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牧草产品市场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权磊[1](2021)在《澳洲A公司经营战略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彭佳恒[2](2021)在《青藏高原农牧区乡村公园规划 ——以拉萨市白纳谷乡村公园总体规划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迷人的民族文化,让无数人对这块最后的“净土”充满向往。然而,伴随着旅游业和经济发展而来的是青藏高原环境的破坏与生态系统的退化,青藏高原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峻的威胁和挑战。本文就国内外乡村公园建设的现状和理论成果进行总结,提出在青藏高原农牧区建设乡村公园的必要性,并阐述本文的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运用文献检索、案例分析、实地调研、归纳演绎等研究方法,总结得到青藏高原农牧区乡村公园的规划理论,并以拉萨市白纳谷乡村公园为实践对象,完成拉萨白纳谷乡村公园总体规划的文本,以期为建设该地区特色的乡村公园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为:(1)通过对乡村公园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查阅与分析,梳理乡村公园的发展脉络。(2)选取5个与乡村公园规划相关的优秀案例,从服务对象、规划设计特色、文化表达、产业结构、公园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和总结;并结合青藏高原农牧区的地域特征,探讨青藏高原农牧区乡村公园规划理论。(3)以拉萨市白纳谷乡村公园作为实践项目,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查阅,充分挖掘白纳村的景观资源。选取高程、坡度、坡向、水体缓冲区、植被覆盖度、道路缓冲区、土地利用等7个生态因子,对白纳谷乡村公园场地现状进行生态敏感性分析和评价。(4)以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作为数据支撑,结合场地实际情况,进行白纳谷乡村公园总体规划。通过对以上内容的研究,得到的研究成果如下:(1)指出现阶段我国乡村公园存在着规划理论不完善,乡村公园建设照搬城市公园规划模式的问题。(2)提出生态保护规划和乡村产业规划是青藏高原农牧区乡村公园的首要内容,同时明确规划的基本原则、功能和规划策略,为白纳谷乡村公园总体规划提供实践和理论依据。(3)通过规划将拉萨白纳谷乡村公园建设成一个集生态保护、农牧生产、旅游观光功能于一体、三生同步发展的青藏高原农牧区乡村公园示范点,为今后的青藏高原农牧区乡村公园提供实践案例参考。(4)针对青藏高原农牧区乡村公园,提出规划目标、规划内容、规划方法和规划理念等方面的相关建议与思考。
鱼小芸[3](2020)在《基于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田园综合体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以内蒙古科右前旗科尔沁镇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为例》文中指出“田园综合体”建设是我国乡村振兴背景下促进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一项重要举措。乡村旅游作为田园综合体开发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涉及多种乡村资源及其对应的乡村景观建设,承担着乡村资源可持续开发的重任。目前关于田园综合体的研究宽泛,聚焦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所进行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较少。而且由于“田园综合体”这一模式较新,规划设计理论体系并不完善,导致其在实际建设中仍旧存在与乡村资源结合不紧密、产业链设置不完善、缺乏地域特色与创意等种种问题。本文以乡村旅游资源为田园综合体的景观研究基点,以期为乡村旅游景观建设提出切实的建设策略。“田园综合体”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我国,其涵义与“乡村旅游”相近。引文部分对相近概念进行了辨析,综合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发展,梳理归纳了各国田园综合体和乡村旅游的源起与特点。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内容与规划研究部分围绕其理论基础、开发要素、产业构成展开,阐述了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对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助益,并从功能结构、空间格局、建筑道路布局方法等四个方面提出规划策略。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部分由分五个部分层层推进:首先明确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原则,接着明确供求关系并确立开发动力模型,进行乡村旅游资源分类和客源需求研究,确定主导开发类型,落实到景观层面上对田园综合体中生产、生态、生活三大类资源提出景观营建策略。选取国内外田园综合体相关典型案例,对其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进行深入解读,明确其主导资源与主导开发模式,归纳总结了其规划建设的经验。本文以内蒙古科右前旗科尔沁镇田园综合体规划建设作为研究实例。通过现场调研与分析,明确其资源构成、开发机遇及挑战,紧密结合理论部分的研究,运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方法,打造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农业产业升级为导向,拥有完善产业链的集现代农业、休闲观光、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以期从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角度为北方地区的田园综合体建设起到参考作用。
于浩然[4](2020)在《河套盐碱地苜蓿干草收获技术及干燥机制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以河套地区与土默特平原的交错带包头市哈林格尔镇苜蓿(Medicago sativa L.)种植基地为试验点,以耐盐碱的苜蓿品种“中苜3号”为材料,以非盐碱、轻度、中度和重度盐碱化的种植地为切入点,采用单因素、双因素试验设计,利用SPSS、Sigmaplot和Photoshop软件,结合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1)综合苜蓿鲜草产量、干草产量、鲜干比、茎叶比、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蛋白(CP)和相对饲用价值(RFV)得出,河套地区盐碱地苜蓿最适留茬高度为4~6cm。(2)综合两茬翻晒试验得出:与翻晒0次(T0处理)相比,在非盐碱地,翻晒2次(T2处理)达目标含水量所需时间短,品质高;在轻度盐碱地,T2处理没有缩短干燥所需时间,但营养品质高;在中度盐碱地,T2处理减少了干燥所需时间,但降低了品质;在重度盐碱地,T2处理没有减少干燥所需时间,对品质无影响。(3)苜蓿超微结构图表明,与T0处理相比,T2处理茎部撕裂程度深,具体为,非盐碱地和轻度盐碱地T2处理撕裂态从髓组织延伸到木质部,中度和重度盐碱地T2处理髓组织撕裂,表皮相应脱落。(4)干燥前期(刈后第1天8:00~20:00),地表土壤温度与苜蓿水分含量具有负向线性关系(非盐碱地:r2=0.582,P<0.001;轻度盐碱地r2=0.834,P<0.001;中度盐碱地r2=0.558,P<0.001;重度盐碱地:r2=0.500,P<0.001):在非盐碱地和中度盐碱地,地表土壤湿度与苜蓿水分含量具有正向线性关系(非盐碱地:r2=0.697,P<0.001;中度盐碱地:r2=0.565,P<0.001);在轻度和重度盐碱地,晾晒草层湿度与苜蓿水分含量存在正向关系(轻度盐碱地:r2=0.860,P<0.01;重度盐碱地:r2=0.791,P<0.05)。(5)干燥前期,苜蓿水分散失与叶片水势和K+含量密切相关。植株水分随着叶片水势的增高而降低,呈负向线性关系(非盐碱地:r2=0.932,P<0.001;轻度盐碱地:r2=0.718,P<0.001;中度盐碱地:r2=0.853,P<0.001;重度盐碱地:r2=0.945,P<0.001),在夜间,叶片水势降低,吸潮能力增强,水分含量也相应增高;叶片K+含量与水分含量呈正向线性关系(非盐碱地:r2=0.844,P<0.001;轻度盐碱地:r2=0.773,P<0.001;中度盐碱地:r2=0.853,P<0.001;重度盐碱地:r2=0.858,P<0.01)。
左腾达[5](2020)在《中国和欧盟农产品贸易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这些年在积极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农产品贸易也更为活跃。欧盟作为后起的经济伙伴,与中国的农产品贸易额在近十来年迅速增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从欧盟的农产品增加最快,其中部分贸易产品如乳制品、猪肉等更是有十倍以上的贸易增速。中国从欧盟的农产品进口规模已接近美国。如何来看待中国和欧盟跨越式的贸易发展。从贸易理论来看,传统的贸易理论偏向从要素禀赋,要素价格上来解释贸易的波动,随后的贸易理论用产业内贸易、引力模型来分析,并强调了贸易协定、关税、贸易壁垒等在当今时代对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基于此本文不仅从中国的农业资源和发展的角度来看两方的贸易,还从贸易便利化、贸易壁垒、关税等角度去看双方的农产品贸易发展。此外,欧盟是个多国组合的国家联盟,中国也没有和欧盟达成统一的贸易协定,还是与每个国家商讨贸易,因此分析欧盟内部农业发展趋势和内部贸易是有必要的。这个分析是建立在欧盟的共同农业政策的基础上,这是欧盟最重要的农业政策。相比中国的农业政策,这个政策的投入巨大,是推动欧盟农业变革的主导力量。所以本文以此逻辑,从这个政策的分析开始,一步步分析了欧盟农业的政策对欧盟内部农产品贸易的影响,进一步对中国和欧盟农产品贸易的影响。本文基于以上两个主体进行分析,主要内容有:首先对中国和欧盟的农产品贸易发展进行了梳理,总结了不同种类的农产品贸易发展趋势,分析了这十年双方农产品贸易结构的改变,分别从中国和欧盟方面对影响双方贸易发展的主要宏观或微观因素进行了分析。接下来对重点农产品贸易进行分析,包括蔬菜水果类、肉类、水产品和乳制品类。同时对重点贸易国家进行分析,包括德国、法国、西班牙、荷兰和英国。通过这些对中国和欧盟的农产品贸易的基本概况有了比较明确的掌握。然后基于李嘉图模型对中国和欧盟农产品贸易产生根源进行了分析。首先是从生产要素的角度进行分析,主要讨论了人口、土地、技术、资本和气候资源上双方的不同,这些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然后对重点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分析,这里选择的是猪肉和乳制品的生产行业,这是中国从欧盟进口增长最快的农产品类。欧盟相关的农产品贸易优势建立在其发展成熟的行业基础上,因此这里结合不同行业的发展特点对这两个行业发展进行了对比分析。接着是对欧盟共同农业政策对双方农产品贸易影响的分析,首先政策对不同农产品行业的支持力度不一样,其次从欧盟加盟时间来划分的欧盟15国和13国的角度分析,分析了两组国家在政策的刺激下,农业生产的转变,从而引起欧盟内部农产品贸易的变化。这也会对中国和欧盟整体的农产品贸易带来影响。接下来是贸易便利化对贸易影响的分析,这是影响中国和欧盟贸易的一个重要因素。该章重点阐述了中国和欧盟在农产品贸易便利化上的推动,尤其一带一路对中国和欧盟贸易便利化的推动。并通过指标体系的建立来衡量不同国家贸易便利化程度的比较。然后是欧盟对中国的农产品贸易政策进行分析,涉及了关税比较、欧盟普惠制贸易措施的影响以及欧盟设置的贸易壁垒,WTO规则下中国欧盟农产品补贴政策研究等。最后本文用实证模型来分析不同因素对不同种类的双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并提出政策建议。
谢宇,姜冬梅,孙海莲,刘亚红,邱晓[6](2019)在《四子王旗牧草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采用SWOT模型,分析了荒漠草原区四子王旗牧草产业发展现状。研究结果表明,四子王旗牧草产业发展的优势是地势平坦,适宜使用机械提高生产效率、草原面积大、草地资源丰富;劣势是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严重、草地管理不足;面临的机遇是自治区乡村振兴战略、种植少需求大,且畜产品消费市场大;面临的威胁是青壮年劳动力缺乏,且能够带动牧草产业快速发展的专业人才较缺乏。因此,荒漠草原区发展牧草产业的关键点,是加大四子王旗草地畜牧业的科技投入,构建高效的荒漠草原生态草业产业发展模式,从而带动整个草牧业发展。
齐智鑫[7](2019)在《保障中国粮食安全背景下的“一带一路”共赢草贸易模式探究》文中指出“粮改饲”是中国农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引导种植优质饲草料,发展草食畜牧业。我国实行“粮改饲”后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推动了草产业供给侧改革,但牧草依赖进口的现状并未发生实质性的转变。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后,我国牧草供求关系更加紧张。与此同时,我国粮食安全还担负着巨大的肉类需求压力。保障中国粮食安全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此在深化原有生产、加工环节供给侧改革的同时,还应该重视流通环节的供给侧改革。本文从我国粮食安全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我国草产品交易模式的发展变化过程,结合现阶段农业保障因素及国际农产品通用交易手段,提出将“保险+期货”模式应用于草产品交易的构想。借鉴美、日等国农业海外投资经验,提出一种供求双方参与度高、互信共赢的“供应链金融+保险+期货”交易模式设想。首先,这种交易模式利用期货工具、保险工具及供应链金融工具规避供求双方的风险;其次,该交易模式通过国际贸易通用的期货工具形成草产品国内外行情,进而促进现货生产,有利于草牧业实体经济发展;再次,该交易模式为我国农业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多模式选择,可为人民币国际化实践增加“阵地”。本文通过介绍大宗农产品的交易手段,引申到大宗草产品的交易手段,尝试利用农产品交易的成熟经验解决草产品交易的问题;从美国农业保障出发对比我国农业保障,找出一种既符合WTO农业补贴要求,又可以保障农民收入的助农措施;从美国农产品交易模式与我国农产品交易模式的比较中总结美国的优势、提炼可供借鉴的长处,找出我国农产品交易的不足并总结经验;通过分析美国牧草的交易形式和生产、加工、流通方式,为未来中国草产业发展探究新的交易模式;通过总结我国农产品流通的历史经验和不足,寻找优化解决的思路;通过介绍美国谷仓电梯交易模式,展现谷物交易中电梯交易模式在农民与期货市场间发挥的纽带作用,为解决我国农民与期货市场对接困难问题提供思路;通过归纳世界主要需草国的国际布局,为中国草牧业企业走出去积累经验;通过概括现阶段人民群众肉类需求特点,分析我国粮食安全的症结所在,提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建议;回顾国内外农业收入保险的研究进展,结合我国2014年至今发展“保险+期货”模式取得的成绩和遇到的问题,构想大宗牧草“保险+期货”交易模式,并提出“供应链金融+保险+期货”交易模式的设想;通过期货品种筛选和牧草期货可行性研究,发现我国苜蓿具备期货上市条件。结合国家现阶段一带一路合作情况,最终提出建立以人民币为结算货币的全球草产品生产、加工、储运及交易中心的构想。随着农业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入和“一带一路”合作的全面开展,国际化的交易模式有助于草牧业协同效率提高,合作共赢的草贸易也必然在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张静[8](2019)在《我国牧草加工企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文中提出牧草产业是我国的一项新兴产业,近几年的发展极其猛速。在农村牧区经济结构调整、农牧民收入的增加、生态建设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全国各地建立起来的诸多牧草加工企业由于受自然和社会等客观因素及企业自身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在其发展过程中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因此本论文主要通过文献查阅整理、实地调研访谈、向各地区投放调查问卷以及数据分析的方法对我国牧草加工企业的现状进行总结归纳,摸清牧草加工企业家底,探索其中存在的问题,为加工企业正确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并从专业的角度进一步为其发展提出建议与对策。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归纳我国牧草加工企业的现状为以下几点:①近年来,我国牧草加工企业的数量在持续增长,截止到2018年7月,存续企业总数达到了 3286家。2012年之前全国牧草加工企业缓慢增长,企业数量呈平稳趋势,2012年以后,企业数量呈直线增长趋势,每年都有上百家牧草加工企业注册成立,;甘肃、内蒙古、河北三个省(自治区)是牧草加工企业的主要集中地,企业数量均达到400家以上;上海、海南等地区企业较少。②牧草加工企业中以商品草生产为主的单一型牧草加工企业最多,但综合型、草畜结合型、机械服务型企业也在适应各地区的农牧需要日益兴起。在这些形式不同的牧草加工企业中,超过56%的企业都是投资资金在500万人民币以下的中小型企业,龙头企业少之又少。企业形式的多元化,共赢发展才是未来牧草加工企业的发展之路。③虽然全国的牧草加工企业数量庞大,但有很多注册存续的企业并没有实际的生产力,以空壳公司的形式存续,或者大部分企业生产水平无法达到预期。要想控制“僵尸企业”的增长相关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及对策。从各企业生产的草产品种类来看,虽然依旧是以草捆为主,但是发酵型草产品等其它类型产品正在逐年增加。企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产业高效发展需求尚不匹配,是制约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李文君[9](2018)在《基于主成分分析的AGCO公司中国市场农机区划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解决“三农”问题成为我们关注的热点。主要反映在从2006年至2013年中央多个一号文件都是关于如何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内容。逐步地,农业机械化水平也在“三农”工作中被不断地丰富和强化。农业机械对农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这对于农业机械制造厂商来说是非常难得的契机。如何高效、充分的利用此次机会更快、更稳的拓展公司业务,增加营业性收入是每个农机制造企业都在思考的问题。其中普遍得到各公司认可的方式便是营销区域的管理问题。区域管理(Territory Management)是市场细分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按一定的标准将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划分为适当的区域,对区域内的营销环境、客户资源、相关行业背景、自然条件、竞品情况等进行分析[2],进而对大范围的销售区域进行归类和划分。提出更加健全的农业机械销售区域的分类可以提高农业机械企业的销售业绩,合理配置公司的人力资源。该文提出通过对爱科集团中国区2013-2016年的销售数据进行分类和处理,同时考虑农业机械化发展程度、经济水平、农民购买能力及自然条件对农业机械销售的影响分为3个目标层;同时选取了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包括农业机械总动力、重要农作物的播种面积、主要农业机械年末拥有量、拖拉机保有量、联合收割机保有量、农具保有量、主要农作物产量、国有农场数量、耕地面积、地区农业机械进出口金额、农业合作社数量、推广鉴定证书的发放数量、机耕面积、机播面积、灌溉面积、植保面积、机收面积、农业机械化总面积及中央对农机的补贴金额共23项作为衡量指标,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现有的29个变量进行降低维度的处理。第二步在采用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对中国区农机销售区域进行分类,通过定性修正得出将31个省(直辖市)分为若干区域的分类结果。针对各区域的特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程度,同时结合农艺和产品需求等特征,对结果进行优化,最终得到结合AGCO公司产品线和战略定位的销售区域划分结果。优化后的销售区域划分结果可以为公司今后的管理和发展提供参考。科学的区域划分可以更好的覆盖市场半径,更加充分地地挖掘细分市场和用户,明确一线销售和服务工程的责任半径,为今后公司品牌的提升和发展创造价值。区域划分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关系到公司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区域划分的也在另一侧面帮助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提升。最后,科学的划分区域可以明显的降低运营成本和差旅费用,为今后人力资源的配置、年终绩效考核等关键内容提供参考依据。
刘亚钊,王明利,蒋年华[10](2018)在《中国草产品贸易格局和发展趋势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收入增加、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草食畜产品消费量显着增加,致使草产品短缺问题日益突出,草产品进口规模不断扩大,进口草产品已经成为我国草食畜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为充分有效地利用好国际市场为我国草食畜牧业服务,本研究分别从草产品进口的商品结构和地理结构分析了我国草产品进口格局,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进行预判,得到以下结论:我国还将继续以苜蓿(Medicago spp.)干草作为主要进口产品;国内草产品的供给缺口还将继续依靠国际市场来弥补;"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将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美国将继续保持我国第一大草产品供给国的地位;质量在草产品贸易中的关键作用日益突出。
二、牧草产品市场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牧草产品市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青藏高原农牧区乡村公园规划 ——以拉萨市白纳谷乡村公园总体规划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
1.1.2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
1.1.3 乡村公园建设的需要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相关研究概念 |
1.3.1 青藏高原农牧区 |
1.3.2 乡村 |
1.3.3 乡村公园 |
1.3.4 生态敏感性 |
1.4 国内外乡村公园研究进展 |
1.4.1 国内乡村公园研究进展 |
1.4.2 国外乡村公园研究进展 |
1.5 相关研究理论 |
1.5.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1.5.2 生态美学 |
1.5.3 人本主义理论 |
1.6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6.1 研究内容 |
1.6.2 研究方法 |
1.7 技术路线 |
2 乡村公园案例研究 |
2.1 日本水上町农村公园 |
2.1.1 项目概况 |
2.1.2 项目特色分析 |
2.1.3 总结与反思 |
2.2 荷兰羊角村乡村规划 |
2.2.1 项目概况 |
2.2.2 项目特色分析 |
2.2.3 总结与反思 |
2.3 台湾清境农场 |
2.3.1 项目概况 |
2.3.2 项目特色分析 |
2.3.3 总结与反思 |
2.4 南京溧水郭兴村·无想自然学校 |
2.4.1 项目概况 |
2.4.2 项目特色分析 |
2.4.3 总结与反思 |
2.5 敖包山顶公园 |
2.5.1 项目概况 |
2.5.2 项目特色分析 |
2.5.3 总结与反思 |
2.6 本章小结 |
3 青藏高原农牧区乡村公园规划理论研究 |
3.1 青藏高原农牧区乡村公园规划背景分析 |
3.1.1 青藏高原农牧区生态环境概况 |
3.1.2 青藏高原农牧区社会人文概况 |
3.2 青藏高原农牧区乡村公园规划原则 |
3.3 青藏高原农牧区乡村公园的基本功能 |
3.4 青藏高原农牧区乡村公园规划内容及步骤 |
3.4.1 公园选址 |
3.4.2 景观资源调查 |
3.4.3 性质定位 |
3.4.4 总体规划 |
3.4.5 专项规划 |
3.5 青藏高原农牧区乡村公园景观要素规划设计策略 |
3.5.1 地形 |
3.5.2 植物 |
3.5.3 园路 |
3.5.4 水体 |
3.5.5 建筑 |
3.5.6 景观服务设施 |
4 拉萨白纳谷乡村公园现状分析 |
4.1 项目概况 |
4.1.1 项目区位 |
4.1.2 自然地理概况 |
4.1.3 社会经济概况 |
4.2 景观资源调查 |
4.3 旅游市场分析 |
4.3.1 周边旅游资源分析 |
4.3.2 客源市场定位 |
4.3.3 客源人群分析 |
4.4 SWOT分析 |
4.4.1 优势 |
4.4.2 劣势 |
4.4.3 机遇 |
4.4.4 挑战 |
4.5 拉萨白纳谷乡村公园生态敏感性评价 |
4.5.1 生态敏感性评价流程 |
4.5.2 数据收集 |
4.5.3 评价因子确定 |
4.5.4 生态因子评价 |
4.5.5 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 |
5 拉萨白纳谷乡村公园总体规划 |
5.1 规划总则 |
5.1.1 上位规划解读 |
5.1.2 规划依据 |
5.1.3 规划范围及期限 |
5.1.4 规划目标 |
5.1.5 规划定位 |
5.1.6 规划策略 |
5.2 总体规划 |
5.2.1 总体布局 |
5.2.2 景观结构 |
5.2.3 功能分区 |
5.2.4 土地利用平衡 |
5.2.5 环境容量测算 |
5.2.6 游客规模预测 |
5.3 分区规划 |
5.3.1 生态保育区 |
5.3.2 综合服务区 |
5.3.3 生态体验区 |
5.3.4 农牧观光区 |
5.3.5 文化体验区 |
5.3.6 高山徒步区 |
5.3.7 转移安置区 |
5.4 专项规划 |
5.4.1 生态保护规划 |
5.4.2 乡村产业规划 |
5.4.3 道路系统规划 |
5.4.4 游览路线组织规划 |
5.4.5 服务设施规划 |
5.4.6 标识系统规划 |
5.4.7 环卫设施规划 |
5.4.8 植物专项规划 |
5.4.9 电力电信专项规划 |
5.4.10 给排水专项规划 |
5.4.11 防洪排涝规划 |
5.4.12 环境保护规划 |
5.4.13 社区协调发展规划 |
5.4.14 分期实施规划 |
5.5 谷口片区详细规划 |
5.5.1 景观总体布局 |
5.5.2 景观结构 |
5.5.3 专项规划 |
5.5.4 主要景点规划 |
5.5.5 经济技术指标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规划附图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
致谢 |
附件 |
(3)基于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田园综合体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以内蒙古科右前旗科尔沁镇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城乡发展不平衡日益凸显 |
1.1.2 乡村旅游开发所暴露的问题亟待解决 |
1.1.3 乡村发展迎来政策机遇期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相关概念解读 |
1.3.1 田园综合体相关概念 |
1.3.2 乡村旅游 |
1.4 国内外研究与发展现状综述 |
1.4.1 田园综合体的研究与发展 |
1.4.2 乡村旅游的研究与发展 |
1.4.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方法 |
1.7 技术路线 |
2 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内容与规划策略 |
2.1 田园综合体建设的相关理论 |
2.1.1 新田园主义理论 |
2.1.2 产业融合理论 |
2.1.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1.4 体验经济理论 |
2.2 田园综合体的开发要素 |
2.3 田园综合体的产业构成 |
2.3.1 产业融合 |
2.3.2 产业构成 |
2.4 积极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对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助益 |
2.5 田园综合体的规划策略 |
2.5.1 明确功能构成 |
2.5.2 统筹空间格局 |
2.5.3 梳理建筑排布 |
2.5.4 规划道路布局 |
2.6 小结 |
3 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途径 |
3.1 开发建设原则 |
3.2 开发动力模型 |
3.3 乡村旅游资源的特征与分类 |
3.3.1 乡村旅游资源的特征 |
3.3.2 乡村旅游资源分类 |
3.4 乡村旅游开发的需求特征 |
3.5 主导开发类型的确定 |
3.6 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景观营建策略 |
3.6.1 乡村生产资源的景观营建策略 |
3.6.2 乡村生态资源的景观营建策略 |
3.6.3 乡村生活资源的景观营建策略 |
4 国内外相关案例研究 |
4.1 无锡阳山“田园东方” |
4.1.1 .项目概况 |
4.1.2 资源构成 |
4.1.3 开发建设 |
4.1.4 .经验借鉴 |
4.2 浙江安吉“田园鲁家”田园综合体 |
4.2.1 项目概况 |
4.2.2 资源构成 |
4.2.3 开发建设 |
4.2.4 经验借鉴 |
4.3 台湾南投清境农场 |
4.3.1 项目概况 |
4.3.2 资源构成 |
4.3.3 开发建设 |
4.3.4 产业构成 |
4.3.5 经验借鉴 |
4.4 日本群马县利根沼田区乡村振兴事例一——川场田园Plaza |
4.4.1 项目概况 |
4.4.2 资源构成 |
4.4.3 开发建设 |
4.4.4 经验借鉴 |
4.5 日本群马县利根沼田区乡村振兴事例二——水上町事例 |
4.5.1 项目概况 |
4.5.2 资源构成 |
4.5.3 开发建设 |
4.5.4 经验借鉴 |
4.6 案例对比与小结 |
5 内蒙古科右前旗科尔沁镇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研究 |
5.1 项目概况 |
5.1.1 项目背景 |
5.1.2 旗域条件 |
5.1.3 基地条件 |
5.2 旅游资源开发分析 |
5.2.1 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分析 |
5.2.2 旅游市场分析 |
5.2.3 现状条件总结 |
5.3 规划目标、定位与策略 |
5.3.1 目标与定位 |
5.3.2 规划策略 |
5.4 总体规划设计 |
5.4.1 规划平面 |
5.4.2 规划结构 |
5.4.3 规划分区 |
5.4.4 用地分类 |
5.4.5 道路交通规划 |
5.4.6 建筑布局规划 |
5.4.7 植物规划 |
5.4.8 水系利用规划 |
5.4.9 游憩规划 |
5.5 分区规划设计 |
5.5.1 旅游门户区 |
5.5.2 田园生产区 |
5.5.3 田园生态区 |
5.5.4 田园生活区 |
5.6 专项规划 |
5.6.1 旅游产品专项 |
5.6.2 生态设计专项 |
5.6.3 住宿设施专项 |
5.6.4 公共服务设施专项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成果与创新点 |
6.1.1 研究成果 |
6.1.2 研究创新点 |
6.2 讨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致谢 |
附件 |
(4)河套盐碱地苜蓿干草收获技术及干燥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苜蓿干草产业发展现状 |
1.2.2 国内苜蓿干草产业发展现状 |
1.3 土壤盐碱化对苜蓿的影响 |
1.4 苜蓿适时收获技术研究现状 |
1.5 苜蓿干草调制技术研究现状 |
1.6 苜蓿水分散失机理 |
1.6.1 水分散失规律 |
1.6.2 影响水分散失的外界因素 |
1.7 本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1.8 论文整体内容及研究技术路线图 |
1.8.1 主体研究内容 |
1.8.2 技术路线图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区概况 |
2.2 试验材料 |
2.3 试验设计 |
2.3.1 河套地区盐碱地苜蓿最适留茬高度研究 |
2.3.2 河套地区盐碱地苜蓿干燥过程中翻晒技术研究 |
2.3.3 干燥前期苜蓿水分散失规律及影响水分散失的因素研究 |
2.3.4 干燥前期苜蓿叶片水势和K~+的变化 |
2.4 测定指标及方法 |
2.4.1 水分含量测定 |
2.4.2 干燥速率 |
2.4.3 生产性能及常规营养指标 |
2.4.4 茎部超微结构的制备与观察 |
2.4.5 环境因子的测定 |
2.4.6 植物水势的测定 |
2.4.7 苜蓿叶片K~+的测定 |
2.5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留茬高度和土壤盐碱化程度对苜蓿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
3.1.1 留茬高度和土壤盐碱化程度对苜蓿生产性能的影响 |
3.1.2 留茬高度和土壤盐碱化程度对苜蓿营养品质的影响 |
3.2 干燥过程中翻晒次数对苜蓿水分散失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
3.2.1 干燥过程中翻晒次数对苜蓿含水量的影响 |
3.2.2 干燥过程中翻晒次数对苜蓿干燥速率的影响 |
3.2.3 干燥过程中翻晒次数对苜蓿营养品质的影响 |
3.2.3.1 非盐碱地翻晒次数对苜蓿营养品质的影响 |
3.2.3.2 轻度盐碱地翻晒次数对苜蓿营养品质的影响 |
3.2.3.3 中度和重度盐碱地翻晒次数对苜蓿营养品质的影响 |
3.2.4 干燥过程中翻晒次数对苜蓿茎部超微结构的影响 |
3.3 盐碱地苜蓿干燥前期水分散失规律 |
3.4 盐碱地苜蓿干燥前期水分散失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3.4.1 水分散失与土壤湿度的关系 |
3.4.2 水分散失与土壤温度的关系 |
3.4.3 水分散失与土壤电导率的关系 |
3.4.4 水分散失与晾晒草层湿度的关系 |
3.4.5 水分散失与晾晒草层温度的关系 |
3.5 盐碱地苜蓿干燥前期叶片水势和K+的变化 |
3.5.1 苜蓿叶片水势变化 |
3.5.2 苜蓿叶片水势与水分含量的关系 |
3.5.3 苜蓿叶片K~+变化 |
3.5.4 苜蓿叶片K~+与水分含量的关系 |
3.5.5 叶片水势与K~+的关系 |
4 讨论 |
4.1 留茬高度和土壤盐碱化程度对苜蓿生产性能及干草品质的影响 |
4.2 翻晒对苜蓿水分含量变化及干草品质的影响 |
4.3 干燥前期苜蓿水分散失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4.4 苜蓿刈后叶片水势和K~+的变化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5)中国和欧盟农产品贸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问题 |
三、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目标、思路、对象和方法 |
第三节 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贸易理论的发展 |
第二节 农业贸易影响因素及相关贸易模型的研究 |
一、基于传统贸易模型的解释 |
二、基于产业内贸易的诠释 |
三、基于引力模型的诠释 |
第三节 当前贸易研究热点与中国欧盟农产品贸易研究 |
一、一带一路和贸易便利化 |
二、贸易政策和农产品贸易 |
三、中国和欧盟农产品贸易研究 |
第四节 文献评述 |
一、现有文献研究特点和研究成果 |
二、当前文献的不足 |
第三章 中国和欧盟农产品贸易总体特征 |
第一节 中国和欧盟农产品贸易主要特点 |
一、贸易规模增加迅速,中国贸易逆差加大 |
二、进口农产品结构趋于集中,出口农产品结构趋于分散 |
三、从要素投入看双方农产品贸易 |
四、部分农产品出口互成规模 |
五、出口初级农产品价格高,加工农产品价格低 |
第二节 对欧盟农产品贸易产品结构分析 |
第三节 对欧盟进出口区域市场分析 |
第四节 中国和欧盟在国际农产品贸易市场的选择 |
第五节 影响中国欧盟农产品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
一、中国市场的变化 |
二、欧盟市场的变化 |
第四章 中国和欧盟主要农产品和主要国家的贸易特征分析 |
第一节 主要农产品 |
一、蔬菜水果类贸易 |
二、水产品贸易 |
三、肉类贸易 |
四、乳制品贸易 |
第二节 主要贸易国家 |
一、荷兰 |
二、德国 |
三、英国 |
四、西班牙 |
五、法国 |
第五章 中国和欧盟农产品贸易产生根源分析 |
第一节 理论框架 |
第二节 中国和欧盟农业生产投入要素分析 |
第三节 产业发展水平对比 |
一、乳业产业发展水平对比 |
二、猪肉行业发展水平对比 |
第六章 生产政策对中国和欧盟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
第一节 欧盟共同农业政策对生产的影响 |
一、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核心功能 |
二、2013年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改革及影响 |
第二节 共同农业政策对欧盟内部农产品生产和贸易影响分析 |
一、欧盟15国和欧盟13国农业生产对比分析 |
二、欧盟各国的农业优势对比分析 |
三、欧盟13国与欧盟15国之间贸易变化分析 |
四、欧盟成员国间的贸易对欧盟和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
第七章 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和欧盟农产品贸易影响分析 |
第一节 农产品贸易和贸易便利化 |
第二节 中国和欧盟在农产品贸易便利化上的推动 |
一、中欧安全智能贸易航线试点 |
二、国际互认AEO制度 |
三、各种贸易协议签订 |
第三节 “一带一路”和贸易便利化 |
第四节 贸易便利化指数分析 |
一、世界银行的物流表现指数 |
二、自建贸易便利化指标体系 |
第八章 主要贸易政策对中国和欧盟农产品贸易影响分析 |
第一节 欧盟的关税管理措施分析 |
一、欧盟对中国主要关税设定分析 |
二、欧盟的普惠制关税政策 |
三、进口关税配额 |
第二节 欧盟设立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
一、主要农产品贸易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
二、欧盟对中国农产品进口问题通报制度 |
第三节 欧盟农业补贴政策的争议 |
第九章 实证分析 |
第一节 中国和欧盟农产品贸易影响因素研究 |
第二节 中国和欧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分析 |
第十章 中国和欧盟农产品贸易优化对策分析 |
一、促进贸易便利化的建设 |
二、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快农业生产升级 |
三、加大农产品出口支持力度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读期间的科研成果 |
(6)四子王旗牧草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区域及现状 |
1.2 数据来源 |
1.3 研究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四子王旗牧草产业的优势 |
2.1.1 四子王旗自然资源丰富。 |
2.1.2 四子王旗地势平坦易于机械作业。 |
2.2 四子王旗牧草产业的劣势 |
2.2.1 四子王旗水资源短缺 |
2.2.2 四子王旗土地退化严重 |
2.2.3 四子王旗草地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相差巨大 |
2.3 四子王旗牧草产业的机遇 |
2.3.1 自治区乡村振兴战略 |
2.3.2 四子王旗需求大于供给 |
2.3.2.1 需求分析。 |
2.3.2.2 供给分析。 |
2.3.2.3 供给均衡分析。 |
2.4 四子王旗牧草产业的威胁 |
2.4.1 青壮劳动力缺乏 |
2.4.2 技术创新不足 |
2.4.3 传统观念 |
3 四子王旗牧草产业发展建议 |
3.1 加大对四子王旗草地畜牧业的科技研发投入 |
3.2 加大对龙头企业培育和扶持力度 |
3.3 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 |
(7)保障中国粮食安全背景下的“一带一路”共赢草贸易模式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标和意义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意义 |
1.2.3 研究方法 |
1.2.4 研究数据来源 |
1.2.5 技术路线 |
1.2.6 主要研究内容 |
2 大宗商品、农产品及草产品流通概述 |
2.1 大宗商品 |
2.1.1 我国大宗商品发展历史 |
2.1.2 国外大宗商品发展历史 |
2.1.3 我国商品草交易历史 |
2.1.4 国外大宗草产品交易 |
2.2 大宗商品批发市场交易 |
2.3 大宗商品电商交易 |
2.4 大宗商品电子交易——现货交易 |
2.5 期货交易 |
2.5.1 国外期货交易发展 |
2.5.2 国内期货交易发展 |
2.5.3 期货市场的功能 |
2.6 农业保险及农业保障 |
2.6.1 美国农业保险 |
2.6.2 我国农业保险 |
2.7 拍卖交易 |
2.8 保险+期货 |
3 美国农产品交易、草产品交易及主要饲草进口国国际布局 |
3.1 美国农产品交易 |
3.1.1 合同农业销售 |
3.1.2 合作社销售 |
3.1.3 现货销售 |
3.1.4 期货销售 |
3.1.5 美国的农产品仓储及谷物电梯交易 |
3.2 美国草产品交易 |
3.2.1 美国草产品国内交易 |
3.2.2 美国草产品国际贸易 |
3.3 饲料饲草大型进口国全球布局 |
3.3.1 阿联酋的饲料饲草布局 |
3.3.2 日本的饲料饲草布局 |
3.3.3 沙特阿拉伯的饲料饲草布局 |
4 我国农产品交易、草产品生产交易及我国饲草全球布局 |
4.1 农产品现货交易 |
4.2 农产品订单交易 |
4.3 农产品合作社交易 |
4.4 农产品期货交易 |
4.5 草产品交易 |
4.5.1 草交易现状 |
4.5.2 以X牧草公司交易模式发展谈我国草产品交易 |
4.6 拍卖交易 |
4.7 中国饲草全球布局 |
5 我国肉类需求、粮食安全与饲草贸易的关系 |
5.1 我国肉类需求 |
5.1.1 我国肉类需求产生的原因 |
5.1.2 我国肉类需求遇到的问题 |
5.2 我国粮食安全到饲料安全 |
5.3 依托草产品生产加工及草贸易发展食草型动物养殖 |
6 新型牧草交易模式——“保险+期货” |
6.1 保险+期货 |
6.1.1 开展“保险+期货”交易的必要性 |
6.1.2 “保险+期货”可行性 |
6.2 “保险+期货”研究进展 |
6.3 牧草“保险+期货”交易初探 |
6.3.1 牧草“供应链金融+保险+期货”交易模式的构想 |
6.3.2 牧草期货品种筛选及可行性实证研究 |
6.4 牧草拍卖模式 |
7 基于“一带一路”的粮食安全布局 |
7.1 中国农业海外投资 |
7.2 USDA视角下的中国农业海外投资 |
7.3 中欧班列与我国粮食安全布局 |
7.4 基于“一带一路”的共赢牧草贸易 |
8 结论和政策建议 |
8.1 主要结论 |
8.2 政策建议 |
8.3 创新点 |
8.4 研究的不足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8)我国牧草加工企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牧草加工业发展状况 |
1.2.2 国际牧草加工业发展状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2 研究方法、内容与技术路线 |
2.1 研究方法 |
2.2 研究内容 |
2.3 研究技术路线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牧草加工企业总体现状分析 |
3.1.1 牧草加工企业数量动态分析 |
3.1.2 牧草加工企业地域布局 |
3.1.3 公司、合作社数量对比 |
3.2 企业规模及资金实力分析 |
3.3 企业类型分布情况 |
3.3.1 纯牧草加工企业分布 |
3.3.2 综合型加工企业分布 |
3.3.3 机型农机服务型牧草加工企业分布 |
3.3.4 草畜结合加工企业分布 |
3.4 牧草加工企业生产情况调查 |
3.4.1 各省生产量分析 |
3.4.2 牧草产品类型分析 |
3.5 牧草加工企业基本配置情况 |
3.6 企业人员配置情况 |
3.6.1 员工学历层次 |
3.6.2 生产方面人才配置 |
3.7 调查企业产品层次 |
3.8 企业带动农户形式 |
4 牧草加工企业存在的问题、发展对策及建议 |
4.1 牧草加工企业存在的问题 |
4.1.1 企业规模小、龙头企业少 |
4.1.2 企业形式的单一化 |
4.1.3 产品类型多元化,还不完善 |
4.1.4 生产能力无法达到预期 |
4.1.5 企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足 |
4.2 发展对策及建议 |
4.2.1 合理建设牧草加工企业、完善相关管理政策 |
4.2.2 牧草加工与其他行业相结合,共赢发展 |
4.2.3 丰富草产品种类,把控产品质量 |
4.2.4 实行加工机械一体化,提高生产能力 |
4.2.5 加强人才配置,扩大企业队伍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9)基于主成分分析的AGCO公司中国市场农机区划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课题来源 |
1.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文献综述的简析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章 营销区域的划分现状及标准 |
2.1 爱科公司的介绍 |
2.1.1 爱科品牌的历史 |
2.1.2 爱科产品线介绍 |
2.2 爱科当前的销售业绩分析 |
2.2.1 2013-2016年爱科产品及销售业绩概述 |
2.2.2 2013年农机市场及爱科销售业绩分析 |
2.2.3 2014年农机市场及爱科销售业绩分析 |
2.2.4 2015年农机市场及爱科销售业绩分析 |
2.2.5 2016年农机市场及爱科销售业绩分析 |
2.3 农机制造商和分销商的区域划分原则标准和现状 |
2.3.1 区域划分的原则和标准 |
2.3.2 农机制造商和分销商的区域划分的现状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营销要素选择 |
3.1 主成分分析原理 |
3.2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营销要素选取 |
3.2.1 指标选取及样本选择 |
3.2.2 数据来源 |
3.3 主成分分析模型的建立与参数设置 |
3.3.1 建立模型及数据预处理 |
3.3.2 主成分分析的步骤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聚类分析的区域划分策略 |
4.1 聚类分析模型建立与参数设置 |
4.1.1 聚类分析的定义及分类 |
4.1.2 聚类分析的模型建立 |
4.2 2015年划区结果及分析 |
4.2.1 2015年划区初步结果 |
4.2.2 2015年初步结果分析 |
4.3 修正农业机械销售区域划分结果 |
4.4 区域划分策略评价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个人简历 |
(10)中国草产品贸易格局和发展趋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草产品进口商品结构 |
1.1 苜蓿干草是进口的主打产品, 2017年其进口量增长速度显着放缓 |
1.2 燕麦草消费日益增强, 2017年进口增长率高达38%以上 |
1.3 苜蓿粗粉及团粒进口增长缓慢, 进口规模难以有更大突破 |
1.4 天然牧草进军中国市场, 草产品市场逐步走向多元化 |
1.5 草产品进口价格涨势放缓, 走低迹象初显 |
2 中国草产品进口地理分布 |
2.1 美国苜蓿干草优势显着, 是我国进口苜蓿干草的第一大供给国 |
2.2 澳大利亚的燕麦草来势凶猛, 我国进口量快速增加 |
2.3 西班牙垄断了我国苜蓿粗粉及团粒进口市场, 力争恢复在苜蓿干草市场上的份额 |
2.4 蒙古天然牧草临时性进口实现常态化, 价格优势显着 |
2.5 加拿大苜蓿干草开始转向中国市场, 2017年增势显着 |
2.6 吉尔吉斯斯坦、阿根廷等国市场相继放开, 中国苜蓿干草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
3 我国草产品贸易未来趋势预判 |
3.1 我国还将继续以苜蓿干草作为主要进口产品 |
3.2 国内草产品的供给缺口还将继续依靠国际市场来弥补 |
3.3“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将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
3.4 美国将继续保持我国草产品第一大供给国的地位 |
3.5 质量在草产品贸易中的关键作用日益突出 |
四、牧草产品市场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澳洲A公司经营战略优化研究[D]. 权磊.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
- [2]青藏高原农牧区乡村公园规划 ——以拉萨市白纳谷乡村公园总体规划为例[D]. 彭佳恒.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02)
- [3]基于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田园综合体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以内蒙古科右前旗科尔沁镇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为例[D]. 鱼小芸.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4]河套盐碱地苜蓿干草收获技术及干燥机制研究[D]. 于浩然.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5]中国和欧盟农产品贸易研究[D]. 左腾达.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0(12)
- [6]四子王旗牧草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 谢宇,姜冬梅,孙海莲,刘亚红,邱晓.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9(20)
- [7]保障中国粮食安全背景下的“一带一路”共赢草贸易模式探究[D]. 齐智鑫.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8)
- [8]我国牧草加工企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D]. 张静.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1)
- [9]基于主成分分析的AGCO公司中国市场农机区划的研究[D]. 李文君.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2)
- [10]中国草产品贸易格局和发展趋势分析[J]. 刘亚钊,王明利,蒋年华. 草业科学, 2018(11)
标签:乡村旅游论文; 盐碱地论文;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论文; 乡村规划论文; 贸易结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