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初三复习阶段学生能力训练(论文文献综述)
陈家旺[1](2021)在《让初三数学复习课更有活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复习课是初中数学教学当中的重要环节。学生在经过三年的学习之后,需要在初三这个阶段对所学习过的知识进行重新整理,排查学习的盲点,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在初三阶段,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使初三复习课程更加有活力,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人的意见和想法,为学生设置灵活的复习方案,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满足学生的需求,做到"以生为本"。本文分析了初三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钟红,孙洪波,陶元[2](2021)在《“双减”背景下初三综合复习数学作业内容设计初探》文中研究说明基于目前教育部制定的"双减"政策趋势,中学生作业的重新设计和构建成为"双减"政策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之一。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外延和补充,在初三数学复习阶段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按照课上教学内容对课后作业进行合理设计,做到课内高效、课后高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尤其是在初三综合复习阶段,教师需要在不同时间段设计更具指导性与创新性的作业。本文通过对长春市170名专任教师的有效调查问卷进行综合分析,初步得出有关初三综合复习阶段数学作业内容、结构和时长设计的思考与综合建议。
汤奎[3](2021)在《初中生几何最值学习障碍调查及教学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几何课程在中学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几何最值问题,因灵活性高、综合性强,一直是初中几何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研究初中生几何最值学习障碍的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不仅有利于一线教师更好地理解几何最值、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促进初中生几何思维能力的发展。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对几何最值学习障碍的核心概念、类型等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明确研究问题、理清研究思路、搭建研究框架、选择研究方法,构建包含情感障碍和认知障碍的初中生几何最值学习障碍框架,并初步制定了情感态度问卷量表及几何最值内容测试卷,通过预测试对其进行修订后确立正式问卷和测试卷。其次,利用问卷及测试卷对成都市某中学391名初中生的几何最值学习障碍进行调查。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发现,初中生几何最值情感方面主要存在三种类型的障碍:动机障碍、信念障碍、策略障碍,障碍率分别为46.44%、57.60%、47.74%。动机障碍包括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具体表现在缺少学习兴趣,内部动机不足,外部动机过强;信念障碍包括知识信念、自我信念、过程信念,具体表现在自信心不足,学习被动;策略障碍包括元认知障碍、认知障碍,具体表现在缺少具体的学习策略,缺乏认知监控等。研究发现各情感障碍间的相关系数都在中等程度(0.327~0.638),即情感障碍间存在显着相关性。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发现,初中生在认知方面主要存在四种类型的障碍:记忆障碍、操作障碍、理解障碍和思维障碍,障碍率分别为80.32%、64.68%、90.36%、96.00%。记忆障碍包括表征障碍、编码障碍、存储障碍,具体表现为学生在记忆几何最值概念、性质、定理、基本模型时出现错误或遗漏;操作障碍包括作图障碍、表达障碍,具体表现为构造基本图形困难,辅助线的添加存在障碍,数学语言的转换能力弱等;理解障碍包括题意理解障碍、概念理解障碍、图形识别障碍、方法理解障碍,具体表现为不能理解问题题意,难以理解几何概念的本质属性,不能识别复杂图形中的几何最值基本模型,在理解和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上存在障碍等;思维障碍包括分析障碍、推理障碍、思维定势障碍,具体表现为逻辑思维不清晰,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弱,思维定势阻碍问题的解决等。本研究还从年级、性别、认知障碍间关系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不同性别、年级的初中生认知障碍类型无显着性差异,各认知障碍间存在显着相关性。最后,通过理论分析和测试,明确了初中生几何最值学习障碍的类型及其成因,建立了几何最值学习障碍框架。根据学习障碍成因分析,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并给出指导教学设计的具体建议:利用多种表征方式引导学生加强概念记忆;总结基本模型增强学生图形识别能力;重视教学过程,规范操作程序;借助几何直观理解问题本质;加强学生使用具体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策略的训练。
董丽玉[4](2021)在《中考视角下初三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文中指出对于初中数学总复习,是对学生初中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系统性、完善性以及深化所学知识的重点环节,也是关键环节,在这个阶段,要求初中数学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数学总复习工作,为有效提高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效果,本文首先分析当前初三数学复习现状,然后基于中考视觉,从多个角度分析初三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旨在通过以此文一方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另一方面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李伟南[5](2021)在《“数学课栈”微课在乡镇初三学生课后复习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微课”、“空中课堂”、“线上教学”等词汇为大众熟知,老师们纷纷做起了“主播”,这一系列的变化催生了“互联网+教育”的极速发展。2021年3月,教育部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意见》中指出:“统筹利用网络和电视渠道,促进资源共享,渠道互补,覆盖全体学生”,应用教学资源助力学生学习得到国家的支持。经调查发现,乡镇初三学生对数学课后复习已形成一定的认识但依旧不够,传统的复习方式很难帮助绝大多数学生进行高效地复习,对于学中生与学困生,无人指导、接受能力较弱使得疑难困惑无法得到及时解决。作为信息技术融于数学教学的产物——微课,具有短小精悍、针对性强等特点,是一种提效学生数学课后复习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以某乡镇初中两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经过问卷调查、教学实验、访谈等方式,探究“数学课栈”平台的微课在乡镇初三学生课后复习的应用效果,本文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理论研究方面,结合已有的文献成果和个人教学经验总结,探究数学微课在课后复习中的三大策略:(1)回归教材,课本与微课的深度融合,巩固基础知识;(2)构建体系,导图与微课的深度融合,发展核心素养;(3)小组合作,合作与微课的深度融合,促使达到“三会”。微课与小组合作的深度融合,通过回归教材、构建体系、小组合作等方式,探究数学微课在课后复习中的实际效果。实验研究方面,主要采用教学实验研究和调查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分为实验班与对照班,其中实验班的学生通过数学微课进行复习,对照班的学生通过传统复习方式进行复习,采用实验法、访谈法与问卷法,得到以下结论:(1)“数学课栈”平台的微课能有效提升大多数学生数学复习效果;(2)“数学课栈”平台的微课能提升大多数学生复习效率;(3)“数学课栈”平台的微课能激发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
王慧娟[6](2021)在《坝上地区初三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 ——以河北省张北县两所学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核心素养是教育界的热词,义务教育阶段虽没有明确提出核心素养,但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与高中阶段更好地对接,提出了“十个核心词”.运算能力作为三大基本能力之一,自1963年以来的教学大纲到现在最新的课程标准中均包含了这一核心词,可见数学运算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坝上地区关于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的研究资料丰富,而关于基础教育的内容少之又少,基于这些问题确定了该研究的主题,这对于丰富坝上地区的基础教育资料具有重要的价值.文献研究法确定了文章的研究主题和了解了数学运算研究现状、测评方式,建构了数学运算能力的三维度测评框架,包括内容维度、水平维度、结构维度.然后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教师和学生分别测试,从两个主体了解坝上地区初三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现状.另外也对部分一线教师进行访谈,了解教师对数学运算能力的认知,分析影响学生运算能力的因素,最后提出培养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教学建议.本论文主要以河北省张北县两所学校的部分初三学生为研究对象,用Excel和SPSS等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得出如下结论:⑴坝上地区初三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处于水平一;⑵坝上地区初三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运算能力的要求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⑶在坝上地区,不同学校的初三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存在显着性差异,而不同性别的初三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差异不显着;⑷部分教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十个核心词”理解不到位,缺乏系统的学习;⑸学生的兴趣、认知结构、教辅资料、教师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解读等因素均影响学生数学运算能力.根据调研结果,从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两方面分析成因,并提出了以下几点教学建议:⑴融入区域文化,提高学生运算兴趣;⑵强化基础知识,掌握运算法则;⑶发展数学思维,探索运算思路;⑷精通算理算法,设计运算程式;⑸发挥榜样作用,培养运算习惯;⑹提升教师素养,优化教学目标.另外也参考课程标准等文件,给出了三个培养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教学案例.
袁绍建[7](2021)在《初三数学复习中习题训练有效性的提升思考》文中指出初三复习阶段不仅是初中学生进行系统性学习的最后阶段,同时也是学生考试前期进行总复习的冲刺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教师应该勇于承担起自身的教学重任,帮助学生提高个人的逻辑分析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其中,对于初三数学复习工作而言,建议教学人员应该紧抓习题训练工作,通过反复大量的习题训练,确保学生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与分析能力得以全面提高。基于此,本文重点针对如何提高习题训练的有效性及相关提升措施进行总结归纳,以供参考。
盛跃[8](2021)在《“学本式”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化学学科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随着地方课改工作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学校企图探寻一种能够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以及敢于展示自我的一种教学模式,期望能够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体验自学、合学、展学的动态学习过程,驱使学生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促进科学思维的形成。本研究选取贵州某中学为研究对象,以“学本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存在的问题为研究背景,采用了问卷、访谈等方法对“学本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状况展开调研,确定了从新授课的模式优化策略、习题课和复习课的“学本式”模式建构以及“学本式”评价体系建构这三方面对“学本式”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课堂的实践展开研究,并设计了“学本式”教学示例、“学本式”评价指标以及“学本式”测评量表。教学实践后,梳理得到三个结论。研究表明:(1)通过“学本式”模式的重构、使用后,证实了重构后的“学本式”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对学生自学和互学以及展学能力的促进作用都极其有利,为进一步完善M中学“学本式”课堂教学模式提供案例借鉴(2)在设计和实践“学本式”模式的其他课型研究中,证实了“学本式”模式的复习课教学效果较好,能够取代原有模式,为后期建构“学本式”模式其他课型提供参考。(3)通过“学本式”课堂评价体系的实践研究,证实了建构的“学本式”评价指标维度基本上能够客观的反映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本式”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学习状况和表现程度,对学生在自评中反思自我、互评中弥补自我、组评中认识自我、教师评价中纠正自我的能力的培养极为有效,同时,便于教师掌握班级学习状况,提升教学质量。
胡海云[9](2021)在《错题集在初三物理教学中利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初三年级学科多、学习任务重,很多学生都感觉到时间紧迫,而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上同学们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学习效率低下、考试时粗心失误等现象居高不下,做过的题再做还是会错,“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现象很常见,但主动学习的现象比较少,不喜欢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问题,没有自己的学习计划,很多同学在物理学习上无方法、无思路,“死”学习的现状比较严重等。针对以上这些现象,笔者在教学中引入错题集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在使用错题集的过程逐步解决以上的学习问题,为初三的紧张学习解压。本文以笔者所任教的江苏省淮安市某某中学初三学生为研究对象,在认真阅读与学习相关文献基础上,请教了很多同事,总结了已有文献研究成果和教学成果,同时以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艾宾浩斯遗忘理论、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海德的归因理论为本文的理论基础,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访谈法为辅,发放了五百多份的问卷,调查的内容除了关于对错题的态度、错题的利用方法外,同时还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进行了调查研究,以充分了解学生们的学习现状和错题利用的现状,并利用SPSS26.0软件对问卷进行分析,得出了学生们错题的认识态度,对物理的学习习惯和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有促进作用,同时也了解了目前初三学生所存在的学习习惯和答题规范等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应对问卷中发现的问题,本研究制订了四个应对策略:如何利用错题集指导学生纠正自己的学习方法;如何利用错题集去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如何利用错题集促进学生提高交流与表达能力;如何利用错题集促进学生形成规范答题等。随后,笔者在所任教的班级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实践研究,从学生的错题入手,引导学生重视错题,学会利用和管理错题,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制订切实有效的错题集利用方法,教会学生们编制错题集,并监督学生们对错题集利用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们在错题集利用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并进行改善。为了评价利用错题集对学生的学习的影响,笔者对学生不同阶段的行为习惯和学习能力进行跟踪记录,除全体学生外,笔者还对个别学生进行了个案访谈,以突出错题集在使用时的个体差异性。实践结果显示,学生们在利用错题集进行物理学习时,学生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都有了显着的提升,在当年的中考中很多同学都考出了不错的成绩,进入了理想的高中。
陆丽晓[10](2021)在《基于初中物理知识达标情况的分层复习教学设计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复习课是初三的重头戏,初中物理知识对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又由于初三升学压力大、时间紧迫导致复习任务繁重。为了追求教学效果,在复习中,教师往往采用统一的大班授课方式,无法照顾到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但是“一刀切”的复习方式,无法满足新课改提倡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致使学生的分化更加两极化,对一些学生而言,很难达到复习的效果。分层教学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提倡“因材施教”,强调各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最大化的发展,这也是近年来分层教学能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的主要原因。本研究通过查阅文献,明确了分层教学的操作程序;通过对南宁市三所不同类型中学的初三物理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当前复习课中常用的教学方式及教学中如何解决学生个体差异的问题;又通过对南宁市一所普通中学的初三学生发放问卷调查,问卷中包含物理复习课中学生“学”的情况(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心、积极性)、物理复习课教学情况(学生对物理复习教学的看法)、物理课堂环境(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课堂气氛)、复习课作业情况(学生对课后作业的看法)、学生对分层复习的接受程度这五个维度来反应出当前复习课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并结合课标、教材、近年来的中考、学情的分析,明确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在上述基础上,以学生较难掌握的浮力和压强两部分内容为例子进行相应的导学案设计,导学案以达标知识为主线,通过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隐形分层,再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及作业分层设计,并以一个普通班作为实验教学班,采用隐形分层的方式进行复习教学。经过教学实践,从学生的访谈及课堂教学的效果发现,分层复习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不同层次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基础薄弱的学生能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复习课中,基础比较扎实的学生能在解题中更好的总结方法和技巧。分层复习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复习课的教学效率也促进了物理教师的教学能力。
二、谈初三复习阶段学生能力训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初三复习阶段学生能力训练(论文提纲范文)
(1)让初三数学复习课更有活力(论文提纲范文)
一、初三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现状 |
二、初三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
(一)正确评估现状,制定合理目标 |
(二)把握复习节奏,及时调整计划 |
(三)开展专项突破,解决疑难杂症 |
(四)巧用网络资源,优化复习策略 |
三、总结 |
(2)“双减”背景下初三综合复习数学作业内容设计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
(二)问卷描述性分析 |
(三)问卷讨论与启示 |
1. 课后作业留什么——内容问题 |
2. 课后作业留多少——时间问题 |
3. 课后作业如何留——方式问题 |
(四)研究意义 |
二、初三综合复习数学作业内容设计 |
(一)初三综合复习数学作业内容设计原则 |
1. 基础性原则 |
2. 针对性原则 |
3. 多样性原则 |
4. 综合性原则 |
(二)初三综合复习数学作业内容设计 |
1. 第一轮复习 |
2. 第二轮复习 |
3. 综合复习 |
三、研究总结和未来研究方向 |
(一)研究总结 |
(二)未来研究方向 |
(3)初中生几何最值学习障碍调查及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
1.5 研究创新之处 |
1.6 本章小结 |
2 文献综述 |
2.1 学习障碍 |
2.2 数学学习障碍 |
2.3 几何最值学习障碍 |
2.4 数学教学策略 |
2.5 本章小结 |
3 几何最值学习障碍问卷及测试卷编制 |
3.1 几何最值学习障碍问卷编制 |
3.2 几何最值学习障碍测试卷编制 |
3.3 本章小结 |
4 几何最值学习障碍调查实施与结果分析 |
4.1 问卷及测试卷调查的实施 |
4.2 调查与访谈结果统计及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 几何最值学习障碍类型及成因分析 |
5.1 几何最值学习障碍类型分析 |
5.2 几何最值学习障碍成因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几何最值教学策略及教学设计 |
6.1 应对情感障碍的教学策略 |
6.2 应对认知障碍的教学策略 |
6.3 教学建议及教学设计 |
6.4 本章小结 |
7 研究不足与展望 |
7.1 研究不足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几何最值问卷调查表(预测试) |
附录2 几何最值内容测试卷(预测试) |
附录3 几何最值问卷调查表(正式测试) |
附录4 几何最值内容测试卷(正式测试) |
附录5 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6 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
(4)中考视角下初三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当前初三数学复习现状 |
二、中考视角下初三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 |
1.抓住数学复习重点,对数学知识复习网络进行优化 |
2.细化数学训练内容,科学安排数学习题训练 |
3.抓住经典数学案例题型,不断提升学生数学综合学习能力 |
总结 |
(5)“数学课栈”微课在乡镇初三学生课后复习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
(一)研究的背景 |
(二)研究的问题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的目的 |
(二)研究的意义 |
三、研究方法与框架 |
(一)研究的方法 |
(二)研究的框架 |
第2章 文献综述 |
一、微课及其特点 |
二、国内外相关概述及研究动态 |
(一)国外研究相关概述 |
(二)国内研究相关概述 |
(三)数学教育领域研究相关概述 |
(四)乡镇初三学生数学课后复习的基本现状 |
第3章 微课在乡镇初三数学课后复习的可行性分析及应用策略 |
一、可行性分析 |
(一)从学生及家长角度分析 |
(二)从学校及教师角度分析 |
二、前期调查 |
(一)调查对象 |
(二)调查目的 |
(三)调查方法 |
三、调查结果分析 |
(一)关于教师的调查结果分析 |
(二)关于学生的调查结果分析 |
四、微课应用到初三学生课后复习中的策略 |
(一)回归教材,课本与微课的深度融合,巩固基础知识 |
(二)构建体系,导图与微课的深度融合,发展核心素养 |
(三)小组合作,合作与微课深度融合,促使达到“三会” |
五、小结 |
第4章 微课在乡镇初三数学课后复习的应用案例 |
一、微课案例来源 |
(一)“数学课栈”的基本简介 |
(二)“数学课栈”的微课特色 |
(三)“数学课栈”平台的基本应用 |
(四)数学课栈的微课选择 |
二、微课案例的复习实验 |
(一)实验假设 |
(二)实验对象 |
(三)实验变量 |
(四)实验方式 |
三、微课案例实验的效果分析 |
(一)准实验成绩分析 |
(二)问卷调查满意度分析 |
(三)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
(四)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五)真实验成绩分析 |
四、微课案例应用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
(一)微课案例应用存在的问题 |
(二)微课案例应用的解决策略 |
第5章 结论、不足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不足 |
三、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6)坝上地区初三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 ——以河北省张北县两所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1.5 研究重、难点及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数学能力 |
2.1.2 运算能力 |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 |
2.2.1 国外研究 |
2.2.2 国内研究 |
2.3 研究述评 |
2.4 理论基础 |
2.4.1 SOLO理论 |
2.4.2 多元智能理论 |
3 测评框架的建构 |
3.1 数学运算能力的结构维度 |
3.2 数学运算能力的水平维度 |
3.3 数学运算能力的内容维度 |
4 坝上地区初三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研究设计 |
4.1 研究对象 |
4.2 测试卷的编制与修改 |
4.3 测试卷的内容分析 |
4.4 测试卷的质量分析 |
4.4.1 信度分析 |
4.4.2 效度分析 |
4.5 测试卷的水平划分与评分标准 |
4.5.1 测试卷的水平划分 |
4.5.2 测试卷的评分标准 |
5 坝上地区初三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调查研究分析 |
5.1 测试结果分析 |
5.1.1 整体分析 |
5.1.2 水平分析 |
5.1.3 具体题目分析 |
5.1.4 学校间差异性分析 |
5.1.5 性别间差异性分析 |
5.2 教师问卷与访谈结果分析 |
5.2.1 教师问卷的调查对象 |
5.2.2 教师问卷的调查目的 |
5.2.3 教师问卷的调查结果 |
5.2.4 坝上地区的教师访谈分析 |
5.3 原因分析 |
5.3.1 内部因素对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影响 |
5.3.2 外部因素对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影响 |
6 研究结论、教学建议与设计 |
6.1 研究结论 |
6.2 教学建议 |
6.2.1 融入区域文化,提高运算兴趣 |
6.2.2 强化基础知识,掌握运算法则 |
6.2.3 发展数学思维,探索运算思路 |
6.2.4 精通算理算法,设计运算程式 |
6.2.5 发挥榜样作用,培养运算习惯 |
6.2.6 提升教师素养,优化教学目标 |
6.3 教学案例研究与设计 |
6.3.1 教学案例研究 |
6.3.2 教学案例设计 |
7 不足与展望 |
7.1 不足 |
7.2 思考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初三学生数学运算能力调查测试卷 |
附录二: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三:教师访谈提纲 |
后记(含致谢) |
(7)初三数学复习中习题训练有效性的提升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立足于课本实际内容,夯实学生数学基础知识 |
1.结合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采取适当方式加深学生记忆 |
2.全方位加强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提高学生解题的正确性 |
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 |
三、培养学生解题思维,提高个人逻辑思考能力 |
四、整合学习成果,拓展学生思维发展能力 |
五、根据数学复习特点,改善学生学习方法 |
结语 |
(8)“学本式”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学本式”教学在M中学的实践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二、教育发展的需要 |
三、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改革的要求 |
四、学生自我发展需求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评述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思路 |
三、研究主要阶段 |
四、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核心概念及其相关理论概述 |
一、 “学本式”课堂教学模式 |
二、导学单 |
第二节 教育学相关基本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二、需要层次理论 |
三、认知发展理论 |
四、合作学习理论 |
五、最近发展区理论 |
六、终身教育理论 |
第三章 “学本式”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应用现状调查 |
第一节 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的实施 |
三、调查实施流程 |
第二节 学生维度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一、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二、访谈结果与分析 |
三、前期成绩统计结果与分析 |
第三节 教师维度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一、教师访谈概况 |
二、教学现状的原因剖析 |
第四节 调查小结 |
第四章 化学“学本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
第一节 “学本式”课堂教学模式建构思路 |
第二节 “学本式”模式下新授课优化策略探究 |
一、互学环节的改进策略 |
二、展学环节的改进策略 |
三、新授课主要的教学模式 |
第三节 “学本式”模式下其他课型教学流程构建探究 |
一、习题课的“学本式”教学流程设计 |
二、复习课的“学本式”教学流程设计 |
第四节 “学本式”评价体系的构建探究 |
一、建构目的 |
二、建构思路 |
三、学本评价体系的初步设计 |
四、学本评价体系的校正设计 |
五、学本评价体系实践研究设计 |
第五节 教学适应性研究 |
第六节 教学设计示例 |
一、新授课教学设计示例——以“水的净化”为例 |
二、习题课教学设计示例——以“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为例 |
三、复习课教学设计示例——以“身边的化学物质”为例 |
第五章 “学本式”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实践研究 |
第一节 教学实践设计 |
一、实践对象 |
二、教学实践假设 |
三、无关变量的控制 |
四、教学实践数据统计方法 |
五、教学实践研究工具 |
第二节 教学实践流程与结果表征手段 |
一、教学实践过程 |
二、教学实践结果表征手段 |
第三节 教学实践结果与分析 |
一、定性分析 |
二、定量分析 |
第四节 教学实践研究小结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局限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学本式”化学课堂教学模式调查问卷 |
附录2 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3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4 “学本式”评价体系指标维度建构的反馈意见单(A) |
附录5 “学本式”评价体系指标维度建构的反馈意见单(B) |
附录6 关于“学本式”课堂教学模式下学习情况 |
附录7 师生访谈提纲 |
附录8 自评量表测评题 |
附录9 互评量表测评题 |
附录10 组评量表测评题 |
附录11 教师评价量表测评题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9)错题集在初三物理教学中利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
1.2.1 研究意义 |
1.2.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错题 |
2.1.2 错题集 |
2.2 理论基础 |
2.2.1 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 |
2.2.2 艾宾浩斯遗忘理论 |
2.2.3 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 |
2.2.4 海德的归因理论 |
第3章 初三学生对物理错题认知现状调查及分析 |
3.1 样本的选取 |
3.2 问卷的编制 |
3.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3.4 调查结果与分析 |
3.4.1 调查结果相关性分析 |
3.4.2 调查结果描述性分析 |
3.5 调查结论 |
第4章 错题集在初三物理教学中利用的策略设计 |
4.1 基于学习方法的调整利用错题集的策略 |
4.1.1 订正错题,查找错因 |
4.1.2 分类错因,归纳总结 |
4.1.3 反思错因,指导学习 |
4.2 基于学习习惯的养成利用错题集的策略 |
4.2.1 分析错题,查找学习习惯中存在问题 |
4.2.2 利用错题集养成学习习惯 |
4.3 基于表达能力的提高利用错题集的策略 |
4.3.1 利用错题集为交流提供勇气 |
4.3.2 利用错题集为交流提供话题 |
4.3.3 利用错题集为交流提供平台 |
4.4 基于规范答题的养成利用错题集的策略 |
4.4.1 分析错题,查找非规范答题的问题 |
4.4.2 利用错题集训练规范答题 |
第5章 错题集在初三物理教学中利用情况及分析 |
5.1 任教班级学生物理学习的现状 |
5.2 错题集的建立 |
5.2.1 错题集的构想 |
5.2.2 错题集整理的要求 |
5.3 学生错题集利用的情况 |
5.3.1 错题收集的情况 |
5.3.2 错题集整理的情况 |
5.3.3 错题集复习的情况 |
5.3.4 错题集检测的情况 |
5.3.5 错题集分享与展示的情况 |
5.4 错题集利用的整体情况分析 |
5.4.1 错题集促进了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学习方法 |
5.4.2 错题集促进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
5.4.3 错题集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
5.5 错题集利用的个案访谈分析 |
5.5.1 访谈对象 |
5.5.2 访谈提纲编制 |
5.5.3 访谈的实施及分析 |
5.5.4 访谈结论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成功之处 |
6.1.1 建立了完整的利用错题集管理错题的方法 |
6.1.2 促进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学习方法 |
6.1.3 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
6.1.4 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效提高 |
6.1.5 促进学生规范化解题的形成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初三学生物理学习情况的调查问卷 |
附录二: 试卷分析表 |
附录三: 第五周物理错题检测试题 |
附录四: 错题集利用的访谈提纲 |
附录五: 学生错题集展示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10)基于初中物理知识达标情况的分层复习教学设计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国内外研究历程 |
1.2.1 国外分层教学的研究历程 |
1.2.2 国内分层教学的研究历程 |
1.2.3 国内物理分层教学的研究现状 |
1.3 复习课分层教学的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的内容 |
1.4.2 研究的方法 |
2.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的界定 |
2.1.1 分层教学的概念 |
2.1.2 分层教学与差异教学 |
2.2 理论基础 |
2.2.1 因材施教的原则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3 掌握学习理论 |
3.初中物理分层复习教学设计的制定 |
3.1 分层复习教学设计制定的现实依据 |
3.1.1 南宁市部分初中复习课现状的教师访谈 |
3.1.2 某普通初中复习课现状的学生调查 |
3.1.3 结果分析讨论 |
3.2 初中物理分层复习教学过程的设计流程 |
3.2.1 学生隐形分层 |
3.2.2 教学目标分层 |
3.2.3 导学案分层 |
3.2.4 分层复习教学设计思路 |
4.初中物理分层复习教学的设计案例 |
4.1 浮力分层复习教学设计 |
4.2 固体、液体压强分层复习教学设计 |
4.3 实施结果评价 |
5.总结与反思 |
5.1 总结 |
5.1.1 分层复习教学的成效 |
5.1.2 分层复习教学的不足 |
5.2 分层复习教学的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致谢 |
四、谈初三复习阶段学生能力训练(论文参考文献)
- [1]让初三数学复习课更有活力[J]. 陈家旺. 试题与研究, 2021(29)
- [2]“双减”背景下初三综合复习数学作业内容设计初探[J]. 钟红,孙洪波,陶元.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1(10)
- [3]初中生几何最值学习障碍调查及教学策略研究[D]. 汤奎.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4]中考视角下初三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J]. 董丽玉.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1(12)
- [5]“数学课栈”微课在乡镇初三学生课后复习的应用研究[D]. 李伟南.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6]坝上地区初三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 ——以河北省张北县两所学校为例[D]. 王慧娟. 河北师范大学, 2021(09)
- [7]初三数学复习中习题训练有效性的提升思考[J]. 袁绍建.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1(10)
- [8]“学本式”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的实践研究[D]. 盛跃.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9]错题集在初三物理教学中利用的研究[D]. 胡海云. 扬州大学, 2021(09)
- [10]基于初中物理知识达标情况的分层复习教学设计与实践[D]. 陆丽晓. 南宁师范大学, 2021(02)