 2011(09)
  • [9]科技英语的特点及翻译策略[J]. 郭辉军. 鸡西大学学报, 2010(03)
  • [10]科技英语研究及其汉译过程初探[J]. 曹志勇.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0(01)

标签:;  ;  ;  ;  ;  

科技文章中英文乘法增减的翻译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