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银联”提升持卡空间(论文文献综述)
王青[1](2021)在《第三方支付对城市商业银行借记卡业务的影响研究 ——以D银行为例》文中认为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传统金融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以往的商业银行和中国银联稳居支付领域的龙头地位,到现在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企业应运而生,后者逐渐与前者在业务范围上产生了重叠,形成了不可避免的竞合关系,对商业银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在此背景下探究第三方支付发展对城市商业银行借记卡业务的影响,以期对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借记卡业务提出合理化建议。本文综合运用定性分析法与定量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第三方支付对城市商业银行借记卡业务的影响。首先,从第三方支付和借记卡业务的概念界定及发展现状出发,系统性阐述了第三方支付和借记卡业务的基础理论,并分析了二者的特点和优势,从而全面了解第三方支付和借记卡业务。其次,从借记卡发卡业务和收单业务两个方面系统分析了第三方支付对城市商业银行借记卡业务的影响。其中,第三方支付对借记卡发卡业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发卡量、交易规模及业务收入三个方面,对收单业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终端布放数量、交易规模及业务收入三个方面。再次,运用D银行2014年第一季度至2020年第二季度的借记卡业务发展规模指标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对第三方支付在城市商业银行借记卡业务中产生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第三方支付对借记卡发卡量有着正向影响,对借记卡交易规模的影响并不显着,但是对借记卡业务收入有负向影响。最后,根据研究所得结果,为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借记卡业务提出了合理化建议,认为传统的借记卡业务应定位于个性化、特色化的发展路线,加强与第三方支付企业及中国银联的合作,以拓展其市场份额,提升自身竞争力。
张国明[2](2021)在《C银行扬州分行信用卡业务营销策略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基于客户信用提供支付功能的信用卡产品从面世以来,已经走过了 70余年的发展路程。国内1985年发行了首张“准贷记卡”中银卡,1995年广发银行发行了第一张纯贷记信用卡,标志着信用卡在国内的正式登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消费理念的逐渐发展,信用卡从少数人的专享福利,变成了惠及大众的消费支付工具和短期信贷工具。信用卡业务作为银行零售业务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成为了各家银行的必争之地,竞争日趋激烈,不少城商行也逐渐入局开展信用卡业务。C银行作为国内信用卡市场的先行者之一,面临的竞争压力除了来自银行同业,也来自由大型电商平台推出的网络小额消费贷款产品。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电商平台凭借自身的数据优势,从第三方支付入手,推出了“蚂蚁花呗”等网络小额消费信贷产品,对传统金融机构的信用卡业务产生了挤出效应。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信用卡业务营销理论、营销策略以及竞品分析等文献的阅读和整理,结合C银行扬州分行信用卡业务经营数据,开展了针对性的案例分析。从对C银行扬州分行信用卡业务营销现状的分析,列出了一系列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成因,随后分析了 C银行扬州分行信用卡业务的宏观环境和竞争环境,并针对C银行扬州分行信用卡业务的下一步的发展目标给出了相应的业务提升改进方案,从营销策略、管理体系等方面为当前形势下C银行扬州分行信用卡业务提供参考和帮助,部分建议也可为其他银行同业的策略制定提供借鉴。
杨博为[3](2021)在《盛京银行信用卡业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信用卡业务最初诞生于美国,距今已有70年的发展历史,而在中国大规模推广开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其作为一种收益与风险并存的个人消费方式,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逐渐增加,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认可和接受,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性;另一方面,随着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外资银行的数量逐渐增多,各银行之间信用卡业务的竞争日益白热化,截止到2018年中国信用卡累计发卡量为9.7亿张,人均持卡量为0.7张,为了争夺有效的客户群,各银行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此外,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被消费者的认可程度逐渐提升,给传统的信用卡业务造成了较大程度的冲击,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盛京银行如何能够在准确市场判断的基础上,利用自身的资源争取尽可能多的客户,拓展信用卡业务量和金额是摆在盛京银行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论文旨在探究盛京银行信用卡业务的营销策略,首先简要介绍了盛京银行的基本情况,然后对盛京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同时运用PEST宏观环境分析模型对盛京银行所面临的宏观环境进行了分析;基于波特五力分析模型对盛京银行信用卡业务的产业环境进行了分析;从宣传推广能力、信用卡产品种类与功能、组织架构和人力资源现状、财务资源现状对盛京银行的内部环境进行了分析。并在SWOT分析和STP分析的基础上,依托4PS营销组合策略,为盛京银行信用卡在辽宁市场的宣传和推广量身打造了一套实施方案。为了能够保证制定出的营销方案得到有效的实施,分别在人力资源、信息化和风险控制三个方面制定了相应的保障措施。
张文军[4](2020)在《金融IC卡多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金融IC卡的普及,金融IC卡在社保、交通、医疗、旅游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金融IC卡多应用推广还存在行业应用共享度不高、缺乏跨行业技术平台支撑应用共享等缺点,“一事一卡”现象仍然存在,“一卡多用、一卡通用”的局面还未形成,既带来资源的浪费,也不方便群众携带使用。同时,随着移动支付的蓬勃发展,二维码、手机APP等无卡支付方式安全性不够高的隐患也逐步凸显。因此,进一步推进金融IC卡一卡多用,推动行业应用开放共享、互联互通,推广具有安全芯片、支持硬件数字证书、采用国密算法的移动智能终端,为群众提供更安全、更便捷的金融服务和民生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落实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移动电子商务金融科技服务创新试点相关要求、四川省政府金融IC卡一卡多应用相关规划为背景,通过对金融IC卡多应用关键技术的研究,研制形成了相关应用技术标准,设计建设了一个“业务安全、应用共享、设备共用、一卡通用、成本分摊、系统互联”的省级金融IC卡和移动金融跨行业互联互通平台,研发了一批基于金融IC卡、移动智能终端的创新金融应用和行业应用,打造了“安全可信、联网通用”的移动金融基础设施,并为未来数字货币落地应用奠定基础。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包括:1.针对缺乏全省统一的行业应用技术规划,各行业、各市州、各商业银行各自独立地在金融IC卡上加载行业应用,带来卡片文件结构、行业应用密钥、POS终端不兼容、不利于行业应用联网通用等问题,在深入研究金融IC卡、金融移动支付行业标准基础上进行创新扩展、细化,统筹规划设计了四川省行业应用卡片规范、行业应用密钥体系、公交行业POS终端规范,解决了行业应用标准统一、行业应用信息在卡片内安全存储、在机构间和终端与后台间安全可靠传输等问题,为行业应用开放共享、互联互通奠定了技术基础。2.深入研究IC卡多应用管理技术和可信服务管理技术,解决了普通金融IC卡、移动金融IC卡上行业应用的加载和管理、行业应用的接入和共享、行业自定密钥的交换、接入国家移动金融公共服务平台等问题,研发设计了符合中国金融移动支付标准的架构开放、互联互通、安全可信的省级金融IC卡和移动金融服务平台。平台接入了国家移动金融公共服务平台,并将研发的全国通用应用和本地特色应用共享到国家平台供全国使用;平台将各个单位不同架构、模式的平台、应用互联,支持多种创新金融应用、行业应用和业务模式。该平台是国内首个建成的省级金融IC卡和移动金融互联互通平台,通过了国家专业机构的检测认证,并投入实际运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3.针对中小规模城市和县级城市公交行业缺少金融IC卡行业应用管理系统,现有金融POS终端规范缺少黑名单和优惠促销活动支持等问题,研究了金融终端安全交互技术,研发设计、建设了全省统一的金融IC卡公共交通行业平台,支持普通卡、老年卡、学生卡等多种支付模式和灵活多样的优惠模式,支持各城市、各运营公司等多种规模机构的接入和管理,为金融IC卡在公交领域快速推广奠定了基础。4.研究了金融IC卡扩展应用技术和可信服务管理技术,结合自研的行业应用卡片规范和密钥管理规范,解决了金融IC卡行业信息安全存储、传递和在地铁刷卡速度问题,国内首个实现普通金融IC卡、移动金融IC卡(手机SD卡)在地铁应用,解决了驾驶员、行驶证信息安全存储和传输问题,国内首创面向所有银行开放的基于普通金融IC卡的交通违法处理应用。
田少婷[5](2020)在《C银行鄂尔多斯分行收单业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金融科技遍布于我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不断兴起,改变了人们固有的结算模式,越来越多的支付方式逐渐被大众所接受,多种多样的支付方式已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时对商业银行收单业务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商业银行收单业务停滞不前,随着法定数字货币的即将发行,商业银行的收单业务或将有新的机遇。为了能在前景广阔的收单业务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商业银行必须要以一个客观的态度去重新审视自身以及外部环境,转变传统经营理念,化被动为主动,优化自身业务流程,完善自身缺陷,以一个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当今市场所带来的冲击与挑战。本文将以C银行鄂尔多斯分行为例,研究商业银行在收单业务中的营销策略。首先介绍了收单业务和第三方支付业务的相关理论知识,通过宏观环境分析、产业竞争环境分析、微观环境分析,梳理了影响收单业务的相关要素。其次通过问卷调查以及内部数据等方式对C银行鄂尔多斯分行收单业务进行了相关剖析,详细讲解了C银行收单业务的现状与不足之处。再次本文通过STP理论对收单市场进行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以及目标市场定位做了研究,运用STP分析法,采用7Ps营销框架理论,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人员、过程、有形展示等七个方面对C银行鄂尔多斯分行进行营销策略的制定,从客户满意度角度对C银行提出营销策略制定要求,最后再对C银行营销策略的实施提出保障措施,以期该行收单业务实现业绩提升。
李海南[6](2019)在《基于顾客让渡价值的HS银行信用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信用卡作为一种便利的支付和信贷工具,已融入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信用卡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1950年春,美国商人弗兰克·麦克唐纳与友人在纽约创立“大莱俱乐部”(Diners Club),即大莱信用卡公司的前身。大莱俱乐部为会员们提供一种能够证明身份和支付能力的卡片,会员凭卡片到指定27间餐厅就可以记账消费,不必付现金,这就是最早的信用卡。这种无须银行办理的信用卡的性质属于商业信用卡。近年来,信用卡业务日益成为各家商业银行价值创造的重要源头之一,各家银行纷纷投入大量人财物力抢夺市场份额,商业银行信用卡产品和服务日益多样化,信用卡市场进入深耕细作阶段,市场竞争激烈。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化,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要素将由投资主导转向消费主导,信用卡作为重要的消费金融产品,未来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迅速崛起,与信用卡的融合愈加紧密,给银行信用卡业务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此背景下,研究商业银行信用卡营销策略的改进建议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市场营销作为品牌形象宣传、市场获客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策略设计值得思考。HS银行过去一直以对公业务作为立行之基,在当前经济新常态的大环境下,推动零售业务转型迫在眉睫。而大力发展信用卡业务作为一种有效手段,可以重塑品牌形象、扩大利润基础、增强盈利能力、提升整体竞争力,另外还可以促进HS银行经营模式和资产负债机构的优化,提高市场风险抵抗能力。目前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发展的日趋成熟,互联网金融影响力与日俱增,银行利润难以保持快速增长势头,纷纷向零售银行转型,以牟取较高利润率。在这样的经济和技术大环境下,HS银行应深思怎样才能凭借自身经营和业务特点,扬长避短,在本区域内的信用卡业务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取优势,成为地区内信用卡业务发展的佼佼者。本文以区域性城商行HS银行为例,以信用卡营销研究为主题,以顾客让渡价值为理论框架,深入分析了 HS银行信用卡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HS银行信用卡业务在产品、定价、人员服务、品牌形象和流程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提出HS银行信用卡营销策略改进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一是以区域性城市商业银行结合顾客让渡价值为理论这一新的视角来研究信用卡业务营销策略,以HS银行信用卡业务营销现状为样本,分析其信用卡业务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且针对性的给出营销策略建议,为HS银行信用卡业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策略支撑。二是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以HS银行信用卡业务营销为研究对象,立足现状,通过采集、分析、运用其数据信息,较为全面地分析了该银行信用卡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了相关对策。这些策略建议既有利于HS银行的信用卡营销工作改进,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其他城市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营销提供借鉴意义。
孙恺[7](2019)在《工商银行QD分行信用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外资银行的进入,互联网金融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迅速兴起,中国信用卡业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工商银行QD分行信用卡以牡丹卡作为品牌产品,经过不断的努力在市场上赢得了广泛好评。但由于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加之产品同质化严重,QD分行的业务创新不足,营销策略的诸多不足,影响了QD分行信用卡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工商银行QD分行在信用卡业务的营销中,需要适应环境的变化,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客户需求积极调整营销策略,促进信用卡业务的进一步发展。论文首先对研究的有关概念及理论进行了阐述;其次,通过对QD分行的内部营销环境和外部营销环境的分析,明确QD分行面临的环境机会与威胁,以及企业自身的优势与劣势;随后,对QD分行信用卡产品目前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促销策略、渠道策略、人员策略、有形展示策略和服务过程进行了分析,指出QD分行营销策略中存在的问题,如功能创新不够,分期业务发展缓慢,促销活动宣传不到位,办卡手续复杂,人员对优质客户的营销能力欠佳等问题;论文最后根据QD分行信用卡产品的目标市场,提出适合QD分行信用卡营销策略的改进建议。论文的研究成果,一方面希望对工商银行QD分行信用卡产品的营销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另一方面也希望为同行业其他银行信用卡产品的营销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程栋[8](2020)在《面向金融业监控与审核场景的深度学习技术》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银行卡作为重要的支付手段和资金载体在金融行业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2],同时对银行卡涉及的相关业务也是银行等金融行业中审核和监控的重点部分。作为银行卡业务的主要参与方,持卡人、发卡行和刷卡商户均处于中国银联的监控和审核体系之中。对于银行与银联之间,发卡行在确定发行银行卡之前需要将银行卡设计发送给银联部门审核。而对于商户,所有的银行交易记录也会保存在银联的数据中心,作为实时监控以及判断商户是否有违规行为的依据。本文根据银联对银行卡的发卡行为与商户刷卡交易的审核和监控这两个业务背景,结合当前普遍使用人工审核进行估计判断效率较低的现实提出了两个自动化的机器学习审核框架。对于银行卡审核场景,我们提出了一个面向银行卡审核的自动化机器学习框架,其中的主要部分包括银行卡审核数据的获取模块、基于深度学习的元素测定模块、基于机器视觉算法的尺寸审核模块以及整体的审核归纳模块四个部分。特别的,我们将卡面信息审核问题转化深度学习检测的目标定位问题和传统机器视觉的形状判定问题。分别应用深度学习方法和机器视觉判定方法进行检测,提升了检测的准确率和最终的审核输出细节,达到了在一定条件下代替人工审核的效果。同时为了应对模型训练的效率问题,我们将自动化框架的训练转化为一个超参数黑盒优化问题,使用自动化机器学习的方法使得模型快速找到当前训练的最优点。对于交易监控审核场景我们提出了一将交易违规商户检测转化成一个基于图卷积模型的机器学习问题的框架。其中,我们创新地将商户关系通过图结构数据形式进行表征,利用图卷积网络对于商户节点特征的隐含关系进行提取,最后对商户是否违规进行判定,达到了高于已有模型的效果。
陈励耘[9](2019)在《银联商务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下,传统线下收单市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银联商务作为行业领先的收单机构,需要认清行业发展的趋势,制定与自身优势相适应的竞争战略。本文试图找到最适合银联商务未来发展的竞争战略和市场定位,并探索为实现竞争战略在银联商务价值链上的优化。本文将主要采用战略分析的一些经典理论进行相关的研究。通过PEST模型分析现阶段支付行业的宏观环境,利用五力模型分析收单行业的市场竞争结构。利用资源、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来分析银联商务目前的内部条件,使用SWOT分析来确定未来的竞争战略和市场定位。利用战略布局图和价值曲线来进一步确立细分市场竞争的焦点,并用价值链理论来优化实施差异化战略的内外部协同,并给出战略实施的一些建议。通过对银联商务竞争战略的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现阶段应抛弃对商户无差别的市场拓展和商户服务,确定差异化的竞争战略,聚焦大型连锁类商户及中小品牌类商户的市场定位,不断打造综合支付服务的核心竞争力;第二,紧跟科技发展和产业趋势,加强市场需求向产品开发的传导,产品设计要在战略层面进行协调;第三,加快一线干部员工知识能力的更新换代,优胜劣汰,使高质量、多样化、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可以迅速、高效地传递给目标客户;第四,在实现差异化竞争战略的同时,也要利用优化内部流程,利用信息技术降低商户服务的人工成本,同时加强与渠道的合作,以尽可能低的成本提供差异化服务。本文一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目的,以及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第二章将本文用到的主要的战略理论做了介绍。第三章对宏观环境、行业结构深入分析,并对市场进行细分,找到三个典型的细分市场和五大类战略群体。第四章梳理了银联商务所拥有的资源、能力及核心竞争力,并确定了银联商务选择的差异化战略和聚焦的细分市场。第五章分析了三个细分市场的价值曲线,讨论了银联商务如何将差异化的战略在价值链层面进行落地。第六章给出了本文的研究结论,并展望未来银联商务的发展,总结了本义的不足。
孔令剑[10](2019)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银联商务支付业务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第三方支付业务开始崛起,不断的给银行等金融机构带来冲击与震撼。第三方支付业务的开展便捷了人们的消费生活,也方便了各类支付产品的出现,在第三方支付业务的浪潮中,也存在很多竞争压力,同质化产品严重,各类互联网金融机构竞争激烈,为此,在快速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下,第三方支付业务如何进一步开展业务、增强自身综合竞争实力非常重要。基于此,本文以银联商务支付产业发展战略为研究对象,借助战略管理理论、行业生命周期理论以及战略分析相关理论,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环境分析、五力模型、SWOT分析方法探讨银联商务支付业务的发展战略问题。研究发现:银联商务支付业务主要存在新商户贡献率低、产品发展结合不合理、盈利能力逐年下降、受体制影响大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支付业务功能不全、核心业务缺乏竞争力、市场敏感度差、银联商务的绩效管理不健全等。最后本文在银联商务环境分析、主要竞争对手分析、SWOT分析之后,从支付产品多元化、支付业务创新金融、系统智能化等方面提出银联商务支付业务发展战略设计。
二、“银联”提升持卡空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银联”提升持卡空间(论文提纲范文)
(1)第三方支付对城市商业银行借记卡业务的影响研究 ——以D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第三方支付的相关研究 |
1.2.2 借记卡业务的相关研究 |
1.2.3 第三方支付对借记卡业务影响的相关研究 |
1.2.4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与不足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 |
2.1.1 第三方支付 |
2.1.2 借记卡业务 |
2.2 相关理论 |
2.2.1 金融中介理论 |
2.2.2 金融脱媒理论 |
2.2.3 长尾理论 |
2.2.4 双边市场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第三方支付及借记卡业务发展现状 |
3.1 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现状 |
3.1.1 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历程 |
3.1.2 第三方支付的发展趋势 |
3.2 借记卡业务的发展现状 |
3.2.1 借记卡业务的发展现状 |
3.2.2 D银行借记卡业务的发展现状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第三方支付对城市商业银行借记卡业务的影响分析 |
4.1 第三方支付对城市商业银行借记卡发卡业务的影响 |
4.1.1 第三方支付对城市商业银行借记卡发卡量的影响 |
4.1.2 第三方支付对城市商业银行借记卡发卡业务交易规模的影响 |
4.1.3 第三方支付对城市商业银行借记卡发卡业务收入的影响 |
4.2 第三方支付对城市商业银行借记卡收单业务的影响 |
4.2.1 第三方支付对城市商业银行受理终端布放数量的影响 |
4.2.2 第三方支付对城市商业银行借记卡收单业务交易规模的影响 |
4.2.3 第三方支付对城市商业银行借记卡收单业务收入的影响 |
4.3 第三方支付对D银行借记卡业务影响的实证分析 |
4.3.1 样本选取 |
4.3.2 变量选取 |
4.3.3 模型构建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城市商业银行提升借记卡业务的对策建议 |
5.1 强化借记卡收费管理 |
5.2 充分发挥线下优势加强客户维护工作 |
5.3 加强手机银行等线上渠道建设 |
5.4 加强与第三方支付企业及中国银联的合作 |
5.5 加强借记卡业务风险防控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C银行扬州分行信用卡业务营销策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信用卡业务 |
2.1.2 第三方支付 |
2.1.3 网络小额消费贷款业务 |
2.2 理论基础 |
2.2.1 “4P”营销理论 |
2.2.2 波特五力模型 |
第3章 C银行扬州分行信用卡业务营销现状 |
3.1 C银行扬州分行概况 |
3.1.1 C银行扬州分行信用卡部简介 |
3.1.2 主要营销目标完成情况 |
3.2 C银行扬州分行信用卡业务宏观环境分析 |
3.2.1 政策环境分析 |
3.2.2 经济环境分析 |
3.2.3 社会环境分析 |
3.2.4 技术环境分析 |
3.3 C银行扬州分行信用卡业务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
3.3.1 现有竞争者分析 |
3.3.2 潜在进入者分析 |
3.3.3 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
3.3.4 购买者议价能力分析 |
3.3.5 替代品分析 |
3.4 信用卡业务现有营销策略 |
3.4.1 信用卡业务产品策略 |
3.4.2 信用卡业务价格策略 |
3.4.3 信用卡业务渠道策略 |
3.4.4 信用卡业务促销策略 |
第4章 信用卡业务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4.1 信用卡业务存在的问题 |
4.1.1 信用卡产品同质化 |
4.1.2 定价模式较为单一 |
4.1.3 渠道利用不充分 |
4.1.4 促销效果有待提升 |
4.2 信用卡营销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产品方面 |
4.2.2 价格方面 |
4.2.3 渠道方面 |
4.2.4 促销方面 |
第5章 C银行扬州分行信用卡业务营销策略优化 |
5.1 C银行信用卡业务营销策略的优化方案 |
5.1.1 调整产品策略 |
5.1.2 研究差异化定价方案 |
5.1.3 开展用卡促销 |
5.1.4 完善渠道建设 |
5.2 信用卡业务营销优化策略的实施保障 |
5.2.1 强化协同营销能力 |
5.2.2 细化日常工作管理 |
5.2.3 健全管理梯队建设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3)盛京银行信用卡业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 |
1.2.1 文献研究法 |
1.2.2 访谈研究法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市场营销概论 |
2.1.1 市场营销概念 |
2.1.2 4Ps营销组合策略 |
2.1.3 目标市场定位理论 |
2.2 环境分析工具 |
2.2.1 PEST宏观分析模型 |
2.2.2 波特五力模型 |
2.2.3 SWOT分析模型 |
第3章 盛京银行信用卡业务营销环境分析 |
3.1 盛京银行及其信用卡业务简介 |
3.1.1 盛京银行简介 |
3.1.2 盛京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现状 |
3.2 宏观环境分析 |
3.2.1 政治环境 |
3.2.2 经济环境 |
3.2.3 社会环境 |
3.2.4 技术环境 |
3.3 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
3.3.1 新进入者威胁 |
3.3.2 同行业竞争者之间的竞争程度 |
3.3.3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3.3.4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
3.3.5 替代品威胁 |
3.4 内部环境分析 |
3.4.1 宣传推广能力分析 |
3.4.2 组织架构和人力资源分析 |
3.4.3 财务资源分析 |
第4章 盛京银行信用卡业务营销策略制定 |
4.1 盛京银行信用卡业务的SWOT分析 |
4.1.1 优势分析 |
4.1.2 劣势分析 |
4.1.3 机会分析 |
4.1.4 威胁分析 |
4.2 盛京银行信用卡业务的STP分析 |
4.2.1 市场细分 |
4.2.2 目标市场选择 |
4.2.3 市场定位 |
4.3 盛京银行信用卡业务的营销组合策略 |
4.3.1 产品策略 |
4.3.2 渠道策略 |
4.3.3 价格策略 |
4.3.4 促销策略 |
第5章 盛京银行信用卡业务营销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5.1 人力资源保障 |
5.1.1 制定差异性的营销人员绩效考核体系 |
5.1.2 提高营销人员的素质水平 |
5.2 信息化保障 |
5.2.1 进一步推动信用卡业务的电子化 |
5.2.2 加强信用卡管理系统技术建设 |
5.3 风险控制保障 |
5.3.1 严格执行信用卡业务风险防控流程 |
5.3.2 利用大数据信息防控风险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关于信用卡消费情况的调查问卷 |
(4)金融IC卡多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现状与不足之处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关键技术研究 |
2.1 引言 |
2.2 GlobalPlatform规范 |
2.3 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 |
2.3.1 金融IC卡规范体系结构 |
2.3.2 与国外标准的关系 |
2.3.3 多应用要点分析 |
2.4 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标准 |
2.4.1 移动支付标准体系结构 |
2.4.2 与国内外标准的关系 |
2.4.3 多应用要点分析 |
2.5 TSM技术 |
2.5.1 TSM作用 |
2.5.2 TSM分类 |
2.5.3 应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金融IC卡行业应用卡片规范 |
3.1 引言 |
3.2 四川省金融IC卡行业应用卡片结构规范设计 |
3.2.1 公共交通应用 |
3.2.2 公用事业应用 |
3.3 加载居民健康应用的金融IC卡卡片结构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行业应用密钥体系和POS终端对接规范 |
4.1 引言 |
4.2 行业应用密钥体系设计 |
4.2.1 行业应用开通密钥 |
4.2.2 行业应用管理密钥 |
4.3 POS终端对接规范设计 |
4.3.1 黑名单下载 |
4.3.2 平台参数管理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省级金融IC卡平台设计与实现 |
5.1 引言 |
5.2 平台建设需求 |
5.3 平台规划设计 |
5.3.1 系统总体架构 |
5.3.2 系统功能 |
5.4 金融IC卡多应用业务流程 |
5.4.1 管理类业务流程 |
5.4.2 行业注册 |
5.4.3 客户端应用下载 |
5.4.4 密钥交换申请 |
5.4.5 IC卡应用服务 |
5.5 移动金融SPTSM |
5.5.1 系统功能架构 |
5.5.2 应用管理 |
5.5.3 应用生命周期管理 |
5.5.4 应用提供商管理 |
5.5.5 客户端插件设计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典型行业应用的设计与实现 |
6.1 引言 |
6.2 地铁应用 |
6.2.1 技术体系 |
6.2.2 业务流程 |
6.3 公共交通行业子平台 |
6.4 交警罚缴应用子平台 |
6.5 基于SE的手机银行 |
6.6 小结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后续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5)C银行鄂尔多斯分行收单业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综述 |
2.1 收单业务的概念 |
2.1.1 收单业务的定义 |
2.1.2 收单业务的分类 |
2.1.3 收单业务的参与方 |
2.1.4 收单业务的流程 |
2.1.5 收单业务对商业银行的意义 |
2.2 法定数字货币 |
2.2.1 数字货币定义 |
2.2.2 数字货币与微信、支付宝的区别 |
2.2.3 法定数字货币对商业银行以及第三方支付产生的影响 |
2.3 相关理论综述 |
2.3.1 STP理论 |
2.3.2 服务营销策略理论 |
2.3.3 客户满意度理论 |
2.3.4 客户生命周期理论 |
2.3.5 7Ps营销理论 |
2.4 分析方法 |
2.4.1 SWOT分析方法 |
2.4.2 PEST分析方法 |
2.4.3 CLV模型分析方法 |
第三章 C银行鄂尔多斯分行收单业务营销环境分析 |
3.1 C银行鄂尔多斯分行基本情况介绍 |
3.1.1 C银行鄂尔多斯分行收单产品简介 |
3.1.2 C银行鄂尔多斯分行收单业务微观环境分析 |
3.2 C银行鄂尔多斯分行收单业务宏观环境分析 |
3.2.1 政策环境分析 |
3.2.2 经济环境分析 |
3.2.3 社会环境分析 |
3.2.4 技术环境分析 |
3.2.5 宏观政策环境分析小结 |
3.3 C银行鄂尔多斯分行收单业务产业竞争环境分析 |
3.3.1 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收单业务竞争环境分析 |
3.3.2 鄂尔多斯地区同业竞争环境分析 |
3.3.3 产业竞争环境分析小结 |
3.4 C银行鄂尔多斯分行收单业务的目标市场与定位分析 |
3.4.1 市场细分 |
3.4.2 目标市场选择 |
3.4.3 目标市场定位 |
第四章 C银行鄂尔多斯分行收单业务营销现状分析 |
4.1 C银行鄂尔多斯分收单业务的SWOT分析 |
4.1.1 SO战略(优势-机会) |
4.1.2 ST战略(优势-威胁) |
4.1.3 WO战略(劣势-机会) |
4.1.4 WT战略(劣势-威胁) |
4.2 C银行鄂尔多斯分行收单业务的现行营销组合策略 |
4.2.1 C银行鄂尔多斯分行收单业务组织架构与流程现状 |
4.2.2 C银行鄂尔多斯分行收单业务不同产品营销现状 |
4.3 C银行鄂尔多斯分收单业务现行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 |
4.3.1 目标市场不明确 |
4.3.2 价格反应灵敏度低 |
4.3.3 产品创新不足 |
4.3.4 渠道分销不畅 |
4.3.5 促销手段落后 |
4.3.6 专业人员紧缺 |
4.3.7 服务质量不完善 |
4.4 C银行鄂尔多斯分收单业务现行营销策略存在问题的原因 |
4.4.1 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 |
4.4.2 内部流程和服务过程 |
4.4.3 品牌效应 |
第五章 C银行鄂尔多斯分行收单营销策略改进建议及实施保障 |
5.1 C银行鄂尔多斯分行收单业务营销策略的改进建议 |
5.1.1 产品策略 |
5.1.2 价格策略 |
5.1.3 渠道策略 |
5.1.4 促销策略 |
5.1.5 人员策略 |
5.1.6 过程策略 |
5.1.7 有形展示策略 |
5.2 C银行鄂尔多斯分行收单业务提升客户满意度改进建议 |
5.2.1 细分目标市场,区别营销 |
5.2.2 加强优质商户合作力度,增加商户认可度 |
5.2.3 整合自身收单产品,优胜劣汰 |
5.2.4 健全服务机制,完善考核 |
5.2.5 重新测算业务综合效益,有效促销 |
5.3 C银行鄂尔多斯分行收单业务营销策略改进建议的实施保障 |
5.3.1 选择目标市场,明确市场定位 |
5.3.2 强化业务创新,加强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合作 |
5.3.3 完善收单业务服务体制,持续发展“存、贷、花”一体化经营策略 |
5.3.4 大力发展金融科技,为法定数字货币发行提供科技支撑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基于顾客让渡价值的HS银行信用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三、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思路 |
四、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顾客让渡价值理论与相关文献综述 |
一、顾客让渡价值相关理论 |
二、文献综述 |
三、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顾客让渡价值的HS银行信用卡营销现状分析 |
一、HS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概况 |
二、顾客让渡价值理论框架下的HS银行信用卡营销现状分析 |
第四章 顾客让渡价值框架下HS银行信用卡营销问题分析 |
一、产品问题 |
二、人员服务问题 |
三、品牌形象问题 |
四、产品定价问题 |
五、流程时间问题 |
第五章 基于顾客让渡价值的HS银行信用卡营销策略改进建议 |
一、产品策略 |
二、人员服务策略 |
三、品牌形象策略 |
四、价格策略 |
五、流程优化策略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工商银行QD分行信用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的内容与框架 |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
2 理论概述 |
2.1 营销与服务营销的概念 |
2.1.1 营销的概念 |
2.1.2 服务营销的概念 |
2.2 目标市场营销战略 |
2.2.1 目标市场营销 |
2.2.2 市场细分 |
2.2.3 目标市场选择 |
2.2.4 市场定位 |
2.3 市场营销环境 |
2.3.1 营销环境的概念 |
2.3.2 营销环境的分类 |
2.4 营销组合策略 |
2.4.1 营销组合策略概念 |
2.4.2 4p理论 |
2.4.3 服务7p理论 |
3 工商银行QD分行营销环境分析 |
3.1 工商银行QD分行及其信用卡产品简介 |
3.1.1 QD分行简介 |
3.1.2 QD分行信用卡产品简介 |
3.2 工商银行QD分行外部营销环境分析 |
3.2.1 宏观营销环境分析 |
3.2.2 微观营销环境分析 |
3.2.3 外部环境中的机会与威胁分析 |
3.3 工商银行QD分行内部营销环境分析 |
3.3.1 工商银行QD分行内部营销环境分析 |
3.3.2 QD分行内部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
4 工商银行QD分行信用卡产品营销现状分析 |
4.1 工商银行QD分行信用卡产品目前的目标市场营销战略分析 |
4.1.1 信用卡产品的市场细分 |
4.1.2 信用卡产品的目标市场 |
4.1.3 信用卡产品的市场定位 |
4.2 工商银行QD分行信用卡产品营销组合策略分析 |
4.2.1 产品策略分析 |
4.2.2 价格策略分析 |
4.2.3 促销策略分析 |
4.2.4 渠道策略分析 |
4.2.5 人员策略分析 |
4.2.6 有形展示策略分析 |
4.2.7 服务过程分析 |
5 工商银行QD分行信用卡产品的市场调查 |
5.1 调查的目的与内容 |
5.2 调查问卷的设计 |
5.3 调查对象与调查过程 |
5.4 数据分析 |
5.4.1 人口特征状况分析 |
5.4.2 信用卡持有状况分析 |
5.4.3 信用卡满意度分析 |
5.4.4 信用卡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
5.5 调查结果 |
6 工商银行QD分行信用卡产品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 |
6.1 产品策略存在的问题 |
6.1.1 信用卡同质性比较严重 |
6.1.2 功能创新不够 |
6.1.3 分期业务发展缓慢 |
6.2 价格策略存在的问题 |
6.2.1 自主定价空间有限 |
6.2.2 信用卡服务费无差异 |
6.3 促销策略存在的问题 |
6.3.1 促销策略缺乏针对性和差异化 |
6.3.2 宣传不到位 |
6.3.3 促销手段不科学 |
6.4 渠道策略存在的问题 |
6.4.1 网上办卡虚假材料较多 |
6.4.2 渠道建设科技支撑应该升级 |
6.5 人员策略存在的问题 |
6.5.1 客户服务跟不上营销发展 |
6.5.2 人员对优质客户的营销能力欠佳 |
6.6 有形展示策略存在的问题 |
6.6.1 网点功能配置不合理 |
6.6.2 信用卡宣传和展示不充分 |
6.7 服务过程策略存在的问题 |
7 工商银行QD分行信用卡产品营销策略改进建议 |
7.1 产品策略 |
7.1.1 创新特色产品 |
7.1.2 研发区域性联名卡 |
7.1.3 丰富信用卡产品增值服务 |
7.2 价格策略 |
7.2.1 实行有条件免费定价 |
7.2.2 制定客户细分市场定价 |
7.2.3 针对客户转换成本制定相应的收费策略 |
7.3 渠道策略 |
7.3.1 完善网络营销平台 |
7.3.2 开发银联海外网络和结算能力 |
7.3.3 挖掘网点营销潜能 |
7.4 促销策略 |
7.4.1 利用数据库进行针对性促销 |
7.4.2 运用公共关系促销 |
7.4.3 加强广告宣传和品牌推广 |
7.5 人员策略 |
7.5.1 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人才 |
7.5.2 完善人员激励机制 |
7.6 有形展示策略 |
7.6.1 升级改造智能化设备增强客户体验 |
7.6.2 优化网点环境布置提升客户满意度 |
7.7 服务过程 |
7.7.1 简化办卡流程和手续 |
7.7.2 设立专业化服务团队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信用卡调查问卷 |
(8)面向金融业监控与审核场景的深度学习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内容及现状 |
1.3 章节安排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背景技术 |
2.1 多层感知机 |
2.2 卷积神经网络 |
2.3 图卷积网络 |
2.4 目标检测主要算法简介 |
2.4.1 RCNN系列算法 |
2.4.2 YOLO算法 |
2.4.3 SSD算法 |
2.5 主动学习 |
2.6 自动化机器学习简介 |
2.6.1 网格搜索(Grid Search) |
2.6.2 随机搜索(Random Search) |
2.6.3 贝叶斯优化(Bayesian Optimization)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深度学习的交易监控 |
3.1 研究背景 |
3.2 交易监控框架 |
3.3 数据提取 |
3.4 商户特征选择 |
3.5 图数据构建 |
3.6 基于图卷积的商户判定 |
3.7 商户检测的标准模式验证 |
3.7.1 包含时序型与数值型的行业标准模式设计 |
3.7.2 商户标准模式形成流程 |
3.7.3 标准模式的单个商户度量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深度学习的卡面审核 |
4.1 针对发卡审核的框架流程 |
4.2 基于深度学习的卡面元素检测 |
4.3 基于图像视觉的卡面度量测定 |
4.4 结果应用反馈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实验与结果分析 |
5.1 数据集 |
5.1.1 银行卡交易中的商户监控数据 |
5.1.2 银行卡卡面自动审核数据 |
5.2 实验及结果分析 |
5.2.1 银行卡交易中的商户监控 |
5.2.2 银行卡卡面自动审核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 |
(9)银联商务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
第二节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方法综述 |
第一节 竞争战略的相关理论 |
一、波特五力模型 |
二、基本竞争战略 |
三、价值链与竞争优势 |
四、行业细分与竞争优势 |
第二节 蓝海战略与战略布局图 |
一、蓝海战略 |
二、战略布局图与价值曲线 |
第三节 资源、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
一、资源 |
二、能力 |
三、核心竞争力 |
第四节 传统银行卡业务 |
一、银行卡发卡业务 |
二、银行卡收单业务 |
三、银行卡转接清算 |
四、银行卡收单的“四方模式” |
第三章 银联商务竞争环境分析 |
第一节 宏观环境分析 |
一、政策环境 |
二、经济环境 |
三、社会环境 |
四、技术环境 |
第二节 收单行业分析 |
一、进入门槛 |
二、行业内现有企业竞争的激烈程度 |
三、来自替代品的压力 |
四、买方的议价能力 |
五、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第三节 行业内的竞争格局 |
一、支付行业的主要战略群体 |
二、线下收单的主要细分市场 |
第四章 银联商务资源与能力分析 |
第一节 银联商务简介 |
一、“全民付”移动支付 |
二、“全民惠”营销联盟 |
三、对研发的投入 |
四、自营团队比重 |
五、备付金上缴对盈利的影响 |
第二节 银联商务的核心竞争力 |
一、资源 |
二、能力 |
三、核心竞争力 |
第三节 银联商务的SWOT分析 |
一、优势 |
二、劣势 |
三、机会 |
四、威胁 |
五、SWOT分析 |
第五章 银联商务的差异化战略 |
第一节 市场定位 |
一、细分市场的需求分析 |
二、战略布局 |
第二节 价值链分析 |
一、客户价值 |
二、供应商价值 |
三、银联商务的价值链 |
四、客户价值的传递 |
五、组织架构设计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展望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银联商务支付业务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1.2.1 研究对象 |
1.2.2 研究方法 |
1.3 基本思路与框架结构 |
1.3.1 基本思路 |
1.3.2 框架结构 |
1.4 本文的贡献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互联网金融 |
2.1.2 第三方支付 |
2.2 理论基础 |
2.2.1 战略管理理论 |
2.2.2 行业生命周期理论 |
2.2.3 战略分析相关理论 |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3.1 国外研究现状 |
2.3.2 国内相关研究 |
2.3.3 研究述评 |
第三章 互联网背景下银联商务支付业务现状、问题与成因 |
3.1 银联商务基本情况 |
3.1.1 基本概况 |
3.1.2 组织架构 |
3.1.3 人力资源情况 |
3.1.4 企业文化与品牌情况 |
3.2 银联商务支付业务现状分析 |
3.2.1 银行卡网上支付业务 |
3.2.2 企业账户网上支付 |
3.2.3 代收付 |
3.2.4 电话预授权支付 |
3.2.5 “银联通”基金业务 |
3.3 银联商务支付业务当前存在的问题 |
3.3.1 新商户的贡献率低 |
3.3.2 产品发展结构不合理 |
3.3.3 盈利能力逐年下降 |
3.3.4 受体制影响巨大 |
3.4 银联商务支付业务存在问题的成因 |
3.4.1 支付业务功能不全 |
3.4.2 公司的核心业务缺乏竞争力 |
3.4.3 产品创新的市场敏感度较差 |
3.4.4 公司的绩效管理仍有待加强 |
第四章 互联网背景下银联商务支付业务发展战略分析与选择 |
4.1 银联商务竞争环境分析 |
4.1.1 潜在进入者 |
4.1.2 供应方议价能力 |
4.1.3 买方议价能力 |
4.1.4 现有竞争者的威胁 |
4.1.5 替代品的威胁 |
4.2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
4.2.1 支付宝 |
4.2.2 财付通 |
4.2.3 快钱 |
4.3 银联商务支付业务SWOT分析 |
4.3.1 与主要竞争对手的对比分析 |
4.3.2 SWOT分析总结 |
4.4 银联商务支付业务发展战略选择 |
4.4.1 发展战略选择的依据 |
4.4.2 发展战略选择结果 |
4.5 银联商务支付业务发展战略设计 |
4.5.1 支付产品多元化 |
4.5.2 支付业务创新金融 |
4.5.3 系统智能化 |
第五章 银联商务支付产业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5.1 人力资源保障 |
5.1.1 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
5.1.2 健全内部激励体系 |
5.1.3 加强内部培训 |
5.1.4 优化绩效考核制度 |
5.2 组织架构保障 |
5.3 财务管理保障 |
5.3.1 建立财务全面预算控制制度 |
5.3.2 完善财务管理体系 |
5.3.3 实施各分公司经营业绩考核办法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银联”提升持卡空间(论文参考文献)
- [1]第三方支付对城市商业银行借记卡业务的影响研究 ——以D银行为例[D]. 王青.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2]C银行扬州分行信用卡业务营销策略优化研究[D]. 张国明. 扬州大学, 2021(09)
- [3]盛京银行信用卡业务营销策略研究[D]. 杨博为. 沈阳大学, 2021(06)
- [4]金融IC卡多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 张文军.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1)
- [5]C银行鄂尔多斯分行收单业务营销策略研究[D]. 田少婷.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6]基于顾客让渡价值的HS银行信用卡营销策略研究[D]. 李海南. 安徽大学, 2019(02)
- [7]工商银行QD分行信用卡营销策略研究[D]. 孙恺.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1)
- [8]面向金融业监控与审核场景的深度学习技术[D]. 程栋.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2)
- [9]银联商务竞争战略研究[D]. 陈励耘. 厦门大学, 2019(12)
- [10]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银联商务支付业务发展战略研究[D]. 孔令剑. 西北大学, 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