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泰”的日文翻译

汉字“泰”的日文翻译

一、汉语“打”字的日译(论文文献综述)

孙祎阳[1](2021)在《清末域外汉语书面语教材《言文对照北京纪闻》(1904)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言文对照北京纪闻》是由日本学者冈本正文编写的一部域外汉语书面语教材,于1904年出版。教材文章每篇均有四字标题,文章采用上文下白的形式对照排列,体现出编写者的语体意识。教材对于了解编者的汉语教学思想、世界汉语教育史发展和清末汉语语言发展面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文章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研究:(一)教材性质、编写特点及研究价值:《言文对照北京纪闻》包括例言、目录和正文三个部分。例言由日语文字书写,北大版则进行了中文对译。例言部分介绍了教材编写的背景,概括了选材的内容特点、编排方式和编写目的。正文部分则是教材收录的二百则新闻报道,每篇报道包括标题和中文原文两部分。根据新闻报道的具体内容可以划分成五个类型,分别是:文教类、习俗类、社会类、政务类和军事类。经统计后发现社会类的文章最多,其次是政务类,最后是习俗类、军事类和文教类。内容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民生状态和经济政治的发展情况。(二)《言文对照北京纪闻》的词汇研究:通过对《言文对照北京纪闻》进行词汇对照处理,统计出教材中使用的具有明显书面语特点的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通过统计和分析发现都是动词数量最多,占比最大。这一现象与报刊新闻的叙事性相关。词汇在搭配时因受到韵律的限制而需要形成音步。单音节词需要与其他单音节词进行组合,而双音节词则需要与其他双音节词进行搭配。除此之外,这些词语还具有丰富的能产性和规律性,有些搭配形式由于形式固定已经逐渐词汇化,可以在适当的语境中直接以词为单位进行使用。单音节词多源自古汉语词,双音节词多源自白话作品,还有一部分词属于日译词,体现了词汇的来源广泛。在书面语和口语的对译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不译、直接借用和词语替换三种方式,其中词语替换的使用频率最高。书口对译还存在丰富的一词多译现象,体现了词汇的丰富性。最后,通过书口对译发现清末的汉语书面语在词汇使用上已经渐渐和口语拉近了距离,书面语词汇和口语词汇交叉与融合,形成一种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关系。(三)《言文对照北京纪闻》的句式研究:对《言文对照北京纪闻》中具有书面语特点的句式进行统计并分成八类,分别是:表示修饰类句型、表示动作行为类句型、表示范围类句型、表示因果类句型、表示条件假设类句型、表示动作发生时间类句型、表示某种人或物类句型和其他类句型。统计出的句式具有类型丰富、形式固定和一义多形、一形多义的特点。这些句式为汉语书面语写作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择。通过对书面语句式和口语句式进行对比,发现了二者的区别和联系。书面语句式工整,口语句式零散多分句,书面语对译到口语中经常会出现结构形式的变化。但是二者又是相互联系的,主要表现在书面语中的结构形式会慢慢应用到口语中,丰富口语的表达。

金梦茹[2](2021)在《日本留学生“都”字句的习得研究及教学启示》文中研究说明现代汉语中,副词不但使用频率高,而且用法多样复杂,所以副词在汉语语法中的地位既特殊又重要,同时也具有非常大的研究价值和意义。而汉语副词“都”无论是在口语中还是书面语中出现的频率都非常高,向来都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同时,“都”及其句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属于教学的重点、难点。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笔者发现,现阶段学者们对“都”的研究大多停留本体研究上,对本体的研究十分充分。但随着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的发展,单纯的本体研究很难满足在教学实践上的需求。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对“都”字句的习得情况都不相同,所以分别对不同国家的留学生进行“都”字句习得情况的调查是有必要的。为了探究日本留学生“都”字句的习得情况,笔者通过中日对应语句比较、语料库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日本留学生习得“都”字句的情况作了详细的调查。本文依照吕叔湘先生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对于“都”的义项分类依据,将“都”字句分为三类,选取常用九种句式,并将该九种句式分别与相对应的日语语句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将语料库的语料和调查问卷收集来的语料进行偏误分析,探究日本留学生“都”字句的习得情况。从而提出教学建议,旨在今后的教学中,不同的句式能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薛悦[3](2020)在《关联理论视阈下习近平着作复句日译对比研究 ——兼论对日话语体系构建》文中研究表明习近平着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集中体现,其外译是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手段之一,对相关文本进行日译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关联理论为指导,以习近平相关着作的原文及两个日译本为语料,探讨复句日译问题。通过考量译者与受众双方思维过程,厘清翻译-接受过程中双方思维异同,为习近平相关着作及中央文献日译提供翻译策略,助力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本文所指习近平相关着作的译本是由中央编译局组织翻译的『中华民族の伟大な复兴を目指す中国の梦』『改革の全面的深化について』『全面的な法に基づく国家统治』『党风·廉洁政治建设と反腐败闘争』以及由中国外文局组织翻译的『习近平国政运営を语る』(第一巻)、『习近平国政运営を语る』(第二巻)。由于译者不同,双方译文处理也存在诸多不同,为对比研究提供了现实保障。本文研究对象为复句。汉日复句无论是定义还是分类均有一定相通之处,为日译提供了语言学基础。同时,二者也存在诸多不同,需译者跨越语言与文化障碍,实现跨文化交际。习近平相关着作善用复句,语言气势磅礴、振奋人心。内容中既出现了不少并列铺排结构,也存在有标、无标复句混杂的复杂结构。日译中,由于汉日语法及逻辑思维的不同,这些复杂结构往往容易成为日译的难点,需译者对原文各分句信息进行重新整合,以实现达意,如完全保留原文结构进行日译,则容易影响交际效果。因此,本文详细探讨复句日译问题,现阶段具有一定研究价值。关联理论认为翻译即“交际”,在该理论视阈下,原文与受众不是难以平衡的天平两端,需要各自作为交际中一环,发挥自身作用,为实现交际,译者与受众需共同合作。因此,本文将译者与受众共同纳入考量,借鉴该理论中“推理-明示”“心力-效果”“认知语境”“最佳关联”等几个重要概念,归纳总结了习近平相关着作中有标、无标复句类型及各自日译方法,详细梳理了译本异同,探讨了复句日译及接受情况。译本对比结果显示,习近平相关着作复句日译译本处理同中有异。有标复句译本处理一致性较高,无标复句译本间体现了更强的差异性。在详细归纳总结了各句式日译方法基础上,本文将译文未采用顺译,而采用变序、转译等手法进行日译的例句视为体现了译者“额外心力”,通过译者访谈,明确了翻译中译者思维过程,更为真实的还原了译文背后译者诸多考量。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中央文献日译译者“推理-明示”的“心力”主要面向原文,但是并非单纯忠实于原文,译者“额外心力”中,综合考虑了文意、语境、句长、逻辑等多方因素,且兼顾受众理解。以译本对比结果为基础,本文将译本处理一致的例句视为双方译文均已具备足够的关联,未详细进行受众调查。同时,聚焦译本处理差异性较大的例句,通过对受众进行问卷及访谈,探讨了译文接受效果。首先,问卷结果群体差异性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及是否接触过中国政治,与个别题目接受度选择构成关联,职业及日译文期待则与各题目均未构成关联。其次,通过进一步分析问卷及访谈结果可知,受众“推理”过程中“心力”主要面向交际,受众希望复句结构体现日本政治文献文体特点,且主题突出、前后结构呼应、逻辑通畅、句长适中。因此,相关译文整体接受良好,同时由于受众与译者对日译文关注焦点有所差异,也存在一些译者心力与接受效果不相匹配的内容,主要集中于有标复句中多重复句及无标并列关系,个别内容存在逻辑不清、主题不明、难以理解等问题。关联理论认为交际的基础在于译者与受众间实现“互明”,这一观点正体现了构建对外话语体系所强调的“融通中外”逻辑内涵。因此,本文将构建对外话语体系的重点置于缩小译者与受众认知语境差距方面,从译者、受众、中央文献文本传播模式等几个方面,分别探讨了以翻译贡献于对日、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具体策略。以译者为中心,提出现阶段复句日译应进一步回应受众期待,实现“最佳关联”,明确了各句式日译策略,为习近平相关着作等中央文献复句日译提供了可参考意见。以受众为中心,明确了现阶段受众对我国政治文本整体认知情况,并探讨了进一步提升日本受众认知语境的策略、方法,强调需社会形成合力,在提升其对我国文化感知力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其对中央文献等政治文本整体接受水平。以中央文献传播模式为中心,指出线性传播模式已不能满足构建对外话语体系的需要,应实现“传播-反馈”双向循环,既让受众听到我们的声音,也让我们听到受众的声音。只有通过不断明确受众心理,促进译者与受众间形成互明,中央文献翻译才能更好的实现“融通中日”“融通中外”,发挥其在构建对外话语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关永皓[4](2020)在《基于语篇连贯视角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日译研究》文中认为翻译研究的方法、路径、范式在不断翻新,翻译理论也越来越丰富,翻译不应被看作是一个简单的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行为,而应同时兼顾语言、跨文化交际、语篇特征等属性,以更宏观的视角来看待。本论文认为,翻译的直接对象应该是原文语篇,而翻译的最后成果则是译文语篇。因此,本论文从语言学的视角,借助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篇语言学、句法学、语用学等的相关理论,宏观上从语法连贯、语义连贯、语用连贯三个大的角度,微观上则是从该三大角度的下位分类出发,以中文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及其日译本《习近平国政运営を语る》两个语料为研究对象,在对照分析两个文本各自的语篇连贯的基础上,对语篇连贯在日译本中的重构进行了研究,目的在于探讨语篇连贯在汉译日翻译过程中发挥的指导性作用及应用的可能性,并以此检测译文的准确性。在语法连贯视角下,首先从照应、替代和省略、连接等多个具体的角度对日译本中的语篇连贯的重构展开了研究。在“照应”这一小节,主要探讨了第一、二、三人称及其复数的日译。在“替代和省略”小节,着重探讨了指示词“如此”、“这么”、“这样”的日译。“连接”小节里,对连词“以及”进行了研究,发现译文语篇要达到连贯重构的目的,不可过多受原文语篇的掣肘,而是应根据日语的语言特质、译文的语篇连贯特性等,作适度的增减及调整,不能简单地移植原文的结构。其次,从修辞连贯的角度对译文语篇的连贯进行了研究。具体是择取了有代表性的“排比”修辞格,从句子的排比和句子成分的排比两个角度分别展开了研究。原文语篇中的排比对译文语篇中排比的使用与否,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多数情况下按照原文中顺序翻译为日语,即可重构连贯。另外还发现,语篇中存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日译词不同的情况。为了使语篇在连贯方面更紧密,有必要对译词进行统一化处理,以提高受众的接受程度。再次从句法连贯的角度,以“被”字句为探讨研究对象展开了研究。发现原文中的“被”字句与日语被动句在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多数的“被”字句可以译为日语的被动句,但也有例外,有的“被”字句翻译成日语被动态反而不自然,进行汉译日翻译时,需要同时兼顾译文的连贯性。然后是从语序的角度,包括主谓殊位、定语、状语等角度,考察了译文语篇中的连贯是如何重构的。通过对原文语篇的整体分析,发现主谓殊位主要发生在汉语的“是”字句中,数量也很少,且并未发现“是”字句以外的主谓殊位的情形。“定语”小节中,主要探讨了双重定语和多重定语的日译。整体而言,译文中多重定语的排序受到的制约因素很多,需要在译前准备阶段,译者对原文语篇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分析清楚多重定语之间的关系。最后从主位推进模式的角度探讨了一个较长篇幅语篇中连贯的重构,发现原文中的主位推进模式,在译文中往往会发生变化。主位推进模式是否要调整,不仅取决于译者,还要观察译文语篇连贯性是否得以保证,以及连贯是否顺畅。语法连贯是研究《治国理政》及其他中央文献日译的根本出发点和基础,同时也是首要层次,因为翻译说到底是语言之间的转换,译者要处理的首先是语言,尤其在书面形式的语篇中,这一特征更为显着。在由低到高的、划分为词、句、超句体、段落、语篇的各个层级上,中央文献的汉译日都要遵守译语的语法规则和使用习惯,译语语篇中的前后句子、前后段落的连接上,要流畅自然、不带逻辑矛盾,同时体现应有的、恰当的逻辑关系,以使译文语篇的连贯得以恰当重构。在语义连贯视角下,首先从小句经验功能角度对语篇连贯在《国政运営》的语篇重构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及物性系统的六个“过程”(process)在翻译中发挥的作用,通过具体例子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本论文认为,在《治国理政》的汉译日过程中,译文语篇的小句的“过程”类型的择取,要兼顾语篇的意义;其次,译文语篇的小句间逻辑依赖关系和逻辑语义关系,服从于译文语篇的整体意义,并同时受原文语篇中小句的“过程”类型的影响和制约;再次,由于原文语篇中的一个小句,在译文语篇中可以用两种或多种形式表达,同时为使译文语篇的语义连贯重新构建起来,小句也有可能进行分译、合译、不译,甚至有可能降至次一级的单位(词组、短语等)进行表达。其次从重复和同义性衔接两个角度,对《国政运営》中的句际语义连贯进行了探讨。通过对两个语料的对比分析,发现有的原文的衔接在译文语篇中保留下来,从而使译文语篇的连贯性比较明显;而有的例子中,衔接在译文语篇中没有完全保留下来,有衔接中断的现象,对语篇的连贯也产生了不良影响。为了使译文语篇的衔接和连贯也能清晰可见,保证语篇的连贯性,应当参照原文语篇中的语义上的连贯,使其在汉译日的过程中发挥指导作用。再次从同现关系的角度,对语义连贯进行了探讨。在《治国理政》的汉译日翻译中,要注意具体语义的表达,消除歧义,以确立该词的具体语义指向,消除模糊语义,重新构建译文语篇的连贯。然后从段际语义连贯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发现通常需要让译文语篇在语义连贯方面与原文语篇保持一致,一般不做改动。为了保持语义连贯、保证原文意义的准确传达,有时需要对句子进行适当的处理,如分译、合译等。最后从深层逻辑语义的角度对两个实例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研究发现在《国政运営》语料中,有的深层逻辑语义没有翻译出来,造成译文读者难以把握原文语篇的意义,主旨不鲜明,导致翻译出现了失误,连贯发生了断裂。因此本论文认为,译者需要全面分析原文语篇的深层逻辑语义,并在译文语篇中以恰当的形式呈现。在语用连贯视角下,首先,对关联翻译理论进行了梳理,阐明了关联翻译理论视角下对语篇连贯重构进行研究的可行性;并从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两个不同的视角,对连贯在《国政运営》中的重构进行了研究。直接和间接翻译方法使《治国理政》的日译能够顺利达到翻译目的,在译文语篇的连贯方面也发挥了指导性作用。其次从文化语境的角度,对其在《国政运営》的语篇连贯重构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研究可以发现,原文语篇和译文语篇在语域的三要素方面,对应清楚,所表述的主题基本一致。语场方面,原文语篇的连贯,在译文语篇中以相同的语言结构保留;语式方面,原文和译语之间对应性强,各自也都达到了语式的要求;语旨方面也符合讲话人与听话者之间的关系。原文的语篇连贯在译文语篇中得以重构,达到了翻译的目的。最后从语域的角度,对其在《国政运営》的语篇连贯重构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语域包含语场、语式及语旨,三者之间关系紧密、缺一不可,任何一项的改变都会影响语言使用,从而导致不同的语域产生。语式方面,结构上存在对应,句式既有变化又有规整,如长句与短句的结合严密。语旨方面,译文语篇也没有改变原文语篇的讲话特色,也存在着对应关系。因此可以说,语场、语式、语旨对日译及《国政运営》的语用连贯重构有指导性的作用。通过以上三个视角的探讨和研究,本论文认为三者在《国政运営》中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缺一不可;三者所构建的译文语篇《国政运営》的连贯在整体上不是线性的或单向的,而是一个互相交织的立体网络。语法连贯处于最基础维度,是汉译日翻译和译文语篇实现连贯重构的根本出发点,也是首要视角和必须正确处理的首要问题。语义连贯与语法连贯紧密相联,且处于语法连贯的上一层次。语法连贯与语义连贯之间并非泾渭分明、互不相关,而是同时发挥指导作用、并行不悖的关系。语用连贯是高于语法连贯和语义连贯的一个维度,处于二者之上,《治国理政》和其他中央文献的日译,在使译文语篇的语法连贯和语义连贯的同时,也要兼顾语用连贯。通过研究得出的初步结论是,语篇连贯在中央文献汉译日的翻译中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对译文语篇中的连贯重构具有指导性作用。语篇连贯在译文语篇中的重构,可使译文语篇更具有连贯性,同时也使语篇特征更为清晰。基于语篇连贯角度的本次研究,不再局限于“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而是将中央文献的汉译日翻译看作是超越字对字、句对句逐一翻译、机械翻译的翻译,将研究视野拓展至语篇层次,探讨语篇层次上的译文语篇的连贯重构。本论文中使用的研究方法有如下几种:文本对比分析法、文献综述分析、跨学科研究方法、问卷调查等。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以下三点:(1)视角独特。本次研究是从一个崭新的语篇连贯的视角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展开的汉译日翻译研究。从调查、分析的结果来看,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相同或相似视角的研究,是一次有益的尝试。(2)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紧密结合。通过问卷调查获得日译本的相关数据,并以获取的数据为依据,对日译本的受众接受度进行分析,同时也是对本论文的客观性的支持;(3)紧密联系中央文献研究实际。本次的研究结果,可以为语篇连贯视角下的中央文献的汉译日实践和研究,提供一定的有价值的参考。本论文所采取的视角和方法,是为了能更好地翻译和研究《治国理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实用价值;同时也期待能为其他中央文献的外译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为提高外宣翻译质量、助力中国声音的海外有效传播提供一定的参考。

童富智[5](2020)在《基于语料库的《政府工作报告》日译文本翻译语言特征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以语料库翻译学理论作为研究框架,以2004年度至2018年度《政府工作报告》汉语原文、日语译文以及与报告文本类型相近的日语原创文本作为语料,自建专用语料库,使用以语料库法、问卷调查法为代表的实证研究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通过探讨翻译共性、具体语言对翻译语言特征,考察《政府工作报告》日译文本的翻译语言特征问题,具体体现为分析翻译语言的词汇、句法、搭配和语义韵等方面的特征。政府工作报告日译文本的词汇特征表现在词汇的总体特征、词汇的应用特征两个方面。研究表明,作为词汇的总体特征,报告日译文本词汇的类符/形符比值、词汇密度值高于文本类型相似的原创日语参照语料,反映出报告日译文本词汇的变化性较大,词汇应用相对复杂;报告日译文本的词汇出现次数分布均值低于日语参照语料,反映出日译文本词汇变化的多样性特征;报告的译文和原文前20位高频词呈现较高的对应关系,频率接近,存在词类活用的转换现象,表明译词有效传递了原文信息。词汇的应用特征表现在受原文影响,在日译文本的词汇中,含有略语、比喻、专有等典型的表达结构,具有相似的共性特征。对略语结构中的数词略语结构,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其日译特征,以翻译方法为切入点,探讨数词略语日译词汇的分类并分别探讨了各类数词略语的日译特征,对部分类别提出了规范性的日译方法。研究表明:报告日译文本的词汇呈现“显化”和“简化”的翻译共性特征,可以概括为:“语义显化”和“形式简化”。“语义显化”具体可分为:所指语义显化、功能语义显化;“形式简化”具体可分为:概念延续性形式简化、概念构成性形式简化。政府工作报告日译文本的句法特征表现在句法的总体特征、典型语句结构应用特征两个方面。研究表明:在句法的总体特征方面,报告日译文本和日语参照语料的平均句长值相近,具有相似的句法特征,反映出报告日译文本的表达符合日语母语的表达习惯,能够起到良好的受众阅读效果。在典型语句结构应用特征方面,报告日译文本中,动词连用形联接分句的结构符合日语语言特征,可以传递报告原文分句间内含的语义逻辑关系信息。研究表明:报告日译文本的句法呈现“范化”的翻译共性特征。作为前沿问题探索,本研究以政府工作报告中实义动词“坚持”及其日语对应词「坚持(する)」为例,探讨了基于语料库的配搭和语义韵研究问题。研究发现,数据显示两词分别在相应的语料库中与搭配词形成不同的共选型式,两词分别形成的短语序列在形式、意义和功能方面虽有部分重合,但差异明显,指向不同的语义韵。研究表明,汉日短语的应用具有各自的形式、意义特征,政府工作报告的词汇日译研究还需将功能作为考量标准。在研究总结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中央文献日译标准体系的对策思考。

何静超[6](2020)在《功能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日译本研究》文中指出中国发展飞速,世界目光聚焦于中国。世界对中国的国情、政策、社会等领域的关心不断高涨。在这种情形下,介绍中国国情、方针、政策等的政治文献成为极为重要的信息窗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是中国代表性的政治文献,收录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始者习近平的重要着作,介绍了中国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想。为了增进日本人民对以习近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加深日本人民对中国社会主义的了解,2017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的日译本由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发行,由中央编译局翻译,成为促进中日交流的又一重要媒介。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将翻译视为跨文化交流的工具之一,不再追求单词或句子的对等,而是追求文本间的对等。因此,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主张根据文本类型进行翻译。此外,功能主义翻译理论认为决定翻译最终的因素是译文的目的。因此,对译者而言,翻译时明确译文的目的和功能极为重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的日文译本通过介绍中国国情,使得译文读者更加了解中国,具有促进中日交流的功能。因此,本研究基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日译本为研究对象,从词汇、句子、语篇三个层面分析其译文,总结其翻译策略。研究成果为:在进行词汇的翻译时可以使用“直译”、“意译”“直译加解释”等翻译策略;翻译句子时,可以通过改变句子语态或句子语气来进行翻译,从而使译文更加通顺自然;可以通过对指示代词和接续词的加译,得到更连贯的语篇译文。本论文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章介绍研究背景、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结构;第二章总结先行研究,将先行研究分为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研究、中国政治文献日译研究、《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翻译研究三个部分来展开;第三章总结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主要观点;第四章在第二章和第三章的基础之上,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视角出发,从词汇、句子、语篇三个层面分析《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的日译,总结其翻译策略;第五章论述本研究的结论和不足,明确今后研究课题的方向。本研究基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分析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词汇、句子、语篇的译文,并总结其采用的翻译策略。期待能对今后的政治文献日译研究以及政治文献日译实践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朱雯瑛[7](2020)在《毛泽东着作的日译及其在日本的传播(1949-1978)》文中认为作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引导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超越时空的界限,影响整个世界。毛泽东思想的载体——毛泽东着作自诞生之日起,便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编译局、外文局等单位以多语种对外翻译出版毛泽东着作,为毛泽东思想的海外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日本是翻译毛泽东着作最多的国家,其翻译活动值得重视。中日两国译者大量翻译毛泽东着作,将毛泽东思想、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介绍给日本人民。在极其复杂的历史背景中,通过译本承载的毛泽东着作成功地实现传播目的,在日本社会产生了极大影响。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七八年是“毛泽东着作出版的鼎盛时期,也是毛泽东着作广泛传播的时期”,聚焦该时期更有利于把握毛泽东着作的翻译及传播情况,因此,本研究立足于文化学派的翻译理论,结合语言学派理论与传播学理论,对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到一九七八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期间毛泽东着作的日译及其在日本的传播进行考察。本研究首先对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七八年间毛泽东着作的日译本进行整理、汇总、量化,联系社会历史语境,析出其特点。然后,结合《毛泽东选集》日译活动的实际,对赞助人进行考察,认为中日双方翻译活动中存在一个相互结合的由中方主导的赞助人系统。赞助人系统通过政策(计划)从翻译出版计划、翻译选材、翻译标准、译者选定、受众设定等方面规范翻译活动,通过对翻译过程的设定规范译中行为,通过对海外翻译的“赞助”,影响赞助人系统内的海外翻译。赞助人与意识形态之间形成合力,共同影响翻译传播活动,有着积极的作用。此外,还对参与毛泽东着作日译活动的中日两国译者群体进行了系统的考察,让一直处于“隐身”状态的中方译者“显身”,认为译者的“显身”与“隐身”与政治、社会背景等相关,亦与译者的多重身份相关。同时,从主体间性的角度,探讨译者主体性,通过分析翻译活动中主体间的关系,明晰毛泽东着作日译译者在翻译活动作为个体与社会之间的联系。进而从宏观研究移至微观研究,通过多译本对比,对集体翻译的典范《毛泽东选集》的译本生成进行历时性梳理,明确文本外因素对各译本制作的影响,通过实例分析不同译本翻译策略及其流变,以及补偿性翻译手段在译本中的作用。并对单篇着作及复译的代表《矛盾论》进行翻译策略等方面的历时与共时的考察,关注复译竞争机制对译本的影响,通过实例分析毛泽东着作中的典故翻译策略。最后,结合传播学理论,考察毛泽东着作日译在日本的传播及接受,认为译本传播的成功,受到原文魅力、译本质量、“赞助人”系统的积极作用、受众的积极参与行为、多元传播者带来的多元传播渠道等的影响。本研究运用第一手资料,结合实地考察,首次客观呈现了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间毛泽东着作日译活动的全貌以及译本在日本的传播情况,并从文本内外两个角度对日译活动及译本进行全面考察,析出毛泽东着作日译与在日传播的特点。毛泽东着作的大量日译及其在日本有效且广泛的传播是在复杂社会历史背景中完成的,本研究对其特点与经验进行了总结,期待能为中央文献的翻译与传播、中国理论、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予以启示,对后续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着作翻译研究、中央文献翻译史研究予以参考,能从理论与实践层面服务于国家的对外传播战略。

姚淑淑[8](2020)在《功能翻译理论视域下的政治文献日译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后文简称“十九大报告”)为考察对象,利用德国的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对其日译本进行分析考察,从跨文化交际视角探讨了政治文献日译时异化翻译策略选择的考量。功能主义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政治文献的翻译也不例外。为实现交际目的、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有必要对影响翻译策略选择的因素进行解读剖析,而跨文化交际视域下政治文献日译本研究却寥寥可数,由此可见政治文献日译本的跨文化视角研究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以十九大报告为代表的政治文献作为我国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其外译本更是肩负着将我国的发展理念传递给国际社会的重任。本论文从词汇、修辞两个维度就十九大报告的日译本进行解读,并结合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探讨了政治文献词汇、修辞的日译策略,归纳出其多采取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模式,进而从跨文化视角考量了影响日译策略选择的因素,以期为今后的政治文献日译研究提供思路。

崔亚蕾[9](2019)在《功能主义翻译理论视域下的《邓小平文选》同形词日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日两国语言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即存在大量中日同形词。一般认为,由于中日同形词的存在为中日互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中日同形词虽然字形相同,在词义、搭配习惯、文体、褒贬色彩等诸多方面却往往存在差异,因此经常发生误译或翻译不当等情况。本研究从翻译目的、预期受众、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受众接受效果上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等多维度探讨了《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卷的两个日译本中的中日同形词翻译问题。考察了翻译目的的差异对同形词的翻译策略及翻译方法产生的影响,并结合具体译文,深入分析了影响同形词翻译的受众接受效果的诸多因素,提出了基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新的同形词翻译方法分类。本研究对今后的中央文献同形词翻译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提出了应根据事先制定的翻译目的选择多样化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的原则。同时,本研究对于除政治文献以外的同形词翻译,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因此,《邓小平文选》日译本中同形词的翻译研究不仅进一步深化了政治文献的翻译研究,同时也丰富了同形词本身的翻译研究,无论是从政治文献翻译的特殊意义还是一般性翻译的普遍意义来看,都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首先,通过对《邓小平文选》日译本主要译者和相关人员的访谈以及对相关历史资料的考证,回溯了两个日译本翻译的时代背景、翻译目的、预期读者、翻译过程等,探究了这些要素对译者在翻译同形词时思考与选择的影响。在中央文献特别是领袖着作日译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并具有较为珍贵的史料价值。不仅如此,通过译者访谈等研究方法,明确了外文社译本和风媒社译本由于翻译目的及预期读者的不同而产生了对同形词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选择上的差异,探讨了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对今后中央文献以及其他文献中同形词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的选择所具有的科学指导意义。其次,通过受众问卷调查,对两个日译本的同形词翻译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接受本次调查的日本受众人数高达234名,且分布较为均衡,保证了问卷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在同形词翻译研究中如此大规模的受众问卷调查尚属首次。具体调查方法是将两个译本中一方翻译成同形词,而另一方翻译成其他表达的部分进行抽取,进而从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同形词展开对比分析。基于对比分析的结果,设计并实施了受众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全面考察分析了两个日译本中同形词的翻译在受众接受效果上的差异,并从词义、搭配、文体、褒贬色彩等多方面深入探讨了受众接受效果产生差异的原因。最后,通过译本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推进了同形词翻译研究的深度与广度。首次依据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对同形词的翻译方法进行了6种新的划分:(1)移植;(2)解说;(3)加译;(4)译为其他汉语词;(5)译为非汉语词;(6)不译。其中(1)到(3)的翻译方法采用了保留“同形词”形式的“异化”翻译策略,而(4)到(6)的翻译方法则采用了不保留“同形词”形式而侧重传递原文内容的“归化”翻译策略。在此基础上考察两个译本中的同形词在翻译方法上体现出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并结合译文进行了具体分析。这一研究成果不仅揭示出同形词翻译方法的多样性,也为今后中央文献及其他文献中同形词的日译提供了具体的策略和方法。本研究发现,风媒社译本的翻译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当时对中国的社会政治感兴趣、并有汉文训读(「汉文训読」)基础的一部分知识层次较高的受众的需求。正是基于对受众的这种预期,该译本在中日同形词的翻译上较多地采取了“异化”的翻译策略,在具体的翻译方法上,则更多地使用了直接“移植”的方法。而对现代受众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被调查的同形词在采用“移植”的方法直接用于日语译文的时候,产生了词义不明、与前后词语之间搭配不当、文体过于生硬、汉语和日语中的褒贬色彩不一致等问题,从而影响到了受众的理解和接受。而外文社译本的翻译目的主要是为了使日本民众更好地“理解这些年中国历史变化和今后局势发展”,并未将预期的受众只限定于有较好的「汉文训読」(汉文训读)基础的知识层,因此在中日同形词的翻译策略上既有“异化”又有“归化”,在具体的翻译方法上也没有局限在直接“移植”上,而是选择了更为灵活多样的翻译方法。对现代受众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外文社译本采用的灵活多样的翻译方法更为自然易懂,更易被日本受众所理解和接受。

杨凤兮[10](2019)在《《丰乳肥臀》中拟声词的特征及其日译研究》文中提出拟声词在汉语中又称为象声词、摹声词等。它是指摹拟人类、自然界或其他事物声音的一类词,在日语中也普遍存在。它不仅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还广泛运用在文学作品中。虽然拟声词本身是从声音中获取意义,是一种感觉性的词,但是它和一般词语相比,更具有生动逼真的感觉,可以增强语言表达的艺术效果。本文以莫言的《丰乳肥臀》中出现的拟声词为语料,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从其外部结构、语法功能和修辞作用等方面,对小说中拟声词的使用情况与使用特征进行归纳与分析、并通过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对比原文和译文,分析汉语拟声词如何进行日译。论文共分六章。第一章是绪论,提出问题,明确定义。介绍本研究的意义、研究方法、作为本研究的对象的小说《丰乳肥臀》以及论文的框架结构。第二章是先行研究,总结中日两国对汉语拟声词的研究现状和中日对译的研究现状,并介绍了主要研究方法,最后阐述本论文的立足点。第三章是《丰乳肥臀》小说原文中拟声词的特征,从音节结构、语义以及语法功能这三个角度分别对小说中搜集来的282个拟声词进行详细分类,归纳各自的特征。音节结构上以AABB类、AA类居多。摹拟对象比较丰富,以人类活动发出的声音和其它事物发出的声音为主。语法功能上,以充当定语、状语最为常见。第四章是《丰乳肥臀》小说原文中拟声词的修辞,从修辞学的角度来考察小说中的拟声词,探讨拟声词的具体运用情况。小说中主要运用了音声模仿、比喻、拟人、转移修饰和夸张的修辞手法,通过对拟声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不仅可以描写事物样态,刻画人物性格、传递人物感情,还可以渲染环境气氛和简化语言表达。第五章是基于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对小说《丰乳肥臀》拟声词的日译研究。在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的指导下,从拟声词的意义和拟声词的修辞两个角度出发,对小说《丰乳肥臀》的日译本进行分析,探讨译者吉田富夫是如何实现功能对等的,为了实现功能对等,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运用了哪些翻译策略。通过考察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译者在翻译原文小说的过程中践行了奈达的功能对等的翻译原则和要求,在充分理解小说原文的内容、感情和风格的基础上,巧妙地运用各种翻译方法。如当译文中存在与原文对应的拟声词时,可以按原文形式进行一对一直译,将原文的形式和意义完全保留下来;在没有对应的日语拟声词的情况下,利用功能对等的方法,换译为与原文表达效果相似的词,优先保留原文的意义。第六章是结论,对前文的概括,从语言学、修辞学、中日翻译的角度对考察结果进行总结,同时提出论文中的不足以及未来展望。

二、汉语“打”字的日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汉语“打”字的日译(论文提纲范文)

(1)清末域外汉语书面语教材《言文对照北京纪闻》(1904)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来源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研究综述
        1.2.1 当前学界对语体的研究
        1.2.2 域外汉语教材相关研究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二章 冈本正文及《言文对照北京纪闻》
    2.1 冈本正文及其教学着述
    2.2 《言文对照北京纪闻》的性质界定
    2.3 《言文对照北京纪闻》的研究价值
        2.3.1 体现编者的汉语教学思想
        2.3.2 了解世界汉语教育史发展
        2.3.3 探究清末汉语面貌及汉语发展
    2.4 《言文对照北京纪闻》的编写特点
        2.4.1 教材内容的话题特点
        2.4.2 教材内容的编排特点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言文对照北京纪闻》的词汇研究
    3.1 词汇的使用情况
        3.1.1 单音节词的使用及特点
        3.1.2 双音节词的使用及特点
    3.2 书面语和口语的词汇对译
        3.2.1 单音节词的书口对译
        3.2.2 双音节词的书口对译
    3.3 书面语词汇和口语词汇的相互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言文对照北京纪闻》的句式研究
    4.1 书面语句式的分类及使用
    4.2 书面语句式的特点及作用
        4.2.1 类型丰富
        4.2.2 形式固定,演化成词
        4.2.3 一义多形,一形多义现象明显
    4.3 书面语句式和口语句式的区别与联系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引文献

(2)日本留学生“都”字句的习得研究及教学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动机和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都”字句的本体研究现状
        1.2.2 “都”字句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对比分析法
        1.3.3 问卷调查法
        1.3.4 偏误分析法
    1.4 本文的语料来源
第二章 汉语“都”与“都”字句研究
    2.1 范围副词“都”及其相关句式研究
        2.1.1 句式一
        2.1.2 句式二
        2.1.3 句式三
        2.1.4 句式四
        2.1.5 句式五
    2.2 语气副词“都”和时间副词“都”及其相关句式研究
        2.2.1 句式六
        2.2.2 句式七
        2.2.3 句式八
        2.2.4 句式九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汉语“都”字句与日语对应句的比较研究
    3.1 范围副词“都”的句式与日语对应句的对比研究
        3.1.1 句式一与对应日语的对比研究
        3.1.2 句式二与对应日语的对比研究
        3.1.3 句式三与对应日语的对比研究
        3.1.4 句式四与对应日语的对比研究
        3.1.5 句式五与对应日语的对比研究
    3.2 语气副词“都”和时间副词“都”与日语对应词的对比研究
        3.2.1 句式六与对应日语的对比研究
        3.2.2 句式七与对应日语的对比研究
        3.2.3 句式八与对应日语的对比研究
        3.2.4 句式九与对应日语的对比研究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都”字句习得研究和偏误分析
    4.1 范围副词“都”的句式偏误分析
        4.1.1 句式一偏误分析
        4.1.2 句式二偏误分析
        4.1.3 句式三偏误分析
        4.1.4 句式五偏误分析
    4.2 语气副词“都”和时间副词“都”句式的偏误分析
        4.2.1 句式六偏误分析
        4.2.2 句式八偏误分析
        4.2.3 句式九偏误分析
    4.3 偏误原因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问卷调查留学生“都”字句的习得研究和偏误分析
    5.1 调查的目的和对象
        5.1.1 调查的目的
        5.1.2 调查的对象
    5.2 调查问卷的设计
        5.2.1 语料来源
        5.2.2 题型设置
    5.3 问卷的实施情况和结果分析
        5.3.1 问卷的实施情况
        5.3.2 问卷的结果分析
    5.4 范围副词“都”及其句式的偏误分析
        5.4.1 句式一偏误分析
        5.4.2 句式二偏误分析
        5.4.3 句式三偏误分析
        5.4.4 句式四偏误分析
        5.4.5 句式五偏误分析
    5.5 语气副词“都”和时间副词“都”及其句式的偏误分析
        5.5.1 句式六偏误分析
        5.5.2 句式七偏误分析
        5.5.3 句式八偏误分析
        5.5.4 句式九偏误分析
    5.6 偏误原因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汉语副词“都”及其句式的教学建议
    6.1 对范围副词“都”的句式的教学建议
        6.1.1 对句式一的教学建议
        6.1.2 对句式二的教学建议
        6.1.3 对句式三的教学建议
        6.1.4 对句式四的教学建议
        6.1.5 对句式五的教学建议
    6.2 对范围副词“都”和时间副词“都”的句式的教学建议
        6.2.1 对句式六的教学建议
        6.2.2 对句式七的教学建议
        6.2.3 对句式八的教学建议
        6.2.4 对句式九的教学建议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调查问卷
    附录B 调查问卷答案
致谢

(3)关联理论视阈下习近平着作复句日译对比研究 ——兼论对日话语体系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及内容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目的及价值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价值
    1.5 论文框架
第二章 研究综述
    2.1 习近平着作翻译研究综述
        2.1.1 文本分析视角下习近平着作翻译研究
        2.1.2 传播视角下习近平着作翻译研究
    2.2 复句研究综述
        2.2.1 汉语复句定义及分类
        2.2.2 日语复句定义及分类
        2.2.3 汉日复句相关研究
        2.2.4 复句翻译研究
    2.3 对外话语体系研究综述
        2.3.1 政治理论视角下对外话语体系研究
        2.3.2 传播理论视角下对外话语体系研究
        2.3.3 话语理论视角下对外话语体系研究
第三章 理论综述
    3.1 关联理论
        3.1.1 理论缘起
        3.1.2 关联理论概述
    3.2 关联翻译理论
        3.2.1 Gutt的关联翻译理论
        3.2.2 关联翻译理论研究综述
    3.3 本文理论框架
第四章 译者“心力”:习近平着作译本对比研究
    4.1 有标复句特点及日译情况概述
        4.1.1 因果类分句特点及日译处理
        4.1.2 并列类分句特点及日译处理
        4.1.3 转折类分句特点及日译处理
    4.2 无标复句特点及日译情况概述
        4.2.1 关联词省略式无标复句
        4.2.2 并列关系
        4.2.3 连贯关系
    4.3 小结
        4.3.1 译者心力概述
        4.3.2 意与形间的关联
第五章 接受“效果”:习近平着作日译交际效度研究
    5.1 问卷及访谈概况
        5.1.1 问卷及访谈设计
        5.1.2 问卷及访谈实施概要
        5.1.3 受访者基本情况
        5.1.4 问卷调查群体差异分析
    5.2 问卷及访谈结果分析
        5.2.1 复句结构与交际
        5.2.2 文化与交际
    5.3 小结
        5.3.1 受众心力概述
        5.3.2 交际过程:译者与受众心力对比分析
第六章 关联原则与对日话语体系构建
    6.1 日本受众的认知语境
    6.2 译者:习近平着作复句日译关联原则
        6.2.1 复句结构之最佳关联
        6.2.2 文化信息之足够的关联
    6.3 受众:认知语境的发展路径
    6.4 关联理论交际观与中央文献外译传播模式
第七章 终章
    7.1 内容与结论
    7.2 研究创新点
    7.3 局限与前瞻
        7.3.1 局限与不足
        7.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要旨
附录
博士期间科研及获奖情况

(4)基于语篇连贯视角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日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方法
        1.3.1 调查问卷概要
        1.3.2 问卷问题说明
        1.3.3 问卷调查结果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创新点与意义
    1.6 论文结构与内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语篇溯源及界定
    2.2 衔接与连贯
        2.2.1 衔接
        2.2.2 连贯
        2.2.3 衔接与连贯的关系
    2.3 语篇连贯与翻译及外宣翻译
        2.3.1 语篇连贯
        2.3.2 语篇连贯与翻译
        2.3.3 语篇连贯与外宣翻译
    2.4 语境及翻译语境
    2.5 国内外中央文献翻译及翻译研究的概况
        2.5.1 《治国理政》以外的中央文献日译及研究概况
        2.5.2 《治国理政》的日译及研究概述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语法连贯与《治国理政》日译
    3.1 衔接与《治国理政》日译
        3.1.1 照应视角
        3.1.2 替代和省略的视角
        3.1.3 连接视角
    3.2 修辞连贯与《治国理政》日译
    3.3 句法连贯与《治国理政》日译
        3.3.1 “被”字句的范围
        3.3.2 “被”字句的日译
    3.4 语序与《治国理政》日译
        3.4.1 语序变化
        3.4.2 常位与殊位
        3.4.2.1 主谓殊位
        3.4.2.2 定语
        3.4.2.3 状语
    3.5 主位推进模式与《治国理政》日译
        3.5.1 主位与主位结构
        3.5.2 主位推进模式
        3.5.3 主位推进模式在《国政运営》中的重构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语义连贯与《治国理政》日译
    4.1 小句经验功能
    4.2 句际语义连贯与《治国理政》日译
        4.2.1 重复
        4.2.2 同义性衔接
    4.3 同现关系与《治国理政》日译
    4.4 段际语义连贯与《治国理政》日译
    4.5 深层逻辑语义与《治国理政》日译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语用连贯与《治国理政》日译
    5.1 关联翻译理论
        5.1.1 直接翻译与《治国理政》日译
        5.1.2 间接翻译与《治国理政》日译
    5.2 语境
    5.3 文化语境与《治国理政》日译
    5.4 语域与《治国理政》日译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
    6.1 研究总结
    6.2 中央文献日译方略
        6.2.1 语法连贯视角下的方略
        6.2.2 语义连贯视角下的方略
        6.2.3 语用连贯视角下的方略
    6.3 研究展望
图目
表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目录
附录二 调查问卷原文
日本语要约
在学期间科研及获奖情况

(5)基于语料库的《政府工作报告》日译文本翻译语言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语料库翻译学研究
        1.1.2 中央文献翻译研究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问题
    1.3 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1.3.1 理论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和研究结构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语料库翻译学
        2.1.1 缘起与发展
        2.1.2 研究内容
    2.2 翻译语言特征
        2.2.1 翻译共性
        2.2.2 具体语言对翻译语言特征
    2.3 语料库翻译研究现状
        2.3.1 国内研究概况
        2.3.2 国内各研究领域情况
        2.3.3 日本的语料库研究
    2.4 政府工作报告外译研究
        2.4.1 英译、俄译研究
        2.4.2 日译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政府工作报告》日译文本问卷调查
    3.1 背景分析
        3.1.1 文本类型
        3.1.2 翻译方法
        3.1.3 受众选择
    3.2 第1 次问卷调查
        3.2.1 调查概况
        3.2.2 调查结果
        3.2.3 结果分析
    3.3 第2 次问卷调查
        3.3.1 调查概况
        3.3.2 调查结果
        3.3.3 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政府工作报告》专用语料库建设
    4.1 语料库建设现状
        4.1.1 语料库的发展和类型
        4.1.2 语料库翻译研究和语料库应用翻译研究
        4.1.3 中日研究语料库
    4.2 语料库制作
        4.2.1 语料收集和处理
        4.2.2 “网络爬虫”
        4.2.3 语料对齐
        4.2.4 检索软件
    4.3 政府工作报告专用语料库
        4.3.1 语料收集和清理
        4.3.2 语料库建设
        4.3.3 语料库检索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政府工作报告》日译词汇特征分析
    5.1 词汇总体特征
        5.1.1 类符/形符比和词汇密度
        5.1.2 词汇出现次数分布
        5.1.3 高频词
    5.2 词汇应用特征
        5.2.1 略语结构
        5.2.2 比喻结构
        5.2.3 专有结构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政府工作报告》数词略语日译特征分析
    6.1 数词略语日译探讨
        6.1.1 观察方法
        6.1.2 日译统计
        6.1.3 日译分类
    6.2 数词略语日译讨论
        6.2.1 第1 类数词略语
        6.2.2 第2 类数词略语
        6.2.3 其他小类(种)
    6.3 日译词汇共性特征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政府工作报告》日译句法特征分析
    7.1 句法特征
        7.1.1 平均句长
        7.1.2 典型语句结构应用特征
        7.1.3 句法逻辑关系
    7.2 外译文本句法比较
        7.2.1 2016 年度日英译比较
        7.2.2 2017 年度日英译比较
        7.2.3 2018 年度日英译比较
    7.3 日语语言要求
        7.3.1 「连用形」语法特征
        7.3.2 日本学者汉日翻译研究
        7.3.3 日语文章表达要求
    7.4 日译句法共性特征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政府工作报告》日译搭配和语义韵分析
    8.1 搭配和语义韵研究
        8.1.1 近年的相关研究
        8.1.2 搭配和语义韵
        8.1.3 研究方法
    8.2 “坚持”的搭配和语义韵
        8.2.1 “坚持”的搭配词
        8.2.2 “坚持”的共选型式
        8.2.3 “坚持”的语义韵
    8.3 「坚持」的搭配和语义韵
        8.3.1 「坚持」的搭配词
        8.3.2 「坚持」的共选型式
        8.3.3 「坚持」的语义韵
    8.4 “坚持”「坚持」的语义韵比较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
    9.1 研究总结及主要发现
        9.1.1 研究总结
        9.1.2 主要发现
        9.1.3 不足之处
    9.2 中央文献日译对策思考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日本语要约
在学期间科研及获奖情况

(6)功能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日译本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要旨
第一章 序论
    1.1 研究背景と研究目的
    1.2 研究対象
    1.3 研究方法
    1.4 本论文の构成
第二章 先行研究
    2.1 机能主义翻訳理论に関わる研究
        2.1.1 中国の研究
        2.1.2 日本の研究
    2.2 政治文献の和訳に関わる研究
        2.2.1 翻訳理论に基づいた政治文献の和訳研究
        2.2.2 日本人読者の受容度をめぐる政治文献の和訳研究
        2.2.3 异文化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に基づいた政治文献の和訳研究
    2.3 『习近平:国政运営を语る』の翻訳に関わる研究
第三章 理论的な枠组み
    3.1 ライスの理论
    3.2 フェアメーアの理论
    3.3 メンテーリの理论
    3.4 ノードの理论
第四章 机能主义翻訳理论に基づいた『习近平:国政运営を语る(第二巻)』の和訳研究
    4.1 语汇の翻訳ストラテジー
        4.1.1 省略语の翻訳ストラテジー
        4.1.2 熟语の翻訳ストラテジー
        4.1.3 本节のまとめ
    4.2 センテンスの翻訳ストラテジー
        4.2.1 受动文への転换
        4.2.2 おしはかる文への転换
        4.2.3 排比句の翻訳
        4.2.4 本节のまとめ
    4.3 テキストの翻訳ストラテジー
        4.3.1 指示代名词の加訳
        4.3.2 接続语の加訳
        4.3.3 本节のまとめ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付録
谢辞
修士在学期间発表した论文

(7)毛泽东着作的日译及其在日本的传播(1949-1978)(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提起
    1.2 文献综述
        1.2.1 毛泽东着作翻译研究
        1.2.2 毛泽东着作译本传播研究
    1.3 理论框架
        1.3.1 描述翻译研究理论
        1.3.2 操纵学派理论
        1.3.3 语言学派理论
        1.3.4 传播学理论
    1.4 研究内容、方法、意义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毛泽东着作日译概貌
    2.1 中国译毛泽东着作
        2.1.1 翻译出版趋势
        2.1.2 翻译活动特点
    2.2 日本译毛泽东着作
        2.2.1 翻译出版趋势
        2.2.2 翻译活动特点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毛泽东着作日译的“赞助人”
    3.1 赞助人的构成
        3.1.1 赞助人的个体
        3.1.2 赞助人系统
    3.2 赞助人的行为
        3.2.1 翻译活动的规范
        3.2.2 翻译过程的设定
        3.2.3 对海外翻译的赞助
    3.3 赞助人的作用
        3.3.1 赞助人与意识形态
        3.3.2 赞助人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毛泽东着作日译的译者主体
    4.1 翻译者群像
        4.1.1 译者的“显身”与“隐身”
        4.1.2 译者的多重身份
    4.2 主体间性
        4.2.1 译者与原文作者
        4.2.2 译者与读者
        4.2.3 译者与译者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毛泽东着作日译的译本研究
    5.1 集体翻译的典范——《毛泽东选集》
        5.1.1 《毛泽东选集》的版本问题
        5.1.2 《毛泽东选集》的翻译策略
        5.1.3 《毛泽东选集》的译注问题
    5.2 复译的代表——《矛盾论》
        5.2.1 《矛盾论》的翻译之争
        5.2.2 《矛盾论》中典故翻译的历时与共时研究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毛泽东着作日译本在日本的传播
    6.1 毛泽东着作日译本的传播
        6.1.1 译本发行
        6.1.2 学习讲座
    6.2 毛泽东着作日译本的接受
        6.2.1 毛泽东思想研究
        6.2.2 毛泽东思想研究结社
        6.2.3 毛泽东着作传播中的“知”与“传”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研究回顾总结
        7.1.1 毛泽东着作日译的译本研究(1949-1978)
        7.1.2 文本内外因素对翻译传播的影响
        7.1.3 毛泽东着作日译与传播的影响
    7.2 研究贡献及不足之处
        7.2.1 本研究的贡献
        7.2.2 本研究的不足
    7.3 思考及展望
        7.3.1 对本研究的思考
        7.3.2 对今后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日本语要约
附录 Ⅰ 毛泽东着作日译本总汇(1949-1978)
附录 Ⅱ 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致日本毛泽东选集刊行会书简
附录 Ⅲ 毛泽东着作日译主要译者简介
附录 Ⅳ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译注表
附录 Ⅴ 《北京周报》中的《毛泽东选集》广告
附录 Ⅵ 《读卖新闻》刊登的三一书房旧译版《毛泽东选集》的广告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及获奖情况

(8)功能翻译理论视域下的政治文献日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内容
第一章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在政治文献翻译中的应用
    第一节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研究综述
        一、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内容
        二、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研究概况
    第二节 政治文献外译研究
        一、政治文献外译研究综述
        二、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对政治文献日译研究的适用性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政治文献日译本分析
    第一节 政治文献翻译方法考察
        一、政治文献特点
        二、政治文献常见译法
    第二节 政治文献日译本分析
        一、词汇翻译
        二、修辞翻译
    第三节 政治文献日译策略分析
        一、异化与归化
        二、异化策略之选择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影响翻译策略选择因素分析
    第一节 语言因素的影响
        一、汉字词的影响
        二、语音差异的影响
    第二节 文化因素的影响
        一、价值观念的差异
        二、认知方式的差异
        三、历史文化的差异
        四、宗教文化的差异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9)功能主义翻译理论视域下的《邓小平文选》同形词日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对象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1.6 论文框架
第二章 文献及《邓选》日译本相关情况综述
    2.1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研究
        2.1.1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主要内容
        2.1.2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的研究现状
        2.1.3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在日本的研究现状
    2.2 中央文献中译外研究
    2.3 多译本对比研究
    2.4 《邓选》的中译外研究
    2.5 《邓选》日译本相关情况研究
        2.5.1 《邓选》中文版出版情况
        2.5.2 《邓选》日译本出版情况
        2.5.3 《邓选》日译本译者研究
        2.5.4 小结
    2.6 同形词研究
        2.6.1 同形词的界定与分类
        2.6.2 同形词的先行研究
        2.6.3 同形词翻译研究现状
第三章 《邓选》日译本同形词受众问卷调查
    3.1 本文的同形词语料
    3.2 日译本同形词受众问卷调查
        3.2.1 问卷调查概要
        3.2.2 问卷的选词标准
        3.2.3 问卷的题目设定
        3.2.4 问卷的调查结果
    3.3 小结
第四章 基于受众问卷调查的同形词日译研究
    4.1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意差
        4.1.1 译为非同形词更易理解
        4.1.2 译为同形词更易理解
    4.2 问卷调查结果没有显示有意差
    4.3 小结
第五章 《邓选》日译本同形词译法分析
    5.1 同形词翻译方法的分类
    5.2 具体译例分析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语
    6.1 研究的总结
    6.2 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6.3 今后的展望
参考文献
日本语要旨
附录 I 风媒社译本译者访谈记录
附录 Ⅱ 《邓选(1975—1982 年)》卷日译本同形词译文对比
附录 Ⅲ 受众问卷调查表
附录 Ⅳ 受众问卷调查统计结果
附录 Ⅴ 受众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附录 Ⅵ“《邓小平文选》日本版出版纪念会”的相关照片资料
附录 Ⅶ 胡耀邦同志为祝贺《邓小平文选》在日本出版所作的题词
博士期间科研及获奖

(10)《丰乳肥臀》中拟声词的特征及其日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要旨
第一章 序论
    1.1 问题提起
    1.2 研究の方法及び意义
    1.3 『丰乳肥臀』についての概観
    1.4 本论文の构成
第二章 先行研究
    2.1 オノマトペの定义
    2.2 中国语のオノマトペに関する先行研究
    2.3 中日オノマトペの対訳に関する先行研究
    2.4 『豊乳肥臀』の翻訳に関する先行研究
    2.5 本研究の视点
第三章 『豊乳肥臀』原本におけるオノマトペの特徴
    3.1 原本におけるオノマトペの形式的特徴
        3.1.1 単音节语
        3.1.2 二音节语
        3.1.3 三音节语
        3.1.4 四音节语
    3.2 原本におけるオノマトペの意味的特徴
        3.2.1 人间に関するオノマトペ
        3.2.2 动物に関するオノマトペ
        3.2.3 自然现象に関するオノマトペ
        3.2.4 物事に関するオノマトペ
        3.2.5 本节のまとめ
    3.3 原本におけるオノマトペの文法的特徴
        3.3.1 主语としての用法
        3.3.2 连体修饰语としての用法
        3.3.3 连用修饰语としての用法
        3.3.4 目的语としての用法
        3.3.5 述语としての用法
        3.3.6 补语としての用法
        3.3.7 独立成分としての用法
    3.4 本章のまとめ
第四章 『豊乳肥臀』原本におけるオノマトペの修辞
    4.1 原本における修辞技法の特徴
        4.1.1 音声の模仿
        4.1.2 比喻法
        4.1.3 拟人法
        4.1.4 転移修饰
        4.1.5 夸张法
    4.2 原本におけるオノマトペの修辞机能
        4.2.1 物事の様子や状态を描くこと
        4.2.2 人物の性格を描くこと
        4.2.3 人物の感情を伝えること
        4.2.4 雰囲気を表すこと
        4.2.5 文の描写を简洁化すること
    4.3 本章のまとめ
第五章 机能的等価翻訳理论に基づく『豊乳肥臀』オノマトペの日本语訳の考察
    5.1 ナイダの机能的等価理论の枠组み
        5.1.1 机能的等価翻訳理论について
        5.1.2 「形式等価性」と「働的等価性」の概念と意味
        5.1.3 动的等価から机能的等価へ
    5.2 意味的による分类されたオノマトペの日本语訳
        5.2.1 人间に関するオノマトペ
        5.2.2 动物に関するオノマトペ
        5.2.3 自然现象に関するオノマトペ
        5.2.4 物事に関するオノマトペ
    5.3 修辞技法の特徴による原文のオノマトペの日本语訳
        5.3.1 音声の模仿
        5.3.2 比喩法
        5.3.3 拟人法
        5.3.4 転移修饰
        5.3.5 夸张法
    5.4 本章のまとめ
第六章 结胎
    6.1 考察结果
    6.2 今後の课题
参考文献
附録: 『豊乳肥臀』原本のオノマトペの日本语訳
谢辞
修士在学期间発表した论文

四、汉语“打”字的日译(论文参考文献)

  • [1]清末域外汉语书面语教材《言文对照北京纪闻》(1904)研究[D]. 孙祎阳.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11)
  • [2]日本留学生“都”字句的习得研究及教学启示[D]. 金梦茹.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3]关联理论视阈下习近平着作复句日译对比研究 ——兼论对日话语体系构建[D]. 薛悦. 天津外国语大学, 2020(08)
  • [4]基于语篇连贯视角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日译研究[D]. 关永皓. 天津外国语大学, 2020(08)
  • [5]基于语料库的《政府工作报告》日译文本翻译语言特征研究[D]. 童富智. 天津外国语大学, 2020(08)
  • [6]功能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日译本研究[D]. 何静超. 广西大学, 2020(07)
  • [7]毛泽东着作的日译及其在日本的传播(1949-1978)[D]. 朱雯瑛. 天津外国语大学, 2020(08)
  • [8]功能翻译理论视域下的政治文献日译研究[D]. 姚淑淑. 黑龙江大学, 2020(05)
  • [9]功能主义翻译理论视域下的《邓小平文选》同形词日译研究[D]. 崔亚蕾. 天津外国语大学, 2019(02)
  • [10]《丰乳肥臀》中拟声词的特征及其日译研究[D]. 杨凤兮. 广西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汉字“泰”的日文翻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